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追寻人类文明足迹

合集下载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重要文明成就。

2. 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历史和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历史资料,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文明的起源1. 古代埃及文明2. 古代巴比伦文明3. 古代印度文明4. 古代中国文明第二章:古代文明的繁荣1. 希腊文明2. 罗马文明3. 印度文明的发展4. 中国文明的繁荣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明的发展历程,阐述文明成就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明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明发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明成就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追寻文明的足迹》2. 课件:文明起源和繁荣的相关图片、图表、视频等。

3. 历史资料:关于古代文明的文献、图片、遗迹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论文:评估学生在作业和论文中对文明成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文明起源和繁荣的试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古代文明的传播与交流1. 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2. 希腊罗马文化与印度中国的交流3. 宗教的传播与文明的融合4. 古代文明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七、中世纪文明的发展1. 欧洲中世纪文明2. 伊斯兰文明3. 东亚文明的发展4. 文明的碰撞与融合八、近代文明的崛起1.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2. 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3. 民族国家的兴起4. 近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九、现代文明的挑战与变革1. 全球化与文明交流2. 科技发展与文明进步3. 文明的冲突与和解4.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与挑战十、展望未来的文明1. 未来文明的发展趋势2. 人类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3. 文明的责任与使命4. 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教学评价:六、七、八、九、十章内容的教学评价参照五章的评价标准,重点关注学生在了解和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明传播、发展、挑战和变革等方面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小学六年级教案 1.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省一等奖】

小学六年级教案 1.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省一等奖】

《文字的形成与演变》教学设计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曙光小学解静【教材分析】《文字的形成与演变》是冀人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绚丽多彩的世界》第一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的第二课时。

教材首先介绍了世界上的不同文字,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古代不同文字的演变过程。

感受文字在文明的积累和传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是介绍中国文字的变迁。

让学生了解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为我国人民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被邻国借用,对促进中外交流做出了贡献。

同时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汉字的优良传统。

【学情分析】文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对于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学生们了解得并不多。

对于文字的起源、发展过程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对于文字对传播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更没有深入思考。

因此本课的教学通过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追根溯源,探索和研究文字的形成与演变和发展,体验并感受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态度:通过让学生在了解文字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激起学生探究历史文化的兴趣,并认识到古代人类文明成就是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能力:通过上网查询、调查访问、搜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了解文字形成和演变的历程,了解中国文字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字形成和演变的历程,知道人类文明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增强对汉字书写的重视,规范书写,传播文化。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字卡。

2、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文字和中国文字演变的资料、图片、书法作品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发探究上节课,我们一起到神秘的大河流域,了解和学习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和发展。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文明古国的起源、发展、衰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通过分析不同文明的特点,提高比较、归纳能力;(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明的发展规律;(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文明古国的风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历史文化素养;(2)培养学生全球观念,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文明的起源1.1 古代埃及文明1.2 古代巴比伦文明1.3 古代印度文明1.4 古代中国文明1.5 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第二章:文明的扩张与交流2.1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2.2 罗马帝国的兴衰2.3 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2.4 印度的孔雀王朝2.5 中国的秦汉时期第三章:文明的冲突与融合3.1 拜占庭帝国3.2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3.3 蒙古帝国的征服与交流3.4 西方的宗教改革3.5 中国的隋唐时期第四章:文明的重塑与转型4.1 欧洲的文艺复兴4.2 英国的工业革命4.3 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宪法制定4.4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4.5 中国的鸦片战争与近代化探索第五章: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挑战5.1 第二次工业革命5.2 两次世界大战5.3 冷战与两极格局5.4 第三次科技革命5.5 全球化与多元文明共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明古国的起源、发展、衰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不同文明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挑战。

2. 教学难点:文明的发展规律;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冲突与融合。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新课标】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新课标】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civilization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Briefly review the main topics covered in the class, including the basic concepts, components, and case studies of civilization.
Each group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for the assigned topic.
One representative from each group prepares to present the discussion results to the whole class.
Emphasize the value and role of civilization in real life or academic studie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further explore and apply civilization.
Assign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article or report about civilization to consolidate the learning outcomes.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明的定义与特征:学生需要理解文明的概念,掌握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传承机制。例如,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文明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文明的传承方式,如传统、文化、制度等。
(2)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学生需要了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思想哲学等方面的成就。例如,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四大发明等。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ppt课件1冀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ppt课件1冀教版

追寻人类文明的 足 迹
古罗马的斗兽场
古希腊神庙
古印度文明
金文
大 篆
小篆
隶 书
楷 书
行 书
●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雨果
●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源自,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 宁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 ●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 ●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六年级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两篇

六年级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两篇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二、讲授新课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三、课外拓展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1》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古代文明、中世纪文明、近代文明等四个部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原始社会,旨在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过程。

3.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类文明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原始社会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2.课件: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讨论话题:关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提前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人类文明是如何起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到文明的发展是不断积累和演进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历史和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文明的起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古代文明的代表: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2. 第二课:古代文明的成就古代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古代文明的衰落和灭亡原因3. 第三课:中世纪文明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和发展4. 第四课: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和主要思想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及其影响5. 第五课:现代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对文明的影响现代文明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文明的演进过程。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学生作业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文明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

3. 参考书籍:相关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书籍。

4.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和文化网站、在线视频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

3. 课程进度安排:第一课:文明的起源(2课时)第二课:古代文明的成就(2课时)第三课:中世纪文明(2课时)第四课: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2课时)第五课:现代文明的发展(2课时)剩余课时: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提问等活动。

主题一 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主题一 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主题一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主题一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主题一: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一、目标态度:通过让学生在走近世界的过程中,关爱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成就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遗产地热爱和保护之情,启发并引导学生走近世界,将自己的生活、家乡、国家和世界地发展联系起来,增进对世界的亲近感,增强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能力:通过学生的收集调查、交流研讨,培育学生地主动参予意识和对照能力,提升学生的观测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

知识:使学生知道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些文明成就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这些人类地伟大创造。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顺利完成大河哺育的文明和印第安文明;第二课时顺利完成文字的构成与演进和搞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国家?多媒体展示长江、黄河。

教师:为什么长江、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因为我们的祖先最早就是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二)新课教学:独立自主写作课本第2-5页,思索以下问题:1、说一说四大文明古国各产生在什么大河流域?2、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在大河流域?3、从山洞到房屋,从石器到铁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4、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明成果?简单介绍印第安文明。

(三)板书设计:无(四)作业:无第二课时(一)导入:多媒体展现从古至今相同文字的演进。

(二)新课教学:1、了解汉子悠久的历史,介绍中国文字的变迁过程。

2、探讨文字统一、文字的演进和精简,对促进社会文明存有什么促进作用?3、谈一谈你对汉字地认知以及这样承继、传播汉字?搞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1、把自己了解的有关历史文化遗产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1.1《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1.1《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1.1《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1.1《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其主要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细节存在疑问。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其主要成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其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3.教学资源: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人类文明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过关试题1、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在和繁衍生息,创造着古老的中华民族文明。

答案: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解析:我们的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华文明。

长江黄河、尼罗河及定期泛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题型:填空题难易程度:容易掌握程度: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精品类型试题级别:六年级试题地区:辽宁试题来源: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过关试题试题标签: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2、早期人类在繁衍生息。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走出洞穴,开始了村落定居生活。

答案:大河流域解析:我们的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华文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

人们走出洞穴,开始村落定居。

题型:填空题难易程度:容易掌握程度: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精品类型试题级别:六年级试题地区:辽宁试题来源: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过关试题试题标签: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3、阿拉伯数字是发明的。

答案:印度人解析: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

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

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

题型:填空题难易程度:较易掌握程度:识记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精品类型试题级别:六年级试题地区:辽宁试题来源: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过关试题试题标签: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4、我国的不仅中国人使用,而且影响了一些东方国家,如朝鲜、日本,日本文字中至今还借用中国汉字。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信息。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明的发展历程。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文明古国的风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产地,加深对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的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3)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文明的起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明的定义及其起源,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信息。

2. 教学重点:文明的概念、文明起源的背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3. 教学难点:文明起源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

4.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5. 教学内容:(1)文明的定义: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阶段过渡的产物。

(2)文明起源的背景: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3)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

三、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考查学生对文明起源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

3. 评价内容:(1)学生对文明的概念的理解。

(2)学生对文明起源背景的掌握。

(3)学生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追寻文明的足迹》。

2. 多媒体资源:PPT、视频、图片等。

3. 实地资源:博物馆、文化遗产地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文明的起源课时:2课时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文明的概念及其起源背景,介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第二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六、第二章:古埃及文明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发展过程,掌握其历史特点和文化成就。

思品教案《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思品教案《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绚丽多彩的世界主题一: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大和哺育的文明印第安文明教学目标:态度:通过让学生在走进世界的过程中,关注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成就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能力:通过学生的搜集调查、交流研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对比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使学生知道两河流域是世界闻名的重要发源地,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些文明成就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这些人类的伟大创造。

教学重难点:文明古国的产生,四大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比较不同文明的特点。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古代文明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古代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古代文明产生于哪两条大河流域吗?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师:同学们说的对,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说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地理条件适合人类居住。

是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在那里生产生活了。

师: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二、整体看书,感知主题(课本中的2到5页内容),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看书了解到了什么。

三、古代文明的产生。

师: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说的也很好。

老师归纳了一下,这节课共介绍了三部分的内容。

1、古代文明的产生。

2、古代文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3、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的贡献。

现在我们一起细细了解。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相信大家对大河哺育的文明有很多了解。

老师考考你们,四大文明古国是那几个?它们各产生于什么大河流域?生: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埃及:尼罗河流域印度:恒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著名河流的资料?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六年级品社上册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学案范文整理

六年级品社上册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学案范文整理

六年级品社上册《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学案一、单元目标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走近世界;通过对人类文明遗产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通过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目、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兴趣。

能力:通过上网查询、调查访问、搜集资料、讨论交流、模拟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知识:知道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些文明成就对世界历史的确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世界古代建筑成就所体现的人类文明智慧;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特征及环境对其形成的影响。

二、单元内容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浓缩人类文明的经典工程大千世界,万种风情※4.环游世界各地三、单元教学基本思路本单元内容主要依据课程标准“走近世界”部分的第1、2、3条而设置。

目的是把学生的视野由了解祖国扩展到认识世界,将看破似距离学生遥远、实际上已与学生的生活不可分割的当今世界,通过地理环境、文化遗产、节日风俗、民族习惯等不同侧面,展示在学生面前。

增进学生对世界的亲近感,增强学生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进入初中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从纵向的角度让学生感受人类文明的渊源,感受我国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和欣赏文明成果、保护文明成果、并为推进人类文明做贡献的意识和志向。

教材最后一部分选学活动“环游世界各地”,教师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搜集并加工资料,组织学生开展着实有效的交流活动。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1.1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1.1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案冀教版

2019年六年级道德与社会上册 1.1找寻人类文明的踪迹教课设计冀教版找寻人类文明的踪迹教课目的教课目的态度:经过让学生在走进世界的过程中,关口自然,感觉大自然对人类的打鱼,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成就时。

劳感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建的,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热爱和保护热忱,加强保护自然、保护文明遗产的责任感。

能力:经过学生的采集检查、沟通商讨,培育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和对照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使学生直到两河流域是世界有名的重要起源地,人类的劳动创建了文明,劳感人民创建的赞兰文明是人类的可贵财产。

让学生联合自己的生活实质,理解这些文明成就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这些人类的伟大创建。

学情剖析经过学生的采集检查、沟通商讨,培育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和对照能力,提升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点难点四大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指导人类文明是跟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课过程4.1 第一学时教课活动活动1【讲解】找寻人类文明的踪迹一、问题引入为何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师:我们的先人最早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建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多媒体课件大河培育的文明出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名河流图片资料。

思虑:为何文明古国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师指引学生认识我们的先人最早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 ,创建了中华文明。

列举两河、尼罗河、按期泛滥及农业的发展供给了有益的自然条件。

小组察看教材P3图片,议论:“从山洞到房子从石器到铁器”人们生活的变化,古老的文明与我们的生活亲密有关。

出示课件介绍中国的青铜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二、印第安文明师: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以外,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文明?课件出示:印第安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议论:印第安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进行比较,有什么不一样?三、总结本课内容第二课时文字的形成与演变做人类文明的守卫者一、激情导入我们伟大的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汉字是到现在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以前存在的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美洲玛雅人的图形文字都远远不如汉字这样在今日依旧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第1课 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课

第1课  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课
1.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学习目标:1.知道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人类 的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 富。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些文明成就对世界历史发展产 生的深远影响,认识这些人类的伟大创造。
一、大河哺育的文明 为什么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1.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发源于非洲 赤道附近的尼罗河,自南向北流向地中海,在北非广阔的沙漠中, 冲出了一条狭长的河谷。由于河流周期性泛滥,河谷及入海口处 日积月累沉积了厚厚的沃土,适宜于农业生产。勤劳智慧的人们 在这些冲积平原上发展灌溉农业,把大河流域建成了“粮仓”。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 造着古老的中华文明。
早期人类居住的山洞
早期人类居住的村落
早期人类使用的石器
早期人类使用的铁器
6.从山洞到房子,从石器到铁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人们的生活条件在改善,生产工具在改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 力在提高,人们过上了比较稳定的生活。 7.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金属器皿的广泛使用、城市的相继出现、 国家的产生,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古老的国家为世界文明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要点:(1)四大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他们产生于什么 大河流域? 古中国 黄河与长江流域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恒河流域
(2)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 息。
古代埃及农业收获壁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照片
2.1973年浙江余姚县农民建造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了河姆 渡文化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等,最厚的地方达1 米。出土的稻谷色泽金黄,经鉴定是人工栽培的晚稻。 半坡遗址在西安市东半坡村北,发掘出房屋遗址45座、圈栏遗 址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烧制陶器遗址6座,生产工具和 生活用具约万件。此外,还有兽骨、果核和腐烂的粟等,证明我国 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案冀教版

教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案编写:教学课时: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性。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第一章:文明的起源【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文明的定义和特征,理解文明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2. 通过学习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和特点。

【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什么是文明?文明有哪些特征?第二章: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教学内容】1. 通过学习古代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交流对于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讲述古代丝绸之路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文明的代表,通过对话、辩论等形式,展示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第三章:文明的冲突与合作【教学内容】1. 通过学习历史上的战争与冲突,让学生了解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合作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教学活动】1. 历史回顾: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战争与冲突,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 小组讨论:如何促进文明之间的和平与合作?学生提出建议和方案。

第四章: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文明传承的意义,认识到创新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历史上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案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创新精神。

【教学活动】2. 创意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创意展示,展示对文明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和思考。

第五章: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文明发展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设计)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设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河流对文明发展的促进和各文明的主要成就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文明的地理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河流对文明特色的塑造。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代文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河流对农业文明至关重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明发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认识到历史文明的连续性和现代社会的文明传承。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பைடு நூலகம்比我预期的要顺利。这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合作和动手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熟悉或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对学生的表现感到欣慰。他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积极的讨论,并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偏离了主题,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聚焦核心问题,提高讨论的效率。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后,我需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深入了解各个古文明的发展历程,以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性。

2. 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珍惜现代文明成果,激发学生为创造未来文明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第一章:人类文明的起源1.1 古代埃及文明1.2 两河流域文明1.3 古印度文明1.4 古中国文明第二章:古代文明的辉煌2.1 希腊文明2.2 罗马文明2.3 印度文明2.4 中国文明第三章:中世纪文明的发展3.1 欧洲中世纪文明3.2 伊斯兰文明3.3 东亚文明第四章:近现代文明的转型4.1 文艺复兴运动4.2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4.3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第五章: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文明5.1 科技的飞速发展5.2 文化的多元交融5.3 全球化与文明冲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阐述各个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文明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各个文明的理解和看法。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文明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所提交的讨论报告质量。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设计有关人类文明发展的试题,测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对文明的理解深度。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上册。

2.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涉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各个方面。

3. 网络资源,包括相关网站、论坛和在线视频等。

教学安排:每周一节正课,共计15周,每个章节安排3课时进行讲解和讨论。

第六章:20世纪的历史转折6.1 第一次世界大战6.2 俄国革命与苏联的建立6.3 第二次世界大战6.4 冷战与两极格局第七章:现代科技的突破7.1 第三次科技革命7.2 航天探索7.3 生物技术与医学进步7.4 信息技术的发展第八章:全球化的深入推进8.1 经济全球化8.2 文化全球化8.3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8.4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第九章:当代社会问题的挑战9.1 人口爆炸与城市化9.2 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9.3 社会不平等与贫富差距9.4 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第十章:面向未来的文明发展10.1 文明交流与互鉴的重要性10.2 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10.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4 每个人都应是文明的传播者教学方法:1. 继续使用讲授法,讲解20世纪的历史转折点和现代科技突破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 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 6000年左右。
• 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 菜籽遗存。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 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

想一想:山洞到房子,从石器到铁器,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青铜器
• 青铜器的出现对人类生产力发展起到重要作 用,因此称为青铜时代。1975年甘肃东乡林 家马窖类型遗址出土的一件单范铸造铜刀, 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器。
文字的演变
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想一想:文字统一、文字的演变和简化, 对推动社会文明有什么作用?
1. 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 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 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3. 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 4. 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追寻人类文明 的足迹
大河哺育的文明
说一说: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国家? 各产生于什么大河流域?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中国、古印度、 古埃及、古巴比伦。
古中国产生于黄河和长江,古印度产生于 恒河和印度河、古埃及产生于尼罗河、古巴比 伦产生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 域
• 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 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古代文明成果
•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 印 刷书
• 算盘、瓷器、丝绸、中医、哲学、历法、二 十四节气、天文学、哈雷彗星、汉字、故宫、 长城等等
长城和故宫
• 长城是我国北方领土 上一条延绵起伏的古 代城墙,长度有1万多 华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以被称为 “万里长城”。它是 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堪称“世界之最”。
• 为了继承和传承这些文明,我们能够 做些什么?
承德避暑山庄
• 阿兹特克文化吸收了玛雅文化等各 种印第安人文化的成就,农业发达, 金属冶炼和制作技艺精良,建筑宏 伟,使用象形文字,有精确的历法 系统。如特诺奇蒂特兰城、神庙等。
• 印加文化吸取了古代南美各种印第 安文化成就,农业发达,纺织和金 属加工技艺高超,有严密的行政管 理系统。
文字的形成与演变
• 我们伟大的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 的国家,文字在文明的积累和传承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我国的汉字是至今为止仍在使用 的最古老的文字,曾经存在的两河流域的楔 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美洲玛雅人的 图形文字都远远不如汉字这样在今天依然显 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 故宫位于北京市区中 心,又称紫禁城,是 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 筑群。它是封建皇帝 行使权力、举行盛典 的地方。
印第安文明
• 印第安人中一些比较发达的民族,如玛 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已经进入 了阶级社会,留下了世人无法理解的玛 雅文明。
• 兴盛在公元300~900年之间的玛雅文化 是古典文化的高峰,玛雅人创造了美洲 留下的唯一文字──玛雅文字,建立了相 当精确的太阳历。他们培育了玉米、马 铃薯,建造了高大的神庙,留下了在今 天难以解释的文字。
河姆渡遗址
•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文物内容非常丰富,有人工栽培水 稻的大量遗物,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
• 人工栽培的水稻遗物,是中国迄今发现 最早的谷物。
• 以往的国际文献认为,印度是亚洲水稻 的原产地,其实它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水稻晚3000年。
半坡遗址
• 半坡遗址建立于1967年,是我国首次大规模 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也是我国 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 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 温和,适合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 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 基本需要
黄河和长江
•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 •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 原的唐古拉山脉主 原的巴颜喀拉山, 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约5400千米, 全长约6300千米, 是我国第二长河。 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从地图上看,黄河 居世界第三位,占 干流就像一个巨大 我国国土面积的近 的“几”字。黄河 20%。长江是我国 中下游地区是世界 第一大河,也是世 著名的古代文明发 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祥地之一,是孕育 中国民族的摇篮。
谈一谈:你对汉字的理解及怎样继承、 传播 汉字?
做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做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 的文明历史,祖国各地分布着大量的文物古 迹。这些历史文明古迹不仅属于中华民族, 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 谁愿意把自己了解的有关历史文化遗产的故 事讲给大家听?
• 你在参观或游览这些文明古迹时见到 过一些不文明的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