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心理学概论复习大纲

心理学概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2、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意志等构成的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它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3、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和指标。

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4、常见的心理现象:➢认知活动: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具体的形式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整体及其关系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却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注意是指人脑对外界刺激信息的选择以及对所选择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人类不仅能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还能对过去曾经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能储存和积累过去的各种行为经验。

这就是人类的记忆活动。

➢情意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一方面,情感是个体存在状态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脾气、秉性)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也成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判断、论述、事例分析填空题1、心理过程的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情感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的2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的特征。

3、个性倾向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4、心理科学的产生时间1879年,代表人物:冯特——75、“注意”的定义: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

6、注意了涣散时的主要表现2个:情绪上的变化、行为反应。

7、感知觉的规律——528、联觉现象的冷暖色调:红橙黄——暖色调、青蓝紫——冷色调9、记忆的种类4个: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10、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11、有意想象的分类: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12、思维的种类:(按思维的水平和拼接的不同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按思维的创新程度的不同分)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1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①新颖性和创见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标志②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图式③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和现实定向的有机统一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④迷恋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14心理冲突:①双趋冲突:同一时间既想学画画又想学跳舞;②双避冲突:得了蛀牙非常痛,又不肯治③趋避冲突:喜欢吃糖,又担心发胖;④多重趋避冲突15、青少年的应付方式:应付方式是应激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人身心健康起着调节作用——14016、气质的类型①多血质(活泼好动)②胆汁质(急躁冲动③黏液质(稳重安静④抑郁质(多愁善感17、性格类型:外倾型和内倾型——16218、性格的结构特征:——163~16419、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295一、名词解释1、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或回忆后学习的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

2、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或保持先学习的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

3、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心理学概论复习提纲

心理学概论复习提纲

《心理学概论》各章复习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1、认知过程2、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4、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心理学分支。

5、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自然科学的性质,可从研究对象、历史渊源和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说明。

6、自然科学研究的属性社会科学的性质,如社会、管理、消费心理学都强调对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对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历史背景等社会状况进行研究。

7、心理学的超科学的人文性质超科学的人文性质,研究人的幸福感、美感和价值观等主观性很强的问题。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及其特点、分类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者创造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并对其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

2、个案研究法及其分类个案研究法,把任何社会个体,包括个人与社会群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以这些单位的某一个或几个特性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对个体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可将个案研究法分为以个人为单位的个案和以社会群体为单位的个案两种类型。

3、抽样的方法4、内省法及其分类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意识经历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它是心理学家们最早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5、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避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伤害,不能强迫被试参加研究或实验,严格保护和尊重被试的个人隐私。

凡是有可能引起持久危害的东西都不能对被试进行实验,即使被试同意,也不应该让其在有潜在危害的条件中接受实验。

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流派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及冯特的主要贡献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精神动力学派以及弗洛伊德的主要研究成果精神动力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于1896年创立,被成为“心理学界的第一势力”。

心理学概论--课后综合复习与思考题

心理学概论--课后综合复习与思考题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人的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两个主要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活动的和。

4、记忆从内容划分有、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

5.情绪情感是在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6.人的意志的目的能否达到,决定性的因素是行动目的是否符合。

7.双趋冲突是指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吸引人们的目标时所产生的。

8.神经系统的三种特性是兴奋和抑制的、、。

9.俗话所说“秉性难移”是指人的特点,它具有稳定不易改变的特点。

10.情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理智感为目的和内容的教育。

11.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面对,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12.教师的育人观的重点是回答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即。

二、名词解释1.创造能力 2.创造想象 3.创造性思维 4.道德感 5.定向反射6.发散思维 7.反射 8.非智力因素 9.感觉 10.感觉适应三、单项选择题1.现代科学心理的创始人是()。

A、华生B、马斯洛C、弗洛伊德D、冯特2.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紧张性和集中性D、紧张性和选择性3.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感觉属于()。

A、外部感觉B、内部感觉C、运动知觉D、空间知觉4、当人们看见“天安门”三个字时,头脑中重现出的天安门城楼形象是()。

A、再认B、回忆C、表象D、想象5、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记叫()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干扰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6.思维是以()为基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A、感性材料B、理性材料C、推理D、表象7.想象的基本材料是()。

A、感性材料B、理性材料C、推理D、表象8.情绪情感是以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识9.一个小孩得了虫牙,感到非常疼痛,但他又不肯就医。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理学概论复习资料⼼理学概论复习资料张旭东、刘益民、欧何⽣主编版本第⼀章绪论⼼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及其发⽣、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

⼈类和动物都有⼼理现象。

⼈的⼼理现象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理过程和个性⼼理。

⼼理过程:⼼理过程是⼼理现象的⼀种,是在客观事物的作⽤下,⼼理活动在⼀定的时间内发⽣、发展的过程。

⼼理过程通常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是⼈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内部⼼理活动过程,所以叫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指⼈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

注意不是⼀种⼼理过程,⽽是认识过程中各种⼼理因素共有的特征,没有它的参与,任何⼀种⼼理过程都难以进⾏。

情感情绪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的需要⽽产⽣的某种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是⼈⾃觉地确⽴⽬的,调节并⽀配⾏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标的⼼理过程。

个性⼼理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理特征。

个性倾向:是指在⼀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意识倾向。

它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表现在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性和选择性上。

主要研究内容有: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理特征:指能⼒、⽓质和性格等⽅⾯的特征和差异。

能⼒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完成的个性⼼理特征。

⽓质是先天的、表现在⼼理活动动⼒⽅⾯的个性⼼理特征。

性格个⼀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为⽅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理特征,是个性的核⼼部分。

⼼理过程和个性⼼理是⼼理学研究的两⼤⽅⾯。

⼼理学是⼀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具有⾃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

主要理由如下:①从⼼理的主体来看,作为反映主体的⼈是社会的实体或社会历史的存在物,但⼈⼜是“⼀种活动着的⾃然实体。

”因此,⼈既不是离开了社会的⾃然实体,也不是脱离了⾃然的社会实体。

'②从产⽣⼼理的器官来看,⼈脑是在社会⽣产劳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脑的机能也是⾃然与社会的统⼀。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科学。

它涵盖了对心理过程、行为和情感的研究,以及对这些过程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深入理解。

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和宗教思想,但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学科发展是在19世纪。

20世纪的心理学发展更是蓬勃迅猛,分支学科众多,理论体系日臻完善。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通过控制变量来观察心理现象,以验证心理学理论,了解心理规律。

2. 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问卷,了解大众心理状态,观察社会心理现象。

3.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和思维过程。

4. 临床方法:通过个案资料,来揭示心理学现象。

5. 实地调研: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来了解心理学现象。

三、生物心理学1. 大脑和神经系统:心理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涉及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对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2.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一种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它对大脑的活动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四、感知和知觉1. 感知:感知是指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接受和加工。

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2. 知觉:知觉是指我们对感知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它涉及了对空间、时间和物体的理解。

五、学习和记忆1. 条件反射:通过条件刺激和自发反应建立起的一种自发性行为。

2. 意识反射:在特定情况下做出的过去有过相同情况的行动反射。

六、认知心理学1. 认知: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了感知、思维、知觉和记忆等多个方面。

2. 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模型是人类对知觉、思维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一种解释。

它强调了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七、人格心理学1. 人格:指个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特征和行为模式。

2. 人格理论:指试图解释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理论。

八、社会心理学1. 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过程。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心理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XXX;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XXX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将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一切工具;③强调心理学研究要采用客观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XXX主要观点:①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前意识。

②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XXX、XXX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②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与价值③人的本质是好的④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4.熟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XXX,XXX等主要观点:①把人看作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②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③强调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状态】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征: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特定对象上,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三、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含义: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情所发生的注意。

如上课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突然站在门口,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那个人。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人和动物都具有不随意注意。

)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和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比较等都市影响不随意注意。

2.个体自身的状态。

2023心理学概论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2023心理学概论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2023心理学概论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

本文档旨在为2023年心理学概论考试进行知识点复,总结重点考点。

1. 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
-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2. 神经系统和感觉知觉
- 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传递信息的特殊细胞。

- 感觉器官和传感器官:负责接收外部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3. 研究和记忆
- 经典条件作用: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关联来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 操作性条件作用:通过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来形成新的研究反应。

- 记忆的过程:编码、存储和检索。

4. 情绪和情感
-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涉及生理反应、认知和行为。

- 情绪的分类:快乐、悲伤、愤怒等。

- 情感的作用: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

5. 发展心理学
- 婴儿期发展:语言、运动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 儿童期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 青少年期发展:身份认同和独立性的发展。

6. 社会心理学
-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 社会影响:个体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并对此作出反应。

- 社会关系: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和建立关系。

以上为对2023年心理学概论知识点的复考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对考试复提供帮助。

(此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结合教材和课堂讲义进行复习。

)。

心理学概论复习提纲

心理学概论复习提纲

《心理学概论》各章复习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1、认知过程2、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4、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心理学分支.5、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自然科学的性质,可从研究对象、历史渊源和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说明。

6、自然科学研究的属性社会科学的性质,如社会、管理、消费心理学都强调对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对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历史背景等社会状况进行研究.7、心理学的超科学的人文性质超科学的人文性质,研究人的幸福感、美感和价值观等主观性很强的问题。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及其特点、分类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者创造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并对其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

2、个案研究法及其分类个案研究法,把任何社会个体,包括个人与社会群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以这些单位的某一个或几个特性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对个体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可将个案研究法分为以个人为单位的个案和以社会群体为单位的个案两种类型。

3、抽样的方法4、内省法及其分类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意识经历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它是心理学家们最早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5、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避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伤害,不能强迫被试参加研究或实验,严格保护和尊重被试的个人隐私。

凡是有可能引起持久危害的东西都不能对被试进行实验,即使被试同意,也不应该让其在有潜在危害的条件中接受实验。

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流派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及冯特的主要贡献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精神动力学派以及弗洛伊德的主要研究成果精神动力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于1896年创立,被成为“心理学界的第一势力"。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心理学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版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复习和理解心理学的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系统与生理心理学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结构、大脑功能、左右脑半球功能差异。

神经传递与神经化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感觉与知觉:感觉器官、感觉传递和感觉整合。

三、学习与记忆经典条件作用:强调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条件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操作条件反应:操作条件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学习过程。

记忆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和遗忘曲线。

四、认知与智力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概念层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语言与思维: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的定义和分类、智力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五、情绪与动机情绪与情绪表达:情绪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情绪的表达方式和与情绪相关的面部表情。

动机与需求:动机的类型、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求层次理论。

六、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成人发展:成人的身心变化和发展任务、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七、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经典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发展:人格形成的因素和过程、人格变化和发展。

八、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九、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因素、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的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类型和解释。

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权威和从众行为。

以上是心理学复习资料的完整版,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和内容。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内容1.1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关注着认知、情绪、个性、社会关系、意识和无意识等方面。

1.2 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多个分支领域,涉及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2.1 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现代心理学则源自19世纪末,由德国的心理学家威廉·旧金在1889年正式创立心理学学科。

2.2 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在20世纪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等不同的学派和理论的发展。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1 实验方法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验证不同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3.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大量数据,以了解人们的态度、价值观以及心理特征。

3.3 观察法通过观察人的行为、表情和表现来研究心理现象,特别适用于对儿童和动物的研究。

3.4 临床研究法以个案研究的形式,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录音、视频等方式来了解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四、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4.1 结构主义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试图通过对意识的分析来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

4.2 功能主义关注心理现象与其在生存适应中的功能,认为心理现象与行为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产生的。

4.3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观察的行为,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4.4 认知心理学强调思维、记忆、感知等心理过程的机制和运作,是一门注重内在心理活动的研究。

4.5 社会文化心理学关注社会性和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

五、心理学的应用领域5.1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用于治疗心理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人格障碍等。

5.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大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心理学概论资料整理(题)

大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心理学概论资料整理(题)

大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心理学概论资料整理一.填空题(包括选择)1.心理的构成:共同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

2.公元前300年,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专著。

“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的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3.1879年,德国著名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4.!!心理学的流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按心理学上的第一、二、三大势力顺序排列有: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代表马斯洛和罗杰斯。

5.美国心理学一直比较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这和机能主义的思潮是分不开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曾说过:“你给我一打儿童,在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和小偷”。

6.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7.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8.!!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9.伟大的俄国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将人脑称为“自然界的皇冠”10.第一次脑激增是在妊娠第10-18周,第二次是从出生后开始。

11.!!心理学上一般习惯于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夏)、多血质(春)、黏液质(冬)、抑郁质(秋)。

12.最早提出气质概念的是古希腊的医学始祖:希波克拉底。

13.需要具有对象性、动机性、社会性的特点。

按起源分可分为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按需要指向对象不同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4.高峰体验是一种超越一切的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有回归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愉快情绪15.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心理学归纳完整复习资料.

心理学归纳完整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本书定义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科学的标准:客观性(不根据人的主观意愿),准确性,可检验性,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受自然科学影响)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德国2、流行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20s(1879至20世纪20年代)3、主要内容: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包括感觉,意象,情感。

把心理分解成基本要素之后,再逐一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达到研究心理的目的。

4、方法:内省四、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2、流行时间:1890年到20世纪30s3、主要内容:心理学研究的是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意识的结构。

意识是连续的动态的(意识流)。

方法:不应局限于实验室内,应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

《心理学原理》五、行为主义心理学—后天环境影响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美国受巴甫洛夫(俄国)条件学说2、流行时间: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3、主要内容:华生的古典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它是看不见的,而是应该研究外显行为,由此来获得心理活动的规律(s—r,刺激反应)。

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是由外部行为环境决定的。

4、方法:实验法六、格塔式心理学1、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德国2、流行时间:1912年至20世纪40年代3、主要内容:格塔式心理学研究意识体验,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

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着重研究人认识事物的知觉层次,提出格塔式知觉定律。

4、方法:实验法七、精神分析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奥利地2、流行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3、主要内容: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潜意识(无意识)现象,重视对异常行为的研究,认为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心理学概论-各章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概论-各章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概论各章知识重点总结河大李佳乐Q Q187211957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感觉、性格、能力(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那些心理特性,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记忆表象、气质、挫折、注意的动摇、定势、观察法、感觉的适应性、注意的迁移、创造性思维、观察法、发散思维、有意注意、功能固着、组块简答:什么叫心理学/心理现象、分析:狼孩第一章绪论重点:什么叫心理学(现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图)3、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科学分支是以1879年冯特在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4、心理学的理论任务是通过对自身对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地示心理与外部世界、心理与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5、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是通过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积极地适应环境,主动地改造环境,通过对各种资源的科学开发,创造出新事物。

6、心理学的建立根植于哲学和自然科学国揭而7、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①掌握心理学,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有效性②教育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当代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能,教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8、重点: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①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指研究者在一种完全自然的状态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法:将被观察者集中在特定的实验室中,让其自由活动或规定一些特定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对一些特定行为进行仔细而系统的观察。

②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而进行的实验研究。

自然实验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研究的试验方法。

心理学概论重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两大部分第二章1、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

第三章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某一对象的指向或集中。

2、注意的品质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3、注意的类型: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4、意识的几种典型状态:睡眠状态,催眠状态,白日梦。

第四章0、感觉: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应。

1、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应。

2、感觉的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感受性的相互作用。

3、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4、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知识经验,定势。

第五章1、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第六章1、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地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3、问题解决的概念:指一系列的又目的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4、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5、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和启发法。

6、想象的概念:是指人脑对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处理,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7、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8、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是指运用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产生出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

9、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

10、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第七章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调节的方法:理智调节,转移调节,积极的自我暗示,合理宣泄,自我安慰,幽默调节,身心放松调节,自我陶冶调节,颜色调节,音乐调节,寻求帮助,热爱学习和工作3、动机的产生与需要和诱因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1.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思维、感觉、行为、情感等心理过
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组成。

树突负责接受信息,轴突负责传递信息。

3.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化学物质,常见的神经
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4. 睡眠与梦
睡眠是生理状态,通过脑电图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睡眠状态;梦是在睡眠状态下自发产生的心理现象,通常包括图像、声音、情
感等。

5. 经典条件反射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一个条件刺激会触发一种自然反应,后来会出现一种无条件刺激,最终条件刺激就能激发反应。

6. 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一个行为会产生结果,如果结果是积极的,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如果结果是消极的,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弱化。

7.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记忆、知觉、语言等认知过程,重要的理论有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

8. 情绪与情感
情绪是在刺激下产生的短暂心理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自身经历等的主观评价和反应,比如喜怒哀乐、爱恨等。

9.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的心理学领域,研究个体的特质、惯、态度等因素对行为的影响,重要的理论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等。

10.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影响,重要的理论有集体
行为、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理论等。

以上是心理学概论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心理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斯金纳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将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一切工具;③强调心理学研究要采用客观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主要观点:①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前意识。

②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②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与价值③人的本质是好的④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4.认识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奈瑟,皮亚杰等主要观点:①把人看作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②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③强调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状态】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征: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特定对象上,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三、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含义: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情所发生的注意。

如上课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突然站在门口,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那个人。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人和动物都具有不随意注意。

)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和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等都会影响不随意注意。

2.个体自身的状态。

个体的需要、兴趣、期望和情绪状态等也会影响不随意注意。

凡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符合个体兴趣、个体期望发生的事情等均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容易对外界的新鲜事物产生不随意注意,而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则同样的事物视而不见。

另外,对某些食物怀有特殊情感也容易产生不随意注意,如一个男孩喜欢女孩这个女孩的细微变化都能引起他的不随意注意。

(二)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含义:随意注意也称为有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原因:第一,个体的注意目标和任务的明确性。

个体的目的越明确,任务越具体,就越容易引起随意注意。

第二,个体的兴趣。

越是能吸引个体兴趣的事物,越能引起随意注意。

第三,个体的经验。

对不熟悉的事物或活动,在整个加工或操作过程中,需要个体付出一定的一直努力,将注意集中在当前的活动上。

比如,刚学会开车的人在开车过程中就有意地集中注意处理车内外的各种信息。

第四,个人的人格特质。

对于那些意志顽强、坚韧不拔的人来说,更容易对当前任务产生随意注意。

(三)有意后注意含义:指有预先目的,但只需要非常少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引起随意后注意的主要条件是当前活动必须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即不需要太多的意志努力。

如,母亲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此时,织毛衣的注意就是随意后注意。

四、注意的品质(一).注意范围(广度)含义: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

最早——汉密尔顿的示范实验(撒石弹子)影响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对象越集中、越有规律,范围越大。

2.任务的性质:任务少或简单,需要耗费的认识资源少,注意广度就会大一些,任务多或者复杂,需要耗费的认识资源多,注意广度就会小一些。

3.个体经验:个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会影响广度。

一般来说,个体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完整,注意广度就越大。

(二)、注意稳定性(持续性)含义: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时间上的特征)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周期性变化的现象(钟表声、双关图)注意的分散: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

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

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

(三)注意的分配性定义: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一边...一边...)条件:①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和自动化程度。

(只有一种活动不熟练)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

(如果是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完成,注意的分配困难;分配在几种动作技能上较容易,分配在几种智力活动上较难。

)(四)注意转移定义: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影响因素:1.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对原活动兴趣越浓厚,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如打电脑游戏的孩子做作业。

但是对原活动的注意不够集中,那么就比较容易将注意转移到其它活动上。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活动对象能够引起个体的兴趣,或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要,注意到转移就毕竟容易实现。

如玩电脑游戏的孩子看动画片。

3.个体的个性特点和自控能力:灵活性高的人比灵活性低的人更容易进行注意转移,自控能力强的人比自控能力弱的人更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

4.信号提示:当需要注意转移的时候给明确的信号,就可以帮助个体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唤醒状态,从而灵活迅速地转换注意对象。

如教师讲到重点知识时,语气加重表示这是重点,学生就会迅速转移注意力。

这种提示信号可以是物理刺激(铃声),也可以是他人的语言,甚至是自己的内部语言。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知觉的概念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1.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感觉与知觉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属性不同。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孤立的、无界限的反映,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关系的有组织、有界限的整体反映。

(2)感觉仅依赖于个别感觉器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活动,而知觉依赖于多个感觉器官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联合反映活动。

(3)感觉的产生主要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感觉没有经验也可以发生;而知觉除了受刺激物的性质制约外,还必须依赖于其他心理成分的参与,如动机、需要、兴趣、思维等,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2.感觉与知觉多联系感觉反映的事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事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由于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属性密不可分,因此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1)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发展。

(2)感觉与知觉是联系在一起的很难分开。

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阈限值越高,绝对感受性越低。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差别就越小,即差别感觉阈限就越低。

四、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的整体性: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点子图)(局部联想到整体)整体性的表现:1、感知熟悉对象时,可以根据个别部分或属性识别整体;对个别部分的知觉依赖于整体;整体优先(整体水平由于局部水平)2、感知不熟悉对象时,会根据一定的组织原则把对象知觉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格式塔学派的知觉定律: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闭合律(二)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含义:选择性——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影响因素: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变化、新颖性等)2.主观条件(需要、兴趣、知识经验、目的任务、情绪状态)3.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互相转化、互相依赖(三)知觉的理解性含义: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影响因素:1.语言的作用。

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词的作用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2.活动任务的明确性,当有着明确的活动任务时,知觉将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这时所知觉的对象就比较清晰和深刻。

3.知觉对象的态度。

如果对知觉对象持有消极态度,则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观事物;只有对知觉对象产生兴趣(四)知觉的恒常性含义: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种类:分为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感知觉规律对教学的启示:感知的强度律、感知的组合律感知的差异律、感知的理解律、感知的协同律、感知的活动律【第六章记忆】一、记忆的类型1、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1)特点:有较大的容量,但保存时间短暂,约为0、5秒-3秒(2)编码方式:按物理特性编码(主要有视觉和听觉)短时记忆(1)特点:十几秒到一分钟以内,且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2)编码方式:以听觉方式为主,少量以视觉或语义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数日、数年,甚至终生(1)储存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2)编码方式:按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主观组织;2、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指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

(强调信息提取的无意识性)外显记忆——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

(强调信息提取的有意识性)3.按照提取的准确性,可将记忆分为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真实记忆:指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

错误记忆: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呈现或发生。

洛夫特斯和赞尼的研究发现,发问者仅采用“那个”或“一个”的不同表述都会对记忆产生强烈的影响作用。

被试观看车祸回复录像,当问“你有没有看到那盏破碎的前灯?”但事实上影片中并没有破碎的前灯,当使用那盏时有18%的被试报告他们看到了。

使用一盏,有7%报告他们看到了。

二、遗忘的规律与原因遗忘的规律: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缓慢,即“先快后慢”。

遗忘的原因:衰退说——用进废退“日久而淡忘”干扰说——最流行的遗忘理论。

证据: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实验证明:系列中间的材料的记忆效果最差。

系列位置效应是干扰说的证据动机性遗忘说(压抑说)——精神分析学派的解释线索依赖性遗忘——由于缺乏线索而不能提取三、记忆的策略1.分散记忆为什么分散记忆的效果好于集中记忆?①集中高密度高强度的学习易产生疲劳和厌倦的情绪②一定时间复习材料越多越不容易储存③时间间隔太长也不好,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是现在最提倡的复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