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复习题201504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肥料学》植物营养与肥料部分复习要点

绪论

1.植物营养学的概念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肥料的含义和作用

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称为肥料。

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

3.比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

(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

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3)最小养分律

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杰出的奠基人!

第八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

标准:①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种类(17种):C、H、O、N、P、K、Ca、Mg、S、Fe、Mn、Zn、Gu、B、Mo、Cl、Ni。

2.植物营养三要素(肥料三要素)

植物对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比较多,但土壤所能提供的数量却比较少,在农业生产中需要通过施肥才能满足植物需求,因此,氮、磷、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3. 有益元素的含义和种类

含义: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虽然它们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但对某些特定的植物缺是不可缺少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也称“农学必需元素”。

种类:Si(水稻等禾本科植物)、Na(甜菜)、Co(豆科作物)、Al(茶树)

4. 根际的定义、围和pH值的变化

定义: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围:距根表面几mm之。

pH值的变化:阴离子>阳离子,pH升高;阳离子>阴离子,pH值下降。

5. 养分吸收的含义:指养分通过细胞原生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

6. 植物吸收的养分形态:以离子态(矿质)养分为主;也可吸收少量的有机态养分。

7. 养分向根表面迁移的途径有哪些?

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

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8. 质外体和共质体的概念

质外体: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共质体:指原生质膜以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9. 被动吸收的定义和形式

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不需消耗代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形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通道蛋白、运输蛋白)

10. 主动吸收的定义和机理

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代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机理:载体解说、离子泵。

11. 植物根外营养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己的现象。

特点:①具有较高的吸收转化速率,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②直接促进植物体的代作用,如直接影响一些酶的活性;③可以防止养分在土壤中固定。

12.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土壤通气状况、介质pH值、介质养分浓度、陪伴离子的种类等。

13. 拮抗作用和协助作用的定义和表现

拮抗作用:溶液中某种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表现在阳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如一价与一价之间:K+、Rb+、Cs+之间,二价与二价之间: Ca2+、Mg2+、Ba2+之间,一价与二价之间:NH4+和H+对Ca2+;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如Cl-、Br-和I-之间,H2PO4-和OH-之间

等。

协助作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吸收另一离子的现象。表现在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如NO3-、SO42-等对阳离子的吸收有利;二价或三价阳离子对一价阳离子,如溶液中Ca2+ 、Mg2+、Al3+等能促进K+ 、Rb+ 、Br-以及NH4+的吸收(维茨效应)

14. 植物营养临界期和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能对植物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间。

15. 传统的施肥方法和现代施肥方法

传统的施肥方法:基肥(种植前施入土壤)、种肥(种植时与种子一起使用)、追肥(种植期间施入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