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落后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语文新课标也强调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建设开发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恰恰压抑了学生创造品质的发展。我们教育者要及时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意识,让他们能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那么怎样在卖际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自主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教学中总结如下的几点具体做法,愿与同行共享。
一、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
学即自学,是在老师精心设计、悉心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自学教材的一种活动。通过自学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思考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不理解,特别提倡的是让学生在看的基础上写出课文内容提纲(知识结构网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自学,充分“倾听”文本,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潜心会文本”,让他们围绕文本发现、探讨,感受文本的魅力,为参加后面的课堂提问、讨论作好准备,做到学有所依。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学,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间的情感、意识、人格力量的沟通,可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
如果要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必须先懂得如何激发人脑的潜能。对学生来说,就是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思考,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提出问题问老师。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张载的“学则须疑”,我们耳熟能详。但需注意的是,传统的教学表面上也有启发式,实际上仍然是灌输。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的思维完全是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缺乏自己的独立的见解。所以应启发学生多向教师发问,鼓励学生学有创见,回答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提的问题是否具有思维价值,因为启发学生智慧比给学生知识重要的多。
而如何让学生学会“问”也是一个值得多方面探索的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个途径:
通过第一个环节自学,让学生有备而发自主“问”。叶老曾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
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还可以建立适合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敢一问再“问”。
我想如果学生实现由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语文课堂将真正是一个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课堂,它将不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议——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创新的热情和欲望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活动式学习逐步成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辩论争鸣。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师生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本的示范作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同时对于克服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和单纯的注入式的弊端很有效。讨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对学生所写的提纲、同学的回答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乐于接受知识,主动追求知识,同时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欲望,健全学生的创造人格品质。
现在世界上有这样—种共识:未来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学生的思绪流动,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让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起来,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在语文教学战线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