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共58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8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8张ppt)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觉:看到颜色、闻到味道、触摸到形状 概念:用语言概括出苹果的本质属性,具
等(个别属性:红、甜、圆)
有抽象性。
知觉:对苹果整体认知(又红又甜又圆的苹果) 判断:有的是甜的,有的是酸的。 表象:当苹果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 推理:根据苹果落地,得出万有引力规律。
浮现它的样子。
自身思的考认结:识人能论们力:对也冥有实王了践星大认大是识的认的提变高识化。发表明展了的什么动哲力学道
理?
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通过实践产生认识,认识是从无到 有的一种过程。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指通过实践推动认识的进一步深 化和发展,强调认识在实践的基智 ——动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检验标准
书到用时方恨少 ——动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来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检验标准
设计方案
(主观)
修建桥梁 (实践)
桥梁
(客观)
补充: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是主观见之于与客观的活动。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主体: 人客观的
实践手段: 探测器客观的
实践对象: 火星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蜜蜂筑巢
祝融号火星车建造
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践主体的创造性 改造自然(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 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高中政治新教材部编版必修四课件:2.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8页PPT)

高中政治新教材部编版必修四课件:2.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8页PPT)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认识与实践 1.认识: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_反__映_。 (2)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表现形式及其关系:
含义 形式 关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_感__觉__器__官__直 接_外_感_部_受_联到系的、关事于物事的物各的个现方象面、的事认物识的
【归纳·释疑】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区别 联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通
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 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
的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 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
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和推理三种形式
(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 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感性认 识,往往感性之中有理性;世界上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往往 理性之中有感性
(1)材料中袁隆平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在第一线?(科学精神)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袁隆平认为育种工作者只有 在试验田才能获得灵感。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育种工作中出现的新 问题,才推动育种工作者不断探索。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袁隆平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袁隆平从事研究 的目的是指导生产实践。
(2)“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了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 展”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科学精神) 提示: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能推动实践的发展。杂交水 稻这一创新性成果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体现了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 指导作用。

第4课 第1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共25张PPT)

第4课 第1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共25张PPT)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 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这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 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 的产物。
4.1.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如恩格斯的名言“人的智力水平是按 照人如何改造自然而发展的”认识由于 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也就是实践作为源 源不断的动力源能够把一直向前推进, 推动认识发展。所以这里解决的是“发 展”的问题,也就是认识原先有只不过 较为低级不深入不全面,因为实践产生 了新的研究设备所以让人们认识事物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从而推动了认识 的进步。例如,“中国天眼”的研制成功, 让人们可以更细致的探测研究宇宙,更 好的观测脉冲星。这就体现了实践是认 识的动力。
思考:根据材料及教材,概括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认识与实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 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 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 有辩证统一关系。
认识与实践
黑格尔: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费尔巴哈: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 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02 "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八章
"认识和照镜子、摄影有相类似的地方,但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思考:根据材料及教材,谈谈如何理解认识?
认识与实践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客观世界打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 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人教统编版政治思品必修4 哲学与文化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统编版政治思品必修4 哲学与文化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34张PPT)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答案】B
• 3.(2018•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 ;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 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 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 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 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
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
、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
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
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 表明( )
•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A
中国高速铁路(CHSR) 是指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 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 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 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
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高速铁 路建设是一种什么活动?
实践活动
一、认识与实践
2.实践
(1)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 能活动。 ②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这以为这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 动、认识活动。 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 的存在。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图文课件-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图文课件-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医生在抢 救病人的需要中产生了对输血的认识,在输血实践中出现新
问题促使人们对输血进行不断的尝试和研究,随着认识工具
的完善,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 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 (1)实践为认识提供了研究对象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认识工具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小结】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总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实践是认识是 基础(实践对认识 具有决定作用)
认识பைடு நூலகம்展的根本动力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最终目的、归宿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 导作用
水流湍急,河水冲击石兽时会形成一个漩涡,河水冲走石兽前
面下方的泥沙,日积月累出现大坑,石兽就会像前倾斜滚动, 几十年后石兽便逆流而上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本身不能自我检验其正确与否,而事物本身也不能告
诉人们谁对谁错,只有将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 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相符合才能明理。而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活动,只能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 映了客观事物。
【阅读材料三】 古时候,河北沧州一座年久失修的寺庙倒塌,庙前一对石
兽滚落河中。几十年后,人们重修寺庙需要打捞石兽,但是从 何处打捞却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应该从河的下游打捞,有的认 为应该从石兽滚落的地方打捞,有的认为应该从河的上游打捞, 你认为应该从哪里打捞,说明理由。
【提示】
石兽是在河的上游找到并打捞上来的。因为此河水中多沙,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材料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为什么)
新知讲解
《庄子》提出了“齐是非”和“是非莫辨”的思想。看教材51页阅读
与思考。
用一个认识检验另一个认识正确吗?伟人的言论也不能吗?科学理论 呢? 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
反作用、 依赖于
是人们改造客观 世界的物质性活

感性 认识
形 式
理性 认识
认识
实践
决定 基础
生产实践
形 式
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实践 是认 识的 来源
实践是 认识发 展的动

实践是检验 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

实践 是认 识的 目的
社会历史性
课堂练习
1.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柏拉图提出“认
②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多个,但根本动力是实践。 ③马克思主义等理论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④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⑤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 。
新知讲解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内容: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别 面的认识 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毛泽东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6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6张ppt)
1、若材料先说“实践”,后说“认识”
(1)通过实践获得了认识,说明:(1) (2)通过实践发展、深化、拓展了认识,说明:(2)
2、若材料先说“认识”,后说“实践”
(1)先有认识,后用实践检验之前的认识是否正确,说明:(3) (2)先获得认识(学习知识),后将知识(认识)用于 实践,说明:(4)
第二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0-52页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非唯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唯一)目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 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都是一定历 史条件的产物。
1、被狼养大的“狼孩”的活动是否是实践
历史
2、“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 要错在哪里? 实践具有历史性,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
补:认识的来源是 ≠ 获得认识的途径
唯一的
多个
问: “要想知道砒霜有没有毒,就要亲自尝一尝”,犯了什么错误?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多个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 研究。
3、曾几何时---;随着时代的进步--,这强调实践活动的( 历史 )性。
4、即使人再多,也拉不动影子,说明实践有什么特点? 客观物质性
5、判断: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 “改造”客观世界,这违背了实践
的客观物质性。 (对)
6、神舟十三成功发射成功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这说明? 社会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4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4张ppt)
②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问题:愚公为什么要挖山? ➢ 愚公为方便出行…… ➢ 他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这项实践活动。
思考: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
一、 认识与实践 3、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③ 实践具有社会性
问题:愚公移山是一个人移吗?他借助了哪些工具? 工具是他制造的吗?
➢ 愚公移山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靠子子孙孙共同努力; ➢ 移山的工具也需要社会提供。
②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 性认识。
②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注意:既没有纯粹感性的认识,也没有纯粹理性的认识,二者也没有 绝对的界限,往往感性认识中有理性,理性认识中有感性。
当堂达标
“望梅止渴”的故事中,士兵想起酸梅子而流口水,这是大脑对梅子的味道 进行回忆而产生的效果。这是感性认识的表象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的联系在于(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概念、知觉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当堂达标
(2021·天津高考真题)漫画《三代农夫》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 D.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代农夫》 作者:郝延鹏
02
O
N
E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解读中国三孩政策的来龙去脉
你注意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感性认识 “生动的直观” 感觉:看到颜色、闻到味道、 触摸到形状等(个别属性) 知觉:对苹果整体认知 表象:当苹果不在眼前时, 根据记忆可以浮现它的样子。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四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四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B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3.(2019•全国卷Ⅱ)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 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 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 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 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的哪些特点?
展的韧劲与实力。
客观物质性
20
思维导图
1.2022年5月4日,我国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并完成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的架设;首次在“地球之 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峰顶冰雪厚度,在青藏高原科学 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科学实验的水平受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 ③科考获得的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④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了人的认识不断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生产实践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变革社会的实践
5.化学课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科学实验活动
14
一、认识与实践
5.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2)能动性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实践过程及结果受规律制约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认识的低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上课(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上课(课件)
,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今天我们来看《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第四段:迫晋退兵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表现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
因1。。感知《再别康提桥》的示诗意:美,实音乐美践,建是筑美检,绘画验美。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
“有用性”标准,①排除;直接现实性就是把人们头脑中
的观念的存在(克服不公平的“双轨制”)变为现实的存在 析选项
(成为历史),②符合题意;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
映,③排除;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成为历
史,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符合题意。
定答案
D
【跟踪训练】 1.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 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 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 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这告诉我们( )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 ②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 高级阶段 ③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和优化趋向 ④把握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的关系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③④
3.(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人们为什么要去研究输血方案? 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 、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情节曲折有效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1课:哲学基本理论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 把握规律
哲 学
第2课:辩证唯物论

第3课: 唯物辩证法
3.1、总特征1—联系观 证 3.2、总特征2—发展观 唯 3.3、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物

马 克 思 主
第二单元
第4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认识社会与 第5课:社会历史观

价值选择
第6课:人生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
工程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有工程设计、卫星系统、长征 三号甲运载火箭系统、地面应用系统、巡视器系统等等。 我国通过各部门团队的配合,从2007年10月24日的“嫦 娥一号”探测并获取了月球表面相关数据,到2014年10月 24日的“嫦娥五号”验证了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的 相关技术等重大突破,每一次都体现技术更新、难度更大、 任务更复杂的特点。
回顾中国探月工程这些年的历程: 古有“嫦娥奔月”,今有卫星探月。我国于2003年3月1日
思考:
启动第一个探月工程即“嫦娥工程”。该工程有三个阶段: 1、中国探月
“绕”—2004年~2007年(一期),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 工程是实践活
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落”—2013年前后(二期), 动吗?由哪几
区分认识的途径和来源: 获得认识的途径:①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②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
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
第一,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 第二,间接经验是相对直接经验而言,其实也是前人 通过实践的出来的,所以认识最终来源于实践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
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名言警句、诗句或俗语谚语有: ①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②不经一事,不长一智。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⑤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者。 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⑨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⑩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⑪不打不相识⑫春江水暖鸭先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1、认识的含义 2、认识的两个阶段 3、实践的含义 4、实践的特点 5、实践的基本形式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 认识与实践
1 、认识的概念 2、认识的两个阶段
什么是认识? 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 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A 人们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实践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埃博拉(Ebola virus)是烈性病毒, 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 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存在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 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 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 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 1969年人类初次登上了月球
B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 展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推动认识的发展 。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 发展 。 C、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于2008年10月实施。
• 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于2016年10月实施,载两 名宇航员,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在太空驻留30天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国探月计划三步行:
“绕”,即2007年发射月球探
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绕 月观测;
“落”,6年内,中国的月球
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展开巡 视探测;
3、实践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1)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的物质性活动。(人类特有) (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
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不是 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判断下面那些是实践活动
1、大猩猩用树枝钩着吃白蚁 2、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3、科学家做实验 4、农民种田 5、学生上课学习知识
2、
实践 是认 识发
现代实践提供着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 的认识工具和认识手段。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展的
动力
例如,美国“勇气”号火星登陆器与火星表面接 触后,2004年1月17日展开了它的机器手臂,开始了对 火星土壤的微观探测,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以外 的星球上进行土壤的微观探测,续“勇气号”之后, 2004年1月25日,美国发射的“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在 火星上成功登陆,并于3月2日传回资料,使人们认识 到火星过去曾有过水资源,这个红色星球上可能存在 过生命,这说明现代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 具,不断推动着人们认识的发展。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
反映,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 而产生的。 如历法 战术
B、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
发生的。所有的工具 水车 纺织车 自行车 马车 汽车
共享单车 电动车
C、认识是在社会实践产生 的,实践是一切科学知 识的源泉。如理综的各 种实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探究活动5(P52)
参考答案 (1)他到草原,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改变草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
(2)故事启示:知识只有应用到实践, 才能实 现认识的目的。
浙江东阳蔡卢村的水稻不是成行整齐插栽的,而
是成片散播.这种播种方式的变革源于一位妇女“懒惰
的猴子,感谢他们为该地吸引了游 客
实践的第一、第二个特征的关系
原因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表现
实践主体 的能动性
实践主体 的创造性
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
统一的
实践具有客观 物质性
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 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一认识与实践
1 、认识的概念
2、认识的两个阶段
我认可
我赞 同
是正确的
我同 意
我赞成
多数人的意见 是检验的标准吗?
事实不是这样的!
个别重要人物 的意见是检验的标 准吗?
4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发 布会上表示,也许可以通过注射 消毒剂杀死新冠病毒。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马寅初提出以节 制生育、提高人 口质量为中心的 “新人口论”
实践中得来的认识是否都是 正确?我们怎么检验?
那些被穿帮的电视剧 感性认识
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 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 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下一个判断。
理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递进性, 理性认识靠的是人类的逻辑思维。
学以致用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 状病毒新毒株。
1840年
齿轮带动车轮
现在
应用空气动力学,提高车速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 推动认识的发展 。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 发展 。 C、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 、实践的含义
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 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4、实践的三个形式
(1)改造自然 (2)变革社会 (3)科学实验
5、实践的三个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不会游泳 怎能下水
不下水,怎能 学会游泳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回”,2020年之前,中国
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 回地球。
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
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
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
一吃。
———毛泽东
实践出真知
我的实践经历……
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1816年
摆脱对马车的依赖
1839年
旋转的车轮有一种稳定的力量 增大前轮可提高车的平衡性
生产工具、设备
都是由客观 条件决定的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2)实践具有主观 能动性
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实 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 动性的活动
你挑着担 ,你牵着马
泰国Lopburi,猴子自助餐节举行。 这一节日是在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 星期日举行,意在推动旅游业的发 展。Lopburi市一直被称为猴子市。 大约4000公斤的水果,包括甜食和 饮料用来“宴请”生活在这个城市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研究结果表明,(认识)在某个时候,一个人从 动物宿主身上受到感染,而之后的所有病例均为人与 人之间的传播。然而,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实践)这 个问题,则需要对来自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 的样品进行进一步测序,来分析是否有其它动物传人 的例子发生。”
以丛林肉为重要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来源,这种行 为本身就容易产生健康问题。(客观性)
4、实践的三个形式
(1)改造自然 (2)变革社会 (3)科学实验
5、实践的三个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想一想
(1)为什么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 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主体 是客观的
智力
体力
实践的对象 是客观的
自然界 人类社会
实践的手段 是客观的
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 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 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 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该病毒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 且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所致疾病 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一 认识与实践
3 、实践的含义 4、实践的三个形式 5、实践的三个特点
其中的关键性人物,是一名由于高热和流产到塞拉利昂凯内马医院就诊的年轻 女性。她被检测确认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成为塞拉利昂境内确认的首个病例。
塞拉利昂境内的埃博拉疫情由两株不同的埃博拉病毒引起,几乎同时从几内 亚传入。而其中一株在由一名染病的护士传播到其他人身上时,突变形成了第三 株病毒。这第三株病毒则由开车运送这名护士以及照顾她的其他人进一步传播开 来。
4、认识的最终目的
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 的目的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 务,为人类造福 。
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离开了对 实践的指导,认识不为改造世界服务,认识就是 空洞的,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实践的观点。实践既是认识的起点,又是认识的 归宿。其公式是:“实践——认识——实践”。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 验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课堂小趣 是真的吗?
【2012心理学奖】向左倚靠会让埃菲尔铁塔看上去更小 一些
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是适应 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如历法 战术
B、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所有的工
具 水车 纺织车 自行车 马车 汽车 共享单车 电动车 C、认识是在社会实践产生的,实践是一切科学知
识的源泉。如理综的各种实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