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栽培学笔记

合集下载

园林树木笔记

园林树木笔记

第一章1、名词解释植物分类学:对各种植物进行描述、记载、鉴定、分类和命名的基础学科,是研究园林植物学科应具备的基础。

园林建设分类法:按园林建设的要求,将树木进行分类的方法,是以树木在园林中的应用和利用为目的,以提高园林建设水平为主要任务的分类体系。

园林:以树木及其他植物为主体的,辅之地形改造等工程与适量园林建筑结合的人工景观。

人为分类系统:着眼于应用上的方便的分类系统。

自然分类系统(植物系统学):着眼于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的分类系统。

种:在自然界种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个类群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而使种族延续,他们在自然界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亚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变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种:种内变异类型,虽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型:在形态特征上变异较小的类型(花色不同,花的单重瓣,毛有无,叶面上有无色斑)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即为该种植物品种。

乔木: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而上部有分枝的树木(在3米以上)分为大、中、小乔木灌木: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高度不超过3米的树木。

木质藤本:茎干柔软,只能倚附它物支持而上的木本植物。

缠绕藤本:以主枝缠绕它物的木本植物。

(紫藤,葛藤)攀缘藤本:以卷须,不定根,吸盘等攀附器官攀缘于它物的木本植物(爬墙虎,葡萄)春色叶树:春季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树的统称(臭椿,五角枫)秋色叶树:在秋季叶子能有显著变化的树称“秋色叶树”(枫香,黄栌)常色叶树:树的变种或变型常年均成异色,而不必待秋季来临(紫叶小檗,紫叶李)双色叶树:叶背叶表颜色显著不同,微风中形成特殊闪烁变化效果(银白杨,胡颓子)花相: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的整体表现形貌。

1)独生花相:如苏铁2)线条花相:如连翘,金钟花。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

园林树木栽培学1、生长:植物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和扩大,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

(量变)2、发育:在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质变)3、树木生命周期青年期的生长特点和栽培要点生长特点:青年期是树木一生中离心生长最快的时期,树冠和根系迅速扩大,生命力旺盛;树体开始形成花芽,开花结果数量逐年上升,但花和果实尚未达到本品种固有的标准形状,质量较差,座果率低。

栽培要点:1、首先应当采用轻度修剪,以便使树冠尽快达到预定的最大营养面积,同时缓和树势,在树木健壮生长的基础上促进花芽形成;2、过重修剪会从整体上削弱树木的总生长量,减少光合产物的积累,同时又刺激了部分枝条进行旺盛的营养生长,新梢生长较多,能大量消耗储藏养分。

3、其次,对于生长过旺的树,应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并适当控水,也可以使用适量的化学抑制物质,以缓和营养生长。

4、相反,对生长过弱的树,应增加肥水供应,促进树体生长。

4、物候期的概念:树木年周期的直观表现,可作为树木年周期划分的重要依据,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在一年之中随着气候变化各生长发育阶段开始和结束的具体动态时期,称为树木的生物气候学时期。

简称物候期。

5、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枝条内部营养状况、外界环境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以及其他特征的差别,称为芽的异质性。

6、顶端优势:树木顶端的芽或枝条在生长上比其它部位的芽或枝条占有优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7、树木生长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关性A、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动态平衡(根系提供营养物质;地上部分若是修剪过多或遭遇病虫害也会使根系生长减弱)B、根系和地上部分的对应关系(树木根系分布范围与树冠基本一致)C、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节奏交替(树体能够通过错开各自的生长高峰,来调节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对养分的竞争关系)8、芽的生长特性A、定芽(顶芽、腋芽或潜伏芽的发生均有一定的位置,成为定芽)B、不定芽(在根插、重剪或老龄的树干上常出现)C、芽序(定芽在树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顺序性)D、芽的异质性E、芽的早熟性(枝条上形成的芽无须经过低温休眠,当年就能萌发的特性)芽的晚熟性(枝条上形成的芽必须经过低温解除休眠,第二年春天才能够萌发成枝的特性)F、萌芽力与成枝力(萌芽力:母枝上叶芽的萌发抽枝的能力;成枝力:母枝上的叶芽萌发后能抽成长枝的能力)G、芽的潜伏力(潜伏芽的寿命:当枝条受到某种刺激或冠外围枝处于衰弱时,潜伏芽萌发抽生新梢的能力称为芽的潜伏力)9、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第一部分绪论一、园林树木学的定义、任务和学习方法中国地大物博,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面积960万km2,地形、地貌复杂,有山脉、河流、高原、平原、盆地,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多样而复杂,特别是多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使中国很多植物免受第四季冰川的侵袭(如银杉、水杉、秃杉),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从而为园林绿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树木──观赏树木──花卉──园林树木──适于各种风景名胜区、疗养胜地、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园林树木学──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园林树木学包括绪论、总论和各论3部分。

园林树木在园林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园林均离不开园林树木,园林树木是园林中的主体,其它一切设施和建筑都是为其服务的。

园林树木学对我们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树种配置)、绿化施工、园林管理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园林工作均必须学好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如何才能学好园林树木学呢?学好园林树木学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次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欲学好园林树木学,首先必须学好与此有关的基础学科,如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植物生态学等。

其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而且要多实践(观察、记载、归纳),善于吸收和总结中外园林史中成功的经验。

园林树木学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种和名词术语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广泛,树种的拉丁学名又难于记忆等,因此初学者都感到有些困难。

有效的方法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活的树木和标本,观察时作重点笔记,抓住树种的主要特征,对相似种类进行比较,充分利用工具书学会正确鉴定树种,在理解中记忆,同时学会利用树木的冬态特征来鉴定树种也是很重要的,对于树种的拉丁学名最好能了解其词意,然后再去记忆。

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勤奋好学、不耻下问才能学好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栽培学整理

园林树木栽培学整理

园林树木栽培的研究内容:1.研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技术2.研究和发掘园林绿化种质资源,引种驯化栽培的技术体系 3.研究园林树木栽培的立地条件及其控制技术,特别是特殊立地环境下的栽培养护技术4.研究园林树木配置,整形修剪,营养管理以及安全性管理等理论和技术5.研究各类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管理的关键技术6.研究大树移植的理论与技术7.研究古树名木的保护及复壮措施园林树木栽培技术的新进展:新技术包括容器育苗,大树移栽技术,树木复壮技术,抗蒸腾剂的使用,树木施肥,树洞修补,病虫害防治,苗木生产设施等园林树木栽培的研究趋势:挑战:1.栽植苗木规格加大,外调量大,导致园林树木栽培及养护成本增加,绿化效果降低2.园林树木配置,造型等不能满足绿化要求3.过于重视景观效果,而忽略了树种规划,选择和配置的科学性4.重载轻养,园林树木的养护,安全性管理,古树名木的保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研究方向:1.园林树木的抗逆性生理研究2.园林树木保护的研究3.根据园林绿功能需要的整形修剪技术研究4.园林树木长效养护管理技术研究园林树木的生命周期(名词解释):指从繁殖开始,经过多年的生长,开花或结果,直至树体死亡的整个时期,它反应了树木个体发育的全过程离心生长:由根颈向两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的生长称为离心生长。

离心秃裸:在树体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骨干根上早年形成的须根由基部向根端方向出现衰亡)和树冠的“自然打枝”(内膛骨干枝逐年由基部向枝端方向出现枯落),统称为离心秃裸截顶或结顶:当树木生长接近在该环境达到的最大树体时,某些中心干明显的树种,其中心干延长枝发生分杈或弯曲向心更新,向心枯亡:更新和枯亡的发生,一般都是由外向内,由上而下,直至根颈部进行。

不同类别树木的更新特点:1.具有潜伏芽:向心更新 2.无潜伏芽:离心生长和离心秃裸园林树木生命周期划分:种子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衰老期。

物候(名词解释):园林树木在一年中,各个器官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的规律性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落叶和休眠等形态变化,称为树木的物候或物候现象物候观察的意义(简答):物候观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园林树木在不同物候期中的习性,姿态,色泽等季节变化,通过合理的配置,使树种间的花期相互衔接,提高园林风景的质量。

园林树木栽培学笔记

园林树木栽培学笔记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第一节树木的生长发育第二节园林树木个体生长发育▪一、根系的生长发育▪二、枝条的生长与树体骨架的形成▪三、叶和叶幕的形成▪四、花的形成和开花▪五、果实的生长发育▪六、园林树木各器官的相关性一、根系的生长发育▪(一)根系的年生长动态▪1、根系生长一般比地上部分时间长春季早于地上部分,秋季晚于地上部分。

▪2、年生长有高低峰▪(1)高低峰出现往往与地上部分交错进行▪(2)根系出现高低峰的次数和强度与树种、年龄等有关▪(3)夜间快于白天▪(二)根的生命周期▪1、幼年期根系生长速度一般要超过地上部分,逐渐减慢,直至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局部自疏与更新始终发生。

▪自疏(根系)是指须根随着前端的生长由基部向根端枯死。

▪3、根系生长的有限性和向心更新▪4、根的寿命长于地上部分二、枝条的生长与树体骨架的形成▪(一)芽的特性▪1、芽的异质性▪(1)概念由于芽随枝条生长时,内部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在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大小,饱满程度乃至性别上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2)芽的异质性的变化①顶芽比侧芽饱满如云杉、油松、杨树②顶芽自枯,上部芽饱满,基部为扁芽和隐芽如丁香,果树③上、中部芽饱满,基部为隐芽,多数灌木和多数阔叶树。

▪(3)应用利于剪口芽的强弱增强或缓解树势,弱芽生长势弱,易潜伏或发弱枝。

所以要抑制树势或促进壮枝分化花芽,只要剪口留瘪芽就能达到目的,枝条中部的芽常抽生粗壮的营养枝,适于做骨干枝或延长枝,壮芽易生壮枝,或转化为花芽,增加花果产量。

▪3、芽的早熟性与晚熟性▪(1)晚熟性芽当年形成后,需经过冬季才萌发的芽,如丁香、山杏等早春开花的树木。

▪(2)早熟性芽当年形成、当年能萌发的芽,如珍珠梅,国槐,月季。

▪4、萌芽力与成枝力▪(1)概念萌芽率(萌芽力):枝上芽(定芽)萌发数量的百分比,萌芽率超过50%称为萌芽力强;低于50%的,则称萌芽力弱。

《园林树木学》课程笔记

《园林树木学》课程笔记

《园林树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园林树木学概述一、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植物学、生态学、园艺学、景观学等多个领域,专注于研究园林中树木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繁殖技术、栽培管理以及园林应用等方面。

园林树木学旨在通过对树木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高园林景观的美学价值、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1. 园林树木的分类与系统演化- 探讨园林树木的分类体系,研究科、属、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 分析园林树木的地理分布和演化历史。

2. 园林树木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研究园林树木的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和生理过程。

- 了解树木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运输等生理机制。

3.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周期- 研究树木从种子发芽到成熟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

- 分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和内部激素调控。

4. 园林树木的繁殖技术- 探讨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的方法。

- 研究提高园林树木繁殖成活率和遗传稳定性的技术。

5. 园林树木的栽培与管理- 研究园林树木的栽培基质、栽植技术、水肥管理、修剪整形等。

- 探讨树木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和健康管理。

6. 园林树木的景观应用- 研究园林树木在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原则和应用技巧。

- 分析树木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丰富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三、园林树木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 直接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

- 使用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辅助观察。

2. 实验法- 设计实验来测试树木的生长反应、繁殖效果等。

- 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等在研究中的应用。

3. 调查法- 对特定地区的园林树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

- 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信息。

4. 比较法- 对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树木进行比较分析。

- 研究其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性。

5. 数量分析法-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树木生长数据、繁殖数据等进行处理和分析。

园林树木学课堂笔记(陈有民)

园林树木学课堂笔记(陈有民)

第四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习性是基础”一、植物与环境1、有关环境的概念1)环境:2)生态因子: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大气因子3)生境:4)生存条件:2、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2)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3)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调剂性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3、植物与环境植物————(1)—————环境1)植物生长离不开环境;2)环境对植物起综合的生态效应;3)植物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

生态习性: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性。

生态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生态习性的一类(群)植物。

如耐水湿植物二、光照因子1、植物生长离不开光(光合作用)2、光的性质与变化(1)光的性质:可见光:380~760 nm之间不可见光:波长大于760 nm (红外光)和小于380 nm (紫外光)。

(2)光的变化:光强还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光强随纬度增加而减弱;光强随时间而变化:一年与一天的变化。

(3)以光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1)阳性树种:落叶松、水杉、杨、柳、木棉、椰子2)阴性树种:3)中性树种(耐荫植物):中性偏阳的树种:榆、朴、樱花、碧桃、山桃、月季、木槿、石榴、黄刺玫、榆叶梅;中性稍耐荫的树种:圆柏、槐、七叶树、太平花、丁香、黄花茶镳子、红瑞木、锦带花;耐荫性较强的树种:云杉、冷杉、矮紫杉、粗榧、罗汉松、金银木、天目琼花、珍珠梅、绣线菊、常春藤等。

3、判断树木的耐荫性(1)生理学试验法:测定光补偿点和饱和点。

补偿点:植物吸收C02与放出02相等,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正好抵偿呼吸作用的消耗。

补偿点越低的植物越耐荫。

饱和点:光(2)形态指强达到某一值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

(书P70)树木的耐荫性受下列因素影响:年龄:幼苗阶段耐荫性强;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下,树木的耐荫性强,寒冷干旱的环境下,趋于向光;土壤:肥沃湿润土壤下,树木耐阴性强。

4、应用(1)配置:(2)引种:植物南移(3)利用光照调节花期一品红,短日照植物。

栽培学笔记

栽培学笔记

第一章绿地景观中的园林树木第一节园林树木分类两种分类系统:(一)植物的系统分类法: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二) 栽培学的应用分类法:应用上的方便(含美观、实用),其原则是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园林用途等有利于园林建设工作为目的。

二、栽培学的应用分类法(一)按树木的生态习性和生长类型分类1、乔木类:(H)6m,具明显高大主干;阔叶、针叶;速生、中速、慢生)2、灌木类3、藤本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

依生长特点:绞杀类、吸附类(爬山虎、凌霄)、卷须类(葡萄)、蔓条类(蔷薇) b、常绿藤本类:常春藤4、匍地类:干枝均匍地而生,如铺地柏、菲白竹5、竹木:赏竹类:禾本科,单子叶类型植物,枝叶秀丽,幽雅别致,四季常青,庭园中广为应用如孝顺竹、紫竹、毛竹、刚竹、淡竹(二)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观叶观花观果观树形观枝干(三)依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1、孤植树(园景树、独赏树、标本树)类2、行道树类3、绿篱植物类4、林带与片林类5、花灌木类6、藤木类7、庭荫树类8、地被植物类9、桩景类(盆栽、地栽)10、其它类(如室内绿化装饰类)行道树的主要功能是:固持路基,为车辆及行人庇荫,减少路面辐射热及反射光,降温、防风、滞尘、减弱噪音、装饰并美化街景。

街道行道树公路行道树甬道行道树庭荫树(shade trees):庭荫树冠大荫浓、在园林、居住区或其它风景区中起庇荫和装点空间作用的乔木。

庭荫树应具备条件:树形美观、枝叶茂密、有一定的枝下高、冠幅较大,且有花、果可赏、无毒无害等条件。

园景树具备条件:形体高大,树姿优美或具有突出观赏特点.常见于公园入口内或园路交叉处。

花灌木:花、叶、果、枝或全株可供观赏的灌木。

功能:具有美化和改善环境的作用,是构成园景的主要素材,在城乡绿化和园林植物配植中,常占有重要地位绿篱(hedge):栽种植物使之形成的墙垣。

依树木特性分:叶篱花篱蔓篱果篱竹篱依栽培用途分:境界篱:一种植物性局部界限设施,以叶篱为主(月季、黄杨等)隐蔽篱:不欲直接暴露其外部或须隐蔽其丑陋外观的各种建筑物。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

《园林树木学》备课笔记第一部分绪论一、园林树木学的定义、任务和学习方法中国地大物博,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面积960万km2,地形、地貌复杂,有山脉、河流、高原、平原、盆地,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多样而复杂,特别是多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使中国很多植物免受第四季冰川的侵袭(如银杉、水杉、秃杉),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从而为园林绿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树木──观赏树木──花卉──园林树木──适于各种风景名胜区、疗养胜地、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园林树木学──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园林树木学包括绪论、总论和各论3部分。

园林树木在园林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园林均离不开园林树木,园林树木是园林中的主体,其它一切设施和建筑都是为其服务的。

园林树木学对我们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树种配置)、绿化施工、园林管理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园林工作均必须学好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如何才能学好园林树木学呢?学好园林树木学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次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欲学好园林树木学,首先必须学好与此有关的基础学科,如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植物生态学等。

其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而且要多实践(观察、记载、归纳),善于吸收和总结中外园林史中成功的经验。

园林树木学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种和名词术语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广泛,树种的拉丁学名又难于记忆等,因此初学者都感到有些困难。

有效的方法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活的树木和标本,观察时作重点笔记,抓住树种的主要特征,对相似种类进行比较,充分利用工具书学会正确鉴定树种,在理解中记忆,同时学会利用树木的冬态特征来鉴定树种也是很重要的,对于树种的拉丁学名最好能了解其词意,然后再去记忆。

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勤奋好学、不耻下问才能学好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栽培学的重点

园林树木栽培学的重点

引起树木衰老的原因:1、内因:结果消耗大量的营养;脱落酸含量的增加,抑制生长,促进休眠;树木组织的老化;树木的遗传性的影响。

2、外因:不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如高温、干旱、土壤贫瘠及土壤性质等;不正常的气候条件,如冰雹、过量的降水、寒流等;实施不正确的生产技术措施,如过重的修剪、大肥大水、过量的结实,还有病虫害等的影响,均会促进树木衰老死亡。

延长树木衰老的措施:1、激素调节:细胞激动素、生长素和赤霉素三者具有促进生长延缓衰老的功能。

2、栽培措施:按物候期规律进行合理的施肥与灌水,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合理的深翻和松土,增加土壤营养,改善通气;疏除过多的花和果,调节营养平衡;合理的更新修剪,疏除衰老枝和细弱枝,培养充实、健壮的更新枝;防治病虫害及其他自然灾害。

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时期分:1)种子期:从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开始,至胚胎具有萌发能力并以种子形态存在的时期。

在种子期的两个阶段中,前一阶段(从受精到种子形成)母体的营养物质主要供给胚胎,以保证种子的成熟;后一阶段(从种子脱离母体到开始萌发)因种子已脱离母体,为了维持种子的生活力,必须为种子创造适宜的贮藏条件。

所以种子期的主要栽培管理任务是促进种子的形成和安全贮藏以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播种并时期顺利发芽。

2)幼年期:是从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到该书中特有的营养形态构造基本形成,并具有开花潜能时为止的时期。

幼年期的园林树木遗传性尚未稳定,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要搞好定向培育工作;加强土壤管理,充分供应废水,促进营养器官均称而健壮地生长;轻修剪、多留枝,使其根深叶茂,形成良好的树体结构。

另外,对于观花、观果的树木,当树冠到适宜的大小时,则应设法促其生殖生长,缩短幼年期。

3)青年期:从植株第一次开花到花朵、果实性状逐渐稳定时为止的时期。

为了使青年期的树木多开花结果,同时为了促进其迅速进入壮年期,对于观花、观果为目的的园林树木,首先应当采用轻度修剪,以便使树冠尽快达到预定的最大营养面积,同时缓和树势,在树木健壮生长的基础上促进花芽形成;过重修剪会从整体上消弱树木的总生长量,减少光合产物的积累,同时又袭击了部分枝条进行旺盛的营养生长,新梢生长较多,能大量消耗贮藏养分。

园林树木栽培学重点(终极版)·

园林树木栽培学重点(终极版)·

园林树木栽培学重点(终极版)·名词解释适地适树:把树木栽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是因地制宜原则在园林树木选择上的具体化。

也就是使树种生态习性与园林栽植地的生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树和地的统一,使树木生长健壮从而充分发挥其功能。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枝条内部营养状况、激素供应及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它们大小、饱满程度以及其他特性的差异,称为芽的异质性。

光的补偿点: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的量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断根缩坨:对移植较难成活或规格较大的树木,在移植前2~3年,于树木的四周一定范围内预先挖掘、切断根系、预留土球,回填原土,促生须根,养护待移,一般每年只断预留土球周长的1|3~1|2,这个过程叫断根缩坨。

填空:1树木的层性:由于顶端优势和芽的异质性,使强壮的一年生枝产生部位比较集中,主枝在中心干上的分布或二级枝在主枝上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层次,这种现象称为树木的层性。

2树木的干性:园林树木中心干的强弱以及维持时间的长短称为树木的干性。

3物候期:与物候相适应的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变化,各生长发育阶段开始和结束的具体动态时间称为物候期,园林树木物候变化的3个特点:顺序性、重叠性、演变性。

4园林树木的排水有明沟排水、暗道排水、地面排水三种方法5园林树木的修剪有截、疏、放、伤、变五种方法单选1.马尾松是无向心更新的树种主要的吸收跟集中在20-30cm的土层中3.垂柳又耐旱又耐湿4.单轴分枝—银杏5.同一树上同时出现开花与结果、萌芽与落叶为重叠性6.在休眠期的修剪措施为冬剪7.大叶黄杨既能抗二氧化硫SO2又能抗氯气CL2简答题1论述极端温度对树木的危害和防护措施:树木对温度的要求,是其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温度长期适应的结果,过高、过低都会对树木产生不良的影响,会打乱其生理进程的的程序而造成伤害,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园林树木栽培学重点(终极版)·

园林树木栽培学重点(终极版)·

园林树木栽培学重点(终极版)·2盛花期——一半以上花蕾展开3开花末期——残留5%,停止散出花粉(6)果实的生长发育期。

分别记录果实或种子成熟期(一半以上变成成熟色)、脱落始期、脱落末期。

果实或种子的成熟主要根据果实的颜色来确定(7)新梢的生长周期:叶芽萌动——枝条停止生长;春梢(一次梢)、夏梢(二次梢)、秋梢(三次梢),修剪时,去掉秋梢,留春梢,考虑夏梢(8)花芽分化期:植物生长点由叶芽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花芽形成期与植物种类、温度营养状况有关(9)秋季叶变色期。

树木秋季第一批叶子开始变为黄色或红色的时候为变色期。

分别记录开始变色期、全部变色期。

但应注意与干旱、炎热、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非季节性叶变色分开。

(8)落叶期。

当观测的树木秋季开始落叶时为落叶始期;树上的叶子几乎全部脱落为落叶末期。

方法:1.确定观测地点:对观测地点的情况如地理位置,海拔,土壤,地形应做详细记载,且观测地点多年不变。

2.确立观测对象:选择露地正常生长多年的树木,应选3-5株作为观测对象。

3.确定观测时间和年限:一年中宜在气温最高的下午两点钟前后观测,观测年限宜长不宜短。

4.认真做好观测记录与资料的整理工作。

物候期变化的特点:顺序性:不同的树木种类,甚至不同品种的类型,在一年中的物候期的变化是不同的,如梅花,紫荆,玉兰,日本樱花等为先花后叶型,而紫薇,木槿等为先叶后花型。

重叠性:园林树木在生长期,受到树种遗传规律的制约,尽管物候的外在表现有一定顺序性,但在水热条件充足的情况下,会出现开花与结果,萌芽与落叶并现的现象。

如油茶可以同时进入果实的成熟期与开花期,俗称:抱子怀胎。

重演性:由于环境条件的非节奏性变化,在一年中,树木的同一物候现象可以重复出现多次,如许多树木新梢的延长生长可多次进行,有些树木一年可多次开花结果。

4、树木在移栽的各个阶段如何进行修剪,举例说明移栽前:1.落叶树可抽枝后进行强截,多留生长枝和萌生的強枝,修剪量达6/10-9/102.常绿阔叶树采用收缩树冠的方法,截去外围枝条,适当疏枝树冠内部不必要的弱枝,多留强的萌生枝,修剪量达1/3-3/53.针叶树以疏枝为主,修剪量可达1/5-2/5移植时:1.落叶乔木应根据树形要求对树冠进行重新修剪,一般剪掉全部枝叶的1/3-1/2,树冠越大,伤根越多,移栽季节越不适宜,越应加重修剪,尽量减少树冠的蒸腾面积。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重点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萌芽力::树木母枝上叶芽的萌发能力,称为萌芽力,常用萌芽数占该枝芽总数的百分率(萌芽率)来表示。

成枝力:枝条上的叶芽萌发后能够抽成长枝的能力称为“成枝力”。

2.早熟性芽:当年形成,当年萌发成枝的芽,称为“早熟性芽”。

如月季、米兰、茉莉等。

晚熟性芽:当年形成的芽,需经一定的低温时期来解除休眠,到第二年才能萌发成枝的芽称为“晚熟性芽”。

如银杏、广玉兰、毛白杨。

3.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等的差异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4.芽的潜伏力:当枝条受到某种刺激或树冠外围枝处于衰弱状态时,能由潜伏芽萌发抽生新梢的能力,称为“芽的潜伏力”。

5.顶端优势:树木顶端的芽或枝条比其它部位的生长占有优势的地位称为“顶端优势”。

(或顶部分生组织或茎尖对其下芽萌发力的抑制作用,叫“顶端优势”)叶幕:指叶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的总体,它是树冠叶面积总量的反映。

6.…7.干性: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称为“树木的干性”,简称“干性”。

层性:主枝在中心干上的分布或二级枝在主枝上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层次,这种现象称为“树木的层性”,简称“层性”。

8.花芽分化:植物的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9.单性结实:未经过受精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单性结实”10.无融合生殖:指不经过精卵细胞结合而在胚珠中直接发育成胚的现象。

10. 环境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园林树木起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

2.温度三基点:是指某一生理过程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温度。

3.生物学零度:在综合外界条件影响下,能使树木萌芽的日平均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

4.主导因子:对某一树种,甚至树木的某一生长发育阶段而言,常常有1~2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种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就叫“主导因子”。

5.土壤肥力:指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的能力,它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综合反映。

园林树木栽培学

园林树木栽培学

4041《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1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1.离心生长——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芽的生长具有背地性,由根和茎以根颈为中心,向地下和地上不断地进行扩大其空间的生长,称为离心生长。

2.自然打枝——自中心向外围按离心方式发生枝条的枯死现象,称为自然打枝。

3.自疏——地下的根系发生由树木的基部向根端方向逐渐衰老的现象,称为自疏。

4.离心秃裸——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树冠“自然打枝”,统称为离心秃裸。

5.向心更新——萌蘖枝出现的规律是由外向内直至根颈,这就是常讲的向心更新。

6.愈向树冠上方,级次愈高,枝条的发育阶段愈老。

7.实生树的生命周期中有两个明显的不同阶段,即幼年阶段和成年阶段;营养繁殖的树木只有成年阶段和老化过程,而没有幼年阶段和性成熟过程,其开花也比实生树早。

8.物候期——树木的生长节律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树木器官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9.花芽分化——由叶芽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为花芽生理和组织状态的过程。

分为①夏秋分化型,早春或春夏间开花的树木,如玉兰、樱花等;②冬春分化型,如柑橘类;③一年多次分化型,如月季、四季桂;④当年一次分化开花型,如木槿、紫薇、珍珠梅等;⑤不定期开花型,如凤梨、菠萝等。

10.休眠期——从叶片自然落下开始至树液流动、芽开始膨大为止的时期。

11.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2 园林树木的选择、配置&栽植1.适地适树——栽植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生态、景观等)。

2.适地适树的途径?①单纯性适应:根据特定的立地条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树种(选树适地)或根据特定的树种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立地条件(选地适树);②改地适树:通过土壤改良、整地、客土声东栽植、施肥等,改善立地条件,使其满足树木对生态的要求;③改树适地:通过选种、引种、育种等技术改变树种的生态习性,以适应现有的立地条件。

树木学笔记

树木学笔记

【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地、休息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

——功能:美化功能、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功能、生产功能【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特征、产地、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为园林树木学。

】】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1.种类繁多:—全世界木本植物约有25000多种,中国原产近8000种。

其中乔木2000余种,灌木6000余种。

—中国被子植物总数为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

2.分布集中:—我国是许多著名园林树木的分布中心3.特有现象明显:—特有科:银杏科、水青树科、昆栏树科、杜仲科、伯乐树科、珙桐科等;—特有属:金钱松属、银杉属、水松属、水杉属、白豆杉属、青钱柳属、青檀属、拟单性木兰属、梧桐属、喜树属、秤锤树属、香果树属等243个属;——特有种:更是种类繁多。

4.丰富多彩:—栽培品种及类型丰富—优良遗传品质突出:多季节开花(四季桂、月季等);;;早花品种多(美化、蜡梅、迎春、山桃、瑞香科、广玉兰等);;;黄化资源丰富(黄牡丹、大花黄牡丹、蜡梅、黄花蜀葵、黄色的月季花、黄色的香水月季、黄花玉兰等);;;奇特类型多样(变色类、台阁类型品种、天然龙游品种、技条天然下垂的品种、微型与巨型种类与品种)。

【种】:是具有相似形态特征,表现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并要求一定的生存条件的多数个体(居群)的总和,在自然界占一定的分布区,并能遗传后代的一个群体。

——形态学种(与近缘种之间存在地理隔离)、、、生物学种(与近缘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种”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但它又不是绝对固定永远一成不变的——种下继续分类,虽然形态变化但是没有生殖隔离:1.亚种:形态特征上有显著变化,在地理分布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2.变种:形态特征上有显著变化,但没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3.变型:在群体内形态上发生较小变异的一类个体。

(往往会遗失而不能稳定遗传)4.品种:经人工选育而形成种性基本一致、遗传性比较稳定,具有人类需要的某些观赏性状或经济性状,作为特殊生产资料用的栽培作物群体。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修订版)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修订版)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终极版)一、名词解释园林树木栽培学:对园林树木进行种植、养护与管理的应用学科。

垂直绿化:利用藤本植物绿化屋顶、墙面以及棚架等建筑物或构筑物垂直立面的一种绿化形式。

叶面施肥:用机械的方法将一定浓度要求配置好的肥料溶液直接喷雾到叶面上,通过叶面气孔和角质层吸收后转移运输到树体的各个器官。

芽的异质性: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在同一枝条上的不同部位的芽可能大小,质地和饱满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

短截:指对一年生枝条的剪截处理。

物候:树木各个器官随季节性变化而发生形态的变化。

物候期:树木在一年中随气候的变化,各阶段开始和结束的具体时间。

生物学零度:能使树木萌芽的日平均温度。

极端低温: P33极端高温:P32生态因子: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

短日照植物:每天需要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促进开花,延续光照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则不开花或延迟开花。

长日照植物:每天需要14小时以上的延续光照时间才能实现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花芽得以分化和发育。

树体生命周期:是从种子萌发起,经过多年的生长发花和结果,直到树体死亡的整个时期,它可以反映树木个体发育的全过程。

季相: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

花芽的生理分化期:指芽生长点的生理代谢方式转向花芽变化的时期。

树木的整形:通过一定的修剪措施形成栽培所需要的树体结构形态。

适地适树:使栽植树种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立地条件相适应,充分发挥其功能。

生态园林:根外施肥:即叶面施肥。

园林树木施肥方法:土壤施肥(全面施肥、沟状施肥和穴状施肥)和根外施肥(叶面施肥和枝干施肥)。

客土栽培:在树木栽植时对根际土壤实行局部换土,一般在土壤完全不适应树木生长情况下进行。

温度三基点: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能维持生命。

大树:一般指胸径在15-20cm以上、树高在4-6m以上或树龄在20年以上的树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园林树木得生长发育规律第一节树木得生长发育第二节园林树木个体生长发育▪一、根系得生长发育▪二、枝条得生长与树体骨架得形成▪三、叶与叶幕得形成▪四、花得形成与开花▪五、果实得生长发育▪六、园林树木各器官得相关性一、根系得生长发育▪(一)根系得年生长动态▪1、根系生长一般比地上部分时间长春季早于地上部分,秋季晚于地上部分。

▪2、年生长有高低峰▪(1)高低峰出现往往与地上部分交错进行▪(2)根系出现高低峰得次数与强度与树种、年龄等有关▪(3)夜间快于白天▪(二)根得生命周期▪1、幼年期根系生长速度一般要超过地上部分,逐渐减慢,直至与地上部分得生长保持一定得比例关系。

▪2、局部自疏与更新始终发生。

▪自疏(根系)就是指须根随着前端得生长由基部向根端枯死。

▪3、根系生长得有限性与向心更新▪4、根得寿命长于地上部分二、枝条得生长与树体骨架得形成▪(一)芽得特性▪1、芽得异质性▪(1)概念由于芽随枝条生长时,内部得营养状况与外界环境条件得不同,处在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得芽在大小,饱满程度乃至性别上得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芽得异质性。

▪(2)芽得异质性得变化①顶芽比侧芽饱满如云杉、油松、杨树②顶芽自枯,上部芽饱满,基部为扁芽与隐芽如丁香,果树③上、中部芽饱满,基部为隐芽,多数灌木与多数阔叶树。

▪(3)应用利于剪口芽得强弱增强或缓解树势,弱芽生长势弱,易潜伏或发弱枝。

所以要抑制树势或促进壮枝分化花芽,只要剪口留瘪芽就能达到目得,枝条中部得芽常抽生粗壮得营养枝,适于做骨干枝或延长枝,壮芽易生壮枝,或转化为花芽,增加花果产量。

▪3、芽得早熟性与晚熟性▪(1)晚熟性芽当年形成后,需经过冬季才萌发得芽,如丁香、山杏等早春开花得树木。

▪(2)早熟性芽当年形成、当年能萌发得芽,如珍珠梅,国槐,月季。

▪4、萌芽力与成枝力▪(1)概念萌芽率(萌芽力):枝上芽(定芽)萌发数量得百分比,萌芽率超过50%称为萌芽力强;低于50%得,则称萌芽力弱。

▪成枝力:母枝上得萌发芽能抽发长枝(15cm以上得枝)得能力,凡能长出长枝4条以上者,算就是成枝力强;一般只能长1-2条长枝得成枝力弱。

▪(2)不同树种得萌芽力与成枝力不同▪萌芽力与成枝力强得树种:榆、松、枫、杨、柳等。

▪萌芽力与成枝力弱得树种:梨、丁香、国槐、臭椿等。

▪萌芽力强而成枝力弱得树种:桃、杏等。

云杉与松树得萌芽力与成枝力强弱?不同树种萌芽力与成枝力对比白蜡,臭椿▪(3)不同得生长发育阶段萌芽力与成枝力强不同▪一般来说,幼年阶段营养生长旺盛,成枝力强,树冠以长枝为主;成年阶段开花结实多(发育旺盛),成枝力弱,树冠以短枝为主。

▪(4)树冠得不同部位萌芽力与成枝力强有所差异不同年龄树木得萌芽力与成枝力有什么不同?(山桃)(5)萌芽力得另一种解释(不定芽得萌发能力)▪概念:大多数得阔叶树具有不定芽,萌芽力强,少数萌芽力弱,如桃树;大多数得针叶树萌芽力弱或无萌芽力,如松树与云杉无萌芽力,柏类有萌芽力。

萌芽力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萌芽力得强弱与部位有关,基部萌芽力强,上部萌芽力弱。

▪意义:这一点很重要,树木得栽植与修剪都要考虑这一点。

萌芽力强得可以在栽植、养护与老树更新时进行修剪,无萌芽力得树种不能进行修剪与无性更新。

▪5、芽得潜伏力▪(1)概念依芽得活动情况划分为活动芽、潜伏芽。

▪活动芽:枝条上得芽在萌发期,能及时萌动得芽,如顶芽、花芽;顶芽以下得腋芽,枝条中上部得芽。

▪潜伏芽:枝条基部或上部得某些付芽在萌发期仍以原状潜伏。

当枝条受到某些刺激(上部或近旁受损、失去部分枝叶)或树冠外围枝处于衰老时,能由潜伏芽(隐芽)发生新梢得能力称为芽得潜伏力,因与它直接与潜伏芽得寿命有关,所以也称潜伏芽得寿命。

▪(2)意义芽得潜伏力得强弱关系到树木得更新复壮,有些树种芽得潜伏力弱,如桃潜伏一年,就失去了萌芽力。

有些树种芽得潜伏力强,如仁果类果树、核桃、槐等树种。

这些树种如迂枝条衰老化,通过修剪回缩等方法刺激,可随时长出新得枝条来进行复壮更新,不致造成树体空缺。

▪(二)枝茎习性▪1、分枝习性▪(1)总状分枝(单轴分枝)式▪枝得顶芽能占优势、延长生长,能形成通直得主干(树冠呈塔形或圆柱形),同时依次发生侧枝,侧枝又以同样方式形成次级侧枝,这种有明显主轴分枝方式叫“总状分枝式”,如云杉、松(裸子植物),杨树等。

▪(2)合轴分枝式▪特点就是顶芽经过一段时间得生长后,停止生长或分化成花芽,而由邻近得侧芽代替延长生长,以后又按上述方式分枝生长,这样就形成了曲折得主轴(树冠呈圆头形),幼年枝上曲折明显,在较老得枝上不明显,如榆、柳、槭、槐、桃、苹果等,大多数得被子植物。

▪(3)假二叉分枝式▪具对生芽得植物,顶芽枯死或分化为花芽,由其下对生芽同时萌枝生长所代替,形成叉状分枝,以后如此继续,外形上似二叉分枝,如丁香、泡桐、卫茅等。

▪白蜡得俩种分枝方式以及萌芽力与成枝力▪2、顶端优势▪(1)概念树木同一枝条上顶芽或位置高得芽比其下部芽饱满、充实,萌芽力、成枝力强,抽生得新枝生长旺盛,这种现象就就是树木枝条得顶端优势。

▪(2)表现▪①抽生枝生长势自上而下递减。

▪②分枝角度自上而下开张。

▪③树种得差异。

乔木顶端优势强可形成高大挺拔得树干,灌木顶端优势越弱,生长矮小呈丛状。

▪④幼树、强树得顶端优势比老树、弱树明显。

▪⑤树干或枝条出现层性▪受顶端优势作用、新萌发得枝条多集中在枝条顶端,构成一年一层得向上生长,形成树干或枝条成层分布,这种现象叫层性。

▪(3)意义▪顶端优势得强弱就是构成树冠骨架得重要生物学依据,对研究园林树形及其演变与整形修剪有重要意义。

例如:端优势强得树种可形成高大挺拔得树干,如新疆杨与针叶树,修剪时要保持端优势,控制竞争枝,避免形成双头数。

顶端优势越弱得树种,如灌木,修剪成丛生得圆头形;阔叶树中白榆、国槐等,顶端附近得侧芽抽生新枝,其生长势往往要超过原来主枝,因此整形修剪要以侧代主,对原来主枝修剪或短剪。

▪(三)枝得生长(加长生长与加粗生长)▪年生长量:1年内枝条生长达到得粗度与长度。

▪生长势:在一定得时间内,枝条加长与加粗生长得快慢。

▪生长量与生长势就是衡量树木生长强弱与某些生命活动状况得常用指标,也就是栽培措施就是否得当得判断依据之一。

▪1、枝得加长生长在一年内得生长就是S型,即慢—快—慢这一规律生长得。

新梢得生长划分为三个时期。

▪(1)开始生长期▪①时期:叶芽幼叶伸出芽外,随之节间生长,幼叶分离。

▪②特点:节间短,叶面小,叶脉稀疏,短寿,易枯黄;其叶腋形成得芽也多就是发育较差得潜伏芽。

▪③树木开始生长得早晚差异很大,杨柳类、丁香开始生长早,槐、刺槐、核果类次之;而葡萄、合欢、枣等开始生长晚。

▪(2)旺盛生长期▪①时间:从开始生长期之后随着叶片得增加很快就进入旺盛生长期。

▪②特点:节间变大,叶大,寿长,含叶绿素多,有很高得同化能力,此期叶腋所形成得芽较饱满,有些树种在这一段上还能形成腋花芽。

▪③不同树种旺盛生长得早晚与持续时间不同。

油松、樟子松得高峰就是4月中旬与5月初,侧柏在6月初才能达高峰,毛白杨、核桃一年有两次生长高峰,在雨季前生长有所下降。

▪(3)缓慢与停止生长期▪①时期:旺盛生长之后到停止生长。

▪②特点:生长量变小,节间缩短,有些树种叶变小。

新梢自基部而向先端逐渐本质化,最后形成顶芽或自枯而停长。

▪③结束生长得差异:▪a、树种:,油松、樟子松5月初就停止了高生长(前期生长型);云杉、丁香、臭椿、梓树等停止高生长5、6月;落叶松、杨树、柳树、榆树、刺槐等9、10停止高生长(全期生长型)。

▪b、年龄:幼年树结束生长晚,成年树早。

▪c、枝所处得位置:外围枝比内膛枝晚,但徒长枝最晚▪d、土壤条件:干旱、贫瘠、通气不良提前1-2月结束生长,水肥充足或夏季水分过多均能延迟,木质化程度差,在越冬时,这些枝条容易受害。

▪臭椿与梓树得开花及生长结束时间▪2、枝得加粗生长▪(1)粗生长高峰晚于加长生长,停止也晚;▪(2)夏季生长大于秋季,形成年轮;▪(3)加长生长与粗生长就是正比;▪(4)每发一次枝,树就增粗一次,有时树木有假年轮;▪(5)形成层停止得活动得差异①幼树停止晚,老树停止早;②同一树新梢活动开始与停止都较老枝早;③大枝与主枝自上而下逐渐停止,根茎结束最晚;④健康树较受病虫害得树活动时期要长。

▪(五)树冠得形成▪幼龄期地上芽分枝生长与更新得乔木,芽抽枝,离心生长,主干由于顶端优势不断延长,侧芽不断斜生为主枝,主枝不断长出侧枝,在一定得年龄时期都以一定得方式抽枝,并出现成层现象(主干、骨干枝)。

▪壮龄期截顶,树变得圆钝、而后宽广,大到最大高度与冠幅。

▪衰老期向心更心,向心枯亡。

▪灌木类中下部芽较饱满,离心生长快,衰老快,长不高大;上部芽较饱满,离心生长慢,衰老慢,较高大。

▪三、叶与叶幕得形成▪(一)叶得形成▪1、叶片得形成叶片就是由芽内得叶原基发展而成。

▪2、叶片形成大小得差异▪(1)全年展叶得树种春秋季形成得叶片小,夏季形成得叶片大。

如新疆杨;封顶早得树种,春季形成得叶片小,夏季形成得叶片大,如丁香。

▪(2)同树种不同枝得差异梨与苹果得长枝,基部与稍部叶均小,中部叶片大;短枝叶片除基部叶发育都较短外,其它叶片大体接近。

▪(3)叶片得光合作用与叶龄有关即由基部随叶龄增加向上移动,新生叶生理活动最旺盛,常绿树也以当年得新叶光合能力为最强。

▪(二)叶幕得形成▪1、叶幕就是指叶在树冠内集中分布区而言。

▪2、叶幕形成得变化▪(1)随种植方式不同▪①单株幼龄树树冠内外都有树叶分布,其树冠得形态与体积也就是叶幕得形态与体积;成年树树叶集中在树冠外围;无主干多呈弯月形叶幕;有主干多呈圆头形;老年多呈钟形或伞形叶幕,依树种而异。

▪②片林片林呈平面形或波浪形;▪(2)随整形方式变化绿篱几何形,呈方形或半圆形,圆形。

架空线路下呈杯形,分层整形得呈疏散分层形叶幕。

▪(3)藤本植物得叶幕随攀附得构筑形体而异。

▪(4)随(落叶树)树种不同▪叶幕形成总得规律就是随季节呈S形曲线。

▪①随萌芽力得强弱不同▪萌芽力得强树种叶幕形成快,如杨、柳等;萌芽力得弱随树种叶幕形成慢,如国槐、臭椿等。

▪②随抽生长短枝得多少与生长势得不同而不同▪幼龄树树势强、或以抽生长枝为主得树种或品种,其叶幕形成时期较长,出现高峰晚;树势弱,年龄大或短枝型品种,其叶幕形成与其高峰到来早。

▪(5)随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而不同▪3、叶幕保存期长短▪落叶树5-10个月,针叶树常年。

▪四、花得形成与开花▪(一)花芽分化▪1、概念▪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得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2、花芽分化期▪(1)生理分化期▪生长点内转向分化花芽而发生生理代谢变化得时期。

▪(2)形态分化期▪就是指花或花器原始体发育过程所经历得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