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2
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2
(期中)课程论文题目: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看中美贸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101班姓名:王小波学号:2010211089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13日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看中美贸易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也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存在着广泛的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
但是中美贸易也非一帆风顺,近年来,美国屡次对中国的纺织品,家具,农产品,建筑材料等进行反倾销。
这些事实背后的根源可以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在解释。
关键词:中美贸易,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劳动密集,资本密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坚持奉行以低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战略,这一战略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美国是一个资本丰富,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国家,在高新技术开发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在在优势较大的产品生产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比如出口丝织品,家居,服装,进口高科技电子产品。
美国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比如出口高科技产品,进口服装鞋帽等日常消费品。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作者:杨锦娜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摘要】2018年初,中美贸易差额问题使两国关系一度陷入紧张局势。
两国政府及学者就此发表多种言论,虽众说纷纭,然则不过两派观点:一为呼吁自由贸易,共度难关;一为贸易保护,增加本国就业。
本文就此问题回归要素禀赋理论,以赫克谢尔、俄林的H—O模型分析两国贸易发生的根源,并以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和技术差距说阐述中美贸易差额的解决途径为技术合作而非贸易保护。
【关键词】贸易差额;自由贸易;保护贸易;H—O模型;技术差距说一、贸易摩擦问题现状2016年的赤字降至3,770亿美元,但在2017年上升至3,750亿美元。
过去几年来,美国与中国的商品贸易赤字远远大于其他任何美国贸易伙伴。
一些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很大,这表明贸易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平衡的,不公平的,并且会对美国经济造成损害。
其他人则认为,这种赤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生产的变化以及广泛而复杂的供应链的出现,中国通常是出口导向型跨国公司的最终装配点。
二、用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中美贸易根源(一)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这些要素的强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强调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等,而不仅仅是劳动力;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
认为一国应该出口由本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由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
(二)中美贸易实证分析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大多以制成品之间的贸易为主,下表为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资本~劳动比。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国家从2009-2017年的资本~劳动比,很显然,美国的资本~劳动比大于中国的资本~劳动比,美国的资本要素更丰裕,因此其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的劳动要素丰裕,其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国的对外贸易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国的对外贸易2019-10-18摘要:不管国际贸易还是国内贸易,都受到政治、经济、法律、⽂化、交通、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影响贸易的根本因素是要素禀赋差异,即对外贸易的根本驱动⼒是各国要素禀赋不同。
本⽂结合中国对外贸易实际提出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贸易政策及建议。
关键词:要素禀赋理论;商品要素;中美贸易;政策建议⼀、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理论认为,⼀国从贸易中获利的条件是贸易条件与该国⾃给⾃⾜条件下国内相对价格⽔平有差异。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贸易基础是商品相对价格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于两国拥有的⽣产要素相对数量不同。
这种理论就是H-O理论,该理论强调⽣产要素在不同国家总资源中所占⽐例与⽣产要素在不同商品⽣产投⼊中所占⽐例的相互作⽤,我们⼜称其为“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富裕度反映⼀国要素禀赋特征,是⼀个相对概念。
若A国可⽤劳动与可⽤资本绝对数量均少于B国,只要A 国可⽤劳动和可⽤资本的⽐值⼤于B国,A国就是资本富裕国。
如我国相对发达国家,属劳动富裕国,相对贫困国家,属资本富裕国。
商品要素密集度可反映商品⽣产的要素投⼊特征,若只有两种商品(A和B)和两种要素(L和K),⽣产A的资本和劳动之⽐(K/L)⼤于⽣产B的,则A是资本密集型产品,B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因此要素密集度也是⼀个相对概念。
⾄此,H-O理论得出结论:各国倾向于出⼝国内资源密集型产品。
⼆、中国对外贸易中与商品要素有关的特征(1)进出⼝总额扩⼤,对外依存度增加。
外贸依存度指⼀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占该国或地区GDP⽐重。
它反映该国或地区经济参与国际分⼯及对外依存度。
外贸增长体现经济竞争⼒,对推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有利。
从外贸总额看,中国是外贸⼤国,进出⼝总额占GDP的⽐例接近70%,对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
⽽外贸依存度过⾼意味着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外需,外需的不确定性会对经济安全埋下隐患。
另外,消费、投资和出⼝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我国出⼝⼀⽀独⼤,对经济贡献率远超消费和投资。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比较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比较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木质林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之间存在许多的要素禀赋优势和差异,本文将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的要素禀赋优势差异。
一、资源禀赋方面的比较(一)中美木质林资源分布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生产国之一,其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覆盖整个国家的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美国拥有丰富的硬木、软木和其他木材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消费国之一,但是中国的木材资源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种类相对较单一。
(二)资源质量比较美国的木材资源具有较高的品质,特别是硬木资源的质量较高,符合高端木质产品的生产需求。
中国的木材资源则以松木、杉木为主,质量相对较低,主要用于基础建设和家具制造。
中国的木材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木材加工技术和设备水平相对落后。
美国的木材资源利用率较高,其木材加工和利用技术相对较先进,能够充分利用木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技术水平方面的比较(一)木材加工技术比较(二)创新能力比较美国的木质产品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中国的木质产品制造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技术跟踪和引进速度较慢,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三、市场需求方面的比较(一)市场规模比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木质产品消费市场,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对木质产品的需求量大,种类繁多。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木质产品生产国之一,其出口市场广泛,出口规模较大。
(二)产品需求结构比较中国的木质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和家具制造方面,对实木家具、地板、门窗等高端木质产品的需求较大。
美国的木质产品需求比较多样化,包括家具、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纸浆等,对不同类型和质量的木质产品都有需求。
四、政策支持方面的比较(一)贸易政策比较美国政府对木质产品出口有较多的贸易政策支持,包括关税优惠、出口补贴等,鼓励企业扩大出口规模。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比较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比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也日益频繁。
作为世界上两大木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美在木质林产品领域具有独特的要素禀赋优势,而这些优势也在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环保要求等方面对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进行比较,以期为进一步深化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合作提供参考。
一、资源禀赋比较中国和美国均拥有丰富的木质资源。
中国的森林面积约为208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四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商业林种养殖国家,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
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生产国之一,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尤其是硬木资源较为丰富。
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中美在木质产品的生产中也各自具备不同的优势。
中国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松树、杉树等针叶树种资源,主要用于生产家具、地板、建筑模板等产品。
而美国则以硬木资源为优势,生产橡木、桦木等木质产品,主要应用在高端家具、地板等领域。
这种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中美木质产品在市场上有着不同的竞争优势,进而影响着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二、技术水平比较中美两国在木质林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在木质产品的生产加工上,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优势,同时还在加强技术进步和自动化生产设备方面进行着积极探索和尝试。
而美国则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同时在木材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环保生产等方面也做得比较好。
由此可见,中国的优势主要在于成本和规模效应,而美国则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性。
在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中,两国的技术水平差异也是影响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环保要求比较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木质产品的环保要求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木质产品生产国之一,曾经在木材采伐和加工中存在一定的环保问题。
但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加强了对木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木材认证和森林认证,提高了木质产品的环保认证水平。
浅析中美贸易“反比较优势之谜”
浅析中美贸易“反比较优势之谜”中美贸易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更是成为两国关系中的“热点”之一。
在许多人看来,中美贸易存在“反比较优势之谜”,即两国的贸易关系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
本文将从比较优势理论、中美贸易现状、贸易摩擦等方面进行浅析,解开这一谜团。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概念及原理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后来由里卡多进一步发展完善。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或者说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有相对的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应该基于各国的比较优势,即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比较擅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交换来获取其他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贸易的互利互惠。
比较优势理论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普遍性,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贸易合作应该使得参与者在生产和消费上都能得到最大化的收益,促进各国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中美贸易中,一些人认为中美双方的贸易似乎并不符合这一理论,即存在“反比较优势之谜”。
二、中美贸易现状中美贸易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增长,并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快速增长期,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00年中美贸易总额为515亿美元,而到2019年已增长到6333亿美元,增幅超过10倍。
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在具体的贸易结构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贸易顺差问题。
中美贸易一直处于巨额顺差状态,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一直是两国贸易关系中的敏感问题。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9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达到3455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据了近半数。
这一巨额逆差不仅成为美国政府保护主义的借口,也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导火索之一。
其次是贸易产品结构问题。
中美贸易产品以制造业产品为主,且大部分由中国出口,而美国主要从中国进口电子产品、服装、鞋类、家具、玩具等轻工业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2篇)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重心移动理论、国际竞争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间的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即国家应该专业生产自己比较擅长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取其他产品。
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家的贸易优势来自于它们在某些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家间的贸易应该基于各自的特长,国家应该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产业,以获得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重心移动理论是由甘特尔·奥林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重心(即生产和贸易的中心)会随着成本和收入的变化而发生移动。
重心移动理论强调经济因素对贸易模式的影响,以及国家在生产和贸易中的相互关系。
国际竞争理论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中的竞争现象和竞争策略。
其中,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是国际竞争理论的两个主要分支。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家间的贸易模式会受到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的影响。
战略贸易理论则着眼于贸易中的竞争策略,认为国家间的贸易可以通过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来获取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框架。
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旨在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国内产业发展和国家利益的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主要研究贸易政策对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不同贸易政策的利弊和效果。
总的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国际贸易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重心移动理论、国际竞争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等。
中美经济体系开放与中美贸易的优劣势
中美经济体系开放与中美贸易的优劣势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备受关注,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涉及到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也关乎到两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中美的经济体系存在着差异,同时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对中美两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美经济体系的开放以及中美贸易的优劣势。
一、中美经济体系的开放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是两国的经济体系都是开放的。
与传统的经济体系不同,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注重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不再是一个封闭式的体系。
中美两国的经济体系都参与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并且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一步开放自己的经济体系。
中美开放经济体系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
通过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可以吸引来自国外的资源及技术,并且可以将本地的产品及服务推广到海外市场。
这对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增强经济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国内创新产品的竞争力。
不过,中美开放经济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一方面,经济体系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国内产业结构,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而另一方面,国内市场面对海外的广泛竞争,也会导致国内产业混乱。
因此,如何处理好开放与保护的关系,是中美开放经济体系的难点之一。
二、中美贸易的优劣势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虽然中美之间的贸易带来了众多的机遇,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中美贸易的优劣势,首先体现在相互依存上。
中美之间的经济体系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美两国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彼此经济的发展。
例如,中国以出口计算,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在美投资也一路高涨,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这也说明了中美贸易往来的互利共赢关系。
不过,中美贸易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争议。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始终是两国关系的那道坎,美国一些政策制定者甚至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和挑战者,出台了一系列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措施。
浅谈中美贸易争端--正文
一绪论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此同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和严重,不断引发贸易争端和摩擦.2005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中美纺织品贸易硝烟刚刚散尽,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之后,由于美国商务部于2006年2月10日对外贸易统计报告的出炉,一石激起千重浪,又使刚刚平静的中美贸易关系,泛起新的波澜。
按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中国自1994年起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以来,美中贸易逆差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2006年美中贸易逆差额创记录地达到2325。
5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全年贸易逆差的28。
4%。
美国对单一国家贸易逆差比重如此之大,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从来没有过的。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前两国之间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并由此引发了诸如贸易磨擦、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中美贸易不平衡作为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美贸易差额的急剧攀升,影响了两国正常的贸易往来,中美贸易差额问题日益引起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一结果的推出,使得双方刚刚舒展的神经重新紧绷了起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甚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尽管美国对华出口连续3年保持了增长,但就目前来看,双边贸易关系为两国提供的机会仍然‘不公平’。
虽然波特曼的这一番话未必完全正确,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高层对美中贸易逆差过大的极度焦虑。
二中美双方越来越重视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是美第一大贸易逆差国。
2006年,中国实现顺差1775亿美元,其中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1443亿美元,同比增加26%。
进入2007年以来,前3季度,中美双边贸易额为2213.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6%,中美贸易不平衡加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将长期存在。
面对中美经贸快速发展,贸易摩擦有可能再度升温的紧张局势,进入2006年2月以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就一些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重大贸易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中美同意在商贸联委会框架下成立中美高科技与战略贸易工作组;启动并加强了知识产权合作机制;签署了《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谅解备忘录》。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比较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比较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林产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其木质林产品贸易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要素、禀赋优势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关系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一、贸易要素比较1. 产业规模中美两国都有相当庞大的木质林产品产业规模。
美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木种类繁多,产业链完整,木质产品从木材、纸浆到纸张、家具等均有大量产出。
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进口国,进口木材主要用于家具、建筑、造纸等领域。
中美两国的木质产品产业规模都非常庞大,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2. 资源禀赋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中,资源禀赋是一个重要的要素。
美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木材储备量大,尤其是软木、硬木资源丰富。
美国的木材生产技术和木材加工工艺也非常成熟,保证了木质林产品的品质和数量。
中国虽然森林资源丰富,但整体来看,木材资源相对紧缺,尤其是优质的硬木资源较为稀缺。
中国对进口木质林产品的需求比较大。
3. 技术水平在木质林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技术方面,美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拥有先进的木材加工设备和技术,可以高效地进行木材的加工加工和产品制造。
中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近年来在木质林产品加工技术方面有所改善,但距离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4. 市场需求中美两国的市场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
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拥有较为成熟的家具市场、建筑市场和造纸市场,对木质林产品的需求比较稳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具生产和消费市场,因此对木材的需求相对较大,而且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建筑和家具市场的需求也将会持续增加。
二、禀赋优势比较三、结论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在贸易要素和禀赋优势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并且技术水平较高,因此在木质林产品的出口方面具有优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生产和消费国,在木质林产品的需求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从比较优势看中美贸易
从比较优势看中美贸易今天很多家庭中都有保姆,在雇佣保姆的家庭中,保姆的工资只占了他们收入的很小一部分,而他们可以省出做家务的时间去做自己的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当我们从国际贸易来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它其实也就是比较优势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中美贸易中的一些奇怪的现象,能更好的了解中美贸易的现状。
在中美贸易中,美国是资本、技术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国家;中国则是资本、技术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因此,美国应在中美贸易中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则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只有这样,两国才能达到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3659.8亿美元,下降10.2%。
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695.8亿美元,下降0.2%;自中国进口2964.0亿美元,下降12.3%。
美方贸易逆差2268.3亿美元,下降15.4%。
中国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虽然中美两国的贸易额因经济危机而略有下降,但中美贸易额和贸易逆差依然很大,显然两国的贸易呈现出非对称性。
中美贸易结构相似度研究的因素分析——从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角度
结构差 异 的决定性 因素 。 以中美两 国之 间 的贸易来 看 , 中国作 为人 口 有优 势 , 因此 , 在 国 际贸易 中, 中国依靠 出 口劳 动密 集型 产 品 , 美 国 则
也 可 以通过 生产 拥有相 对 优势 的产 品 , 并出 口给该 产 品具有相 对劣 势 资源大 国 , 具 有 丰裕 的劳动资 源 , 而 美 国作为 发达 国家 , 在 资本 方面 具 的 国家( 地 区) 来实现 国 际贸易 并获得 利 润 。 随着 对 比较 优势 理 论 的 整理 和 发 展 , 瑞 典 经济 学 家 伊 利 ・ 赫 克 主要 出 口资 本密集 型 产 品。这 种要 素 禀赋 的差 异导 致 了 中美 间贸 易 中、美等各 国都在 加快 歇 尔 和伯 尔 蒂尔 ・ 俄林 创立 了要 素 禀 赋理 论来 进 一步 完善 比较优 势 结构 的差异 。但 随着经 济全球 化 的不 断发展 , 论 。他 们认 为 , 比较 优势 的存在 归根 到底 为两 国 间的要 素禀 赋存在 着 产业 结构 的优 化调 整 , 中国作 为经 济大 国 , 势必 向资本 、技 术密 集 型
和 必 要 性 研 究提 供 依据 。
关键 词 : 贸 易 结 构 相 似 度 ;比 较 优 势 ;要 素 禀赋
差异 。劳动 生产过 程 中主要 投入资 本和 劳动两 种生 产要 素 , 但 因为 不 中美贸易结构相似度研究 的理论基 础 亚当 ・ 斯 密在 其 1 7 7 6 年 的代表 作 《 国民财 富 的性 质 和原 因 的研 同 的国家拥 有 的劳 动和 资本存 量不 同 , 这 就导 致每 个国 家的生 产资料 究 》 中提 出了绝对 优 势理 论 。他认 为 , 一 个 国家或地 区 应当生 产和 出 存在差 别 , 所 以, 在 技术 不变 的条件 下 , 面对不 同产 品所需 要 的生产 资
【精品论文】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贸易实践中适用性的经验检验
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贸易实践中适用性的经验检验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孔庆峰陈蔚摘要:本文以2000、2003、2005年的进出口商品为样本,对其按要素禀赋进行了分类,并直接从要素存量的相对多寡出发确定出在理论上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最后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衡量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
结果显示,无明显证据表明中国的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对外贸易是顺应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的,但中国的出口充分发挥了劳动力充裕这一优势,而对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进口实施了限制。
关键词: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一、前言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 hypothesis简称H–O理论)自问世以来,不断地有学者对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其已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一体系对当今贸易实践有着重要的解释意义。
高鸿业(2006)指出:在当今这种从初始要素到中间投入品到最终产品都在国际间大规模流动的实践面前,强调要素禀赋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重要性的新古典贸易理论,其对现实的解释力仍然不可忽视。
另一个层面上,如何对待和运用比较优势理论也是贸易战略的基础。
对这一问题,经济理论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林毅夫等人(1999)提出比较优势战略,即按照本国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发展产业并最终实现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
与之相对应,尹翔硕等人(2002)则认为如果完全按比较优势组织生产,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就意味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速度的放慢,因此他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推行赶超战略。
可以看出理论界对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比较优势并未达成一致,而且上述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逻辑上的推演,缺少来自实践的经验验证,尤其是缺少来自中国经济实践的经验支持。
所以本文试图检验我国贸易现状与理论预测的贸易模式的一致性。
二、文献综述H-O理论自从上世纪提出以来就一直受到关注,在诸学者的检验和扩展中该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国贸贸易毕业论文-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将其视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但这一理论的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优势相当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好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发展,重点讲述了当代影响比较优势的几个要素。
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内涵的发展,将这一理论分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当代比较优势理论三个阶段。
其次论述了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最后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借鉴意义。
以中国三类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图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并对如何借鉴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的比较优势素质做出了一定的建议。
重视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最终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策略建议Abstract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gets the universal solicitude of academic circle fromits producing day, and it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ing theory. But the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s not plain sailing. For China such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fairly obviou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comparativeadvantages beca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advantage and particularly narrates some essenti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present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ccordance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connotation ofdevelopment this theory may be divided into 3 stages: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stheory offactor endowments and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second part discusses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foreign trade i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status applicability. Finally discusses the reference of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Chinas foreign trade. Based on Chinas exports to the three dominant trend map changes incomparative advantage we analyz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the changes and how to us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in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China attaches importance to developing foreign trad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speed up the process of reform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nd transnational businessstrategy of eventu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Key words: Foreign trad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rategy of foreign trade 目录摘要................................................................. .................................. ..................................... .IAbstract ................................................. ........... ........................................................................ .................... .. II一、绪论...................................................................... ............................. ........................... 1二、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 ..... 1(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 (1)(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1)(三)中国的比较优势论...................................................................... .............................. 3(四)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的含义...................................................................... .............. 3三、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 4(一)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4)(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大大提高................................................................ 4(三)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初级产品比重下降............................................................ 5(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 (6)(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从比较优势理论看中国的对外贸易
从比较优势理论看中国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理论,从狭义来讲是指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一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相对劣势较大的产品,从而在相互交换中获利。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国应该出口其在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它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从而使双方在相互贸易中都能得到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对各国的相互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在发展对外贸易时也将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一、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还处于紧缺阶段,外加中国外部环境紧张,优先发展农业和重工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并开始正视比较优势这个实际。
同时,中国在制定外贸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时候也基本都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
改革开放之初,根据当时的实际,中国优先发展了农副土特产品、矿产品、石油、传统的轻纺产品及工艺品的出口,并依靠劳动力优势开始发展加工贸易,逐渐将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加工品的出口发展起来。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机电产品开始引领中国制造的出口。
同时,出口产品中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在轻纺产品出口上,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也得到普遍提高。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成就尤其体现在对外贸易总额上。
197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仅有206.4亿美元;1988年,中国对外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 027.8亿美元。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跃升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并在之后的几年保持这一地位。
2008年全年,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仍然高达2.56万亿美元。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比较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比较
中美两国在木质林产品贸易方面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优势。
以下将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优势。
一、资源禀赋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木材生产国之一,拥有广大的森林资源和较完整的森林产业链。
中国的林木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木材生长,林木品种多样,品质较好。
中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丰富性和品种的多样性上。
二、产业链优势
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链比较完整,涵盖了木材采伐、加工、生产和销售等环节。
中国有大量的木材加工企业,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能够进行高效的木材加工和生产。
中国还有完善的木质林产品销售网络,能够满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三、劳动力禀赋优势
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对廉价,能够为木质林产品加工和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支持。
这一优势使得中国的木质林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美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但成本较高,这使得美国的木质林产品价格相对较高。
美国的劳动力技术水平较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木质林产品,弥补了价格上的劣势。
总结:中美两国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中都具有一定的要素禀赋优势。
中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丰富和价格竞争力上,而美国的优势则在于资源质量和技术水平上。
双方在贸易中可以通过互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国际经济学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班级:工商104姓名:郭守林学号:3(期中)课程论文题目: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J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104姓名:郭守林学号:鸟完成日期:2012年5月12.H二O—二年五月十二日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郭守林(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张掖734000)摘要:中国加入WT0六年后,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最惠国待遇、知识产权、入世谈判、市场准入等已经得到了解决或者不再被过多地关注,然而,金融危机以后,中美贸易差额问题却使两国关系一度陷入紧张局势。
此贸易摩擦问题却逐渐成为了的新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美贸易摩擦表现,就此问题回归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积极的提出对策和建议,寻求贸易差额的解决途径,以便更好地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关键词:贸易摩擦;H-0模型;贸易对策一、贸易摩擦问题现状据,自奥巴马就职以来,奥巴马政府对中国产品开展了至少十余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其重要的贸易摩擦概览如下:2009年6月美国对中国实施“轮胎特保案” ,2009年11月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征收“双方”关税,2009年11月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约10%至16%的关税,2010年1至2 月往来反倾销案10多宗,2010年3月美国对中国人民币升值施丿玉,2010年3 月谷歌退出中国事件。
山此可见,中美贸易的摩擦正在逐步升级。
同时,我们也可以关注一下近年来中美贸易状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二、用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中美贸易根源本文在分析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在回归贸易事情的基础上,利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H-O模型对此问题进行解释和剖析。
1.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即H-0模型,乂称为2X2X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
基于国际贸易理论浅析中美贸易局势
基于国际贸易理论浅析中美贸易局势中美贸易局势是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深入理解中美贸易局势,我们可以从国际贸易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之一,主要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根据这一理论,国家可以通过特化生产和贸易来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福利。
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来看,中美贸易可以互利互惠。
中国拥有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大规模生产商品,并出口给美国。
而美国有着技术和创新的优势,可以向中国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
这种互补性使得中美贸易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
中美贸易也有隐含着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这可能会导致美国的一些制造业岗位流失。
由于美国具有技术创新的优势,中国在某些高技术领域可能依赖进口。
这些问题可能会加剧两国之间的贸易紧张。
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的,强调国家应该专门从事自身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
根据这一理论,国家在贸易中应该专注于生产那些自身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从而实现贸易的最大效益。
从绝对优势理论的角度来看,中美贸易也有着一定的问题。
中国在许多制造业领域拥有明显的绝对优势,而美国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方面更具优势。
这意味着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中可能更容易获得盈余,而美国则可能面临贸易逆差。
与比较优势理论类似,比较成本理论也支持中美贸易。
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可以通过贸易充分利用其劳动力资源。
而美国则可以向中国出口技术和服务,利用其技术创新优势,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这种互补性使得贸易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福利。
中美贸易局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分析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美贸易局势的本质。
贸易问题涉及众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多个层面的因素,需要综合考虑,以寻求更加全面和长远的解决方案。
从比较优势看中美贸易
从比较优势看中美贸易所谓比较优势,就是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那我们来看看中美之间的比较。
中国的优势在于廉价的劳动力输出以及所谓的地大物博的资源,那就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就是传统的加工出口也,通过最低端的生产,然后出口,从而赚取外汇;再者,就是资源的出口,比如稀土,焦炭啊之类的。
再来看看美国,他的优势在于有较强的资本基础,掌握高科技的核心技术和强势的美元。
这样一看,你发现,我们生产,美国正好买,因为我们有丰富的劳动力,而他们有雄厚的资本以及技术,这不正好一拍即合嘛,两国各取其利,大家应该很好的合作才是啊,而实际上,中美贸易之间的摩擦从来没有间断过,美国不断的在两国贸易之间找我们的“茬”,尤其是08年后,不管是轮胎特保案也好,还是针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也好,一点也看不出两国之间的互利关系,美国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呢?因为美国要打三场大战,来逼迫华尔街进入我国的金融界,就像80年代末的日本一样。
那是哪三场大战呢?那就是汇率大战,贸易大战以及成本大战。
美国对付阿富汗、伊拉克一定是传统战争,对待亚洲一定是汇率大战先行,今年4月15日美国财政部威胁要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一旦列入了美国就可以针对中国所有出口征收27.5%的关税,逼得你不得不汇率增值,它就是这么对付日本、韩国、台湾的,日元升值了100%,人民币呢?根据商务部的调查,只要人民币升值3%到5%,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利润将为零,超过5%将有大量的企业倒闭。
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对外贸易实践中适用性
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对外贸易实践中适用性摘要: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指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方向,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经济理论之一。
有数据实证分析说明,中国当前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中显示出了与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相一致的比较优势,从而验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受益于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因此,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仍然应该建立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理论基础之上。
本文拟介绍比较优势理论及其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中国目前具备的比较优势,进而提出宗国现阶段仍然需要给予比较优势理论来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因。
关键词:比较优势,产业结构,适用性一、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对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适用性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中国享有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人均GDP翻番所用的时间之少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中国在1978-1987年期间,只用了9年,就实现了人均收人的翻番,紧接着又在1987一1996年期间的9年中再次翻番。
而其他国家在相类似的增长时期中,所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韩国在1966一1977年期间花了1年,日本1885一1919年期间花了34 年,美国在1839一1886年期间花了47年。
1978一200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3%,是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中国因而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能创造上述奇迹?由于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发展战略目标是政府采取人为扭曲资金价格的方式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从而就抑制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战略开始逐步尝试后,受压抑部门即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大力发展,不仅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从而达到矫正扭曲的产业结构的目的,而且更加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课程论文
题目: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看中美贸易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学101班
姓名:王小波
学号:2010211089
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13日
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看中美贸易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
越紧密,相互依存也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存在着广泛的互利互惠的经
济利益。
但是中美贸易也非一帆风顺,近年来,美国屡次对中国的纺织品,家具,农产品,建筑材料等进行反倾销。
这些事实背后的根源可以从比较优势理
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在解释。
关键词:中美贸易,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劳动密集,资本密集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坚持奉行以低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战略,这一战略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美国是一个资本丰富,劳动力相对
缺乏的国家,在高新技术开发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在
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
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
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
势的国家在在优势较大的产品生产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
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
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
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产品生产
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应该生产
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比如出口丝织品,家居,服装,进口高科技电子产品。
美国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
密集型产品。
比如出口高科技产品,进口服装鞋帽等日常消费品。
在过去的
几十年中,中美的这种贸易模式确实为双方带来了利益。
数据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长足的进展。
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
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
根据美方统计,2005
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长足的进展。
据中国商
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
额达2116.3亿美元。
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
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
,我国的货物贸易结构中出口结构以轻纺制品为主,
重化工业制品比重较低,机电产品出口不足30%,进口结构则以重化工业制品
尤其是机电设备为主,初级产品所占份额很小,不到20%。
美国的出品商品结
构几十年来都是以工业制成品尤其是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为主。
在出
口贸易中,宇航、信息、通讯及电子构成了美国出口的主要部分;出口的初级
产品中占前列的是食品,2001年达7.9%。
国外竞争的激烈和生产的全球化使许多高技术产业的进口也加强,出口最集中的美国高技术产业同时也是进口最集
中的产业,只有塑料和飞机除外;工业制成品在美国的进口占83.8%(2002)年。
美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原油,2002年进口的生产资料占
初级产品进口的72.7%。
中、美货物贸易结构比较。
美国贸易结构水平属典型
的水平分工型,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国际分工高度化和跨国公司生产国
际化,制成品在出口和进口中均占很大比重。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商品贸易结
构水平非常低,属中级垂直分工。
中美这样的贸易模式从要素禀赋理论角度也能得到合理解释。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
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
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
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众多,劳动力
丰富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多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有效地政策措施,大力加
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使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力资
源规模不断扩大。
截止2009年底,中国总人口达到133474万人(不含港澳特
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其中劳动力资源106969万人,比2001年增加11267万人,就业人员7799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
分别比2000年增加5960万人和7969万人。
据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发布题为《从全球范围看美
国人口》的最新报告,美国人口为2.81亿,仍是仅次于中国(13亿)和印度(10亿),为世界人口第三大国。
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口增加13%,使其继续保持
世界人口第三大国的地位。
但是当面对中国的和美国相差不大的国土面积时这
个差距是相当悬殊的。
中国,: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人口:12.95亿,美国 937万平方千米,人口:2.49亿。
中国人口密度: 12.95亿人/960万平方
千米=1295000000人/9600000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美国人口密度:
2.49亿人 /937万平方千米=249000000人/9370000平方千米≈27人/平方千米,由此可以为中美过去乃至现在的贸易结构做出合理解释了。
参考文献:
[1]沈国兵著:《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