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英国宪政改革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过程
1.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
2.发展:(1)18世纪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阅读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的内容,共同 解决下面问题: 1.英国内阁怎样来的?
2.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谁?
3.内阁制又怎样形成的? 4.内阁的职责是什么?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力转移于内阁) 1、产生形成:(1)原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 构(内阁cabinet密室);(2)光荣革命后, 国王逐渐“统而不治”,不再出席。内阁摆脱 王室,独立行事,成为专对议会负责的行政机 构。(1721年第一任内阁首相沃波尔) 2、职能:掌行政权,首脑是议会多数党领袖— —首相,对议会集体负责,受议会监督。
3、发展---两党制形成:首相与内阁从多数党中 产生。两党轮番执政,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掌握国家大权
首相
内阁 问题一:卡梅伦要上台组阁必须 具备什么条件?
② 组织内阁
③ ①
国王
统而不治
内阁与首相 共进退
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
问题二:当议会与首相发生意见 共进退 分歧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内阁下台
首相
单元引言分析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确立途径和政体形式 国家 途径 政体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资产阶 级革命
君主立 宪制
独立 战争
民主共 和政体
资产阶 级革命
民主共 和政体
完成 统一
君主立 宪制
3.意义: 否定君权神授,分权制衡,历史进步。
到底谁掌握英国的内政外交等大权?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议会的法权之下。
从国王的议会到议会的国王
论宪政发生于英国的原因
2019年02月(中)法制博览法治论坛论宪政发生于英国的原因孟高正1李玮玮21.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2.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5摘要:英国宪政道路渐进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宪政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结构也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公民社会的发展导致政治变革。
英国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产生了英国自己独特的经济方式,而这种独特的经济制度也推动了其封建制度的产生,封建制度随着经济方式的不断改变,最终使英国发展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政国家。
关键词:宪政;英国;起源原因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5-0132-02作者简介:孟高正(1990-),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经济学,党内法规研究;李玮玮(1991-),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反腐败法治实务。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起源于地中海沿岸。
随着新航线的开通,资本主义经济由地中海向大西洋转变。
那时英国人不是领导者。
1511年,英国船只首次进入地中海,并在与地中海的交流中开始了资本主义的进程。
此后,英国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变了社会结构,引起并推动了政治变革,从而为现代宪政奠定了基础。
一、英国宪政的历史背景中世纪晚期,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导致了分工和社会分化,导致了君主制的调整。
这种调整的结果是召开了等级会议,通常是由世俗贵族、牧师和公民的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
政治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经济活动。
在区域贸易交流中,第一受益者是西欧的Mediter-ranean 到大西洋海岸。
在争取大西洋领导权的战斗中,英国于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西欧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英国积极扩大了海外殖民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
从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成形。
都铎王朝(1485-1603)时期,资产阶级开始与君主制进行激烈的斗争,英国的现代议会制度也起源于此。
英国制度变革的历史事件
英国制度变革的历史事件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英国那些翻天覆地的制度变革。
你可能觉得这事儿离咱挺远的,但其实这些历史事件就像是英国历史上的一道道闪电,照亮了他们的政治风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变化的背后,看看它们是如何塑造现代英国的。
2. 早期变革:大宪章的诞生2.1 大宪章的背景咱们得从1215年说起,那时英国正闹得不可开交。
国王约翰可真是一个麻烦制造者,他的税收高得让人直呼“这也太狠了吧”。
贵族们按耐不住了,决定跟国王“摊牌”,逼他签署一份文件——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大宪章(Magna Carta)。
这份文件就像是古代的“权力制衡”清单,确保了国王不可以随意横行霸道,得对大家负责。
2.2 大宪章的影响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几百年前的事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实际上,大宪章可是奠定了英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它让人民有了声音,也推动了后来的宪政改革。
可以说,这份文件就像是制度改革的“开山祖师”,影响深远。
3. 工业革命与社会改革3.1 工业革命的兴起跳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时代!工厂、铁路、蒸汽机……一大堆新玩意儿让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可是,这场革命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进步,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比如工人们的恶劣工作环境,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3.2 社会改革的步伐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英国的改革者们可没闲着。
从1832年起,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改革法案。
比如1832年的选举法改革,扩大了选民的范围,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政治。
还有1867年的改革,让更多工人也能投票。
可以说,这些改革就像是给英国社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这个国家逐步迈向现代民主。
4. 20世纪的福利国家建设4.1 福利国家的构建再往后看,20世纪初,英国决定开始建立“福利国家”,这可是个大手笔。
相关部门不仅要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教育,还要为失业和年老的市民提供救助。
这一切都体现在1942年的“贝弗里奇报告”中,报告中提出了“五大恶势力”——贫困、疾病、无知、污秽和懒惰,提出要彻底消灭它们。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背景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背景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接下来分享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背景。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形成比封建势力更强大的力量,迫使封建阶级妥协。
英国政治文化比较保守,善于妥协,政体改革往往采取渐进的措施。
1689年,英国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它限制王权和加强国会的权利(确立了国会拥有最高的权利的基本原则),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有利于英国资本注意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明确规定公民应拥有的一些基本权利,使得资产阶级所主张的自由平等原则得以体现。
作用
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
3.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
浅析宪政起源于英国的原因
4西欧封建制度 的主要特点与英国宪政形成原 因的关系 4 . 1契约型的政治共 同体的特点奠定政 治基础
西 欧 的这 种封 建 制度 可 以看 作是 一种 混 合 政体 , 他 的建立
2自然环境与经济制度 之间的关系及其产生原因 纵 观 整 个 欧 洲 地 图 ,我 们 很 容 易就 可 以发 现 欧洲 的地 形 内部 内建 立 了 一种 权 利 与 义 务 关 系 的 统 治 。并 不 是 一 种 单 向
主 要 的方 面 来 对 宪 政 起 源 于 英 国 的 原 因加 以分 析 和 说 明。 关键词 宪政 英 国 起 源原 因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D9 5 6 . 1
1宪政在不 同语境下 的含义 1 . 1宪政 的美 国式 理 解
关系大 于了国家公共法律 ,私人权 力大 于公共权力 。这种与 东方封建制度截然不 同的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因素有很 多方面,
经 济 的发 展 一 定 是 以渔业 为主 的 , 更 多 的是 一 种 商 业 的 关 系 , 但实际上, 国王也是一名封建领 主, 也受着封建契 约的制约。 这 种 经 济 的最 初 起 源 与 中亚 、东 亚 的 早 期 文 明大 国是 完 全 不 而 现 代 宪政 的基本 目的就 是要 限 制 公权 力 , 契 约本 身 就是 属 于 现代 宪 政 就 是要 求 限制 公 权 力对 于 私权 的横 同 的 。 中亚 ,东 亚 的大 国早 期 的 文 明 起 源 是 依靠 临近 大 江 大 私 权 的 范 围 内的 , 河, 发展农业 , 从 而 实 现 了文 明的 发 展 和 延 续 。因 为其 地 形 的 加 干 涉 , 也就 是 说 1 0 世 纪 的 西 欧政 治制 度 就 已经 有 了私 权 合 相 对 独 立 ,所 以西 欧 的 自然 环 境 就 决 定 了西 欧 的 经济 制 度 是 法 化 , 制 度 化 制 约 公 权 力 的影 子 。麦 基文 在 《 宪政 古 今》中指
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形成的原因
国一直没有绝 对 的 专 制王 权 , 教权 和 贵族 始 终抗衡 王
权, 在进行海外 贸易时 , 王权 始终对 其予 以支持。其次 , 宗教改 革后 的英 国清教 为追 求利 益确 定 了资本 主义精 神 。由重商 主义开始 的 资本 主义经 济 产生 了 以生 产为 主的企业家 和以商业资本为核心 的商人 , 并开 始形成 了
[ 关键 词] 近代早期 ; 国宪政 ; 英 形成原 因
[ 中图分类号 ] 5 14 K 6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0 9 4 3 (0 0 0 — 0 5 0 10 . 7 3 2 1 )5 0 7 . 3
国原有的社会条件也适宜 于资本 主义 的生 长。首先 , 英
就是等级会议 的召开 , 一般是 三级 会议 , 由世俗 贵族 、 教 士 、 民三个等级的代表组 成。而政 治改革进 一步 促进 市
了经济的活跃 , 在地 区之间 的贸 易交 往 中 , 受益 者首 先 是地中海 至西 欧大 西洋 沿岸 。在争 夺 大西 洋领 导权 的 战争中 ,58年英 国击 败 了西班 牙无 敌舰 队 , 立 了 自 18 确 己在西欧 的军事大 国地位 。与此 同时 , 国向海外积极 英 拓展殖 民地 ,6 0年 东 印度公 司成 立 , 10 此后 资本 主义世 界体系开始形成 。 地理大发现和 海外 扩张 使 冒险 和重 商 主义成 为风
一
个独立 的资产 阶级 。 在都铎王朝 时期 (4 5—10 ) 资产阶级 同王权 18 6 3年 ,
重商 主义 的经济 政策 , 生 了最初 的商 人 , 形成 了
早期资产 阶级 , 并率 先提 出 了政 治要求 , 开始 了一 系列 政治变革。 中世 纪晚期 , 欧商业 城市 兴 起 , 西 出现 了劳 动分工 和社会分化 , 引起 了君 主政 制 的调 整 。这种 调整 的结果
英国政治制度的源头和发展历程
英国政治制度的源头和发展历程英国是一个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政治制度。
在伦敦塔的阴影下,英国的政治体系于数百年前开始形成。
英国政治制度其独特性在于它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可以抵御各种政治危机并适应时代的变化。
政治制度的源头英国政治制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中世纪的英格兰是一个蒙昧的时代,权力集中在国王手中,而民主和人权的概念并未普及。
然而,中世纪的英格兰逐渐为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世纪早期,国王亨利一世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军队只能由有贵族头衔的人领导。
这使得国王需要在许多问题上与贵族妥协。
在亨利二世统治期间,贵族成为国王的重要盟友,这使贵族能够保持大量特权。
英格兰最早的议会在1215年由国王约翰召集。
在三百年的时间里,议会逐渐成为英格兰重要的立法机构。
此外,中世纪的英格兰还形成了普通法的体系,引入了寻求公正和不断完善标准的法官系统。
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发展历程英国各种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起源于13世纪,时至今日,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英国的政治制度是由多年的进化和改革形成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国宪政。
1649年,卡洛尔二世被处决之后,伊丽莎白一世的格言“我管治人民,但我监督警察”成为了一种典型的性格表述。
英国宪政的核心是国家没有绝对的力量或取代权,王室和议会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
在这种制度下,政治权力被分散到不同的机构,这些机构相互制约。
自那时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其中之一是1832年的《改革法案》。
当时,议会仅有12%的成员是选举产生的。
该法案扩大了选民的范围,并减少了某些区的议席,增加了其他地区的议席。
这导致了议会的成员变得更具代表性,并促进了英国政治的民主化。
20世纪初,英国推行普选权及建立福利国家,再次促进了民主化。
诸如医疗保险、养老金和房屋补贴等福利项目成为了常态。
这些年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一直在继续,虽然它经历了许多波折,但它依然仍然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民主政治制度之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过程
Add Your Text
国王
内阁(首相)
权
议会
基本发展趋势
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 不断增强,而议会里诞生的内 阁后来居上,逐渐掌握实权
既然国王不掌实权,那他存在的作用是什 么?
五月十一日,英国女王伊 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会 见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温家宝转达了胡锦涛主席对女王的 问候。他说,女王陛下曾于1986年 作为首位英国国家元首访华,对推 动中英关系发展,增进两国人民间 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赞赏女王陛下和英国王室为促 进双边关系所做的努力。
《权利法案》的颁布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
本课小结
特点
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君主“临朝不理政”(统而不治) 议会是权力中心
首相及其内阁掌握实权
作用
保证了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 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制度
小小试试身身手手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在于 B
(
)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
D、国王必须参加内阁会议
小小试试身身手手
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
(C
)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B、按宪法选举国王 C、削弱和限制国王的权利 D、加强人民的权利
通过“光荣革命”上台的威廉和玛丽与革命期间的查理 一世相比,其权力是变大还是变小了?为什么?
变小了。因为政权已经转移到资 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的议会手中,国王 的权力已大大缩小了。
威廉三世
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变革
其次,关于文官的纪律制度。一切文职官员(即公 务人员)须自觉遵守《荣誉法典》中规定的职业道 德,像司法人员一样,给任何人以公正严明的形象, 以免引起公民对公务人员的怀疑,使国家、政府的 威信受损。 因此,公务人员一律不准经商,或是从事与其公职 部门业务有关的任何营利性事业。凡利用国家职权 泄露国家机密的,将根据《国家保密法》予以严惩。 同时,公务人员也不可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公 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施政任意批评或使政府为难。
《权利法案》杜绝了天主教复辟的可能性,限制了 王权,提高了国会的地位,意味着资产阶级、新贵族和 封建贵族一样,成了英国的统治阶级。这样,经过半个 世纪的斗争,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在 英国得到确立。
光荣革命: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对国王 的最后一次不流血政变。请“外国人”做国王: 从荷兰请来威廉,建立“虚君”共和,结束专 制和人治,为政治和平过渡奠基。
三、英国政府机构的演变和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和政府机构的演变
1. 英国内阁制的起源
※ 英国的内阁制又称“责任内阁制”,是指内 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 组织形式。 ※ 基本原则:
∆内阁首脑应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充任 ∆内阁成员应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员质询 ∆ 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时,内阁应辞职或 重新大选
(二)19世纪30年代后的英国议会制度改革 1. 1832年前英国的议会选举体制十分腐败而混乱 2. 1832年的选举改革 内容:* 重新分配下院议席 * 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结 果:改革只调整了部分选区和部分地降 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议员候选人的财产 资格限制依旧很高,仍把中小资产阶级和广大 人民排斥于政治生活之外。
外国法制史 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英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英国的法律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
恩格斯曾指出:“英国宪法是历史地发展起来的。
”英国著名先法学家布莱斯也曾说过:“英国宪法是任何作者也做不出透彻说明的一组只会的产物,它所具备的性质是它在几个世纪中逐渐浸染而成的。
”这些论断精辟的概括了英国宪法的产生过程,英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格,早就了英国宪法特殊的内容和形式,但是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就是从这样一些宪法性文件开始的。
一.英国宪法的形成1.1215年的《大宪章》自诺曼王朝(House of Normandy)以来,中央集权逐步加强,王权日益巩固,但同时也加深了国王同封建贵族的矛盾。
13世纪初,英约翰国王肆意践踏封建法则的残暴统治引发了一场反抗他的大规模的武装斗争,贵族集团是这场斗争的发起者和领导者。
在武力的胁迫下,走投无路的约翰最后于1215年6月15日签署了贵族们早已拟好的《大宪章》。
《大宪章》由一个序言和63个条款构成。
主要内容是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如规定全体自由民享有自由权;伦敦及其他各城市享有自治权;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非经同级贵族依法审判,任何自由民不受拘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公权、放逐、伤害搜查和逮捕等;不得强迫骑士和其他拥有土地者服额外的兵役;由25名贵族组成一个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国王如有违反,可对其采取剥夺土地没收财产等手段予以制裁,甚至还有一条申明,如果国王违反规定,封建主有以武力进行反抗的权利。
后来虽经多次修改,但它的一些基本原则却被保留下来。
诚然,《大宪章》是一个英国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争斗的产物,是一个封建性的政治文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王的让步也是暂时的,因此它当时发挥的实际效力也可想而知。
但是,它的影响却是巨大和深远的。
它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原则精神,那就是“王权有限,法律至上”和保护公民权利。
这是在黑暗的中世纪人们试图用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权的第一次尝试;它对英国以后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成为后来英国资产阶级对抗王权,反对专制的一个重要法律依据,为日后英国政治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被掌权的资产阶级确认为英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被视为英国宪法起源的标志。
史成因下英KKQ国宪政传KKQ统的历
英国宪政传统的历史成因下在这种条件下,许多大贵族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单独与国王抗衡,而且总是把争取完全摆脱国王控制、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奉为反王权斗争的唯一目标,结果导致分裂割据局面长期保持。
在此政治统一缺失的环境中,公共领域极为狭小,公法体系因需求不足发展严重滞后,封建法始终只是作为一种私法体系存在着,在领主和封臣的封建关系领域内发挥其法律规范的效能。
结果,封建法非但未能促进法治宪政要素的滋长,反而成为加剧政治分裂从而阻碍宪政文明进步的一种消极力量。
与此不同,英国在诺曼征服后建立起了欧洲最强大的封建集权君主制,完成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威廉一世利用征服者的生杀予夺大权,把最主要的政治、经济、军事资源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建立起当时欧洲最为强大的王权。
威廉把全国耕地的1/6据为己有,每年的地租收入高达17650镑,而当时英国最大的贵族领地还不到威廉的1/10。
而且,威廉还实行“国王的封臣的封臣仍是国王的封臣”原则,要求全国大大小小的贵族首先效忠于自己。
在军事上,威廉拥有1000多名封建骑士军队,可以随时征调民军,还在全国战略要地修建了无数设防城堡,并通过4条大道连接在一起,可以相互策应。
威廉还委派亲信为郡长,控制了地方郡政府,从而能够对全国实施有效的政治统治。
而作为王权主要威胁的英国贵族,不但个人领地数量远少于国王,而且大多数贵族的领地都分散在全国各地,无一人能够像早期法国贵族那样单独与王权分庭抗礼,更无可能割地自守、称霸一方。
由于无望挑战王权,英国贵族便把争取参政议政权即分享国家统治权奉为反王权斗争的首要目标,而且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除了联合起来依靠集体力量与国王斗争外别无他途,加之国家政治的统一,也为贵族们的联合提供了可能。
因此,联合开展集体政治斗争便成为中世纪英国贵族反王权斗争的主要形式,封建法和大会议自然就成为贵族们现成的斗争武器。
另一方面,英国王权的实力虽然远远超过任何单一贵族,却没有强大到足以压倒贵族联合势力的地步。
英国宪法形成和渊源
英国宪法形成和渊源一、形成取决于英国革命的特点。
近现代意义的宪法是由取得革命胜利的资产阶级为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而产生出来的。
一般来说,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政权后,都会制定成文宪法来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
而英国革命却有自己的特点,在英国,有一部分封建主已经资产阶级化,他们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参加了反对英国专制制度的斗争,这样就形成了两个阶级分享政权的局面。
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在政权中的力量日趋强大,而封建主则日益被削弱,资产阶级在每一次进逼封建主的退位中,便制定一个宪法性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的胜利成果。
经过多年积累,便产生了许多宪法性文件,形成了英国的不成文宪法。
二、英国宪法特点1、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即它没有一个包含基本规范和政治体制的宪法文书,没有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也没有被赋予比其他法律更高的法律效力。
这是英国宪法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2、同时,英国宪法较富弹性和适应性,这是因为没有严格的修宪程序,议会权力又很大,而且宪法惯例又颇具灵活性。
三、英国宪法原则(一)议会主权原则1.议会有权制定、修改、废除任何法律而不受任何限制2.法院必须适应议会通过的法律3.议会以外的任何机关和个人均无权宣告法律无效(二)法治原则1.任何人均不应由从事法律所未禁止的行为而受到处罚2.公民触犯法律且依照法律规定的正当程序才能予以处罚3.国家和个人是平等的,官吏履行职责的行为和私人行为均应受普通法院的管辖,适用同一的法律原则(三)不成文宪法原则(四)单一制原则四、英国宪法的渊源1、制定法。
即明文的法规,也即宪法性法律,如《大宪章》《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等。
区分英国的宪法和一般法律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下院对具有宪法性质的法案有时为慎重起见不提交常设委员会而提交全院委员会审查;二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法规制定之后,通常不适用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2、判例法。
它由高等法院的判决所构成,以法律报告的权威形式表述出来,对法院具有约束力;3、惯例。
英国行政体制改革
一、英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自1979年撒切尔政府上台以后,推行了大刀阔斧的行政体制改革,这是一场以追求“3E”(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当时的环境是政府陷入两难境地,国内生产总值在下降,公共税收陷于停滞,10%以上的通货膨胀还在不断加剧,公共成本却不断上升,政府支出高达GDP的44%,而公共服务质量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公民对政府福利的期望越来越高。
撒切尔对公共部门和官员深深怀疑和不信任,决心远离福利性理念,在公共部门引进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英国行政体系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英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宗旨撒切尔主义公共体制新思维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条:一是崇尚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干预;二是主张廉价小政府,节省开支,减少税收,从而激励私人资本投资,导致经济繁荣;三是加强对高级文官的政治控制,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四是政府引入私营部门的体制方法,鼓励公私之间的竞争,鼓励公共事务向私营部门的转移。
二、英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英国行政改革内容相当广泛、全面, 通过“雷纳评审”,推出“部长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新方案”,后将许多政府职能私有化,缩小政府规模,政府瘦身促使政府更富有成效。
在其执政的十多时间里,政府出售了包括石油、化工、钢铁、电力、汽车、机械、兵器等5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私有化,政府由直接提供服务转变为购买服务,对于促进经济走出滞胀发挥了一定作用。
这些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小型政府,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营造“顾客导向”的行政文化,营造服务型政府;实行绩效管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政府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达到目标的策略,评估绩效的标准,最终检验评估结果;发展电子政务,开展阳光服务等等。
概括起来为四个方面:(一) 合作性治理即政府角色定位与职能优化改革,这一方案着眼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目的是通过“卸载”实现政府从过去全面包揽社会事务的状况下脱身, 回归小政府模式。
英国法的历史沿革及法律渊源
英国法的历史沿革及法律渊源一、英国是普通法系的发源地,其法律的发展比较平稳,分为三个时期:1.英国封建法律体系的形成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撤克逊时代的习惯法。
1066年的诺曼征服对英国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诺曼人威廉侵入英国后,建立了诺曼王朝,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过程,加强中央集权制,建立并完善皇家司法机构,使统一的封建法律体系的建立成为可能,逐渐形成了英国法的三大渊源: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从而使英国封建法律体系得以确立。
在此之后,英国法很少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1)普通法的形成。
普通法指的是12世纪前后发展起来、由普通法院创制的通行于全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
它的形成是中央集权和司法统一的直接后果。
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衡平法的兴起。
由于普通法自身存在缺陷,为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衡平法应运而生。
它是根据大法官的审判实践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规范,号称以“公平”、“正义”为基础,故命名“衡平法”。
15世纪正式形成了衡平法院,并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于普通法的衡平法体系。
(3)制定法的发展。
制定法即成文法,是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个人明文制定并颁布实施的法律规范。
1215年的《大宪章》是制定法发展的重要进程,根据它的规定逐渐形成英国国会,随着国会立法权的加强,制定法的数量逐渐增多,地位也逐渐上升。
2.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法的变化这次革命使英国古老的封建法制有所触动,主要体现为:(1)国会立法权得到强化,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制定法地位提高。
(2)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3)普通法和衡平法在内容上得到充实,并被赋予资产阶级的含义。
3.现代英国法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相适应,法律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立法程序简化,委托立法大增。
(2)选举制进一步完善,基本确立了普遍、秘密、平等、公正的选举制度。
(3)社会立法和科技立法活动加强。
(4)欧盟法成为英国法的重要渊源。
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形成的原因
第30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l30第5期Journal o fH ube iN or m a lU n i versity(Ph il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N o.5,2010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形成的原因徐 煜(湖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摘 要 造成英国渐进的宪政之路,主要是因为英国宪政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结构也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
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市民社会的成长导致了政治上的变化,从而使近代早期英国的宪政逐渐形成。
关键词 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形成原因中图分类号K5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0)05 0075 03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最早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由地中海转向了大西洋。
英国人在当时并不是领跑者,1511年英格兰船只首次进入地中海,在同地中海的交流中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历程。
此后,英国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本身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引起并促进了政治变革,从而为近代宪政准备了条件。
一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最初的商人,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并率先提出了政治要求,开始了一系列政治变革。
中世纪晚期,西欧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化,引起了君主政制的调整。
这种调整的结果就是等级会议的召开,一般是三级会议,由世俗贵族、教士、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组成。
而政治改革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活跃,在地区之间的贸易交往中,受益者首先是地中海至西欧大西洋沿岸。
在争夺大西洋领导权的战争中,1588年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了自己在西欧的军事大国地位。
与此同时,英国向海外积极拓展殖民地,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此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扩张使冒险和重商主义成为风尚,英国逐渐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英国政府支持重商主义使英国迅速形成了早期的中产阶级。
16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农村地区手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在较大的农业专业化地区,出现了向工业化方向的突进。
英国法律改革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自20世纪末以来,英国刑事司法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犯罪率居高不下,监狱人满为患,司法资源紧张,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刑事司法改革措施,其中“雷丁计划”(Reading Plan)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丁计划”的背景、实施过程、改革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雷丁计划的提出与实施1. 提出背景2004年,英国政府发布了《刑事司法白皮书》(The Criminal Justice White Paper),提出了包括“雷丁计划”在内的多项刑事司法改革措施。
该计划旨在通过改革刑事司法系统,降低犯罪率,提高司法效率,减轻监狱压力。
2. 实施过程(1)成立专门机构英国政府成立了“刑事司法改革办公室”(Office for Criminal Justice Reform,OCJR),负责“雷丁计划”的组织实施。
(2)改革措施①设立社区惩罚令(Community Punishment Order,CPO)社区惩罚令是对轻微犯罪者的一种替代监禁的惩罚方式,包括社区服务、赔偿、禁止令等。
该措施旨在使犯罪者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减轻监狱压力。
②引入“早期介入计划”(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me)早期介入计划针对青少年犯罪者,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就业培训等服务,帮助其回归社会。
③改革保释制度英国政府改革了保释制度,降低保释门槛,扩大保释范围,以减少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
④加强警察与社区合作英国政府鼓励警察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预防犯罪,提高社会治安。
3. 改革成果(1)犯罪率下降“雷丁计划”实施以来,英国犯罪率逐年下降,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下降明显。
(2)监狱人满为患问题得到缓解通过改革保释制度和引入社区惩罚令,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司法效率提高改革后的刑事司法系统更加高效,案件处理速度加快,减轻了法官和律师的工作负担。
英国宪政
宪政体制形成与近代英国崛起引言1.研究近代英国宪政形成的意义英国近代以来的崛起和强大,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而其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宪政体制的形成与完善,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结构性和制度性支撑。
近代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三权分立宪政体制国家,应该被看作是英国贡献给现代世界政治的最大制度创新。
近代英国正是通过宪政体制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
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英国崛起时人口不过2000多万。
英国先是在1588年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接着又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最终在18世纪后期的七年战争中打败法国,而成为世界霸主。
并且,随着宪政体制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英国日渐成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新技术开始不断涌现。
176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织机,1779年克莱普顿发明了走锭纺织机,1784年卡特莱特发明了动力纺织机,等等。
而代表经济自由放任和市场经济成熟理论的著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正是在1776年出版的。
英国长达几百年的兴盛史,充分证明宪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可以说,英国所走过的宪政之路是成功的,经验是可贵的,对后世影响是巨大的。
研究英国宪政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更好地认识近代英国的崛起,有助于提供线索,抓住根本。
就其深远意义而言,近代英国宪政体制的形成与完善不仅是国家性的,更是世界性的。
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宪政国家都是效仿英国宪政体制而走上宪政道路的。
宪政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无疑是当今中国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而二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规律性联系。
中国百年来宪政进程受阻,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缺乏、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缺乏有效的平衡和相互尊重。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推进,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私人财产权利已经入宪,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从而为我国的宪政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结构基础和背景根基。
英国政治制度的改革过程
英国政治制度的改革过程英国政治制度的改革过程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原因不止一端。
从地理环境来看,不列颠是个岛国,它偏离欧洲大陆,主要居民区地势较平缓,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发展农牧业。
相对独立舒适的自然条件有助于该国居民形成稳健、审慎的“岛国心态”。
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容易安于现状,重视传统经验,不易受极端观念、理想主义和个人感情的支配,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比较保守的群体心态;另一方面,相对独立安定的社会人文环境还促使他们在政治上注重保持自身特色,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
从历史上看,英国自诺曼征服以来,从无外来人侵者扭转其社会发展进程,17世纪内战以来再无革命,这都有助于他们在政治制度方面恋旧守成。
英国上层阶级一向奉保守主义为圭臬(指圭表,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善于用某些似显“古板而又颇有道理的原则实现强有力的统治”,又不失主动灵活。
为维护阶级统治和等级制度,他们宁肯保留君主和贵族,一本正经地遵循君臣礼仪。
在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他们宁肯诉诸宫廷政变,邀请外国君主驾临不列颠。
面对动荡的社会形势,他们缓进慢退,兼攻兼守,勉强而又不失时机地实行有限改革,以避免革命冲击。
社会安定时,英国政府注意兼顾有产阶级各阶层的利益,不露声色地建立新的政治机构和制度。
“偷梁换柱”、“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是他们在保持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寻求政治制度更新的惯用手段。
英国的中产阶级很长时期内就是政府政策的受惠者,他们在宣传社会改革时,既对身后的下层阶级保持警惕,又能在扩充和行使政治权力时,兼顾各阶层的利益,他们在追求政治目标时所倡导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和激进主之观点都未脱离社会进化论的窠臼,善于采取温和方式调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英国工人阶级资格虽老,但长期受工联主义影响,常把实现经济利益作为主要斗争目标,并像中产阶级那样怀着“特有的守法观念”,若是生活过得去或有所改善,他们宁肯不去诉诸暴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英国宪政改革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姓名:宋丹琦学号:2014102030112
A、历史背景
一、英国司法传统:司法制度兼具依附性与独立性
1.英国法院之依附性(权力结构)诺曼征服前后封建时代:法院分别依附于领主或称为国王的臣仆14世纪出现的衡平法(equity),进一步强化了国王对司法权的集中和统一。
1265年根据《大宪章》召开僧俗贵族参加的“三级会议”——1343分上下两院——掌握最高司法权的上议院对于民选议会(下议院)有服从之义务:下议院可以撤销上议院裁判。
2.英国司法功能独立性:
法律职业团体的自律与自治;法律用语的专业性、复杂性;法律自治团体律师协会发达;
B、原因
二、英国司法改革的现实动因:国内压力与国外压力
1.英宪体制的内在张力(内因)
“议会至上”:最高司法裁判权依附于上议院,12名常任上诉法官同时担任议员;上议院院长兼任大法官,兼任内阁成员1876年《上诉管辖法》确立了上诉法官任命规12名上诉法官的数量。
其后,上议院立法职能受到削弱、司法职能增强。
2.英国工党的积极推动(内因)
1999年《上议院法》:任何人不能基于世袭的贵族地位成为上议院议员。
对上议院实行民主化改造。
3.欧洲法的强力推动(外因)
一是《欧洲人权公约》对司法独立设定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欧洲人民要求一个独立的审判机构进行公正审判的权利。
二是欧洲人权公约对彻底的议会主权形成了限制。
1972年《欧洲共同体公约》对议会立法权的实际约束。
C、内容
三、英国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1.1998年《人权法》
法院在议会立法与《欧洲人权公约》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权作出不相符的宣告。
如英国高等法院宣布1988年《商船条例》违法欧共体法律而无效。
上诉委员会提出司法功能独立的声明:参与政治辩论不合适;发表意见即排除
审判权。
2.1999年《上议院法》:废除沿袭上千年的世袭贵族制度。
3.2005年《宪政改革法》
A.上议院承担司法行政职能。
上议院长有维护司法独立之职责:上议院院长、法官选举委员会——首相——女王
B.成立最高法院。
《宪政改革法》第23条规定最高法院法官任免程序、第24条规定第一届最高法院法官产生方式。
意义:基本统一了司法终审权;司法独立理念的伸张;议会主权理念进一步受到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