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范文(三篇)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范文一、引言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疗机构生命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对于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减少医疗机构内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以下是本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职责与义务1. 医疗机构须设立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与组织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方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2. 所有医务人员须参加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并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职责。
3. 患者及其家属应配合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与制度。
三、感染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食前和处理污染物品后必须正确洗手。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废物的分类、封存和处理符合相关法规。
3. 所有医疗器械、设备和护理用具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证其安全使用。
4. 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预警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的感染病例,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5.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的监测和管理,遏制感染的扩散。
6.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备的住院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发布感染发生率和相关数据。
四、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监督和评估1. 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2. 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的感染预防措施和知识,提高预防意识和能力。
3. 监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监督,确保其合规运作。
五、惩罚与奖励1. 对于违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惩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2. 对于积极参与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包括奖金、荣誉称号等。
六、附则1. 本制度所指的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STI),是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一、致病病原体社区皮肤软组织感染较多由B-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引起,医院皮肤软组织感染则多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且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比例较高。
二、分级分类诊断分级分类诊断是控制SSTl的基础。
通常按病情严重程度将SSTl分为4级:1级-患者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已排除蜂窝织炎。
2级-患者有发热,一般情况稍差,但无并发症。
3级-患者有严重中毒症状或至少1个并发症。
4级-脓毒症或危及生命的感染。
当怀疑患者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时,应尽快采集分泌物送微生物培养。
三、各类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控制(一)用、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感染预防与控制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及早治疗糖尿病等。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抓破损伤。
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对住院的危重症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勤翻身,防止压疮产生。
2、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被单。
(一)新生儿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
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
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
做好产房和新生儿病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
(三)压疮感染控制预防方法:1、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勤翻身,保护骨隆起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2、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3、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经常检查受压部位;4、增加营养摄入,增强体质。
(四)烧伤感染控制做好床旁隔离,减少或防止细菌的入侵;静脉输液时,避免或尽量远离创面做静脉切开;妥善保护创口,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
(五)各种穿刺严格皮肤消毒,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制度。
(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耐药的发生。
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皮肤软组织感染是指皮肤和软组织受到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蜂窝织炎、脓肿、蜂窝组织炎等。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较为复杂,且容易引发院内感染,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制度的示例:一、引言1.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院的皮肤软组织医院。
二、感染监测与报告1.进行感染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等数据分析。
2.设立感染报告制度,所有感染事件都应进行及时上报。
三、环境清洁与消毒1.对医疗器械、床单、手术用具等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2.保持病房、手术室等工作环境的清洁,定期消毒。
四、患者管理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包括术前浴、剃毛等。
2.隔离管理: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患者,应进行严格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3.伤口护理:对于患者的伤口应进行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清洁干燥。
4.感染控制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其对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认知。
五、手卫生和个人防护1.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的操作规范,包括正确洗手、消毒等。
2.医务人员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降低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风险。
3.定期检查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防止患者感染医务人员。
六、废物处理与污染控制1.对医疗废物进行正确分类、包装和处理,避免传播感染源。
2.对有污染的物品进行正确处理,避免污染传播。
七、定期评估和改进1.定期对感染预防控制制度进行评估,检查是否执行到位。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改和完善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以上是一份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制度的示例,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医院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通过建立和执行这样的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制定感染管理政策和工作程序1.建立和完善感染管理政策,制定相关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标准。
2.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感染管理政策和工作程序,对感染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二、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1.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疑似和确诊的皮肤软组织感染进行监测和报告。
2.加强感染病例的登记和报告工作,及时报告感染发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加强感染预防知识的培训和宣教1.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知识的培训,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使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
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感染预防知识的宣教,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和掌握个人卫生习惯。
四、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1.建立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明确消毒频率和方法,确保医疗设备和床铺等物品的清洁与消毒。
2.定期对患者病房、手术室、创伤处理室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五、加强手卫生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1.强调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的手卫生习惯,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和酒精消毒剂等。
2.医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六、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1.建立和完善抗生素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包括抗生素的选用、剂量、频次和疗程等。
2.鼓励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的药物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出现。
七、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1.手术室需按照洁净手术室标准进行设计和装修,确保手术环境的洁净和无菌。
2.手术室应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手术器械和麻醉设备的使用和消毒,减少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
八、加强医疗废弃物的处理1.建立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方式。
2.对医疗废弃物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防止污染环境和传播病原体。
以上所列举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的基本要求,医院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流程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流程一、医院感染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控制基本措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特定本措施。
1、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必须遵循我院手卫生制度和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正确管理病人体位,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450。
3、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没2-4小时一次.4、鼓励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起下床活动。
5、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6、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通常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亲到在室内地面,防止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10、其他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剂灭菌操作技术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及有关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
11、消毒剂外科、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旋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送供应室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也可现在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处理。
12、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污染来预防HAP、VAP;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方案,做好医疗废物监管工作。
三、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把清洁、消毒、隔离、手卫生、个人防护等制度执行到位,并将医院感染纳入医院医疗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
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掌握相关的规范要求。
四、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检验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等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五、协同医务部、药剂科应用医院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六、做好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的监测,对下呼吸道、尿管相关尿路、皮肤软组织等部位感染有预防控制措施。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
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手术前: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
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1。
2 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
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
4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
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
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
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
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1。
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
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
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感染防控组织规章制度
感染防控组织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感染病原体的防控工作,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到感染病原体防控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分级负责”的防控原则,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水平。
第四条感染防控组织应设置专门的防控机构,并配备专业的防控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各项防控工作。
第五条感染防控组织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监测、报告和处置机制,及时发布防控信息,指导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防控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感染防控组织应当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控工作方针政策。
第七条感染防控组织设立专门的防控工作部门,负责具体的防控工作实施和监督。
第八条感染防控组织还应当设立感染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医疗救治和科学研究工作。
第九条感染防控组织有权利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第十条感染防控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防控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一条感染防控组织应当定期进行防控工作的评估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防控工作机制。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十二条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控工作方针政策,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第十三条防控工作部门负责防控工作的实施和监督,定期开展防控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员工的防控能力。
第十四条感染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疾病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报告疫情信息,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感染病例的救治工作。
第十五条防控工作部门还应当开展对受感染人员的追踪调查工作,切断传播途径,阻断感染链条。
第十六条防控工作部门还应当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推进疫苗的研发和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第十七条感染防控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做到责任明晰、协作顺畅。
第十八条感染防控组织应当建立巡查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主要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主要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为了进一步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关于医院感染监测和调查工作制度,加强我院对导致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的监控指标管理,规范我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实施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2.各临床科室/部门医务人员应遵守本规程,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对主要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二)各个主要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1.下呼吸道感染(1)建立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响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
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程度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管路避免频仍更换(一般情况每周更换1~2次,若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6)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且应每24小时更换。
(7)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了降低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门诊、住院、急诊、手术室、康复科等各个科室。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感染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组长,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2. 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工作,包括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监测感染发生情况、开展感染原因分析和调查等。
四、预防措施1.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诊疗操作前后,应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洗手、手消毒。
3. 皮肤清洁: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尤其要注意皮肤皱褶部位的清洁,避免过度摩擦和损伤。
4. 伤口处理:对患者身上的伤口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感染。
5.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6. 医疗器械消毒:严格按照医疗器械消毒规范,对诊疗过程中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
7. 环境清洁:保持诊疗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8. 健康监测: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迹象,采取针对性措施。
五、控制措施1. 早期识别: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表现,早期识别和诊断感染。
2. 及时报告:发现皮肤软组织感染病例,应及时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并展开调查。
3. 隔离措施:对确诊为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4. 感染源控制:对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感染扩散。
5. 治疗与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加强病情观察,防止感染恶化。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为加强住院病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等,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内肺炎(HAP)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应注意:(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好手卫生。
(4)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
(5)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6)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或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7、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只有在必须时才使用,并尽早拔除。
2、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管,避免滑动或牵拉。
3、维护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打开,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且不得触及地面;保持引流通畅。
4、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尿液。
5、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6、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为:导尿管1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8、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尿管。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规章制度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
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
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
医院感控管理制度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与
控制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1.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2. 积极防治易引起皮肤改变或损伤的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肾病、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病、蚊虫叮咬等。
3. 保持皮肤完整性,防止损伤。
如昏迷、瘫痪、衰竭、石膏固定等患者要定时更换卧位,防止局部受压影响血液循环而出现压疮。
躁动病人要防止碰上划伤。
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洗澡,勤换内衣。
避免皮肤受潮湿、摩擦或排泄物刺激。
5. 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增强皮肤弹性,增强皮肤弹性,增强抵抗力。
6.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防止冻伤,使用热水袋要防止烫伤。
7. 进行注射和各种穿刺如骨穿、胸穿、腹穿等操作时,应首先清洁皮肤,做好局部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8. 对手术病人要认真备皮,严格消毒,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后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并勤观察勤换药。
知丁。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一)定义皮肤软组织感染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褥疮感染、烧伤感染、乳腺脓肿和乳腺炎、脐炎以及婴儿脓庖病。
(二)高危人群该类感染主要好发于烧伤患者、婴儿、高龄、长期卧床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三)预防控制措施1、应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无汗液;大小便失禁患者要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对昏迷、瘫痪、老年等患者要定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要协助定时变换体位,2~3小时一次,必要时缩短变换体位时间。
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因治疗需要不允许过多翻身者,应使用特殊床垫、器具防止褥疮发生。
3、积极治疗或纠正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
有皮肤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避免抓破损伤;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
4、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预防褥疮发生。
5、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
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
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
6、若患者局部水肿、皮肤微红或发白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7、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腰穿、骨髓穿刺、活检、关节穿刺、静脉输液等必须严格皮肤消毒;给患者换药时应戴外科口罩、无菌手套。
8、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按照洗手指征要求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9、科室内不定期加强对医务人员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培训。
(四)责任1、如科室发现皮肤软组织感染病例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后果的,由科室主任承担主要责任。
2、院感科专职人员应定期、准确、及时地核实、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及反馈上报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散发病例报告的结果,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由相应人员承担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一、疖、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衣服宽松,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积极治疗皮肤病,减少抓破损伤,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防止继发感染,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
3、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扁桃体炎、龋齿及手足癣感染。
4、对住院的危重症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勤翻身,防止褥疮产生。
二、新生儿皮下坏疽
1、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
2、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
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其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
3、做好产房和婴儿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
三、褥疮
1、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勤翻身,保护骨隆起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2、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
3、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易发生褥疮的病人应经常检查受压部位;
4、增加营养摄入,增强体质。
四、烧伤感染
1、烧伤患者应安置在有消毒隔离条件的病房,对病情严重者进行保护性隔离。
2、烧伤隔离病房内空气保持清新、流通,必要时进行动态空气消毒。
3、进入烧伤隔离病房前,医护人员应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进入烧伤隔离病房后,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手套,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更换手套,脱手套后消毒双手,视病人创面情况穿隔离衣。
5、严格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应远离烧伤创面。
6、所有床单位物品,如布类必须高压灭菌备用,病室内固定相应诊疗器具,如听诊器、血压计及体温计等。
7、接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物品如敷料、棉球等应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8、严格探视制度。
9、患者出院、转院、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
10、应反复作创面分泌物、痰、大便、尿细菌培养,掌握菌群动态变化及药敏情况,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