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大气压强教案(北师大版)
![大气压强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5740c9fd0a79563d1e7202.png)
水银气压计,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无液气压计,介绍构造及原理。
3.标准大气压的定义:把等于760毫米汞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约105帕)。
4.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演示实验:现象:学生表述
结论:(学生归纳)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_______________。
3.760毫米汞柱= _________帕。
二、新课讲授: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学生归纳总结。
(2)结论:离地面超高,大气压越小。
(3)测出某点大气强,就可知道当地的高度。
结果: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理解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6.利用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解答简单现象,如高压锅,高山煮蛋等。
阅读并归纳
观察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Βιβλιοθήκη 阅读解释现象大气压强
大气压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知道测大气压的仪器和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知道什么是标准大气压。
3.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并能用此关系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有关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教学准备
演示
铁架台、酒精灯,烧瓶,温度计,烧杯,水。
大气压强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b4b9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f.png)
大气压强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大气压强与天气的关系。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大气压强的意义和测量方法,掌握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并且能够将大气压强与天气现象进行联系,加深对大气压强的理解。
二、知识目标1. 定义大气压强,并理解其概念和意义;2. 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基本方法;3. 理解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4. 了解大气压强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能力目标1. 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大气压强,并记录测量结果;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测。
四、教学重点1. 大气压强的概念和意义;2. 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3. 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五、教学难点1. 大气压强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2. 天气预测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例如:为什么气球会被吹得鼓鼓的?为什么登高爬山时我们会感觉压力变大?2. 知识讲解a. 定义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是大气层对单位面积的垂直压力,也是大气与地球表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b.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介绍利用气压计进行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进行实际操作示范。
c. 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介绍海拔高度、气温、湿度等因素对大气压强的影响,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d. 大气压强与天气变化。
了解大气压强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例如:高气压区、低气压区对天气的影响。
3. 实验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以测量不同地点的大气压强,并比较不同地点的压强差异。
学生们可以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析。
4.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天气数据的收集,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的变化原因,并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测。
5. 总结归纳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梳理大气压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大气压强相关章节。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4《大气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4《大气压强》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82d965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b.png)
3.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共同探讨实验现象和原理。
2.小组成员共同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3.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大气压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通过对大气压与高度、温度等的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教育学生关爱自然,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4.通过学习大气压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生活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等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大气压的存在。
2.设计实验情境,如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压的作用。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大气压与生活有什么关系?”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大气压是如何产生的?”、“大气压与高度、温度有什么关系?”等。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4《大气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4《大气压强》是一节探究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课。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如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等,引导学生发现大气压的存在,并利用实验验证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6篇
![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2a1a5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c.png)
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6篇《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6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四、教学方法(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体操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215e515f0e7cd184253673.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大气压强》湖北省利川市汪营初级中学吴艳伦一、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出自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第八章《压强和浮力》的第四节《大气压强》。
学生将在前两节已有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基础上,探究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并为下面进一步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打下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至关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中关于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经探究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但托里拆利实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
需要对一部分同学进行单独辅导,以加深理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可分为三大版块: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
教学过程中将分别以“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两实验为重点,“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其中马德保半球实验将以塑料吸盘代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教师加以简单分析来完成;托里拆利实验所用水银为有毒物质,故采用视频和ppt展示来完成。
教法设想: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中先复习固体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再以学生感兴趣的小实验开始,让学生轻松地进人新课学习,在“问题引入——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汇报结果——归纳总结——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学法指导:由于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喜欢动手实践,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
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器材动手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交流、归纳、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体会获取新知的喜悦和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大气压强》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4)
![《大气压强》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4)](https://img.taocdn.com/s3/m/ab2d911cd15abe23492f4d74.png)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大气压强(一)教学目的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学习了压强。
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121页(两分钟)1.实验。
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
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
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
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
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
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
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
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
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3.实验。
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
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
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
(配合板图)。
此实验说明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二、大气压强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再做一个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
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
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大气压强 教案(北师大版)
![大气压强 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41bd9881c758f5f71f6702.png)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8.4大气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压强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小组实验证实大气压的存在。
3、观看视频,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的压强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大气压的存在2、大气压的测量教学难点: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教学方法:目标导学、实验与讨论、启发式、讲授教学过程:一、引题大家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受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
那么,空气也由重力,也能流动,大家推理,大气是否也存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呢?下面我们用一些现象或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
二、大气有压强吗猜想、学生实验1.用抽气筒将塑料瓶中的空气抽出来,瓶子会怎样?观察并思考。
2.玻璃杯中装满水,把硬纸片盖上去,倒置过来,纸片会掉下来嘛?观察并思考。
3.大试管中装满水,将小试管插入并倒置过来,会怎样?观察并思考。
4.先将注射器倒置后在其下端挂上钩码,观察现象;再将注射器的上端封闭后会怎样?观察并思考。
5.把两个胶皮碗紧紧地挤压在一起,还容易把它们分开吗?6.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及其意义。
7.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把杯中水取出些到另一只杯中。
你的手先后有什么动作,为什么?过渡:空气,也象液体那样能够流动,同时也受到重力作用,那么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忆后直接得出。
三、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空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也具有流动性。
四、大气压强的测定1.演示测量大气压简易装置的实验,并粗略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的值。
2.视频展示托里拆利实验,并进行相关情感教育,指明实验的原理并计算出大气压值。
大气压强值的推导过程:P A =P B (平衡法)P A =P 大气压= 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 ×760mm=1.013×105Pa1标准大气压:P 0=1.01×105Pa ≈1.0×105Pa五、总结梳理1、在大气的内部向 存在压强,这个压强叫做 ,简称: ; 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同时说明了: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案-新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21e20e4b35eefdc9d3331e.png)
四、大气压强知识与技能: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知道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3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大小及其随高度而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大气压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和测量,大气压的应用教学难点: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知识的应用教学过程:组织课堂:上课,同学们好!导入:上节我们学习了液体压强,液体因为受到重力且能流动所以存在压强。
我们生活在厚重的大气层中,也要受到重力、有流动性,大气是否也存在压强呢?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一倒吸喷泉实验过渡:我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今天我看大家学习的热情这么高,我给大家变个魔术!我要让水往高处流!实验过程:1用抽气筒将烧瓶内的空气尽量抽出。
2 用止水夹将胶管夹住3将胶管放在水中(为了现象明显,用高锰酸钾溶液代替水)4打开止水夹5学生观察并描述:水从地处流向了高处,而且是喷涌而出实验二覆杯实验过渡:给我一杯忘情水,我可以把它喝光!学生:我也能。
教师:满杯水我把它杯口向下,却不流出,同学们信吗?学生:不信。
教师:不信怎么办?学生:做实验教师:正常一杯水倒置后,我们是无法做到不流出的,如果我在杯口覆盖一张纸呢?我们来试试!学生:老师是不是纸上有胶水啊?教师:同学的问题问的很好,如何验证纸是否粘在了杯子上呢?我们用纸杯来做这个实验,用针扎个孔,用手堵住孔,再做一次实验,如果松手后水没有流出说明是粘住了。
学生:水全洒了,说明不是粘住了。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一类特殊的现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大气压强!教师: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大气有流动性,受到重力作用。
教师:我们不是第一个发现大气压强存在的,请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学读一下。
北师大版大气压强教案
![北师大版大气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d4bf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a.png)
北师大版大气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3.理解大气压强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1.大气压强的概念和特点;2.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3.大气压强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特点;2.理解大气压强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程(北师大版)》,教案,PPT,实验器材;学生:学科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即大气层的结构。
2.提问:大气压强是什么?它与大气层的结构有什么关系?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
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1.教师以PPT中的图片和文字为辅助,向学生解释大气压强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山顶上气压较低,而山脚下气压较高?提示学生考虑大气压强与海拔的关系。
Step 3:实验(30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大气压强,加深对大气压强的理解。
2.实验步骤:a.准备实验器材:气压计、大气压强计、空气压强计、海拔计等。
b.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使用不同的器材进行测量。
c.记录实验结果:学生记录自己所测得的大气压强值。
3.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大气压强与海拔、气温等因素的关系。
Step 4:拓展应用(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预报图,并预测近期的天气变化。
2.学生讨论分析结果,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Step 5:小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Step 6: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回家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并理解大气压强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实验环节的设置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大气压强 》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
![《大气压强 》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e3e1ad336c1eb91b375d7a.png)
一、电荷
物体具有了 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说物体带上了“电 ”或者说带了电
荷。
1、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
现象就是摩擦起电 现象。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 被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 做正电荷;
• 被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
h
h
1、测量工具:
水 银 气 压 计 空盒气压计
水
液面
银 气
水
压
银
计
气
测
压
量Hale Waihona Puke 计比较精
确
二、大气压的大小 如何测量大气压?
水银气压计 无液气压计
1.01 3105pa 称为标准大气压
空 盒 气 压 计 携 带 方 便
2、大小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大气的密度随高度升 高而减小,离地面越高,气压越小。 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1.01×105帕(标准大气压)
住其中的一端后将整个装置提起,会发现管内的水_不__会__下__落_。当 将手指松开后,管内的水__会__下__落____。
实验4:“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这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这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杆
金属箔 (bó)
+ +++++
作用:1、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的仪器。2、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 所带电荷的多少。
大气压强教案(北师大版)
![大气压强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c2a96cc5da50e2534d7f02.png)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
教学重点
理解大气压强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
演示
杯、硬纸片、试管、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仪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固体压强计算公式?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强存在
(1)演示:如右图
(2)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3)结论:上面两个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
(4)什么是大气压强:大气由于受到重力而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大气压强的大小
(1)讲述: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可以维持760mm水银柱。
(2)计算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解:
(3)大气压强值为1.01×105Pa
(4)学生讨论: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计算:
大气压强能支持10.3m高的水柱
三、讨论
1.大气压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扁?
2.解释大气压现象:塑料挂衣钩、吸饮料、呼吸、吸药液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8.4-大气压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4-大气压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c7ec5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d.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8.4-大气压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理解气压高低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气压高低对天气及其他事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带领学生了解复杂的气象知识。
2.帮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实验操作。
3.班级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问:为什么在人可能不能生存的太高的山脉上,仍然有植被生长?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作用,以此导引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气压强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吗?”2. 学习1.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大气压强是表征大气对某一点或某一面积的压力大小的物理量。
我们通常用一个叫做“巴(bar)”的单位来表示大气压强。
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约为1013巴。
测量大气压强还可以使用水银气压计。
2.气压高低对天气及其他事物的影响气压高低的变化与天气等很多事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气压高时,天气通常很晴朗;当气压低时,天气多半是阴雨连绵。
气压高低的变化会对人类的一些活动、农作物的生长以及个人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影响。
3. 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有水银气压计和气球。
通过气压计的变化来观察气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大气的影响。
4. 班级讨论结合学过的实验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阐述气压低时的常见现象有哪些,可以在黑板上让学生登记案例。
六、课堂小结1.概括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气压高低对天气及其他事物的影响。
七、课后任务1.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笔记。
2.搜集气压变化与健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资料。
大气压强教案(北师大版)
![大气压强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4ec590524de518974b7d02.png)
《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方面要用到大气和大气压的知识,认识大气压,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是学习大气压有关知识的基础。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平时感觉不到大气压的存在,所以做好演示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安排了许多既生动有趣又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大气压就在我们身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联系实际,处处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让学生所学大气压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设计的思路:以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为素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物理实验得出大气压强的存在,再通过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 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演示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法、游戏活动法。
教学过程:一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活动:实验一:瓶子吞鸡蛋实验;实验二:(变魔术)注射器活塞被钩码拉下或没有被钩码拉下教学评析:教师创设实验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中发现问题,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本节课的课题顺利引入作以铺垫学生活动1:通过演示实验思考下列问题:(1)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视频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活动2:“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半球内气体抽出一部分,再让一名同学往两侧拉,问他的感受怎样?学生活动3:“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师生活动:师生分析实验:(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大气压强( )》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北师大版
![《大气压强( )》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0319c110661ed9ac51f320.png)
大气压强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推理实验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具体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试验过程,是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提高学生不断认识客观自然世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逐步养成学生观察生活,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1、重点:重点是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难点: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3、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4、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5、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教具:玻璃杯、硬纸片、水、注射器、钩码、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
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2、讲述: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二、进行新课〔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演示、验证: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说明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2、演示用注射器演示提重物的实验。
3、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
从而证明大气有压强,并且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二〕、大气压强的测定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讨论:〔1〕为什么管子倒转时,管内水银面会下降?〔2〕为什么降到一定程度后又不继续下降?〔3〕哪一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托住的?大气压用什么来表示?2、1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讨论:〔1〕如果玻璃管倾斜,会影响结果吗?〔2〕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会影响结果吗?〔3〕如果漏进去一些空气,会影响结果吗?为什么?〔4〕如果外界大气压强变了,水银柱的高度是否变化?为什么?〔5〕在槽内加水银,水银柱的高度是否变化?为什么?〔三〕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1、介绍自制气压计。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大气压强》(北师大)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大气压强》(北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085ffee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2.png)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 教材剖析《大气压强》主要讲的是对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丈量”两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在本章的构造中则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不仅从内容上与前方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同组成了一个相对完好的系统并且从培育学生的认知能力上也与前几节内容连接得很好,也为后边学习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气体浮力确立坚固的基础。
◆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由,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记着大气压强的值;(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说相关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察看生活现象、察看实验现象,并概括、推理实验结论的能力。
(2)培育学生科学实验的详细运用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生的亲自体验试验过程,是学生的思想从感性上涨到理性,并提升学生不停认识客观自然世界的能力。
(2)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逐渐养成学生察看生活,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说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1、要点:要点是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难点: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 课前准备◆教具:玻璃杯、硬纸片、水、注射器、钩码、课件◆ 教课过程一、新课引入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惹起学生的求知欲念。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示学生注意察看),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遮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松手,问:假如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
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2.叙述: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由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压强(第2课时)》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北师大版
![《压强(第2课时)》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e0b69a04a1b0717fd5dd74.png)
尊敬的用户: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2)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感觉到的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2、进行新课【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生】蚊子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人的皮肤中?【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
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
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
《大气压强(第3课时)》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北师大版
![《大气压强(第3课时)》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70b0239b89680202d825ab.png)
尊敬的用户: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大气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3)能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推理实验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具体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试验过程,是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提高学生不断认识客观自然世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逐步养成学生观察生活,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气压的存在。
2、大气压强的数值。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教具准备:空矿泉水瓶两个、塑料吸盘两个、杯子一个、纸片一张、水槽一个,饮料一瓶、吸管一根、空气盒气压计一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液体的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怎样的?二、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向扎了孔的矿泉水瓶中加水,水从孔中流出;拧紧瓶盖后水不流出。
演示实验2:把空塑料瓶中的空气吸走,外界的大气压强将塑料瓶压扁。
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以下问题:1、大气压强的定义,是否也像液体内部压强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托里拆利实验是怎样做的?标准大气压是多大?3、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怎样?4、气压计的用途及种类。
5、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大气压的例子?四、师生互动学习新课1、大气压的存在①演示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瓶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到什么现象?②归纳大气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8.4 大气压强
板书设计四、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测定
1.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强的值
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1.01×105Pa
三、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
1.原理:它们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2.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
用问题引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
气体也像液体一样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
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学们猜想一下
大气是否也像液体一样在它内部存在压强
呢?
学生讨论并猜想
师: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验证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通过这些现象,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
演示课本图8—22中的四个实验
让学生对每个实验进行解释,教师作补充和纠
正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
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学生思考
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有很多想法
(教师讲这些想法写在黑
板上,并进行分类)
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想认简要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大气压有多大呢?想一想如何能测出大气
压的值?
简要介绍科学家托里拆利
放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师: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为什么是真
空?
(2)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什么等于大气
压的值?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4)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做?
师:大气压是不是总等于一个定值?
猜想一下:大气压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大气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
应用?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8—28
师:大气压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活塞式抽水
机和离心式水泵.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进行引导纠正
(1)实验操作中在管中灌
满水银,堵住管口倒置在水
银槽内,使管内没有空气.
(2)管内水银没有全部落
入水银槽中,说明是大气压
支持着水银柱,所以大气压
值等于管内水银柱的压强.
(3)用液体压强公式可计
算出管内液体压强值,此值
等于大气压值.
(4)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过随
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
小,所以能想到和高度的关
系.
学生还会举出其它例子
学生通过看图、阅读课文回
答问题,并填写课文中的空
识.电脑动画演示分步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演示抽水机的连续抽水动作
用电脑动画演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分步工作过
程
师:为什么活塞向上运动时,阀门A关闭,阀
门B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时,阀门B关闭,阀
门A打开?
演示实验,演示能够连续工作的离心式水泵.
然后再用电脑动画模拟分步工作过程.
师:为什么工作前要将入水管和水泵内充满
水?
抽水机中水为什么只能随活塞上升到10 m左
右?
简要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白.
学生认真观察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想大气压是否存在,引
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老
师的思路思考.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介绍,
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大
气压不但存在,而且很大这一事实.
备注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
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