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课桌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长度与测量》第三节《课桌有多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用厘米和米作单位进行记录;3.通过测量课桌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分享在测量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和技巧。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解释:
(1)在讲解长度单位换算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示或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1米=100厘米的关系,并通过练习巩固换算能力;
(2)针对读取直尺刻度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准确读取刻度;
(3)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拓展到不同物体的测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长度测量是用来确定物体长短的方法,它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今天我们会学习如何使用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我们的课桌长度,了解如何使用直尺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度单位换算和正确使用直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演示和步骤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课桌有多长》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桌有多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米尺测量日常中物体的长度。
2.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二、教学重点1.利用米尺测量日常物品的长度。
2.理解长度比较。
三、教学难点1.实现用米尺精确测量日常物品的长度。
2.简单的长度比较与判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猜词游戏,在课前激发学生对长度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对长度单位“米”进行自然引导。
2. 学习活动(1)认识米尺教师通过米尺的外形,样式和使用方法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米尺。
(2)测量物品长度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物品(比如钢笔、教科书等)在现场进行实物测量,让学生猜测物品长度后,教师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教师可以结合“比较”、“相等”等概念,让学生理解数据的大小并加深印象。
(3)实战演练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自己使用米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4)总结与归纳教师与学生总结整个活动的过程和学习感受,让学生获取正确的学习体验和领悟。
3. 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自选日常物品进行米尺测量,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测量水平。
4.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使用米尺测量日常物品的长度,并在明天提交数据。
五、教学要点1.教师应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讲解米尺的基本使用方法。
2.学生应注意米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保证测量精确性。
3.学生应在家中积极参与作业,全面掌握米尺测量日常物品长度的方法。
4.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方式和细节。
六、教学反思教学此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使用米尺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测量精确度,避免过多的误差。
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长度的比较,并通过实际测量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组织实际测量活动以及日常物品测量的练习。
同时,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在必要的时间内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点。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米尺和长度比较的理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长度,成为一个掌握基本测量技巧并具备应用能力的学生。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教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具体是第6.2课《课桌有多长》。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课桌的长度,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够进行基本的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尺子、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比如书本、铅笔等等,以及一些白纸和彩笔,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我会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课桌,然后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接着,我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比如手指、脚丫,来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
然后,我会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比如把1米换算成厘米,或者把1厘米换算成毫米。
我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长度单位的概念,加深他们对长度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下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然后,把你测量到的长度换算成厘米和毫米,并在纸上画出你家客厅的平面图。
答案:由于每个学生的客厅长度可能不同,因此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
但是,学生应该能够通过测量和换算,画出自己客厅的平面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还存在一些困难,我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们尝试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比如测量自己的身高、测量书本的长度等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长度单位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单元,主要内容是长度单位的学习和应用。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学会用这些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他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和几何图形,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用这些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学会用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并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测量工具、实物模型等。
2.学具:尺子、测量工具、练习本等。
3.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并通过实物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单位的大小关系。
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
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P51-52页。
(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等学生:尺子、铅笔、橡皮、曲别针、小棒1根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的面是什么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
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师: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量的结果是多少?(预设如下)1: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
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
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子。
(教师出示实物直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出示课件尺子图: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2、认识厘米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二、教学目标:1、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四、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谜语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测量“课桌有多长”。
(引进课题)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师:同学们,要想知道课桌有多长,我们得先知道课桌得长在哪儿?师:红线经过的地方就是课桌的长。
师:你能想到用什么工具测量出它的长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师顺势提问: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所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设计意图:让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导生体会到测量同一物体时应先统一测量标准作为长度单位。
师: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尺子。
说到尺子, 尺子的种类就有很多。
(介绍尺子的种类,丰富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从而引出直尺的测量工具)活动一:看一看师:请你仔细观察,在尺子上你能发现有哪些秘密呢?(引导生观察交流,老师借机补充与小结)活动二:找一找师:尺子上有厘米,那1厘米有多长呢?(通过在尺子上找一找,让生领悟:每相邻的数字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用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捏一捏1厘米的小棒等操作活动,让生感知1厘米的长度,从而将抽象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
师:尺子上有1厘米,生活中哪里藏着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活动三:说一说师:认识了1厘米,那从刻度0到刻度2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3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生发现从刻度0开始量,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长)从刻度1到刻度4之间有儿个1厘米?是几厘米?活动四:量一量、画一画师:认识了测量工具一-尺子,我们就要学会用它来测量我们所要测量的物体。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长度单位,学习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这个教学内容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长度单位的具体概念和用法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在逐步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富有童趣、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长度单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培养空间观念,同时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测量工具、实物模型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若干测量工具,小组合作用具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猴开店”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系列长度不同的物体,如铅笔、课本、桌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差异,然后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尺子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如黑板、窗帘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长度大比拼”的游戏,让学生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二年级数学上册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桌有多长说课稿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交流,了解课桌的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交流的习惯,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 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
3. 交流和分享测量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
难点:准确地用尺子测量长度,并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准备:1. 每组准备一把尺子和一张课桌。
2.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长度单位的图片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些长度单位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自己的课桌长度。
3.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交流。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尺子测量教室里的其他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测量长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长度单位的兴趣。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尺子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第二天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测量课桌长度时的操作是否准确,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尺子。
2. 关注学生在交流分享时的表达是否清晰,是否能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描述。
3.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积极参与程度。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测量结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测量方法进行指导。
2. 在交流分享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学生的描述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
3. 在实践活动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合作学习和积极参与的重要性。
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长度的比较”第二节“测长度”第一课“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的概念,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量化思维。
2.学习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掌握测量的基本技巧。
3.能够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比较,学会使用“比……长/短”等基本语言表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听懂问题,理解问题,正确运用比较大小的关系。
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比……长/短”这种语言表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做一些引子,例如:老师可以询问一下学生,今天你们坐在的课桌有多长?大家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测量长度的知识。
2. 教学探讨1.老师将一个长度未知的物品放在讲桌上,让同学们看一下这是什么,然后询问这个物品的长度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来呢?2.引入尺子的概念,老师出示一把尺子,让同学们看一下是什么,有什么用途,然后让同学们把尺子细看一下,上面的刻度有什么规律。
3.准备好小球,让同学们用尺子来测量一下小球的长度。
4.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出若干个物品,并使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
5.把每组组成的物品用数据展示出来,让同学们通过展示,来比较每个组之间各个物品的长度差距,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比……长/短”的表达方式。
3. 练习和巩固让同学们分小组,每个小组中有3-4人,然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一种物品,团队合作,测量拉长不同尺寸的“绳子”,并计算不同长度的“绳子”长度的差距。
4. 总结反思到这里,此节课的内容基本讲解完毕。
请老师和同学一起对今天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同学们在反思中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入地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假设你的房间大小为5米*5米,现在你需要测量一下你的房间有多长。
请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把你所得的数据记在纸上。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大约需要45分钟的时间。
其中,导入新课和总结反思各需要5分钟,教学探讨大约需要25分钟,练习和巩固大约需要10分钟。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秋)小学二年级课桌有多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秋)小学二年级课桌有多长教案名称:课桌有多长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6.2课桌有多长教材版本:北师大版(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理解用标准长度单位“米”来表示长度。
2. 学生能够使用标准长度单位“米”对物体进行测量。
3. 学生能够将测量结果用数字与单位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1. 掌握用标准长度单位“米”进行测量。
2. 能够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秋)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长度的课桌,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 准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长度的课桌,引发学生对课桌长度的思考。
2. 提问学生:你们经常使用的课桌长度是多少呢?为什么?引入新知: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测量课桌的长度,应该使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4. 引导学生认识标准长度单位“米”,并解释1米是什么长度。
5. 在课桌旁边放置一个标有米的标尺,让学生观察标尺,并询问学生1米有多长。
示范操作:6. 给学生发放一把标尺,让学生用标尺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示范操作)。
7.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的方法,如将标尺放在课桌一端,用手指指向标尺的0刻度,然后读出测量结果。
拓展练习:8. 让学生自行找一些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9. 提问学生:你们测量的物体有多长?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巩固训练:10. 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1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会用标准长度单位“米”进行测量,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12.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来表示?课后拓展:13. 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寻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测量,并用“米”来表示长度。
14. 下节课进行作业检查和相关小结。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对课桌长度的兴趣和思考,提高了学生对标准长度单位“米”的认识,并能正确使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桌有多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课桌有多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课堂上,我以《课桌有多长》为主题,展开了一堂生动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章《我们身边的图形》,主要讲述了长度单位以及如何测量课桌的长度。
我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们了解到了米、厘米、毫米这三种长度单位,并学会了使用尺子和卷尺来测量物体长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和卷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卷尺、多媒体课件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把尺子,问学生们:“你们知道尺子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们积极回答,我引导他们认识到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长度。
2. 讲解长度单位我讲解了米、厘米、毫米这三种长度单位,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
3. 测量课桌长度我让学生们分组合作,使用尺子和卷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们兴致勃勃,纷纷动手操作。
在测量过程中,我巡回指导,解答学生们的问题。
4. 例题讲解我出示了一道例题:“一张桌子的长度是120厘米,换算成米是多少?”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换算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5.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学生们通过练习,巩固了长度单位换算知识。
6.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板书了长度单位换算公式,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生们可以根据板书内容,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7.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请你用尺子和卷尺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并换算成米。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教案:课桌有多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材。
教材中介绍了长度单位以及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理解数值与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讨论课桌的长度。
2. 认识长度单位:介绍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展示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
3. 学习测量长度:教授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生动手实践,测量课桌长度。
4. 讲解与练习: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米=10分米=100厘米。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测量课桌长度的方法,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00厘米测量方法: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尺子测量家里的茶几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学会了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但在长度单位换算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设计一些有关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指导学生用尺子测量家庭物品的长度,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并讨论课桌的长度。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课桌长度的概念;•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简单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测量计算出相应物体的长度。
2.能力目标•能够借助尺子或者面积图进行测量,为后续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测量兴趣,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课桌有多长”,这是三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基础知识。
在本节课,教师着重介绍课桌长度的概念,并且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测量,让学生感受到物体长度的实际意义。
2.学情分析这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初步接触长度测量的阶段,大多数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较少,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桌长度的概念,并提高学生对实际物体的测量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课桌长度概念的介绍和学生实践操作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长度测量的理解和测量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2.教学策略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学生互动•想象引导法•合作学习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可采用视频,图片或实际物品展示来引入,然后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学生看到视频或者图片,教师就可问:“课桌有多长?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它的长度呢?”2.知识讲解环节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对课桌长度进行讲解,介绍长度的定义和基本单位,并向学生展示尺子或面积图等测量工具。
3.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将尺子或面积图等测量工具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由学生配合实验进行测量,并通过测量结果让学生掌握课桌长度的概念。
4.板书总结环节教师通过板书总结,让学生有系统的了解学习内容,并向学生进行区别和区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课桌长度的实际意义,提高了学生对于测量物体长度的掌握和理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课桌有多长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6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认识长度的概念,学习使用标尺测量长度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测量长度的技能。
2.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节新课,学生对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掌握,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图示等教具进行讲解和操作,加强对长度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思维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该可以:1.掌握长度的概念,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为“厘米”;2.熟练使用标尺测量长度,养成良好的测量习惯,在测量时要注意规范;3.能够分辨物体大小的长短,并学会用“大”、“小”、“相等”等词语表达物体长度的差别;4.培养细心、仔细、认真的态度,注意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1.使用标尺正确测量长度;2.较准确地比较物体的长度,发现物体长度的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长度的概念;2.标尺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在测量长度时,常常容易出现标尺不对准、测量不准确等问题,需要通过大量练习培养良好的测量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首先放一张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几个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谈论它们是什么,长度有什么不同。
2.教师讲解长度概念,并以具体的实物为例,解释“厘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
2. 讲授主要内容1.教师向学生介绍使用标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并提醒注意标尺与物品要平行放置,测量时注意用眼准确看位置,不可含糊、马虎。
2.请学生拿起标尺,进行测量演示,并提醒学生多练习,以便更好的掌握标尺的使用技巧。
3.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3. 巩固练习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按要求完成课本和练习册上的题目;2.布置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1. 总体板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2. 关键板书•长度的概念•厘米:长度的基本单位•标尺的使用方法:平行摆放,准确看位置,不含糊、马虎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将抽象的长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和标尺的测量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选择长、宽、高等词语对物体进行描述。
2.能够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标准长度单位(厘米)表示。
3.能够理解课桌长宽高的概念,并能够用标准长度单位描述。
4.能够解决简单长度问题,并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表示。
二、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计时器、尺子、 PPT。
3.学生:本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物体的长、宽、高等基本概念,同时知道了标准长度单位。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PPT 展示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并带领学生通过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课桌有多长。
问题:这是一个课桌,粗细不一的笔可以垂直地放在上面,那你知道这个课桌有多长吗?2. 讲解(10分钟)1.课桌的长、宽、高:通过 PPT、实物等进行讲解,用标准长度单位表示:长80 厘米,宽 60 厘米,高 70 厘米。
2.测量课桌长度:教师拿出尺子,带领学生进行测量,并让学生回答课桌的长度。
3.比较长度:将课桌的长度和其他物体进行比较,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它的长度。
3.操作(15 分钟)1.游戏 1:摸一摸——让学生探究用手怎样去感受长度,能不能用手的长度去表示课桌的长度,家里的孩子可以让家长配合参与。
2.游戏 2:测量比大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物品,并对它们进行测量,再用标准长度单位表示。
3.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谁还记得我们刚才和小伙伴们玩的游戏是什么?2)你在测量物品时,除了测量长度,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3)如果你的尺子的刻度没有对准物品的一端,你能得到正确的长度吗?为什么?4. 拓展(10分钟)1.让学生在教室中寻找一些特殊的物品,来学习测量长度。
2.看一段视频,学习更多有关物品长度的知识。
5.纠错(5分钟)针对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强调和补充,让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并改正错误。
四、小结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得到长、宽、高等词语对物体进行描述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标准长度单位(厘米)表示去描述课桌的长宽高以及进行长度的问题解决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桌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如在长度单位学习环节,让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学会长度单位的?有哪些困难和收获?”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例如,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在评价环节,教师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概念、换算方法和测量技巧。
2.总结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给予肯定和鼓励。
3.强调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教室的长度,并写出测量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克服困难的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首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次,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最后,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讲述“小蚂蚁找家”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个单元,主要围绕长度单位的学习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长度概念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培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操作活动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测量和比较长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如课桌、书本、铅笔等,以及尺子、测量工具等。
2.教学场地准备:教室空间足够,能够容纳学生进行测量和比较的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如课桌、书本、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觉得这些物体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长度概念的思考。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长度的概念,并能运用长度的单位进行度量;2.学生能够测量一些简单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3.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计算来进行长度的比较,并能够正确判断两者的比较大小;4.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加深对长度的理解,比如:“哥哥有一把小提琴,琴杆长25厘米,你的铅笔盒有多长?能不能用琴杆来测量一下?”2.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量数认识,让学生能够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2.热爱数学,在生活中能够发现数学的实际运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课桌有多长》,教材中将长度进行了详细的探究,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长度的比较,以及如何进行长度的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长度的概念;2.让学生掌握长度的单位“厘米”的使用方法;3.让学生掌握用尺子测量长度并记录的方法。
2.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来进行长度的比较;2.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与提问:让学生通过提问能够更好地理解长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案例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让学生深入理解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和应用方法。
3.示范教学:由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来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通过简单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长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了解“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并掌握其使用方法;3.分析如何用尺子来进行长度的测量,并演示如何记录长度数据。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在课桌、操场等场合进行长度测量,并用尺子进行记录;2.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比较,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和比较大小。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长度概念和计量单位的理解;2.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长度单位,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比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
第2课时 课桌有多长教 学 过 程 备 注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了教室的长,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吗?(尝试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注意问题补充,并给予肯定。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测量一下课桌的长度吧!(板书:课桌有多长)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绿色1。
(1)课件出示绿点1。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课桌有多长呢?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工具,测量一下 吧!学生尝试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3)结果汇报。
选几名用不同测量工具的学生,说出他的测量结果。
课题“厘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题内容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学生自备)、铅笔(学生自备)、橡皮(学生自备)、文具盒(学生自备)。
教师:同学们的测量结果都不相同,那同学们的课桌一样长吗?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课堂小结:教师: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就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
为了得到同样的测量结果,同时也为了便于交流,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使用同样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
2.学习绿色2。
(1)课件出示绿点2。
(2)认识尺子。
教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直尺看一看,上面都有什么呢?课堂预设:学生1:上面有一些小竖线,分成了一下小格。
学生2:长的小竖线下面有数字。
……教师引导: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有多少小格呢?学生3:10小格。
教师引导:数字1后面是什么呢?学生4:是“cm”。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教师讲解“cm”的含义:c和m合在一起,表示厘米的意思,说明“cm”和“厘米”可以互相替换,而且指出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优秀教案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一、引入课题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小视频,请你仔细看。
为什么相同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测量工具不同)。
那我们选一个统一的工具来测量,我们都用拃来量一下你课桌有多长。
(板书课题)同学们为什么结果还是不同呢?(手的大小不同)那怎样才能准确的测量出课桌的长度呢?(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二、讲授新知说到尺子,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尺子(......)生活中有这么多尺子,最常用的就是直尺了。
1.认识直尺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数字0、1、2…有许多线,有长的短的,有字母cm)总结: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0刻度在尺子最左边,表示起点;尺子上的“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也可以用厘米表示。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2.指一指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可以说是1cm,即1厘米=1cm。
尺子上还有哪段长度是一厘米?(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一厘米)3.认识1厘米——2厘米——5厘米认识1厘米那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两根手指在直尺上量出1厘米,在我们身上能找到长度是一厘米的尺子吗?(手指的宽度......)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还有许多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例子,这个留给大家课后再找。
深化2厘米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有多长呢?请你们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2厘米的长?你怎么知道它是2厘米的长?(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相差几厘米就是几厘米(即大的刻度减小的刻度)想象5厘米那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5厘米呢?想象尺子无限延长,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5厘米?总结:为了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出几厘米,我们就看它是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是从0刻度开始,那么0刻度到几就是几厘米;如果不是,就看两个整刻度相差多少,也就是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敢!)好!请看大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
”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
”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
)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
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