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3通常涵盖了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遗传学基础:-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 DNA结构:双螺旋结构,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组成。
-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2. 遗传变异:-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 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新排列。
-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3. 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 多基因遗传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唐氏综合症。
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 物种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
5.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6.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 生态平衡的概念和调节机制。
7. 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基因克隆、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
- 细胞工程: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和干细胞技术。
- 酶工程和发酵工程。
- 生物技术的应用: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8. 生物伦理:-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基因隐私、设计婴儿等。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考量。
- 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原则。
9. 科学探究方法:- 实验设计的原则:控制变量、重复实验等。
-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 科学论文的撰写和科学交流。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生物必修3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这些内容,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 +、Cl -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与HCO 3-、HPO 42- 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 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等,以及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
2. 遗传学:研究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
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如DNA、RNA,以及基因的遗传方式和基因突变等。
3.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了解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位,如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以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4.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种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了解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如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以及人类的进化和人类行为的演化等。
5. 植物生物学:研究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植物的组织和器官,如根、茎、叶和花等,以及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6. 动物生物学:研究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如皮肤、骨骼、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以及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7.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如发酵过程、免疫反应和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等。
8. 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开展研究和应用。
了解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9. 生物伦理学:研究生物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道德问题。
了解生物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生物科技的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克隆技术和生殖技术的伦理考量等。
10.健康与疾病:研究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形成和治疗。
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免疫系统、传染病和慢性病等,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措施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外界环境淋巴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胆固醇3.内环境中可以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存在的物质气体:O2 CO2等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维生素组织胺神经递质4.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消化酶,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6.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
7.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8.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慢。
过敏性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出现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
淋巴管阻塞性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的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从组织液吸收的液体也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
代谢性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向组织液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量增加。
肾小球炎:使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弱。
9.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10.外界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肺泡壁的一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线粒体(2层),肝细胞的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
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分子基础1. 蛋白质- 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 蛋白质的功能:催化、运输、信号传递、免疫、结构支持等。
- 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过程。
2. 核酸- 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遗传信息的存储与传递。
- 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
3. 糖类和脂类- 糖类的分类与功能:单糖、多糖、糖类在能量供应中的作用。
- 脂类的结构与功能:甘油三酯、磷脂、固醇、脂质在细胞膜的组成和能量储存中的作用。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磷脂双层、膜蛋白。
- 细胞膜的功能:物质的进出、信号传递。
2. 细胞器- 细胞核:遗传信息的存储与表达。
- 线粒体与叶绿体:能量转换的场所。
-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其他细胞器的功能。
3. 细胞骨架- 微丝、微管、中间丝的结构与功能。
- 细胞骨架在细胞运动、分裂、形态维持中的作用。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概念、基因型与表型。
2. 基因工程- 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基因编辑技术。
- 基因工程的应用与伦理问题。
3. 生物进化- 物种的概念、生物多样性。
- 进化论: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突变。
- 进化树、系统发育学。
四、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1.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保护。
2. 人体健康- 营养与健康:营养素的分类、功能、推荐摄入量。
- 疾病与免疫:传染病、非传染病、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 健康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心理健康。
五、生物技术的应用1. 农业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 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开发与使用。
2. 医学生物技术- 基因诊断、基因治疗。
- 生物制药:疫苗、抗体药物、生物相似药。
3. 环境生物技术- 生物降解、生物修复技术。
2023年高考生物必修3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
2023年高考生物必修3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仁内环境:细胞内液体液「 [ 』浆细胞外液(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还包括免疫调节)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 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 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内环境) 淋巴组织液组织液外界坏境(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另还有立毛肌)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4、体温调节过程:二、寒冷环境T冷觉感受器(皮肤中)T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器官产热增加: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增加,另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器官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T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三、炎热环境T温觉感受器(皮肤中)T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器官散热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产热器官产热减少: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减少T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 水的来源和去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 产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 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
中学生物必修3复习双基学问清单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的液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推断方法】:独来独往为淋巴;血浆沿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汲取进入血浆;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加血液循环。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整的物质:HCO3-、HPO42-:例NaHCO3/H2CO3 和Na2HPO4/ NaH2PO46、稳态: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干脆参加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加调整的系统:神经系统、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系统。
❖人体稳态调整实力是有肯定限度的.同时调整也是相对的。
❖稳态的调整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整7、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次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一节神经调整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具神经节)传到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新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并作出应答。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分子基础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组成与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质的组成与细胞器的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与作用2.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类型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糖类与脂质的种类及其生物学意义二、细胞的能量转换1. 光合作用-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与影响因素2. 呼吸作用- 糖酵解、柠檬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的步骤- 呼吸作用的能量产出与效率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的复制与修复- RNA的转录与翻译- 基因的表达调控2. 遗传的细胞基础-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 染色体的结构与数目变异3. 进化论- 物种的起源与演化- 自然选择与生物多样性- 遗传与进化的关系四、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 人体健康与疾病-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五、生物技术的应用1. 基因工程- 基因克隆与基因编辑技术-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2. 生物制药- 疫苗的开发与应用- 生物药物的制备与使用3. 生物信息学- 生物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生物信息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六、实验技能1. 基本实验操作- 显微镜的使用与细胞观察- 生物样本的采集与处理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实验数据的统计与解释七、生物伦理与社会责任1. 生物伦理- 生物实验中的伦理问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考量2. 社会责任- 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 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帮助您创建一个Word文档而提供的,您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内容。
在实际的Word文档中,您可以使用标题、子标题、列表和表格等格式化工具来组织这些内容,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约占)和(约占)。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含、、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邻近,但又不完整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浸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浸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浸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的浸透压。
(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品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响;若食品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响。
( 3)温度:正常的温度保持在度左右。
6、列举惹起组织水肿的要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 2)调理体制:当前以为是机保持稳态的主要体制,此中在此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但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的。
(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 4)参加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加物质互换的系统:、、和。
起调理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理)、内分泌系统(体液调理)、免疫系统(免疫调理)第二章第一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1.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此中效应器是指。
2.反射发生的条件:。
3.喜悦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成明显的的过程。
4.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 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②受刺激时 : 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最新整理)
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Ⅱ);(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渗透压和酸碱(Ⅰ);(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Ⅱ)。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二、细胞外液的成分、渗透压和酸碱度[解惑]①、②、④内存在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而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三、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一聚焦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完善下面关于体液及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图并思考回答:1.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淋巴因子、组织胺等。
④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2.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1)发生的生理过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3.写出细胞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直接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易错警示与内环境有关的2个易错点:(1)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要的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要的基础知识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一、群落的结构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是由本区域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课本P713、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4、种间关系: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结果对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等。
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提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4、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二、群落的演替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1)定义: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1)定义: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3、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高中生物必修3复习双基知识清单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的液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判断方法】:独来独往为淋巴;血浆沿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血浆中酸碱度:调节的物质:HCO3-、HPO42-:例 NaHCO3/H2CO3 和Na2HPO4/ NaH2PO46、稳态: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系统。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7、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强烈推荐】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按照相应的格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 遗传物质DNA与基因
1.1 DNA的结构和特点
1.2 基因的概念与特征
2. 遗传的分子基础
2.1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2.2 RNA与蛋白质的合成
3. 遗传的分子机制
3.1 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
3.2 突变的类型与影响
二、进化与适应
1. 进化的基本概念
1.1 进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1.2 进化的证据与支持
2. 物种起源与发展
2.1 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机制
2.2 物种形成与分化
3. 进化的因素与作用
3.1 自然选择的原理与应用
3.2 适应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1. 物质的循环
1.1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
1.2 水的循环与水系的重要性
2. 能量的流动
2.1 光合作用与光能转化
2.2 生物能量的转化与代谢
3.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调控
3.1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平衡与调节 3.2 生物能量的流动与食物链的构建
以上是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的简要总结,主要包括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内容。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对您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生物必修3知识点归纳
生物必修3知识点归纳一、遗传与进化1.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性状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自由分配定律。
2.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指控制遗传特征的DNA分子,位于染色体上。
3.突变:指基因或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
4.DNA与RNA:DNA是遗传物质,存储了生物体遗传信息;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传递基因信息的作用。
5.DNA复制:指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为细胞分裂和生殖提供了遗传物质。
二、细胞分裂与生长1.细胞周期: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个阶段。
2.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是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
3.无丝分裂:是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包括发芽、分裂、成熟和死亡四个阶段。
4.生长与发育:生长是指生物体体积和质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生物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
5.组织与器官: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单位,不同的细胞组合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三、基因工程1.DNA技术:通过基因重组、DNA复制与突变等技术手段对基因进行操作和改造。
2.基因克隆:将特定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分离并导入另一个生物体中,使其表达目标蛋白质。
3.转基因生物: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生物体中,使其具备新的性状或功能。
4.DNA测序:指确定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基因研究和基因工程的关键技术。
此外,生物必修3还包括了基因和性别、人类遗传病、进化论与发展生物学等内容。
学习生物必修3的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和进化规律,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0届高考生物必修三全册必考重点基础知识全面梳理清单(精品)
范文2020届高考生物必修三全册必考重点基础知识全1/ 11面梳理清单(精品)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 、体液之间关系: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 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3/ 11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一、植物生长发育1.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的萌发、根的生长、茎的生长、叶的生长、开花与结果等。
2.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有机物,释放氧气。
3.植物荷尔蒙:植物体内的植物荷尔蒙能够调控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等生理过程。
4.植物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包括自花授粉、异花授粉、营养器官的无性繁殖等。
二、动物生殖和遗传变异1.动物生殖方式: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包括有两性生殖、半两性生殖、无性生殖等。
2.生殖细胞的形成:有丙肝心脏的动物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交换和随机分配,从而形成基因的重组与遗传交换。
3.遗传变异的原因:突变、分离、自然选择等因素会导致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
4.基因的联锁与分离:染色体上基因的距离决定了它们是否进行联锁,而联锁与分离现象则影响着基因的组合与遗传变异。
5.基因的突变与表型:基因突变可以导致个体的基因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变异。
三、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态因子(如水、气候、土壤等)和生物群落组成,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完整系统。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同时物质也通过营养链和营养网进行循环。
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
4.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专门位置,包括生活方式、生活习性等。
5.生态平衡调节:生态平衡调节通过食物网中的捕食、竞争和共生等相互作用来控制各个物种的种群数量,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以上是植物生长发育、动物生殖和遗传变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现象、认识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等①体液: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②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全数体液的2/3。
③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全数体液的1/3。
④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⑤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通过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⑥淋巴:小部份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淋巴内悬浮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能够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注意:血液并非满是体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三者关系:血浆营养物质组织液↑淋巴循环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聚集到淋巴管中,通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血液循环。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1、血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剩余部份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类营养物质(葡萄糖)、各类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成份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必然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要紧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要紧为Na+、Cl-。
37℃时,人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注意:渗透压即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二、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
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样维持在37℃左右。
4、总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的稳态1、转变规律: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份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稳中。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细胞与遗传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的组成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2. 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的代谢: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细胞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细胞的物质运输: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3. 基因的分子结构与功能•DNA的结构•RNA的结构•蛋白质的合成4. 遗传的分子基础•突变与遗传•基因的转座•基因工程与克隆5. 遗传的方法与应用•遗传的方法:杂交、自交、选择、突变、基因工程等•遗传的应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1. 物种的形成与演变•物种的概念与分类•物种形成的过程:隔离与适应•物种的演变:进化与分化2.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意义•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因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4.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生物资源的概念与分类•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资源研究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环境保护的目标与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施策略生命活动与体内环境1. 平衡与调节•生命活动的平衡与稳态•体内环境的稳定调节2.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主要腺体的分泌物与功能3. 神经调节与体内环境•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神经调节与体内环境的关系4. 免疫系统与体内环境•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与体内环境的关系5. 运动与体内环境•骨骼系统与运动•肌肉组织与运动协调生殖与发育1. 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雌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生殖的调控•生殖激素的分泌与调控•生殖周期的调节3. 生殖方式与生殖行为•焦点解决:性别的遗传与决定•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等•生殖行为的调节4. 受精与胚胎发育•受精与胚胎发育的过程•多细胞生物胚胎发育的特点5. 生殖与发育的调控•外界环境对生殖与发育的调控•基因对生殖与发育的调控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3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3复习双基知识清单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的液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判断方法】:独来独往为淋巴;血浆沿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血浆中酸碱度:调节的物质:HCO3-、HPO42-:例NaHCO3/H2CO3 和Na2HPO4/ NaH2PO46、稳态: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系统。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7、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具神经节)传到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新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并作出应答。
3、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不能完成。
5、兴奋是指动物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是以电信号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静息电位: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其方式为协助扩散。
3、动作电位: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其方式为协助扩散。
4、兴奋的传导过程: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
5、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在膜外相反,膜内相同。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双向传导(要求:离体神经元)。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膨大部分。
2、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结构来实现的。
3、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4、兴奋传递的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经扩散通过突出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若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则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若突触后膜变得外更正、内更负,则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5、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说明突触后膜为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3、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5、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的功能:a.感知外部世界(感觉中枢);b.控制机体的条件反射活动;c.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到人类的听、说、读、写。
如果S区受损,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3、短期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的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第二节体液调节\一、体液调节概述1、体液调节:激素,CO2、H+、乳酸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其中,激素的调节最为重要。
2、激素调节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
3、激素的作用:调节作用,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称为信息分子。
4、本质:有机物(1)蛋白质、多肽类: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抗利尿激素(不能口服;胰岛、垂体、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全为此类)(2)固醇类:性激素(3)氨基酸衍生物类: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二、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1、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分别是调节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此外下丘脑还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垂体:能分泌多种“促激素”,例如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靶器官分别是甲状腺和性腺(睾丸或卵巢);其中,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所以缺碘将出现大脖子病。
此外,垂体还能分泌生长激素,该激素在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生长激素在成年时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
3、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主要功能为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它的合成与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
幼年时缺乏这种激素会导致呆小症,成年时缺乏这种激素会导致大脖子病。
三、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
(2)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糖糖。
3、血糖调节模型【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上既有葡萄糖的受体,也有神经递质受体;血糖调节中最直接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间接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所以,血糖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
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1、分级调节:寒冷或过度紧张,导致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少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将增加TRH和TSH的分泌,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五、体温调节1、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即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即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3、体温调节过程:①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②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4、体温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
`六、水盐平衡调节1、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当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得食物过咸:将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方面通过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使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排尿量,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于恢复正常。
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八、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第三节免疫调节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吞噬细胞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抗体和淋巴因子由免疫细胞产生,溶菌酶不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2、免疫类型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以及体外的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3、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4、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5、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病原体进入体液后,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多数病原体先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迅速增值分化,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
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6、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7、特异性免疫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功能。
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其中,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过敏反应:已体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免疫过强)、8、免疫失调疾病自身免疫病: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器官。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强)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HIV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免疫过强)9、过敏反应的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1、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有光或无光都能产生)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和叶、发育中的种子,合成原料是色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