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精选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精选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念奴娇赤壁怀古详细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把握全词主旨。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3.通过拓展比较阅读,了解豪放词风。

教学重难点:朗读技巧,作者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设想:1.在初读中,熟悉全词,把握诗词主要内容。

2在精读中,赏析精美词句,分析周瑜形象。

3在品读中,感受作者豁达超脱的情感态度。

教学步骤及设计:一、导入环节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是非成败转头空。

无论是生活亦或是政治仕途,都可能遭遇困顿。

当人生不尽如人意时应当怎样面对?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一代文豪苏轼的词,看看他是如何面对政治上的失意。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读学习目标三、作者介绍师:提到苏轼,大家都不陌生。

那谁来帮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作者?生:介绍苏轼年代及主要成就师:嗯,老师再给你补充一下——其实除了诗词,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建树。

正如林语堂先生评价所说: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刚才XX同学谈到了苏轼的成就,那么关于苏轼的经历,有没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生:谈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比如乌台诗案等教师:正如你所说,苏轼的一生都可以说是文坛得意,官场失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正是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所写。

四、初读识词师傅:简单的知人论世后,我们一起来初读识词。

给同学们3分钟,大家反复自由朗读全词,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请句读,并思考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师:刚才大家读的都比较投入,现在谁来回答一下:本首词的主要内容?生:上阙主要写了赤鼻矶的景色,下阙主要是抒情(板书写景怀古抒情)师:好,那现在谁来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初读成果?侯华富朗读师:谁来点评一下他的朗读?李怿卓:点评:字音、节奏、感情等角度师:点评的比较到位,那你能不能再来示范一下。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雨霖铃》的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掌握《雨霖铃》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表现手法。

(3)使学生学会运用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雨霖铃》的艺术价值。

(2)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雨霖铃》在古代诗词中的地位和影响。

(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雨霖铃》中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雨霖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诗歌在表达情感、抒发思想方面的独特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文学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雨霖铃》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表现手法。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雨霖铃》的艺术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雨声,引导学生感受雨的氛围,激发学生对雨的联想和想象。

(2)介绍《雨霖铃》的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使学生对《雨霖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雨霖铃》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雨霖铃》在古代诗词中的地位和影响。

(3)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雨霖铃》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讨论:分组讨论《雨霖铃》在古代诗词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学生对《雨霖铃》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雨霖铃》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雨霖铃》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表现手法。

第三册《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第三册《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二. 词的一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三. 诗文解析:(一)《虞美人》李煜1. 作家作品: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

李煜政治无能,文艺上却以史诗文无所不通,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工于词。

早期词作以反映自己帝王、宫廷生活为主,思想意义不大,被俘后,词作抒发亡国之痛,及其对屈辱的囚徙生活的愤懑、感伤,有动人的艺术力量,语音清新,形象丰满,意境深沉。

《虞美人》,唐玄宗是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小令,双调。

2. 词作简析:上阕一句写眼前实景,春花秋月并不因为人事变迁而有丝毫变化,面对依旧美好的自然景色,不由得想起故国美好生活,因而无数往事无数愁苦涌上心头,因而怕见眼前现实——东风吹过的月夜。

下阕起始两句是想象中的故国的样子: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不由勾起万端愁绪,因而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苦,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合,道出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之苦。

作者把即景抒怀和抚今追昔自然交织在一起,形成心潮的波澜起伏而抒发感情。

“何时了”充满哀怨;“知多少”感慨无穷;“又东风”织进复杂的心情;“回首”而“不堪”,沉痛已极;“应犹在”的推测,出自辛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凉。

句句言愁,而无一个愁字。

直到最后,才取滔滔不尽的江水为喻,尽情地倾吐满腔的悲愁。

全词由写眼前之景,转入虚写故国明月,再由虚写想象中故国图景,转入实写词人现实之愁。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以诵读为辅助,以诗词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把握。

__作者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具备了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特点。

__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写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品位。

按“听—读—品”的步骤进行,力求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积累与运用兼容。

教学目标1.在诵读品味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学习深入地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豪情壮志,掌握__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新课。

2.倾听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起每一个感官去体会、去领悟。

①听第一遍,整体感受,想象词的画面美。

②听第二遍,感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

③听第三遍,领悟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的感情。

3.朗读听别人的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词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意象。

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感情、韵味还要我们自己来读。

①读第一遍,整体把握,读准字音。

读时语音要饱满圆润。

学生齐读。

②读第二遍,注意语气,体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诗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要注意诗的节奏、停顿和快慢。

大家各自体味一下。

③读第三遍,进入情境,把握好语气,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诗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个性化的朗读。

所谓个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对诗歌的体会,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读。

4.品味指导诗词鉴赏技法。

“品”即妙点揣摩。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这首词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妙处?师生共同回忆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教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

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

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幻灯23.集体朗读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

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

举例试用无锡话读。

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

全词共八句,分别是: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幻灯5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幻灯6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红灯7“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 卷起千堆雪”写什么?(写山,雄俊,力度。

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推荐6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推荐6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推荐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推荐6篇本文将为大家推荐6篇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教案:《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

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教案:《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二学期第4周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主备教师日期
课题必修三《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时5课时参与人员
主备教案(由主备教师填写或另附详案)
1、教学内容:
《雨铃霖》(2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2课时,阅读课1课时《琵琶行》、《蜀道难》默写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将诗歌知识、文言语法等知识有机融入到语感和表达的培养中去,使学生拥有相对扎实的语言知识,在理解字词语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雨铃霖》《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重点讲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等方式,落实诗歌赏析基础知识的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雨铃霖》《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感受柳永、苏轼的境界,感悟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品味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特点与风格。

3、资料准备:
(1)结合《步步高》的“夯实基础知识”和“重点词句梳理”部分,完成相关的预习作业。

(2)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特点与风格介绍。

4、授课方式:
依据教学需要分别选取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方法。

C层学生多采用讲读式教学,严抓基础,稳扎稳打,步步落实。

B层学生基础相对较好,适合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尝试采用讨论式教学。

A层学生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强,适合采用研究式,论辩式的教学方法,对所学内容做精深地研读。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微课教案(通用5篇)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微课教案(通用5篇)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微课教案(通用5篇)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微课教案(通用5篇)1教学目的1、了解苏轼在北宋词坛的重要地位及情感。

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奇阔大的意境以及作者积极奋发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__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2、难点:体会豪放派的写作风格教学方法:引导分析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宋词《雨霖铃》,那么宋词可分为那两个主要派别呢?《雨》又是属于哪个派别的?(提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与婉约派截然不同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家作品:1、作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还是著名画家。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2、作品: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黄州游赤壁时写的。

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正字正音:1、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词。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怀的表达方式。

3.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具备博大胸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怀的抒情方式。

2.体会品味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提问法。

3.讲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如今虽世殊时异,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传。

请看下面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文武双全的曹操)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现处不愧青天。

(忠肝义胆的关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周瑜)三国英雄如此众多,为何他偏偏对周瑜如此推崇?(板书:为何独爱周瑜?)现在,就让我们放声朗读全词,在其中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全词。

1.教师范背。

2.全班齐读,并思考: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好,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如何体现出这种豪放的呢?我们后文见分晓。

(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精神?)三、分析题目。

“念奴娇”是本词的词牌名,其调高亢,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告诉我们的主要信息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

(板书:写景——怀人)那么,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本词的上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2.指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3.指导学生领悟词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大意教学难点:领悟词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讲读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导语: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三足鼎立的局面才得以形成。

因而后人描写同赤壁有关的诗、词、文很多,仅苏轼就写下了名篇《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一、作者简介(内容见课件)二、问题思考(见课件)三、作品朗读(要求:边听朗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四、意境分析:1、首先要理解“意境”这个概念。

要清楚什么是“意”,什么是“境”,“意境”又指的是什么。

(内容见课件)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领悟词的意境。

(师生问答、讨论)问: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这样解释对不对?[这样解释不对]问:“浪”在这里指的是浪花吗?[不是指浪花,比喻时光]问:同学们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

江,直接用一个“大”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问:如此的磅礴气势,让我又想到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问: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有这样两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么,我们就用这两句来改写苏轼这两句,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如果可以换用的话,那么苏轼为何不干脆用“英雄人物”呢?虽然“英雄人物”跟“风流人物”都指的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但苏轼心中其实是不等同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9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9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9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知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4、背诵本词教学重点: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方法:讲解法和讨论法教学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

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

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二、范读正音⑴名家范读⑴根据诵读指导和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

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

本词是豪放派开山力作意境壮阔气势宏大,赤壁奇景部分应读得铿锵有力气势奔腾,怀念英雄人物部分应读得慷慨激昂,最后的感慨抒怀应读得洒脱旷达。

)三、研读课文,把握全词内容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上下两阙各写的什么内容?明确: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明确:①、大江、浊浪、乱石(形仰)、惊涛(声俯)千堆雪(色);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

“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2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2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本词;2、体会作者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3、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本词,并体会词人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教学难点: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课时:一节课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部《三国演义》,展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当我们回首这些千古英雄时,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涌上心头,豪放派词人苏轼在缅怀这些英雄时抒发了怎样的豪情斗志呢?今天,让我们踏着音乐,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创设情境)二、生生对话,了解作者1、回忆作者,指生回忆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2、简介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这时苏轼年已四十七,事业无成,政治失意,借怀古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老师总结,点击幻灯片,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感情)三、朗诵课文,生生对话1、欣赏课文朗诵:注意朗诵的语气。

(结合视频,配乐朗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诵,指三名学生朗诵,后全班齐读。

(学生朗诵,配以背景音乐,创设情境,有种美感。

)四、检查预习,疏通词意。

(指生说词意,教师总结。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五、赏析词意,师生对话(一)朗诵并思考:齐读上阕,思索:1、在上阕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又由景想到了什么?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首。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 诗词的字词解释;3. 诗词的意象分析;4. 诗词的意境解读;5. 诗词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字词、句式;2. 感受诗词中的意象,领悟诗词的意境美;3. 体会作者对历史、自然、人生的感慨,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词意境的理解,作者情感的表达。

重点:字词解释,意象分析,意境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朗读录音;3. 诗词鉴赏资料;4. 学生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及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3. 字词解释:引导学生利用字典、课文注释等方式理解诗词中的字词。

4. 意象分析:分析诗词中的自然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5. 意境解读: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6. 情感表达:分析诗词的情感变化,如豪放、激昂、哀怨等,体会作者的情感。

7.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意象分析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8.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意境解读的练习,让学生即时巩固。

六、板书设计1. 《念奴娇·赤壁怀古》2. 作者:苏轼3. 诗词结构:上片、下片4. 重点字词、意象、意境5. 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意象,结合历史背景,解读作者的情感。

2. 答案示例:《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描绘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景象,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作者苏轼在怀古之余,抒发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4教学目的:1、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借咏史怀古抒发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古抒怀及旷达豪放的意境。

3、理解词的相关知识及流派风格。

重点难点:借古抒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

教学方法:之前学生接触过词的知识以及苏轼的作品,教授本课应在复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温故知新,讨论诵读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诗词歌赋如绚丽的星空,辉耀古今。

今天我们就欣赏一首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题目)。

二、关于词说到宋词,我们不能不说词的发展,说到词的发展则必须说到苏轼。

1、词的发展词是一种和乐可唱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于宋代。

初始是民间艺人走街串巷时所唱的曲词,故叫曲子词,又叫诗余,长短句,乐府。

词在唐代还不能入大雅之堂,诗人在写诗之余偶尔为之,晚唐五代到宋早期,词也只是写些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题材极窄。

那种深邃阔大的怀古之情装不进词的形式里,词风也以婉约清丽为主。

到苏轼为之一变,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凡入诗者皆可为词。

且大气豪放,一改传统,开一代词风,成为豪放一派的领军人物,使词这一文学式样,发展到空前的程度。

这以后的词坛,豪放与婉约并举,清丽与壮歌齐晖。

2、词的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词牌和题目之分,词牌规定了句数字数和声律,与内容无关,如“念奴娇”。

词又分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长调(91字以上)。

词的段叫片或阕。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奇才和全才。

散文、诗歌、书法、绘画样样皆精,且成就卓著。

散文与其父其弟皆为唐宋八大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疾并称,书与米芾等并称四大家,画开徽州一派。

苏门一家传世美谈甚多。

有一副联赞道: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文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当时47岁,两年前贬黄州团练副使(民间自卫队的副队长),苏早年有大志,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下,屡遭贬斥。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八篇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八篇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八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学习目的:1、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2、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3、初步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学习设想: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

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

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等。

拓展部分安排与柳永的《雨霖铃》比较,再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通过在咖啡屋或讨论区展开讨论,讨论两派词风的差异。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步骤:一、导入以图片“东坡肉”引入,介绍这道菜的来历与创作这首词的相关资料。

然后品味学过的东坡诗词中名句:(《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晓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等等。

)齐读的过程中,进入词人的创作情景。

二、解读课文1、整体感知以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在听配乐朗诵过程中,加上赤壁图画、三国人物的不断切换,在悲怆、悠长背景音乐中,徐徐响起略带深沉的朗诵,学生渐渐收起了脸上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模样。

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三国人物登场的时候,联系着词的内容,学生的脑海里开始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

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充分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为下面的深入鉴赏奠定了基础。

2、题解介绍词的有关常识,学生利用老师下载的网页自主学习作者生平、有关创作的背景等知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写作背景:《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学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学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参赛者:任敏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习目标】1、体会自然意象、历史意象在诗中的功能与作用。

2、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特殊方法快速分析这两首词的情感。

3、赏析两首词中的名句。

4、比较总结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

【学习重点】1、2【学习难点】3、4【学习方法】诵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了解自然意象和历史意象。

四、具体赏析《雨霖铃》1、导入2、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感受意境氛围,并自由诵读,整体把握情感。

3、独立思考:(1)词中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表现出了诗人的情感?(2)你认为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名句赏析,妙在那里?杨柳岸、晓风残月。

五、具体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

1、让学生介绍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

2、学生独立学习:自由诵读,品味感情,查找意象,分析鉴赏。

3、找一位学生诵读,其他同学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情感。

4、合作探究一:(1)诗中的哪些句子明显表明了诗人的情感?(2)诗中有哪些意象?(3)运用这些意象的目的是什么?5、合作探究二1、典故的作用:2、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6、赏析名句,各抒己见:品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妙处,体会形象传神之处。

7、小结《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总结鉴赏诗词的一般方法,及本课中运用的特殊方法。

(一)、从已知入手。

(注意诗歌标题、诗序和有关考题后的注释。

)1.标题——表明所咏之景、物,所说之人、事,或所抒之情【分析诗题,把握中心】如: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全诗围绕诗题中的“望”字。

如清代仇兆鳌评:“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未联极望之情”。

2.诗序——交代背景、作品产生缘由和过程,奠定感情基调。

3.注释——解释词语,交代背景,或解释诗中有关典故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地位和创作风格,更好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内容

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内容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 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2011年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 (古诗鉴赏部分)
㈡ 古代诗文阅读
3.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具体要素
内容态度
形象
语言
表达次、 寓意、 心绪 人生取向 观点看法 诗言志 情感寄托 作品基调…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借代设问 刻画描写; 侧面渲染; 联想; 时间线索; 善于转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 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
一般说来,婉约派:
一般说来,豪放派:
内容态度: 男欢女爱,离愁别绪 —— 视野开阔,纵观古今。
形象: 具体细腻,生动柔美 —— 神韵气象,大气雄壮。
语言: 含蓄凄婉,格律严谨 —— 气势豪迈,形式自由。
表达技巧: 情景交融,抒情委婉 —— 咏史写景,直抒胸臆。
作业: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排比 反复 设问 反问… 6.文章技巧:情节安排 线索脉络 欲扬先抑 明贬实褒

唐诗宋词 越中览古 登高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

唐诗宋词 越中览古 登高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

唐诗宋词越中览古登高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教学要求1.了解诗词的有关常识,感受绝句与七律的区别,体会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不同风格。

2.品味《越中览古》独特的艺术结构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登高》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气势,体会诗人为世事多难和自身艰难而悲哀的复杂心情。

4.品味《雨霖铃寒蝉凄切》融情于景、虚实相济的特点,体会词人凄婉怅惘的离愁羁怀。

5.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体会词人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二、课文分析(一)解题1.《越中览古》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

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多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途。

2.《登高》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势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停留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住三个年头。

而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眼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诗人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诗人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含蓄委婉 (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叙事抒情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
2.描写方式:白描写意 工笔细描 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 正面侧面 点面动静 远近高低虚实结合 联想想象 象征 曲笔…
3.议论方式:立论驳论 论点清晰 论据充分 论证有力 逐层深入 叙议结合 …
4.叙述方式:顺叙 倒叙 插叙 平叙 补叙 第1-3人称… 5.修辞方法:赋比兴 对比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 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 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 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诗歌鉴赏的四大角度
内容态度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念奴娇 ·赤壁怀古》鉴赏
内容态度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上阕绘 赤壁之景; 下阕抒 感伤之情。 借 仰慕周瑜 年少有为, 叹 事业无成, 人已先衰。
视野开阔, 语言洒脱, 意境宏大。 气势豪迈
一个 怀古伤己 的词人
语序变化
怀古、咏史、 写景、抒情 熔为一体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意象)、 意象的涵义 意 境、 景象、 画面 动作形象…
炼字 联句 典故 押韵 对仗 诗眼 叠词 语序变化 字词意蕴 语言风格 质朴绚丽 含蓄晓畅 洒脱凄婉 具体概括 自然晦涩…
抒情方式 描写方式 议论方式 叙述方式 修辞方法 文章技巧…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抒情、描写、议论、叙述、说明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联想; 夸张 雄浑开阔……
课堂迁移练习: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 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 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 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借代设问 刻画描写; 侧面渲染; 联想; 时间线索; 善于转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 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
排比 反复 设问 反问… 6.文章技巧:情节安排 线索脉络 欲扬先抑 明贬实褒
言此意彼 开门见山 铺垫照应 承上启下 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体裁流派 个性风格…
《雨霖铃》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学习目标:
1.掌握两首词的字词内容,课后完 成背诵。
2.可.能够从考纲的四个方面鉴赏两首 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 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般说来,婉约派:
一般说来,豪放派:
内容态度: 男欢女爱,离愁别绪 —— 视野开阔,纵观古今。
形象: 具体细腻,生动柔美 —— 神韵气象,大气雄壮。
语言: 含蓄凄婉,格律严谨 —— 气势豪迈,形式自由。
表达技巧: 情景交融,抒情委婉 —— 咏史写景,直抒胸臆。
作业: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 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诗歌鉴赏的四大角度
内容态度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内容态度
《雨霖铃》鉴赏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上阕叙述 别情别景; 下阕想象 别后相思。
人物形象: 凄婉绚丽 一对恋人, 难舍难分。 语序变化
事物形象 抒离别之情, 意象: 发人生之慨。 寒蝉长亭 基调低沉。 骤雨杨柳…
核心句: 今宵酒醒 何处?……
意境凄婉。
初春。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 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
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 劝人一醉方休。
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
2011年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 (古诗鉴赏部分)
㈡ 古代诗文阅读
3.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具体要素
内容态度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写景咏物 题材取舍 诗歌主旨 层次、 寓意、 心绪 人生取向 观点看法 诗言志 情感寄托 作品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