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门铃

合集下载

叮咚门铃设计知识点

叮咚门铃设计知识点

叮咚门铃设计知识点叮咚门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居用品,它不仅起到通知主人有人来访的作用,同时也是家居设计的一部分。

在门铃的设计过程中,有许多需要考虑的知识点,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声音选择门铃的声音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因此在门铃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声音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门铃的声音应该响亮、清晰并且易于辨识。

同时,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门铃的声音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经典音乐、自然声音或者简单的“叮咚”声等。

二、音量控制由于门铃放置的位置和周围环境的不同,门铃的音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有些用户希望门铃的音量较大,可以迅速引起主人的注意;而有些用户则喜欢门铃音量较小,以避免打扰。

因此,设计门铃时应当考虑到可调节音量的功能。

三、外观设计门铃作为家居产品,其外观设计也尤为重要。

门铃的外观应与整体家居风格相搭配,既要满足实用性,又要兼顾美观性。

外观设计可以采用各种材质和形状,比如金属、塑料或者木质材料等,而形状可以有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多种选择。

四、照明设计为了在低光环境下也能清晰辨认门铃,不少设计师在门铃中增加了照明功能。

照明设计可以采用LED灯或者其他照明源,在按下门铃按钮的同时,照明灯也会亮起,提供足够的光线。

这样不仅方便使用,还可以给整个家居增添一份视觉美感。

五、无线连接现代技术的发展让门铃的设计有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无线连接是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无线门铃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者蓝牙连接到手机或其他设备上,当有人按下门铃时,主人可以通过手机收到通知。

这一设计不仅提高了门铃的实用性,还增加了用户的便利性。

六、节能设计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要求,门铃的设计也应考虑节能因素。

可以采用低功耗的电子元件,或者通过传感器来控制门铃的开关,只在有人按下按钮时才启动,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七、防水设计由于门铃需要安装在户外,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防水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门铃的电子元件应采用防水材料,并对接口和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以防雨水渗入损坏电路。

叮咚门铃响的作文

叮咚门铃响的作文

叮咚门铃响的作文
《门铃叮咚响》
哎呀呀,说起叮咚门铃响啊,我就想起了那次超搞笑的经历。

那是一个周末的午后,我正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一边吃着薯片,一边看着我最喜欢的综艺节目,笑得前仰后合的。

突然,就听到“叮咚”一声门铃响,那声音可清脆了。

我心里还纳闷呢,这会是谁呀?我慢悠悠地起身,一边走一边嘟囔着:“这是谁呀,大周末的来打扰我清闲。

”我走到门边,透过猫眼往外一看,嘿,啥也没有!我就奇怪了,难道是我听错啦?我挠挠头,转身又准备回去继续我的“颓废”时光。

可刚走两步,“叮咚”,门铃又响啦!我这回有点生气啦,大声喊着:“谁呀!别闹啦!”然后又凑到猫眼那看,还是没人!我这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这不是故意逗我玩嘛。

我气鼓鼓地打开门,探出脑袋四处张望,嘴里还嘟囔着:“到底是谁恶作剧啊!”就在我准备关门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小猫咪正蹲在我家门口,还歪着脑袋看我呢,那小模样可爱极了。

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这小家伙按的门铃呀!肯定是它不小心碰到了门铃。

我忍不住笑了,蹲下身子摸摸它的脑袋说:“哎呀呀,你这小调皮,原来是你按的门铃啊。

”小猫咪还“喵喵”叫了两声,好像在回应我呢。

从那以后啊,每次听到叮咚门铃响,我都会想起那只可爱的小猫咪,忍不住笑起来。

这门铃响的声音啊,有时候还真能带来一些特别的小插曲呢!
哈哈,这就是关于叮咚门铃响的一个小故事,是不是挺有趣呀!。

叮咚门铃原理

叮咚门铃原理

叮咚门铃原理门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它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的作用是当有人按下门铃按钮时,能够发出清脆的叮咚声,提醒主人有人来访。

那么,叮咚门铃是如何实现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叮咚门铃的原理入手,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门铃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门铃由按钮、铃铛和电源三部分组成。

按钮是由访客按下的部分,当按钮被按下时,电路就会闭合,从而触发门铃系统。

铃铛则是发出声音的部分,它会在接收到信号后发出叮咚声。

电源则是整个门铃系统的能量来源,可以是电池或者直接接入家庭电源。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门铃的工作原理。

当访客按下按钮时,按钮上的金属触点会与门铃系统中的金属触点相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

这时,电流会沿着闭合的电路流动,从而激活门铃系统。

门铃系统接收到信号后,会通过铃铛发出叮咚声,提醒主人有人来访。

除了基本的门铃工作原理外,现代门铃系统还有一些进阶的功能。

比如,一些门铃系统可以与手机或者电脑连接,当有人按下按钮时,主人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收到提醒。

这种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将门铃系统与无线网络连接,从而实现远程提醒的功能。

另外,一些门铃系统还配备了摄像头,可以实现视频通话的功能。

当有人按下按钮时,主人不仅可以听到叮咚声,还可以通过摄像头看到访客的实时画面,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访客的身份和来意。

总的来说,叮咚门铃的原理是通过按钮触发电路闭合,从而激活门铃系统,使得铃铛发出叮咚声。

现代门铃系统还可以通过与手机、电脑连接,实现远程提醒的功能,以及配备摄像头实现视频通话的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离不开门铃系统的精密设计和电子技术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叮咚门铃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对现代门铃系统的功能有所了解。

门铃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原理和功能的了解对我们的生活也有所帮助。

叮咚 门铃实验报告

叮咚 门铃实验报告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叮咚门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探究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并了解其电路连接和电器元件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1. 一台叮咚门铃2. 一个电源适配器3. 一根连接线三、实验步骤:1. 将电源适配器插入电源插座,并将其连接到叮咚门铃的电源接口上。

2. 将另一头的连接线插入门铃电路的输入接口。

3. 将连接线的另一头插入叮咚门铃的输出接口。

4. 关闭门铃电路的电源开关。

5. 现在,门铃已经连接好了,可以进行实验了。

四、实验原理:叮咚门铃实验中的门铃电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电源、触发器和输出设备。

当门外的按钮被按下时,触发器将产生脉冲信号,然后将信号传递给输出设备,从而触发门铃发出声音。

五、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按下门外的按钮后,触发器会产生脉冲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输出设备,输出设备发出叮咚声。

实验结果表明,门铃电路连接正确,并且门铃可以正常工作。

六、实验分析:1. 门铃电路中的触发器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够将门外按下按钮的动作转化为电信号。

2. 输出设备则负责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实现门铃的功能。

3. 实验中使用的电源适配器为门铃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保证了门铃的正常工作。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连接。

门铃电路中的触发器和输出设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触发器将按钮按下的动作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设备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门铃电路连接正确,并且门铃可以正常工作。

只有电源供应稳定,触发器和输出设备都能正常运行,门铃才能正常工作。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门铃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电路连接和电器元件的作用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叮咚门铃原理

叮咚门铃原理

叮咚门铃原理
门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它能够在有人来访时发出清脆的叮咚声,提醒主人。

那么,叮咚门铃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叮咚门铃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叮咚门铃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叮咚门铃由按钮、铃铛和电路组成。

当有人按下按钮时,电路会闭合,电流得以流通,从而使得铃铛发出声音。

这是叮咚门铃实现功能的基本原理。

叮咚门铃的电路原理是怎样的呢?在叮咚门铃的电路中,一般会有一个电源、一个按钮和一个铃铛。

当按钮被按下时,电路闭合,电流通过铃铛,使得铃铛震动并发出声音。

这就是叮咚门铃的电路原理。

叮咚门铃的铃铛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呢?铃铛内部通常包含一个电磁线圈和一个铁片。

当电流通过电磁线圈时,它会产生磁场,吸引铁片并使其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这就是铃铛发出声音的原理。

叮咚门铃的按钮是如何实现按下时闭合电路的呢?按钮内部通常包含一个弹簧和一个触点。

当按钮被按下时,弹簧被压缩,触点闭合,电流得以流通,从而使得铃铛发出声音。

这就是按钮实现闭合电路的原理。

总的来说,叮咚门铃实现功能的原理主要包括电路闭合、铃铛发声和按钮闭合电路等基本原理。

通过以上的讲解,我们对叮咚门铃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

三年级下册作文叮咚门铃响了

三年级下册作文叮咚门铃响了

三年级下册作文叮咚门铃响了
三年级下册作文题目:"叮咚,门铃响了"
我家门铃响了,我激动地跑去开门。

一开门,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叔叔站在门口,他手上还拿着一个大包裹。

我还认识这个叔叔吗?
"你好,小朋友!我是快递员,给你送来一个包裹,"叔叔友好地说道。

我高兴地接过包裹,用小手指着上面的地址确认,果然是给我家的。

我赶紧感谢叔叔,并把包裹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

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本我期盼已久的新绘本。

我兴奋地翻开,看到了里面精美的插图,书中的故事也非常有趣。

我决定每天晚上睡觉前读一段,让它成为我的床边好伴侣。

我很感激家里给我买这本书,也感谢快递员叔叔把它送到我家门口。

门铃的叮咚声,成为了我收获快乐的象征。

从这件小事中,我明白到:分享喜悦、感激他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友好相处,不仅要尊重他人的工作,也要珍惜别人的付出。

我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只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寻找和传递,我们会发现快乐更多。

这个叮咚的门铃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忽略那些小小的幸福,因为它们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成长的路上,我们要学会用心感受、思考、总结,让生活的点滴不再平凡。

无论是叮咚门铃的声响,还是一份小小的礼物,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值得被感激和珍惜的。

叮咚小门铃教案

叮咚小门铃教案

叮咚小门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叮咚小门铃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掌握叮咚小门铃的安装和设置方法;3.能够使用叮咚小门铃实现远程监控和语音对话功能;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叮咚小门铃的基本介绍叮咚小门铃是一款智能门铃,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语音对话功能。

它采用高清晰度摄像头和高保真音响,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让你随时随地了解家里的情况。

2. 叮咚小门铃的安装和设置2.1 安装首先,需要将叮咚小门铃安装在门口,可以选择自行安装或请专业人员安装。

安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门铃安装在门口的合适位置,方便拍摄和对话;2.确保门铃与手机APP的连接稳定,可以正常使用。

2.2 设置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一些设置,包括:1.下载并安装叮咚小门铃APP;2.注册并登录账号;3.将门铃与APP连接;4.设置门铃的基本参数,如拍摄角度、对话音量等。

3. 叮咚小门铃的使用方法3.1 远程监控当有人按下门铃时,叮咚小门铃会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并将其发送到手机APP上。

用户可以通过APP随时查看门口的情况,了解来访者的身份和目的。

3.2 语音对话叮咚小门铃还支持语音对话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与门口的来访者进行实时对话。

这种功能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交流,也可以用于远程办公或教育等场景。

4.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叮咚小门铃实现更多的功能,如:1.利用叮咚小门铃进行家庭安防监控;2.利用叮咚小门铃进行远程教育或远程办公;3.利用叮咚小门铃进行智能家居控制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实践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1.讲授叮咚小门铃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2.实践操作叮咚小门铃,体验其功能;3.讨论如何利用叮咚小门铃实现更多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叮咚叮咚 智能家居 无线门铃报警器 用户使用说明书

叮咚叮咚 智能家居 无线门铃报警器 用户使用说明书

本产品是一款具有高音质、高音量的无线门铃,集成了58首8和弦曲目,一个门铃可以配对多个按钮,一个按钮也可以配对多个门铃。

不同的门铃可以设置不同的音乐。

本产品也是一款高性能的通过2.4GHz Wi-Fi802.11b/g/n网络传输报警信息的智能报警器,先进的全无线方式连接传感器。

主机实时在线,用户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可以操控和监控主机。

用户通过遥控器或APP控制主机布撤防,当发生非法侵入时,主机启动现场报警和闪灯提示,并通过推送报警信息到用户手机通知用户。

当有客人来访按下门铃、用户开门关门或者外出门窗未关好时,均会推送信息到用户手机。

内置高性能锂电池,在停电时,后备电源可以连续工作5小时以上。

装箱清单无线门铃(报警器)x1门铃按钮(发射器)x1门铃按钮安装不干胶贴x1用户使用说明书x1门窗感应器x1人体移动感应器(选配件)遥控器(选配件)产品描述无线门铃门铃按钮音量/关机按钮Wi-Fi 配置/上一曲按钮配对/初始化/下一曲按钮AC 电源插头指示灯圈指示灯圈按钮防拆开关电池后盖遥控器门窗感应器撤防键布防键紧急求救键在家布防键防拆开关电池后盖指示灯传感器磁条安装对齐标志人体移动感应器安装无线门铃选择一个一直供电并且周围Wi-Fi 信号良好的电源插座,插上门铃。

按任意按钮开机,灯圈依次显示绿蓝红色后,进入工作状态。

提示:建议选择高于地面50cm 的电源插座,门铃离地面太近会影响信号强度。

门铃按钮用双面胶将按钮安装在干净平整的墙面上。

提示:安装点尽量远离金属物件(如铁门,金属门框等),否则会影响无线通讯距离。

门窗感应器使用贴纸将门窗感应器安装在门框上,将磁条安装在门上。

安装时,要求将感应器和磁条按照侧边的对齐线相靠近并对中,注意感应器和磁条之间的最大缝隙不能超过1.5厘米。

红外人体移动探测器使用前将感应器背面电池开关拨向ON 打开电源。

安装高度离地面2~2.2米左右,应尽量安装在室内的角落以获得最大的探测范围。

叮咚门铃的原理及制作

叮咚门铃的原理及制作

一、电路工作原理:
用NE555集成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该门铃能发出音质优美的“叮”、“咚”声。

本制作装调简单容易、成本较低,一节6V叠层电池可用3个月以上,耗电量较低。

当按下按钮AN(装在门上),电源经VD2对C1充电,C1正极的充电电压(集成块4脚电压)很快被充到大于1V,电路振荡,振荡频率约700H Z,扬声器发出“叮”的声音。

放开按钮AN时,C1便通过电阻R1放电,维持振荡。

但由于AN的断开,电阻R2被串入电路,使振荡频率有所改变,大约为500H Z左右,扬声器发出“咚”的声音。

直到C1上电压(集成块4脚电压)低于1V,不能维持555振荡为上。

“咚”声的余音的长短可通过改变C1的数值来改变。

再按一次按钮。

电路重复上述的过程。

二、元器件的选择:
IC 集成块NE555 R1 电阻47KΩ
R2 电阻30KΩR3、R4 电阻22KΩ×2
VD1、VD2二极管2AP10×2 C1 电容47μF
C2 电容0.05μF C3 电容50μF。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实验报告:叮咚门铃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门铃的原理和工作原理。

2.掌握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

实验器材:1.电源:直流电源。

2.信号发生器:用于模拟门铃按下按钮。

3.电容:用于储存电荷并产生声音。

4.按钮开关:用于控制门铃的开关状态。

5.电阻:用于控制电路的电流。

6.电线:用于连接电路。

实验步骤:1.将电源接入电路,并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按钮开关。

2.在电容和按钮开关之间连接一个电阻。

3.将按钮开关连接到电容。

4.将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的正极。

5.将电源的负极接地。

6.打开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

7.观察电容以及附近是否发出声音。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按钮开关按下时,电容会储存电荷并发出声音。

声音的频率和幅度可以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来控制。

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

实验分析:门铃的原理是通过按下按钮开关,使电流通过电容,从而产生声音。

当按钮开关关闭时,电容充电,储存电荷。

当按钮开关再次打开时,电容会快速放电,产生声音。

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可以改变门铃的声音。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门铃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制作门铃电路,进一步加深了对门铃原理的理解。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门铃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并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门铃是如何产生声音的,并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进一步改变了门铃的声音。

此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门铃工作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ne555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ne555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ne555叮咚门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NE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电路组成及应用方法。

2. 学生能了解门铃电路的设计原理,掌握叮咚门铃的制作步骤。

3. 学生能了解并掌握基础电子元件的使用,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动手实践,完成NE555叮咚门铃的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课程实践,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在课程实践中,体验创新乐趣,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学生能够关注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电子元件的使用和电路制作。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实践操作充满兴趣,但需加强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NE555定时器原理及应用-NE555定时器内部结构-NE555定时器工作原理-NE555定时器应用案例2. 基础电子元件介绍-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元件的作用和选型-电子元件的连接方法3. 叮咚门铃电路设计-门铃电路原理图绘制-叮咚门铃电路元件选型-电路搭建与调试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NE555叮咚门铃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学生完成作品,进行功能测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NE555定时器原理及应用第二课时:基础电子元件介绍第三课时:叮咚门铃电路设计第四课时:实践操作(1)第五课时:实践操作(2)及成果展示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叮咚门铃的制作

叮咚门铃的制作

“叮一一咚--”门铃现在,许多家庭都爱使用电子门铃。

客人按一下门外的按钮,门铃便会唱一小段音乐,主人便知道有客人来了。

这种门铃的声音虽然好听,但是按一下要连续响20多秒钟,反倒有些今人厌烦。

“叮一一咚一一”门铃,抉一下按钮,它只“叮”、“咚”响两声,干脆得很。

它的结构简单,材料容易找到,很适合自制。

先用宽约 50毫米的牛皮纸条,在直径约15毫米的圆棍上,边卷边抹胶水,卷成 7-8 层的圆管。

再用厚纸板,剪两个内径15毫米、外径40毫米的环,把它们粘牢在圆管的两端,做成线圈管。

在线圈管上,用直径0.5毫米的漆包线,绕制线圈,绕满线圈管即可。

剪一块直径 10毫米、一块直径20毫米的圆铁片,在它们的中心钻一个直径3毫米左右的孔。

再用宽 35 毫米、长80毫米的铁片,焊成一个直径10毫米左右的圆管,并将两块圆铁片焊接在它的两端。

取一根直径8毫米左右、长 90 毫米的铁钉(或铁丝),插进圆管两端的孔里,并焊牢在圆管上,做成撞轴和撞头。

用一根细钢丝绕制一根直径20毫米的弹簧,把它套在撞轴大圆铁片的一头。

底座和木壳用木板或塑料板做成。

电池卡用弹性铜片和绝缘板等做成。

发音片用两条薄铁片和四个橡皮垫圈做成。

零部件做完后,再对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取4节1号电池,按串联电路放进电池卡。

按下按钮,撞头的一头应先撞击发者片,发出“叮”声。

松开按钮,由于弹簧的作用撞轴回复原位,撞头的另一头撞击发音片,发出“咚”的一声。

如果按下电钮,撞轴的运动刚好相反,那便是电池的极性接反了,将电池倒过来装就行了。

当然,发音片也要仔细调整,直至声音最响,好听为止。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叮咚门铃是一种智能门铃产品,它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门铃和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实现用户通过手机远程控制门铃、接听来访者信息等功能。

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叮咚门铃,本文将设计一套与该产品相关的课程,以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和享受到产品的各项功能。

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叮咚门铃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场景。

2.学习如何正确设置和连接叮咚门铃,实现远程控制和通信功能。

3.熟悉叮咚门铃的各种设定选项和功能设置。

4.掌握通过手机接听来访者信息的操作方法。

5.学会使用叮咚门铃的电池管理和维护技巧。

6.探索与叮咚门铃相配套的其他智能设备,如安全摄像头等。

课程设计内容:第一课:叮咚门铃的介绍和功能了解(约30分钟)-介绍叮咚门铃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特点。

-分析叮咚门铃的使用场景,如家庭、办公室等。

-展示叮咚门铃的外观、配件和基本操作方法。

第二课:叮咚门铃的安装和设置(约60分钟)-演示叮咚门铃的安装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授如何正确连接叮咚门铃到家庭网络。

-指导用户进行基本设置,如密码、网络连接等。

第三课:叮咚门铃的高级设置和功能(约60分钟)-介绍叮咚门铃的各种高级设置选项,如声音、灯光等。

-演示如何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配对和联动操作。

-说明如何将叮咚门铃与手机等设备进行连接并实现远程操作。

第四课:通过手机接听来访者信息(约40分钟)-讲解如何通过手机接听和查看来访者信息的方法。

-实践操作,让用户亲自体验远程接听来访者信息的过程。

第五课:电池管理和维护技巧(约30分钟)-介绍叮咚门铃的电池类型、使用寿命和更换方法。

-指导用户学习节能使用叮咚门铃的方法和技巧。

-解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和疑惑。

第六课: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连接(约60分钟)-介绍叮咚门铃与其他智能设备的配对原理和方法。

-演示如何与电视、安全摄像头等设备进行连接操作。

-帮助用户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智能联动和控制。

课程设计总结:通过以上六节课程的学习,用户可以全面了解并掌握叮咚门铃的使用方法和各项功能。

叮咚门铃的原理及制作

叮咚门铃的原理及制作

叮咚门铃的原理及制作叮咚门铃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常用于家庭门口或商铺门口,用来传达有人按门铃的信息。

它的原理是利用电路中的电磁感应和电磁振荡的原理来实现门铃的功能。

叮咚门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发声装置、电路控制系统和电源系统。

其中发声装置通常是一个扬声器或蜂鸣器,用来发出声音。

电路控制系统主要由电磁继电器和触发电路组成,触发电路用来检测有人按下门铃按钮并触发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则用来控制扬声器或蜂鸣器发声。

电源系统则为门铃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

以下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叮咚门铃电路的制作过程的步骤:1.准备材料:-一个电磁继电器-一个按钮开关-一个扬声器或蜂鸣器-若干电阻、电容和连接线-一个适配器或电池2.连接电路:-将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端的两个引脚连接到按钮开关的两个引脚上,用以检测按钮按下的信号。

-将电磁继电器的常开(NO)或常闭(NC)引脚连接到扬声器或蜂鸣器的引脚上,用来控制发声。

-将按钮开关的另外两个引脚连接到适配器或电池的正负极上,用来提供电源。

3.添加辅助元件:-为了稳定电流和电压,可以在电路中添加电阻和电容,具体数值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材料来选择。

4.测试和调试:-连接好电路之后,可以将适配器插入插座或电池连接到电路上进行测试和调试。

按下按钮开关时,门铃应该发出声音。

在制作门铃电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选择合适的组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电磁继电器、按钮开关和发声装置。

-连接正确:确保电路中的连接正确无误,特别注意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或蜂鸣器)的正确接线。

-电源稳定:选择供电电源时应注意稳定性和适配性,确保提供足够的电源能量给门铃工作。

-安全性:注意门铃电路的安全性,如避免电路短路、绝缘保护等。

如果不熟悉电路的制作,最好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除了简单的门铃电路,还有更复杂和功能更丰富的门铃电路,如无线门铃、视频门铃等。

根据实际需求和电子技术知识,可以设计和制作更高级的门铃设备。

叮咚智能门铃说明书

叮咚智能门铃说明书

2. Register and log in : you can register an account with email address or you can log in by guest account. Guest account is able to use all functions of the app, but device will delete all guest info after device is button on upper right corner, follow app instructions to add device and combine with your cellphone.4. Binding device : this Doorbell doesnot support 5G Wi-Fi channel !Be sure to select the 2.4G Wi-Fi channel and start binding device.5G Wi-Fi of dual channel router usually has "-5g" mark after the name.Remember NOT to select this Wi-Fi for device binding.该APP支持手机号码或邮箱地址注册,也可以不注册以游游客登录可直接使用APP,但是设备被重置后会丢失绑定信在页面右上角点击图标“ + ”,按APP提示进行设备的添加与设备不支持5G频段的Wi-Fi,所以双频路由器请选择2.4G频段其他路由器不用做选择。

双频路由器5G频段Wi-Fi通常在名字后面有“-5G”标识,切记不要选择该(以此图举例: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路由器IP 即可进入后台登录页面,密码按路由器出厂默认输入即可登录路由器后台查看设置Wi-Fi相关信息)5、门铃推送的工作逻辑:完成绑定之后按下门铃,选择“拒绝”或者接听后挂断,门铃将会进入关机状态,门铃发消息推送到手机。

叮咚门铃电路设计的知识点

叮咚门铃电路设计的知识点

叮咚门铃电路设计的知识点门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设备之一,通过按下门铃按钮,就可以发出清脆的铃声来通知房主有人来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叮咚门铃电路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电路原理、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一、电路原理叮咚门铃电路是一个基本的电子电路系统,其原理与其他电子设备相似。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元件组成:电源、按钮、变压器、音频输出和铃声器。

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1. 电源:门铃电路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源来提供电能。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交流电(AC)供电,而不是电池供电。

门铃电路的电源通常采用220V交流电,通过电源适配器或者变压器进行步进降压,以提供所需的电压。

2. 按钮:门铃电路的按钮是连接在门外的装置,当访客按下按钮时,电路将被激活,从而触发门铃的响声。

按钮通常采用普通的开关设计。

3. 变压器:变压器是门铃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高压电流转换为所需的低压电流。

变压器主要有两个线圈,即输入线圈和输出线圈。

输入线圈与电源相连接,而输出线圈则连接到门铃的铃声器。

变压器的作用是将高压电流转换为门铃所需的低压电流,以防止电路损坏。

4. 音频输出:门铃电路中的音频输出部分包括放大器和扬声器。

当门铃按钮被按下时,电流通过放大器,放大后驱动扬声器,由扬声器发出声音。

二、门铃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上述提到的元件外,门铃电路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通常保证门铃电路能正常工作。

1. 电容器:门铃电路中的电容器主要用于阻挡直流电流,只允许通过交流电流。

电容器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电路免受直流电流的干扰,确保门铃正常工作。

2. 电阻器:门铃电路中的电阻器用于限制电流的流动,并帮助控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电阻器的数值决定了门铃电路的电阻阻值,从而确保电路的安全操作。

3. 电感线圈:电感线圈是门铃电路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产生一个磁场,以保持电路的稳定性,并提供所需的电感。

三、常见问题解决方法门铃电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叮咚门铃的原理及制作

叮咚门铃的原理及制作

叮咚门铃的原理及制作叮咚门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其他建筑物的装置,用于通知主人有人敲门或按门铃。

它基本上由两个部分组成:按键装置和响铃装置。

按下按键时,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信号和电流传输,最终触发响铃装置发出声音。

下面将详细介绍叮咚门铃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一、原理1.按键信号传输:当按下门铃上的按键时,电路中的电流会流动,并且会发出一个触发信号。

2.信号放大:通过一个电子放大器,信号将被放大,以确保电流的强度足以激活之后的电路。

3.触发电路:放大的信号将被传递到一个触发电路中,使之工作。

触发电路通常由一个触发器和相关的电子元件组成。

4.电铃装置:当触发电路被触发时,它将给电铃装置发送信号,使其发出声音。

二、制作步骤1.安装按键装置:首先,将按键装置安装在门外。

可以选择一个适合的位置,最好是在门边上方或下方,便于用户按下。

2.连接按键和电路:将按键的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到电路板上的两个输入端。

确保连接牢固,不松动。

3.组装电路板:将电子元件按照电路图上的指示连接到电路板上。

这些元件包括电子放大器、触发器、电阻、电容等。

4.连接电铃装置:将电路板上的输出端连接到电铃装置上。

确保连接正确,以便电流能够正常流动。

5.安装电铃装置:将电铃装置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例如门内墙壁上。

确保位置稳固,方便听到声音。

6.连接电源:将电源线连接到电路板上的电源接口上。

电铃装置将通过电路板从电源中获得所需的电能。

7.测试和调试:连接电源后,按下门铃按键,测试门铃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出现问题,可以检查连接是否正确,电子元件是否损坏等。

8.固定和保护:当门铃正常工作后,可以使用胶带或其他固定装置将电路板、电铃装置等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并确保它们不会受到损坏。

以上是制作叮咚门铃的一般步骤,当然具体的制作方法可以根据使用的元件和电路图的要求进行调整。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包括理论部分、实施部分和应用部分
设计一
一、门铃课程设计理论
1、门铃课程介绍
门铃课程是指门铃的使用,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提示和警告,当有人
按下门铃按钮时,会发出提示或警告的声音。

门铃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学
习如何正确使用门铃,以及如何在各种情况下使用门铃。

2、教学目标
通过门铃课程,让孩子们理解门铃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门铃,会对
面对人和物的情况使用门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能够主动与他人
进行交流,并且能够及时在有变化的情况下进行门铃报警,从而让孩子们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学内容
首先,老师要引入门铃的作用,让孩子们了解门铃的各种用途;接着,老师要给孩子们教授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使用门铃,以及在使用门铃时要注
意的事项;最后,老师要给孩子们一些练习,让孩子们能够掌握正确使用
门铃的技巧。

二、门铃课程实施
1、实施方式
1)讲解方式:老师要把门铃的作用、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作浅显易懂的讲解,并依据孩子们的年龄做相应的安排,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门铃的用途;
2)实操方式: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模拟使用门铃的练习,让孩子们实践出正确的使用方法;。

《叮咚门铃制作》课件

《叮咚门铃制作》课件

声音刺耳或不清晰
调整音频电路的参数,改善音质 ;检查麦克风是否正常工作。
误报
优化传感器算法,减少误报;检 查传感器是否被遮挡或干扰。
CHAPTER 05
叮咚门铃制作实例
简单门铃制作实例
总结词
简单易行,适合初学者
详细描述
利用常见的材料,如金属片、导线、电池等,制作一个简单的门铃。这个实例 将指导你如何连接各个部件,以实现当门被敲击时发出声音的功能。
叮咚门铃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叮咚门铃可以 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使用方式,叮咚门铃可以分为按 键式和感应式;根据外观材质,叮咚 门铃可以分为金属式和塑料式。
叮咚门铃的应用场景
叮咚门铃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宾馆等场所,用于提醒 来访者并方便主人及时应答。
在一些特殊场所,如医院、银行等,叮咚门铃还可以起到安 全防范的作用。
材料准备
需要准备一些制作叮咚门铃所需 的材料,如电池、微型开关、小 电铃、导线等。
工具准备
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工具,如螺 丝刀、电烙铁、钳子等,以便在 制作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组装和焊 接。
制作过程
01
02
03
组装电路
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图,将 微型开关、小电铃和导线 等元件组装起来,形成一 个完整的电路。
制作技巧
合理布局
考虑门铃的整体布局,确保按键 、传感器等部件的位置合理。
选择合适的材料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塑料 、金属等,确保耐用且符合安全标 准。
优化电路设计
简化电路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元件 ,降低能耗和成本。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门铃不响
检查电源和电路连接,确保正常 ;检查门铃按键是否接触良好。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复制实验报告:叮咚门铃引言:叮咚门铃是一种常见的家居产品,用于提醒居民有人来访。

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并制作一个叮咚门铃系统,能够自动感知有人接近门口,并发出响声,以便通知居民。

材料和方法:1.材料:- Arduino Uno开发板-超声波传感器-蜂鸣器-面包板-连线材料2.方法:- 将Arduino Uno开发板连接到面包板上,并将超声波传感器和蜂鸣器适当连接。

- 利用Arduino开发环境编写代码,实现以下功能:1.初始化超声波传感器和蜂鸣器。

2.循环读取超声波传感器的值,判断是否有人接近门口。

3.如果检测到有人接近门口,则触发蜂鸣器发出响声。

4.否则,保持安静状态。

- 将代码上传到Arduino开发板,并测试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制作了一个叮咚门铃系统。

当有人接近门口时,超声波传感器能够及时检测到,并通过蜂鸣器发出响声。

当没有人接近门口时,系统将保持安静状态。

讨论与分析:本次实验使用的超声波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到人体的接近距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蜂鸣器作为报警装置,通过发出响声来提醒居民有人来访。

这种设计简单而实用,能够满足家庭使用的基本需求。

然而,这个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超声波传感器只能检测到接近距离,无法识别具体的人或物体。

这可能导致误判,例如当门外有刮风的情况下,也会触发蜂鸣器响声。

其次,蜂鸣器发出的响声是固定的,无法区分来访者的不同身份或重要性。

在未来的改进中,可以考虑使用更高级的传感器来进行人体识别,例如红外传感器或摄像头。

另外,可以设计一个更智能的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库或人脸识别技术,识别不同的来访者,并作出相应的响应,例如播放不同的音乐或语音提示。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基础的叮咚门铃系统。

虽然该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具备基本的功能,并能满足家庭使用的需求。

进行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可以使其更加智能和实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设计指标 (2)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 (2)2.1 方案一 (2)2.1.1原理图 (2)2.1.2电路原理 (2)2.1.3电路数据 (3)2.1.4数据计算 (3)2.1.5 调节数据 (3)2.1.6元器件功能 (4)2.2方案二 (4)2.2.1原理图 (4)2.2.2电路原理 (5)2.2.3电路数据 (5)2.2.4数据计算 (5)2.3方案三 (6)2.3.1电路原理图 (6)2.3.2电路原理 (6)2.3.3参数计算 (7)2.3.4调节数据 (7)2.4方案比较 (7)3实现方案 (8)3.1器件介绍 (8)3.2原理图 (11)3.3电路器件 (11)3.4电路数据 (11)3.5电路原理 (11)3.6参数计算 (12)3.7 调节数据 (12)3.8元器件功能 (12)3.9布线图 (13)3.10思考题 (13)4调试过程及结论 (14)4.1调试过程 (14)4.2 设计结论 (14)5心得体会 (14)6参考文献 (16)叮咚门铃电路设计1.设计指标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设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时发出门铃的较高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

门铃叮咚声的声音频率和声音持续时间可调。

正常人听力范围在20Hz~20000Hz,而1000Hz~5000Hz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此,“叮咚”声最好在这个范围内或者左右。

“叮咚”两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声音持续时间要求适合。

电路最好能功耗低。

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2.1 方案一2.1.1原理图a. 方案一原理图2.1.2电路原理本电路是以一块NE555时基电路为核心组成的叮咚门铃。

NE555和R1、R2、R3、D1、D2、C2组成了一个多谐振荡器,SA是门上的叮咚门铃的按钮开关,在平日,按钮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此时C2通过R2R3充电,C2处电压接近电源电压。

由于D1D2的阻截,C1没法充电,因此C1处电压为零,使NE555的4端口一直处于低电平,而NE555的4接口是复位段,低电平使其复位,所以3端口输出为0,扬声器不响。

当闭合SA时,D1正向导通,通过R1向C1充电,C1处电压升高,NE555的4端为高电平,无法复位,于此同时,C2则通过R3向NE555的7端口放电,它们以及NE555和C3构成了一个多谐振荡器,此时f=1.44/(R+2R3)C2约等于1230Hz(R为D1D2的电阻,约为400欧)松开SA时,已经充满电的C1开始放电,R2、R3、C2和NE555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此时f=1.44/(R2+2R3)C2约等于680Hz2.1.3电路数据R1=10k ;R2=10k ;R3=5.6k ;R4=150 ;C1=100u ;C2=0.1u ;C3=0.01u ;VCC=4.5V 2.1.4数据计算按下SA之后:叮的频率f=1.44/(2R+2R3)*C2= 1230Hz (R为二极管导通后电压,约为150欧)C2充电时间t11<C2*(R3+2R)= (5.9e-4)s(同上)C2放电时间t12<C2*R3=(5.6e-4)s由于叮间隔的间隔特别的小,人耳无法分辨出间断的叮声,所以人们听到的是持续的叮声松开SA之后:咚的频率f=1.44/(R2+2R3)*C2=680HzC2充电时间t11<C2*(R3+R2)=(1.56e-3)sC2放电时间t12<C2*R3=(5.6e-4)sC1放电时间t=C1*R1=1s咚声持续的时间为:1s2.1.5 调节数据叮的频率:减小R、R3,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咚的频率:减小R2、R3,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1,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咚声持续的时间:减小C1、R1,则持续时间变短,反之则变长2.1.6元器件功能R1:给C1充放电R2:SA断开后,给C2充电R3:给C2充放电R4:限制电流,防止三极管被烧坏C1:充放电控制NE555的4端口的,来控制扬声器的工作C2:充放电来控制NE555,使其发出脉冲波C3:滤波,防止干扰D1、D2:防止闭合SA后,还有电流流过C1使其充电SA:开关按钮,控制“叮咚”声的开始和叮声的结束VT:放大电流扬声器:使其发出叮咚的声音2.2方案二2.2.1原理图b. 方案二原理图2.2.2电路原理该叮咚电子门铃电路由触发控制电路、音频振荡器A,音频振荡器B和音频输出电路组成。

触发控制电路:由门铃按钮SA、二极管V D5、电容器C2和电阻器R1,R2组成音频振荡器A:由四与非门集成电路IC (D1一D4)内部的D1, D2和电阻器R3、电容器C3组成音频振荡器B:由IC内部的D3、D4和电位器RP,电容器C4组成音频输出电路:由电阻器R4、R5、二极管VD6、V D7、晶体管V和扬声器BL组成。

平时,两个音频振荡器均不工作,扬声器BL不发声。

当客人按下门铃按钮S时,C2快速放电,两个音频振荡器同时工作,产生的音频信号经VD6, VD7混合后通过V放大,驱动BL发出“叮”声。

当客人松开S时,C2快速充电,音频振荡器A停止工作,音频振荡器B产生的音频信号经V放大后,推动BL发出“咚”声2.2.3电路数据R1=12k ;R2=12k ;R3=20k ;R4=100k ;R5=1k ;Rp=6k;C1=47u ;C2=0.022u ;C3=0.1u2.2.4数据计算按下SA后:叮的频率:f=1/(2.2R3*C3)+1/(2.2Rp*C4)=1790.6Hz松开SA之后:咚的频率:f=1/(2.2Rp*C4)=757.6HzC1充电的时间:t=C1*R2=1.128s咚声持续的时间为1.128s2.3方案三2.3.1电路原理图c. 方案三原理图2.3.2电路原理SA是门上的按钮开关,在平日没有按下的时候,C1无法接通不进行充电,因而C1处的电压为0,NE555的4端口(复位端)一直处于低电平,导致3端口输出一直为0,扬声器无法工作。

而C2通过R2、R3、R4进行充电,充满电后,其电压约为电源电压。

当按下SA时,当VCC的电流流过二极管对C1经行充电,其两端电压升高,4端口的电压也开始逐渐升高。

同时C2开始对端口7进行放电,电容的电压下降,当其由VCC下降到2/3的VCC时,放电管导通,3端口输出为低电平,但当下降到1/3VCC时,放电管截止,C2则开始充电,3端口理应输出高电平,但是由于控制4端口的电容C1的电压还没有充好点,4端口仍旧输出0使输出端口3强制输出0,扬声器不工作。

当C1充好电之后,4端口为高电平,然后输出端3即可输出1,这时扬声器可以工作,发出“叮”的响声(其频率值在后面给出)(C2的充放电过程不断的重复进行)。

当松开SA时,VCC则不能通过二极管对C2充放电,只能通过R2、R3、R4充放电,由于电阻值的改变,使其频率发生改变,电阻变大,频率变低,发出“咚”的声响。

与此同时,C1开始放电,当使其的电压不断下降,最终4端口输入为低电平,强制将其复位,扬声器不再工作。

2.3.3参数计算按下SA之后:叮的频率f=1.44/(R+R3+2R4)*C2=1000Hz (R为二极管导通后电阻,约为150欧)C2充电时间t11<C2*(R3+R+R4)=0.001sC2放电时间t12<C2*R4=(5.0*e-5)s叮的时间间隔十分的小,因此人耳无法分辨间断的叮声,所以人听到的是持续的叮声松开SA之后:咚的频率f=1.44/(R2+R3+2R4)*C2=480HzC2充电时间t11<C2*(R3+R2+R4)=0.0025sC2放电时间t12<C2*R4=0.0005sC1放电时间t=C1*R1=2.209s咚声持续的时间为:2.209s可以通过调节C1和R1来选择咚的时间。

2.3.4调节数据叮的频率:减小R、R3、R4,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咚的频率:减小R2、R3、R4,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1,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咚声持续的时间:减小C1、R1,则持续时间变短,反之则变长2.4方案比较1.方案比较表总结:综上比较方案三从各方面经行比较是很不错的选择,因此将方案三定为实现方案3实现方案3.1器件介绍NE555的介绍555定时器是一种将模拟功能和逻辑功能结合在同一块芯片上的集成电路,8脚封装。

最初由美国SIGNETICS公司在1972推出投放市场,很快得到广泛应用,也因为应用广泛,许多其它公司也推出了功能一样的类似型号。

此芯片内使用了3个精度较高的5K分压电阻,型号由此而得名。

NE555是双极性器件的集成电路,内含2个555电路的型号为NE556,为14脚。

另有CMOS 工艺的7555和7556。

NE555电压使用范围为4.5V - 18V.7555则为3V - 15V。

NE555时基电路主要有3种基本应用1.多谐振荡器2.单稳态触发器3.RS触发器4. NE555的内部结构5.NE555的管脚分布图2. NE555的工作表6. 工作曲线图不变不变1导通 0 1 截止 1 1 导通 0 0 ××输出(V O ) 复位(R D ) 触发输入(V I2) 输 入CC 31V >CC 31V <CC 31V >CC 32V >CC 32V <CC 32V <放电管T v 2 3V C 1 3 V C v C 0t PL t PH阈值输入(V I1)输 出3.2原理图7.实现方案原理图3.3电路器件电阻4个、电容4个、直流电源、按钮开关、扬声器、二极管2个3.4电路数据R1=47k ;R2=30k ;R3=10k ;R4=10k ;C1=47u ;C2=0.05u ;C3=50u ;VCC=6V3.5电路原理SA是门上的按钮开关,在平日没有按下的时候,C1无法接通不进行充电,因而C1处的电压为0,NE555的4端口(复位端)一直处于低电平,导致3端口输出一直为0,扬声器无法工作。

而C2通过R2、R3、R4进行充电,充满电后,其电压约为电源电压。

当按下SA时,当VCC的电流流过二极管对C1经行充电,其两端电压升高,4端口的电压也开始逐渐升高。

同时C2开始对端口7进行放电,电容的电压下降,当其由VCC下降到2/3的VCC时,放电管导通,3端口输出为低电平,但当下降到1/3VCC时,放电管截止,C2则开始充电,3端口理应输出高电平,但是由于控制4端口的电容C1的电压还没有充好点,4端口仍旧输出0使输出端口3强制输出0,扬声器不工作。

当C1充好电之后,4端口为高电平,然后输出端3即可输出1,这时扬声器可以工作,发出“叮”的响声(其频率值在后面给出)(C2的充放电过程不断的重复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