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流派
文化学派名词解释
文化学派名词解释文化学派是民族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主要研究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迁过程。
它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价值观念、习俗、语言、艺术、宗教等。
文化学派的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社会群体、历史时期、地区和民族,旨在揭示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文化学派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田野调查,研究者会亲自生活在研究对象所在的社群中,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习俗。
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流和观察,研究者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从而对文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
文化学派的名词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文化是指一个社群共同拥有的知识、信念、价值观、习俗、艺术和技术等非物质遗产。
它是社会共同行为和思维模式的集合,通过传承和学习在社群中不断演化和发展。
2. 社群社群是指由具有共同文化、共享资源和相互依存关系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社群可以是一个家族、一个村庄、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一个跨国界的民族群体。
3.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文化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田野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真实、全面的数据,从而对文化进行深入分析。
4.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是文化学派的重要理论观点之一,认为文化是相对的,不同群体和个体拥有不同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
文化相对主义强调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反对将自己的文化观念强加于他人。
除了上述解释,文化学派还涉及其他概念和理论,如文化冲突、文化认同、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等。
这些概念和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工具。
文化学派的研究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语言学简介及三大流派
一什么是文化语言学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
当代美国人类学家艾尔弗克罗伯也认为,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
中国当代学者大多采纳《辞海》对文化的定义:“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语言学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
二文化语言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文化语言学与结构语言学的关系世界语言学的主流学派——结构语言学有着明显的不同。
结构语言学所依据的是符号学理论,它把语言看做是一种以声音为载体的符号系统,所关注的是语言符号系统的音义结合规律、组合与类聚规律。
它以语言本身为研究对象,强调语言对象的纯洁性。
它所提出的与历时相对的共时观、与言语相对的语言观,都是为了保证对象的纯洁性。
而文化语言学与结构语言学显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语言研究。
它与结构语言学的关系如何取决于它本身采取的是何种研究模式。
如果文化语言学采取的是交叉学科的定位,从事的是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映照式的研究,那么它与结构语言学就是互补的关系。
结构语言学是对语言本体的研究,文化语言学是对语言的应用性研究;结构语言学是主流研究,文化语言学是从属式的边缘性研究。
如果文化语言学采取的是语言本体研究的定位,从事的是站在文化的背景下对语言的人文性进行挖掘,并由此来观照语言状态与规律上的表现,那么它与结构语言学就是以两种不同研究范式对语言本体进行研究的学科。
文化学派
翻译文化学派一,翻译文化学派的概述早期的语言学翻译研究提高了翻译研究的科学品质,摆脱了翻译研究长期以来局限于经验总结和无理论内涵的窘境,但是以奈达为代表的早期语一言学翻译研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它的研究基本局限在文本之内,忽视或无视文本之外的因素对翻译的制约、影响和意义。
从20世纪功至70年代起,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学科立场出发,进入翻译研究领域,开始探索新的翻译研究途径。
这一时期的翻泽研究十分活跃,而其中最引人注目、并给翻译研究带来重大影响的是来自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一批学者,包括列维、波波维奇、霍尔姆斯,以及埃文一佐哈、图里和勒菲弗尔等人。
他们以对翻译研究独特的视角和阐释揭开了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另一个层面,即从文化层面切入进行翻译研究,其关注的重点也从此前的“怎么译”的问题转移到了“为什么这么译”、“为什么译这些国家、作家的作品而不译那些国家、作家的作品”等问题上,以研究译文的文化渊源,探讨译文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文化背景。
也就是说,这批学者的研究已经从翻译作为两种语言文字转换媒介的层面转移到了翻译行为所处的译入语语境以及相关的诸多制约翻译的因素上去了。
这批学者的研究标志着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开始,其中被公认为西方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奠基之作的是美籍荷兰学者霍尔姆斯( James S. Holmes)的《翻译学的名与实》(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一文。
90年代末,翻译界对广泛的文化问题的研究形成热点。
1990年,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在其合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提出“翻译的文化转向”,并相继出版了多种专著和论文集,其中集中反映了他们的这一观点。
在翻译的文化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翻译理论家兰伯特(Lambert )、铁木志科(Tymoczko)、谢菲茨((Cheyfitz)等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在西方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著作主要是文化学派的作品。
民国时期的文化思潮与流派
民国时期的文化思潮与流派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中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它既有近代化西学东渐的影响,也有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民国时期的文化思潮和流派应运而生。
一、文化思潮1.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民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思潮之一。
这个运动的核心是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他们批判旧文化,主张革命、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和自由思想,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2. 人性哲学人性哲学是民国时期另一个重要的文化思潮。
它主张重视人的主观性和个性发展,与新文化运动相互呼应。
人性哲学思想家认为,人性是无法改变的,只有通过人的本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等。
3. 萌芽的女权主义在民国时期,女性地位开始得到一定改善。
女性开始加入工作岗位,并且形成了一些女权主义组织。
女权主义者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剥削和压迫。
代表人物有鲁迅之妻许广平等。
二、文化流派1. 五四文学五四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五四文学主张用白话文写作,国家需要塑造新的形象,并且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代表人物有鲁迅、郁达夫等。
2. 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强调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
它反对西化和蒙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发扬光大。
代表人物有郑振铎、巴金等。
3. 新月派新月派是五四文学的一支,主张文学应该走向现实生活,并且关注群众生活。
新月派对于五四文学里过于西化的单向性提出了鲜明的批判。
代表人物有丁玲、冯雪峰等。
4. 古典诗派古典诗派是传统文化的维护者,主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和传统诗歌。
代表人物有郑挺声、陈健民等。
总之,民国时期的文化思潮和流派千姿百态,既有推动现代文学的新文化运动,也有强调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学,更有代表新月派、古典诗派等具体派别,文化思潮和流派紧贴时代发展节奏,各具特色和意义。
近现代十大文学流派
近现代⼗⼤⽂学流派⼀、鸳鸯蝴蝶派1.代表⼈物:徐枕亚、张恨⽔、周瘦娟、包笑天2.盛⾏年代:20世纪20-30年代。
3.⽂学主张:⽂艺⽬的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主张作品应该突出趣味性和娱乐性。
4.⽂学特征:题材多⾔情、武侠、滑稽、多⽤章回体和旧式笔记。
⼆、学衡派1.代表⼈物:胡先骕、梅光迪、吴宓2.盛⾏年代:20世纪“五四”运动前后3.⽂学主张:反对⽩话⽂和⽂学⾰命,强调⽂学只能因袭模仿4.⽂学特征:中西合璧,爱⽤西洋古典。
三、甲寅派1.代表⼈物:章⼠钊2.盛⾏年代:20世纪初3.⽂学主张:读经救国,废弃⽩话4.主要阵地:《甲寅》周刊四、创造社1.代表⼈物:郭沫若、郁达夫、⽥汉、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王独清、穆⽊天李初犁、冯乃起、阳翰⽣2.盛⾏年代:20世纪20-30年代3.⽂学主张:为艺术⽽艺术4.主要阵地:《创造》、《创造周报》、《创造⽇》以及《洪⽔》、《⽂化批判》5.⽂学特征:浪漫主义、强烈的表现⾃我,具有鲜明的时代⽓息。
五、⽂学研究会1.代表⼈物: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朱希祖、许地⼭、王统照、郭绍虞、孙伏瞿世英、蒋百⾥、谢冰⼼、王鲁彦2.盛⾏年代:20世纪20-30年代3.⽂学主张:⽂学为⼈⽣服务,强调⽂学的社会功能4.主要阵地:《⼩说⽉报》、《⽂学旬刊》、《诗》、《⽂学研究会丛书》5.⽂学特征:现实主义、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时代主题六、新⽉派1.代表⼈物:徐志摩、胡适、闻⼀多、朱湘、梁秋实、陈源、陈梦家、邵洵美、饶侃、林徽⾳2.盛⾏年代: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初3.⽂学主张:”不妨碍健康“”不折磨尊严“4.主要阵地:《晨报诗刊》、《新⽉》、《诗刊》5.⽂学特征:倡导新格律诗,多写个⼈悲欢七、乡⼟⽂学1.代表⼈物:王鲁彦、许钦⽂、蹇先艾2.盛⾏年代:20世纪20-30年代3.⽂学主张:坚持”为⼈⽣“的现实主义4.⽂学特征:题材富有乡⼟⽓息,反映⼭乡群众苦难和挣扎,采⽤⽩描⼿法,语⾔朴通俗。
虞山文化流派 pdf
虞山文化流派是一个涵盖多个领域的文化体系,其中包括虞山诗派、虞山琴派、虞山画派、虞山印派、虞山书派等。
这些流派都是常熟地区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国的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虞山诗派:这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文学流派,以“吴中三高士”为核心,代表作品有《史通》、《石匮书》、《石匮书后集》等。
虞山琴派:这是明朝时期的音乐流派,以严天池为核心,主张“清、微、淡、远”的美学思想,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琴派之一。
虞山画派:这是明朝时期的绘画流派,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人为代表,主张“以自然为师”,强调笔墨技巧和艺术意境的追求。
虞山印派:这是明清时期的篆刻流派,以赵孟頫、王冕等人为代表,强调个性化和创新,对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虞山书派:这是明清时期的书法流派,以文徵明、祝允明等人为代表,注重书法艺术的意境和内涵,强调“气韵生动”和“神似”。
以上都是虞山文化流派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这些流派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学术文化,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了解中国四大传统文学流派
了解中国四大传统文学流派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中传统文学流派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传统文学流派,即诗、词、曲和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诗是中国文学的灵魂,被誉为“文以载道”。
古代的诗歌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简练,意境深远。
诗歌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杜甫的《登高》一诗,以壮丽的山河景色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而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描写月亮和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之美在于其抒发情感的力量,以及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以其简洁、含蓄的风格而闻名。
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常常描写爱情、离别和人生的痛苦。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一对相爱的情侣在元宵节分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无尽思念。
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
词歌之美在于其独特的抒情方式,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
曲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表演形式,以及丰富的戏剧性而闻名。
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曲艺形式之一,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受到世界的赞赏。
曲艺之美在于其将音乐、表演和戏剧融为一体,通过唱念做打的形式,表达了人性的喜怒哀乐和社会的冲突。
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包括散文和小说。
散文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而受到推崇。
王阳明的《传习录》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探索而闻名。
而鲁迅的《狂人日记》则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进步的追求。
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写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文学之美在于其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活的真实描写。
了解中国四大传统文学流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也可以开阔我们的文学视野。
文学流派名词解释
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文学流派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因为某些共同的艺术特色、创作理念、题材倾向和表现手法而形成的一类文学形式或类型。
每个文学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观念和文化传统。
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流派追求真实和客观,重要的是对社会现实进行揭示和剖析。
其创作注重真实性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对人物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准确刻画,呈现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2.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流派注重纪律和秩序,强调规范和规则。
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和普世价值,强调道德规范和完美的表现方式。
古典主义流派通常以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为背景,主张遵循规则和原则。
3.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流派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力和独立思考。
其文学作品富有情感和激情,关注个体意识和人类灵魂的表达。
浪漫主义流派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性和自由的表达方式。
4. 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流派强调对社会生活的客观描写和分析,注重依据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
自然主义作品通常具有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性和悲惨的现实主义描写,特别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对行为和命运的影响。
5.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流派对传统的权威和价值体系提出了怀疑和挑战,注重对语言和叙事方式的实验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作品通常具有非线性结构、模糊的边界和多元的叙事视角,难以阐释和总结。
6.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特有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文学流派。
它强调揭示社会现实,批判社会矛盾和不公正,并以积极的态度宣传社会主义理念。
7. 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以女性的视角和体验为中心,关注女性在社会、文化、政治和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
女性主义文学试图揭示女性的权益和问题,并推动社会对性别平等的关注。
8. 启示文学:启示文学致力于传递宗教信仰或道德教育,以图提升读者的思想和信仰境界。
启示文学的作品常常带有宗教寓言、教育寓意和道德教诲,通过讲述故事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元代文化的流派与学说
元代文化的流派与学说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它的文化蕴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元代的文化流派和学说各自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深刻的内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元代文化的流派和学说。
一、统一战线与兼容并蓄元代统治者采用的是“蒙元”政治体制,该政治体制在朝野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军队组织上极有特色。
这种政治制度的实施为元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并蓄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在文化领域,元代文化同样表现出较强的多元性和兼容并蓄的特点。
元代的文化在继承和发展宋代文化的同时,还融合了西域文化、蒙古文化、辽金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和文化精神。
在文化思想领域,元代大量采纳和吸收了宋代、元前汉民族的儒、释、道三教思想。
在这三教中,儒学始终占据了主导地位。
元代文化中儒、释、道三教的并存和融合,使元代文化在儒学的基础上具备了明显的宗教色彩。
二、文天祥、陈松等士人群体元代的文化生态十分复杂,有一大批士人和文人在这种情况下建构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
文天祥、陈松等士人群体,正是元代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文天祥是元代著名的爱国官员、文学家,他是中国历史上闻名的忠臣良将。
他的《滕王阁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被誉为“千古第一楹”,这也是元代文化史上的一大经典。
陈松是元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文多以写景、田园为主题,风格多变。
他的诗不仅在元代广泛流传,更被称为“元诗之冠”。
这些士人在元代文化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不仅让元代的文化更加多元和繁荣,同时也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江西学派江西学派是元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被称为“元曲江西派的鼻祖”,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一支。
江西学派牢固地树立起“情”为文学的核心理念。
江西学派在元代文学中的创作主题非常丰富,其中包括田园、乡土风情、神话传说、历史传奇、宫廷闲情等多种主题。
江西学派的诗歌和戏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质朴的生活,深入人心。
论三个地域文化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白洋淀派
论三个地域⽂化⽂学流派,⼭药蛋派,⽩洋淀派王学松(南昌⼤学)本书主要从⽩洋淀派⽂学与河北地域⽂化的关系着⼿,以柳青、赵树理、孙犁为代表的农村题材的创作,还分别形成了三个地域⽂化特⾊鲜明的⽂学流派,《创业史》派,⼭药蛋派和⽩洋淀派。
新时期以来,“反思⽂学”中的农民问题。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李国⽂《冬天⾥的春天》、《⽉⾷》,⾼晓声的《李顺⼤造屋》、《陈奂⽣上城》,张⼀⼸《犯⼈李铜钟的故事》等。
其所反思的内容多为党与农民群众的⾎⾁联系的松弛。
⼋⼗年代中,“⽂化寻根”⼩说中的农民命运。
郑义的《远村》、《⽼井》,王安忆的《⼩鲍庄》,莫⾔的《红⾼粱》,也有⼈把贾平凹⼀部分写商州的⼩说归⼊这个潮流的,但我以为不⼗分科学。
这个题材⽅向的农村⼩说还有韩少功的《爸,爸,爸》,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等。
九⼗年代到世纪之交的我称之为“⽂化的世纪反思”中的农村题材⼩说,较早的有张炜的《古船》,陈忠实的《⽩⿅原》是⼀个制⾼点,赵德发的《缱绻与决绝》等三部曲也很有特点。
李佩甫的《⽺的门》虽有争议,但是佳作。
前不久出版的铁凝的《笨花》,刘醒龙的《雪天门⼝》,张⼀⼸的《远去的驿站》,⽼屯的《荒》等,也都是⼒作。
赵瑜的《⾰命百⾥洲》虽是报告⽂学,却也属于这⼀题材⽅向。
写当下三农题材的,如湖北王建琳的《风骚的唐⽩河》,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说,贵州仡佬族作家赵剑平的《困豹》,云南夏天敏的《好⼤⼀对⽺》、《飞来的村庄》,四川贺享雍的《⼟地神》,⽢肃雪漠的《⼤漠祭》、《猎原》等。
陈桂、棣春桃夫妇合写的《中国农民调查》也是颇有影响的佳作。
今年春天,中国作协在华西村召开了农村题材⼩说创作研讨会,后来湖北作协在在嘉鱼官桥⼋组,四川作协在成都,也都分别召开了⾃⼰关于新农村建设题材的研讨会。
湖北省的乡⼟诗,是⼀个以专写农村题材为能事的诗歌创作群体,代表性诗⼈如梁必⽂、韦启⽂、⽥⽲等。
由进城务⼯的打⼯仔、打⼯妹⾃⼰写的⾎泪⽂学,即被称为“打⼯⽂学”的创作潮流,也很值得关注^^……。
中国当代文学流派
中国当代文学流派1.荷花淀派:指以孙犁为首的文学流派。
因以孙犁的《荷花淀》代表的一批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里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的小说而得名。
主持《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发现并培养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作家群,孙犁《山地回忆》、刘绍棠《蒲柳人家》。
2.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批山西作家,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文学主张、创作风格(新短通)、创作方法(革命现实主义)相似,创作成就较高。
生活内容与传统叙事手法相结合,情节典型、细节生动,讲究艺术构思、语言通俗,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三里湾》、《锻炼锻炼》、《三年早知道》.3.伤痕文学:以*造成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为主要内容。
昭示了“恢复”和“复归”现实主义的新鲜内涵。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郑义《枫》。
、特点彻底否定*的思想倾向/善良人受损害的情节模式/宣泄义愤的情感模式局限:止于“问题小说”模式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观念浅直,艺术粗糙伤痕是反思的源头,反思是伤痕的深化.4.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的情感宣泄与政治批判进入到历史深层的理性思考,以中篇小说为重点。
社会*的世相图,历史反思,民族创伤和国家苦难反思,启蒙式地突出了极左政治路线与封建思想如何二合一地造成社会和人的深刻异化。
王蒙《蝴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特点:艺术表现方式更加灵活,主题深度比伤痕文学进了一大步。
局限:艺术形式单一,反思不彻底,缺乏自省与忏悔。
5.改革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描写新时期出现的社会改革以及改革引起的人物命运人际关系心灵纠葛为主要内容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明显地具有与历史同步,回答时代问题的特点。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贤亮《龙种》6.寻根文学:在八十年代“文化热”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家们试图汲取本土的生活内容,借助西方的文学技法,表现中国的文化特色。
核心观点是中国文学应建立在广泛文化开掘之中,要用文学表现民族文化,寻文化之根。
3 西方当代翻译思想与流派--文化学派
“文化学派”这一名称在西方译学界并不多用,主要是指与 文化转向直接相关的翻译研究。比较常见的名称有:
“描述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目标
语中心翻译研究”(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针对“规定翻译研究”(pr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强调译入语文化对翻译的作用,更多致力于 从目标语的文化语境中审视、考察翻译现象。
霍尔姆斯又讨论了翻译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范围。他首先确 定翻译学是一门实证学科,认为翻译学应该分为纯翻译研 究和应用翻译研究,而纯翻译研究有两个主要目标:“(1) 描述我们经验世界中出现的与翻译和翻译作品有关的现象; (2)建立普遍原则,以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他进而指出: “纯翻译研究当中与这两个目标相关的两个分支可以被命 名为描述翻译学(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DTS),或 翻译描述(translation description,TD)和理论翻译研究 (theor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ThTS )或翻译理论 (translation theory,TTh)。”
詹姆斯· 霍尔姆斯(James Holmes)
原籍美国,长期任教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学系, 从事比较文学和翻译理论研究。其论文“翻译学的名与实”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1972)对于翻译 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名称、性质、研究领域、问题设置 以及学科范围等提出了创建性的意见,被公认为翻译研究 学派的奠基之作。 这篇论文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首先是它的清晰的翻 译学的学科意识,其次是它对未来翻译学学科内容以图示 的形式所作的详细的描述与展望。
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古代文化文学常识一、文学思想流派或团体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7.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8.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9.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
10.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1.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2.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3.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4.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5.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16.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17.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8.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19.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20.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2.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3.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4.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赛诗人。
15.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观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领导着和主要代表。
第8讲 文化学流派
史密斯的“泛埃及主义”
埃利奥特·史密斯(1871-1937)英国人 类学家,《人类史》、《早期文化之迁 徙》、《文化的传播》。
埃利奥特·史密斯认定全部文化一元发生、 单源辐射;全世界上古的文化都是在埃及 获取的,埃及是世界文化的唯一发源地, 世界一切彼此联系的文化现象,是某个时 候在埃及、部分地在其邻国诞生的,约在 新石器时代开始向一些国家传播。
弗罗贝纽斯对文化圈的研究
弗罗贝纽斯(1873-1938)德国文化人类 学家、文化圈理论及神话学家,《非洲文 化的起源》、《非洲文化史》。
弗罗贝纽斯研究非洲各地区文化的成分和 起源,率先把处于共属关系的一群文化要 素看成是文化合成,并将地理分布起名为 “文化圈”。
弗罗贝纽斯对文化学理论有所研究,提出 研究文化解剖学、文化生理学。
3.萨林斯:《文化和进步》。他试图协调以前的几种进化论的 观点。
反进化论
广义的反进化论指一切反对进化论的文化理论,狭义的包 括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文化传播主义与文化历史 主义。
反进化论的基本观点:1.文化固然有着内在的演变发展, 但不是直线式地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而是时进时退。文 化发展并非单线进行,并不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注定要 经过相同的发展阶段、依照相同的顺序进化。2.人类文化 的发展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 化演进文化。只有通过重新构拟每个民族以往文化的历史, 才能说明文化发展的真相。3.人类社会最早的婚姻形式并 不都是杂婚或群婚制;母系氏族文化也不是最古老的文化。 在最古老的原始文化里面已经出现一夫一妻制和家庭,而 氏族是家庭的扩大形式。图腾制既不是最早的文化现象, 也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
6.麦克伦南:《原始婚姻》 7.弗雷泽:《社会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博阿斯提倡文化相对主义,反对文化种族主义。他坚决主张,衡量 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 值,每个文化的独特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 价值观,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理解为历史的产物,其特性决定于各族的 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
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简介
古典进化论学派 传播论学派 历史特殊论学派
古典进化论学派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 第一个学派,它的产生可以看作是文 化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正式诞生 的里程碑。该学派活跃于19世纪60年 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其代表人物泰 勒、摩尔根和巴斯蒂安 。
古典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 古典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
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1、泰勒主张: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界是不断发展、 逐步进化的,而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社会当然也是不断发展、 逐步进化的。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发展与进化是有其固有规律的, 这些规律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说明。 2、泰勒提出两大原则:第一,文明或文化具有广泛的共同性,这 种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人的本性的普 遍相似性;另一个是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第二,“文化的各 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 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 用。” 3、泰勒还划分了文化进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即原始末开化或狩猎 采集阶段、野蛮的以动物驯化和种植植物为特征的阶段和文明开 化的、以书写艺术为开端的阶段。
文化区理论
博阿斯认为,在文化发展中,传播比独立 发明更普遍。在他的影响下,博阿斯本人 及其弟子们提出了“文化区”的概念。博 阿斯还提出了“文化中心”与“文化边区” 的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形成了众多的文学流派。
这些流派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华。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一、诗词流派1. 唐诗: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唐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唐诗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以咏史抒怀、山水田园为题材。
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2. 宋词: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个辉煌时期,宋词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为主要形式,以抒情和描写细腻的风格著称。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3. 元曲: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鼎盛时期,元曲是元代的代表性文学流派。
元曲以对话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以其活泼生动、婉转动人的语言风格而著称。
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郑光祖的《牡丹亭》等。
二、小说流派1. 古传奇:古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流派,以神怪、仙侠、传奇的故事情节为主要特点。
代表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2. 话本:话本是明清时期的一种小说流派,以故事情节为主,以白话为基础,描写了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代表作品有《水浒传》、《金瓶梅》等。
3. 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分章分回的形式叙述故事,具有丰富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三、散文流派1. 随笔散文:随笔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重要形式,以自由散漫的笔触写下作者的感悟和思考。
代表作品有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江雪》等。
2. 清谈文:清谈文是明清时期的一种散文流派,以议论和辩论为主,展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智慧和才情。
代表作品有杨维桢的《病榻谈》、纳兰性德的《纳兰词谱》等。
3. 游记:游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流派,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基础,描写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代表作品有杨万里的《临安春雨初霁》、袁枚的《随园诗话》等。
文化语言学简介及三大流派
一什么是文化语言学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
当代美国人类学家艾尔弗克罗伯也认为,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
中国当代学者大多采纳《辞海》对文化的定义:“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语言学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
二文化语言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文化语言学与结构语言学的关系世界语言学的主流学派——结构语言学有着明显的不同。
结构语言学所依据的是符号学理论,它把语言看做是一种以声音为载体的符号系统,所关注的是语言符号系统的音义结合规律、组合与类聚规律。
它以语言本身为研究对象,强调语言对象的纯洁性。
它所提出的与历时相对的共时观、与言语相对的语言观,都是为了保证对象的纯洁性。
而文化语言学与结构语言学显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语言研究。
它与结构语言学的关系如何取决于它本身采取的是何种研究模式。
如果文化语言学采取的是交叉学科的定位,从事的是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映照式的研究,那么它与结构语言学就是互补的关系。
结构语言学是对语言本体的研究,文化语言学是对语言的应用性研究;结构语言学是主流研究,文化语言学是从属式的边缘性研究。
如果文化语言学采取的是语言本体研究的定位,从事的是站在文化的背景下对语言的人文性进行挖掘,并由此来观照语言状态与规律上的表现,那么它与结构语言学就是以两种不同研究范式对语言本体进行研究的学科。
中华传统文化流派的认识
中华传统文化流派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流派。
儒家传统文化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
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仁者爱人”,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文化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始终。
主张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互动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自我修养与社会公德的统一,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和谐、和平和稳定都有深远的影响。
道家传统文化流派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哲学,以自然界和天地宇宙的自然规律为中心,强调自然、隐逸、无为而治,追求“道”的境界。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强调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逐渐悟得“道”的真谛,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墨家传统文化流派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独立流派,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尊师”、“重义”等思想,主张平等、博爱,反对战争和暴力,推崇助人为乐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墨家的思想对推动中国晚期的和平营救和积极参与对外交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法家传统文化流派主张以法治国,强调“吏治”,倡导严刑峻法,重视秩序和稳定,主张“以法治国、以德治吏”,认为维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是法律制度的完备性和行政管理的规范化。
名家传统文化流派主要强调个体才能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主张礼教放宽、扩大社会阶层流动,反对形式主义和贪污现象,重视个体的自由发展,尊重人性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这些传统文化流派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历史的演进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传统文化的不同体系和思想不仅对于中国自身的文化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也能够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重要的交流和影响。
我们应该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而又丰富的传统文化,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怀特的《文化的进化》(1959)、 • 斯图尔德的《文化变迁论》 (1955)、 • 萨林斯和塞维斯共同编撰的《进 化与文化》
新进化学派——著作
怀特除了坚持文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基本进化观点外,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 认为,人类文化的进化与其获取能量的多 寡,或利用能量之技术效率有关。低发展 的社会往往获取的能量总量也少,反之, 较高发展阶段的社会,则能获取较多的能 量。因此,可以依此来对人类社会进行分 类。
文化心理学派——主要学说
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本尼迪克特分别考察 了普埃布洛印第安人、多布人和瓜求图印第安 人的社会文化情况,认为这三种文化分别代表 了三种不同的文化性格,或者说三种不同的文 化模式。其中普埃布洛人文化是“日神型”文 化,其特点是严谨、规律、自制和乐群。而瓜 求图人文化则是与此相反的“酒神型”文化, 主要特征是粗暴、狂野、放纵以及极端自高自 大。多布人则是所谓“狂想型”文化的代表, 其主要特征是猜疑、仇视以及相互欺诈。
新进化学派——主要学说
萨林斯和塞维斯是怀特和斯图尔德的学生, 在他们看来,这两种进化学说,反映的其实 是人类文化进化的两种形式,即普遍进化和 特殊进化。认为世界上各种文化在适应各自 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时,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 姿态,即形成特殊的进化过程。而这些特定、 具体的进化过程又都反映了能量总量获得的 提高,或能量获取技术的提高,从而体现了 普遍进化的态势。
新进化学派——主要学说
斯图尔德将怀特的理论称之为“普遍进化论”, 将摩尔根等19世纪的进化理论称之为“单线进化 论”,而将自己提出的理论名为“多线进化论”, 以示与前二者的区别。他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 都是在各自不同的发展路线上平行发展的,在他 们之间并没有共同规律可言。因此,应该对具体 的文化作具体的分析,尤其要通过考察不同的文 化与各自的环境因素之间的互相适应关系,来论 证该文化的发展变迁问题。由于他特别强调文化 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斯图尔德的学说又被 称之为文化生态学,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公认的 文化生态学的创始人。
结构主义学派——时代背景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 维—斯特劳斯
结构主义学派—著作
利奇,英国人类学 家
结构主义学派—著作
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来源于结构语言学。 这其实也以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经历有关。1941年, 身为犹太人的列维—斯特劳斯,为了避免德国法西斯 的迫害而流亡美国,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布拉格结构 语言学派的大师雅各布逊,深受其结构语言学的启发, 遂将音位学的结构分析方法运用于人类学 对人类文 化的分析上来,从而创立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培育了不同的人格类型, 这就说明每一种文化都有着与其它文化不 同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即是本尼迪 克特所谓的“文化模式”。她将心理学对 个体分析的概念应用于对群体的分析上, 认为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像人与人之间的 差异那样来解释。即每个文化就像每个人 一样具有独特的气质。
在该书中,她通过对日本人的义务与人情、恩 与责任、义务与义理等方面的比较,较全面地 考察了他们的忠、孝、仁、义、德的人生观和 价值体系,从而得出了日本文化是不同于欧美 的“罪恶感”文化的“耻辱感”文化的结论。 她准确地指出:“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崇 武又爱美,即蛮横又文雅,即刻板又有适应性, 即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 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 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程 度上表现出来的。”(因此,她试图以“菊花” 与“刀”的内涵来说明日本人这种矛盾的、双 面性的民族性格。 文化心理学派——主要学说
结构主义学派—主要学说
列维—斯特劳斯运用他所创立的结构分析的方法,对 人类社会的亲属关系、神话逻辑、以及原始民族的分 类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与过去研究完全不同 的观点和结论。 例如在亲属关系的研究方面,他深受法国社会学家莫 斯《关于原始交换的形式——赠与的研究》(1925) 一书所阐明的互惠交换理论的启示,认为婚姻的基本 结构表现为女性在人类集团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包 括女性在两个集团之间直接被交换(限定交换)和女 性按特定的方向在集团之间流动(一般交换)。人类 所有的婚姻体系都是这两种基本结构经复杂的组合而 形成的。亲属关系的结构就是通过这种交换女性的体 系而奠定其基础的。
新进化学派——主要学说
他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阶段: ①人类仅靠自己体内能量的阶段——原始 共产社会。 ②人类通过种植和饲养方法获取食物的阶 段——东西方古代的文明。 ③通过动力革命,对新能源加以利用的阶 段——现代工业化国家。 ④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和平利用核能的阶段。 怀特认为,文化的进化就是人类利用能量 总量的提高或利用能量之技术效率的提高。
文化心理学派——代表人物
文化心理学派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与人 格的关系、民族性或国民性问题,认知问题等等。在文 化与人格的关系方面,他们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典范 人格,这种典范人格是由该文化所塑模的。举例来说, 人们常说的中国人含蓄,美国人开朗,法国人浪漫等等, 反映的即是不同文化的典型人格。这种人格特征是作为 社会成员的个体,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由该社会 的文化培育、熏陶而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儿童期的训 练对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他们接受了弗洛 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儿童诞生时,心灵如白纸一 张,是后天的文化训练,在这张白纸上画上了文化的印 记,最终形成了该文化认可的人格特征。
文化学流派
文化心理学派
时代背景 代表人物及著作 主要学说 影响
新进化学派
时代背景 代表人物及著作 主要学说 影响
结构主义学派
时代背景 代表人物及著作 主要学说 影响
谢谢
学派简介:
结构主义学派是20世纪50年 代兴起的又一人类学理论流派,该学派 60年代曾盛行一时,70年代中期开始衰 弱。结构主义学派主要是运用结构分析 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其创始 人为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英国人类学家利奇也是结构主义的著名 的代表性人物。
结构主义学派—影响
对人类文化的进化论研究并没有随着19世 纪的结束而告终,20世纪30年代,莱斯利 •怀特对博厄斯所强调的历史特殊论公开 发难,重新提出进化论的研究方法。由于 其理论观点与19世纪的古典进化论有所不 同,故被称之为“新进化论学派”。该派 代表人物除怀特外,还有斯图尔德、萨林 斯、塞维斯等。
按照结构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集体生活 的符号系统,是由音素、音节、词素、词组和句子组 成的整体。语言的每个要素并不重要,只有当它与其 他要素联系起来时才有意义。这些要素间的各种联系, 就是语言的结构。
结构主义学派—主要学说
列维—斯特劳斯将这种思想引进了文 化研究领域,他把各种文化视为互相联结的系统, 认为应该按照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如 同结构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透过杂乱无章的语言 表象找出语言结构一样,结构人类学研究的目的, 也在于从混乱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中找出其结构关系。 这种结构关系并不是指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而是 社会的无意识结构,即隐藏在实际社会关系背后的 “深层结构”。它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只有通过文 化研究者所建立的概念化模式才能认识。
文化心理学派——学派简介
该学派的形成以本尼迪克特于1934年发表的 《文化模式》一书为标志 代表人物有本尼迪克特、玛格莉特、米德、卡 丁纳、林顿 在文化与人格研究领域,文化心理学派的优秀 作品首推米德的文化与人格研究“三步曲”: 《萨摩亚人的青春期》、《新几内亚的儿童成 长》、《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其中 《萨摩亚人的青春期》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米德也因在该书中提出了青春期的躁动不安是 文化的影响而非生理的必然的观点而名扬天下。
文化心理学派——主要学说
文化心理学派关于国民性的研究,还引起 了美国官方的关注。二战期间,本尼迪克 特等人类学家曾受聘于美国战争情报资料 室,开展对罗马尼亚、泰国、日本、荷兰 以及德国等国家的民族性的研究。《菊与 刀》就是本尼迪克特在二战期间完成的对 日本人国民性格所作的专项研究。
文化心理学派——主要学说
文化心理学派关于国民性的研究,虽然不乏像 《菊与刀》之类的成功之作,但亦有不少粗陋的 结论。例如有的研究指出,日本成年人之所以具 有易受强制力支配的性格,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 期就接受了严格的上厕所训练。以此颇类,又有 人认为,俄国人中普遍存在的情绪容易在狂躁与 忧郁之间摇摆不定,是因为苏联保育室将新生婴 儿一生下来就包缠于襁褓之中,这种将婴儿身体 捆绑起来,使其手脚无法动弹的做法,极易引起 婴儿的愤怒和受挫感,这在成年以后就表现为狂 郁症。此类研究的简单和粗陋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新进化学派——影响
20世纪30年代,美国文化历史学派的一 些学者例如露斯•本尼迪克特等,开始从 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 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文化心理学派。该学 派的形成以本尼迪克特于1934年发表的 《文化模式》一书为标志。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及战后若干年,文化心理学派 在美国人类学界一直有着重大影响。
结构主义学派—主要学说
在研究神话逻辑时,列维—斯特劳斯就 像语言学音韵理论把音韵分解为音素而 进行研究那样,把神话也分解成构成神 话的最小单位——神话素,并进而分析 出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 上,他得出结论,认为人类的神话在表 面上虽然纷繁复杂,五彩缤纷,但其本 质上却是由有限的材料构成的,这些基 本材料分解成各种符号并多次重复,就 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神话现象。
结构主义学派—主要学说
这种有意识模式并不是真正的社会文化结构,它 无助于解释社会或文化体系。要获得对社会或文 化体系的真正了解,还得寻找无意识模式,它较 深地隐藏在社会文化的表象背后,是还没有被该 社会的成员所意识到的深层结构。这种深层结构 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在社会文化现象背 后真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学家只有从人类 思维的深层结构入手,把握这种无意识模式进行 探索,才能弄清社会文化的基本法则。这种透过 社会文化的表层结构来寻找无意识的深层结构 的过程,就是结构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