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20200302243
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90cbff84254b35eefd34c9.png)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图,能够说明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能够描述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本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3.通过读西北地区牧区图、灌溉农业区分布图,能够分析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2.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合作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欣赏诗词: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判断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二)师生互动(共分6组,第1组完成第1个活动,第2组完成第2个活动,依次类推,第6组对前面5组同学进行评价。
)活动一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1.找出能表示西北地区位置的地理事物,描述其地理位置。
2.说明西北地区位于我国三级阶梯中的哪一级阶梯?3.指出西北地区大体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4.找出主要地形区并概括地形特点。
第1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小组同学可做出补充。
活动二展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图片1.本区主要的自然景观是什么?为什么?2.本区的气候怎样?为什么?(教师提供中国降水分布图、干湿地区图、气候类型图、乌鲁木齐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第2组学生代表上台指图说明,小组同学补充。
活动三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本区主要的河流,说明河流特点。
第3组学生代表上台指图说明,小组同学补充。
活动四展示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图读图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牧区?说明两种牧场类型以及成因。
第4组学生代表上台指图说明,小组同学补充。
教师补充本区优良畜种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新疆细毛羊图片。
活动五展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找出主要的灌溉农业区,说明灌溉农业区的分布特点。
第5组学生代表上台指图说明,小组同学补充。
活动六第6组学生对前面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选出最佳小组。
(三)教师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略)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21e1f8852458fb760b56ae.png)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草原和荒漠”对应的课标是:“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范围”,“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等。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 •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 •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1 •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 .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 .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特色;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1 •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相关知识。
2 •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3 •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与文字相比.摄影的最大特色是直观。
一百年前,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踏上了西行的路程,经河西走廊抵达喀什,历时174天,行程3760英里,留下近「张沿途照片,使今人有幸目睹丝绸古道的种种风光。
人教版地理八下8.1《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下8.1《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cb7994172ded630b1cb689.png)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2. 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3. 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4.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四、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草原和荒漠师: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的生活,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
播放录像片段:(有画面,有解说)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
2.荒漠草原景观。
3.荒漠景观——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1: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生1:西北地区距海远降水少生2:西北地区有那么多大山阻挡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越来越少。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师: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河流?找出西北地区主要时令河的名称,了解西北地区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想一想: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cbd79b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b.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从而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具体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地区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农业发展需要适应自然环境,保护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自然特征发展农业。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具体地区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资料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自然特征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具体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的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湿热气候和水稻种植,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和畜牧业发展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8529237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5.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农业如何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让学生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农业如何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掌握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农业如何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地区的农业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2.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农业特点案例,用于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准备实践活动材料,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区农业特点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总结各组讨论成果,让学生明确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拓展(5分钟)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过程。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b7963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4.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农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农业的分类、特点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地理知识与农业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特点。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答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案例资料,如我国主要农业产区的图片、数据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小组讨论问题,如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主要农业产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农业案例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和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08986576eeaeaad0f330ae.png)
第一节《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和成因;(2)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情境学习:创设情境,教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2)自主研讨:读图,用图,掌握基本知识,互相讨论加深印象;(3)竞赛展示:分组展示自学成果,在竞赛中巩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积极思考、勇于表现的学习态度;(2)培养人类活动要适应环境,也要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影响。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三者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收集有关西北地区的视频,图片;2.准备SMART Notebook多媒体课件,增强交互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Array创设“两会”情境;整体感受西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1导入播放《歌唱祖国》的歌曲,弓I入到两会的情境中,课堂成为“西北地区”代表团“关注民生”主设计思路让每位学生成为西北地区“代表”,身处其中,拉近空间距离,激发主动性;体会西北地区并存着环境恶劣、风景美丽、生存艰难等要题讨论会。
播放《美丽中国行》视频片段。
过渡:西北地区究竟在什么位置呢?的一个词语。
素,激发探索的兴趣;宦[厂”.-■"C.r投影“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教师在中国行政区图中画出西北地区的界线;趁机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来自新疆和甘肃,另一组来自内蒙古和宁夏,既为接下来的分组竞争做好准备,也在不经意间强化了西北地区主要省区这个知识点。
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概括其位于“内陆”的位置特征;回答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说出西北2研讨: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与显著自然特征在中国地形图中画出西北地区的界线,得到西北地区四周多山的地形特点。
过渡: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被山所围的特点对其环境有和影响呢?教师板书和板画西北地区的轮廓图,里木河和黄河)要山脉河流图;画出主要的山脉和河流(塔投影出主投影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景观图。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8.1 自然特征与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b4a9b6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1.png)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8.1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 教材分析《8.1 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并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农业的相关知识,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农业生产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分析农业生产分布规律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新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规律;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案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难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理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我国农业生产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特点。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我国农业生产分布图、相关案例资料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农业生产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八年级地理下册 8.1 自然特征与农业(二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8.1 自然特征与农业(二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f81c5c6f1aff00bfd51e74.png)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教学目标】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灌溉农业区的特点及其分布状况。
2.能够运用实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及分布。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相关地图及图片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方式一:猜谜语:谜面:四腿长长脖子弯, 背上驮着两座山, 一次吃饱水和草, 几天不饿口不干, 驮着重担走沙漠, 不怕烈日和风寒。
(打一动物)谜底:再联系西北地区的常见牲畜导入新课。
方式二:诗、歌赏析:老舍先生游内蒙古赋诗两首(一)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二)主人爱客促行觞,毡包歌筵席地张。
牛奶酒清情沉醉,马头琴韵擅低扬。
听歌曲,赏歌词《新疆好》《新疆好》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来来来来……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联系西北地区的农业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牧区和灌溉农业区1.畜牧业师:阅读教材图8.5“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示意”图,结合教材文字,独立完成以下问题的探究:(1)西北地区的农业以哪个部门为主?有什么有利条件?(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区?东、西部草场类型有何不同?著名畜种有哪些?(3)本区牧民的传统民居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作简单归纳。
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本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草场广布,草质优良。
两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贺兰山以东为大型优质草场,以西为高山草场;著名畜种有内蒙古牧区的三河马、三河牛、阿拉善骆驼,新疆牧区的新疆细毛羊、伊犁马,宁夏滩羊等(展示主要畜种的图片)。
传统民居是蒙古包,特点是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白色羊毛毡,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2.灌溉农业区师:西北地区农业虽然以畜牧业为主,但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阅读教材“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找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并总结其分布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公开课获奖教案(新)新人教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公开课获奖教案(新)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c9b66b1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f.png)
第一节自然特点与农业时间地址第一节自然特点课时课时课题课时)与农业(总第1、西北地域的地点、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
三维2、认识西北地域干旱的自然特点,剖析造成干旱的原由。
目标3、剖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点,认识坎儿井。
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点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重难点难点:西北地域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赏识西北地域特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自主备课记录景观的图片,经过对这些图片的赏识与议论,进入西北地域的学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1)可以运用地图描绘西北地域的地点、地形特点。
(2)可以运用地图说明西北地域干旱的自然特点及其成因。
(3)认识西北地域的河流、地表景观特点。
(4)认识西北地域农牧业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出示自学纲要1、西北地域的地点、范围如何?2、西北地域的面积、人口各占全国的百分比是多少?3、西北地域的主要地形是什么?4、西北地域的主要天气种类及特点?5、西北地域的主要自然环境的特点是什么?6、西北地域主要牧场在哪里?7、西北地域浇灌农业的散布和浇灌水源在哪里?四、疑难研究研究一:为何西北地域会这样干旱呢?研究二:西北地域自东向西自然景观有何变化?为何?招集人科任教师讲课时间教研活动记录五、教师小结依照板书总结概括知识重点。
六、稳固新知、学会运用1、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2、检查达成状况距海遥远降水稀罕干畜牧业为主板书旱设计西北栽种业为辅高峰阻拦教课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479bc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8.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农业发展的认识较为片面,容易将农业发展与农作物种植等同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农业发展,并关注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掌握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分析我国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自然特征。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农业发展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3.准备板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资源,展示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地区农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具体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实践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看待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58f46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2.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探讨我国农业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我国农业的丰富多样性和地域特色,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知识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农业分布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特色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及适应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分布规律及生产特点。
2.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农业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及讨论问题,准备PPT课件。
3.安排好课堂练习及作业,准备答题卡等评价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农业丰收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农业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时,呈现相关案例资料,让学生了解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9f7dd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8.png)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自然特征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在自然特征与农业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而,我发现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对于案例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得较好,但对于案例的意义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得不够深入。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主题,并让他们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我发现学生在讨论时,能够积极思考和交流,但有时对于讨论的主题理解和分析不够准确。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土壤样本、植物样本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区,每个区域配备相应的桌椅和白板,以便学生在讨论和实验时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同时,确保每个区域都有足够的光线和电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教学目标】
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灌溉农业区的特点及其分布状况。
2.能够运用实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及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相关地图及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方式一:猜谜语:
谜面:四腿长长脖子弯, 背上驮着两座山, 一次吃饱水和草, 几天不饿口不干, 驮着重担走沙漠, 不怕烈日和风寒。
(打一动物)
谜底:
再联系西北地区的常见牲畜导入新课。
方式二:诗、歌赏析:
老舍先生游内蒙古赋诗两首
(一)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二)
主人爱客促行觞,毡包歌筵席地张。
牛奶酒清情沉醉,马头琴韵擅低扬。
听歌曲,赏歌词《新疆好》
《新疆好》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
天山南北好牧场
戈壁沙滩变良田
积雪融化灌农庄
来来来来……
我们美丽的田园
我们可爱的家乡
联系西北地区的农业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畜牧业
师:阅读教材图8.5“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示意”图,结合教材文字,独立完成以下问题的探究:
(1)西北地区的农业以哪个部门为主?有什么有利条件?
(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区?东、西部草场类型有何不同?著名畜种有哪些?
(3)本区牧民的传统民居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作简单归纳。
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本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草场广布,草质优良。
两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贺兰山以东为大型优质草场,以西为高山草场;著名畜种有内蒙古牧区的三河马、三河牛、阿拉善骆驼,新疆牧区的新疆细毛羊、伊犁马,宁夏滩羊等(展示主要畜种的图片)。
传统民居是蒙古包,特点是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白色羊毛毡,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2.灌溉农业区
师:西北地区农业虽然以畜牧业为主,但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阅读教材“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找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并总结其分布特点。
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进行点评。
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面积较小,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有河流灌溉的地区(黄河流域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冰雪融水浇灌的山麓地带(河西走廊、天山山麓等)。
小组讨论:西北地区有哪些特色农产品?为什么农产品的品质优良?
生:小组代表展示各组讨论的成果。
师:点评归纳,西北地区盛产长绒棉、葡萄、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被称为“粮棉瓜果之乡”,其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是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活动:读教材“坎儿井的俯视图”和“坎儿井剖面示意”图,分小组合作探究坎儿井,试介绍坎儿井的构成以及是如何引水的。
生:小组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师:指导并作出总结,坎儿井主要由竖井、暗渠组成,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有提土之用,修暗渠而不修明渠是为减少水的蒸发和防止风沙的侵袭、掩埋,利用山的坡度通过暗渠把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灌溉农田。
古代的新疆人民是勤劳、智慧、伟大的,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的精神值得学习……
【课堂总结】
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
【作业布置】
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你能简单介绍一下西北地区的特色饮食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