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现代心理物理法
第五章 现代心理物理学
A、所测定阈限包含内容:一是对刺激的感受性或者叫做辨别刺激的能力, 一是被试判定刺激是否出现的标准。
B、测定时采取措施控制被试态度、动机、倾向和标准的影响:只能是使影 响阈限的估计因素保持恒定,并不能测出被试的反应标准,也不能把反应标 准和辨别力分开。
第二节 信号检测论的统计学原理
1、信号检测在电子通讯领域的应用(以雷达系统为例)
A、基本概念 信号--在亮度均匀的背景上出现的一个短暂的闪光(S),是侦察对象 噪音--对信号侦察起干扰作用的背景(N) 信号加噪音—因信号是在均匀亮度的背景上出现的,所以又称信号加 噪音,一般常写作SN。信号和噪音都是随机出现的。
B、电子侦察系统组成 一个光电传感器--接收信号 一个侦察反应器--对信号作出反应
漏报 当有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这称为漏报(或失察)(miss), 以n/SN表示。把这种判定概率称为漏报条件概率,以P(M)或P(n/SN) 表示。
正确拒绝 当无信号而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这称为正确拒绝 (correct rejection),以n/N表示。我们把这个判定的条件概率称为正确拒 绝的条件概率,以P(CR)或P(n/N)来表示。
discriminability)指标(d’)
表示感知能力,又称为感觉敏感性(sensitivi-ty)
A、定义
或然比β
指信号加噪音引起的特定感觉的条件概率与噪音引起的条 件概率的比值
数学定义为给定Xc水平上信号分布的纵轴与噪音分布的纵轴 之比,即:
O(SN) ——— O(N)
式中“O”代表纵轴
B、 β值和判断标准关系
P(hit)=0.28 P(fa)=0.06,通过查PZO转换表,求得 O击中的纵轴值为0.3368,O虚报的纵轴值为0.1192,则
心理物理法
第五章心理物理学量化和精确性是科学主义对心理学提出的严格考验。
被喻为科学的各种自然科学都是可以量化的,诸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量化是心理学挤身自然科学领域最大的绊脚石,传统的思辨式心理学对此一筹莫展,因此,科学心理学的建立有待新生力量的注入。
1860年,费希纳的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轰动了整个心理学界,因为这不仅标志着一门新兴学科——心理物理学的诞生,同时也使当时的心理学工作者看到了心理学科学化道路的曙光。
通过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心理物理学正在逐步揭示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对应的数量关系,这种对应关系的量化使得心理学家第一次有能力像物理学家测量物体属性那样,精确量化人的心理事件。
而一门学科的量化程度则代表了它的科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就像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波林在1950年做出的评论那样:内部印象(心理物理学中的心理)与外部世界(心理物理学中的物理)之间相互关系的测量技术的引入,标志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自费希纳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参与到心理物理学研究领域中来,心理物理学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地扩充。
20世纪中叶,史蒂文斯定律和信号检测论的同时诞生,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后人为了区别,习惯上将后者称为现代心理物理学,而将以费希纳为代表的心理物理学称之为传统心理物理学。
由此,本章一、二节将侧重点置于传统心理物理学,而三、四节则进一步探讨现代心理物理学。
第一节传统心理物理学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中,费希纳把心理物理学定义为一门精密的关于身体和心理之间函数依附关系的理论。
可以说,心理物理学的目标就是最终用精确的数学函数的形式来描述外部的物理刺激与由此而发生的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定量关系。
要实现这一目标,心理学家必须要先做两个准备工作:(1)感觉阈限的测量;(2)阈上感觉的量化。
一、感觉阈限的测量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通常简写为RL(德语Reiz Limen),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通常简写为DL(德语Differenz Limen),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
第五章心理物理法含义阈限测量量表类型心理量表法心理量表的建立由来信号检测论基本原理三个测量指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1.阈限的含义(1)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值,是刚刚能引起反应的刺激量,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1)绝对阈限(absolute limen, A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2)差别阈限(different limen, DL)指刚刚引起差别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2.阈限的测量(1)极限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2)恒定刺激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4)误差(3)平均差误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4)误差(1)极限法1)含义:也叫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
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点,即阈限的位置。
2)绝对阈限的计算第一步,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的反应转折点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
第二步,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这就是绝对阈限值。
3)差别阈限的计算第一步,计算各个刺激系列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下限,并求出各个刺激系列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
(L u , L l)第二步,这时上限和下限均值之间的距离叫做不肯定间距(记为Iu);第三步,不肯定间距的一半即为差别阈限差别阈限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上差别阈(DL U)=上限-标准刺激(S t)下差别阈(DL l)=标准刺激-下限差别阈限(DL)=(DL U+DL l)/2几个概念主观相等点(point of subjective equality):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PSE)常误(constant error):主观相等点理论上与标准刺激大小相等,实际却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成为常误(CE)4)误差a.习惯误差:递增序列时使阈限升高,递减序列时使阈限降低。
心理物理学
某些近似的觉察阈限
感觉种类
视 觉 听 觉 味 觉 嗅 觉 触 觉
觉察阈限值
清晰无雾的夜晚30英里处看到的一只烛光 安静条件下20ft.处表的滴答声 一茶匙糖溶于8L水中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套的整个房间 一只蜜蜂的翅膀从1cm高处落到你的背部
1ft. = 30.48cm
二、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
(3)绝对阈限的计算
绝对阈限计算分为两步:
– 计算每个刺激系列的阈限,被试者反应转折 点处所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 系列的阈限,表5-1每列的下方都有列出; – 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便是最后求得的 绝对阈限值。
极限法测定音高绝对阈限
2、用最小变化法测定DL
和绝对阈限的测定不同,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 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
我们明确了阈限的操作定义,就能够用 心理物理学方法来测定阈限。关于测定 阈限的实验,一般具有下列三个明显的 特点:
– 选择好刺激系列和反应系列 – 要尽量简化被试对刺激所作的反应 – 测定的次数要多些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三种:
– 最小变化法(minimal-change method)
– 恒定刺激法(method of constant stimulus)
心理物理学研究的变量介绍
自变量:刺激质和量的属性 控制变量:观察者的意愿 因变量
– 只有一个刺激的实验:(1)信号存在或不存在 (我看到/我没有看到)(2)直接给出刺激属性 (重多少克?) – 对两种刺激进行比较的实验:(1)判断大小(刺 激A和B谁大?)(2)直接估计结果(A是B的几 倍?)
第五章 心理物理学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统心理物理学
– 感觉阈限及阈上感觉的测量
心理测量方法心理物理法
心理测量方法心理物理法
心理物理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身体特征和行为来进行心理学研究
的方法。
它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身体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一些身体特征和行为表现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和模式。
心理物理法常用的指标包括:
1. 身高、体重和体型: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身体尺寸和形态,与心理物理学相关。
2. 心率和呼吸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脏和呼吸系统
的生理状态,与心理物理学相关。
3. 肌肉紧张度: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肌肉紧张度和运动
能力,与心理物理学相关。
4. 行为表现:例如问卷分数、反应时间、决策能力等,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智力、认知和行为能力,与心理物理学相关。
心理物理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例如用于评估患者的身体反应能力,监测药物治疗效果,评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等。
但是,心理物理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可能存在身体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而且对于某些心理问题,可能需要更多的指标和方法来进行评估。
第五章_现代心理物理法
第五章_现代心理物理法第五章现代心理物理法用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测定阈限时,常有一些非感受的因素对阈限的估计产生影响。
因此,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得的数据,往往是感受性和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相混合的。
例如痛阈,因各人的主观因素不同,痛阈因人而异。
所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就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测定感受性,传统心理物理法中也想设法通过各种手段来消除如动机、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正是由于采用种种手段,使传统心理物理法在感受性测量中能得到较科学和较可靠的结果。
但上述这种种手段也不能从根本上排除被试的主观态度的一类因素的影响。
所以我们常发现,用传统方法获得的结果,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的。
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关于大小常性的对照研究:伯雷斯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性要高;汉米尔顿等人则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性要低;皮什克姆-史密斯等人的看法认为他们彼此并没有差别。
这些情况,以前总认为是实验条件和方法的不同造成的,实际上,最根本的问题是无法把感受性的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反应偏向区分开。
而信号检测论,在测定感受性上,能把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出来。
所以,我们把费希纳倡导的心理物理学三种基本方法称之为传统心理物理法,而把信号检测论这一心理物理法的新发展称为现代心理物理学。
但是必须注意,不能因此否定传统心理物理法在测定感觉阈限方面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测定感受性,传统心理物理法是可用的。
而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更宜用于人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的实验条件中,它解决了传统心理物理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一、阈限的概念及其发展(一)传统概念及其发展上一章我们介绍了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
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用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调整法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并以阈限的倒数来表示感受性的大小,阈限值越小,感受性越高。
传统的阈限概念起源于费希纳。
波林在《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指出,心理物理学的古典问题有五个:(1)绝对阈限:观察者对个别刺激的感受;(2)差别阈限:观察者对刺激增量的感受性;(3)等量:被判断为相等的刺激,一般指主观判断的强度方面;(4)感觉距离:被判断为相等的两对刺激间的差别;(5)感觉比例:彼此判断为有特定比率的那些刺激。
第五章 信号检测论
刺激 信号加 噪音 噪音
反 有信号 奖一元 罚2000 元
应 无信号 罚一元 奖2000 元
fN(x)
fSN(x)
判断标准
鼓励少说信号: 鼓励少说信号:
平均而言,只要说“有信号”,就处罚1999元; 平均而言,只要说“有信号” 就处罚 元 相反,只要说“无信号” 就奖励1999元。反 相反,只要说“无信号”,就奖励 元 应标准变得严格,击中率和虚报率下降, 应标准变得严格,击中率和虚报率下降,漏报 率和正确拒绝率上升, 值上升。 率和正确拒绝率上升,β值上升。
criterion) 2、报告标准C(report criterion) 报告标准C
表示反应偏向、感受经验强度。 表示反应偏向、感受经验强度。 是横轴上的判定标准位置, C是横轴上的判定标准位置,C的单位要转换 成刺激强度单位。 成刺激强度单位。 Is - IN C = ——————×ZN +IN × d′ 其中, 信号刺激强度, 为噪音刺激强度, 其中,Is信号刺激强度,IN为噪音刺激强度, 为正确拒绝概率的Z分数。 ZN为正确拒绝概率的Z分数。
先定概率为0.1的再认实验结果 先定概率为0.1的再认实验结果 0.1
反应 刺激
信号(旧图画 信号 旧图画) 旧图画 噪音(新图画 噪音 新图画) 新图画 报告“旧的” 报告“旧的” 3 4 P(M)=0.7 = P(cr)=0.96 = 报告“新的” 报告“新的” 7 86
P(H)=0.3 = P(fa)=0.04 =
信号检测论与传统心理物理法的 区别是什么? 区别是什么?
实例: 实例: 甲乙二人在家看电视,外面有人敲门。甲说: 有人敲门” 甲乙二人在家看电视,外面有人敲门。甲说:“有人敲门”, 乙说: 我没听见” 乙说:“我没听见”。 结论:甲的听觉更敏锐。 结论:甲的听觉更敏锐。 传统心理物理法:可以这样认为。 传统心理物理法:可以这样认为。 信号检测论:不完全是这样。甲乙可能有同样的听觉感受性, 信号检测论:不完全是这样。甲乙可能有同样的听觉感受性, 但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音的标准可能不同。甲可能冒进, 但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音的标准可能不同。甲可能冒进, 只要听到似乎有声音就报告,这样每次敲门都能正确报告, 只要听到似乎有声音就报告,这样每次敲门都能正确报告, 漏报次数少,虚报的次数增多;乙可能比较谨慎, 漏报次数少,虚报的次数增多;乙可能比较谨慎,除非有 百分之百的把握才报告,漏报的次数可能多于甲, 百分之百的把握才报告,漏报的次数可能多于甲,但虚报 的次数少。 的次数少。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05章 心理物理法
AEM
X PSE N
(2)把每次调整结果(X)与标准刺激(St)的差的
绝对值加以平均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用符号AEst表示:
AEst
3.误差控制
X St N
(1)动作误差:因被试所采用的方式不同而 产生误差。 (2)时间误差:由于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相 继呈现而产生的。 (3)方法:多层次ABBA法 或使比较刺激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两方面来进行 调整,以便控制动作误差
阈上感觉的测量 ——由心理物理量表来完成
回忆:心理量表有哪几种?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
(一)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的建立 1.定义:顺序量表既不等距,也无绝对零点,它只要求将事物按某 一标准排出一个次序。建立顺序量表的要求就是让数字的大小能 够对应事物属性的等级,而不需要关心量表的单位是否一致。 2.等级排列 (1)定义: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 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 加以平均。 (2)注意 a 由于最终的顺序排列取决于所有被试的平均等级,因而要求 被试的抽样能够代表实验试图研究的人群总体。例如广告评定者 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评定结果。 b 由于每一个被试只进行一次排序,所以等级排列法对被试的 利用率不高,且难以排除被试在唯一一次排序中的各种随机误差。
10 58 29 %
11 132 66 %
12 186 93 %
10.57 ( 毫 米) 刺激的距离( 毫米)
3. 差别阈限的计算——直线内插法
100
率判 断 次 数 百 分
50
0
185
190
195
200
205
210
215
第五章--现代心理物理法
第五章现代心理物理法第一节阈限概念和理论发展一、阈限概念及其发展(一)传统的阈限概念费-伽马传统觉察理论假设的三个连续量•刺激(S)•内部反应(R)•判断(J)(二)对传统阈限概念的异议1、两类非感觉变量•刺激出现的概率•反应代价2、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四个基本问题•检测问题•认知问题•辨别差异问题•量表问题二、神经量子理论1、两种连续•刺激连续•神经单元阶梯式的感觉连续2、理想条件•必须仔细控制刺激,避免噪音干扰•被试保持恒定的判断标准•神经量子的大小保持恒定•从标准刺激向比较刺激的转换迅速三、史蒂文斯的幂定律(一)韦伯定律•韦伯分数和韦伯定律:⊿I / I=K•韦伯定律的修正:⊿I / (I+a)=K(二)费希纳定律•每一个最小可觉差(jnd)可看作感觉上的一个最小变化,其主观值是相等的,是感觉的单位。
•任何阈上感觉的大小都可用感觉随刺激变化而发生的总和表示。
•S=K lg R(三)史蒂文斯的幂定律1、幂函数•S=bI a•量的连续体•质的连续体•数量估计法2、修正的幂函数•S=b(I-I0)a3、等感觉匹配法四、物理相关论•瓦伦(1959)年提出•被试作出感觉量的判断时,实际是通过过去的经验对与刺激相联系的某种物理属性作出判断。
•由不同的感觉通道得到的各种变化的幂函数的指数并不反映不同的生物转换器的操作特点,相反是由被试对于不同刺激的特定物理属性的反应所决定。
第二节信号检测论的原理一、信号检测论引入的缘由1、信号检测论由来•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 SDT)是信息论的分支,研究信息传输过程中信号的接受问题,即用数学的形式描述“接受者”在某一观察时间如何从噪音中分辨出信号。
•信号检测论是人们在同噪音干扰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实质上是有意识地利用信号和噪音的统计特性来尽可能地抑制噪音,从而提取信号的。
•20世纪50年代,人们在广泛应用现代数学工具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信号检测论。
心理物理法
心理物理法
心理物理法是指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人类感知和知觉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方法。
心理物理学家使用这些方法来探究人的感觉和知觉如何与其所接收的刺激和环境交互。
心理物理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辨别阈:研究被试能够分辨两种刺激的最小差别或最小阈值。
2. 图案辨认阈:研究被试能够辨认图案的最小大小或最小模糊度。
3. 辨别极限:研究被试可以感知到的最小或最大刺激级别。
4. 特定定量关系:研究被试感知到刺激的强度和刺激级别之间的关系。
5. 匹配和比较:研究被试在比较或匹配两个刺激时的表现。
这些方法对于研究感觉和知觉、认知和注意等领域非常有用。
通过心理物理法,研究者可以了解到人类感知感觉的基本原理,也可以研究不同个体之间在感知方面的差异。
心理物理法 极限法
心理物理法极限法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心理物理法
2.极限法
正文
1.心理物理法
心理物理法是一种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方法,它主要通过测量和分析心理过程和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
这种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心理现象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理解。
心理物理法包括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验法等。
实验法是心理物理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和操纵心理过程,从而确定心理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观察法则是通过观察被试者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来研究心理现象。
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验法则是通过收集被试者的自我报告和心理测试结果
来研究心理现象。
2.极限法
极限法是一种数学方法,它主要用于研究函数的极限和微积分。
极限法基于极限的概念,即当自变量趋近于某个值时,函数的极限等于函数在该点的值。
极限法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函数的性质和行为,例如连续性、可导性和积分等。
极限法在数学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证明数学定理和公式,求解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以及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极限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物理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心理物理法和极限法是两种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它们分别用于研究心理现象和数学问题。
第5章_现代心理物理学
11
12 13 14 15 总和
2
1 0 0 0 36
5
4 3 2 1 36
2/7=29
1/5=20 0 0 0
5/7=71
4/5=80 3/3=100 2/2=100 1/1=100
2/36=5
1/36=3 0/36=0 0/36=0 0/36=0
在使用方法时,如果研究者承认“阈限”的存
在,就可用传统的极限法和常定刺激法来测定 阈限;如果不承认“阈限”的存在,就可用信 号检测论来分析检测信号的辨别力和反应倾向。
第5章 现代心理物理法 18
认知(cognitive)就是辨认一个事物的问题。 这里已包括较高水平的问题,如当一个雷 达操作员在屏幕上观察到了有信号以后, 就要进一步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这 是什么?”这就包括了复杂的知觉过程。 这里包括可以采用信息论的方法来认知对 象。
1950年代以后,经典的阈限测量最大的问 题在于没有能够把被试的辨别能力(感受 性)和他们做出判断时的倾向性(反应标 准)区别开来 经典的阈限测量没有考虑许多非感觉变量 对被试的影响。在这些非感觉变量中,主 要有下列二种:
刺激出现的概率(先定概率)
反应代价(反应倾向)
第5章 现代心理物理法
第5章 现代心理物理法 24
骰子游戏:决策过程 总数
特殊骰子 (三) 正常骰子 正常骰子 (一) (二) 1 + 4 2 3+5 3 4 2 3 0+8 4 + + + + + + 3 2 1 6 5 4
出现3的可 能性为4种
8=
5
6
第5章 现代心理物理法
实验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
分别计算出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与后一半实验中测定
的阈限。T前>T后,练习误差;T前<T后,疲劳误差。
表4-2 用不同系列测得阈限的比较
上升序列 下降序列 前10系列 绝对阈限 11.9 0.92 0.29 0.4 11.5 0.77 0.24 12.1 0.80 0.24 0.8 后10系列 全部材料 11.3 0.75 0.25 11.7 0.84 0.19
阈限有两种:绝对阈限(absolute limen,简称AL)和差别阈 限(difference limen,简称DL) 。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变化量。
问题:对“刚刚”如何判断和测量?
感觉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值; 差别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 度之差。 可见,阈限是一个统计值。
(1)通过预备实验,选取5-7个刺激。所选的最大刺激强度 应是每次呈现均有不低于95%的可能性被觉察到;所选的最小 刺激强度应是每次呈现均只有不超过5%的可能性被觉察到。在 实验过程中,这些刺激值保持固定不变。 (2)安排好向被试随机呈现刺激的顺序。通过这种随机呈现
方式,能有效地控制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3)向被试多次呈现刺激,一般每种刺激呈现为 50-200次。 在同一个实验中,各刺激呈现的次数要相等。 (4)记录被试对每个刺激每次呈现的反应结果(“有、无” 或“大、小”),计算出每个刺激引起积极特定反应的次数和 百分比。最后,根据次数分布图求出阈限值。
1、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
(1)自变量:刺激强度,从略高于感觉到略低于感觉这一范 围内选5-7个等距的刺激强度。 (2)反应变量:被试的口头报告,“有”或“无”,主试分 别记录为“+”和“-”。
第五节-心理物理法(下)
(二)辨别力指标(d’)
1.辨别力的含义: 是用来衡量被试辨别力大小的一个参数, d’表 现为噪音分布fN(X)与信号分布fSN(X)之 间的分离程度。两者的分离程度越大,辨别 力越高;分离程度越小,辨别力越低。用公 式表示为: d’ =(MSN-MN)/N
=ZSN – ZN = Z击中 – Z虚报
量)
2.测量方法:数量估计法和数量生产法
3.公式: S=bIa,S代表心理量,I代表物理量, a、b为常数。 4.含义: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 即心理量和物理量都按几何级数增长。
当a>1时,呈正加速曲线; 当a<1时,呈负加速曲线; 当a=1时,是直线。
四、对数定律与幂定律的关系
1.Togerson认为,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 系遵循哪个定律,不能在实验的基础上解 决,而是一个在实验中进行选择的问题。 他发现,被试依比例判断还是依等差判断 由主试的指导语决定。以比例判断则符合 幂函数,以等差判断则产生对数函数。
(二)数量生产:是数量估计法的反向程序。给被是
一个用数字表示的感觉量值,要求他们调整刺激产 生相应的感觉量。 作用:可以回归效应造成的系统误差。
感觉的直接测量技术,以及由此归纳出的幂定 律,被认为是现代心理物理学的标志。
二、感觉直接测量的情境效应 1、实验中其他刺激的影响:与其他刺激的比 较影响数量估计值。原因:被试的反应偏差;或 被试的感觉量本身。 2、刺激序列效应:在同一实验阶段内,被是对 某一刺激导致感觉的数量估计,往往受到在此之 前所进行的其他估计的影响。 3、刺激全距影响
(一)反应偏向
似然比(β ) 1.似然比的含义:是指信号加噪音引起的特定感觉的条件概率
与噪音引起的条件概率的比值。具体表示为在特定的刺激值 (XC)上,信号分布的纵轴与噪音分布的纵轴之比。 公式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噪音”不仅是指纯音信号出现时其他的噪 音而言的;在视觉实验中,伴随着亮点信号出 现时的照度均匀的背景也叫做“噪音”。
主试呈现的刺激,有时只呈现“噪音”刺 激(以N表示);有时在信号刺激加噪音刺 激同时呈现(以SN表示),让被试对信号 刺激做出反应。 在呈现刺激前,主试要先告诉被试者N和 SN各自出现的概率,这个概率称为先定概 率(或先验概率);同时对被试者说明判 定结果的奖惩办法(因为先定概率和奖惩 办法都将影响被试者的判定标准),每次 实验呈现的是N还是SN是随机安排的。主 试在呈现刺激之前(约2秒前)要先给被试 者一个预备信号。
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所测定的阈限, 实际上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刺激的感受性或者叫做辨别刺激的能 力,另一是被试判定刺激是否出现的 标准。
尽管在使用这些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时, 曾考虑到被试的态度、偏好、倾向和所采 用的标准对测量阈限所产生的影响,并且 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消除这些影响。
4.正确否定
这样,噪音背景下的信号检测实验,在每种 刺激状态下都存在二种反应可能,其组合就 构成一个两择一判决矩阵,其中H和CR是正 确反应,M和FA是错误反应。如果用概率表 示,则有:
P(H)+P(M)=1 P(FA)+P(CR)=1
1.无噪音条件下的信号检测
从统计学观点来看,信号检测即是要检验 两个统计假设H0(无信号)和H1(有信号) 的真伪。设想检测者测量单一变量X,并以 此为根据选择H0或H1。在无噪音条件下, 当X=A0时,H0为真;当X=A1时,H1为真。
PSN(X)
PN(X)
图5-31 在辨别力固定不变时,击中概率、虚惊概率和反应判定标准间的关系
图5-31A,击中概率为 0.28,虚惊概率则 是0.06,通过查PZO 转化表,求得O 击中 的纵轴值为 0.3368,O 虚惊的纵轴值为 0.1192。则 一般认为,β>1 说明被试者掌握的标准 较严。
报告标准
信号检测论中用以表示反应偏向的另一个 指标是报告标准(report criterion )。在数 学上,反应标准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感受 经验强度,用符号C 表示。C 是横轴上的 判定标准位置。在数学上,C 的单位要转 换成刺激强度单位,它的计算公式是:
我们以心理学上再认实验来说明报告 标准会出现的种种情况。 再认实验一般有两组图片,一组是 “新的” (即未见过的),一组是 “旧的” (即已看过的)。在实验过 程中,先让被试看一组图片,然后将 其与另一组图片混合,被试在再认过 程中,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回答 “新的”或“旧的”。
例如,恒定刺激法的三类反应。由于反
应的偏好和自信程度不同,所测得的阈 限往往差别很大。
因此,把感受性和判断标准加以区分, 是心理物理实验中早待解决的问题。
信号检测论的统计学原理
心理学上的信号检测实验一般是在信号和 背景不易分清的条件下进行的。 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背景叫噪音
总之,对信号起着干扰作用的因素都可当 作“噪音”。 一般的心理物理的辨别实验,其中包含着 刺激A和刺激B。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其中 一个刺激作为噪音,另一个作为信号。
信号检测论
1.电子侦察系统中的信号检测问题
电子侦察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是信息的传
输和处理。
但是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
①外界干扰和内部干扰; ②电磁波传播过程中无线电信号畸变; ③设备技术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
信号中混入了很多噪音,使信息传输的 可靠性降低,这是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不 利因素。
下面我们通过固定反应偏向(β)来看 辨别力(d’)的情况。本例设β=1,则d’ 可能出现三类情况:
图5-31B,击中概率为 0.70, 虚惊概率 为 0.30,查表得 O 击中的纵轴值为 0.3478,O 虚惊的纵轴值为0.3478,β值为 β值接近或等于 1,说明被试者掌握的 标准不严也不松
图 5-31C,击中概率为0.94,虚惊率为 0.72,通过查表,求得O 击中的纵轴值为 0.1192,O 虚惊的纵轴值为 0.3368。故
假如在这个实验中,新、旧图片各 50 张, 并获得了表5-14 上的结果。那么在此实验 中,在横轴上设新刺激强度为0,旧刺激强 度为 1,就可先求得d’值。
P击中=42/50=0.84 P虚惊=4/50=0.08
敏感性指标
敏感性可以表现为内部噪音分布fN(X) 与信号加噪音分布f SN (X)之间的分离程 度。两者的分离程度越大,敏感性越 高;分离程度越小,敏感性越低。 计算公式:d’=Z击中-Z虚惊
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20 世纪中叶,史蒂文斯对费希纳的对数定 律进行了批评。1957 年,他根据多年的研 究结果,提出了刺激强度和感觉量之间关 系的幂定律:
其中:S 是感觉量;b 是由量表单位决定 的常数;a 是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 数。
第二节信号检测论的原理
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信号检测论的统计学原理 信号检测论的二个独立指标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
例如在极限法中,采用渐增系列、渐减系列 呈现刺激,用以平衡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又如用AB法平衡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用 指导语规定被试的反应标准,并使之保持前 后一致;有时对被试事先加以训练,使其在 实验中的反应保持稳定等等。
但这一系列的措施,只能是使影响阈 限的估计因素保持恒定,并不能测出 被试的反应标准,也不能把反应标准 和辨别力分开。
变化的原因?
这里必须分清两个问题:
一个是电子侦察系统接收部分的辨别力
问题 另一个是判定反应部分对所收到信息如 何处理的问题。
信号检测论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区分这 两方面的问题。
2.人类感知过程的信号检测问题
人类的感知系统好比是一个信号觉察 器,各感官都可看作是一个信息处理 系统。我们把各种刺激看作是信号, 把刺激的随机物理变化和感官信息处 理中的随机变化看作是噪音。 这普遍存在于各个实验之中,各感官 对信号的分辨问题与电子侦察系统对 信号的分辨非常相似。
2.噪音背景下的信号检测
在噪音背景下,无信号时X并不总是等于A0, 有信号时X也并不总是等于A1,而是分别形 成两个概率分布P0(X)和P1(X)。这时, 检测者需要确定一个反应标准Xc,将X分成 二个值域,当X≤Xc时,判定H0为真;当 X≥Xc时,判定H1为真。
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
根据信号检测论把刺激的判断看成对信号 的侦察和做出抉择的过程。这样,在同一 过程中就出现了两个独立指标:
3.漏报
当有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这称为 漏报(或失察)(miss),以n/SN表示。把这 种判定概率称为漏报条件概率,以P(M)或P (n/SN)表示。 当无信号而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为 “无”,称为正确否定(correct rejection)或正 确(correct),以n/N表示。我们把这个判定的 条件概率称为正确否定的条件概率,以P(CR) 或P(n/N)来表示。
如果光电传感器的输出达到某一临界 水平,侦察反应器就以“有闪光”反 应,如果达不到这个临界水平,侦察 反应器就以“没有闪光”反应。这个 临界水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如果要求尽可能不漏掉信号,就得把 反应的临界水平调得很低,但这要付 出一定的代价,那就是有时信号并没 有出现,只要传感器的输出达到这个 反应水平,侦察反应就出现“有信号” 反应。此种情况用信号检测论的语言 来说,叫“虚报”。 如果把反应水平调得过低,漏掉的信 号可能会很少,但虚报的可能性却会 相当大。
T阈限
J判断
R0
R1
R2
R3
R内部反应
S0
S1
S2
S3
S刺激
传统阈限的异议
经典的阈限测量没有考虑许多非感觉 变量对被试的影响。在这些非感觉变 量中,主要有下列两种最为主要:
1、刺激出现的概率
2、反应代价
研究课题
现代心理物理学课题可分割为检测、 认知、分辨和量表等四个基本问题:
检测问题 认知问题 辨别差异问题
这里包括两个指标,
其中一个是感觉辨别力指标,亦称感觉
敏感性,以d’值表示。 另一个值是判断标准,即个体反应偏向, 以 C 值表示。C 值高表示被试者判断的 标准严格,不轻易报告”旧的”图片; 反之,C 值低表示被试者判断旧刺激的标 准宽松,易把一些新刺激说成旧刺激。
图上表示:敏感性不变时,宽松的报告标准的结果
一个是感觉辨别力指标(d’),表示感知能力, 又称为感觉敏感性; 另一个是反应偏向,可用似然比值(β),有 时也用报告标准(C)来表示,它包括利益得 失、动机、态度等因素。
似然比 β
似然比 β的数学定义为:区分“信号” 与“噪音”反应的心理感受水平Xc 所 对 应的信号分布纵轴与噪音分布纵轴之 比。 但是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没有办法直 接掌握心理感受水平Xc,因此β是通过 间接方法计算得出的。
举例:雷达侦察系统
假定所要侦察的信号是在亮度均匀的背景 上出现的一个短暂的闪光。这里对信号侦 察起干扰作用的背景叫做噪音(noise,N), 短暂的闪光称作信号(signal, S),因它是在均 匀亮度的背景上出现的,所以又称信号加 噪音,一般常写作SN。 信号和噪音都是随机出现的。 电子侦察系统包括一个光电传感器和一个 侦察反应器,前者是接收信号的,后者是 对信号作出反应的。
继续加强增量,务必达到兴奋一个附 加量子才会有一个最小可觉差。这样 所得到的理论上的刺激-反应间关系曲 线应是梯形跳跃式的。 但是,在实际测量阈限的实验研究中, 所得到的总是一条递加的拱形曲线 (ogive curve)。 对于这内中的原因,史蒂文斯认为是 在于缺少对被试的动机、注意疲劳等 随机波动因素的全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