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是指由树木、草地、水源、土壤与无数的生物组成的自然区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都会互相影响与依存。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环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讨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的内容,并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植物、动物、土壤与大气。

其中,植物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因为它们是生产者并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

在森林几个不同的层次中,植物层受到阳光、气温、降雨、养分、土壤性质和生物群落等影响。

除植被外,森林还包含动物层。

动物层由原生动物群落,如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组成。

它们是森林食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控制着其他动物数量的增长和减少。

许多动物还与植物互动,如花粉媒介动物和种子播散动物。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层也是至关重要的。

森林中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循环与土壤密切相关,并与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相关。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健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木质素,释放养分并净化土壤中的水分。

另一个结构性部分是大气层。

这一层是与全球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关键环节。

森林大气层通过蒸腾和固定碳的过程,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许多大气档案的重要记录。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并为所有生命提供生存所需的重要条件。

几乎所有与人类存在的要素都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关。

水循环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森林与降雨密切相关。

另外,森林也被认为是水质的天然净化装置,可以吸收并净化水污染物质。

森林生态系统也对土壤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防止土壤侵蚀,提高土地保持性能并减缓沙漠化进程。

它还能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来增强土壤的养分,从而提高土壤的质量和生产性能。

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也有很大的作用。

森林通过蒸腾和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用。
年际变化
养分循环的年际变化主要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气候变化如干旱、洪涝等会影响植物的 生长和死亡,进而影响养分的吸收和释放。长期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
分循环产生深远影响。
05
养分循环与森林健康和生产力
养分循环对森林健康的影响
维持森林结构
养分循环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 功能的关键过程,它确保了森林中植 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养分循环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降低物种灭绝的风险。
控制入侵物种
养分循环有助于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从而保护本地物种的生存和 繁衍。
06
人类活动对森林养分循环的影响
森林砍伐对养分循环的影响
总结词
森林砍伐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 环,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和生态系统失衡 。
VS
详细描述
森林砍伐后,树木和植被被移除,使得原 本由它们固定的养分释放到土壤中。同时 ,砍伐过程中会对土壤造成扰动,加速养 分的流失。长期下去,土壤养分含量降低 ,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恢复力。
02
养分的来源与输入
空气中的养分
01 02

大气中约78%的成分是氮气,但大部分植物无法直接利用。森林中的植 物通过固氮微生物将氮气转化为可利用的硝酸盐或氨,或通过与雷电作 用将氮气转化为硝酸盐。

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葡萄糖和氧 气。
03

虽然大气中磷的含量很低,但森林植物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磷化合物来获
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循环
森林中的养分循环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植物吸收的养分经过动物的摄食、 分解者的分解等环节,最终回到土壤中,供植物再次利用。

生态系统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与价值

生态系统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与价值

生态系统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与价值森林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大自然赋予森林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是地球的生态保护屏障,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的定义、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价值等多个方面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一、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他们生活的环境相组成,包括了生态群落、生物圈与无机环境等。

生态系统涉及到生物物种、栖息域、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它呈现出多样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包括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复杂的食物链、独特的生态工程、重要的碳汇等。

森林生态系统是连接着土壤和大气的重要修复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自然保持的能力。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价值1.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森林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森林能够净化空气,吸收有害物质和CO2,促进空气的循环和更新,保持空气的清新和纯净。

(2)森林能够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破坏,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

(3)森林可以吸收、消除有害的辐射和噪声,保持环境的安宁和稳定。

2.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矿产和能源等资源,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森林生态系统支持采取植物栽培、畜牧和渔业等业务的发展,提供就业和食品安全。

(3)森林生态系统为旅游和环境保护等新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源和丰富景观。

3.森林生态系统的文化价值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是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延伸。

(1)森林庇护着各种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是生命的摇篮,同时也是人类的艺术、教育和文化的源泉。

(2)森林文化为人类追寻和探索大自然提供了宝贵的桥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情感和审美兴趣。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森林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 也有灌木和草本。

森林中的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而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如鼠、貉、眼镜猴、长臂猿、避役、树蛙等。

与树栖攀援生活相适应,这些动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系列特征,例如, 松鼠等动物具有弯曲而锐利的钩爪,足掌上有发达的足垫;眼镜猴等动物的指(趾)端具有特殊的吸盘; 避役的趾成对合呈螯伏;卷尾猴等动物具有缠绕性的长尾巴,可以缠绕在树枝上, 将身体悬挂起来。

由于森林中障碍物多,肉食性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被捕食的动物往往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脱敌害。

由于森林中地下树根密集,土壤很潮湿,不利于动物挖洞和穴居, 因而森林中挖洞和穴居的动物比较少见。

森林中的鸟类大都把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这显然要比在地面上筑巢安全得多。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作用:1 、经济效益: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

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还有丰富的药材资源。

2 、生态效益:它能调节生物圈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之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 年降雨量较少。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

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少量的灌丛。

由于降雨稀少,乔木是非常少见的。

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那里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

森林生态系统运行与管理

森林生态系统运行与管理

森林生态系统运行与管理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和资源,还对人类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森林在水土保持、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森林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森林的生态系统运行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森林的生态系统运行1.1 森林的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体群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非生物和人类三个要素。

其中,生物要素指的是森林中的各种生物体,包括林木、野生动物、昆虫等等。

非生物要素指的是森林中的各种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壤、水、空气、气候等等。

人类要素是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利用和保护等人类活动。

1.2 森林的生态系统特点森林的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生态网络。

例如,森林中的林木和树冠下的植被互相作用,地表土壤和微生物互相作用等等。

这些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着动态的变化,使得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二、森林的管理2.1 森林的经营管理森林的管理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森林经营管理包括森林育种和森林培育两个方面。

森林育种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森林中各种树种的遗传基因,培育出符合经济和环境要求的树种。

森林培育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展,提高森林的产量和质量。

2.2 森林的保护管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是森林保护管理的重点。

森林保护管理包括防火、防虫、防病和防荒漠化等方面。

此外,森林保护管理还应注重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

生态恢复包括恢复土地植被、恢复水土流失等,生态修复则是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发生的破坏性事件进行修复,如对自然灾害等的抵御和修复。

三、结论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极其重要的。

如何科学地管理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当代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森林生态系统本身的角度出发,我们要认识到复杂性和动态性,注重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实现生态平衡;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注重森林的生产和经济价值,完善森林管理体制,建设生态文明。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温带、暖温带地区地带性的森林类型。因 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 几乎完全分布在北半球受海洋性气候影响 的温暖地区。 落叶阔叶林的许多树木,在建筑、家具、 包装、制浆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等方面有广 泛用途。
⑴森林占据空间大,林木寿命延续时间长。
⑵森林是物种宝库,生物生产量高。
⑶森林是可以更新的资源,繁殖能力强。
环境11 fangnan 2013.4.21
森林生态系统概述 组成分类
优势和特点 未来研究热点展望
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 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 然综合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多、最 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概述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 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 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 杂的网络特征。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 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森林生态系统概述
全球森林以每年பைடு நூலகம்.3%的速度下降。主要 原因是热带林地区的毁林开荒和过度采 伐。另外,酸雨也造成大片森林衰退, 使林地失去更新能力。 1971年第七届世界森林大会决定将每年的 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
森林生态系统概述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森林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洲亚 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 墨西哥和众多太平洋岛屿。 由于现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现代药物是由 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也被 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
将更加强调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与可持 续经营。因此,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 退化森林的恢复与重建、森林固碳与碳平衡、 森林水文循环等等科学问题必将在研究森林 资源的生态保育、经营管理及可持续利用过 程中得以探索和解决。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 提高公众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 认识和重视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支持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工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汇报人:XX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维持森林 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促进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食物网: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之 间通过多种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 复杂网络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因素:气候、 地形、土壤、生物种类和数量等
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
定义:在一个从未有过植 被的土地上,从无到有地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
土壤条件:土壤 类型、肥力、酸 碱度等
生物因素:植物、 人为因素:砍伐、
动物、微生物等
放牧、污染等
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森林是地球之肺,具有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重要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破 坏,如砍伐、污染、气候变化等
森林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全球 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
森林保护的措施包括立法、教育、 科技研发、国际合作等
昆虫:蝴蝶、蜜蜂、 蚂蚁等
其他动物:蜘蛛、 蝎子、蜈蚣等
微生物种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作用:分解有机物质,促进营养循环 生存环境:土壤、落叶、树木等
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与植物、动物、其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
气候条件:温 度、湿度、光
照等
土壤条件:土 壤类型、养分
含量等
生物种类:植 物、动物、微
的重要保障
森林生态系统 中的物种丰富, 包括植物、动 物、微生物等
森林生态系统 中的物种之间 存在复杂的食 物链和食物网
关系

森林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系统名词解释【知识文章】森林生态系统名词解释导语:在生态学中,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种包含丰富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它在全球气候调节、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持以及提供众多生态服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解释森林生态系统,并探索其独特价值、结构和功能。

一、基本定义和组成森林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物相互作用而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其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土壤、流水、气候等)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不仅包括森林中各种树种,还包括类似林分、灌丛、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生境中对森林生态功能建设和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保护性的植物群落。

二、独特价值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诸多独特的价值。

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为广布和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全球气候的重要功能,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着地球生态平衡。

森林生态系统还具有广泛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结构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有着复杂而丰富的结构和功能。

从结构上看,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冠层、亚冠层、灌木层和地面层。

这些层次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交互作用相互联系。

从功能上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生产功能、调节功能、保育功能和文化功能。

生产功能主要是指森林提供木材、食品和药物等资源;调节功能主要涉及水文循环、气候调节和大气污染的吸附;保育功能则是森林生态系统维护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质量等;文化功能主要指的是森林对于人类文化、精神价值和休闲活动的重要作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研究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深入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方法,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陆地生态系统中覆盖面积最大且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类型之一。

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森林生态系统包含了森林植被、土壤、动物、昆虫等多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生态复杂的整体。

森林可以分为原始森林和人工造林两种类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森林,都具有以下特点:1. 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许多动植物物种在森林中繁衍生息。

森林中的众多植物种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吸引了大量动物物种栖息和迁徙。

2. 碳储存和氧气释放: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起到重要作用。

森林中的植物和土壤还可以储存大量的碳,对碳循环和气候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3. 水源保护和水循环调节:森林的植被可以有效地保持水源和水质,起到调节气候和保护水资源的作用。

森林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蒸气,促进水循环和降水,维持地区的水平衡。

4. 土壤保护和侵蚀防治:森林的树木和厚重的枯叶层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侵蚀的发生。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森林生态系统在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森林是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衍的场所,维持了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意味着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气候调节和碳汇功能: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调节了大气中的气体成分,起到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同时,森林还作为碳汇,储存了大量的碳,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3. 水资源保护和防洪作用:森林具有保水和减缓洪水的功能,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水的发生。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潮湿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剂气候、净化空气、排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作用一、保持水土茂盛的林冠对降水有截留作用,一般情况下有20%~30%的降水量被林冠所截留。

这种截留可降低降水程度,从而减少雨水对土壤的腐蚀,延缓地表径流过程,减少水土流失。

二、涵养水源由于林木根系的作用,森林土壤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孔隙,当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间达一米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2000立方米,所以森林被喻称为“绿色水库”。

三、防风固沙森林是风沙运动和水土冲蚀的重大障碍,可降低风速、稳固流沙、增加和保持田间湿度,减轻干热风危害,在风沙为害地区掩护农业的作用十分显著,因此,森林是农业生产的屏障。

四、调剂气候由于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自然界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都有重要作用,森林每天从地下吸取大量水,再通过树木树叶的蒸发,回到大气中,因而森林上空水蒸气含量要比无林地区上空多,同时水变成水蒸气含量要吸取一定的热量,所以在大面积的森林上空,空气潮湿,容易成云致雨,增加地域性降水量。

五、森林能排除污染森林在净化大气、净化城市污水、排除噪声等环保方面作用显著,森林能吸取C02,制造O2,大气中C02通常含量为0.03%,若继续增加,即可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生诞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基本特点(1)为潮湿气候下演替所形成的顶极平稳状态,生物种类及其生活型类别最丰富,系统最基本的成分是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

(2)层次结构、层片结构和营养结构复杂,食物链纵横交叉构成复杂的食物网,环境空间以及营养物质利用充分。

(3)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约摸是陆地生物量的90%)。

(4)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自然调剂能力,异常是调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烟滞尘、改变区域水热状况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7
diagnostic species
• 鉴别种包括特征种、区别种和恒有伴生种. • 特征种是指其分布局限在一定的植物群落片段或样地的植
• 生态系统分类方向:力图将群落学特征和立地特征 结合起来更全面地反映植被各特点.
6
排序ordination
• 将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相似性来排定各 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间及其与生境间的相互 关系.此法称为群落的排序.
• 排序可有两个大的方面
– 1直接梯度分析:也可称为梯度分析或直接排序.是研究植 物种或植物群落沿着已被认识到、易于测定的环境梯度 的分布规律的方法.
第十章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类
• 森林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 • 植被分布规律 •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1
本章导读
• 识记:显域植被、隐域植被、泛域植被等概念; 主要的植被分类原则与系统;中国植被的分类 原则与系统;群落命名方法;植被分布的地带 性规律
• 领会: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带性特点;群落 的分类与排序
• 由此形成五大传统的分类地区:北欧或斯堪的纳维亚和 波罗的海;南欧;前苏联;英国;美国.
5
森林生态系统分类的三个方向
• 植物群落学的方向:以植被的类似性作为分类的基 础.排序方法来研究群落空间格局的途径.
• 森林立地学的方向:以立地性质的同质性作为分类 的框架.
– 植物群落方向和立地方向并不完全对立,很多立地分类亦 常依靠植被的某些组成和结构上的特征.
– 2排序:亦称为间接排序或间接梯度分析.是根据群落本身 的属性,如种的相关性,取样的相似性、种的盖度或频度导 出抽象的轴或群落变化的方向.
7
排序ordination
• 极点排序法 •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多、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是生物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比较旺盛、生物生产力和现存量最大、稳定性程度较高和生态效益最强的生态系统。

它具有抗御风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和保护周围其他生态系统等作用。

因此,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应予以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主要实例类型和特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等。

其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纬度20°范围内,这些地区年平均温度约23—28℃,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终年高温多雨,土壤多砖红壤。

丰富的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

世界热带雨林分为三大群系类型:即印度马来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美洲雨林群系。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

此外,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界。

其特点主要有:①种类组成特别丰富;②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③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④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⑤茎花现象很常见;⑥寄生植物很普遍;⑦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⑧动物种类极其丰富等。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发育在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地带。

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均有分布,但分布的面积都不大。

在亚洲除朝鲜、日本有少量分布外,以我国分布的面积最大,分为四个植被亚型,即典型常绿阔叶林(栲类林、青冈林、石栎林、润楠林、木荷林)、季风典型常绿阔叶林(栲-厚壳桂林、栲-木荷林)、山地常绿阔叶苔藓林(栲类苔藓林、青冈苔藓林)和山顶苔藓矮曲林(杜鹃矮曲林、吊钟花矮曲林)。

森林的生态系统

森林的生态系统

森林的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为广袤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们是由树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杂交互作用网络。

森林提供了许多生态服务,包括氧气产生、碳封存、水循环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

本文将介绍森林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一、森林的生态系统结构森林的生态系统结构包括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森林植被、动物群落、土壤和微生物。

在森林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树木构成了林冠、林下和林地层。

林冠由大型乔木组成,林下由矮小的灌木植物和藤蔓构成,而林地层则由地被植物、草本植物和苔藓组成。

这些层次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还形成了森林的空间纵深结构。

动物群落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包括鸟类、兽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等。

它们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建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关键部分。

森林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在水分保持、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森林土壤通常分为表土层、次表土层和深层土壤,每一层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令人瞩目的组成部分。

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

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氮固定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了共生关系,促进了植物生长和健康。

二、森林的生态系统功能1. 碳封存与气候调节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并储存于树木和土壤中。

这使得森林成为重要的碳汇,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森林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蒸气,调节气候和水循环。

2. 生物多样性维护森林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之一。

它们提供了各种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为众多动植物提供繁衍生息的条件。

同时,森林还对外来物种入侵具有天然屏障作用,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水资源保护森林树木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吸收和保持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水的风险。

此外,森林还可以过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维护水质清洁。

森林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系统是指由森林植被、土壤、动植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森林是一种多样性高、复杂性强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森林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森林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

森林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和养分的保持和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

森林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够提供养分供应给植物,并影响水分循环和土壤侵蚀。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提供了各种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维持了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和平衡性。

森林生态系统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保持水源、稳定气候、减缓土壤侵蚀、净化空气和水质等。

此外,森林还具有经济价值,提供了木材、水果、药材等资源,支持着众多的产业和居民生活。

总之,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
分类如下:
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由热带树木组成的高大茂密、终年常绿的生态系统类型。

雨林的特征是物种丰富,乔木高大、层次多,有老茎生花和板根等雨林的特有现象,藤本和附生植物丰富,一些藤本植物可以杀伤附主,成为雨林中的“绞杀者”,这也是雨林特有的现象。

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发育在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地带,主要分布在北纬22°-40°之间。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处于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春秋温和,四季分明。

三、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又称夏绿阔叶林,通常是指具有明显季相变化的夏季盛叶冬季落叶的阔叶林,它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西欧,并向东伸延到欧洲东部。

四、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
是指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种森林群落的总称,包括各种针叶纯林、针叶树种的混交林。

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在地球上构成一条壮观的针叶林带。

五、稀树疏林生态系统:
典型的稀树疏林分布在非洲,由金合欢、猴面包树等稀疏乔木和广阔的草原组成。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纬度20°范围内,这些地区 年平均温度约23-28℃,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 毫米;终年高温多雨,土壤多砖红壤。丰富的热 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 提供了优越条件。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长夏无冬, 年降水量超过2000mm,且分配均匀,无明显旱 季。
该生态系统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 寒冷。年平均气温为8~14℃,年降水量一般为 500~1000mm
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
针叶林是指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 种森林群落的总称。寒温带针叶林也称北 方针叶林,它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主 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北部和北美洲。 其主要特点为:① 夏季温凉、冬季严寒② 外貌十分独特③ 群落结构十分简单等
长期以来,人类对森林的作用缺乏正确的 认识,将森林单纯作为索取的对象,使森 林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旱涝灾害频繁 发生,不少江河泥沙俱下,造成土地贫瘠,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成 威胁。因此,正确认识森林的作用,合理 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
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 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 控的自然综合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 最多、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顾名思义就是终年常绿,主要分布欧亚大 陆东岸北纬22~40℃,南北美洲、非洲、 大洋洲均有分布,但分布的面积都不大。 在亚洲除朝鲜、日本有少量分布外,以中 国分布的面积最大。
主要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稍寒冷, 春秋暖和,四季分明。

自然环境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自然环境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自然环境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涵盖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

森林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也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

本文将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生物多样性、土壤、气候、水文学和人类影响。

生物多样性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森林内有大量的物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这些物种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自我维持系统,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平衡。

物种的死亡和新物种的到来也会改变这个生态平衡。

土壤森林所生长的树木需要土壤中的养分才能生长和生存。

森林的土壤是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肥沃的土壤。

森林土壤的特点是酸性和贫瘠,与其他土壤相比,含有很少的养分,例如氮和磷。

森林土壤的酸性是由于树木分泌的有机酸所导致。

这些酸性物质可以使土壤更加酸性,阻止了无益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气候森林生态系统有一个特定的气候。

森林的气温和湿度比较稳定,这是因为森林有树木保持树冠层之内气流的稳定。

同时,森林树木的生长和死亡会影响气候。

树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来参与氧气循环,这阻止了气候的变化。

森林的树木也可以影响气候的水循环。

水蒸气会从植物中蒸发出来,形成云雾并最终降回地面。

这个过程对水资源的收集和保护非常重要。

水文学森林生态系统在水文学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森林的植物可以吸收、蒸散和释放地表水。

这些过程加速了水的循环,并帮助保持了水质和数量。

森林水源地域比较广泛,可以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

同时,森林内吸收和贮存的雨水也可以减缓降雨对低地区的冲刷作用,减轻洪水以及其它水灾。

人类影响自然和人类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人类会通过砍伐、设施建设等方式来改变森林的环境。

这些改变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和土壤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

同时,人类不当利用和管理森林资源也会使得森林失去生态平衡和稳定性。

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但有助于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满足人类需求。

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一、引言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提供了人类所需的木材、药材、食品等资源,还承载着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本文将从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入手,探讨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界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二、森林的定义森林是指由树木覆盖并形成的陆地生态系统,通常包括树冠层、亚树冠层、灌木层和地被层等组成部分。

根据国际上对于森林定义的标准,森林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 树木覆盖率达到10%以上;2. 树高超过5米;3. 具备自然更新能力。

三、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1.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库之一。

据统计,全球约有30%以上的陆地面积被覆盖着森林,其中包括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

2. 森林中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类型和形态的植物和动物。

例如,在热带雨林中,有着大量的猴子、鸟类、爬行动物等,而在温带森林中,则有着许多松鼠、鹿类、熊等。

3. 森林中的物种多样性不仅仅是指物种数量的丰富程度,还包括了物种之间的互动和生态位的分配等方面。

四、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1.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植物组织和土壤有机质。

同时,森林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2. 森林对于水资源保护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森林树木密度较高,土壤覆盖率较高,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水流速度和侵蚀力度,并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3. 森林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防止自然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山区地区,森林可以有效地减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事件发生。

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1. 人类活动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了砍伐、火灾、过度放牧等。

这些行为会破坏森林的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2. 同时,人类活动也可以通过森林保护和恢复等方式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例如,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行为,都可以有效地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六、结论综上所述,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具备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概念编辑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

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自然生态科学。

2内容编辑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森林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

森林中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

森林中的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产所,因而营树栖和攀缘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活的种类特别多,如犀鸟、避役、树蛙、松鼠、貂、蜂猴、眼镜猴和长臂猿等。

森林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都中林副业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天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这对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又如,在降雨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都能够截留一部分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

枯枝落叶层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大量地吸收和贮存雨水。

因此,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3组成编辑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

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4格局过程编辑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

认识和揭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稳定性、动态演替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多功能协调机制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与调控,需要以对生态过程、机制及其与格局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巨系统的根本,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生态学方法,更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森林生态学基础—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森林生态学基础—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第十章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

因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可分为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两大类。

而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分布遵循一定规律。

世界上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都是在一定气候、土壤条件下形成的。

依据不同气候特征和相应的森林群落,可划分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和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等主要类型。

其中红树林生态系统作为滨海木本植物群落,兼具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特性,成为最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

10.1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10.1.1森林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地球上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生态因素组合的结果,并为森林群落提供多样的生活条件。

因此,任何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都是与它们所存在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联系,其中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各式各样的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

因此不难理解,作为各种环境要素综合作用产物的森林生态系统,它的分布也必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这就是说,一方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一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另一方面,各种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又都有与它相适应的地理空间位置。

森林植被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和土壤,它应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所以,地球上气候带、土壤带和森林植被带是相互平行和彼此对应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与之相适应的土壤分布,而不同的土壤类型,其理化性质不同,适生的植被、树种也不同。

充分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规律性,对于林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

10.1.1.1 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森林植被的地理分布,既有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表现为广域的(地带性)水平分布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也有与地方性(地域性)的母质、地形、土壤类型相适应,表现为地域性的分布规律。

由生物气候条件决定而发育的土壤上生长着不同的森林植物类型,这种木本植物类型所构成的不同生态系统是广域(广大空间)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称为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生态系统第一章森林群落分布气候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变化影响不同类型的群落分布。

水平地带性分布:水热条件随经纬度变化导致植物群落沿经纬度有规律地分布。

垂直地带性分布: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变化导致植物群落沿海拔高度有规律地分布。

三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第一节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一、世界森林分布1. 针叶林区域: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北纬45-70。

,主要是温带到亚寒带,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分布最普遍气候:夏季温暖短暂,冬季严寒而漫长,属大陆性气候,年降300-600mm,最暖月均温10-20˚C,>10 ˚C一年有4个月森林:组成单一,常为纯林,层次简单,死地被物层厚,分解不良。

阴暗针叶林(云杉、冷杉)郁闭度高,明亮针叶林(落叶松或阳性松)透光度大2、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区域:北纬30-50 ˚的温带地区,湿润海洋气候条件下,年降水500-1000mm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森林:栎属为主要树种,杨、桦、杂木等●3、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又称照叶林●区域:南北纬25-40 ˚之间的亚热带地区,气候:四季较分明,夏季高温潮湿,冬季温和,降水少森林: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植物为主●4、硬叶常绿阔叶林●区域:亚热带,以地中海地区最典型,各大洲都有分布,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智利、南非、澳大利亚●气候: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多雨森林:旱生结构,小而坚硬,有些退化为刺。

栎属,刺叶栎●5、热带雨林区域:南北纬5-10 ˚,个别在15-25 ˚。

美洲、印度-马来西亚、非洲●气候:年均降雨量2000-4000mm,个别地区大于10000mm,年均温23-28 ˚C,最冷月均温大于18 ˚C●森林特点:物种基因库资源,奇特的景观:板状根、气生根、绞杀植物、滴水叶尖、花叶、老茎生花●6、热带季雨林(雨绿林)●印度、东南亚、非洲西部和北部、南美和中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中国森林分区●寒温带针叶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南亚热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区●青藏高原区●蒙新区二.中国植被分区●《中国植被》(吴征镒,1980)将我国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分区●各分区的分布范围、气候特点、典型植被、前四区典型植被的代表性树种● 1 寒温带针叶林区●大兴安岭;降水400-550mm,年均温低于0 ˚C,冬季8个月;兴安落叶松● 2 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老爷岭等,降水600-800mm,冬季5个月;以红松-杂木为主3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北纬32 ˚30 ’-42 ˚30’,辽东、胶东、华北、淮北、渭河平原、黄土高原南部、成徽盆地;●多次生林,以栎类为主要建群种,辽东栎、麻栎、栓皮栎、锐齿槲栎等●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淮河,西到横断山、云贵高原,东部为华中、华南大部分地区。

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植物为主● 5 热带雨林、季雨林区●海南、台湾、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热带雨林:橄榄、棕榈、菠萝蜜、红树等●季雨林:桑科、无患子科、楝科、椴树科、紫薇科、大戟科● 6 温带草原区●建群种为针茅属●1)中温草原地带●冀北山地森林草原区、内蒙古高原及西辽河平原典型草原区、乌兰察布荒漠草原区●2)暖温带草原●冀北山地、黄土高原东部灌木草原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暖温带典型草原区、西鄂尔多斯、黄土高原西部暖温带荒漠草原区●7 温带荒漠区●新疆、甘肃夏季炎热干燥,温差大,年降水量少于250mm●超旱生灌木、小乔木为主的荒漠植被●8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海拔在4500m以上,云杉林、高寒草甸草原、荒漠第二节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1.植被的垂直带谱: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依次出现的植被带的具体顺序。

● 2.纬度对植被垂直带谱的影响:●台湾玉山(N23 。

30’)和吉林长白山●经度对植被垂直带谱的影响:●长白山(N42 。

,E128 。

)和天山(N42 。

,E86 。

)●高山树木线:乔木树种分布的最高海拔界限●长白山(北纬42 。

)海拔2691 m,垂直带谱:●1100m以下,针叶阔叶混交林●1100-1800m,亚高山针叶林●1800-2100m,山地矮曲林和亚高山草甸●2100m以上,高山灌丛草甸●天山植被的垂直带谱●500—l000 m 荒漠带●1000—1700m山地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带●1700--2000m山地针叶林带●2700--3000m亚高山草甸带●3000--3800m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物带● 3.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垂直地带性以水平地带性为基础,垂直带谱的基带必须与水平地带性植被一致。

●二者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甘肃省植被区划系统●甘肃处欧亚大陆,北纬32。

36’—42 。

47’跨10。

11’;东经92 。

10’-108 。

43’,跨16 。

33’,经纬度变化十分明显。

绝大部分地区(陇东、陇中)为黄土高原、内蒙高原;西南(甘南高原)、东南属秦岭山地。

海拔1000-3000米。

●(一)北亚热带森林植被区域 I●I1 南秦岭常绿、落叶阔叶林植被区;康县、文县、武都●(二)温带森林植被区域 II●II1 徽成盆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成县、徽县、两当●II2 西礼盆地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区;西和、礼县●(三)温带草原植被区域 III●III1甘肃黄土高原南部森林草原区●III1-1 东部子午岭山地森林草原小区●III1-2 中部黄土残塬森林草原小区正宁、宁县、泾川、西峰、灵台、华亭、天水、甘谷、武山●III1-3 西部低山丘陵;临夏●III2 甘肃黄土高原中部典型草原区庄浪、通渭、静宁、渭源、会宁、定西、榆中、白银、靖远、兰州、皋兰、红古、永登●III3 甘肃黄土高原北部荒漠草原区;古浪、武威●(四)温带荒漠植被区域 IV●IV1 河西走廊东部温带荒漠区●IV1-1 走廊东部-阿拉善草原化荒漠小区●民勤、金昌、永昌●IV1-2 合黎-龙首山山地森林、荒漠草原、荒漠植被小区●IV1-3 走廊中部半灌木、灌木荒漠小区;民乐、张掖、临泽、高台、酒泉、金塔、玉门、嘉峪关●IV2 河西走廊西部温带荒漠区●IV2-1 平原灌木、半灌木荒漠小区●IV2-2 马鬃山灌木、半灌木荒漠小区●IV3河西走廊安敦盆地暖温带荒漠区敦煌、安西●(五)祁连山山地植被区域 V●V1 东祁连山亚寒带针叶林植被区●V1-1 冷龙岭亚寒带针叶林、常绿杜鹃灌丛小区天祝●V1-2 走廊南山亚寒带针叶林、山地草原小区肃南●V2西祁连山-东阿尔金山山地草原、荒漠区●V2-1西祁连山-东阿尔金山山地草原荒漠小区肃北、阿克塞●V2-2 苏干湖盆地荒漠小区●(六)甘南高原、山地植被区域 VI●VI1洮岷山地亚寒带针叶林区●VI1-1 洮河、大夏河亚寒带针叶林小区;岷县、临潭●VI1-2 白龙江中上游亚寒带针叶林小区;迭部、宕昌、舟曲●VI2甘南高原高寒草甸、草原植被区●VI2-1 积石山山地灌丛、禾草小区●VI2-2 黄河、洮河上游高寒草甸小区●玛曲、碌曲●VI2-3 大夏河谷地、甘加盆地森林、草原小区●夏河、甘加中国森林分区●寒温带针叶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南亚热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区●青藏高原区●蒙新区“垂直带谱●台湾的玉山(北纬23o30′)海拔3950 m,从山下到山顶的植被垂直带谱如下:●130一600m热带雨林●600一900m山地雨林●900一l800m山地常绿阔叶林●1800一3000m山地暖温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3000一3600m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3600一3950m亚高山杜鹃灌丛和亚高山草甸二者常复合分布。

●长白山(北纬42o)海拔2691 m,植被垂直带谱如下:●1100m以下针叶阔叶混交林带●1100一1800m亚高山针叶林带●1800一2100m山地矮曲林和亚高山草甸带●2100m以上高山灌丛草甸带第二章森林群落分类一、植物群落分类的主要学派●各国对植物群落进行自然分类的主要学派、分类单位及系统●(一)英美学派:以克里门茨和坦斯利为代表●以植被动态、群落发生及演替的理论进行分类,分类单位为群系、群丛、群丛相●群丛:具有一定植物区系组成,一致的外貌且生境条件一致的群落。

●群丛是抽象的植被分类单位,群落是生长于现实条件下具体的实体,二者的关系类似于种和个体的关系。

(二)法瑞学派:以布朗.布朗喀为代表以植物区系为基础,根据群落特征种鉴别群落主要在阿尔卑斯山和地中海沿岸,分类单位为群丛,下设亚群丛,确限度:某种植物相对于某类型群落的分布局限程度。

确限度等级:确限度5--确限种:只见于或几乎只见于该群丛确限度4--偏宜种:特别偏爱该群丛,偶见于其他群丛确限度3--适宜种:在该群落生长良好,常见于其他群丛确限度2--随遇种:不固定出现在该群丛确限度1--偶见种:偶尔在该群丛出现前三个等级为群落的特征种(三)生态学派(乌克兰学派):波格来勃涅克为代表主要以环境条件为依据,分类单位为立地条件、林型、林分型立地条件:土壤养分、水分条件相似的地段。

养分级:贫瘠、较贫瘠、较肥沃、肥沃湿度级:非常干燥、干燥、潮润、湿润、潮湿、水湿林型:不仅土壤养分、水分条件相同,而且气候条件相似的地段林分型:不仅土壤、水文、气候条件相同,而且林分的优势树种组成也相似的地段。

●(四)生物地理群落学派:以苏卡乔夫为代表●综合考虑群落的生物特性及环境条件●生物地理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二、《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植被型组针叶林(外貌)●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水热条件)●植被亚型寒温性落叶针叶林(优势层片)●群系组落叶松林(建群种同属)●群系兴安落叶松林(建群种)●亚群系(次优势层片)●群丛组(层片结构相似,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片优势种相同)●群丛(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相同)亚群丛(群丛内部的分化)根据外貌、结构、环境条件、优势种、种类组成等特征进行划分11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550个群系,几千个群丛(层片:生活型相同的植物构成同一层片)三、甘肃植被分类(一)针叶林植被型组1.寒温带针叶林植被型●1)寒温带落叶针叶林植被亚型●(1)红杉群系(2)华北落叶松群系●2)寒温带常绿针叶林植被亚型●(1)岷江冷杉群系(2巴山冷杉群系(3)黄果冷杉群系(4)云杉群系(5)紫果云杉(6)青海云杉(7)青杄(8)麦吊杉●(9)樟子松(10)祁连圆柏(11)大果圆柏(12)方枝圆柏2.温带针叶林植被型温带常绿针叶林植被亚型(1)油松群系(2)侧柏群系3.暖温带针叶林植被型暖温带常绿针叶林植被亚型(1)华山松群系(2)白皮松群系4.亚热带针叶林植被型●1)亚热带常绿针叶林植被亚型马尾松群系2)亚热带落叶针叶林植被亚型水杉群系(二)阔叶林植被型组1.温带落叶林植被型1)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植被亚型(1)辽东栎群系(2)山杨(3)白桦(4)红桦(5)牛皮桦(6)刺槐2)温带荒漠落叶阔叶林植被亚型(1)胡杨群系(2)沙枣群系2.暖温带阔叶林植被型1)暖温带栎类落叶阔叶林植被亚型●(1)锐齿栎(2)槲栎(3)栓皮栎(4)麻栎(5)板栗2)暖温带落叶阔叶杂木林植被亚型●(1)枫杨(2)漆树(3山核桃(4)槭、椴(5水楸、春榆(6柳类3)暖温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植被亚型(1)栓皮栎、岩栎群系(2)麻栎、尖叶栎4)暖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1)松、栎(2铁杉、杂木5)暖温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亚型(1)僵子栎(2)刺叶栎(3)岩栎(4)匙叶栎(5尖叶栎3.竹林植被型1)温带竹林植被亚型(1)华桔竹(2)箭竹2)暖温带竹林植被亚型(1)慈竹(2)淡竹生态系统概述一、生态系统一般概念系统: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的综合体,具有一定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