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1. 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本解读文档旨在为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对课程标准的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与实施课程。
2. 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 过程与方法:注重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了初中物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分别为:- 总体目标:使学生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学段目标: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学段,分别为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和初中三年级。
4. 课程内容《新课标》将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一级主题,分别为:1. 物质的性质与相互作用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 简单的机械运动4. 声与光的现象5. 电与磁的现象每个一级主题下又分为若干个二级主题,共计22个二级主题。
5. 课程实施建议《新课标》针对课程的实施提出了以下建议:- 教学建议: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评价建议: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教材建议:选用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材,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 教学资源建议: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6. 课程标准的特点- 强调科学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 联系生活实际: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研究、自主探究。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全本)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全本)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全本)前言本文档旨在详细解析我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内容和目标,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章:课程理念1.1 知识与技能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的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二章: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能够在研究过程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的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三章:课程内容3.1 物质与运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动形式,掌握力学、热学、光学等基本物理知识。
3.2 能量与信息掌握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了解电磁学、声学等基本物理知识,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3.3 生命与宇宙了解生命现象和宇宙结构,掌握天文学、生物学等基本物理知识。
第四章:教学建议4.1 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2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讨论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4.3 教学评价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第五章:课程资源教师可利用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多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及教学建议
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及教学建议一、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新版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
这些修订和完善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课程性质方面,新标准突出了物理学科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物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2. 课程理念方面,新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要求物理课程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课程目标方面,新标准明确了物理课程要达到的三个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个目标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物理课程的目标体系。
4. 课程内容方面,新标准对原有的物理知识体系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同时,新标准还强调了跨学科内容的整合和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 课程实施方面,新标准强调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还要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6. 课程评价方面,新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理念,要求评价方式要多样化、科学化、合理化,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为教学提供反馈和建议。
二、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2. 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注重跨学科内容的整合。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PPT课件 图文
细化条目,明确要求.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
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
化。
——《标准》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
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修改稿”
3.删减的内容: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 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与化学关系 密切 。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改为“知道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的关系”)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在 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删去“颜色混合”)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删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 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 现象。
——《课标》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 色光混合的现象。
——“修改稿”
删
(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 (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 带来的影响。 例1.阅读有关的科普资料,了解超导现象以及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 电等方面可能的应用。 (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例2.收集有关信息,了解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
——“修改稿”
降低要求.
理解物体的惯性——《标准》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修改稿”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删去“关系”二字 ,不出定量公式)
理解机械效率 知道机械效率
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新课标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解读
课程内容与结构
课程内容
物理课程的内容包括物质、运动与力 、能量、电磁等基本概念和规律,以 及物理实验和实践活动等。
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构
物理课程的结构包括课程目标、课程 内容、教学活动、评价方式等几个方 面,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2
新课标重点内容解读
物理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 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倡导探究式学习
加强实践与应用
物理课程应倡导探究式学习,通过引导学 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物理课程应加强实践与应用,通过实验、 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 象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课程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通过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帮助学 生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
物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 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 验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
课程理念与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
面向全体学生
物理课程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 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新课标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 解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新课标概述 • 新课标重点内容解读 • 新课标学习方法建议 •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 • 新课标评价方式及建议 • 新课标教师角色转变与专业发
展
01
新课标概述
课程性质与定位
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
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初中物理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 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理基 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 基础。
(全程指南)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全程指南)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前言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初中物理新课标,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新课程标准。
全文将围绕新课标的背景、主要变化、教学要求、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大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准确把握初中物理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一、新课标背景1.1 教育改革的大背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物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内容和方式亦需与时俱进。
1.2 新课标的制定过程新课标的制定经历了广泛调研、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多个阶段,充分吸收了国内外物理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了我国实际情况,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
二、新课标的主要变化2.1 课程理念的更新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鼓励学生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2 课程内容的调整新课标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引入了更多的现代物理知识和科技元素,同时强化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
2.3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4 评价体系的改革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减少对学生的单一评价压力。
三、教学要求3.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四、实施与评价4.1 教师实施策略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更新教学观念,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
初中物理新课标全面解析
初中物理新课标全面解析前言本文档旨在全面解析我国初中物理新课标,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与适用新课标的要求。
本文档将分几个部分进行详细解读,包括新课标的背景、主要变化、核心素养、教学建议等方面。
一、新课标的背景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 物理课程的重要性:物理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标的主要变化1. 课程结构调整:新课标将课程内容分为“物质世界”“能量与运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三个部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科知识的应用。
2. 核心素养导向: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增加跨学科学习:新课标鼓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强化实践性学习: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学习,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核心素养1.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
2. 科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规律等进行逻辑推理、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4. 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
四、教学建议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
3. 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融入科技元素:教师可适当引入科技前沿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技创新意识。
(全本)初中物理新课标解析
(全本)初中物理新课标解析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部对初中物理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
本解析旨在为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对新课标的全面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和的方向。
一、新课标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学科融合:提倡跨学科,强化物理与生活、科技、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实践性:强调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精神。
4. 差异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其潜能。
二、新课标课程目标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运用物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增强创新意识。
三、新课标课程内容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物质与运动: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基础知识。
2. 能量与转换:涉及能量守恒、电学、力学与电学的相互转化等。
3. 生活与物理: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物理现象的应用。
4. 实验与探究:强调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新课标课程实施新课标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1. 教学方法创新: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评价体系改革: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全本)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详解(全本)1. 引言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
本文将详细解释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2. 课程目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物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能力;- 物理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组成与变化、运动与力、能量与能量转化等基础知识;- 物体的性质与变化:涉及物体的形态、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电磁现象与电路:研究电磁现象和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物理与社会:了解物理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4. 课程要求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 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运用物理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和观察,并能记录实验结果;- 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 培养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5. 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探究、讨论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研究需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6. 评价方法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小组合作等。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7. 实施建议为了有效实施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和学校采取以下措施:- 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 注重实践和探究,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实践机会;-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研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8. 结论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指导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文件,通过遵循标准的要求和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新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教学资源有很多种,教科书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并 且目前教科书也是多版本的,例如人教版、北师大版、 湘教版、沪教版等等,教师就应该适应这样的形势。一 方面,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按照《标准》的要求来进行 ,不以某一种教科书的表述为判断正误及要求高低的标 准;另一方面,也不能只是手拿一本教科书和配套教参 就认为能胜任教学。教师要参考多种教科书,从不同教 科书的处理中进一步理解《标准》的精神。同时也要参 考多种介绍物理学及其应用的参考书,扩大自己的知识 面。
20
主题一 物质
三、课程内容标准
⒉物质的属性
⑴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了解)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
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⑵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必考点认识概念,并知道它与位置、状态、形状、
温度无关,对单位大小有感性认识,培养估测能力)
会测定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独立操作)。
3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1)什么是“学科本位”
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是从物理学科
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
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并如何去完善它,与
科技、社会、自然和学生生活联系不够,尤其是反
映现代科技发展的较少,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
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可见它 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产生浓厚的 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 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意义不能给予,只能发现, 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意义的关键,也 是物理素养形成的过程。
(完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完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1. 引言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内容。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新课标概述初中物理新课标是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需要而制定的最新的教育标准。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新课标内容的设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研究为出发点,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它不仅重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 新课标主要特点新课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知识系统性:新课标将物理知识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 融合思维能力培养: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强调实践探究:新课标将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纳入学科教学,使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研究过程。
- 赋予个性化研究: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研究需求,并提供相关教育资源和策略。
4. 新课标的组织结构新课标按照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了分章节的组织:- 第一章:物理学概述,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第二章:运动与力学,涉及运动和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内容。
- 第三章:能量与功率,介绍能量和功率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定律。
- 第四章:物质与波动,讲解物质和波动的基本特性和相关现象。
- 第五章:热学与热能传递,介绍热学和热能传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六章:电学与电路,涉及电学和电路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内容。
- 第七章:光学与镜像,讲解光学和镜像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5. 实施新课标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物理新课标,以下建议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研究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全方位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
全方位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一、背景介绍初中物理新课标是指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学大纲,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规范和更新。
该新课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判断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设置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包括力、能、运动、电磁、光学等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研究与理解。
2. 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直观体验。
3. 物理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现代科技与物理应用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物理在现代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意识。
三、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新课标鼓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2. 问题导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图片与动画教学:利用图片和动画展示物理现象和原理,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和记忆。
4. 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评价方式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掌握与理解: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 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考察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 学科素养与科技意识:考察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科学素养和科技意识。
五、教学资源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资料、实验器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和利用相关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建议针对初中物理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教师采用以下策略:1. 重视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全面解读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全面解读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23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本文将全面解读新的教学要求和改动点。
1.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依然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知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解释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过程和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思考、推理和论证等。
这些方法不仅是研究物理的工具,也是培养
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科学价值观。
通过研究
物理,学生应该认识到科学的力量,对科学抱有敬畏和热爱之情,
同时也要养成诚实、公正、求实的科学品格。
5.主要内容变化
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比如,对力学的研究更
加强调实际应用,增加了对现代物理的内容,强调对物理规律的理
解和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6.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评价,鼓励教师进行个性化评价,尊重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研究潜力。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科学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相信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物理教育将会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总体情况初中物理课有:三个一级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
共有134个知识点。
其中:了解水平有74个知识点;认识水平有14个知识点;理解水平有28个知识点;操作技能有9个知识点;还有9个知识点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
二、目标要求说明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水平、认识水平、理解水平。
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了解、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出;认识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认识、认识;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区别、说明、分析、解释、估计、分类、计算。
上述行为动词是递增的。
操作水平的行为动词是:会测量、会、学会。
1、了解水平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低要求。
它包含:再认识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2、认识水平它的要求比“了解水平”高,比“理解水平”低。
它的含义:位于“了解”“理解”之间。
3、理解水平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高要求。
它包含: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三、具体知识点要求1、了解水平知识点1) 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2)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3)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4)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5)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6)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7)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8) 大致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9)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10)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1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12)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13)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14)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15)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16)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17)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18) 能描述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19)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20)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21)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特征22)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3) 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状况24)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25) 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26) 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27) 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方向性28)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事例29)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30)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31)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32) 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电功率与导体电阻成正比33)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34)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概念35) 了解热量概念36)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37)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8) 了解内能概念39)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40)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的过程41)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42)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43)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44) 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45) 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46)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在人类生活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7) 知道电磁波的真空中的传播速度48) 知道光是电磁波49) 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50)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51)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52)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53)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由色光组成54)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55)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6)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57)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58)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59) 了解乐音的特征60)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61) 知道阿基米德定律62) 知道物体沉浮条件63)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64)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65) 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66)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67)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68)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69) 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70) 能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71)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72)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73) 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74) 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2、认识水平1)初步认识质量概念2)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燃料的热值5)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6)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7)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8)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9)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10)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的作用1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12)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13)认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14)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3、理解水平1)能解释生活的一些与与密度有关的现象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4)尝试将物质的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中一些水循环现象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7)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8)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9)有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10)能进行电功率的有关计算11)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1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13)并根据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1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15)理解欧姆定律16)并能用分子动理论观点解释某些热现象17)理解机械效率18)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19)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20)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2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概念2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3)通过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24)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25)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7)能用事例解释机械运动及相对运动28)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4、独立操作1)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会测量温度3)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4)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6)会读、画简单的电路图7)会测量力的大小8)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9)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5、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3)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4)通过实验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5)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6)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7)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8)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9)通过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
(完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完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完整版)引言本文对于初中物理新课标进行了全面解读,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标内容,为研究和教学提供指导。
一、新课标概述新课标是指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一套教学大纲,旨在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变革。
物理新课标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依据和指导,对学生和教师都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标变化点1. 知识内容更加系统全面:物理新课标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系统全面。
包括力、能量、运动、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科交叉强调:新课标将物理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交叉应用纳入考查范围。
3. 实践能力的提升: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4. 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研究策略和自主研究能力。
三、新课标解读1. 知识点解读:- 力与运动:通过研究,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力的作用、力的计算、物体的力学性质等。
- 能量与能量转化:重点教学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损失与利用等知识点。
- 电磁学:包括电流与电路、静电与电磁现象、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
2. 学科交叉解读:- 数学:物理中的力的计算、运动的描述等需要运用数学知识。
- 化学:电磁学中的化学电池、电解质溶液等需要了解化学知识。
- 生物:物理中的科学实验、物体运动与生命运动等有联系。
3. 实践能力解读:- 学生需要参与实验、观察、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 学生需要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和装置操作等实践技能。
4. 研究方法解读:-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惯,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进行问题思考和解决,提高研究效果。
四、研究建议1. 多角度研究:通过课本、参考书等多种资源进行物理知识的研究。
2. 实践操作:积极参与实验课程,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熟练掌握实验方法。
3. 注重数学基础:物理与数学紧密相关,注重数学基础的研究和巩固。
深度解析:初中物理新课标
深度解析:初中物理新课标初中物理新课标是指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标准,对初中物理课程进行的一次全面更新和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物理新课标进行深度解析。
1. 新课标的背景和意义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出台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培养作用。
新课标的制定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新课标的改革内容初中物理新课标在内容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新课标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上,注重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新课标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另外,新课标还增加了一些与现实生活和科技应用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 实施新课标的挑战和建议实施初中物理新课标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物理学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物理实验条件和设备,支持学生的实践学习。
此外,家长和社会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物理学习机会和支持。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其次,学校应加大投入,改善物理实验条件,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物理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参与科学实践活动。
4. 对新课标的展望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新课标的改革,我们可以期待学生在物理学知识、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未来,我们希望初中物理新课标能够持续改进和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以上是对初中物理新课标的深度解析。
通过对新课标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景和意义,同时也能够为实施新课标提出一些建议。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改革将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前言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本文将深入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
新课标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解析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
一、新课标的总体目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物理思维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二、新课标的内容变化2.1 增加科学探究和实验教学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和实验教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2 强调跨学科的整合新课标鼓励教师将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注重应用和实践新课标强调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新课标的教学方法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新课标的评价体系新课标提出,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特长。
评价体系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步骤,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深入学习新课标,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将其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全方位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
全方位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初中物理新课标是指根据最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初中物理课程进行全面的修订和更新。
本文将全方位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
背景介绍初中物理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定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素养。
新课标将传统的知识点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初中物理新课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知识体系的更新:新课标对物理知识进行了更新和整合,将一些过时的知识内容进行了剔除,增加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的内容。
2. 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实践操作能力。
3. 创新思维的培养: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能力评价的改革:新课标对物理学科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注重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再只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
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物理新课标,建议教师和学生采取以下措施:1. 教师应熟悉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学生应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和实验,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4. 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结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方位解读新课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新课标与传统教学大纲的区别传统初中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是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重点关注物理学中有哪些主要内容,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的逻辑结构。
编写者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设计出的物理课堂,对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往往关注不够。
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不再单纯地依据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如何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新教科书中可能并不强调。
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然的位置。
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能力,新课程并不强调。
其编写的宗旨定位在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介绍物理学。
下面以光的反射和折射为例就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传统教科书作一对比分析。
一、降低要求的知识点。
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降低为“了解光的反射规律”从课标与大纲的角度看,层次降低了,由“理解”降低为“了解”,从光的反射内容上看,由“定律”降为“规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强调的是探究活动,而对于反射规律的表述则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种表述,并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也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尽管这样的表述并不完整,但是由于初中生并不会遇到不“共面”的物理情境,所以这种处理丝毫不会妨碍学生对反射规律的应用,这种处理抓住了光在反射时最突出的特征,学生很好理解和记忆。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降为“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的重点,传统教科书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的是具体的量的把握要求,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重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结论,没有作硬性规定,学生重在探究对规律有定性的整体的了解即可,这种了解完全能够应付对凸透镜应用的需要。
能够使学生从繁重、枯燥的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当然这个变化所引起的学生练习和习题变化是较大的。
3、将“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改为“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虽然没有强调“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但是有“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其区别在于对生活中这一现象,要经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去澄清头脑中的潜科学概念和验证这一现象特点的猜想,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两个特点的过程,对于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课标中并没有提出“知道”,“理解”等终结性的要求,也就是说允许学生的探究不完整。
二、有增有删的知识点1、删减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由“知道”层次升为“认识”层次,删减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的内容提升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看上去似乎矛盾,其实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体现了“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课标要求,所以对凸透镜的认识重点放在生活实际上,反对将学生的注意力过分纠缠在“主光轴”等概念上,这一减一增,反映了对知识传承的弱化,对联系生活实际的强化。
三、增加的知识点1、从“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变为“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凸透镜的应用为什么就一定只能局限于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呢?教材中为此专门增加了两节即“眼睛和保护你的眼睛”“显微镜和望远镜”两节。
2、增加了走进彩色世界一章:“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和“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使传统的教材中“颜色之迷”是打“*”号的,表示选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最多也就留点时间给学生自己看,一般都不会再作任何说明和解释,有些教师更是一跃而过。
然而随着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艺术教育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内容作为美术的基础知识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课程标准重新提出了“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终结性要求。
而且还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
关于“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在课程标准中也是重新提出的。
但只提出“比较”这一过程性要求,不要求记住具体规律。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我们看出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较之传统教科书变化是非常大的,7个知识点,有6个发生了变化或删减,或降低,还有增加,为了让大家对整个初中物理阶段所有知识点的要求变化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就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要求的不同点简单概括如下:(之所以简介课标与大纲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编写课本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尤其是课改的今天,课标比教材更具有指导价值,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教材,创新教材,整合教材,但课标是相对稳定的。
)(1)、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改为“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增加了“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2)、增加了“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3)、对“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表述变为“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删除“知道摄氏温度”。
(4)、在实验操作方面,“会使用液体温度计”变为“会测量温度”、“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知道晶体的熔点,理解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变为“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从理解层次降低为“说出、描述、知道”层次。
(6)、将热学中一些要求“知道”的概念,例如“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知道液化现象”、“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变为统一的“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这一变化增加了对物质的区别要求,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7)、增加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8)、“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变为“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该变化一是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由“理解”层次降为“了解”层次,二是突出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要求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9)、“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安全用电常识”、“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知道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降为了“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10)、删减了“理解电流的概念”、“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理解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地于支流之和”。
(11)、删减了“知道电压的概念”、“知道干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值”、“理解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上的电压之和”、“理解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压相等”。
(12)、删减“知道电阻的概念”、“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的构造”,而以活动建议的形式提出了“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没有在课本上列出有关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几个因素。
(13)、将演示实验“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改为“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从而降低了难度。
(14)、对欧姆定律的要求不。
(15)、删减了“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知道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而改为“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即从“理解”降低为“了解”。
(16)、删减了“知道电功其及单位”和“理解电功的公式”,而改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用电器的作用”。
由于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不作要求,所以有关电功计算的练习和习题也应该删减,而应该增加一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电能的问题。
(17)、删减了“理解焦耳定律”,而改为“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这一变化也要求学生的练习和习题作相应的变化。
(18)、删减了“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改为“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这一变化要求学生的练习和习题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19)、删减了“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将演示实验“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改为“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将“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及演示实验“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运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变为“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21)、将“常识性了解电磁波及其传播速度”、“常识性了解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发射与接收”、“常识性了解激光的应用”变为“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2)、增加了“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与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了解物质的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3)、增加了“知道物质是由于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将不断深入”、“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24)、增加了“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25)、增加了“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将“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等技能性要求改为“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6)、增加了“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7)、增加了“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28)、删减了“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作力的图示”,改为“能用示意图描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