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第八章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_布兰查德第六版_第8_12章课后作业答案
第1年的实际货币供给为M/P=4,第2、3、4年的货币 供给都为4,说明实际供给没有发生变化。
e.如果这些数据表示的是中期,那么已经对实际产 出增长率做了什么假设?
实际产出增长率不变
5.名义货币增长率永久下降的影响。
假设经济由下面三个方程所描述:
ut-ut-1=-0.4×(gyt-3%) 奥肯定律
f.你相信问题(e)中的答案吗?为什么?
不相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等于过去(前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再加一个固定 的常数。按照这种预期机制,未来的通胀率就可 能无限大,这与事实不符。相当于人们又犯了系 统性错误,而对自己的预期没有修正。
4、重温货币中性 a.填写下表第一年后的空格部分
2ut=2%;同理可得: πt+1=4%, πt+2=6%, πt+3=8%。
现在假设一半的合同是指数化的。
b.新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是什么?
πt= 0.5πt+0.5πt-1+0.1-2ut 整理得:πt= πt-1+0.2-4ut c.根据(b)中的答案,重新计算问题(a)中的通货膨胀率。
πt-1=0,ut=ut-1=0,根据b中新的菲利普斯关系式计算可得: πt=4%;πt+1=8%, πt+2=12%,
宏观经济学
第八章课后习题
1.运用本章学到的知识,判断下列陈述属于“正确 ”、“错误”、“不确定”中的哪一种情况,并 解释。
a.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是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负向关系 ,这一现象最初是在英国发现的。
宏经第八章 课后习题
Chapter 8复习题:2.物价稳定,就业充分,长期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稳定。
为实现经济目标,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
4.公开市场中,美联储买进国债,使得现实中货币供给增加,而货币需求不变,因此货币市场中的均衡利率下降。
6.利率上升后,贷款消费利息增加而储蓄增多因此消费减少,企业投资成本增加因此投资减少,本币升值因此进口增多,净出口下降,而利率变化不会影响政府购买,综上总需求是减少的。
8.关键区别是前一种情况下货币政策起到拉动总需求的效果,而后一种情况是在总需求已经增加的情况下,为使其达到长期经济均衡而进一步拉动需求。
10.货币增长法则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长有一个不变的速度。
他认为货币增长率应与实际GDP的长期增长率保持同步即3.5%。
因为从1980年开始,之前存在的货币供给的变化与实际GDP和价格水平的变化之间的紧密关联已大大减弱。
12.抵押贷款就是贷款人向银行提供一定的抵押物品作为保证而因此取得的贷款。
1970年后最重要的变化是创造的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
应用题:2.物价稳定是经济目标中的一个,因此也是为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而且稳定的物价有利于经济的良好运行。
高通货膨胀率不利于保持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贮藏手段的职能。
4.稳定资产价格关系到人们对所持有财产的价格预期,因此对消费影响较大,因而是关系到总需求方面,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注重整体经济的长期发展,是宏观的。
我认为不会,因为价格的波动始终是受价值约束的,波动的原因是短期受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应取决于市场的作用和影响,所以美联储不会纳入政策目标。
6.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后,银行间隔夜拆解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因此有利于银行准备金的增加,更多的准备金促进更多的贷款发放,因此现实中的货币供给以银行存款的方式增加。
“倾倒货币”意味着借款成本的大大降低,银行可以获得大量的货币而为此付出很少的成本。
8.此举符合当时实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和增加货币供给试图降低均衡实际利率,以此拉动需求,实现GDP的增长。
宏观经济第八章、第七章答案
一、选择题1. 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2. 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高;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C、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增加;D、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减少。
3. 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
4. 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
5. 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C)A、政府购买;B、税收;C、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6.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B)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7.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A)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D、增加转移支付。
8.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A)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
9.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D)A、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B、增加货币供给;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D、提高贴现率。
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11.法定准备金率越高(D)A、银行越愿意贷款;B、货币供给量越大;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12.对利率最敏感的是(C)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反应相同。
13.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削弱?(A)A、实际利率很低;B、名义利率很低;C、实际利率很高;D、名义利率很高。
咨询工程师(投资)《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
第八章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生态文明观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环境保护和发展中处于优先位置的是()。
[2017年真题]A.开发B.节约C.保护D.发展【答案】C【解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
具体包括:①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②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③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2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为基础。
A.人与自然和谐B.自然规律C.资源环境承载能力D.可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人工修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B.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C.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D.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E.坚持把重点突破和局部推进作为工作方式【答案】BCD【解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①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②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③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④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⑤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2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8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劳动效率(efficiency of labor)答:劳动效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的产出水平,反映了社会对生产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当可获得的技术改进时,劳动效率会提高。
当劳动力的健康、教育或技能得到改善时,劳动效率也会提高。
在索洛模型中,劳动效率(E)是表示技术进步的变量,反映了索洛模型劳动扩张型技术进步的思想: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形成了有效工人概念,这使得索洛模型在稳态分析中纳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
2.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labor-augmen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答: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是指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以反映外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实际上认为技术进步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而影响经济增长的。
它的引入形成了有效工人的概念,从而使得索洛模型能够以单位有效工人的资本和产量来进行稳定状态研究。
3.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答:内生增长理论是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的一种经济理论,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
根据其依赖的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8
第8章总需求(Ⅱ)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挤出效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关系到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
2、财政政策乘数: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条件下,政府支出的增加,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考虑挤出效应的原因,财政政策乘数比政府支出乘数小。
3、货币传递机制:货币传递机制也称货币传导机制,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
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递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一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
在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分析,一般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递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递机制理论。
前者的理论思想可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形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
用符号表示为:M→r→I→E→Y。
在这个过程中,利率是最主要的环节: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能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递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示为:M→E→I→Y。
4、庇古效应:庇古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影响总需求和产出。
庇古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古典经济学阿瑟·庇古提出的。
他指出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8
《宏观经济学》习题8第八章总需求函数(曲线)和总供给函数(曲线)一、基本概念总需求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总供给函数总供给曲线宏观生产函数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潜在产量充分就业均衡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的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二、判断题(F,T)1.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时,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相应移动。
()2.现代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可由费雪方程推出。
3.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水平的变动将引起总需求的变动。
()4.由IS-LM模型推出的总需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
5.IS曲线的利率弹性越大,AD曲线越陡峭。
()6.货币乘数越大,AD曲线越平坦。
()7.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AD倾斜越陡峭。
(8.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AD曲线越平坦。
“()9.当IS-LM模型出现古典理论的极端情况时,AD曲线为一垂线。
()10.当IS-LM模型出现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时,AD曲线为一垂线。
()11.财政政策通过对LM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AD曲线。
12.货币政策通过对IS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AD曲线。
13.当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时,对应每一价格水平的总需求水平都有提高。
()14.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同比例的移动。
15.总供给曲线同时反映了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状态。
16.当产出水平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时,意味着全部可用的生产资源均已得到充分利用。
()17.当劳动的边际产品一定时,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18.劳动需求曲线由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所决定.的点组成。
()19.根据新古典总供给模型,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处既不存在失业,也不存在工作岗位的闲置。
()20.短期总供给曲线即古典理论的总供给曲线。
()21.新古典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均认为就业量决定产量()。
22.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意味着长期而言经济能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23.长期总供给曲线即潜在产量线。
()24.在短期生产函数中,由于时间与其他因素的限制,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均不能改变。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习题及答案第八单元经济增长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经济增长的含义、特征与源泉; 2.哈罗德(Harrod)-多马(Domar)经济增长模型; 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4.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5.新经济增长理论; 6.经济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单项选择1.下列选项中,()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a.贫穷; b.稳定的资本存量; c.发展工业基础; d.商业欠发达。
2.产油富国与发达国家的共同点是()。
a.收入分配较为公平; b.有大量资本设备; c.人均收入高;d.出口制成品为主。
3.下列选项中,()不是人均生产函数的特征。
a.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人均产量也增加;b.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人均生产函数来说,技术状态是不变的; c.随着资本存量增加,人均生产函数向上移动; d.收益递减规律适用于人均生产函数。
4.下列选项中,()是提高增长率的最好方法。
a.发现新的自然资源供给; b.发展新技术; c.提高人口增长率;d.增加出口。
5.下列选项中,()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a.人口增长; b.跨国公司的存在; c.工业基础差; d.国际债务。
6.下列选项中,()属于资本深化。
a.人口增长2%,资本存量增加5%; b.人口增长2%,资本存量增加2%; c.人口增加2%,资本存量增加1%; d.人口没有增长,资本存量也没有增加7.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是()。
a.经济增长的余量; b.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 c.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d.引起经济增长的次要因素。
8.当储蓄水平既定时,()。
a.政府预算赤字越大,经常账户赤字越大,投资就越多; b.政府预算赤字越大,经常账户赤字越小,投资就越多; c.政府预算赤字越小,经常账户赤字越大,投资就越多; d.政府预算赤字越小,经常账户赤字越小,投资就越多。
9.当一国陷入低收入水平不断增强的状况时就被称为处于()。
西方经济学(下)第八章宏观经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的是(C )。
A.收取并保管银行存款准备金B.为财政部开设财政收支账户C.为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贷款D.在债券市场上购进国债2、如果政府在某年支出大于其税收收入,收支间的这种差别被称为(B )。
A.预算短缺B.预算赤字C.预算债务D.预算盈余3、狭义货币供给量的M1是指(C )。
A.活期存款B.现钞C.通货+活期存款D.货币市场共同基金4、以下哪一项不是自动稳定器(C )。
A.收入税B.失业保险C.国防开支D.社会保障福利5、在下列项目中,(B )不属于政府购买。
A.地方政府办一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6、下列第(D )项不属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C.红利D.养老金7、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C.发行货币D.为政府赚钱8、财政部向(D )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
A.居民B.企业C.商业银行D.中央银行9、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B )。
A.法定准备率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率D.道义劝告10、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通过(D )。
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D.以上都是11、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C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12、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B )。
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相关1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14、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 C )。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章 消费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四篇 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第八章 消费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试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答: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D C a bY =+(0a >,01b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D Y 的函数,其中,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
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入D Y ,就可以得出平均消费倾向APC :D DC a APC b Y Y ==+ 上式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PC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D a Y 也将减小,故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2.什么是消费之谜?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各种消费理论是如何对其进行解释的? 答:(1)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但是,这一研究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
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47.60.73D C Y =+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0.917D C Y =上述结论并不一致,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其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另一个证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如下结论: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②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八章-陈正伟
第八章通货膨胀统计分析习题八解答1.简述西方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实用主义的通货膨胀定义。
-简答答:西方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实用主义的通货膨胀定义表述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等同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
”这个定义的具体内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的上涨。
(2)通货膨胀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只有当价格持续地上升,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称之为通货膨胀。
2.简述通货膨胀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的区别。
-简答答:通货膨胀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的主要区别是:(1)传统理论解释价格水平变化,现代理论注重通货膨胀过程本身的研究;(2)传统理论没有引入通货膨胀预期的讨论,现代理论则视通货膨胀预期为通货膨胀过程的核心。
3.现代通货膨胀理论主要有三大学派,即货币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结构学派。
-填空4.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主要学派有()。
-多选A 货币学派B 新凯恩斯学派C 结构学派D 凯恩斯学派E 重商学派5.现代通货膨胀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都是依据各自的命题创立的假说。
-填空6.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
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体系假设是货币学派通货膨胀理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填空7.新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通货膨胀的源泉,并导出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一个稳定的替代关系的结论。
-填空8.新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是在非均衡经济前提下,从实际需求因素和实际供给因素出发阐述通货膨胀过程的理论。
-填空9.结构学派模型的假设是,经济活动可以总括为两个部门,一个是“先进”部门(工业),一个是“保守”部门(服务)。
-填空10.西方关于通货膨胀的统计测定方法有:缺口测度方法和物价指数测度方法。
-填空11.我国关于通货膨胀的测度方法有()。
-多选A社会货币流通量测度法 B 货币购买力测度法 C 货币供求比较测度法。
《宏观4》第8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P724~725.1、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
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产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t t t t Y A f L K =式中,,,t t t Y L K 顺序为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代表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即:Y A L K G G G G αβ=++式中,D Y 为产出的增长率;G A 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 和G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长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的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归结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k n sy k )(δ+-=∆其中k 为人均资本,y 为人均产量,s 为储蓄率,n 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长等于人均储蓄sy 减去()n k δ+项。
宏观经济学第8章的答案
第八章总需求理论1、举例说明政府扩大购买支出的乘数效应。
答:政府扩大购买支出,会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假设该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e=0.5,政府增加100万元购买支出。
首先,随着这100万元的政府购买的投入,总支出直接增加了100万元,即人们的总收入也增加了100万元。
在收入水平增加的情况下,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0.5,消费也增加50万元,同时总支出和总收入也增加50万元。
在这增加的50万元中,又将有25万元投入消费,从而总支出和总收入又将增加25万元……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下去,最后⊿Y=⊿G+e⊿G +e2⊿G+…+e n⊿G即k=⊿Y/⊿G=1+e+ e2+…+e n=1/(1-e)=2则⊿Y=2×100=200万元2、在IS—LM模型中,为什么说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决定了财否政政策是有效?答:因为在IS-LM模型中,政府购买乘数为:dY/dG=f/[f(1-b)+qh],f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q代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可以看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f的大小在决定财政政策效果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f趋于极大,也就是LM曲线趋向一条水平线时,dY/dG 的数值达到最大,财政政策最有效;而当f等于零时,也就是LM曲线是一条垂直的曲线时,dY/dG=0,财政政策没有任何效果。
3、什么是“挤占效应”?为什么说IS—LM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答: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在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中,政府购买的乘数dY/dG=1/(1-b), 0<b<1,即此时政府购买乘数显然会大于1。
而在IS-LM模型中,政府购买乘数dY/dG=z/(1-b)=f/[f(1-b)+qh],其中z= h/[h+dk/(1-β)],很显然0<z<1,f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q代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通过比较可以发现IS—LM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
宏观经济学第7—8章作业题答案
第7 — 8章宏观作业答案P198(1~6,8,9,10,11)1题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和产量的影响分析如下:短期内: 在产品、货币市场上M R I AD Y P↓→↑→↓→↓→↓*()Y Y 〈 在劳动力市场上(本期内)1(Y N W W −↓→↓→↓不变1)(P P −→↓不变) 回到产品、货币市场上M P R I AD Y P↓→↑→↓→↑→↑→↑ 所以短期内价格水平P 下降,产量Y 下降,变化过程如下左图所示:在AD 上均衡点由E 到 F 再到E 1 ,在AS 上均衡点由E直接移到E 1PY 1 Y 2 Y* Y中期内:劳动力市场上(本期结束后)**22Y Y N N W P 〈→〈→↓→↓,几何图形上如右上图所示,AS 沿着AD 1不断下降,E 1点不断靠近G 点。
产品、货币市场上M P R I Y P↓→↑→↓→↑→↑,LM 2曲线不断移向LM ,图略。
所以中期内P 下降,但Y 上升。
长期内:波动根源消失,实现长期的稳定性均衡,均衡点G 对应Y *,Y *不变但P 下降。
【注意】其实本题是考察初始均衡为稳定均衡的货币冲击,张老师的笔记中有非常规范的解题模式,很多同学回答此题不全面。
2题实际余额=名义货币存量(M ) / 实际物价水平(P )短期内:M 下降,P 下降,但P 变化滞后,下降幅度很小,所以M / P 下降中期内:M 不变,但P 持续下降,所以M / P 上升长期内:货币市场回复到以前状态,M 和P 下降了相同的比例,0()()n M M P P=从而实际货币余额不变。
3题【分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的影响有两点:1、通过P =(1+ z )W /a 改变W ,进而改变P 。
这种影响不只在a 上升的t 期改变总供给曲线的形状,还通过λ/a ′导致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永久性改变。
2、通过Y* = aN* 改变Y* ,使Y*达到更高的值,新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就业水平N*不变的情况下,产量Y*有了提高。
宏观经济学第8章习题及答案
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名词解释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1.减少法定退休年龄会使一个国家的失业率上升。
()2.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自然失业率为零。
()3.由于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4.由于采用新技术导致一部分人失业的情况称为结构性失业。
()5.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提高3个百分点,实际国民收入就会减少1个百分点。
()6.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不能相融,只要经济中存在失业者,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
()7.物价稳定是指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水平保持固定不变。
()8.在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中,价格与实际收入是同步增长的。
()9.由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通货膨胀被称为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10.滞胀现象指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成正方向变化。
()11.在劳动力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还会出现的失业有结构性失业和实际工资失业等。
()12.摩擦性失业的存在是自然失业率不为零的原因之一。
()13.当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货币增长速度,而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价格水平将会上升。
()14.政府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15.通货膨胀肯定会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平常水平。
()16.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主要指收入普遍下降。
()17.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所以通货膨胀率越高,意味着经济增长越快。
()18.由于自然失业率是等于零的失业率,所以达到自然失业率水平就意味着实现了最大可能的就业水平。
()19.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20.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呈负相关。
()三、单项选择1.如果某人因为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去了工作,这种失业应属于()。
A.结构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天气寒冷,游客大大减少,海滨旅游区部分人失业,应属于()。
第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课后练习答案
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课后练习答案1.下列( B )不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A.减少税收B.制定物价管制政策C.增加政府支出D.增加公共事业投资2.下列哪种情况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带来的后果(A )。
A.产出下降,利息率下降B.产出下降,利息率上升C.产出上升,利息率下降D.产出上升,利息率上升3.“挤出效应”发生于( C )。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4..在政府的财政政策中,属于内在稳定器的是( C )。
A政府公共工程支出B货币供给C税收D政府购买5.下列有关“流动性陷阱”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LM曲线是垂直的,财政政策完全无效B.LM曲线是平行的,财政政策完全无效C.LM曲线是垂直的,财政政策完全有效D.LM曲线是平行的,财政政策完全有效6.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 B )。
A.卖出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B.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C.买进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D.买进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7.存款准备金率越高,( C )。
A.银行贷款意愿越大B.货币供给越大C.货币乘数越小D.物价水平越高8.坚持货币政策操作应该“相机抉择”的是( B ) 。
(金融联考2009年) A.货币学派 B.凯恩斯学派 C.理性预期学派 D.古典学派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C )A 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 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 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 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C )A 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B 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C 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D 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11.市场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会( A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1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参考答案一、略。
二、选择题ABBDB ADDCA DADA14.A.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充分就业下的垂直线,说明长期不存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
同时说明政府的需求政策在长期内是失效的,政府不应该对经济进行干预。
三、判断题√ ××√ ×√××1、√ 。
2、×。
由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快慢不同导致的通货膨胀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3、×。
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既可能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也可能是结构性的。
4、√ 。
5、×。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
6、√。
有菲利普斯曲线可知。
7、×。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8、×。
四、简答题1.试述失业的类型及失业对社会的影响答:(1)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从而使使劳动大军中的一部分没有工作而在寻找工作的现象。
失业可以划分为自然性失业和经济性失业。
充分就业是指不存在经济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具体来说,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2)就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一个社会达到充分就业,就意味着对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国民收入会达到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
对失业的个人来说,失业意味着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心理上的痛苦。
另外,失业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本身可以造成除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以外的社会代价。
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失业的代价:①失业造成的产量损失。
失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带来经济上的严重损失。
因为本期可利用的劳动资源不能延续到下期使用,所以本期可利用的劳动资源的闲置是永久性的浪费。
②失业的社会成本。
失业所带来的另一重大成本是失业者及其家庭所面临的个人损失或心里上的打击。
③失业对分配的影响。
失业成本的承担不平衡,失业具有重大的分配后果。
根据失业持续时间可将失业分为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不同类型的失业造成的成本很不相同。
2.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答:不能。
因为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因为即使有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任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经济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所以充分就业不可能做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拥有工作。
3.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对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答: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需求拉上、成本推动、混合性已经结构性等因素。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的原因,他是指商品市场在现在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超过总供给水平,导致的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引起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这是从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
因此,从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
(3)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
这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拉上和总供给推进,而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4)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经济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攀比等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常,通货膨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①通货膨胀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
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
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
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
③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具体的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只要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①在短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
②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会刺激就业、减少失业;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会减少就业。
③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但在长期,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
、4.试析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形成?对此应如何治理?答: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由于总需求表现为货币数量,因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增加以及政府政策对上述需求的刺激都会对社会总需求增加产生影响,并不同程度地拉动通货膨胀率上升。
总需求持续增加引发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治理对策: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
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5、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有那几类型,其各自的政策含义是什么?答:(1)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2)按经济中调整时间的长短,菲利普斯曲线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两者有着不同的经济政策含义。
①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弗里德曼指出,企业和工人关注的不是名义工资而是实际工资。
当劳资双方谈判新工资协议时,他们都会对新协议期的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期,并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相应的调整名义工资水平。
根据这种说法,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
由此,弗里德曼等人提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这里所说的短期,是指从预期到需要根据通货膨胀作出调整的时间间隔。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换关系。
由此,向右下方倾斜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就是,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
换句话说,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②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工人会要求改变名义工资,以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较高的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
因此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而且,在长期中,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是,从长期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五、计算题1.若某一经济价格水平在1984年为106.8,1985年为110.5,1986年为113.6。
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若人们对1987年通货膨胀率预期是按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率的算术平均来形成。
设1987年的利率为6%,问该年的实际利率是多少?解: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985198419851984110.5106.8100%100% 3.46%106.8P P P π--=⨯=⨯= 1986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986198519861985113.6110.5100%100% 2.8%110.5P P P π--=⨯=⨯= 由已知可得:1987年通货膨胀率为:198519861987 3.13%2πππ+== 则实际利率为:实际利率1987=名义利率1987—1987π=2.87%2.社某一经济时期有6亿成年人,其中4亿人有工作,0.5亿人在找工作,1亿人没有工作但也没有找工作。
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 (3)、失业率解:(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4+0.5=4.5亿(2)劳动力参与率= 4.5100%100%6⨯=⨯劳动力人数可工作年龄人口数=75% (3)失业率=0.5100%100%11.11%4.5⨯=⨯=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 3.假定某人1996年的年收入达3万元。
从1994年开始,新的累计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为:月收入800~2000元(含2000元)的税率为5%,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税率为10%。
若1994年的物价指数为100,1996年的物价指数为125.试求:(1)此人1996年的实际纳税额。
(2)此人实际收入的应缴税额。
(3)通货膨胀引起的政府税收增加额。
解:(1)根据此人1996年的收入30000元,月收入2500元,1996年应纳税额为[]。
)()(元132012%1020002500%58002000=⨯⨯-+⨯- (2)由于1996年物价指数为125,而1994年物价指数为100,可得此人1996年实际收入为元2400012510030000=⨯ ,月实际收入为2000元,则1996年此人实际应纳税额为()。
元72012%58002000=⨯⨯-(3)通货膨胀引起的政府税收增加额为600元。
4.设一经济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π=π-1-0.6(u-0.05)问:(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2)为使通货膨胀减少3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解:(1)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的方程,可以直接得到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为:5%。
(2)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3%,则:13%0.6(0.05)10%u uππ--=-=--⇒=,即必须有10%的周期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