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PPT]静力学概念和公理

合集下载

静力学精品PPT课件

静力学精品PPT课件


固定 端约 束
类似如房屋的雨蓬嵌入墙内、电线杆 下段埋入地下等,其结构或构件的一 端牢牢地插入支承物里而构成的约束
单元1 静力学基础
实例图
退出 首页
任务1 绘制构件的受力图
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它论证了作用于物体同一平面内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平衡 的必要条件,即三力必汇交于一点。
图例
力的外效 应
如图所示,足球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我们将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 称为力的外效应。
力的内效 应
如图所示,弹簧受压后发生压缩变形,我们 将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效应称为离得 内效应。
单元1 静力学基础
任务1 绘制构件的受力图
2. 静力学公理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公理一):物体A向物体B施加作用力时,B对A具有反作用力。这
单元1 静力学基础
a)
b)
退出 首页
公理
公理三 加减平衡力 系公理
公理四 力的平行四 边形公理
任务1 绘制构件的受力图
示意图
应用
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的力可以沿 其作用线滑移至刚体的任意点,不改变原力对 该刚体的作用效应。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若作用于物体同一平 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使物体平衡,则它们 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三力构件——只受共面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 的物体。
单元1 静力学基础
退出 首页
任务1 绘制构件的受力图
3.约束与约束反力
约束:物体(或构件)受到周围物体(或构件)限制时,这种限制就称为约束。 约束反力:当某一物体沿某一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时,约束必然对该物体有力轴承中的滚动体在保持架和内外圈的槽内 的运动受限制,物体在空间的运动受到某些限制。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PPT课件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PPT课件

1.3 荷载、约束与约束力 动画
空间约束及其约束力
第47页/共85页
动画1.3 荷载、约束与约束力 插入端约束实例 第49页/共85页
动画1.3 荷载、约束与约束力 插入端约束受力的简化 第51页/共85页
动画1.3 荷载、约束与约束力 插入端约束实例 第52页/共85页
1.3 荷载、约束与约束力
公理3是力系进行简化的重要法则, 在等效的前提下,可用简单的力系替换复杂的力系。 注:公理3只适用于刚体,对变形体来说是不成立的。
推理一: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 到刚体内的另一点,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 作用效果。
第15页/共85页
1.2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
推理一:力的可传性原理
第1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载荷、约束与约束力 1.4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1.5 力矩 1.6 力偶和力偶矩 1.7 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第1页/共85页
第1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1.1静力学基本概念
第2页/共85页
两类: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1、力的概念: (1)直接接触作用力;
公理4是一切物体系统受力分析的基础法则,其 表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存在、 同时消失,且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公理5 刚化原理 若变形体在力系作用下能够维持平衡, 则可将变形体变形后的形态刚性化, 从而仍将其抽象为刚体的平衡。
公理5是变形体平衡的基础法则。
第17页/共85页
1.2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
(2)场下的相互作用力。
力的作用效应:
运动效应(外效应);
力的三要素: 单位:
变形效应(内效应)。 大小,方向,作用点;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条件:只适用于刚体,对刚体系统、变形体不适用。 处于平衡状态的细长杆,细长杆两端受压可能产生失稳 3、推论,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
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效应。因此, 对刚体来讲,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线位置,即力 是滑动矢量。
处于平衡程,称为力系的分解。
荷 载 的 概 念
集 中 荷 载
汽车通过轮胎作用在桥面上的力
分 布 荷 载
桥面板作用在钢梁的力
二、静力学公理
1、公理一,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充分必要条
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 直线上(等值、反向、共线)。
6、等效力系:如果一力系能用另一力系代替,
而对物体产生同样的作用,则这两个力系互为等效;
或者说,其中一个力系是另一个力系的等效力系。
合力,
7、分力:如果一个力和一个力系等效,则称这个力是该力系 的合力;而力系中的各个力都是其合力的分力。
8、力系的合成:把各个分力换成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系的合 成。
理想化。分布力可通过某种等效原理转化为集中力。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力,或作为特定研究对象的
一组力。
4、平衡状态:物体若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 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5、平衡力系:如果物体在某力系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则 称该力系为平衡力系。
r F2
r FR
r F1 r r r
F1 + F2 = FR
r FR r r F2 F1
4、推论,平面三力平衡时的汇交定理:当刚体受到同平面 内作用线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公理受力图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公理受力图

#O2
公理体系建立
#2022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的二力,其平 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此 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线沿同一直线。
对于变形体而言,二力平衡只 是必要条件,二力平衡时物体 也可能发生变形。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推论1
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将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 力必然共面且汇交于一点。
工程实例分析与 应用举例
#2022
建筑结构中静力学应用实例
建筑物的荷载分析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计算建筑物所承受的各种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等。 静力学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荷载的大小、方向和分布,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结构内力分析
建筑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内力,如弯矩、剪力、轴力等。静力学原理可以帮助工程 师分析结构内力的分布和传递路径,从而优化结构设计,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经济性。
整体法
首先从整体角度考虑系统的受力情况,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对象进行分析,确定整体的受力平衡条件。
局部法
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再对系统中的各个局部进行详细受力 分析,考虑局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逐步细化
通过逐步细化的方式,将复杂系统的受力问题分解为多个相 对简单的子问题,便于分析和求解。
叠加法
80%
固定端约束指一个物体被完全固定 在另一个物体上,不能发生任何相
对位移。 受力特点:固定端约束可以传递任
意方向的力和力矩。 在静力学分析中,通常将固定端约 束简化为作用在固定端的三个正交 分力(或力偶)作用点,分别对应
于三个坐标轴方向上的约束力。
#O5
复杂系统受力分 析方法与技巧
#2022

静力学 ppt课件

静力学 ppt课件

P
P
FN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 P 和 P’
FN (2) FN 和 FN’
P’
公理5: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将该 物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该公理的作用为:刚体静力学的结果可用于变形 体。
§1-2 约束和约束力
一、有关概念
自由体: 非自由体(被约束体): 研究对象
6、其它约束 (1)球 铰
FRy FRx
FRz
球 股骨
球窝 盆骨
盆骨与股骨之间的球铰连接
(2)止推轴承
FA y
A
A FA z
FA x
§1-3 研究对象、分离体、受力图
受力分析-过程与方法
确定研究对象 取分离体; 根据约束性质确定约束力; 画受力图。
受 力 分 析 示 例 (1)
W
取 分离 体
约束力的方向与所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判别:二力杆 判别:三力汇交平衡
2、明确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选取,要根据解题的需要,合理选择。
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可以是由几个物体构成的 子系统,也可以是整体。
3、画研究对象受力图时要画上 (1)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所有主动力 (2)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所有约束反力
约束反力要画在被约束体和约束的接触处 (用约束反力代替原先的约束)
约束(约束体): 对被约束体(研究对象)
的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 物体
约束力:约束对被约束体(研究对象)的
作用力
约束力的方向:
与该约束所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二、平面问题中的几种常见的约束 1、光滑接触面约束
光滑: 接触面之间无摩擦
约束力: 作用于接触点,沿二个接触面 的公法线方向(若为尖点和面 的接触,则沿该面的法线方向)

工程力学第1讲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ppt

工程力学第1讲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ppt
推论1: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AB





F1 F2
F1=F2=F

F2
因此,对刚体来说,力作用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8
Engineering Mechanics
§1-1 静力学公理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 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FA
千牛顿(kN)
4
Engineering Mechanics
§1-1静力学基本概念
4、力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平衡力系: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
A
平面力系:诸力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力系。
F
空间力系:诸力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的力系。
汇交力系: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力系。
平行力系:作用线相互平行的力系。
公理5告诉我们:处于平衡 状态的变形体,可用刚体静 力学的平衡理论。
11
Engineering Mechanics
总结1:
定义
两 力 效应 外效应:运动状态变化 《理力》

内效应:形状变化
《材力》
概 念 刚体 定义
“刚”与“钢”不பைடு நூலகம்。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线。
12
总结2:
公理一
五 (二力平衡公理)
工程力学
1
目录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2
教学内容: • 静力学公理;力的基本概念、 • 教学要求: • 1、 了解平衡的概念以及静力学公理; • 2、 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 重点:基本性质、概念的具体应用。 • 难点:基本性质、概念的具体应用。 • 学时安排:1

静力学基本知识PPT53页课件

静力学基本知识PPT53页课件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步骤为: (1)取隔离体。将研究对象从与其联系的周围物
体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这种分离出来的研究对 象称为隔离体。
(2) 画主动力和约束反力。画出作用于研究对象 上的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这样得到的图称为受 力图或隔离体图。
【例2-2】小车连同货物共重W,由绞车通过钢丝 绳牵引沿斜面匀速上升。不计车轮与斜面间的摩擦, 试画出小车的受力图。
2.1 力的基本概念及力的效应
2.1.1 力的概念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三要素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3)力的分类 集中力——当力作用的面积很小以至可以忽略
时,就可近似地看成一个点。作用于一点上的力称 为集中力,单位为N(牛顿)或kN(千牛顿)。
MO(F)= MO(Ft)+MO(Fr) 因力Fr通过矩心O,故MO(Fr)=0,于是
MO(F)= MO(Ft)=-FtD2=-(Fcos)D2 =-75.2Nm
2.5 力偶及力偶矩
2.5.1 力偶的定义 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
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为(F,F′)。
力偶的作用面——力偶所在的平面。 力偶臂——组成力偶的两力之间的距离。
FT
FA
FB
(2) 光滑接触面
当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就构成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接触面只能限制被约束物 体沿接触点处公法线朝接触面方向的运动,而不能限制 沿其他方向的运动。因此,光滑接触面 的约束反力只能沿接触面在接触点处的 公法线,且指向被约束物体,即 为压力。这种约束反力 也称为法向反力。

工程力学第1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共71张精选PPT)

工程力学第1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共71张精选PPT)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1.1 基本概念
1.2 力矩与力偶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物体的受力图
思考与练习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1.1 基 本 概 念
1.1.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大致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物体直接接触的作用,另一类是场的作用。这种作用使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尺寸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称为力的 外效应或运动效应,物体形状尺寸的改变称为力的内效应或变形效应。
MO(F)=Fh=150×320=48 000 N·mm=48 N·m 在(b)种情况下,支点O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l cos30°, 力F 使锤柄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力F对O MO(F)=-Fh=-150×320×cos30°=-41 568 N·mm=-41.568 N·m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可见,力的作用点对刚体来说已不是决定力作用效应的要素。因此,作 用于刚体上的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F A
B =A
F B
图 1.5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性质三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 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如图1.6(a)所示。其矢量表达式为
标轴x、y上的单位矢量。
如图1.2所示,由力F的起点A和终点B分别作x轴的垂线, 垂足分
别为a、b,线段ab冠以适当的正负号称为力F在x轴上的投影,用Fx表
示,即
Fx=±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