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子电路基础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东南大学,电路基础,实验班讲义第02讲

东南大学,电路基础,实验班讲义第02讲

1 2 1 2 1 2 1 2 W L = Li ( t ) − Li ( t 0 ) = ψ (t ) − ψ (t 0 ) 2 2 2L 2L
三、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的比较
电容 C 电压 u 变量 电荷 q
q = Cu du i=C dt 1 1 2 W C = Cu 2 = q 2 2C
电感 L 电流 i 磁链 ψ
u
注意:一般情况电阻元件总是消耗电功率的, 注意:一般情况电阻元件总是消耗电功率的,但有的 电阻性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是负值 发出电功率。 负值, 电阻性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是负值,发出电功率。
4、 开路与短路 、
i R
u –
短路。 当R=0,视其为短路。i为有限值 ,视其为短路 为有限值 时,u=0。 。 开路。 为有限值 当R=∞,视其为开路。u为有限值 ∞ 视其为开路 时,i=0。 。 理想导线的电阻值为零。 理想导线的电阻值为零。
L=
µ0 N 2 S
l
其中,N 为线圈匝数,S 为线圈的横截面积,l 为 其中, 为线圈匝数, 为线圈的横截面积, 线圈的长度, 为空气磁导率。 线圈的长度,µ0为空气磁导率。
2、韦安特性 之间的关系。 电感线圈磁通链 ψ 与通过电流 I 之间的关系。 线性电感的 ψ
~i
特性是过原点的直线。 特性是过原点的直线。 是过原点的直线
1.3.1 电阻 (Resistance )
一、电阻的物理概念 灯泡、电炉等电气设备可用电阻作为电路模型。 灯泡、电炉等电气设备可用电阻作为电路模型。 在电路中,电阻起阻碍电流流动的作用。在电场力作 在电路中,电阻起阻碍电流流动的作用。 做功。 用下,电荷通过电阻时, 克服阻力做功 用下,电荷通过电阻时,要克服阻力做功。 电阻元件是一个消耗电能的元件。 电阻元件是一个消耗电能的元件。 电阻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阻值由材料性质及几何尺寸决定, 导体的电阻阻值由材料性质及几何尺寸决定,即

电子电路基础(9.4.1)--总复习

电子电路基础(9.4.1)--总复习

18/4/19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要求
1. 掌握理想运放组成的基本线性运算电 路,包括比例、求和、微分、积分运 算等。
2. 熟悉电压比较器、 555 定时器的电路 原理及功能。
3. 掌握由比较器、 555 定时器构成的波 形产生及整形电路,并掌握电路的分 析计算方法。
18/4/19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
第一讲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 用
1.1 集成运算放大器 1.2 集成运放运算电路 1.3 波形整形电路 1.4 非正弦波振荡电路 1.5 有源滤波器
18/4/19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3
1.1.1 集成运放的基本特性
1. 集成电路分类 2.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3. 运算放大器的符号 4.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18/4/19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
2.1.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电路模 型
1. 二极管的主要参 数 2. 电路模型
18/4/19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1
2.1.4 特殊二极管
1 、稳压二极

2 、光电二极

3 、发电二极

4 、激光二极

18/4/19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2
18/4/19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1.4.1 矩形波振荡电路
18/4/19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4
1.4.2 三角波振荡电路
18/4/19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5
**1.5 有源滤波器
** 要求
1 、了解一阶、二阶有源滤波的电路实现 方法。

电子技术基础复习.doc

电子技术基础复习.doc

电子技术根底复习1. 电流与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是指什么?答:电流参考方向(箭头方向)与电压降参考方向(“+”到“-”的方向)一致的方向。

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简写为KCL,其数学表达式为:简写∑i = 0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hoff’s Voltage Law),简写为KVL,其数学表达式为:简写∑u = 03. 对电路中某回路列写KVL方程时,假设某段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那么该电压前取正号,否那么取负号。

4. 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与该两点电位有以下关系:Uab = Ua - Ub5. 计算元件功率时, U、I 的参考方向为关联方向,计算结果假设p>0,说明元件实际消耗功率(或吸收功率);假设p<0,说明元件实际发出功率(或产生功率)。

1. 应用叠加定理或戴维南、诺顿电路转换计算,理想电压源不作用时视为短路,理想电流源不作用时视为开路。

2. 戴维南定理:含独立电源的线性电阻单口网络,就端口特性而言,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的单口网络。

诺顿定理:含独立电源的线性电阻单口网络,就端口特性而言,可等效为一个电流源和电阻并联的单口网络。

3、求含有受控源单口网络的戴维南(诺顿)等效电路的内阻时,屏蔽掉电源后须用外施电压、电流法求得。

4. 计算在两串联电阻R1、R2 的电路中总电压U 在R1上的分压 U1式为: U1=U*R1/(R1+R2)计算在两并联电阻R1、R2 的电路中总电流 I 在R1上的分流 I1式为: I1=I*R2/(R1+R2)1、对于电容C和电感L,电压和电流间的关系为:2、换路定律是指:3、一阶动态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就是电路在零初始状态下(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为零)由外施鼓励引起的过渡过程响应,是对元件充电过程。

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是动态电路中无外施鼓励电源,仅有动态原件初始储能所建立的过渡过程响应,是元件的放电过程。

【东南大学 电工学】第二十章 基本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东南大学 电工学】第二十章  基本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与非”门电路的工作原理、特性和 参数。
返回
20、3、1、TTL“与非”门电路
前一页 后一页
+5V
R1
R2
R4
VT1
A B C
VT3 VT2
.
VT4 Y
VT5
R3
R5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返回
(1) 输入全为高电平“1”(3.6V)时
前一页 后一页
流为过反4向箝E.3结饱位V的和2.电1电V流流
平不低于额定值 0 90%的条件下允 许叠加在输入低 电平上的最大噪
UOF1F UON2
3
Ui
开门电平UON
允许叠加干扰
声电压。
UNL=UOFF-UIL
返回
扇出系数N:
前一页 后一页
指一个“与非”门能带同类门的最大数目,它
表示带负载的能力。对于TTL“与非”门 N 8。
输入高电平电流IIH和输入低电平电流IIL 当某一输入端接高电平,其余输入端接低电
R1 R2
+5V R4
E结反偏
VT1
1V
VT3
截止 VT4
A
“1” (3.6V)
B C
VT2
Y “0”
.
VT5 (0.3V)
输入全高“1”, R3
R5 负载电流
输出为低“0”
VT2、VT5饱和导通
返回
(2) 输入端有任一低电平“0”(0.3V)
+5V
流过 E结的1V电 R1 R2
R4
流为正向电流VT1
返回
20、1数制和脉冲信号
一、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电拟子信电号路:中随的时信间号连续模变拟化信的号信号

《电子电路》复习笔记

《电子电路》复习笔记

电子电路一、电场和磁场电场:库伦定律:221rq kq F =(描述电场中电荷受力情况) 高斯定律:i q ∑=01ξφ(电通量只和曲面内电量有关)电生磁,磁生电。

二、 直流电路电路基本元件:RLC 。

电路解题的三个工具:基尔霍夫定律:电流KCL (出=入);电压KVL (升=降)。

具体应用时,KCL 和KVL 用于列电流和电压方程,其中,KCL 的节点可以放大到一个“大节点”,KVL 的节点可以运用到单个“小网孔”。

叠加原理:多电流电压源的作用,除源叠加。

戴维南定理: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计算。

电压取开路电压,电阻取等效电阻。

除源方法:电流源开路(开流,开源节流),电压源短路。

结合电源符号记忆。

三、 正弦交流电路复阻抗Cj L j R Z ωω1++=在相位图上,电感L 的电压超前电流。

电容C 的电压滞后电流。

功率:有功功率ϕcos UI P =无功功率ϕsin UI Q =视在功率22Q P S +=功率因数:SP=ϕcosRLC 电路谐振:LC f π210=,谐振时CL X X =,电压和电流同相位。

三相电路:相电压和线电压。

Y 形:线相U U 31=有中线 △形:线相I I 31=线相U U = 无中线四、 RC 和RL 暂态过程计算γ/)]()0([)()(t e f f f t f -∞-++∞=三要素分析法1)计算)0(+f按照环路定律,电容电压不变,电感电流不变。

)0()0(-=+c c u u )0()0(-=+L L i i其余部件(0+)值按照等效电源计算。

电容等效电压源,电感等效电流源。

2)计算)(∞f 稳态值,电容按照断路,电感按照短路。

直流电路方法分析。

3)计算γ R C ⋅=γ R L /=γ R 为等效电阻五、 变压器和电动机变压器的电压21kU U =、电流211I kI =和阻抗变换221Z k Z = 211N N k = 电压和匝数成正比,电流和匝数成反比,阻抗和匝数平方成正比。

大学电路复习提纲 (适用于工科学生的复习)

大学电路复习提纲 (适用于工科学生的复习)

Y的变换条件
R12R1R2RR 2R 33R3R1
R1
R1
R12R31 2R23R31
R
Y形Y电形阻不两相两邻乘电积阻之和RY
相邻电阻的乘积 R
3.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①理想电压源的串联
uS1 +
_
uS2 +
_
+u
_
等效电路
②理想电压源的并联
i
+
++
uS1 _
uS2 _
u _
+_ u
③理想电压源与支路的并联 i
视在功率: S=UI
单位:W 单位:var 单位:VA
S P2 Q2
S
Q
|Z|
X
P
R
φ为 u和 i的相φ 位 u差 i
5 .复功率
为 了 用 U 和 相 I来量 计 算 功 率功 ,率 引” 入
I
+
U_
定义: SU I* 单 V 位A
负 载
SU I(ui)U Iφ
U cφ o I jU s sφ i IP n jQ
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适合于求解电路中某一支路电压、电流 和功率问题。 应用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求解电路,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计算开路电压Uoc
外电路断开后二端纽之间的电压为开路电压Uoc, 此时端口电流为0。计算Uoc的方法视电路形式选 择前面学过的任意方法〔网孔、节点电压法、基尔 霍夫定律等〕。
① 先将受控源看作独立源列方程;
② 将控制量用网孔电流表示,称为约束方程。
2. 结点电压法
流入取正, 流出为负

东南大学,电路基础,实验班讲义第08讲

东南大学,电路基础,实验班讲义第08讲

O
t
一般规定:| | 。
y =0
y =/2
y =-/2
(3) 角频率(angular frequency)、角速度w:反映正弦量变 化快慢,w =d(wt+ )/dt为相角随时间变化的速度。
相关量:频率f (frequency)和周期T (period)。 频率f:每秒重复变化的次数。 周期T:重复变化一次所需的时间。 单位: w :rad•s-1 ,弧度•秒-1 f :Hz,赫兹 T :s,秒 f =1/T
两个同频率的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它们的初相之差,
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常数。
(1)j >0,u 领先(超前)i,或i 落后(滞后) u (u 比 i 先到 达最大值);
u, i
u i
O
wt j
从波形图上看,相 位差可取变化趋势 相同的点来反映。
(2)j <0, i 领先(超前) u,或u 落后(滞后) i (i 比 u 先到 达最大值)。


a | F | cosq b | F | sinq
F= |F|ejq F=|F| q
指数形式 极坐标形式
二、复数运算 1、加减运算——直角坐标 Im F2
F1+F2
F1

F1=a1+jb1, F2=a2+jb2
O F1±F2=(a1±a2)+j(b1±b2)
Re
F1 - F2
由定义:
T
y
O
Im、w(T)、y 这3个量一确定,正弦量就完全确
定了。所以,称这3个量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二、正弦量的三要素:
(1) 幅值 (amplitude) (振幅、幅值、最大值)Im:反映正 弦量变化幅度的大小。 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带小写的下标m表示,如 Um表示正弦电压的振幅。

电子电路基本知识及应用

电子电路基本知识及应用

电子电路基本知识及应用电子电路是电子技术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

本文将从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1. 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电子电路主要由三个基本组成元件构成,即电源、电阻和电容。

- 电源:提供电路所需的电能,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 电阻:控制电流的流动,通过阻碍电流的流动来消耗电能。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 电容:储存电荷和能量,具有暂存电荷和放电的功能。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2. 电路分类:电子电路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 模拟电路:处理连续信号,不仅能表示0和1两种状态,还可以表示其中间的无限个状态。

常见的模拟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

- 数字电路:处理离散信号,信号只有两种状态,即0和1。

常见的数字电路包括逻辑门电路、计数器电路等。

3. 电路基本定律:电子电路的行为受到一些基本定律的约束。

-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之比。

Ι=U/R。

- 基尔霍夫定律:描述了电流和电压在闭合电路中的分布。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 突击定律:描述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突击定律指出,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率等于电容器所连接的电路中的电流。

二、电子电路的应用1. 通信电子电路:通信电子电路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部分,用于处理和传输各种信号。

常见的通信电子电路包括调制解调器、射频放大器等。

2. 数字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数字通信系统以及数字音频设备等。

数字电路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和存储数字信号。

3. 家庭电子电路:家庭电子电路主要应用于家庭电器,例如电视机、音响系统、电脑等。

家庭电子电路主要涉及音频放大、视频处理、信号控制等方面。

4. 汽车电子电路:汽车电子电路是现代汽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管理和控制车辆的各种功能。

常见的汽车电子电路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车载娱乐系统等。

大学电路分析知识点总结

大学电路分析知识点总结

大学电路分析知识点总结1. 基本电路及其分析基本电路是电路分析的基础,了解基本电路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掌握电路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基本电路有电阻电路、电容电路和电感电路。

1.1 电阻电路电阻电路是由电阻元件构成的电路,它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电路。

在直流电路中,由于电阻元件对直流电压和电流的作用是线性的,因此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分析电路。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阻元件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利用欧姆定律可以确定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进行电路分析。

1.2 电容电路电容电路是由电容元件构成的电路,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存储电荷和能量。

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元件对直流电压的作用是开路的,对直流电流的作用是短路的,因此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元件的作用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而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元件对交流电压和电流的作用是复杂的,需要通过复相分析或频域分析进行分析。

1.3 电感电路电感电路是由电感元件构成的电路,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存储能量。

与电容电路类似,电感元件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在交流电路中需要进行复相分析或频域分析。

2. 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是电路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关系,包括交流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频率响应等内容。

2.1 复数分析法交流电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复数分析法,它利用复数来表示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简化了交流电路的分析过程。

通过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复数表示,可以方便地进行计算和分析。

2.2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交流电路分析的另一种方法,它研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随频率的变化。

通过频域分析,可以了解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包括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

3. 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等效变换是电路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提高电路的性能。

3.1 叠加原理叠加原理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利用线性电路的叠加性质,将复杂电路分解为若干简单电路的叠加,进而进行分析。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第一篇: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1。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

反向电流是由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

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1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1.2倍。

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UE>UE>UC。

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16、在P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17、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反向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东南大学电子电路基础期中复习2014

东南大学电子电路基础期中复习2014

Δ UZ 电压或负载电流变化时,通过该 R
电阻上电压降的变化,取出误差 信号以调节稳压管的工作电流, 从而起到稳压作用。
14
Z
Δ I Z
发光二极管
有正向电流流过
时,发出一定波长
范围的光,目前的 发光管可以发出从 红外到可见波段的 光,它的电特性与
一般二极管类似。
15
LED显示器
a f e g d b c
23
2.
输出特性曲线
IC=f(Uce)Ib=C
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饱和区: (1) IC受Uce显著控制的区域,该 区域内Uce的数值较小,一般Uce <0.7V(硅管)。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饱和压降Uces=0.3V左右 (2) 截止区:——Ib=0的曲线的下方的区域 Ib=0 Ic=Iceo NPN:Ube0.5V,管子就处于截止状态 通常该区: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4)稳定电流IZ、最大、最小稳定电流Izmax、Izmin。 (5)额定功耗
PZ U Z I Z max
13
稳压二极管在工作时应反接 特性参数: ,并串入一只电阻。
1. 稳定电压VZ:
2. 最大工作电流Izmax: ,以保护稳压管。其次是当输入 3. 动态电阻RZ 很小,十几欧姆~几十欧姆
电阻的作用一是起限流作用
a b c d e f
+5V a b c
d
e
控制端为高电平 对应二极管发光
f
控制端为低电平 g 对应二极管发光 共阳极电路
16
g 共阴极电路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概述
§ 1.1 § 1.2 PN结及二极管 半导体三极管
1.2.1 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1.2.2 三极管的基本特性 1.2.3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电路模型

东南大学《电子电路基础》学习指南

东南大学《电子电路基础》学习指南

《电子电路基础》学习指南
东南大学
本课程具有概念性强、分析方法多、涉及的器件及电路类型复杂等特点,加上课堂授课学时的限制,使初学者普遍感到学好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有时上课内容虽然听懂了,但课后习题却不知如何进行分析、求解,而对于一些自学者,在缺乏辅导的条件下,更是不知如何下手,即使做完了习题也不知道答案是否正确。

针对这些情况,结合课程组教学经验,对于学生有如下学习指南:
●从系统应用角度入手,理解各个电路模块和器件的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电路
中的作用。

不要围绕模块的单一特性与功能进行学习,而是要在一个大的电子电路设计背景下去学习,这样可更容易掌握各知识点的实际作用,便于记忆。

●要抓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电子电路实验以及相关的课外研学,在实践以
及工程中去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对课程的掌握。

●在对电子系统总体的认知基础上,抓基本概念和基本电路,能够对复杂的电
路进行定性分析,对简单电路模块进行定量分析。

弄清楚基本概念,理解各种电路的性能,能够选择和设计电子电路系统。

●学会找规律,抓思路,并且经常进行归纳总结。

模拟电子电路内容很多,电
路更是千变万化,找到各种电路之间隐藏的内在联系,找到共同点以及差异点,熟练掌握各种电路模块组合之后的电子系统的分析方法。

●重视课后练习,要多做题,把做习题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帮助巩
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对在电路课程中所学的基本定理、定律等重新巩固,并学会在电子电路基础
这门课中灵活应用。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工程)专业课复习经验: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工程)专业课复习经验:

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工程工程)专业课复习经验:
1. 模电一定要用《电子电路基础》刘京南电子工业出版社这本书,真题很多是这里面的课后题,再买一本配套的答案《电子电路基础学习指导》东南大学出版社,淘宝上都有。

2. 数电无所谓了,我用的是阎石的第五版,课外书推荐《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点解析与真题详解-数字电子技术》
3. 真题只看近五年的进可以了
2013年复试笔试基本上是以前的真题和课后题,要把09年以及09年以后的真题和指定教材的课后题弄懂,应该就没问题了。

l来自l考研论坛。

东南大学模电总复习

东南大学模电总复习

第五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5.5 各种放大器件电路性能比较
理解P240表5.5.2; BJT电路:熟练掌握p148表4.5.1;
FET电路:熟练掌握P221表5.2.1;
第六章 模拟集成电路
6.1 模拟集成电路中的直流偏置技术
理解镜像电流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理解微电流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了解组合电流源的结构;
第四章
4.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以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掌握静态工作点的图解分析方 法和动态工作情况的图解分析方法; 理解静态工作点对波形失真的影响,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 熟练掌握BJT的H参数小信号等效模型; 熟练掌握小信号模型分析法:根据直流通路计算静态工作点, 根据交流通路画小信号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 4.4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了解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第七章 反馈放大电路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反馈的概念和框图,输入信号、反馈信号、净输入信输出 信号; 掌握正反馈、负反馈、电压反馈、电流反馈、串联反馈、并联 反馈的概念; 熟练掌握反馈类型的判断; 7.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
熟练掌握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理解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六章 模拟集成电路
6.2 差分放大电路(续)
理解带有源负载的差分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理解CMOS差分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3 差分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 了解差分放大电路传输特性曲线; 6.4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理解741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原理; 6.5 实际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和对应用电路的影响 理解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例如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偏置电流、 输入失调电流、开环增益、带宽、单位增益带宽、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共模抑制比等; 了解运放的调零;

电子电路基础

电子电路基础

2022 电路原理一、 绪论1.1 EECS:1.2 电路的组成:源(发电厂,光电池,麦克风等),负荷(电动机,扬声器,屏幕等),能量和信号处理电路(变压器,放大器等),导线与开关(输电线路,电路板等). 1.3 电路的变量:1.3.1 电流current:电荷的时间变化率(单位时间内从A 到B 的正电荷量)I =dQ dt1.3.2 电压voltage:电场力移动单位电荷做的功(电场力将正电荷从A 移动到B 所作的功)(电位的降低)Uab =dW abdq=−Uba =φa −φb1.3.3电位potential:从某点到参考节点的电压参考点(reference point)的电位是零.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之间的电位差.两点间的电压与参考节点的选取无关.1.3.4 电动势eletromotive force:非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B 移动到A 所作的功(电位的升高)e BA =dW BAdq=φA −φB1.4 变量的大小写:不变的量大写,可能变化的量小写. 1.5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压或电流的方向未知;电压或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变化.表示电流参考方向的两种方法:箭头;双下标(i AB )-参考方向从A 指向B二端元件上电压参考方向和电流参考方向之间的关系关联参考方向associated reference directions:u =Ri 均正端流入,负端流出非关联参考方向non-associated reference directions:u =−Ri1.6 电路的功率Power:单位时间内从A 到B 所做的功(元件吸收)P =dw dt =dw dq dq dt=ui1.6.1功率的计算:或全部按关联方向进行计算电阻总是吸收功率,电源可能吸收也可能发出功率.电路中被吸收功率之和一定等于发出功率之和.1.7总结:电压,电流都是参考方向;电动势是电源的本质参数;电压-电流有关联/非关联两种情况—功率有两种计算方法二、 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1 电阻器(Resistor): 2.1.1 电阻符号:2.1.2 G 电导(Conductance):G =1RUnit:S(西)(Siemens 西门子) 2.1.3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采用关联参考方向:u =RiR- resistence Unit-Ω(欧姆)电压电流采用非关联参考方向:u =−Ri or i =−Gu2.1.4 开路与短路:当R=0(G=∞),视其为短路.u=0,i 由外电路决定; 当R=∞(G=0),视其为开路,i=0,u 由外电路决定电阻消耗的功率:p 吸=ui =i 2R =u2RP 发=ui =(−Ri )i =u(−u R )=−i 2R =−u2R阻值和功率是电阻器最重要的两大指标.R =ρL S2.2 独立电源(independent source):2.2.1 理想独立电压源(ideal independent voltage source):电路符号:特性:独立电压源两端的电压与电路其余部分无关.独立电压源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直流:u s为常数(Us)正弦交流:u s随时间变化,可以表示为u s=U m sinϖtu-i特性:零值电压源等效于零值电阻,等效于短路线.2.2.2理想独立电流源(independent current source):电路符号:特性:流经独立电流源的电流与电路的其余部分无关电流源上的电压由外电路决定直流:i s为常数(Is)正弦交流:i s随时间变化,可以表示为i s=I s sinωtu-i特性:零值电流源等效于零值电导(无穷大电阻),等效于开路线.2.2.3独立电源的短路和开路:理想电流源不能被开路(Is=C(C≠0));理想电压源不能被短路(Us=C=C(C≠0)).2.2.4独立电源的功率:先算支路量(电压U,电流I),再算功率(P).2.2.5实际电源:2.3受控元件:2.3.1受控电阻:开关:端口(port):端口由两个接线端构成,且满足如下条件:从一个接线端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个接线端流出的电流二端元件自然构成一端口理想开关的u-i特性:一个压控电阻的实例:MOSFETU DS较小时,MOSFET等效为电阻;U DS较大时,MOSFET等效为电流源.2.3.2受控电源(Dependent source):定义:受控电压源:该电压源的电压由电路中某电压或电流控制.受控电流源:该电流源的电流由电路中某电压或电流控制.线性受控源的分类:压控电流源(Voltage 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VCCS)):流控电流源(Current 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CCCS)):流控电压源(Current Controlled Voltage Source(CCVS)):压控电压源(Voltage Controlled Voltage Source(VCVS)):进一步讨论:受控源不是二端元件;独立源电压/电流由电源本身决定,而受控源电压/电流直接由控制量决定独立源是真正电路中的”源”,受控源在电路中是能量或信号处理元件. 2.4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s):2.4.1术语:支路(branch):若干元件无分叉地首尾相连构成一个支路(b)节点(node):3个或更多支路的连接点(n)路径(path):两个节点间包含的支路回路(loop):由支路组成的闭合路径(l)网格(mesh):平面电路中不与其余支路相交的回路也有教材认为:二端元件构成一个支路;两个元件之间的接线端构成一个节点2.4.2Kirchhoff’s Current Laws(KCL):∑i(t)=0流出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流入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i in(t)=∑i out(t)注意事项:只适用于集总参数电路;对有参考方向的电流仍然有效广义KCL:2.4.3Kirchhoff’s Voltage Laws(KVL):∑u(t)=0回路中所有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两种方向:顺时针/逆时针∑u drop(t)=∑u rise(t)广义KVL: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意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U AB(沿l1)=U AB(沿l2)电压的唯一性:U AB=U2+U3U AB=U s1+U1−U S2−U4对于外部电路而言,电流源串联元件与否无影响2.52b法求解电路:b各独立元件约束,n-1个独立KCL,b-n+1个独立KVL;三、电路的等效变换:3.1电阻等效变换:3.1.1串并联可能改变的量应当以斜体表示.二端网络:与外部只有两个接线端相连的网络.无独立源二端网络:网络内部没有独立源的二端网络一个无独立源二端电阻网络可以用端口的入端电阻来等效:两个电路等效:两个电路u-i关系的形式和参数均一样电阻元件串联(无分叉的首尾相接):等效电阻Req:等效的相对性:除了选定电路之外的电路来说,这两个电路是等效的(相同的u-i形式和参数),对于被等效的两个电路内部来说,并没有什么关系.串联电阻元件的分压:电阻越大,压降越大.Us:电压形式表示的信号源负载电阻R L相对越大,负载上得到的信号越大电压源内阻R S相对越小,为负载提供信号的能力越强(带载能力强) 并联电阻元件(元件共用两个接线端):并联电阻器的分流:电导越大(电阻越小),电流越大Is:电流形式表示的信号源负载电阻R L相对越小,负载上得到的信号越大电流源内阻R S相对越大,为负载提供信号的能力越强串并联的判断:方法1:节点的移动,元件的拉伸方法2:去掉已知(串联短路,并联开路)3.1.2平衡电桥等电位点:A-B间(开路)电压为0等电位点间接任意电阻(含开短路)不影响电路的电压电流分布3.1.3Y-∆变换∆倾向于使用广义KCL,Y倾向于使用广义KVL来进行判断.化成相同的形式,比较对应的参数用∆参数表示Y:用Y参数表示∆:总结:∆型,Y型网络的变形:3.1.4含受控源二端网络的入端电阻求入端等效电阻—求端口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加压求流/加流求压加压求流:等效于把理想电压源短路进行运算加流求压:等效于把理想电流源开路进行计算3.1.5总结3.2电源等效变换3.2.1理想独立源等效变换理想独立源的串联:和电流源串联的任何元件(在不违背KCL和KVL的前提下)都对外等效为电流源,仅改变电流源的电压/功率理想独立源的并联:和电压源并联的任何元件(在不违背KCL和KVL的前提下)都对外等效为电压源,仅改变电压源的电流/功率3.2.2实际独立源等效变换实际独立电压源:i与u是非关联:i从正端流出,负端流入;u从正端至负端存在压降/将Us与Rs看成单个元件进行判断实际独立电流源:电源等效变换:例子:和电流源串联等效于电流源—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电流源叠加—均分电流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KVL电阻匹配四、运算放大器4.1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及其外特性4.1.1电路符号:a:反相输入inverting input, u-b:同相输入noninverting input, u+u d=u+-u-;o:输出output,u o±V CC:供电电压working voltageA:开环电压增益open-loop voltage gain, 10^5~10^8Op Amp需要直流电源供电才能工作本质上说就是将u d放大A倍输出为u o对于图二,省略供电模块,使用KCL时要加上供电端4.1.2运算放大器外特性: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常常将非线性化为线性进行分析分三个区域:线性工作区:|u d |<U ds ,则u o =Au d 正向饱和区: u d >U ds ,则u o =U sat 反向饱和区: u d <−U ds ,则u o =−U sat运算放大器消耗的功率一般小于W 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电阻:MΩ和Ω4.1.3 电压型信号处理电路3个最重要的性质:电压放大倍数:A u =u o u i输入电阻:从u 1两端向输出端看的等效电阻(接或不接负载)( MΩ级) 输出电阻:从u o 两端向输入端看的等效电阻(u s 短路)( Ω级)4.1.4 电路模型:模型抽象化:Ri:运算放大器两输入端间的输入电阻(MΩ) Ro: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阻(Ω)工程观点:与运算放大器连接的电阻保持在KΩ级:输入电阻(KΩ)很大--∞;输出电阻(Ω)很小—0负反馈电路:工程观点:A 足够大u 0u i =−R f R i原有的直接接在信号源与负载间的问题:ui 的取值范围太小—允许输入电压范围小不同的Op Amp 的A 差别很大—设计好的放大器只能针对某个Op Amp 使用 Op Amp 的A 随温度变化较大—设计好的放大器只能在某个温度下使用 三个问题全被解决4.2理想运算放大器(Ideal Op Amp)及其外特性4.2.1电路符号:4.2.2电压转移特性(外特性):在线性放大区,将运放电路作如下的理想化处理:A→∞:u0为线性区(如10V)→u0=A u d→u d→0→(虚短):负相输入端与正相输入端等电位.R i→∞从输入端看进去,元件相当于开路(虚断):负相输入端与正相输入端无电流4.3负反馈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分析4.3.1电压跟随器:分析:虚短→A点电位为ui→B点电位为ui→C点电位为ui(uo)(放大倍数) 将运算放大器改画:输入电阻:从ui两端向输出端看的等效电阻→开路→无穷大(则无所谓接/不接负载) 输出电阻:从uo两端向输入端看的等效电阻→电压源置零→加流求压→uo=0综上,其参数指标:电压放大倍数:1输入电阻:无穷大输出电阻:0应用:要满足:u 2=R 2R 1+R 2u 1需要使用电压跟随器:从A-B 往电压跟随器看,其电阻无穷大,则分压由R2决定;从C 往电压跟随器看,其输出电阻为0,则负载获得R2全部分压.说明:电压型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电阻越大越好:因为电压跟随器从前级采样电压,其输入电阻越大,对前级的影响越小(1/∞为0,不影响前级分压);电压型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电阻越小越好,当输出电阻小至0时,不受任何负载影响,亦即不会与负载进行分压4.3.2反相比例放大器:信号接在反相输入端与地,反馈Rf接在反相输入端,形成负反馈虚短:u+=u−=0虚断:i−=0,i+=0,i2=i1i1=u1R1,i2=−u oR f因此:u o=−R f R1u i注意:当Rf和R1确定后,为使uo不超过饱和电压(即保证工作在线性区),对ui有一定的限制Rf接在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称为负反馈负反馈的噪声抑制作用:输出端有微小正扰动→u-端有微小正扰动→u+-u-变小→输出值变小4.3.3同相比例放大器:信号接在同相输入端,反馈Rf接在反相输入端,形成负反馈虚断:i+=i−=0虚短:由于i+=0,因此u+=u i,u−=u+由于i−=0,因此A点以上无分压,则A点电压为:u i=u A=R2R1+R2u ou o=(1+R1R2)u i4.3.4反相加法器:虚短:i+=i−=0虚断:u C=u B=u A=0对C点使用KCL:i1+i2+i3=i f,又因为uc为零,因此u1 R1+u2R2+u3R3=−u oR fu o=−(R fR1u1+R fR2u2+R fR3u3)4.3.5改进的减法器:在同相输入端加装一个简单分压器分析:u=R fR1+R fu2u1−u R1=u−u oR f即:u o=−R fR1(u1−u2)4.3.6电流源:分析:由于没有电流,因此u A=u B=u c=u i,也即i=u iR1,因此流过负载R L的电流完全由ui决定,与R L的值无关i=u i R14.3.7负电阻:负反馈电路:u2=−Ri2欧姆定律u1=u2虚短R1i1=R2i2虚短,虚断,KVL因为虚短,A,B,C三点可看成一点;从ABC三点其中一点到D运用KVL进行求解即:R1=u1i1=−R1R2R五、二端口网络(Two-Port Network):5.1二端口网络的参数和方程(根据给定电路求二端口参数):5.1.1定义:端口(port):端口由两个接线端构成,且满足如下条件:从一个接线端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个接线端流出的电流(端口条件)二端口(two-port):当一个电路与外部电路通过两个端口连接时称此电路为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的两个端口之间一般不能有支路直接相连,否则可能破坏端口条件导致二端口不能成立回忆一端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应当用两个电压电流关系方程来描述二端口网络,用两个物理量来表示另外两个物理量5.1.2 用电压表示电流:G 参数和方程i 1=G 11u 1+G 12u 2 i 2=G 21u 1+G 22u 2即:i 1i 2=G 11G 12G 21G 22 u 1u 2G 参数的实验测定:一侧接电源,另一侧短路G 11=i 1u 1|u 2=0 自电导G 12=i 1u 2|u 1=0 转移电导G 21=i 2u 1|u 2=0 转移电导G 22=i 2u 2|u 1=0 自电导G 为短路电导参数矩阵5.1.3互易二端口:激励无论加在哪侧,另一侧产生的响应都一样因此,互易二端口网络四个参数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由线性电阻组成的二端口→互易定理→互易二端口例子:u1直接接在Gb上,形成非关联流入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G =[G a +G b−G b−G b G b +G c]对于A,B 两点,运用KCL 和KVL 进行求解i 1=u 1G a +(u 1−u 2)G b KCL(A),KVL(A →B)i 2=u 2G c +(u 2−u 1)G b5.1.4 对称二端口:两个端口的外特性完全一样对称二端口只有两个参数是独立的 结构对称的二端口→对称二端口5.1.5含受控源的二端口网络:求解G11时,对A点进行KCL;求解G21时,对B点进行KCL;求解G12与G21时,零值电流源等效于开路等效于G=0;5.1.6用电流表示电压:R参数和方程称R为开路电阻参数矩阵R参数的实验测定:一端加电流源,另一端开路。

电子电路基础总结复习讲解版

电子电路基础总结复习讲解版

电子电路基础练习题一、填空题1、三极管若发射极正偏,集电极也正偏时,此时三极管处在_________工作状态。

如果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则发射极 偏,集电极 偏,如果是截止状态,则 。

每种状态中电流i B ,i C 的关系,如:放大状态时i C =βi B 。

等等。

2、在三极管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中,带负载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组态(输出电阻最小的)。

在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中,只有电压放大作用的是 ,既有电压又有电流放大作用的是 。

只有电流放大作用的是 。

3、处于放大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位分别为V A =9V 、V B =4V 、V C =4.7V ,则A 为 极,B 为 极,这个晶体管为 (NPN ,PNP )型 (硅、锗)管。

4、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元素可形成N 型半导体,加入 元素可形成P 型半导体。

PN 结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

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

(第一章基础知识)5、为了避免50 Hz 电网电压的干扰进入放大器,可选用 滤波器;若从输入信号取出低于2KHz 的信号,可选用 滤波器。

收音机电路采用的是 滤波器。

(滤波电路8-2)6、如图1所示电路,若二极管导通电压为0.7V ,可求得输出电压V 0为 。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图1 图27、如图2所示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由图可知,该管的类型是__ _沟道_ __MOS 管 。

(复习28页表1-1) 8、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放大电路的 ,并使其输入电阻 。

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放大电路的 ,并使其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

9、差分式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为mV u mV u I I 11,1521==,则其差模信号为 ,共模信号为 。

(差分放大电路的几个参数)10、自激振荡电路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前者要求有足够的放大倍数,后者要求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

正弦波振荡的幅值条件是,相位条件是。

东南大学电子电路基础总复习

东南大学电子电路基础总复习

5.6.1 耦合形式及零点漂移
1. 阻容耦合 2. 变压器耦合 3. 直接耦合 4. 零点漂移
2019-6-14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48
5.6.2 组合放大电路的分析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
2019-6-14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49
5.6.3 共源-共射放大电路
2019-6-14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Ro
2019-6-14
CE:RC CB:RC
CS:RD CG:RD
CC:RE
//
rbe + RB // RS
CD:RS//(1/gm)
东1南大β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44
5.5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5.5.1 概述 5.5.2 RC电路的频率响应 5.5.3 三极管的高频小信号模型 5.5.4 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2019-6-14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38
5.2.2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 图解分析法 2. 微变等效电路法 • 分析对象:Au , Ri , Ro • 分析路径:交流通路
2019-6-14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39
5.3 放大电路的稳定偏置
5.3.1 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 5.3.2 射极偏置电路
电子电路基础
总复习
2019-6-14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
课程内容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运算放大器及其线性应用 第3章 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第4章 半导体器件概述 第5章 基本放大电路 第6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8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第9章 功率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1
半导体及 PN 结(单向导电性)(多子的扩散,少子的漂移)( I

IS

e
U
uD (T 26mV
)
1 )
4.1.2 二极管的基本特性(伏安特性(阈值电压Uth ,导通压降U D(on) )、开关特性)
4.1.3
二极管的电路模型(直流模型、小信号(微变等效电路)模型 rd
UT 26mV )
RF 2 R2
u2
RF 2 R3
RF1 R1
u1

RF 2 R2
u2 ,
同相端和反向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和反向比例运算电路的叠加)实现减法 uo

1
RF R1

R3 R2 R3
u2

RF R1
u1 。
2.3.3
微分与积分电路( uo
RC
dui dt
, uo
, iD

I DSS
1
uGS U GS (off
)
2

4.3.2 绝缘栅场效应管(IGFET,MOS()(N 沟道,P 沟道,增强型,耗尽型)(漏极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iD f (uDS ) uGS const
——截止区、可变电阻区、饱和区(恒流区、放大区),转移特性曲线 iD

rbe 1
很小)
5.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5.2.1 场效应管的直流偏置及工作点分析(自给式直流偏置电路、分压式直流偏置电路)
5.2.2
共源放大电路(自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 Q : I DQ

I
DSS
1

U GSQ U GS (off
)

2
,U
GSQ

I DQ RS,
U DSQ VDD I DQ RS RD ,电压放大倍数 Au gm RD // RL ,输入电阻 Ri RG ,输出电阻 Ro rds // RD RD )

R1 R2
U OPP,U
OL


R1 R2
U OPP

T

4R1R3C ) R2
3.3
555
集成定时器(可构成比较器、单稳态电路 T

ln3RC
、矩形波产生电路 T

ln2R1
2R2 C
,占空比
R1 R2 R1 2R2

第1页共7页
第 4 章 半导体器件概述 4.1 PN 结及二极管
( 分压 式直 流偏 置电 路 — —静 态工 作点 Q : UGQ

RG 2 RG1 RG2
VDD

U GSQ
UGQ I D RS
, U DSQ
VDD I D
RD RS

gm

iD uGS
2
I DQ I DSS
U GS off
,电压放大倍数(未并联电容) Au
东南大学《电子电路基础》复习总结
第 2 章 运算放大器及其线性应用
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指标(放大倍数 A 、输入阻抗 Ri 、输出阻抗 Ro 、通频带 fBW )
2.2 集成运算放大器(运放)(放大差模,抑制共模)(线性区(深度负反馈) u0 Aod u u ——“虚短”、“虚断”,非线
第 6 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6.1.1 负反馈的基本概念
6.1.2 反馈的分类与判断(直流反馈,交流反馈;电压反馈,电流反馈;串联反馈,并联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瞬时极
性法)
6.1.3
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形式——开环增益 A
XXiod

X
i
X
oX
f
,反馈系数 F

f (uGS ) uDS const
, iD

I DO
1
uGS U GS( th
)
2

4.3.3
场效应管主要参数(夹断电压UGS off ,开启电压UGS th ,低频跨导 gm

diD duGS
uDS const ,输出电阻 rds 很大)及电路模
型(低频微变等效电路模型)

X f X o
,闭环增益 A f

XX oi

1
A A F

反馈深度为 1 A F
,环路增益为
A F
。在深度负反馈状态时, 1 A F
1 ,则 A f

1
A A F

1 F
,此时放大倍数稳定。
6.1.4 负反馈放大电路类型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闭环增益 Auf
性区——则不存在“虚短”) 2.3 运算放大器运算电路
2.3.1
比例运算电路(反向比例运算电路 uo

RF R1
ui
——可实现倒向器,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uo
1
RF R1
ui ——可实现电
压跟随器)
2.3.2
加减运算电路(反向加法电路 uo


RF R1
u1
RF R2
uo ui
,反馈系数 Fu
,电压放大倍数 Au

RC //RL rbe
,输入电阻 Ri

RE
//
1
rbe
较小,输出电阻 Ro

RC

5.1.3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Q :U BQ

RB 2 RB1 RB
2
VCC,I CQ
I EQ

U
BQ
U RE
BEQ
,I
BQ

ICQ ,
IU CEQ
VCC

—饱和区、截止区、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开关特性——集电极饱和电流 ICS
VCC RC
,基极临界饱和电流
I BS

I CS

VCC RC

4.2.3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电路模型(电流放大系数)(直流模型,混合π模型,简化π型(低频微变)等效电路模型———
输入电阻 rbe
rbb
4.3 半导体场效应管(FET)
4.3.1 结型场效应管(JFET)(N 沟道,P 沟道)(漏极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 iD f (uDS ) uGS const ——可变电阻区、恒
流区(饱和区、线性放大区)、击穿区, ig
0 ——转移特性曲线 iD

f (uGS ) uDS const
第2页共7页
第 5 章 基本放大电路 5.1 双极性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5.1.1 共射极放大电路及稳定偏置(直流通路,交流通路,微变等效电路,直流工作状态,静态工作点 Q ,输入直流负载线,
输出直流负载线,交流负载线,截止失真——Q 点偏低,U om ICQ RC // RL ,饱和失真——Q 点偏高,U om UCEQ UCES )


gm RD // RL 1 gm RS
(并联电容) Au gm
RD // RL
,输入电
阻 Ri RG3 RG1 // RG2 ,输出电阻 Ro rds // RD RD )
第3页共7页
5.2.3
共栅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
Au

gm RD
//
RL ,输入电阻 Ri
u2
RF R3
u3 ,同相加法电路 uo
1
RF R1

Rp R1
u1
Rp R2
u2
Rp R3
u3
Rp

R1 || R2 || R3 || R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和反向加法电路组合实现减法 uo


RF 2 R3
uo1
I EQ RE
,电压放大倍数
Au

1 RC // RL rbe 1 RC // RL
1,输入电阻 Ri

RB1//RB2// rbe
1
RE //RL 较大,
输出电阻 Ro

RE
// rbe
RB1 // RB2 // Rs 1
(自偏置电路——电压放大倍数 Au

RC //RL rbe
,输入电阻 Ri RB // rbe ,输出电阻 Ro RC ,源电压放大倍数
Aus

Ri Ri Rs
Au )
(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提高工作点稳定性( I RB1

I BQ,U BQ

U BEQ
),静态工作点:U BQ
rbe
,输入电阻(未并联电容)Ri

RB //
rbe

1

RE
(并联电容)Ri

RB //rbe
,输出电阻
Ro

RC

5.1.2
共基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Q :U BQ

RB 2 RB1 RB2
VCC,I CQ
I EQ

U
BQ
U RE
BEQ
,I
BQ

ICQ ,
UCEQ VCC ICQ RC RE

RB 2 RB1 RB2
VCC,
ICQ

I EQ

U BQ
U BEQ RE
,I BQ

I CQ
,U CEQ
VC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