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第1章取代基效应

合集下载

第一章取代基效应

第一章取代基效应
离域作用,叫超共轭效应。
σ –π
2、超共轭效应的类型 σ –p
σ –σ
H
H C CH CH2 H
H
当C-H键与双键直接相连时, C-H键的强度减弱,H原子的 活性增加。
H C CH O
羰基化合物的α-C 原子
H
的H原子在取代反应中是活泼的。
H
C-H键上的σ电子发生
离域,形成σ-π共轭。σ
CC
C
H
电子已经不再定域在原来的 C、H两原子之间,而是离域
CH3 α-H的活性
§1.4. 场效应 和空间效应(Steric effects)
(1)-C效应 π-π共轭体系:
电负性越大,-C越强。
①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C 增强:
C C C C<C C C N<C C C O
②同一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C 减弱:
C O C S
③相同的元素,带正电荷的原子,-C效应较强:
C NR2 > C N R
p - π共轭体系: (1)同周期元素:从左→右 +C 减小。
❖ 共轭效应起因于电子的离域,而不仅是极性或极化 效应;
❖ 共轭效应只存在于共轭体系中,诱导效应存在一切 键中;
❖ 共轭效应传导的方式、距离与诱导效应不同; ❖ 不同的原子在不同的电子体系中表现的效果不同。
A 具有孤电子对的原子或基团与饱和碳相连时,表现 为吸电子诱导效应(-I);与不饱和碳相连时,表 现为供电子共轭效应(+I);
(I)
(II)
Y为吸电子基团时-吸电子共轭效应 (-C),
X为供电子基团时-供电子共轭效应 (+C).
共轭效应的分类
吸电子共轭效应 -C

1取代基效应

1取代基效应

σp -0.66 -0.17 -0.01 -0.37 -0.27 0.06 0.18
σ+ -1.3 -0.31 -0.92 -0.92 -0.78 -0.07 0.13
σ/ / / / -0.2 -0.002 /
R
CO2H Cl COCH3 Br CO2R CF3 CN NO2
σm
0.37 0.37 0.38 0.39 0.37 0.43 0.56 0.71
ρ Values Derived from Rates of Heterolytic Reactions Rxns
X CO2CH3 HOX CO2CH3 H 3O+ X COCl X H 2O X CHO X OH CHCN X Cl CHPh C2H5OH OC2H5 CHPh X CO 2H CO 2H CO 2-
Ph H3CO Cl CH3 H3CO +
Ph + ClCH3
建立σ 常数的标准反应: 建立σ+常数的标准反应:
CH3 Cl X CH3 10% H2O 90% Acetone X CH3
+
+ ClCH3
O2N
OH
O2N
O-
+ H+
建立σ 常数的标准反应: 建立σ-常数的标准反应:
OH X X O+ H+
NH 3+Y X X
NH2
+ HY
ρ Values for Acids Dissociation
Acid
CO2H X CO2H X CO2H NO2 OH X H 2O 25 2.113
Solvent
Temperature
25

高等有机化学第一章取代基效应自ppt课件(2024)

高等有机化学第一章取代基效应自ppt课件(2024)

2024/1/28
22
06
研究方法与实验技术
2024/1/28
23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原理
01
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分析。
红外光谱仪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02 光源、干涉仪、样品室、检测器等部分的组成和工作
原理。
红外光谱在取代基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03
通过比较不同取代基对红外光谱的影响,推断取代基
2024/1/28
取代基对溶剂效应的影响
不同取代基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可影响溶剂效应,从而改变反应机理。
14
04
取代基效应理论解释
2024/1/28
15
诱导效应
定义
由于取代基的电负性差异,通过化学键的传 递,导致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的 现象。
2024/1/28
规律
吸电子基团使电子云偏向自己,增加分子极性;供 电子基团使电子云偏离自己,减小分子极性。
定义
在某些分子中,由于σ键电子与相邻空p轨道或π轨 道的相互作用,导致分子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规律
超共轭效应通常使分子更稳定,键角发生变化,键 能增加。
影响因素
参与超共轭的原子类型、σ键与空轨道的能级差等。
18
05
常见取代基效应实例分析
2024/1/28
19
甲基取代效应
甲基的诱导效应
甲基作为一个供电子基团,通过共轭效应向相邻的碳原子提供电子,使得相邻碳原子的
取代基的引入会使分子的对称性降低,分子间 作用力减弱,从而导致熔点、沸点降低。例如 ,氯苯的熔点、沸点均低于苯。
取代基的极性也会对熔点、沸点产生影响。极 性取代基会增加分子间作用力,使熔点、沸点 升高。例如,硝基苯的熔点、沸点均高于苯。

第1章取代基效应

第1章取代基效应

马氏加成
反马氏加成
Cl3C←CH=CH2 CH3C→CH=CH2 三氯甲基强烈的-I效应的结果。
N N
more active
-N+R3的-I效 应,间位定 位,致钝
2、 对反应机理的影响(路径)
在一些反应中,由于诱导效应等因素可能改变 其反应机理。 如溴代烷的水解反应,伯溴代烷如CH3-Br主要 按 SN2历程进行,而叔溴代烷如(CH3)3C-Br则主 要遵从SN1历程进行。
(3)由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粗略比较
X-CH3中甲基的δ值: X δ -NO2 4.28 -F 4.26 -OH 3.47 -Cl 3.05 -Br 2.68 -SH 2.44 C6H5 2.30 X -N(CH3)2 -I -COCH3 -COOH -CN -CH3 H δ 2.20 2.16 2.10 2.07 2.00 0.90 0.23
H H O Cl Cl Cl O H
1. 2 共轭效应
1. 2. 1电子离域与共轭效应 在1,3-丁二烯CH2=CH—CH=CH2 中的键长不是 简单的单键和双键的键长,存在着平均化的 趋势。
0.154
C
nm
C C C C
0.137 nm 0.147 nm
C
more stable C C C
0.134 nm
OR2 >
+
NR3
+
+I效应:
NR >
-
O
-
同主族 -I效应: -F > -C l > -Br > I -I
- OR > -SR > SeR
O R2 >
+ +

第1章取代基效应.ppt

第1章取代基效应.ppt
H H B r H H O HH H B r H H O H H
+B r
S 2 N
O H
C H 3 H CCC H 3 3 B r
H C 3 C H 3 C H 3
O H
C H 3 H CCC H 3 3 O H
S 1 N
3、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快慢)
下列羰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的活性顺序为:
静态诱导效应 (Is) : 存在于未发生反应的分 子中的诱导效应(电负性决定) 诱导效应的传导 沿分子链迅速减弱 ,经过三 个原子之后,诱导效应已 很微弱 ,超过五个 原子便可忽略。 Ka×104 α-氯代丁酸 14.0 β-氯代丁酸 0.89 γ-氯代丁酸 0.26 丁酸 0.155
CO2H Cl Cl CO2H Cl CO2H CO2H
1.1.3关于烷基的诱导效应问题
C H 3 C H 3 C H 3 C H C H 3 C H 3 C H 3 C D
μ=0.132D μ=0.141D (已知氘比氢供电性略强)
C H 3 C H 2 C H 3
C H 3
C D 2
C D 2 C H 2 C D 2
μ=0.085D μ=0.095D
2、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及其所形成的基团 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 元素的电负性增大,对电子的约束性增 大,因此极化性变小,故动态诱导效应 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
Id:- CR3 > -NR2 > -OR > -F
1.1.5诱导效应对反应的影响
1、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H C 3 + H C l C l C 3 H 2 C l C H 3 C C 2 H H C C H C 3 3 C l H C C C H 3 3 H C l H 2 C l C H CC 3 2

第1章 取代基效应 (2)

第1章 取代基效应 (2)

烷基的电负性
H 电负性: 2.1 -CH3 2.2 -CH2CH3 -CH(CH3)2 -C(CH3)3 2.21 2.24 2.26
2.当烷基连在不饱和碳原子或带正电荷的氮或氧 原子上,表现为给电子基。 Eg. CH3→CH=CH2 ; ; CH3 CH3→C≡CH 在多数情况下,烷基可看作给电子基。 (有人认为这是超共轭效应引起的)
场效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作用越 小。
8-氯-1-蒽酸分子中,C-Cl键偶极负的一端靠近 羧基质子的一端,使质子离解困难。 或者说,离解质子后的负电荷因排斥稳定性较 低。
丙二酸的pKa1值明显小于乙酸的pKa;而pKa2 值大于pKa1,后者可能是诱导效应和场效应的 综合影响结果。
又如: 顺丁烯二酸
CO O H
酸性:
PKa
F
CO O H
<
Cl
4.14
3.97 (+C效应:-F>-Cl)
关于-C效应:
C.同周期的取代基,中心原子的原子序数↗,-C↗. -C=O > C=NR >C =CR2 (电负性↗,对电子吸引力↗) D. 同族的取代基,中心原子的原子序数↗,-C↘ =O > =S
同周期比:主要考虑电负性;同族比:主要考虑半径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动态诱导起主导作用。 如RX发生SN反应的活性次序为: RI>RBr>RCl
π键比σ活泼
五、诱导效应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1、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Cl3C HC CH2 + HBr Cl3C H2C CH2B r 反马氏加成
又如:+N(CH3)3具有强烈的-I效应,是一很强的间 位定位基。 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如亲核加成反应活性:

高等有机化学第一章取代基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第一章取代基效应
rel10rel30编辑ppt471反应的一步速控步sp四面体sp平面三角型b张力backstrain编辑ppt4860109560120随着反应的进行环的键角与轨道夹角的矛盾加剧internalstrainanglestrain桥环化合物的桥头碳上很难形成碳正离子clcl编辑ppt49ch20ch对区域选择性的影响编辑ppt50对立体选择性的影响ch编辑ppt51chclchreaction编辑ppt52用共振论解释为何前者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要低于后者
said to be localized. • In contrast, π electrons that can be drawn in different locations are said to be delocalized. • In certain cases, molecules can be represent by more than one reasonable Lewis structure that differ only in the location of π electrons. • Collectively these Lewis diagrams are then known as resonance structures. • The "real" structure has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of the resonance structures, and is often represented as the resonance hybrid.
各 种 效 应 在 芳 烃 亲 电 取 代 反 应 中 的 表 现
O NR2 Activating EDG NH2 OH OR
Strongly Activating ortho/para directing Moderately Activiting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1-第一章 取代基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1-第一章 取代基效应
Inductive effects are those that occur through the sigma system due to electronegativity effects. These too can be either electron donating (e.g. -Me) where sigma electrons are pushed toward
the functional group or electron withdrawing (e.g. CF3, +NR3) where sigma electrons are drawn away from the functional group.
R R
G G
C
δ
δ
C
δ
δ
Cl Cl Cl
δ
C C C
pKa: 大 酸性: 弱 场效应是依赖分子的几何构型的。
小 强
酸性:
H H Cl Cl COOH Cl Cl H H COOH
<
Cl Cl H O C O
H H
H C C HOOC
COOH
H C C
COOH
H
H
COOH
pKa1
3.03
H C C HOOC H H COO H
1.92
COO C C COOH
化学则是辅线,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
高等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化合物及中间体的结构 分子结构 高等 有机化学
反应 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机理
目的: 揭示有机反应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把各类反应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一章 取代基效应 Substituent Effects

第1章 取代基效应

第1章 取代基效应
Cl3C C O + H2 O H OH Cl3C C OH H Cl Cl C Cl H O C O H
场效应( 四 场效应(field effect) )
分子中原子之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 分子中原子之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 , 不是通过键链 而是通过空间传递的,称为场效应( 而是通过空间传递的,称为场效应(field effects)。 ) 场效应和诱导效应通常难以区分, 场效应和诱导效应通常难以区分 , 它们往往同时存在 而且作用方向一致, 而且作用方向一致 , 实际上场效应是诱导效应的一种 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 所以也把场效应和诱导效应总称为极性效 应。 场效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作用越小。 场效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作用越小。
甲烷的一取代物的偶极矩 取代基 —CN —NO2 —F µ(D)(在气态) (在气态) 3.94 3.54 1.81 取代基 —Cl —Br —I µ(D)(在气态) (在气态) 1.86 1.78 1.64
可以看出这些基团的负诱导效应( )的顺序为: 可以看出这些基团的负诱导效应(-I)的顺序为: CN > NO2 > Cl > F > Br > I > H
Cl3C-CHO >Cl2CHCHO> ClCH2CHO> CH3CHO > >
3、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如:氯代乙酸的酸性比乙酸大
乙酸中的一个α-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由于氯的 效应 效应, 乙酸中的一个 氢原子பைடு நூலகம்氯原子取代后,由于氯的-I效应,使 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 羧基离解程度加大, 羧基离解程度加大,而且使生成的氯乙酸负离子比乙酸负离 子稳定,所以在下面两个离解平衡中: 子稳定,所以在下面两个离解平衡中: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1取代基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1取代基效应
改变物理性质
通过引入特定的取代基,可以改变 有机分子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 熔点、沸点等,从而满足不同的应 用需求。
02 取代基对分子构型影响
取代基对键长、键角影响
取代基电负性
取代基的电负性会影响相邻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从而改变键 长和键角。例如,电负性较大的取代基(如-F)会使相邻碳原 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键长变短,键角变小。
应速率。具有共轭效应的取代基可以与反应中间体形成共轭体系,从而
稳定中间体并促进反应的进行。
04 取代基对光谱性质影响
取代基对紫外-可见光谱影响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取代基通过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等改变分子的电子云分布,从而影响紫外-可见光谱的吸 收波长和强度。
取代基的空间效应
取代基的空间位阻和构象变化也会影响紫外-可见光谱的吸收,例如邻位取代基可能导致 分子内氢键的形成,进而影响光谱性质。
取代基对立体化学的影响
探讨取代基如何通过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来影响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如顺反异构化、区域选择性等。
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强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避免使用过量试剂、注意加 热温度和时间控制等。
实验操作规范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范,如准确称量、充分搅拌、正确使用仪 器等。
01取代基的ຫໍສະໝຸດ 子效应在周环反应中,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可以影响反应中间体的稳定性和反应
速率。给电子取代基可以稳定负离子中间体,有利于周环反应的进行。
02
取代基的空间效应
取代基的空间大小也会影响周环反应的进行。大的取代基可能会阻碍反
应中间体的生成或转化,导致反应速率降低。
03
取代基的共轭效应
在周环反应中,取代基可以通过共轭效应影响反应中间体的稳定性和反

高等有机化学_第一章_取代基效应(自)

高等有机化学_第一章_取代基效应(自)

如果中心原子是同周期元素,则动态诱导效应次序随 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因为电负性增大使电子云受到核 的约束相应加强,所以极化性减弱,反应活性降低。 一CR3>一NR2>一OR>一F 静态诱导效应是分子固有的性质,它可以促进反应的进 行,也可以阻碍反应的进行。动态诱导效应是由于进攻试 剂所引起的,只能有助于反应的进行,不可能阻碍或延缓 反应。
近年试验表明 —CH3 吸电子基显示吸电子的-I效应
测定方法:核磁共振法、微波法 核磁共振谱数据烷基表现为吸电性。 核磁共振谱数据则可更确切地判断烷基为吸电基。 伯,仲,叔氢的化学位移
羧酸-氢的化学位移
微波法测定烷烃的偶极矩证明烷基确有吸电性, 为弱的吸电基。电负性 H > D 例如:微波法测定偶极距 异丁烷 =0.132D 氘取代异丁烷=0.141D。
第一章 取代基效应 (Substituent Effects)
一. 诱导效应
结构特征 、传递方式、传递强度 、相对强度
二. 共轭体系
1. 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 2.结构特征 2. 3. 传递方式 4. 相对强度
三. 超共轭效应
σ-π 超共轭体系、σ- p 超共轭体系、 σ-π 超共轭体系、σ- p 超共轭体系
2、诱导效应方向:
在有机化学中,诱导效应的方向是以C—H键 作为标准来衡量的。碳氢化合物可以看作是其它 有 机化合物的母体。 当C—H键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于团)取 代,得到的衍生物和母体化合物的电子云密度分 布 加以比较,就能明显地看出诱导效应的存在。
Hale Waihona Puke 吸电子诱导效应 C—H键中的氢原子被一个电负性较它强的取代基X取 代后,键的电子云将移向X ,X表现了吸电子性,故把取 代基X称为吸电子基。由它引起的诱导效应叫做吸电子诱 导效应。一般用—I 表示。 供电子诱导效应 C—H键中的氢原子被一个电负性较它弱的取代基Y取 代后,键的电子云将移向碳原子,Y表现了供电子性,故 把取代基Y称为供电子基。由它所引起的诱导效应称为供 电子诱导效应。一般用+I表示; C——X C——H Y——C —I效应 标准 +I效应

1取代基反应

1取代基反应

C CR > CH CHR
4. 带正电荷的取代基的 -I 强
-I:
带负电荷的取代基的 + I 强
_
NR3 > _NR2
二. 共轭效应 (Conjugation)
1. 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 π - π 共轭
O C C C C C C C C C C C N C C C C C H
C1
C2
C3
C4
p - π 共轭
主量子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p 轨道与双键中的 π轨道重叠越困难,电子离域程度小,+C 越小。 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在一个分子中往往是并存的, 有时两种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
带负电荷的元素具有相对更强的+C
O > OH
碱性: N > N > 苯并奎宁环 7.79 N(CH3)2
奎宁环 pKa: 10.58
C C
Z
电负性 (Electronegativeties)
C +I
Z C H
标准
C -I
Z
规则: 1. 同周期的原子: -CH3 < -NH2 < -OH < -F
2. 同族的原子: F > Cl > Br > I
电负性: 4.0 3.0 2.8 2.5
3. 相同的原子: 不饱和度越大,-I 效应越强
取代基效应: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原子团对整个分子
或分子中其它部分产生的影响.
电子效应 取代基效应 场效应
(σ, π) 共轭效应 ( π-π, p-π) 超共轭效应 (σ- π,σ- p) 诱导效应
空间传递
空间效应 (位阻效应) 物理的相互作用
电子效应 (Electronic effect):

第一章 取代基效应

第一章 取代基效应
与静态诱效应( )的差别, (1)动态诱效应(Id)与静态诱效应(I)的差别,动态诱导 )动态诱效应( 效应与静态诱导效应不同之处,主要是起源不同,方向不同, 效应与静态诱导效应不同之处,主要是起源不同,方向不同, 极化效果不同,其它与静态诱导效应相同。 极化效果不同,其它与静态诱导效应相同。 (2)当发生动态诱导效应时,电子向有利于反应进行的方向 )当发生动态诱导效应时, 转移, 动态诱导效应的极性效果有致活作用, 转移,即动态诱导效应的极性效果有致活作用,可以引起化学 变化。但是否能够引起化学变化, 变化。但是否能够引起化学变化,还要视极化性的大小与外力 的大小。如乙烯与溴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速度不同, 的大小。如乙烯与溴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速度不同,在涂石蜡 的溶器中,两者则不反应。 的溶器中,两者则不反应。
诱导效应强度大小规则: 诱导效应强度大小规则: 1. 同周期的原子:从左 →右 –I 增强 同周期的原子: 右
-CH3 < -NH2 < -OH < -F 2. 同族的原子:从上 下 –I 减弱 F > Cl > Br > I 同族的原子:从上→下
电负性: 电负性: 4.0 3.0 2.8 2.5 3. 相同的原子: 不饱和度越大,-I 效应越强 相同的原子: 不饱和度越大,
3 2
H
Cl
O H
§1.2. 共轭效应 (Conjugation)
1、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 、 π - π 共轭
C C C C C C C C C C C N C C C C C O H
C1
C2
C3
C4
p - π 共轭
Cl C C O R C OH
CH3 CH CH CH2
CH3 C3 H

第一章取代基效应ppt课件

第一章取代基效应ppt课件



δ
Cl
诱导效应:由于原子或基团电
δδ
负性的影响沿着分子中的共价键
C C C l 传递,引起分子中电子云按一定

δ
C
Cl
方向偏移或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 次诱导传递的效应。
结构特征: 单、双、叁键
诱导效应以静电诱导方式沿单、重键传导
引起键极性改变,不会引起整个分子的电荷转移、 价态的变化
传递方式:σ、π键 ppt精选版
C4 C3
ppt精选版
15
p - π 共轭
H C
..
Cl C
C
C
Cl
H
H
O
Cl CC RCOH
CH3 CH CH CH2
CH3
C2 C3
H
ppt精选版
H C1+
H
16
4、共轭效应的相对强度
共轭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的中心原子的电负性 与主量子数的大小。
电负性越大,-C越强。
π-π共轭体系:
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C 增强:
泼性增大
CH3 O2N
氯原子的活 泼性增大
O2N
氯原子又象 氯苯中一样 不活泼
CH3
NO2
CH3 NO2
与苯甲醛发生缩 合反应
CH3 NO2
与苯甲醛不发生缩合反应
ppt精选版
32
当胺同质子酸作用时,其碱性强度顺序为:
R3N > R2NH > RNH2 > NH3
当它与体积较大的Lewis 酸作用时,碱性强度顺序为:
R3N < R2NH < RNH2 < NH3
R R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a 4.75 2.86 1.26 0.64
1.1.2 静态诱导效应的强度及其比较
?1、诱导效应强度的一般定性比较
?(1)与周期律的关系(电负性) ?同周期 +I?------------?-I
?-I效应:- F > - OH > - NH2 > - CH3 ;
+
+
OR2 > NR3
?+I效应:
-I效应:中心原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 (团) > 不带电荷的同类原子团
+ NR3 > N R2
+I效应:中心原子
带有负电荷的原子 (团) > 同类不带电荷的基团
- O- > -OR
(3) 中心原子相同而不饱和程度不同 不饱和程度增大,-I效应增强:
=O > -OR ; ≡N > =NR > -NR2
2、通过理化参数比较诱导效应
(CH3)3C- ≈(CH3)2CH- > CH3CH2- > CH3- > H
(3)由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粗略比较
X-CH 3中甲基的 δ值:
X
δ
X
δ
-NO2 -F
4.28 4.26
-N(CH3)2 2.20
-I
2.16
-OH 3.47
-Cl
3.05
-COCH 3
2.10
-COOH
2.07
-Br
2.68
高等有机化学
第一章 取代基效应
第一章 取代基效应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电子效应:包括场效应和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电子效应:是通过键的极性传递所表现的分子中 原子或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取代基通过影响分子 中电子云的分布而起作用。 空间效应:是由于取代基的大小和形状引起分子 中特殊的张力或阻力的一种效应。
1.1 诱导效应
?1.1.1 共价键的极性与静态诱导效应 ?共价键的极性(polarity) :成键原子间因
电负性不同而使电子云不对称分布,电子云 偏向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一边,从而使键有了 极性,称为极性共价键或极性键。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 :由于原 子或基团电负性的影响沿着分子中的键传导, 引起分子中电子云按一定方向转移或键的极 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称为诱导效 应或I效应。
理论总试图高度概括各种实际现象,却总是力不从心。 理论非无能,亦非万能;大趋势与小波动。
1.1.3 关于烷基的诱导效应问题
CH3 CH3 C H3
CH
CH3 CH3 C H3
CD
μ=0.132D μ=0.141D (已知氘比氢供电性略强)
H3C
(CH3)3C-Cl
1.96 2.09 2.15
1.97 CH3CH2CH2CH2 Br
H 3C CHCH2 Br
H 3C
H3CH2C CH Br
H3C
(CH3)3C-Br
1.97 2.12 2.21
烷基的+I效应顺序:
(CH3)3C- > CH3CH2CH(CH3)- > (CH3)2CHCH2≈ CH3CH2CH2CH2-
?静态诱导效应 (Is):存在于未发生反应的分 子中的诱导效应(电负性决定)
?诱导效应的传导 沿分子链迅速减弱 ,经过三 个原子之后,诱导效应已 很微弱,超过五个 原子便可忽略。
?
?α-氯代丁酸 ?β-氯代丁酸
CO2H
Cl Cl
CO2H
Ka×104 14.0 0.89
?γ-氯代丁酸 Cl
CO2H
?丁酸
CO2H
0.26 0.155
诱导效应的方向
C
X
_ I 效应
C
H
比较标准
C
Y
+ I 效应
? 正诱导效应: 当原子或基团的 供电子的能力大于氢 原子(或吸电子能力小于氢原子),则其诱导效应 表现在其本身带有微量正电荷( δ+),由其所引起 的诱导效应称为 供电诱导效应或斥电诱导效应 ,也 称正诱导效应 ,用+I表示。
-
NR >
O-
同主族
-I
-I效应: -F > -C l > -Br > I ;
- OR > -SR > SeR
+
OR2 >
+
SR2 >
+
SeR2
+I
+
Nt;
+
A sR3
在有机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的+I效应情形 较少,同族非金属元素一般不会比较其+I效 应。
(2) 带电状况不同的情形比较
一致,在酸碱比较中 F>Cl,而在偶极比较中
Cl>F,一般认为F>Cl 。
比较具有不同分支程度的烷基的氯代烷及溴代 烷的偶极矩,发现烷基分支愈多,偶极矩愈 大,即+I效应越大。
化合物 μ/D 化合物 μ/D
1.97 CH3CH2CH2CH2 Cl
H3C CHCH2 Cl
H3C H3CH2C
CH Cl
-CN
2.00
-SH C6H5
2.44 2.30
-CH3 H
0.90 0.23
(4)根据诱导效应指数比较(量化) 利用元素电负性及原子共价半径,按照定义由分
子结构推算出来的,在一定的基准原子或键的 基础上,任何结构确定的基团的诱导效应是以 统一的指数来表示的。 如:
C-NO2 > C-C=O > C-F > C-CN > C-Cl > C-Br I? 103 450.4 273.23 163.67 87.84 51.65 29.63 小结:
? +I效应的方向与此相反
(2)根据偶极矩比较
单取代甲烷衍生物的偶极矩(D,德拜)
取代基 μ/D(在气态) 取代基 μ/D(在气态)
- CN 3.94
- Cl 1.86
- NO2 3.54
-F
1.81
- Br 1.78
-I
1.64
-I 效应 :CN > NO2 > Cl > F > Br > I >H 上述两种不同方法所得的两个系列顺序不完全
? (1)根据酸碱的强度比较 ? 选取适当的酸或碱,以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取代其中
某一个氢原子,测定取代酸碱的离解常数,可以估 算出这些原子或基团的诱导效应次序。
? 各种取代乙酸的离解常数,可以得出下列基团诱导 效应的强度次序: -I效应:-NO2 > -N+(CH3)3> -CN > -F > -Cl > -Br > -I > - OH > - OCH3 > - C6H5 > - CH=CH2> -H > -CH 3 > -CH2CH3 >- C(CH3)3
?
? 负诱导效应: 当原子或基团的 吸引电子能力大于氢 原子,则其诱导效应表现在其本身带有微量负电荷 (δ-),由其所引起的诱导效应称为 吸电诱导效应 或叫亲电诱导效应,也称为负诱导效应,用 -I表示。
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
?CH3COOH ?ClCH2COOH ?Cl2CHCOOH ?Cl3CCO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