现代微波跟天线测量技术_第1讲

合集下载

微波技术基础(微波技术与天线)第1章

微波技术基础(微波技术与天线)第1章
• 微波阻抗是不能直接测量的,只能借助于状态参量的测量 而获得。
本节要点:
• 输入阻抗 • 状态参量 • 阻抗与状态参量的关系
2021/6/23
1. 输入阻抗(input impedance)
输入阻抗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电压和电流之比值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为
结论
Zin (z)U I((zz))Z0Z Zl0 jjZ Z 0 ltta a n n z z))((
2021/6/23
(1) 终端短路(short circuit)
负载阻抗Zl=0 ,终端反射系数l= 1,而驻波比,
此时,传输线上任意点处的反射系数为(z)= e-j2z
纯驻波状态下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
U(z)UU j2A1sinz
I(z)II
2A1cosz
Z0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的输入阻抗为:
2I
(
z)
0
其中 2 Z Y (R jL )G ( jC )
通解为
UzA1ezA2ez
I z A1ezA2ez Z0
Z0 (RjL)/(GjC)称为传输线的特 。性阻
A1 ,A 2 为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决定
2021/6/23
传输线的边界条件通常有以下三种
已知始端电压和始端电流Ui、Ii 已知终端电压和终端电流Ul、Il
2021/6/23
对很小的z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有:
u(z z,t)u(z,t)R z(z i,t)L zi(z,t) t
i(z z,t)i(z,t)G z(u z z,t)C zu(z z,t) t
将上式整理,并忽略高阶小量,可得:
u(z,t) R(iz,t)Li(z,t)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一章第二节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一章第二节

入射波电压 反射波电压
U+ (z)=Ae 1 −γz U− (z)=A2e
γz
1 γz 入射波电流 I+ (z)= A e 1 Z0 1 反射波电流 I (z)= A e−γz 2 − Z0
(8)式表明:传输线上任意位置的电压和电流都是入射波与 反射波的叠加。 对于有耗长线Z 都是复数,其中具有阻抗量纲, 对于有耗长线 0和γ都是复数,其中具有阻抗量纲,称其为传 输线的特性阻抗, 称为传播常数; 输线的特性阻抗, γ 称为传播常数;α为 减 数,β为 数。 为实数时,电压入射波与电流入射波相位相同, 当Z0为实数时,电压入射波与电流入射波相位相同,电压反射 波与电流反射波相位相反, 波与电流反射波相位相反,沿线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瞬时分布如 下图所示: 下图所示:
∂u(z, t ) 2 ∂u(z, t ) ∂2u( z, t ) ∂i(z, t ) G∆zu(z, t ) + ∆z + C∆z + C∆z2 − ∆z = 0 ∂z ∂t ∂z∂t ∂z
∂i( z, t ) ∂u( z, t ) u( z, t ) + R∆zi( z, t ) + L∆z − u( z, t ) − ∆z = 0 ∂t ∂z
∂u(z, t ) u(z + ∆z, t ) −u( z, t ) = ∆z ∂z ∂i( z, t ) ∆z i z + ∆z, t −i z, t = ∂z
(
) ( )
}
(1) )
应用基尔霍夫的回路电压 定律
∆u = u( z + ∆z, t ) −u( z, t )
= uR + uL
应用基尔霍夫的节点电流 定律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件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件
定,是无耗互易网络,每对端口相互隔离:
其中一对匹配:
S12 S34 0 S11 S22 0
(20-6) (20-7)
符合上述条件的即可称为定向耦合器,其[S]矩阵是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件
三、四口网络的一般性质
0 0 S13 S14
[S]
0
0
S23
S24
S13 S14
S23 S24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件
多口元件
如图:假设有N个端口。我们大概就用这样一个S 矩阵来分析多端口元件。
s11 s12
s21
s22
sn1
sn 2
s1n a1 b1
s2n
a2
b2
snn
an
bn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件
多口元件
它的物理概念非常清楚,由入射进去的激励
波 a1,a2……an , 通 过 网 络 , 出 来 变 成 b1,b2……bn 。 因 此 上 面 矩 阵 可 以 简 化 为
口网络的三个端口不可能同时匹配。除了三端口
以外,二端口以上的微波网技术络与天都线课可件以全匹配。
一、三口网络的一般性质
2. 无耗非互易三口网络 无耗非互易网络:Sij≠Sji [性质]无耗非互易三口网络的三个端口可以完全匹配。 典型的就是环形器,有两种典型的理想矩阵对应不同 的环行器: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件

等 端
分相位
幅输入 反相等
二、三口元件
2. 铁氧体环行器——环行元件
3
1
2
0 0 1 [S] 1 0 0
0 1 0
理想s矩阵
[例1] 理想环行器端口③接匹配负载 L,即o 可构成二 端口隔离器。

第1章刘学观的微波技术与天线ppt课件

第1章刘学观的微波技术与天线ppt课件

可见, 损耗很小时的特性阻抗近似为实数。
对于直径为d、间距为D的平行双导线传输线, 其特性阻
抗为
Z0
120 ln
r
2D d
式中, εr为导线周围填充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常用的平 行双导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有250Ω, 400Ω和600Ω三种。 对于内、外导体半径分别为a、b的无耗同轴线, 其特性阻抗为
1 2(R0YG0Z)jwLC
于是小损耗传输线的衰减常数α和相移常数β分别为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α=12(RY0+GZ0) β=ω LC 3) 相速vp与波长λ 传输线上的相速定义为电压、电流入射波〔或反射波〕等 相位面沿传输方向的传播速度, 用vp来表示。 由式〔1- 1- 8〕 得等相位面的运动方程为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将式〔1- 1- 1〕代入式〔1- 1- 2), 并忽略高阶小量, 可得 u(z, t)z=Ri(z, t)+Li(z, t)t L i(z,t) t i(z, t)z=Gu(z, t)+Cu(z, t)t c i(z,t) t
这就是均匀传输线方程, 也称电报方程。 对于时谐电压和电流, 可用复振幅表示为 u(z, t)=Re[U(z)e jωt] i(z, t)=Re[I(z)e jωt]
U(z) = Chγz
Z0shγz
Ul
I(z)
1
Z 0 shγz
chγz
Il
可见, 只要已知终端负载电压Ul、 电流Il及传输线特性参数
γ、Z0, 则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电压和电流就可由式〔1- 1- 12〕
求得。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3.
1) 特性阻抗Z0
将传输线上导行波的电压与电流之比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 阻抗, 用Z0来表示, 其倒数称为特性导纳, 用Y0来表示。

(整理)天线测量与微波测量实验讲义1

(整理)天线测量与微波测量实验讲义1

天线测量与微波测量实验讲义(试用)实验一、喇叭天线方向图的测量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喇叭天线的方向图特性;2、 掌握天线方向图的测量方法。

二、 实验原理:H 面和E 面方向图的计算公式为E H θ)E 0b[(λR H )/8]1/2{exp[j(π/4)λR Hθ/λ))2][C(u 1)+C(u 2)-jS(u 1)-jS(u 2)]+exp[j(π/4)λR H ((1/a h )-(2sin θ/λ))2][C(u 3)+C(u 4) -jS(u 3)-jS(u 4)]}E E 2]1/2cos θ}{[C(w 1)+C(w 2)]2+[S(w 1)+S(w 2)]2}1/2±j(π/2)t 2]dt=C(x)±jS(x)u1=(1/2)1/2{[a h/(λR H)1/2]+(λR H)1/2[(1/a h)+(2sinθ/λ)]}u2=(1/2)1/2{[a h/(λR H)1/2]-(λR H)1/2[(1/a h)+(2sinθ/λ)]}u3=(1/2)1/2{[a h/(λR H)1/2]+(λR H)1/2[(1/a h)-(2sinθ/λ)]}u4=(1/2)1/2{[a h/(λR H)1/2]-(λR H)1/2[(1/a h)-(2sinθ/λ)]} w1=[b h/(2λg R E)1/2]+{[(2λg R E)1/2/λ]sinθ}w2=[b h/(2λg R E)1/2]-{[(2λg R E)1/2/λ]sinθ}w1=[b h/(2λg R E)1/2]+{[(2λg R E)1/2/λ]sinθ}w1=[b h/(2λg R E)1/2]+{[(2λg R E)1/2/λ]sinθ}w1=[b h/(2λg R E)1/2]+{[(2λg R E)1/2/λ]sinθ}三、实验装置:测量方向图所需的基本设备可分为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件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件
《微波技术与天线》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为您介绍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从微波技术的 发展历程,到微波器件、微波天线、微波信号传输、微波测量技术、微波辐 射安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一、微波技术概述
微波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以及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二、微波器件
微波器件的分类
介绍不同类型的微波器件,如微波管、半导 体器件和微波集成电路。
微波天线的设计 与制造
提供设计和制造微 波天线的关键步骤 和技术。
四、微波信号传输
1 微波信号的特点
2 微波信号的传输方式
介绍微波信号的特点,如频率和传输距离。
讲述微波信号的不同传输方式,如无线和 光纤传输。
3 微波信号的功率损耗ຫໍສະໝຸດ 4 微波信号的干扰与抗干扰方法
解释微波信号传输中的功率损耗问题及其 影响。
半导体器件
讲述半导体器件在微波技术中的重要性和功 能。
微波管
深入解释微波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微波集成电路
介绍微波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三、微波天线
微波天线的基本 原理
解释微波天线的工 作原理和其在通信 中的作用。
微波天线的分类
介绍不同类型的微 波天线,如方向性 天线和宽带天线。
微波天线的参数
讲述微波天线的常 见参数和它们的意 义。
提供微波信号干扰及其抗干扰方法的详细 信息。
五、微波测量技术
微波测量的基本 原理
介绍微波测量的基 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微波频率计的工 作原理
解释微波频率计的 工作原理以及它在 微波测量中的作用。
微波功率计的工 作原理
深入讲解微波功率 计的工作原理和它 在微波测量中的应 用。

天线技术第1章PPT课件

天线技术第1章PPT课件
第1章 习题与解答
第1章 习题与解答
1.1 天线基础知识 1.2 典型天线 1.3 电波传播
第1章 习题与解答
1.1 天线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与教材第1章习题一相对应。 1-1-1 电基本振子如图放置在z轴上(见题1-1-1图), 请解 答下列问题: (1) 指出辐射场的传播方向、 电场方向和磁场方向; (2) 辐射的是什么极化的波? (3) 指出过M点的等相位面的形状。 (4) 若已知M点的电场E, 试求该点的磁场H。 (5) 辐射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6) 指出最大辐射的方向和最小辐射的方向。 (7) 指出E面和H面, 并概画方向图。
解 电基本振子向自由空间辐射的总功率为
则 因此
P r S Sav ds4π 0 2I2 l 2 WFra bibliotekIl
2
Pr 40π2
1
πIl Pr 2 10
40 4
再由
第1章 习题与解答
可得 而且
E
j60πIls
r
inejk
r
E
60πIl
r
sin
Hj
E
E 1 2 0π
所以, 当θ=0°时, 在r=20×103 m处, |Eθ|=0, |Hj|=0。
(1) 将接收的电基本振子垂直放置; (2) 任意转动密封的盒子, 使接收信号最大; (3) 水平转动盒子(即绕垂直地面的轴线转动盒子), 若接 收信号不发生变化, 则盒内装的是电基本振子; 若接收信号 由大变小, 则盒内装的是磁基本振子。
第1章 习题与解答
1-1-4 一小圆环与一电基本振子共同构成一组合天线, 环面和振子轴置于同一平面内, 两天线的中心重合。 试求此 组合天线E面和H面的方向图。 设两天线在各自的最大辐射 方向上远区同距离点产生的场强相等。

现代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_第1讲

现代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_第1讲

现代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第一讲:概述彭宏利博士2008.09微波与射频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电信学院-电子工程系1.意义谈论“现代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的意义,不能不先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意义谈起。

1870年,Maxwell创立的电磁场方程组标志人类对于电场和磁场本质认识的统一。

这一认识后被Richard Feynman称之为19世纪人类科学的最高成就。

在21世纪之初的今天,全世界仍然有无数的电磁科学家和工程师继续在采用计算机,努力地在寻找19世纪Maxwell方程组的解。

针对这种现象,人们不禁会问:“投入大量资源,继续研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对于当今社会意义何在?”下面回答这个问题。

20年前,人们研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国防军事需要。

近20年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主要动力迅速从军用转到了高速通信和高速计算等民用需要方面。

1.1.军用领域2战期间,UHF和微波雷达对于拯救England以及盟军的后来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的45年,雷达技术与反雷达技术在空中防御力量的较量,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雷达技术,始终是围绕着一系列电磁技术而开展工作的。

图1给出了用100MHz雷达波束照射喷气式飞机,在飞机导体上激起表面电流的计算结果。

图1 100MHz雷达波束在飞机导体上激起表面电流的计算结果问题1:这架飞机能承受多强的照射?能隐性吗?如何进行测试验证?1960年后,刺激人们研究电磁技术的因素是原子弹爆炸后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脉冲EMP,该EMP能量巨大,足以烧地面上方圆数百英里之内的所有电子设备。

由此产生了EMP预测和防护技术。

问题2:如何进行EMP测试验证?1980年后,高功率微波HPM尖锐波束技术的出现,吸引人们研究HPM透射机理图1 10GHz雷达HPM波束穿过导弹表面介质层瞬间(计算结果)问题3:如何进行HPM测试验证?1.2.民用领域高速电子器件的EM设计以下是来自于Intel、Motorala、IBM等公司的认识:超高速光集成电路直径5.0um的AlGaAs谐振器与线宽0.3um的AlGaAs光波导耦合间距0.1um微谐振腔激光设计基于Maxwell电磁场方程组的大尺度解,构造人工光子晶体阵列,成果设计出世界上最小的激光源。

微波技术与天线

微波技术与天线

微波技术与天线微波技术与天线引言:微波技术是一种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射频技术,它在通信、雷达、无线电频谱分析、医疗影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天线作为微波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传输和接收信号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第一章:微波技术概述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在300兆赫兹(GHz)到300吉赫兹(GHz)之间,波长在1mm到1m之间。

由于微波的较高频率和较短波长,它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如方向性强、传输损耗小等。

这使得微波在通信和雷达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微波技术是一种基于微波的射频技术。

它包含了一系列与微波信号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如微波电路、微波器件、微波源等。

微波技术的发展得益于材料科学和射频电子学的进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波技术的应用也愈发广泛。

第二章:天线的基本原理天线是一种能够将电磁波转换为电流或将电流转换为电磁波的设备。

它一般由导电材料制成,通过合适的设计和布局,可以实现对特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传输和接收。

天线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流的加速度产生电磁波,并利用电磁波与传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信号的传输或接收。

天线的特性与设计密切相关,包括天线的增益、方向性、极化等。

增益是指天线能够将电磁波能量聚焦在某一方向上的能力,方向性是指天线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主要方向,极化是指电磁波的电场矢量振动方向。

合理的天线设计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如增强信号的强度和可靠性。

第三章: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应用微波技术与天线在通信、雷达、无线电频谱分析、医疗影像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在通信系统中,微波技术与天线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它可以实现长距离、高速率的信号传输。

微波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微波天线、微波发射器和微波接收器。

微波天线作为传输和接收信号的关键设备,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合理选择和设计微波天线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如增加系统的传输距离、提高通信速率等。

现代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现代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

该课程主要介绍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天线测量中的应用,重点掌握微波测量方法与技术、天线测量技术及仪器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2.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微波测量及天线测量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实操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3.1 实验1:微波信号发生器与功率计计算利用微波信号发生器和功率计对信号进行计算,分析信号波形、功率及误差,掌握测量信号的基本方法以及计算误差的技术。

3.2 实验2:天线测试通过天线测试实验,学生将了解天线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计算。

在实验中通过测量天线的增益、辐射模型、波束宽度等参数,深入理解天线的性能及其使用。

3.3 实验3:波导测量该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波导常数、波导阻抗以及波导传输线的相关测量技术,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波导传输线的工作原理和效率。

3.4 实验4:微波功率方向计通过测量微波功率方向计器的特性参数,如方向系数和反射系数,进一步了解微波信号的传播原理和能量方向分布规律。

4. 课程设计步骤课程设计分为设计前阶段、设计中阶段和设计后阶段三个步骤:4.1 设计前阶段设计前阶段主要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规划,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实验项目等。

4.2 设计中阶段设计中阶段主要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的规划与设计,在此阶段需要确定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写作等。

4.3 设计后阶段设计后阶段主要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5. 课程设计成果本次课程设计将产生如下成果:1.课程设计报告: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1章(113)教材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1章(113)教材
几千米,为 短线。
显然,微波传输线属于“长线”的范畴,故本节称 为 “长线理论” ,即微波传输线基本理论。
二. 分布参数电路模型
长线和短线的区别还在于:
长线为分布参数电路, 短线为集总参数电路。 低频电路中, 电路元件参数(R、L、C)基本上都集中在相应的 元件 (电阻、电感器、电容器)中, 称为集总参数。电路中还存在 着元件间连线的电阻、电感和导线间的电容等,称为分布参数。 低频电路中, 分布参数的量值与集总参数的量值相比微乎其微, 可忽略不计, 为集总参数电路。低频传输线为短线, 在电路中只 起连接线作用。
当传输线的横截面方向尺寸比线上传输的信号波长小得多、而轴 向尺寸 (即长度) 远比信号波长大时, 可将传输线看成一维分布参 数电路(长线)。 本节讨论的是传输TEM波的传输线,可用双导线模型进行分析。
平行双导线
同轴线
1.1.1、分布参数电路模型
一. 长线与短线的概念
相对长度l/ 称为传输线的电长度。
同;又由于线间并联回路
的分流作用,通过1点和2 点的电流也不同。
图 1-3 传输线电路模型(有耗线)
当接通电源后, 电流通过分布电感逐级向分布电容充电形成向 负载方向传输的电压波和电流波,即电压和电流是以波的形式在
传输线上传播, 并将能量从电源传至负载。
1.1.2 长线方程及其解
传输线方程是长线理论的 基本方程,是描述传输线上电
微波信号通过传输线时会产生以下分布参数: 导体周围高频磁场→串联分布电感; 两导体间高频电场→并联分布电容; 传输线上处处存在分布电阻、分布电感,线间处处存在分
布电容和分布电导。
当双导线工作在微波波段时,分布参数的影响不容忽视。 例:设双导线的分布电感L0=0.999nH/mm,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一章绪论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一章绪论

天线的两个基本作用:(1) 有效的辐射或接收电磁波;(2)
把无线电波能量转换为导行波能量。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 copyright@Duguohong
7
微波的概念
频率为 300MHz ~ 3000GHz 的电磁波。 f很高!T很小! 波长为 1m ~ 0.1mm 的电磁波。。 λ很短!短到可与电路尺寸相比拟!
copyright@Duguohong
15
微波的历史回顾及现代应用
2.现代应用
雷达 微波遥感 射电天文 电磁兼容性 其他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
copyright@Duguohong
16
课程内容
长线理论
微波传输线(导波系统)
微波集成传输线 规则金属波导
微波网络基础
微波元件(无源)
天线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
copyright@Duguohong
17
C/ f
1m~0.1mm
C3.0108m/ s
f 300MHz~ 3000GHz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
copyright@Duguohong
8
微波波段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
微波介于短波和红外线之间的波段。
微波在电磁波谱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特性:
微波具有长/中/短无线电波观察不到的若干特性(共度性、传 播延时效应等)。
《微波技术与天线》
授课老师:伍 茜 邮箱: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账号:wuqian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1章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1章

(1-7a) 根据双曲函数的表达式,上式整理后可得 (1-7c)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2)已知传输线始条件 这时将坐标原点z=0选在始端较为适宜。将始端条件 U(0)=U1,I(O)=I1 ,代入式(1—4),同样可得沿线的 电压电流表达式为
(1-6b)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4、传输线的特性参量 传输线的特性参量主要包括:传播常数、特性阻抗、 相速和相波长 (1)、传播常数
反映波经过单位长度传输线后幅度和相位的变化 的物理量。
传播常数γ 一般为复数,可表示为 其中实部α称为衰减常数,表示行波每经过单位长度 后振幅的衰减,单位为分贝/米(dB/m)或奈培/米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NP/m);虚部β称为相移常数,表示行波每经过单位长 度后相位滞后的弧度数,单位为弧度/米(rad/m)。 对于低耗传输线,一般满足 R0 L0 , G0 C0 , 所以有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由此可得
衰减常数是由传输线的导体电阻损耗αc和填充介质的漏 电损耗αd两部分组成。对于无耗传输线RO=0,G0=0
实际应用中,在微波频段内,总能满 足 R0 L0 , G0 C0 因此可把微波传输线当作无耗传输线来看待。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2)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定义: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Ui(z)与入射波电流 Ii(z)之比。或反射波电压Ur(z)与反射波电流Ir(z)之比 的负值,即
图1-2
图1-3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电阻器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电容器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电感器
图1-9
图1-10
图1-11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在微波频率下传输线的分布参数效应
体现为分布参数电感,电容,电导和电阻
微波传输线的特点

现代微波测量技术(一)

现代微波测量技术(一)

Lecroy带宽为200MHz,1GHz,6GHz测量结果
tr=1.7ns tr=873ps
实时采样技术
等效采样技术
常用微波测量仪器简介
相位噪声测试系统 相噪测试系统是专门用来测试微波信号相位噪声指 标的设备。
常用微波测量仪器简介
相位噪声测试系统 相噪测试系统是专门用来测试微波信号相位噪声指 标的设备。
量值的传递: 指一个物理量单位通过各级基准、标准 及相应的辅助手段准确地传递到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 测量仪器、量具,以保证量值统一的全过程。
中国的标准时间和授时
一个时期的测量基准反映当时的人类认识水平和科 学水平。
例:以太阳为基准,时间测量的精确度1天内可达到 1秒钟。而目前铯原子钟的计时精确度在三百万年内 也不超过1秒。 如果时间测量精度不能突破百万分之一秒,目前 的GPS系统将不可能应用????。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有19台铯原子钟和4台氢 原子钟数据定期传送给BIPM。
中国的标准时间和授时
微波测试注意事项
微波测试仪器有两个特点:
1、价格昂贵; 2、种类多。 对于微波测试仪器来说,经常是动辄几十万甚至上 百万元。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

(1)必须要注意电网的安全性

(2)保证设备接地良好
北京时间从何而来?
中国的标准时间和授时
时间是一个基本物理量,任何一个大国都拥有自己 独立的,并力图保持同时代最好水平的时间标准和服 务系统。
转动体的自由旋转--地球自转(世界时,ms级)
天体开普勒运动--地球公转(历书时,精度不高)
原子谐波振荡运动--铯原子钟(1967年10月,国际 时间标准)
测量的基本要素
被测对象、测量仪器、测量技术、测量人员和测 量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
第一讲:概述
彭宏利博士
2008.09
微波与射频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电信学院-电子工程系
1.意义
谈论“现代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的意义,不能不先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意义谈起。

1870年,Maxwell创立的电磁场方程组标志人类对于电场和磁场本质认识的统一。

这一认识后被Richard Feynman称之为19世纪人类科学的最高成就。

在21世纪之初的今天,全世界仍然有无数的电磁科学家和工程师继续在采用计算机,努力地在寻找19世纪Maxwell方程组的解。

针对这种现象,人们不禁会问:“投入大量资源,继续研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对于当今社会意义何在?”
下面回答这个问题。

20年前,人们研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国防军事需要。

近20年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主要动力迅速从军用转到了高速通信和高速计算等民用需要方面。

1.1.军用领域
2战期间,UHF和微波雷达对于拯救England以及盟军的后来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的45年,雷达技术与反雷达技术在空中防御力量的较量,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雷达技术,始终是围绕着一系列电磁技术而开展工作的。

图1给出了用100MHz雷达波束照射喷气式飞机,在飞机导体上激起表面电流的计算结果。

图1 100MHz雷达波束在飞机导体上激起表面电流的计算结果
问题1:这架飞机能承受多强的照射?能隐性吗?如何进行测试验证?
1960年后,刺激人们研究电磁技术的因素是原子弹爆炸后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脉冲EMP,该EMP能量巨大,足以烧地面上方圆数百英里之内的所有电子设备。

由此产生了EMP预测和防护技术。

问题2:如何进行EMP测试验证?
1980年后,高功率微波HPM尖锐波束技术的出现,吸引人们研究HPM透射机理
图1 10GHz雷达HPM波束穿过导弹表面介质层瞬间
(计算结果)
问题3:如何进行HPM测试验证?
1.2.民用领域
高速电子器件的EM设计
以下是来自于Intel、Motorala、IBM等公司的认识:
超高速光集成电路
直径5.0um的AlGaAs谐振器与线宽0.3um的AlGaAs光波导耦合
间距0.1um
微谐振腔激光设计
基于Maxwell电磁场方程组的大尺度解,构造人工光子晶体阵列,成果设计出世界上最小的激光源。

图6显示了光是如何被约束在微型谐振腔的。

首先,半波长厚折射率介质板在垂直方向囚禁电磁场;其次,水平方向构造人工光子晶体禁带,局域化电磁场能量。

这样化电磁场能量之内沿着既定路线传播。

图6 微型激光谐振腔
飞秒级光开关
人体组织的微波成像
1.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又是支撑现代无线电技术的三大基石之一
错误!链接无效。

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电磁场理论(场理论)、微波网路理论(路理论)一起,是研究和解决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问题的3种手段之一。

2.主要特点
体现在以下3方面
基本测试量:场分布、功率、频率,不是低频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基本测量域:时域、频域、空域、极化域,不是低频电路的时域和频域;
测量电路是分布参数电路,不是低频电路的集总参数电路。

上述特点,决定了现代微波与天线测量对测量环境、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有更高的要求。


3.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3.1.基本任务
通过实验手段,了解和评价试验对象的微波、天线特性参数;例如,新设计的微波部件、天线部件等。

通过实验手段,验证微波与天线新概念、新理论;光子晶体、左手材料、微波纳米材料、纳米天线新理论。

通过实验手段,揭示微波、天线与其它物质新的作用机理或者效应。

比如,电磁波在周期媒质中的传播新机理。

3.2.主要测量内容
特性参数测量
信号特性参数测量;
信号的频率和波长、场强和功率、波形和频谱、振荡器的振荡特性、接收机的噪声特性等。

网络特性参数测量
反射特性参数、传输特性参数
天线特性参数测量
主要为电路特性和辐射特性两个方面,前者与馈电电路特性有关,包括阻抗特性、频率特性、效率和匹配等。

后者与辐射特性有关,包括方向图(相位、幅度)、主瓣宽度、副瓣电平、增益、方向系数、极化、相位特性以及有效面积、有效高度等。

媒质电磁特性参数测量
(复)介电常数、(复)磁导率以及导电率参数测量
散射特性参数测量
散射截面、散射谱等
4.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发展新趋势
4.1.开发频谱、扩大微波资源
微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着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的进步。

目前THz频段是尚未开垦的频段,微波与天线测量技术必然会向上述频段发展。

4.2.宽带、多参数测量
目前网路分析仪可测范围达到了10Hz-300GHz,动态范围可达150dB。

在测量平台上完成多进程、多任务、多参数测量。

4.3.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数字化是所有仪器的发展方向,目前8位分辨率的AD采用速率已达GHz量级,微波信号取样的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为智能化和自动化测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4.标准化和模块化
是产业化保障。

4.5.虚拟仪器测量
4.6.微波测量网络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