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概述最终版.ppt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疗相关的微生物的科学。探索微生物的定义、分类、 感染机制和治疗预防,以及食品微生物学的重要性。
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介绍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了解微生 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微生物分类和特点
细菌
单细胞微生物,各具特点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原因
环境暴露、病原体传播和机 体免疫力下降。
路径
呼吸道、皮肤破损、消化道 和性传播等途径。
控制
良好的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和消毒程序。
微生物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
表现
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
诊断
2
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病原体分离
鉴定。
3
治疗
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治疗方法。
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真菌
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以异养或兼性异养 为营养方式。
病毒
非细胞生物,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生存 和繁殖。
寄生虫
大型微生物,以寄生于宿主生物为生存方式。
微生物在人体内的作用
1 益处
2 病原性
有助于消化、免疫和维持身体健康平衡。
某些微生物引起感染和疾病,需要进行预 防和治疗。
微生物感染的原因和路径
概念
药物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分类
广谱和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抗菌药物的机制和副作用
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生长或破坏其细胞结构来发挥作用。然而,它们也可 能导致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主要外膜蛋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超敏反应
免疫性 免疫力不强
第2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 一、沙眼衣原体
•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途径 眼 —— 眼、眼 —— 手 —— 眼、性 接触传播、产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所致疾病
• 沙眼 沙眼亚种A、B、Ba和C血清型 • 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局 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结膜瘢痕、眼 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 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
• 体积微小,一般为0.2~0.3µm。无细胞壁, 呈多形性,有球形、杆状、丝状、分枝状 等多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 淡紫色。。 • 繁殖方式多样,以二分裂 繁殖为主。
• 培养
• 营养要求高,在含有20%血清、酵母浸膏及 胆固醇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3~10天 (甚至2~3周)后才形成荷包蛋样微小菌 落。菌落中央厚而隆起,周边薄而扁平。 用低倍镜观察清楚。适宜温度为35℃。 •
第2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 一、普氏立克次体
传染源:病人 传播媒介:体虱
人 人虱 人虱 人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二、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鼠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鼠 幼虫
成虫
稚虫
第二代幼虫 人(恙虫病)
稚虫
成虫
卵
第14章 放线菌
第1节 放线菌属
主要致病菌——衣氏放线菌(A. israelii)
一、生物学性状
G+、非抗酸性丝状菌 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硫磺样颗粒(菌落) 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 粒呈菊花状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医学微生态课件》
微生态检测结果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参考,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微生态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微生态将与健康医疗更加紧密地联系,通过基因学等技术手段,深入探讨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 生理学和病理学交互作用,构建更完整的微生态研究体系。
1.
开发用于调节微生态平衡的新型产品
2.
加强微生态与健康的关联性研究
医学微生态课件
微生态是指研究微生物及其与环境、宿主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对医学具有广 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生态的概念及分类
微生态指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以群体形式存在、相互作用产生的宏观整体。微生物按生活习性可分为① 厌氧菌和②好氧菌.
真菌——
霉菌、酵母等,可引起多种感染病。
病毒——
可引起流感、伤风、肝炎、腹泻、肺炎等。
增强免疫力
微生态制剂可以激活人体免疫 系统的细胞,增强机体的抵抗 力。
抗菌作用
某些微生态菌株具有抑制致病 菌的生长繁殖能力,从而起到 抗菌作用。
预防肿瘤
可以发挥抗氧化、解毒等作用, 有望预防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微生态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恢复生态平衡,治疗肠道疾病,并得到了普遍的临床应用。
口、肠、皮肤、生殖系统等各部 位的微生物组成不同
微生物相互作用
微生物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现象, 有益的微生物可以抑制有害菌的 繁殖。
微生态失衡与健康影响
当人体内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出现微生态紊乱,导致多种疾病或疾病的加重。反之,合理的微生态 调节可以对健康产生积极的保健作用。
1 代谢性疾病
细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部分会引起多种疾病。
其他微生物——
第八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PPT课件
体积微小: 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衡量
结构简单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 非细胞生命物质所构成
繁殖迅速
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
培养4-5天所形成的大肠 杆菌的重量将和地球相仿
容易变异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 密接触,易受环境因素的 影响,发生突变——获得 很强的外环境适应力
起源早:地球诞生于46 亿年前, 微生物35亿年前 即已形成
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 地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与人类关系密切
自然界中N、C、S等 元素循环
有少数微生 物能引起人 类和动、植 物的病害
工业,微生物应用于 食品、皮革、纺织、 石油、化工、冶金等
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 降解有机磷、氰化物等
分布广泛
人体的皮肤、口腔、肠胃道等都有许多微生物 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地
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同学们要牢固地树立无菌的观念
砧板上的微生物
皮肤、毛发上分布的细菌
肠黏膜上分布的细菌(一)
种类繁多
第八章 医学微生物学 概述
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广泛存在于自
然界,结构简单、种类多、繁殖迅速、容易 变异、与人类关系密切、肉眼直接看不到,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 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的总称。
(二)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微小 结构简单 繁殖迅速 容易变异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适应力强 作用重要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医学微生物课件ppt
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可引起机体 中毒症状,如细菌外毒素、真菌毒素 等。
酶
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可促进病原体的繁殖和扩散,如溶 血素、胶原酶等。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反应
感染类型
根据感染部位和症状的不同,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 、败血症等。
免疫反应
机体对微生物入侵产生的防御反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如吞噬 细胞作用、抗体产生等。
03
革兰氏阳性菌
这类细菌具有厚重的细胞 壁,对某些抗生素有抵抗 力,例如葡萄球菌和链球 菌。
革兰氏阴性菌
这类细菌具有较薄的细胞 壁,对某些抗生素敏感, 例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
厌氧菌
这类细菌在缺氧环境下生 长,例如破伤风梭菌和产 气荚膜梭菌。
病毒
DNA病毒
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例如天花病毒和水 痘病毒。
耐药性产生机制
微生物通过基因突变或获得外源基因产生耐药性,耐药性可遗传给 后代。
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监管,规范临床用药,开展耐药性监测,研发 新型抗微生物药物。
05
医学微生物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监测与预警
建立有效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疫 情,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04
医学微生物的诊断与防治
微生物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直接显微镜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 如细菌、真菌等。
培养分离
将样本接种在培养基上,观察 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分离出纯
培养物。
免疫学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 测微生物抗原或抗体。
《医学微生物》PPT课件
产黄青霉菌落 细菌生长 抑制区域 正常细菌 生长区域
第四十三页,共47页。
6、现代(xiàndài)微生物学的发展
随着(suízhe)现代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基 础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如电子显微镜,PCR技术,基因工程 技术,分子杂交等,使微生物的诊断和 传染病治疗等得到快速的提高。
2、学好微生物学需以生物学、细胞学、 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为基础,同时也为学 好以后的传染病和中药学等课打下基础 。
第二页,共47页。
3、通过课程的教学(jiāo xué),要求学生掌握 医学微生物学 基本概念、理论和微生物 观察、接种分离和鉴别技术,为今后实 践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材: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 三、参考书: 1、医学微生物。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动物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3、兽医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微生物的特点
5、分布(fēnbù)广,种类多
种类
(多zhǒngl地èi)球上的微生物: 估计(gūjì)有100万种以上
已发现的微生物: 约有10万种 已开发利用的微生物: 约1000种
微生物的微观性 研究手段的限制 分离培养的局限
第二十二页,共47页。
6.
地球形成于46亿年
前,微生物产生于35亿年前,人类的形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生命活动规律,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 (rénlèi),动植物,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六)医学(yīxué)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以 及与人类相互关系的科学。
近20年来(niánlái),医学微生物学有很突出的研究进展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四体
3 恙虫病立克次体:
(1)传染源:携带病原体野鼠,家鼠 (2)传播媒介:恙螨 (3)所致疾病:恙虫病 (4)传播途径:
恙螨幼虫叮咬
带菌鼠
人体
局部红色丘疹
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肝,水疱,中央溃疡,形成黑
脾,脑损害
色焦痂
2024/3/4
43
四体
四 衣原体
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 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四体
一 螺旋体
(spirochete )
概念:螺旋细胞型微生物。基本结 构与细菌相似,例如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 裂方式繁殖和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等
主要类型:
疏螺旋体属:
回归热螺旋体 伯氏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
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
四体
1.寄居泌尿生殖道,传播途径为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致病机制与侵袭性酶有关。吸附后产生磷脂酶分 解胞膜中的磷脂,脲酶分解尿素产氨,影响宿主 细胞生物合成。产生IgA蛋白酶,破坏IgA的局部 抗感染作用,有利于粘附和致病。
四体
2.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上行感染,可引起 前列腺炎或附睾炎;阴道炎和宫颈炎,并可导致 流产。因为与人精子膜有共同抗原,对精子可造 成免疫损伤而致不育。
四体
(3)ELISA
检测IgM抗体对早期诊断有价值。 立克次体抗原吸附于载体。泛影葡胺梯度离心纯化
抗原为优,检出血清的抗体效价高,纸上ELISA测 定抗体,方法简便。将感染卵黄囊悬液加于玻片 (经氯仿·甲醇洗净)上,凉干、固定,加稀释血清 于抗原点上,每张玻片上包括阳性和阴性对照,加 酶标兔抗人IgM/G于抗原·血清点作用后,将浸透新 鲜配制的底物无灰滤纸覆盖在玻片上约4-6min,可 见滤纸条上阳性对照点位置显紫棕色,取下滤纸条 (即终止反应),观察是否显色,与对照比较判定结 果。此法简便,并可保存实验记录。
《医学微生态课件》
微生态与健康生活
1
有氧运动
2
了解微生物与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运
动对微生物群落的积极效应。
3
均衡饮食
通过均衡饮食维持良好的微生物群落。
压力管理
探索长期压力对微生物群落及健康的潜 在影响。
微生态的未来展望
个性化健康管理
探索微生态在个性化健康管 理中的前景及未来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兴治疗策略
了解微生态领域中的创新治 疗策略及其潜在效应。
饮食调整
了解通过饮食调整来促进正常 微生物群落的方法。
药物干预
研究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以及药物在微生态调控中的应 用。
微生态与个性化医疗
1 精准化治疗
探索个体微生物组对药物反 应性的影响,实现个性化的 微生态治疗。
2 医疗前沿
了解微生态在医疗领域的最 新研究和治疗方法。
3 道德考虑
讨论涉及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道德问题,以及对微生态研究的伦理 要求。
医学微生态课件
欢迎来到《医学微生态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微生物在人 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微生态调控促进健康。让我们一起开始 探索这个饱含奇妙的领域吧!
微生物和人体健康
1 微生物多样性
了解微生物群落的复杂多样 性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2 免疫调节
探索微生物如何帮助调节免 疫系统以维持健康。
3 代谢调控
了解微生物在人体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微生态平衡与疾病
肠道微生态紊乱
研究肠道微生物不平衡与多种常 见疾病的关联。
皮肤微生态与皮肤病
探索皮肤微生态与多种皮肤疾病 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微生物群落与心理健康
微生物基础知识ppt课件
微生物基础知识ppt课件目录CONTENCT •微生物概述•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01微生物概述定义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体的总称。
分类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几大类。
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代谢旺盛、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
功能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参与物质循环、促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降解有机污染物等。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历史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到巴斯德提出疾病的微生物理论,再到科赫建立纯培养技术,微生物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研究现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环境、医学、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
同时,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如利用微生物生产抗生素、酶制剂、有机酸等。
02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10203真菌的基本形态真菌的结构特殊结构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菌丝、孢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菌丝体、菌核、子实体010203病毒的基本形态:球形、杆形、砖形、蝌蚪形等病毒的结构:核酸(DNA或RNA)、蛋白质外壳特殊结构:包膜、刺突03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80%80%100%提供微生物合成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碳素来源。
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物质。
维持细胞渗透压、酸碱平衡及酶的活性等。
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分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代谢反应。
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质。
温度影响微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速率和酶的活性。
pH值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酶的活性。
氧气好氧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厌氧微生物则需要在无氧环境下生长。
1.微生物概述ppt课件
菌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
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 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 群)。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的纯培 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菌株强调 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30
PART 06
微生物学基础
------ 认识微生物
青霉菌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1
课堂要求
禁止玩手机、睡觉、聊天、随意走动等一系列与上课无关的行为! 有事举手打报告!
考查方式:
出勤:20%
课堂表现:20%
课后作业:20% 考试成绩:40%
2
目录 content
01
微生物的定义
02
微生物的作用
03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04
1
为有机物,而微生物能提高动物摄取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
例:经培养蘑菇后的稻草、麦秆、粗蛋白含量增加2~3倍,粗脂肪提高2~5倍, 而畜禽难以吸收利用的纤维素含量降低20%~50%,木质素降低20%~30%。
增加了动物的生产效益
2
用稻草加入牛粪发酵制成蘑菇培养料,除产生大量鲜菇外,将收菇后的培养料
用来喂猪,其营养价值相当于二级饲料米糠。
农业,以菌造肥,以菌催长, 以菌防病,以菌治病
基因工程技术中提供多种工具酶和载体系 统,创建有益的工程菌新品种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4
PART 03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5
3.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微生物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所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生物 亚病毒
病毒
生物
原核生物 细菌
医学微生物(最终版)
3、侵袭性酶类:多种侵袭酶均是扩散因子。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链道酶(链球菌DNA酶)
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特点:革兰阳性球菌,菌体呈矛头状,多成双排列,菌体周围显示有透明环;营养要求高,在含有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兼性厌氧;可靠地鉴别法是胆汁溶菌试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接合(conjugation):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给受菌的方式。
转导(transduction):由噬菌体介导,将供菌的DNA片段转入受菌,使受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菌体基因编码的某些性状。
生物安全的分类与分级:
分类:第一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7章: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构成条件致病菌的基本条件?外毒素内毒素的区别;感染的来源于传播、感染的类型,尤其是显性感染的全身感染的概念(中、英文);医院感染、交叉感染。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宿主无害,有些甚至对人体有利的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类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
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细胞器的 微生物——真菌(fungus)。
.,
12
想想:上述三大类微生物中,哪一 类的结构最简单?哪一类的体积最 小? 最简单:非细胞型 最小ຫໍສະໝຸດ 原核细胞型.,13
微生物的种类
非细胞型 原核细胞型
微生物
微生物
医药工业,利用微生物 制造抗生素、维生素、 辅酶、ATP等药物
农业,以菌造肥, 以菌催长,以菌 防病,以菌治病, 如:根瘤菌
基因工程技术中提供多种工具酶和 载体系统,创建有益的工程菌新品种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17
“泡泡男孩”: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SCID)
.,
18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泡泡男孩》这部电影呢,亚当•山德勒斯前几 年演了一部喜剧片「泡泡男孩」,说的是一个没有免疫力的男孩,从小 住在无菌泡泡世界的故事。电影的结局倒是皆大欢喜,因为原来只是他 母亲不愿意让他接触外面的世界,明知他已经有免疫力,还骗他说他不 能离开泡泡而生活。后来他毅然决然的割开泡泡,却发现他还是可以健 康的活下去。现实社会中最著名的泡泡男孩(Bubble boy),也就是片中取 材的真人真事,却没有这么幸运。那个男孩叫戴维。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 C I D)是人类最严重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又称 “泡泡男孩”病,得名于美国患儿戴维·维特尔。 维特尔1971年出生 后不足10秒钟就进入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罩,在那里度过12年人生的大 部分时光,死于骨髓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电影《泡泡男孩》以他为原型 拍摄。 这种病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因患者体内19号 染色体基因变异造成,主要特征是分别提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胸腺 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和囊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缺损。因匮乏抵御 细菌和病毒的能力,患者出生后容易反复感染病菌而死亡。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微生物的
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
16
自然界中N、C、S等 元素循环
有少数微生物能 引起人类和动、 植物的病害,称 为致病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工业,微生物应用于 食品(酒、醋、酱油、 味精)、皮革、纺织、 石油、化工、冶金等
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
降解有机磷、氰化物等 微生物
.,
9
二.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3种)
微生物种类繁多,根据其结构、化学组成等差异,可 分为三种类型
1.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缺乏酶系统, 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DNA或RNA,如病毒、朊粒
capsid
.,
10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 ,是一类
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细胞器的微生 物——细菌(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 体和放线菌)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
1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概念及种类
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 小、结构简单、 肉眼直
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 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 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
1.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区 无细胞结构, 拟核,无核仁、核
别 无产生能量酶, 膜
一种核酸
只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型 微生物
细胞核,有核 仁、核膜,细 胞器完整
种 病毒 类 朊病毒
细菌(狭义) 支原体 衣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体 放线菌(广义)
真菌
.,
14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的分布
分布很广泛
水、土壤、空气、矿 层、物体表面、生物体 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 腔道,均有种类不同、 数量不等的微生物存在。
2.种类多,数量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适宜环境中繁殖迅速,易变异。
.,
2
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微小 结构简单 繁殖迅速 容易变异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数量巨大
.,
3
体积微小: 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衡量
.,
4
结构简单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 非细胞生命物质所构成
.,
5
繁殖迅速:在生物界以微生物繁殖最
85公里的高空、11公 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 的地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 下250℃的环境有微生 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 在,无孔不入
.,
100m 300m
1400m
2100m 3150m 4050m
6000m
15
与人类关系密切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 动植物的生存是无害的,甚至是必不可 少的。
率10-5-10-10 。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密接触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突变 ——获得很强的外环境适应力。
起源早:地球形成于46亿
年前,微生物产生于35亿年前, 人类的形成仅在300万年前。
.,
7
分布广泛
在地球上地壳内、大气层、水和动植物内,微生 物无处不在
人体的皮肤、口腔、肠胃道等都有许多微生物
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 地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同学们要牢固地树立无菌的观念
.,
8
种类繁多
➢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细菌) ➢原生生物界(藻类, 原生动物)、
真菌界(酵母、霉菌) ➢植物界、动物界和病毒界
➢微生物至少有10万多种,在六界中 占有三界, 显示了微生物在自然界的 重要地位
泡泡男孩的直接死因是什么?----因为感染了致命病毒。
.,
19
三、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学习目的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 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 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 系的一门科学
.,
20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快,细菌仅需20分钟即可分裂繁殖一次
培养4-5天所形成的大肠 杆菌的重量将和地球相仿
数量多:每克泥土中微生物可达数亿至数十
亿个,人的肠道内正常菌群含100 ~ 400种微生 物,数量达100万亿个之多
.,
6
容易变异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 抗原性,耐药性及对外界环境的 抵抗力等,均可发生变异,变异
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 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 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 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 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