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3.6《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同步练习
报任安书》课堂同步自测题 及答案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 赖晓东选择题 ( 每题 4 分)1、下列词语,加粗字读 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 曩(n ang ) 者 阙(qu e )然 囹圄(1 ing y u) B . 倜傥(t it dng ) 愤懑(me ) 放 失 (sh i) C . 缧(l 目)纟世 闺閤(h e) 剌(l e)谬 D . 强(qi ang )颜将相(xi eng )愠色(y tn )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吾视其辙乱B、窥镜而自视C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 、瞋目视项王 4、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仆诚以著此书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D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C 放矢旧闻 D6、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 、且负下未易居, 下流多谤议B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 恨私心有所不尽D 、鄙陋没世而 文采不表于后世 7、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 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 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 区别呢 ?B.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2、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下至于 兹(现在) 不逊 (不谦虚) 错)C 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 DB 、若望仆不相思(怨恨) 幸勿为过(过、 累 百世(积累,经历)曼 辞(美好)E 、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 F、亦以 究 天人之际(推断,研究))思垂空文以自现 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E 、则仆偿前辱之责F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苏教版语文高一报任安书(节选)活页习题
专题三直面人生文本14 报任安书(节选)一、语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nǎnɡ)诎.体(qū)圜.墙(yuán)槛.阱(jiàn) 暴.肌肤(pù)B.强.颜(qiǎnɡ)羑.里(yǒu)赭.衣(zhě)缧绁.(xiè) 倜傥..(tìtǎnɡ)C.臧.获(zànɡ)愠.色(wēn)剌.谬(là)魏其.(jī)轩辕.(yuán)D.没.世(mò) 桎梏.(ɡù)曼.辞(màn)岩穴.(xué) 仲尼厄.(è)2.下列各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气....勤勤恳恳B.今虽欲自雕琢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遇遭此祸..多谤议D.仆以口语4.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少卿足下C.仆.非敢如此也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5.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
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套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去就:偷生或赴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积累,经历。
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6.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兄弟之亲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④下流多谤议 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⑦重为乡党所笑 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A .①⑤/②⑦⑧/③④⑥B .①/②③④⑦⑧/⑤/⑥C .①⑥/②⑧/③④⑦/⑤D .①/②③④⑥/⑤/⑦⑧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再拜:再一次下拜 B .推贤进士为务.务:责任 C .若望仆不相师.师:老师 D .刑.不上大夫 刑:刑罚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流俗之所轻.也 B .其次不辱.身 C .下流多谤议.. D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9.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若⎩⎪⎨⎪⎧ 若.望仆不相师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B .虽⎩⎪⎨⎪⎧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C .以⎩⎪⎨⎪⎧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 D .于⎩⎪⎨⎪⎧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灌夫受辱于.居室 10.翻译下列句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报任安书同步练习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江苏省高邮中学陈冬英一、文学常识填空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
分、、、、五个部分,共篇。
《史记》被鲁迅称之为“”。
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浓厚的爱憎感情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之中。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曩者囹圄倜傥缧绁强颜将相愠色桎梏剌谬绛侯魏其以头枪地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或重于太山2.其次诎体受辱3.其次剔毛发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5.见狱吏则头枪地6.及以至是7.及罪至罔加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0.思垂空文以自见11.网络天下放失旧闻12.则仆偿前世之责13.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四、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1.若望仆不相师2.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3.用之所趋异也4.积威约之渐5.而文采不表于后也6.下至于兹7.若有所亡8.稽其成败兴坏之纪9.亦以究天人之际10.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1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12.恨私心有所不尽五.说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太上不辱先2.衣赭衣3.通其狂惑4.倡优畜之5.流俗之所轻也6.曷足贵乎?六、指出下列句式属古汉语哪一种特殊句式1.西伯,伯也。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
3.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6.终不可用。
7.下流多谤议。
8.不信,适足取辱耳。
9.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10.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七、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高二语文第三专题报任安书(节选)练习题苏教版
报任安书(节选)练习题活页作业©臺本能力训练i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y Q 认可)B .定计于鲜也。
(xi a ,态度鲜明)C .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qi rtg,强颜,厚颜,意为不知羞耻)D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li g 连累)【解析】 A 项 与”应读“yt ,'和、跟,介词;C 项 强”应读“qi eg”; D 项 累”应读“I e,i 经历,积累。
【答案】 B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报任安书 报: 答,回复B . 特以为智穷罪极 特: 只是C . 恨私心有所不尽恨: 愤恨D . 思垂空文以自见垂:流传【解析】 C .恨”,遗憾。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修身者,智之符也符:护身 B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 适:适合 C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负:缺少D •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分:职分,道理【解析】 A 项,标志。
B 项,往,至U ……去。
C 项,凭借。
【答案】 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积威约之渐也B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解析】 A .前一个指情意;后一个指意志、气概。
【答案】 A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 •意气勤勤恳恳B •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C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D •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A.意气勤勤恳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倜傥之才不能任也而用流俗人之言 流俗之所轻也【解析】A项,辞意和语气。
B项,感情深厚。
D项,皇帝身边的侍从。
【答案】 C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① 固主上所戏弄 A <② 人固有一死 ①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 B <.②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①倡优所畜 C <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①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②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解析】 A 项,本来。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滔滔不绝惊心动魄络绎不绝B.言而有信入土为安魂不附体C.兴高采烈闲情逸志五大三粗D.仓皇失措浑身冰凉卿卿我我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魏其(jī),大将也,衣(yī)赭(zhě)衣,关三木。
B.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幽于圜(yuán)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ì)缧(léi)绁(xiè)之辱哉!D.无乃与仆(pū)私心剌(là)谬(miù)乎?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断肢体受辱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仆窃不逊D.灌夫受辱于居室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5,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气勤勤恳恳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6,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下列语句中“之”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①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试之以足A.尺码到达尺码鞋子B.尺码尺码到达鞋子C.尺码鞋子尺码到达D.尺码鞋子到达尺码2.下列语句中属于定语后置的一句是A.吾忘持度B.郑人有欲C.无自信也D.何不试之以足7,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鲁国孔熙先博学有从横才志,文史星算,无不兼备,为员外散骑侍郎,不为时知,久不得调。
初熙先父默之为广州刺史,以脏货下廷尉,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保持之,故免。
及义康被绌,熙先密怀报效,以晔意志不满,欲引之,无因进说。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同步练习3苏教选修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同步练习3苏教选修高中语文《报任安书》同步练习3苏教选修原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抑郁而与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至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庭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材,长无乡曲之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阅读练习2
《报任安书(节选)》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与陈伯之①书丘迟丘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雄,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此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朱鲔涉血于友于,汉主不以为疑.,张绣剚刃于爱子,魏君待之若旧。
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
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
将军独面见颜借命,驰驱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
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
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
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郫,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圣明,天下安乐。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惟北狄野心,倔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
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丘迟顿首。
[注] ①陈伯之本是南齐将领,后归降梁武帝,任江州刺史,天监元年(502)投降北魏。
天监四年,临川王萧宏率军伐北魏,命记室(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丘迟给陈伯之写了这封劝降信,信中陈说利害,晓以大义。
高二语文报任安书同步练习题
第四单元13 报任安书(节选)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曩.者(nánɡ) 闺■.(ɡé) 放失.旧闻(yì) B.槛.阱(kǎn) 剌.谬(là) 呼天抢.地(qiānɡ) C.系.狱(xì) 诎.体(qū) 权倾五伯.(bà) D.徒隶.(lì) 阙.然(qué) 强.颜欢笑(qiǎnɡ)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扶将相出郭师相如望仆不B.⎪⎩⎪⎨⎧∙∙以诈特相如度秦王以为智穷罪极特 C.⎪⎩⎪⎨⎧∙∙∙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或未易量或当与秦相较,, D.⎪⎩⎪⎨⎧∙∙也然素所自树立使此可为智者道然 答案:B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查)B.曼辟..以自饰(应付、推诿的话) C.恨.私心有所不尽(遗憾) D.倡优..畜之(乐师伶人) 答案:B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伏法..受诛 固主上所戏弄..B.慎于接物.. 素所自树立..使然 C.推贤进士.. 意气勤勤恳恳.... D.不辱辞令.. 士节不可不勉励.. 答案:C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旅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答案:C6.下列各句中,不包含表谦称或敬称的词语的一项是( )A.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B.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C.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D.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答案:B二、阅读部分(3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同步训练 苏教必修5苏教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同步训练苏教必修5苏教《报任安书》一、语言文字运用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曩.者(nǎnɡ) 槛.阱(jiàn)愠.色(yùn) 剔.毛皮(tì)B.强.颜(qiǎnɡ) 缧.绁(léi)倜傥..(tì tǎnɡ) 头枪.地(qiānɡ)C.凝滞.(zhì) 婢.妾(bēi)圜.墙(huán) 暴.肌肤(pù)D.占卜..(zhàn bǔ) 囹圄.(wǔ)污垢.(ɡòu) 名摩.灭(mó)解析A.剔—tī;C.婢—bì,圜—yuán;D.占—zhān,圄—yǔ。
答案 B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报.任安书报:答,回复B.特.以为智穷罪极特:只是C.恨.私心有所不尽恨:愤怒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流传解析C.恨—遗憾。
答案 C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意气..,挥斥方遒..勤勤恳恳/书生意气B.积威..之所劫哉..约之渐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C.唯倜傥..之才不能任也..非常之人称焉/非倜傥D.而用流俗..之所轻也..人之言/流俗解析A.情意/意志气概。
答案 A4.以下句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固.主上所戏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①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②淮阴,王也,受械于.陈C.①倡优所.畜②某所.,而母立于兹D.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解析C.被/处所。
答案 C5.请以司马迁的事迹为例来阐述下面的这句话。
有志之士,必先有心。
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冲破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事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司马迁一心为完成《史记》而隐忍苟活,令后人景仰。
苏教版-语文-高二苏教版必修5跟踪检测十二 报任安书 节选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报任安书 (节选)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B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叙,这里指创作 C .则仆偿前辱之责.责:责任 D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 诚:果真 解析:选C “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①固.主上所戏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 ①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②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C.⎩⎪⎨⎪⎧ ①倡优所.畜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D.⎩⎪⎨⎪⎧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解析:选C A 项,“固”,均为副词,本来。
B 项,“于”,均为介词,在。
C 项,“所”,与后面词语构成所字结构;表处所,……的地方。
D 项,“所以”,均为代词,……的原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②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⑤下流..多谤议 ⑥今虽欲自雕琢..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A .①③⑦B .②⑥⑦C .②④⑤D .①②④解析:选B ②“戏弄”、⑥“雕琢”、⑦“父母”与今义同。
“勤勤恳恳”,古今异义词,古义,诚恳的样子;今义,指勤劳踏实。
“妻子”,古今异义词,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非常”,古今异义词,古义,不同寻常,不同一般;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下流”,古今异义词,古义,深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声名不佳;今义,下游,卑鄙龌龊。
4.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则仆偿前辱之责B.思垂空文以自见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见狱吏则头枪地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及罪至罔加解析:选D A项,“摩”同“磨”,“责”同“债”;B项,“见”同“现”,“关”同“贯”;C项,“失”同“佚”,“枪”同“抢”;D项,“罔”同“网”。
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练习册:专题3 报任安书(节选)
报任安书(节选)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缧.绁(léi) 剌.谬(là)困厄.(è) 谤.议(bàng)B .愠.色(yùn) 放失.(shī)轩.辕(xuān) 沉溺.(nì)C .闺阁.(gé) 愤懑.(mèng)垢.辱(gòu) 草创.(chuàng)D .倜.傥(tī) 怯懦.(nuò)固陋.(lòu) 曩.者(nǎng)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 辱:承蒙B .若望.仆不相师 望:希望C .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倾:超过D .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流传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其次关木索见狱吏则头枪地B.⎩⎪⎨⎪⎧及罪至罔加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则仆偿前辱之责其次诎体受辱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且勇者不必死节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意气..勤勤恳恳B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C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D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A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B .流俗之所轻也C .李斯,相也D .灌夫受辱于居室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问题。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学案与练习.
专题三直面人生●专题概览专题导言人生既会有灿烂的阳光,也可能有凄冷的风雨。
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怎样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面对着逆境厄运的考验,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本专题重点探讨“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两组矛盾的人生话题。
这是人生的大思考,有了这样的思考,犹如在试金石上磨砺过,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能挺直,生命才有力量。
课文精评《报任安书(节选)》:表现了司马迁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渔父》: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着重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记念刘和珍君》:叙述了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生前事迹及遇害经过,总结了惨案的教训,并对烈士作了热情地讴歌和赞颂。
《论厄运》:论述了厄运的作用和价值,赞颂与厄运搏斗磨砺出的坚忍的美德,并指出“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直面苦难(节选)》:作者倡导普通人的“苦难观”,反对对苦难厄运的浪漫主义的美化,把苦难、苦难英雄还原为生活中的真实面貌,深入地探讨了普通人应该怎样直面苦难的问题。
板块一生存选择●主题导读司马迁“隐忍苟活”,是为了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名垂不朽,实现人生的价值;屈原“毅然赴死”,是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以死来体现生命的尊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
司马迁与屈原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1课时报任安书(节选)●画语导入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而伟大经常与孤独比肩。
面对宫刑之辱,司马迁毅然选择了隐忍苟活,“就极刑而无愠色”,终成就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他以生践志,以羸弱的生命为我们营造了一座座美轮美奂的精神圣殿,也给我们演绎了敢于直面生存的苦难、勇于在风雨之中守望理想与信念的悲壮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沉重书页,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基础练习1
《报任安书(节选)》基础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魏其.(jī),大将也,衣.(yī)赭.(zhě)衣,关三木。
B.暴.(bào)肌肤,受榜菙.(chuí),幽于圜.(yuán)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ì)缧.(léi)绁.(xiè)之辱哉!D.无乃与仆.(pù)之私心.刺(là)谬(miù)乎?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⑤⑧ B.②③④⑥⑧C.①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⑧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下流..多谤议B.恨私心..有所不尽C.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D.仆虽怯懦..4.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若.望仆不相师居则忽忽若.有所亡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累百世,垢弥甚耳C.及以.至是,言不辱者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灌夫受辱于.居室5.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二、语言表达1.仿照下列的句子,写上相应内容,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千锤百炼,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圣的佛像。
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司马迁蒙受腐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贝多芬经受失聪之苦,却留给时代一部《命运交响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 报任安书(节选)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yù,认可) B .定计于鲜.也。
(xiān,态度鲜明) C .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qiánɡ,强颜,厚颜,意为不知羞耻) D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lèi,连累) 【解析】 A 项“与”应读“yǔ”,和、跟,介词;C 项“强”应读“qiǎnɡ”;D 项“累”应读“lěi”,经历,积累。
【答案】 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报.任安书 报:答,回复 B .特.以为智穷罪极 特:只是 C .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愤恨 D .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流传 【解析】 C .“恨”,遗憾。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修身者,智之符.也 符:护身 B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 适:适合 C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负:缺少 D .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分:职分,道理 【解析】 A 项,标志。
B 项,往,到……去。
C 项,凭借。
【答案】 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意气..勤勤恳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 积威..约之渐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倜傥..之才不能任也 D.⎩⎪⎨⎪⎧ 而用流俗..人之言流俗..之所轻也【解析】 A .前一个指情意;后一个指意志、气概。
【答案】 A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 .意气..勤勤恳恳 B .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C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D .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解析】 A 项,辞意和语气。
B 项,感情深厚。
D 项,皇帝身边的侍从。
【答案】 C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固.主上所戏弄②人固.有一死B.⎩⎪⎨⎪⎧ ①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②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C.⎩⎪⎨⎪⎧ ①倡优所.畜②某所.,而母立于兹D.⎩⎪⎨⎪⎧ 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解析】 A 项,本来。
B 项,在。
C 项,“所”①“……的人”;②处所。
D 项,表原因,译为“……的原因”。
【答案】 C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流俗之所轻.也 B .其次不辱.身 C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D .魏其,大将也,衣.赭衣 【解析】 A .“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B.“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辱;D.“衣”,名词作动词,穿。
【答案】 C8.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仆虽罢.驾,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罢”同“疲”,疲惫。
B.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趣”同“趋”,向前走。
C.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徇”同“殉”,献身。
D.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责”同“择”,选择。
【解析】D.“责”同“债”,债务。
【答案】 D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双音节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固陋:固塞鄙陋之见。
B.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睚眦:怒目而视的样子。
C.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绳墨:木工用的墨线。
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曼辞:美好的言辞。
【解析】C.法度。
【答案】 C10.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屈原放逐,乃赋《离骚》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C.重为乡党所笑D.审矣,何足怪乎【解析】A、B、C项是被动句;D项是反问句。
【答案】 D11.从文言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与“适足以取辱耳”不同的一句是( )A.爱施者,仁之端也B.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C.顾自以为自残处秽,动而见尤D.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解析】A项,判断句;B、C、D项,被动句。
【答案】 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灌夫家居虽富,然失势,卿相侍中宾客益衰。
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
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灌夫有服,过丞相。
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
”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早临。
”武安许诺。
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
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
早帐具至旦。
平明,令门下候伺。
至日中,丞相不来。
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
”乃驾,自往迎丞相。
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
及夫至门,丞相尚卧。
于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武安鄂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
”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
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
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
丞相卒饮至夜,极欢而去。
1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 批根:根究清除 B .两人相为引重..引重:敬重 C .灌夫有服..有服:正在服丧 D .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 临况:光临 【解析】 B .引重:援引借重。
【答案】 B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灌夫家居虽富,然.失势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B.⎩⎪⎨⎪⎧ ①相得欢甚,无厌.②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 C.⎩⎪⎨⎪⎧ ①夫安敢以.服为解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 ①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②成妻具.资诣问【解析】 C .“以”,均为介词,表原因。
A.①句中的“然”,连词,但是;②句中的“然”,代词,这样。
B.①句中“厌”为动词,嫌恶;②句中的“厌”为动词,满足。
D.①句中的“具”为副词,全都;②句中的“具”为动词,准备。
【答案】 C1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灌夫对丞相不满的一组句子是( )①灌夫有服,过丞相 ②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 ③灌夫不怿 ④丞相特前戏许灌夫 ⑤灌夫愈益怒 ⑥夫从坐上语侵之A .①③④B .①⑤⑥C .②④⑤D .③⑤⑥【解析】③⑤⑥都是表现灌夫对丞相不满的意思,其余均不是。
【答案】 D15.下列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灌夫家居虽富,然而失去权势,到魏其侯也失势的时候,两人互相援引借重,关系十分密切。
B.过门拜访魏其侯一事原来是丞相提出来的,但第二天已到中午时分,丞相还未赴约,因此灌夫很不高兴。
C.灌夫见丞相日中未至,亲自前往迎接,到了丞相家门,丞相还睡着,因此灌夫用讽刺的语气质问丞相。
D.丞相约灌夫去拜望魏其侯只不过是戏言,实在无意前往。
后经灌夫上门催促,勉强答应前去,但驾车又驶得很慢,灌夫更加愤怒。
【解析】C.非“用讽刺的语气质问”而是询问。
【答案】 C【参考译文】灌夫在家闲居虽然富实,但是失去权势,居高位的卿相、有权势的近臣以及那些一向作为灌夫宾客的人,都因灌夫失势而同他日益疏远了。
等到魏其侯失势,也打算依靠灌夫去根究清除那班趋附势利的(平素仰慕他而结交,后来又因他失势而丢弃他的)宾客们。
灌夫也想依靠魏其侯因而结交列侯皇族来抬高自己的名声。
两人互相援引借重,他们两人的交往,简直像父子一样。
彼此投契,很要好,没有一些嫌恶,只恨相识得太晚了。
灌夫有丧服在身,过门拜访丞相田砏。
丞相不慌不忙地说:“我想和你一起拜访魏其侯,可惜你恰恰有丧服在身。
”灌夫说:“将军你愿意宠幸地光临魏其侯,我灌夫岂敢因有丧服而推辞呢?请让我告诉魏其侯,好叫他有所预备,将军你明晨就请早些到来!”丞相武安侯答应了,灌夫原原本本告知魏其侯,像他对武安侯田砏所说的那几句话。
魏其侯与他夫人多买酒食,当夜就打扫房屋,趁早陈设起来,直到天明。
刚天亮,便命门下的执事人等在门外探听伺候。
到了中午,丞相仍未到。
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此事吗?”灌夫很不高兴,说:“我不嫌丧服而应他的约。
应该自己前往邀请他。
”即起身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
丞相前一天只不过是随便答应了灌夫,实在没有打算真去赴宴。
等到灌夫到了丞相府,丞相还在床上休息。
于是灌夫进去见他,询问道:“将军昨天宠幸地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妻备办酒食,从一早到现在,都没敢吃一点东西。
”武安侯装作愕然的样子向灌夫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恍惚忘记了与你说过的话。
”才驾车前往,但又行驶得很慢,灌夫更加发怒。
等到饮酒尽兴时,灌夫起舞后接着邀请丞相起舞。
丞相竟不起身,灌夫在席上的谈话中讽刺丞相。
魏其侯就把灌夫扶着送走了,并向丞相道歉。
丞相终于在魏其侯家饮酒一直到天黑,尽欢而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