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专题访谈——首富的成长之路

合集下载

王健林白手起家到首富的励志故事

王健林白手起家到首富的励志故事

三一文库()〔王健林白手起家到首富的励志故事〕王健林昔年为何辞官下海?王健林本人说:我在经商前,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王健林白手起家到首富的励志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王健林白手起家到首富的励志故事▲为何辞官下海?我在经商前,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

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我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30岁,很年轻,几十万部队当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到地方做官员,职务进步很快,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但我在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

具体两个原因:一是赶上经商热。

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

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

二是想改善个人的生活。

我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第一个故事:第一桶金是这么来的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创业难关,就是借钱。

第二个难关是拿不到项目。

那时大陆还是“计划经济”,比较落后,拿项目也不仅要有钱,还得有“计划指标”,得出现在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指标名单上才行。

我只好找到大连一个老战友“借”一点指标,同时付出一点费用。

他同意给我几万平米指标。

但是拿了指标,还得去找当时的市领导批地。

跑了左一遍,右一遍,没人理。

市领导被我找烦了,出了一个题目:“你不是想开发吗?把市政府的北侧那块地给你”。

市政府是一个老建筑,很气派。

但它的北侧居住区,房子差,设施差,一百多户人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厕所,被认为“有碍观瞻”,所以把这片地给我去干。

可这个项目改造完,要1200块钱一平米的成本,我前面有三家国有公司都不肯干。

因为大连市当时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一千零几十块。

我坚持要干这个项目,公司里的很多同志反对。

当时我们公司叫“西岗开发公司”,我就说:“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为了赚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一平米,后来我们动脑筋,推出来几条创新: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一个小过道进去直接就是几间房。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创业发展历程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创业发展历程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创业发展历程创业者的基本情况王健林,四川广元苍溪元坝人,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现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1970年,在营林处工作了1年的王健林决心要参军.1978年,入伍8年的王健林晋升为排长,并进入大连陆军学院学习。

在大连陆军学院学习期间,他多次对部队的教材提出质疑,部分质疑内容被接受而写进了教材.1979年的8月,王健林从大连陆军学院毕业,由于成绩优秀,留在学院的大队当参谋,后被调到学院的宣传处任职干事,负责动员学院的军士报考党政专修班。

1983年王健林就读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1986年毕业获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位,毕业后,32岁的王健林调任陆军学院管理处任副处长。

同年,王健林选择了转业。

多年以后,在提起军旅生涯时,王健林笑言:“如果不转业,现在最多混个将军,那有什么意思?"转业后,王健林被任命为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在外人眼中,他肯定是一名未来在仕途上越走越顺利的政府官员,也是一名很快会提拔的备用干部。

不过,他的个性在两年后再度显现。

说到底,他不喜欢四平八稳,他的人生需要挑战性,需要波澜壮阔。

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是西岗区政府的下属企业,到1988年欠债达到了149万元,公司濒临破产。

西岗区政府为了拯救这个“烂摊子”,向全西岗区的官员们发出启事,希望有能人主动站出来为公司和区政府分忧。

这无疑是一个棘手的工作,当时没有人主动和区政府接触,除了王健林.多年后回忆此事,他的口吻依然是:“在机关就算混上了一个区长、副市长,也没有什么意思。

"1988年,王健林接手西岗区房屋开发公司。

他对公司进行了整顿,又从老战友那里托关系获得了指标(当时政府限制指标)和银行贷款,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赚了第一笔钱。

公司在王健林接手的当年就扭亏为盈,为此西岗区政府给他个人奖励15万元,但他让财务把钱分给了全体员工。

王健林:重回中国首富宝座

王健林:重回中国首富宝座

CBMAG 中国商人 | 13
B
BUSINESSMAN USINESS
本期人物
FIGURE
王健林:重回中国首富宝座
『王健林是一个转型成功的企业
家。

』胡润说道。

如其所言,近日胡
润研究院发布最新《胡润百富榜》,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及其家族以
2200
亿元财富,超过马云,重回中国
首富宝座,这也是他第二次成为胡润
百富榜的中国首富。

据测算,王健林的财富比去年增
长52%,这主要得益于万达商业以及
万达院线股价的上涨。

去年底到今年
初,王健林完成了万达商业地产、万
达院线两大公司上市。

其股价都出现
了大幅上涨:万达商业的区间涨幅为
33%
,而万达院线的区间涨幅为
74%。

除了股市涨幅带来的财富增值之
外,近期万达集团在海内外动作频
频。

而这一系列动作,是其发展重
心转移的缩影。

近年来,王健林已
经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强调万达去
地产化、轻资产,转型做文化的战
略。

无疑,作为以房地产为基点而
发展起来的商业版图,万达的去地
产化之路必定是漫长而艰巨的。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万达的转型之
路走得还是成功的。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家王健林商业帝国专访稿

企业家王健林商业帝国专访稿

企业家王健林商业帝国专访稿尊敬的读者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企业界的巨擘,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先生进行专访。

在这次专访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王健林先生是如何打造万达帝国的,他对商业成功的看法,以及他在创业道路上的心得体会。

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充满智慧和洞见的商业帝国。

万达集团的品牌日渐强大,成为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在我们追随王健林先生这段成功之路时,第一站是他对于企业文化的见解。

王健林先生强调,企业文化是公司发展和经营的灵魂。

他坚定地表示,万达集团的文化核心是“诚信、协作、创新、共赢”,这四个词汇贯穿了公司的每一个层面。

万达集团的成功离不开王健林先生的明智决策和敏锐洞察力。

在这次专访中,王健林先生分享了他的商业哲学。

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不仅要紧跟市场趋势,还要超越市场,以一种独特的眼光去寻找商机。

同时,王健林先生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他深信,一个团结、和谐、互相支持的团队能够创造奇迹。

在谈到万达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时,王健林先生透露了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文化产业。

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通过文化的输出可以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因此,万达集团致力于建设文化小镇、电影院线以及购物中心,并在不断寻求合作机会,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当问及他个人成功的秘诀时,王健林先生笑着说:“信心、勇气和坚持是我的座右铭。

”他解释道,创业之路并不容易,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心、勇敢面对困难,并持之以恒,就能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在结束这次专访之前,王健林先生对广大年轻人提出了建议。

他希望年轻人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不断学习和成长。

他鼓励年轻人要敢于创新,勇于追逐自己的梦想,并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这次专访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企业家王健林商业帝国的背后故事。

他的成功不仅仅源于勤奋和智慧,更是建立在对信念的坚守和对团队的信任之上。

愿王健林先生的经验和智慧能够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指引,为我们在职场和创业道路上助力。

王健林中国首富的奋斗

王健林中国首富的奋斗

王健林中国首富的奋斗在中国的富豪榜上,王健林这个名字是家喻户晓的。

他是中国首富,也是中国房地产巨头万达集团的创始人与董事长。

王健林自小家境贫寒,但凭借着非凡的勤奋和智慧,他逐渐积攒了巨大的财富。

雄心壮志的起点王健林出生于中国辽宁省一个普通的家庭。

家境并不富裕,他在求学过程中常常受到金钱的限制。

尽管如此,王健林并没有放弃,他以出众的学习成绩考入了大连理工大学。

大学时期,王健林展现出了他的雄心壮志。

他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并担任学生会主席。

他利用这个平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创业之路毕业后,王健林没有选择安逸的就业,而是选择了走上创业之路。

他从一个小商贩开始,卖香蕉、酱油等商品。

虽然利润微薄,但王健林并没有气馁,他坚信只要努力就能获得回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健林逐渐发现房地产业的巨大商机。

他开始投资于开发房地产项目,并成立了万达集团。

万达集团一直秉承着王健林的理念,致力于成为房地产行业的领头羊。

战略的智慧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巨头,王健林善于制定战略并灵活调整。

他倡导“十全十美”的发展理念,即在一个城市开发十个项目,覆盖商业、文化、旅游等领域。

万达广场、万达电影院、万达酒店等都是他成功落地的典范项目。

而在面对市场竞争时,王健林也展现出了他的智慧。

他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并积极进行海外投资。

万达集团收购了美国AMC影院和乐天百货,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对公益事业的贡献王健林成功之后,并没有忘记社会责任。

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并捐赠了大量的财富。

他成立了王健林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王健林还积极参与灾难救援和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

他的慈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赏。

中国首富的奋斗王健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首富,除了他的智慧和勤奋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坚持不懈的奋斗。

他从小家境贫寒,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相反,他以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首富王健林谈自己最穷的时候,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首富王健林谈自己最穷的时候,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首富王健林谈自己最穷的时候,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有钱人不是天生的,很多人在创业伊始都会遇到种种困难,而资金往往会是最大的问题,万达老总王健林也不例外。

虽然他现在是首富,钱多的数不过来,随便定一个目标都是一个亿。

但他起家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借钱,因此还9天9夜没合眼睡觉。

王健林说,当时自己之所以下海经商,是觉得既然别人能成为万元户,凭自己的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这二句话神似陈涉所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王健林似乎比陈涉更“狂妄”。

在下海前,王健林已经做到了地方政府的办公室主任,是当时最年轻的干部之一。

后赶上经商热潮,王健林凭借过人的胆识,辞去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创业伊始,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在1992年的时候,王健林接下
了一个项目,当时要启动这个项目就需要2000万元!王健林为了贷到款,前前后后一共跑了50多次,几乎每次去找银行行长,行长要么躲藏要么借口推脱。

王健林说,第一次找行长,他从后门溜走了,第二次去堵他,行长没得跑就推脱下周二,结果下周二来的时候,行长出差了......就这样,王健林跑了多次都无果。

之后,王健林通过发放高回报的债券幸运救回了残局。

成功后的王健林深有感触,他说,创业最重要的是要敢闯敢试,有勇敢,敢想才敢干,敢干才有几率成功,想富贵但不冒险是不可能的,利益是和风险成正比,利益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

其次,创新求变,创造力、创新精神是企业家最大的特质。

最后要坚持到底,有坚定的信仰,相信自己一定能渡过磨难。

你最穷的时候是怎样的?欢迎分享交流!。

王健林:亿万富豪的商业帝国创造者

王健林:亿万富豪的商业帝国创造者

王健林:亿万富豪的商业帝国创造者王健林(Wang Jianlin)是中国颇受欢迎的企业家和地产巨头,他以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大地产开发商万达集团而闻名于世。

王健林于1954年10月24日出生在中国辽宁省大连市。

1978年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从事地板革业务并在1992年开始创建万达集团。

公司最初是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但很快就转型为一家集团公司,以高品质、低价格的购物中心和地产开发计划快速扩展,不久后成为中国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

王健林以雄心勃勃和果敢有为的商业决策,构建了万达集团的商业帝国。

他在全球范围内从事房地产、贸易、娱乐和酒店等行业,致力于打造集“文化、旅游、地产、体育、金融”五大类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企业集团。

万达集团的业务横跨世界各地,从中国的大城市到欧洲、美洲、澳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王健林的企业决策和商业技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领导地位和公司的迅速发展让他成为中国作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常客。

作为中国的首富,他的财富已经超过数百亿美元。

除了其商业上的成就,王健林也积极投资于文化和体育事业。

他涉足世界足球联合会(FIFA)和特朗普集团等方面,并成立了万达传媒集团(Wanda Group),该集团在世界电影以及百老汇广为人知,接着更是斥资庞大成立了万达体育,专注于足球的投资和开发。

王健林的企业成功和公益投资让他成为全球商业界的领导人物。

他领导万达集团成为中国经济的驱动力,帮助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他同时也是一个公正和慷慨的慈善家,通过捐赠和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改善全球范围内贫穷和医疗设施落后的社区。

王健林以创造全球影响力为目标的万达集团,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购物体验和旅游规划。

他所设计的商业帝国在中国现代经济的构建和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体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王健林的首富之路是怎样的

王健林的首富之路是怎样的

王健林的首富之路是怎样的王健林是大连万达集团的董事长,是201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2019年11月29日,王健林获得马尔科姆•福布斯终身成就奖,是历年来唯一获该奖的中国大陆企业家。

下面是本人搜集整理的王健林的首富之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健林的首富之路1993年,王健林带领万达走出大连,布局广州,1998年已经成功进入成都、长春等多个城市,成为一家全国性房地产企业,2000年正式进军商业地产。

很快,一种新的商业地产模式在他手里出现了:先找沃尔玛等商家签租赁合同,然后再盖商场,以降低商业风险。

王健林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做“订单商业地产”。

万达在一年之内让沃尔玛在全国6个城市试了六次,结果美国百胜、新加坡百胜等10多家全球连锁企业也加入了“合约”,万达“订单商业地产”模式正式形成。

如今,万达已经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

总结经验,王健林将公司的成功归结于三话:傍大款、产业链和标准化。

一个商业项目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招商。

如何抓住商户,王健林的看法一针见血,“让他们赚钱,他们自然会跟着你。

”2011年,万达集团奔过了100亿和1000亿目标,驶向更远的目标。

近两年来,房地产市场不再像以往那样迅速增长,加上电子商务崛起和消费者喜好变化,像以往那样发展万达广场的方式发展趋缓。

于是王健林断然决定从房地产业“撤退”,布局服务业。

2014年,万达朝着文化、旅游、金融和电子商务这四个方向全方位转型。

文化和旅游是万达集中“火力”的主攻方向,王健林尤其看好海外高端酒店投资。

“中国到了需要有自己的企业进入全球奢华酒店行业的时候了。

在全球看,酒店竞争主要还是靠品牌影响力。

万达的目标是到2020年,海外高端酒店做到15个。

”按照王健林的规划,从2019年开始,万达电影制作和发行、万达体育、万达旅游、万达网络金融等业务都将相继上市,万达三分之二的利润和收入将来源于服务业。

万达转型是成功的,数据显示,2015年万达旗下院线、旅游等板块同比增幅均在40%以上,唯有商业仅有4.4%的同比增幅,其中重资产为主的地产收入同比增长仅2.5%。

王健林首富史:不服输、不认命的“造梦者”

王健林首富史:不服输、不认命的“造梦者”

王健林首富史:不服输、不认命的“造梦者”作者:来源:《新传奇》2018年第16期王健林是中国的房地产首富,曾两次荣登“胡润房地产富豪榜”榜首。

他的首富之路充满了困惑与挫折,他曾9天9夜没有睡觉,3年打了222场官司。

然而,他不服输、不认命,从创业到今天一直没有停止“造梦”。

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受家庭的影响,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来到东北,入伍参军,并且在28岁就成为了一名正团职干部。

在1987年,为了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告别了自己18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来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

但很快,即1988年,王健林断然辞官经商,之后几年,通过企业改制的机会,创建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迈入了房地产这个圈后,王健林的第一桶金是大连市政府北门的棚户区改造。

这是一个多少有些无奈的举措,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王健林拿不到当时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需的配额,只能承接旧城改造这个不被看好的工程。

当时,王健林坚持要干这个项目,可公司里的很多同志反对。

当时他们公司叫“西岗开发公司”,王健林说:“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为了赚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一平米,后来王健林和员工一起动脑筋,推出来几条创新: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一个小过道进去直接就是几间房。

于是他们就做一个明厅;第二,当时房子没卫生间,县处级以上干部才允许配一间卫生间。

他们没管那一套,每户都配了卫生间,还把木头窗换成了铝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盗门。

房子推出来均价1580元每平米。

1000多套房子一个月一扫而光。

然后,王健林还作了大胆的尝试,铝合金窗、防盗门、改明厅、设洗手间,这些现在看来的“小儿科”,在当年都是创举。

王健林在这个项目上赚了近千万,就这样,他掘到第一桶金。

更重要的是他闯出了一条新路,成为全国首家进行旧城改造的企业,迅速做大了企业规模。

敢闯敢试不是蛮干。

王健林如此界定两者的区别:“敢闯敢试是看准了去试不怕失败,蛮干是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的,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杨澜访谈录之王健林

杨澜访谈录之王健林

《杨澜访谈录之王健林》3月9日,杨澜访谈录专访王健林,从两会建言到政商关系,从创业到转型,从文化产业到电商挑战,从富豪榜到达沃斯之争,所涉议题不论广度还是深度,均大有看点。

杨澜:大家好,欢迎收看《杨澜访谈录》。

2013年,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凭借着860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成为中国首富。

而近些年以来,万达集团从商业地产到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再到一系列的海外并购,都引发了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在这一系列高调的商业行为的背后,究竟是一种土豪式的挥霍,还是有着深谋远虑的规划呢,我在北京采访了他。

怕陷阱就吃不到馅饼杨澜:两会期间您最会关注哪些现象?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些民营企业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你会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出什么样的一些呼声?王健林:其实我十多年以来,一直就是呼吁一件事,就是要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杨澜:但是在这个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公布以后,你也曾经在不同的场合说民营经济的又一个春天要来了,你这个春天又指什么呢?王健林:我觉得这个决定非常好,而且这个决定写得好的一个最根本的标志就是,打破市场准入,明确提出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金融、石油、航空等领域,这对民营企业就是春天。

杨澜:我也听到一些民营企业家在说,一下这么多领域都要向民营经济敞开了,我们觉得很兴奋,很有希望,但同时呢,又怕这个走错了,所以一些领域的垄断被打破的时候,这到底是馅饼还是陷井?有人有这样的一个顾虑。

您的看法呢?王健林:担心自己的生意进去被吃掉,或者被同化,或者说是竞争不过这些大型国企,我觉得你不能这么想。

包括很多行业过去,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那不更弱小嘛,有这股劲,有这个拼命精神,慢慢的发展当中是可以发展起来的。

我觉得总体来讲,还是机遇大于挑战,我觉得可能还是馅饼更多。

杨澜:其实政界和商界的关系,也是大家一直特别热衷于讨论的,您觉得政商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比读一个哈佛的博士后还要难?您又如何自处?王健林:这个政商关系呢,不光是在中国,其实在世界上,只要有商品经济的国家,都是比较难的。

首富王健林:机会是闯出来的

首富王健林:机会是闯出来的

首富王健林:机会是闯出来的【导读】王健林有一句豪言“胆子大,脸皮厚,走遍天下有万达。

”他推崇“富贵险中求”,机会是闯出来的。

(MSN理财)2013年,“地产大王”王健林以1350亿财富首次成为胡润百富榜上的中国首富,且四年三次登顶大陆地产富豪榜。

王健林有一句豪言“胆子大,脸皮厚,走遍天下有万达。

”他推崇“富贵险中求”,机会是闯出来的。

但他亦能审时度势,把握分寸,他推崇“跟政府可以亲近,但是不参与政治和派系斗争”。

《中国企业家》杂志2012年第19期杂志推出文章“消费之王”,带您全面解析王健林及他一手创办的万达帝国。

万达的一切布局都是围绕“人”做生意,这家巨型房地产公司,如何颠覆行业以及自己。

【《中国企业家》】颠覆者万达,进入一个行业就改变一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它越来越让人看不懂。

夜幕降临,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灯光在一片原始森林包围中格外璀璨,该项目占地18平方公里、总投资200亿元,有亚洲最大滑雪场、世界顶级酒店群、最昂贵高尔夫球场—它建成只用了三年时间,这是行业里难以超越的速度。

为保证按照万达要求准时营业,很多店铺还没来得及装打印发票的税控机,更多商家选开业之后再停业整修。

地球另一端,美国中部宁静的小城堪萨斯,AMC娱乐公司的员工们等待着新老板王健林的到来。

2012年8月中旬,万达完成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公司AMC 的交割程序,成为世界最大电影院线运营商。

将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联系一起的动力来自北京东长安街万达广场25楼。

它的前台足有三四十平米,除了办公桌,偌大空间没有一件多余东西。

穿过一个真皮装帧的厚实大门,再穿过一个带着更衣室的明亮会客厅—一共经过3重门,才能进入董事长王健林的办公室。

王健林消瘦了一些,去年他决心减肥,和实现商业目标一样,他果真做到了。

王面部线条柔和,慈眉善目的外表掩盖了钢铁般坚硬的性格,对他而言,别人说看不懂万达的模式,或许正是一种褒扬。

“这两年我主要的精力是研究文化创意产业。

对话王健林:如何从白手起家到内地首富

对话王健林:如何从白手起家到内地首富

对话王健林:如何从白手起家到内地首富来源:福布斯中文网发布时间:2014-2-14 亿邦动力网整理:【编者按】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860亿元人民币(约140亿美元)的净资产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已超过2012年内地首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约30亿美元。

近日,王健林接受了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的专访,畅谈了他的创富历程和对未来国际化的思考。

范鲁贤:你如何从一名军人转为一名创业者?军队的经历对目前您做企业领导有怎么样的影响?王健林:有帮助,比如说守规矩、按制度办事、执行力强。

军队特别刻板,按规矩办,不能越规矩,我感觉管理企业,特别是人多的企业,一定要按规矩办事,一定要建立企业的规矩。

因此我们万达特别强调制度化,什么都是制度化,而且现在随着信息发展,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我们信息系统里去,什么东西都清清楚楚,员工来了以后,哪件事情该怎么办,这个星期该做什么,下个星期该做什么、下个月做什么,在网络上都清清楚楚。

执行力特别强,对我是有帮助的。

范鲁贤:为什么会选会选择在大连创业?王健林:我当兵结婚都在大连,那时候觉大连就算是个很好的城市了。

愿意留在大连。

更主要是在海边,生活在大连确实好,气候好,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1975年到大连当兵,觉得不错就留下来了。

一直到1986年初,邓小平裁军一百万,那个时候就留大连,第一步没选择直接下海,还有点害怕,还是要到地方去看两年,所以又在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的主任。

范鲁贤:你在军队发展得那么好,为什么想要离开?王健林:军队那时候是个重大转折,邓小平去联合国发言,中国要裁军一百万。

那时候军队有三百多万人,也就是裁掉三分之一,而且裁掉的100万里就有60万干部。

那时候主要是干部太多,机关太多。

我们没有被裁掉,就是降级,我是可以被留下来,因为年轻嘛,我是军队上升比较快的人,但是我一想(我们当时叫“一转”,就是第一批的意思,一转、二转,就是第一批转业、第二批转业),即使第一批不走,还有第二批、第三批,这连续三年都是往下砍人,这意味着你发展的空间受限制,我想干脆就借势转业算了。

王健林的企业经营之道

王健林的企业经营之道

王健林的企业经营之道王健林是中国首富,他的企业帝国万达集团因为野心勃勃,垄断市场,以及铁腕经营而闻名于世。

他以自己的经验和成功为模板,向年轻商人传授企业经营之道。

这篇文章将探讨王健林的企业经营之道。

首先,王健林注重策略和规划。

他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大业务”的战略规划,意味着将万达分为两大核心基地——地产和文化旅游,以及三大业务——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和金融。

这个规划有助于万达在多个行业中进行多元化战略投资,并且保持一个主要中心。

其次,王健林坚信“商言商”,他善于协商、沟通和交流。

他与各地政府和企业的领导建立广泛的联系,并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以确保万达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发展。

他经常向当地政府和业界领袖提供帮助,与他人建立信任的关系,并在他们之间建立长期关系,以持续发展。

此外,王健林非常注重团队建设,他认为好的团队是成功的关键。

他对他的员工和管理团队进行指导和培训,以增强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不断吸纳国内外高端人才,通过聘请外籍人才及自主生产人才并不断创新,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

通过建立全球化的雇佣模式,王健林也大大提高了万达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此外,王健林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他以“功成不必在我”为人生格言,注重回馈社会。

万达集团成立“万达公益基金会”,用于支持教育、文化、环保等公益活动。

同时,万达还开展了大量的公益项目,如建设幼儿园、捐资助学等。

在万达展开的公益事业中,王健林始终致力于营造合理的社会价值观,并促进城市和谐。

最后,王健林执着于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积极寻求市场机会。

他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推动外部合作,挖掘内部创新,推动万达集团的优异表现。

在创新领域,万达集团已经尝试了许多新技术和产品,如无人驾驶电影院,智能家居等。

万达也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多元化创新金融,提供以生活和消费为中心的服务,与互联网巨头合作等,从而保持自己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综上所述,王健林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在企业经营道路上付诸实践。

王健林首富史:9天9夜没睡觉3年打222场官司

王健林首富史:9天9夜没睡觉3年打222场官司

P eak巅峰·商界本栏目冠名:北京风云人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万达版图上,可以看到庞大的产业群:房地产开发(重资产,轻资产),电影产业链(电影院线、投资、发行),旅游产业链(酒店、旅行社),高科技文化产业链(秀,电影乐园,动漫),消费产业链(百货,ktv,游艇,儿童游乐),体育产业(马德里竞技俱乐部,盈方体育),金融(百年人寿,快钱),还有以万达广场为平台的o2o。

在这些产业群中,已经有两个世界第一:商业地产、电影院线,还有若干中国第一。

世上没有白来的富贵,我们今天就来聊聊首富的成功学。

弃政从商,看准了就要去试受家庭的影响,15岁的王健林就从四川来到东北,入伍参军,并且在28岁就成为了一名正团职干部。

在1987年,为了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告别了自己18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王健林来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

但很快,本认为仕途无量的王健林竟弃政从商,通过企业改制的机会,创建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迈入了房地产这个圈后,万达的王健林首富史:9天9夜没睡觉3年打222场官司说到最富有的中国人,你会想到谁?李嘉诚,马云,王健林。

BAT的另外两位巨头……李嘉诚比王健林大20多岁,比马云大30多岁,借了香港早几十年的繁华,成为老牌华人首富,他是赚老钱的首富。

马云则是靠互联网大浪潮,被称之为赚新钱的首富。

王健林最特别,他是一砖一瓦、一城一池、像搭积木一样,垒起了一个万达帝国。

传统产业里面,没有人比他更成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50世纪人物51世纪人物 第一桶金是大连市政府北门的棚户区改造。

这是一个多少有些无奈的举措,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万达拿不到当时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需的配额,只能承接旧城改造这个不被看好的工程。

王健林作了大胆的尝试,铝合金窗、防盗门、改明厅、设洗手间,这些现在看来的“小儿科”,在当年都是创举。

万达在这个项目上赚了近千万,更重要的是闯出了一条新路,成为全国首家进行旧城改造的企业,迅速做大了企业规模。

王健林是怎么赚到第一个亿 , 王健林自述创业故事

王健林是怎么赚到第一个亿 , 王健林自述创业故事

王健林是怎么赚到第一个亿 , 王健林自述创业故事王健林这一句话,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来源:槽值昨天一大早我的朋友圈就被一个关于王健林的截图刷屏了。

在《鲁豫有约之大咖一日行》中,王健林在谈自己对于年轻人创业,以及梦想的看法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深深戳中了我等有(特)梦(别)想(穷)的人……一大早就看了这个,真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啊!看了这段视频让我想起当年王思聪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交朋友不在乎他有钱没钱,反正都没有我有钱。

”一个亿,在王健林看来,可能真不是什么钱。

大概相当于普通人花一万。

想当年,王健林跟马云打赌,开口就是赌一亿,“2022年,十年后,如果电商在整个大零售份额占了50%,我给他(马云)一个亿,如果还没到,他还给我一个亿。

”后来两人都回应过这段赌局,马云说,“其实在那个前一天我们有过争论,然后他说赌,但是没说数目,听了一个亿我也吓了一大跳,我觉得赌一块钱可以,对着亿万观众面前赌一个亿,我觉得你们在那豪赌。

”而王健林却说:“输了就给嘛,就一个亿”。

这下看得出来,马云跟王健林谁更壕了吧?王思聪一向出手阔绰,在KTV一晚花掉250万的新闻还让人记忆犹新。

不过有这样一个稳扎稳打,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挣钱的爸爸做后盾,也难怪王思聪花钱眼都不眨呢。

王健林、马云的事都别想了,还是赶紧想想你“先定一个小目标”是啥?▊ 中国首富的办公室曝光万达王健林神秘的办公室风格遭曝光,各种价值连城的名家作品尤其引人注目,怪不得有网友“调侃”说到:“钱不是万能的,钱是万达的”。

当王健林展示刘海粟“十上黄山”的作品时,遗憾表示:“还有最后一幅没有找到”。

据《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节目介绍,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健林就对收藏有了超乎常人的兴趣,敢于下重金,收藏多幅画作,这些画作也因为他独到的眼光与艺术的敏感增值很多倍。

作为刘海粟最大的收藏者,刘海粟的“十上黄山”,已经被王健林收购9幅,仅剩一幅流落世间。

万达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壮大的?王健林的创业史值得所有人学习

万达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壮大的?王健林的创业史值得所有人学习

万达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壮大的?王健林的创业史值得所有人学习说起中国首富,很多网友会毫不犹豫的说出王健林的名字,他的一个经典语句“先做成一个亿”的小目标让我们对其更加熟知。

他带领万达集团是从一个传统的房地产企业一步步走向了国际舞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创业史。

军人出身的王健林,凭借着超强的前瞻性思维带领万达集团总以快别人半拍的速度走在行业的前端。

1988年,王健林的万达公司成立,接下来其从旧城改造项目开始,开启他的创业之路。

当时的王健林对房地产行业一无所知,是一个真正的“外行”,关于旧城改造他更是不了解其中的深浅。

而对于同行不屑一顾的旧城改造项目,他却如获至宝。

当时,大连市政府南面有一个“棚户区”,影响了城市的面貌和形象,领导对负责旧城改造的王健林说:“就在这块地上,你想开发多少都行。

”当时的王健林干劲儿十足,对于别人不愿干也不敢干的硬骨头他决定奋力一搏。

经过一番努力,他可克服了重重困难,把当时的“棚屋区”改造成了大连著名的“北京街”。

不到一个月,800多套房子就卖光了,万达从这个项目中赚了1000多万元的第一桶金。

就这样,万达开始将旧城改造作为主业,当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也参与了旧城改造时,王健林却早已成为了这一领域的行家。

当别人跟着王健林的步伐大力发展住宅地产时,王健林比别人又快了半拍,他开始尝试一种新商业地产模式。

王建林先与商家签订租赁合同,然后再建造商场,以便降低企业投资管理风险,他将这种合作模式称为“订单商业地产”。

敢闯敢干的王健林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再次以创新模式为企业发展迎来了“万达影城”新业态,并参与影视项目的投资和制作,进入到了文化创意产业。

回首王健林的成功人生,他凭借的正是“快人半拍”的做事方式与魄力。

在房地产行业站稳脚跟的他,好像找到了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所在,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今时今日举世瞩目的商业帝国。

如果用最简单的词来概括他成功的秘诀,那就是——速度!。

王健林:中国创业榜样,一根筋拧到底

王健林:中国创业榜样,一根筋拧到底

王健林:中国创业榜样,一根筋拧到底
刚满15岁的他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

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

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为了公司借过高利贷,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鸽子,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不懂城市规划,一个项目打了创纪录的222场官司,这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地产生意遍布全国,而且还积极进军文化产业,收购了国际院线巨头的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
商业领袖王健林晒出奋斗史,以奋斗故事鼓舞年轻人坚持创业梦想!
万达集团王健林于2012年成为中国首富,商业地产称霸江湖。

他告诫创业者:“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千万别为了创业,为了成功,做一个自己又不喜欢,又没把握的事情。

”。

王健林中国商界的首富

王健林中国商界的首富

王健林中国商界的首富王健林,中国商界的首富王健林是中国商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也是中国首富。

他的成功经验和商业智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本文将从王健林的个人经历、商业帝国建设和慈善事业三个方面,来探讨他如何成为中国商界的首富。

王健林,1954年出生于四川,从小就显示出了他对商业的兴趣和天赋。

年轻时,他以担任家族企业的副总经理为起点,逐渐获得了在商业世界取得成功的机会。

他敢于创新,始终保持着顽强的进取精神,积极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

王健林的商业帝国建设是他成为中国首富的重要基础。

他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导,并逐步拓展至金融、文化娱乐、健康产业等多个领域。

他善于抓住机会,敢于冒险,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他在商业帝国的建设中,以精细的管理和高效的运营著称,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理念,始终保持着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

除了商业帝国建设,王健林还十分注重对社会的回馈,开展了一系列的慈善事业。

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一系列慈善活动。

他的慈善行为充分展示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通过慈善事业的开展,王健林不仅回报了社会,也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

综上所述,王健林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为了中国商界的首富。

他的商业帝国建设、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社会的回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杰出商业家和慈善家的形象。

相信他的成功经验将继续激励和影响着更多的人。

让我们共同向王健林学习,为中国的商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健林访谈2

王健林访谈2

王健林访谈2一定要做大,争口气P:我看资料说早期两个事都难,一个是拿地,一个是贷款,去银行,好像人家觉得,你在骗人家钱似的。

W:哎呀,费那个劲哪。

后来我说我们一定要做大,让银行尊重我。

怎么办呢?咬牙,创新,把它做出来,你真正做出来,规模做出来,你就受尊重,他也不会想你是个骗子,他也觉得,哎,你这贷款安全。

其实你说那个时候,行长怎么就坏呢,那倒也不一定。

可能那个时候民营企业不像现在,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不能说完全平等吧,起码还可以有一定地位,那十几年前民营企业怎么会有地位呢?可能他也觉得,给国有企业贷款,还不上,他不至于受处分,给民营企业还不上,他可能就受处分。

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可能,也与有些民营企业,你看,比我们差的也能拿到贷款,那可能有一些运作的关系,我们也不搞这个,很正常。

P:你为了一笔贷款跑了55次?W:哎,那个屈辱,我跟你讲,所以我内心就激励我自己,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做大,争口气。

我不瞒你说,我跟我最好的两个哥们到什么程度,为了,其实就2000万的贷款。

1992年底、1993年初的时候,我们承担了市政府交给我们的一个拆迁工程,新开路的旧区改造。

当时呢,为拿到一笔2000万的贷款,我找了当时大连某国有银行,前后跑了50多次。

有时候我去见他,这行长告诉我说,啊,你,过两天来吧。

过两天我去了以后呢,他又不见我。

后来我一想,早上去堵他,我一大早去上班堵着他办公室,嗯,可能办公室的人告诉他我去堵他了,他可能就从其他地方走了。

有的时候他说,哎,你在外边等一等吧,我就在办公室走廊上等,有时候走廊上一站站3个小时,他们下去吃午饭了,我也不知道,也没有见到。

最辛苦的两次,是后来好心人告诉我,他家住什么地方,你到家里去堵他吧。

我跟我一个最好的哥们,我邀上,我说我一个人去也不好啊,我们两个人,开一个车,到他家门下,整整待了一个晚上。

我想,我们5点钟就去堵,他总不可能不回来吧。

也许有人告诉他我们在他家堵他,也许是那天他就是没有回家,整整待了半夜,一点多也没见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健林专题访谈——首富的成长之路王健林,61岁,四川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美国哈佛大学全球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2015年3月,福布斯发布2015全球富豪榜,王健林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根据彭博华人富豪榜和亚洲富豪榜截至5月1日的数据,王健林以381亿美元的身家超过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

61岁的王健林至今还保持着军人似的挺拔身姿,头发平整。

深色西装搭配紫灰色领带,是他一贯的穿着。

坦诚,有问必答,是王健林留给很多人的印象。

他回答问题时挥舞双手,擅长从一堆信息里拎出最重要的一环交予你,精准直达。

王健林说原本的初心只是赚钱为自己,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如今更希望能留下些什么,比如一个世界量级的公司,以及一位真正让人尊敬的企业家、慈善家。

企业家,中国首富、王思聪的父亲……舆论贴给王健林的标签众多,若真要摘出一个来,他真正认可的是“慈善家”。

最早的时候,他觉得做慈善就是扶贫助残,后来认识到,慈善是一个完整的事业,更重要的问题是要唤起社会民众的知觉。

这是他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时代前行。

比起财富,他更希望自己成为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

你刚过60岁,人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回顾过往,你觉得年轻时的初心是什么?王健林:最早的初心,在军队时是想做将军,不然不会在那里奋斗17年。

我父亲是军人,母亲送我去当兵也是这个愿望——要超越你父亲,我一直朝这个努力。

记者:这个初心后来变化了?因为你离开了军队,踏入“下海”热潮。

王健林:当时百万大裁军,小平同志讲,军队要忍耐。

从历史长河来看,忍耐10年不算啥,但对个人来讲,时间就长了。

于是我转业去政府部门,一两年后,看到很多同事下海。

那时政策宽容,允许我们停薪留职5年,我就想,这么好的政策都不去试吗?给自己5年试验期,不行再回来。

那时的初心,实事求是讲,就是获得更多财富,让家人生活的更好。

赚钱为自己,就是初心。

记者:你最终没在政府部门继续任职,没有官衔,现在却拥有在国内外迅速增长的影响力,这你料想到了吗?王健林:完全没料到。

初期做生意,哪敢设想这么大?注册资金都是借别人的。

最初做生意时的理想,就是奋斗到拥有一栋楼,起码可以出租,吃喝不愁。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很朴素的愿望,后来才一直做房地产。

记者:但这个思路又改变了,你后来提“去房地产化”,开始涉足其他产业,为什么?王健林:说来说去,做房地产是什么工种,属于什么行业?假如有一天房子全卖完了,能剩什么?就剩几千号人。

它不是技术创新行业,而是集成行业,即便有技术和高科技,全是别的行业研发,把这些拉来一凑,房子建起来,卖掉就完了。

所以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行业不是“万年青”,不是可持续的。

记者:很多人评价,你和万达有前瞻性,意识到房地产的不可持续性比别人要早很多年,甚至早10年,你怎么看?王健林:10年不敢说。

但你会发现,万达一直以来的战略决策都有前瞻性的。

很简单,我进入文化产业的时候,100个人里头有99个反对我。

我公司里所有同事,身边最好的朋友,全部反对。

他们觉得你疯了,神经病,为什么要去投电影院?记者:身边这么多人反对,会影响你的决策吗?王健林:不会,我这个人意志比较坚定。

记者:据说你做影院,更多是不得不做?王健林:确实算是被“逼上梁山”。

一不小心,还抓住了机遇,做得挺好。

万达进入这个行业早,2006年,一两年内就赚钱了,后来电影市场也开始发展了。

做这个更大的作用,其实是启发了万达进入文化产业的思维,思维被激活了。

记者:2012年你跟马云有个赌局,“十年后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份额能否过半”,你反对,现在看来结果如何?王健林:这个赌局现在本身已经是一个笑话了。

那是在电商高速发展的时代产生的一种曲解,以为线上会取代线下。

现在再说这个话,会被认为脑袋不好使了。

线上公司已经努力在往线下走。

就像苹果公司的库克先生说,未来五到十年,单纯的互联网公司全都会死亡。

现在看,不只是我不认同,马云先生自己也不认同。

所以他在往线下走,我也在往线上走。

记者:除了布局电商,万达还关注体育产业,比如投资足球,是看中了商机?王健林:其实我之前并不理解,为什么那些老板们天天出国,天天折腾,就是玩,看看球,跟过节似的。

后来看了很多比赛,我才了解,其实在西方,竞技体育早已经超出了“竞技”的含义。

比如德国杯的决赛,开场前1个小时差不多有9个活动,芭蕾舞都上了,比赛结束后,两队球迷还在互动,输赢都不重要。

记者:对他们来说,体育比赛就像一次嘉年华。

王健林:对,赢的队当然高兴,输的队也很热闹,体育不完全是竞技,还带给人一种快乐,这是体育产业的魅力。

记者:除了国内,你也在做了一些国际布局,比如收购美国AMC 等,你是想开拓一个世界文化产业的版图吗?王健林:是,我给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万达五年之内要做到世界前五。

原来说做到世界前十,现在看不用了,远远超出我们自己预期。

我们有把握,到2020年,公司收入达到千亿级别。

国际上的文化企业,最多也就是200亿、300亿,所以我们应该会进入世界前列,成为一流的文化企业。

记者:万达经历了多次转型,对你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什么?王健林:现在来看,最最重要的时刻,是1993年万达走出大连去广州,下决心从区域型公司往全国型公司转变。

其后很多转型,应该说都找得到逻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记者:为何一定要做一个国际型企业?在国内赚钱不好吗?王健林:这是个必然,就像我走出大连一样。

那时在大连,万达无所不在,一个公司当时占整个城市份额的22%,你去所有地方,竖着我们的广告牌,我在一个城市,同时十个八个楼盘在开,足球队也是我赞助的,天天电视台放着我的广告。

混得一般、没有野心的企业家,会觉得这个已经很好了。

记者:什么真正促使你踏出了往外的一步?王健林:其实那时我经常跟朋友去欧洲,落地就买一辆二手车,4个人,正好,开十五天,没有目的,到哪儿,住哪儿,都不知道,行李箱拖到哪儿算哪。

最后走到结束的地方,往废品收购站打个专门收旧车的电话,给100块钱就让把车拖走。

记者:这不就是大家很羡慕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王健林:对呀,而且自己开车,多好啊。

不知道路,买一张地图,大概找个方向,走错也不要紧,错了就住下来。

很过瘾,现在却不行了,没这样的机会了。

记者:是这些国外的经历让你感觉到差距了?王健林:就是因为我比较早到国外,看到了中国和美国、欧洲的差距,中国公司和国际先进公司的差距。

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应该是思想启蒙,所以我觉得我不应该满足于只做一个区域型公司。

记者:和你个人巨大影响力对比强烈的,是你生活的单调重复:早晨7:30到办公室,晚9点离开回家,有会谈就到11点。

很多人疑惑,中国首富为什么是这个节奏?王健林:工作占据时间比较多。

因为公司发展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多,我有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个占用时间。

如果万达只做文化也行,现在又扩张到体育,又做网络金融,如果我要不懂,只靠蒙的,汇报上来的方案怎么做决策?记者:这和你本身曾是军人,有自律的习惯有关?王健林:不是自律,对我来说,工作就是很快乐的事情。

换个词来说,我是工作狂,在工作当中寻找精神层面的一种满足。

看到万达的设想实现,比别人都早几年,这也是一种成就。

记者:你工作之外的爱好是什么?王健林:你们都觉得我生活单调吗?其实我有很多爱好。

比如唱歌,收藏中国字画,我自己本身也是半个鉴赏家,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搞收藏,可以说那时绝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收藏为何物。

记者:那军队生活至今还带给你影响吗?王健林:当然。

特别的守时,特别规律,约束自己。

记者:你做企业家多年,周围环境一直在变,人也在变,传统的企业家下去了,互联网的人兴起了,你一直都在舞台中央。

王健林:企业有生有死,谁也不可能活得太长久,新的企业可以取代旧的企业,这就形成了活力。

不然一伙人站在舞台中央老是不换,那就没劲了。

记者:在市场竞争中,回首过往,你总结出怎样的经验?王健林:还是一句广告词,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你去看,十年前的苹果和现在的苹果完全不一样,都在发生变化。

关于企业竞争我说过一句话,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不可能跑完全程就结束。

在竞争当中,你只有不停转变,适应时下,与时俱进,企业才能保持生长活力。

记者:万达至今经历过几次转型?有人会好奇为什么万达每次踩点都踩得那么准?王健林:不是踩得准,我们也在分析国家经济、社会生活趋势,不是墨守成规的。

尽管一开始,改变可能带来痛苦,要付出代价,但不变会更痛苦。

但到现在,我们经历第四次转型,做成功的话,未来十年万达一定是一个世界级的超级企业。

记者:你似乎有掌控一切的气质,唯一不可掌控的因素是你的儿子王思聪?你永远预料不到他会做什么?王健林:那倒不是,我经常跟他交流,昨晚还一起聊天吃饭。

只不过他从小在国外读书,思想比较自由,而我也不是过去那种传统的家长式管理,一定要他做什么,我觉得他自己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记者:你给他资金,让他去尝试,目前来看,他试得如何?王健林:昨天我就跟他探讨这个问题,问他投了多少公司。

他说投了多少,我问有多少公司上市,他说有哪些上市了。

哎,我这一听,靠谱。

记者:他的知名度,粉丝数,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超过了你?王健林:成熟的人当中,肯定还是我的粉丝多吧。

如果未来他能成功,比我更优秀,我才算是真正成功。

记者:你会对王思聪有更多期望吗,比如让他继承你的事业?王健林:如果他能够发展的更好,更有领导能力,将来回万达,当然更好。

但是这个得随缘,而且他也未必有兴趣,他觉得我太累了,我这种生活也许不是他想要的。

1、记者:你的理想是什么?目前实现得如何?王健林:理想在不断调整,最初是拥有一栋楼。

现在离我最后的理想,应该说比较接近了,希望到2020年我退休时,能全部实现。

2、记者:你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是怎样的?王健林:1993年,我刚接手一个项目,才两个月,没有预见到国家政策变化,一切贷款停止。

那时候还得病住院。

这是很艰难的时刻。

3、记者:事业上,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王健林:跟随我多年的团队成员,核心团队绝大部分和我在一起20多年。

这些人已经不仅仅是同事了,是兄弟。

4、记者: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王健林:历史不会重现。

如果可以选择,我一定不会选择做房地产,做到现在,还要重新调整,转型,实在太累了。

可能选择娱乐产业、体育产业。

不过那时候在中国这两个行业也比较困难。

5、记者: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目前的心境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