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8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8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和抽象概括才能,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具准备】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1、教学天鹅例题1。
看:湖里有几只天鹅?演示:又飞来3只。
如今呢?谁能说出完好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好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如今有几只天鹅?谁能把图意完好的说一遍?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3)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学生答复后老师在“4+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
(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 [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优秀教案第【1】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
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布置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5篇(1)课件出示第一个小朋友的做法:第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先分成糖葫芦形、爱心形和球形,然后再去数分别有几个。
(2)课件出示第二个小朋友的做法:第二个小朋友是用了边数边画的方法;首先在纸的最下方把这3种气球的形状画出来,然后数一个画一个,这就是第二个小朋友整理出来的结果。
(3)课件出示第三个小朋友的做法:第三个小朋友就不喜欢这么麻烦,他先在纸上画出这3种气球的形状,然后直接在气球类别下面写出数量,他就这样把它简单地表达出来了。
师:分完之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球形的气球最多,有5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最少,只有3个。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
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呢生:还可以按颜色来分,有红色、黄色和蓝色三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两位小朋友按颜色分类整理出来的结果吧!课件出示按颜色分类的图片。
三、巩固提升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七第2题四、课堂小结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把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来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其他标准进行分类,比如物体的用途、大小、轻重等等)课外延申:通过直观图片体验生活中的分类第一张图片:超市的水果分类(节省顾客购物时间)第二张图片:图书馆的书本分类(方便读者找所需书本)第三张图片: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五、课后作业放学后,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房间进行分类整理,并与家人、同学或者朋友交流自己的成果。
小学数学一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4一、分析任务: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
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
一年级全册完整数学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年级全册完整数学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至第五章,其中涵盖了数字0至10的认识、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形状与空间、测量等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0至10的认识,能够进行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对形状与空间的认知,学会使用测量工具。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的读写、加减法运算规则、形状与空间的认知。
2. 教学重点:数字0至10的认识,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形状与空间的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形状卡片、测量工具、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物品的数量,引出数字0至10的认识。
2. 数字0至10的认识: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读写数字0至10,进行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
3. 形状与空间:通过形状卡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形状,并进行形状的组合与拼接。
4. 测量:教授学生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数字0至10的认识、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规则、形状与空间的概念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等。
七、作业设计1. 数字0至10的认识:请同学们用彩色笔书写数字0至10,并组成一个美丽的数字画。
2. 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请同学们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3. 形状与空间:请同学们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并拼接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4. 测量:请同学们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宽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八、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观察身边的数字、形状与空间,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通用1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通用1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7根,小圆片7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从1数到7;从7数到1。
2、口答。
①6前面是几?②6后面是几?③与5相邻的是几?二、新授1、教学6的组成。
①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可以怎样填?打开书的第41页。
给书里的小圆盘涂上颜色,老师会巡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②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
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7的组成。
问:将7个小方块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呢?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小组内讨论,有几种分法?③学生反馈,教师板书:777615243问:我们看到了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三、练习1、对口令。
2、完成练习九的第4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字的构成,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数数从1~5,从5~12、比较大小二、探究新知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办法。
怎样才能看清楚,不留下任何痕迹?2、学习5的.组成请拿出五块玉米,分成两堆。
有多少种方式?分开来看。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个组件的操作流程,大家一起操作。
互相启发,帮助总结5的几个不同点。
三、巩固运用完成第21页和第22页以及第23页的问题3和问题4。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篇3教学内容:8和9的组成P55 P60 3、4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进度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过程内容改进意见2、圈出下面图中的文具。
七、计算0+6+4=9-4-3=7+3-5=10-6-3=6-3+6=10-4+2=3+5-6=6+3-7=八、数一数,连一连。
5+3 10-56+4 5+48-3 7+2 10-6 2+89-0 4+4 3+6 9-46-6 0+0 3+2 9-3九、按要求涂色。
(12分)(1)把4个○涂上红色。
(2)涂上黄色的○要比涂上红色的多1个。
(3)涂上绿色的○要比涂上红色的少1个。
(4)涂上蓝色的○要最多,你涂了()个。
十、请你写出□○□=10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板书设计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通过检测了解了学生对前几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引入课题1、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指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出示: 0、1、2、3、4、5(学生齐数)。
2、5添上1是几?(6)6添上1是几?(7)。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数字宝宝。
(板书:6、7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
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3)交流、汇报。
(4)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
(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难点: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根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办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
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
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
板书课题。
(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察式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
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10、判断两句话: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下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下册第一课:认识数字
教学目标:
- 认识数字0-9,并能正确书写;
- 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 能够对数字进行简单的排序和比较。
教学内容:
1. 认识数字0-9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2. 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
教学步骤:
1. 引入数字0-9的读音和书写形式,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和口头指导让学生逐个认识。
2. 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练,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量,比较大小并排序。
3. 制作数字排序游戏,让学生按照指定的顺序排列数字卡片,培养他们的排序能力。
4.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比较手中数字卡片的大小,然后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5. 结束本节课,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书写练。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9,并能正确书写。
他们也能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序和比较。
学生
在小组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并能按照要求进行数字的排序。
在书
写练中,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书写能力和对数字形态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书写能力,可以设计一些
数字相关的游戏和练,例如数字拼图、数字迷宫等。
同时,教师可
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思考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024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初步感知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过程与方法】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随机结果的初步认识,感知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学难点:掷双色片,并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并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这里有两个双色片,它们的一面是蓝色,一面是红色,现在把这两个双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掷一下,你们猜猜看,掷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生:(两个都是红色;两个都是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师:那么请你们拿出两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出示课题:掷双色片)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1.知道数的分拆,并能用数字记录;学生汇报掷的结果,教师板书(1)○●(2)○○(3)●●问:还有其他的情况吗?师:我们还可以把这几种情况用数字记录下来。
指着黑板问: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呢?(1和1;0和2;2和0)师:通过双色片我们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那么你能用双色片摆一摆3的分拆吗?(学生操作,汇报结果。
师板书,生模仿记录。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用双色片摆出3的分拆,还能自己进行记录。
现在书上有6种数的分拆,你能根据红蓝片的个数进行记录吗?书上14页练习9/①(学生完成练习,汇报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可以分成几和几)也可以说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和几是几。
2.掷双色片,对随机结果进行感知师:刚才我们通过掷双色片和双色片的摆放知道了数的不同分拆。
现在每个人拿出5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会出现哪些情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1一、课前交流师:我看到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物品摆放好了,大家都带来了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
(老师稍有停顿),我还看到了大家文具盒里有一样我特别想要借的东西生好奇地问:什么?师:橡皮。
谁愿意借给我?(生一个个都举起橡皮表示愿意。
)师:大家都这么热情,太感谢大家了。
好,我请几位同学帮我借一下。
(请8名学生就近帮忙借橡皮)师:(把学生的橡皮一块一块地借了过来,并表现出非常感谢的神情。
)你们把橡皮都借给我了,你写错了怎么办?一生:我还有。
师:哦,还有,老师还想借。
(直到完全借完。
)师: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生纷纷说:你自己写错了,要擦;做魔术;看橡皮都有哪些形状;用橡皮拼图。
师: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我就是为了让你们没有橡皮用。
没有橡皮,下笔会更小心一些。
就算写错了,也没关系,仔细欣赏一下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再写一写,这样您会写的更好!(反思:“没有橡皮,下笔会更小心”,这是自然的结果。
当我们知道某件事情没有后路的时候,自会多几分慎重。
现在的学生大多比较浮躁,缺乏责任心,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错,一错就擦。
宁静才能致远,教学生静心思远,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
另外,这样一个环节的设置,还能很好的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像这次赛课,在上课之前与学生没有见面的机会,只有尽快拉近师生距离,才能减少师生的陌生感,彼此尽快熟悉,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学习。
)二、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然后粘贴了9只红色小鸟)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棒,今天有一群小鸟也想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大家欢迎么?生异口同声:欢迎!师:大家看,黑板上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好多小鸟,请大家仔细数一数大树上有几只小鸟?(反思:这里我没有用课本上的情境图,而是创设了一个大树、小鸟这样一幅美丽的情境图,我认为这节课的情景创设比较成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计划一、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研究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有50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研究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研究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三、全册教学要求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8、体会研究数学的兴趣,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研究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研究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会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引导学生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再动手实际量一量,进一步学会使用测2、量工具和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从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激疑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①长度单位:米(m)、厘米(㎝)②1米=100厘米1m=100㎝2、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了解同学们对它们俩掌握和应用的情况,看你能不能正确的应用米和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
比如说:黑板的长、桌子的高等二、互动解疑1、黑板的长是多少?①估一估2米、3米、5米……②量一量,谁估计得更准确③分组测量,汇报结果2、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测量时尺子不够长,量完一次就做一个句号,数数量了几次,还剩多少,最后得出结果。
三、启思导疑1、量自己的身高、步长①先估计,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讨论2、完成试一试①先估测②再量一量③最后填出具体的数值。
四、实践应用1、在○里填上“”或“=”。
①25厘米○2米②100厘米○1米③51厘米○49厘米④98厘米○89厘米⑤1厘米○1米⑥10厘米○1米⑦33厘米○3米⑧6米○600厘米2、填一填。
①1米=()厘米②12米+7米=( )米③13厘米+8厘米=( )厘米④2米+45厘米=()米( )厘米⑤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⑥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估一估量一量先估计再测量不够整米,剩余部分用厘米做单位。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教学难点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教学设计一、初步认识左和右.(一)活动一:认识汉字.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出示汉字:左右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3.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1.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手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1.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3.放“找朋友”的音乐,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四)活动四:找位置.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1.看见什么了?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苹果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们说放在哪儿?桔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4.盖住三个水果贴在右边,告诉学生从右数梨是第四个,能猜猜白纸后面藏着几个水果?为什么?现在一共有几种水果?(五)活动五:找同学家.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1.出示图片:找朋友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一)活动一:讨论.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4.怎么办?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二)活动二:帮一帮.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欣然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三)活动三:上下楼梯.1.出示图片:少年宫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2.展开讨论.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四)活动四:找球游戏规则:找一个同学被蒙上眼睛,再找一个同学拿好奖品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游戏开始,全体同学开始告诉被蒙眼睛同学的行走路线,如果你们把行走路线告诉得特别清楚,他就能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给你们.三、小结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的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上、下、前、后 人教版

1上、下、前、后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上、下、前、后。
(教材第9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能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及体验其相对性。
难点:能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观宏伟的跨江大桥!(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二、学习新课1.教学“上、下”。
(1)感受“上、下”。
师:仔细观察主题图,把自己从图中所看到的交通工具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主题图进行描述)提问:①卡车在轮船的()面。
②轮船在火车的()面。
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总结: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
(板书:上下)(2)动手操作。
①师:请你把数学书放在桌子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盒上。
提问: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②师:用自己的书和文具摆一摆,你能用“上、下”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吗?2.教学“前、后”。
(1)感受“前、后”。
师:同学们找一找桥上面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表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同桌交流,点名学生回答)总结:客车的前面是货车,我们就说货车在客车的前面,或者说客车在货车的后面。
“前”和“后”也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
(板书:前后)(2)交流练习。
师:教室里也有前、后的位置关系,看看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同桌相互说一说,点名学生回答)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题。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点名回答)答案:小东的前面是小玉。
前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3题。
(师生一起用“上、下、前、后”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四、课堂小结学会了“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
请同学们回家后结合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前、后”。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6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6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及练习二。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辨别“左”、“右”。
难点:初步确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反动作游戏感知相对性。
师: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练习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反动作?(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做反动作游戏。
)2.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
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学生回答:左手。
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学生回答:左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
(板书课题:左、右)二、探索新知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2.认识左右。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学生个别汇报。
(2)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师:请大家将学具盒里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
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2)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加减法、几何图形等。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102.第二单元:认识加法和减法3.第三单元:认识几何图形4.第四单元:认识数字11-205.第五单元:比较大小6.第六单元:分类与排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加减法、几何图形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101.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
(2)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2.教学方法(1)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2)设计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数字的认识:1、2、3、4、5、6、7、8、9、10(2)数数能力的培养:从1数到10,从10数到14.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学习数数。
(3)巩固:通过游戏、练习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单元:认识加法和减法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2.教学方法(1)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
(2)设计练习题、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
3.教学内容(1)加法的认识:加号、加数的概念,加法算式的书写。
(2)减法的认识:减号、减数的概念,减法算式的书写。
4.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引导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学习加减法运算。
(3)巩固:通过练习题、游戏等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单元:认识几何图形(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图形的识别能力。
2.教学方法(1)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
(2)设计练习题、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几何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SHUXUE第一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2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教学目标: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2、数字卡片、按方位数数4、开放性练习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作业: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
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1、比多少………………………………1课时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4 学生书空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师:小免比小猪多。
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 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板书:3<5 介绍小于号学生书空,再齐读,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老师小结)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三、巩固1、说一说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2、猜一猜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3、填一填:A:7○3 4○9 3○3 5○8 10○1B:2>□6>□6=□□=8 □<9(学生抢答)4、试一试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
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
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6、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作业: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教学目标: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二、主动探究1、活动之一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2、活动之二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3、活动之三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一样长4、活动之四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学生随意回答)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1、比较谁喝的多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3、全班进行评价。
作业:课后反思:第三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