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笔记 (二)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基础知识》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科目。
它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政策以及各种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的一些笔记总结。
一、经济学基础在经济学基础部分,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需求和供给。
需求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等等。
而供给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产品价格、生产者预期等。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这部分的重要内容。
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明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
而供给曲线通常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意味着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
弹性的概念也非常关键。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我们称之为富有弹性;小于 1 则是缺乏弹性;等于 1 是单位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对于企业制定价格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财政财政部分涉及到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政府预算等方面。
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将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和企业,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公债、非税收入等。
税收是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政府预算是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三、货币与金融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利率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水平、国际利率水平等。
中级经济师三色笔记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本部分近年考情】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17-2021151571429第Ⅰ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它的产生不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形式,而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
(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1.没收官僚资本。
2.改造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平“赎买”政策)。
3.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地位和实现形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形式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图4-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提示】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
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具体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和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求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方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则要求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与落实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健全初次分配制度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上强化政府责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2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单项选择题 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
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产阶段。
3、按照⽣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式不同可将⽣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6、考察社会资本再⽣产的核⼼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在技术进步的扩⼤再⽣产条件下,⽣产资料⽣产必然:优先增长。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盾。
⼆、多项选择题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BCD)A.分配阶段B.购买阶段C.⽣产阶段D.销售阶段 E.流通阶段 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BD)A.⽣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业资本D.商品资本 E.流动资本 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DE)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产时间 E.流通时间 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影响的⽣产资本构成是指(AC)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例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 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的消耗程度 5.马克思主义再⽣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CD) 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B.考察社会资本再⽣产的核⼼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产分为两⼤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E.⽣产资料⽣产必须优先增长 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DE)A.资本补偿B.劳务补偿C.货币补偿D.价值补偿 E.物质补偿 7.社会资本简单再⽣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I(v+m)=IIc B.I(c+v+m)=Ic+IIc C.Ⅱ(c+v+m)=I(v+m)+Ⅱ(v+m) D.I (c+v+m)=I (c+△c) +Ⅱ(c+△c) E.I(v+m)>Iic 8.社会资本扩⼤再⽣产的实现条件是(BDE) A.I(v+m)=IIc B.I (v+△v+m/x) =Ⅱ(c+△c) C.I(c+v+m)=Ic+IIc D.I (c+v+m)=I (c+△c) +Ⅱ(c+△c) E.Ⅱ(c+v+m)⼆I(v+△v+m/x)+Ⅱ(v+△v+m/x) 三、名词解释 1、产业资本:是⼯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经济学基础课堂笔记
●绝对优势: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就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较优势:生产x物品时放弃了较少的其他物品的生产者,生产x物品的机会成本较小,在生产该物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者劳务的需求的总和●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也减少(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价格上/下限:法定最高/低价格●(当政府队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产品)(限制性价格下限引起过剩)●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实际支付的量●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衡量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无谓损失:买者和卖者因税收遭受的损失大于政府筹集到的收入,当税收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被称为无谓损失,税收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好处●出口: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物品出口国,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好,消费者状况变差,从赢家收益超过输家损失的意义上看,贸易使国家经济福利增加●进口: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物品进口者,国内消费者状况变好,生产者状况变坏,从赢家收益超过输家损失的意义上看,贸易使国家经济福利增加●国际贸易的其他利益:增加物品多样性,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加强思想交流●外部性:当一个人从事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不付报酬又不得到报酬的活动,产生●外部性内在化政府解决: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并给予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公共政策: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矫正性税收与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经济分析批评●私人解决: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行为,各利益方签订合同●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就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的配置资源,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不论最初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变好,结果是有效率的●私人解决方法无效原因:交易成本,谈判容易破裂,各方利益难以达成有效率的协议●公共物品特征:无排他性,无竞争性;公共资源特征:有竞争性,无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却避开为此付费的人,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这问题使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但是政府可以潜在的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政府确定一种公共物品的总利益大于成本,就可以提供该公共物品并用税收收入对其进行支付●公地悲剧:当一个人适用公共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府可以通过管制或水手减少公共资源的消耗来解决问题,此外政府有时可以把公共资源变为私人物品●经济利润:企业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总机会成本●会计利润:企业总收益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成本曲线:递增的边际成本,U型的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相交于有效规模点●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完全竞争市场:许多买者和卖者,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相同,企业自由进出市场●沉没成本:当一种成本已经发声而且无法收回时,这种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垄断企业: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唯一的卖者,而且其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物,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一个垄断企业,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进入壁垒的原因有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生产者的成本生产产品●自然垄断: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价格歧视:企业以不同价格把同一种物品卖给不同的顾客●治理垄断的方法: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反托拉斯法),价格控制管制垄断者的行为,把一些私人垄断企业变为公共企业,不作为●GDP:国内生产总值,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NX净出口●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投资:是对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净出口: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CPI:消费物价指数,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确定哪些物价对普通消费者是最重要的,找出价格-找出每个时点上篮子中每个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的百分比●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生产率如何决定:人均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人均生产资源,技术知识●追赶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就更容易实现增长●劳动力参工率:总成年人口中劳动力所占的百分比●失业: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自然失业率:正常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失业率围绕正常失业率波动●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摩擦性失业: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劳动的供给量大于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需求量●失业原因:工人寻找合适技能与嗜好的工作时间,失业保险摩擦性失业增加,最低工资法把不熟练无经验的工人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增加劳动供给引起过剩劳动,工会市场势力,效率工资理论高工资改善工人健康状况,降低工人流动率●失业保险:给失去工作的工人提供部分保障,减轻失业痛苦,也增加失业量●工会: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与雇主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提升工资引起失业●效率工资理论:如果工资高于均衡水平,企业经营会更具效率●费雷效应:当美联储提高货币增长率时,长期的结果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名义利率●通货膨胀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更频繁的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的加剧由于税法非指数化引起的意想不到的税收义务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不便,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财富再分配●总需求移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总供给移动: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指数化:根据物价指数对工资的一种校正,使得公众在通货膨胀之后依然拥有相同的购买力●乘数效应:政府支出可增加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大于支出,政府购买对总需求有乘数效应,因为总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者的额外支出●挤出效应:当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所引起的总需求的减少称为挤出效应●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菜单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通货膨胀:经济中整体物价水平上升的情况,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某个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变动的百分比。
经济学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经济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历特定阶段。
一方面明确现阶段社会性质,表明已进入社会主义,具备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表明社会主义还不成熟、完善,正处于不发达阶段。
即指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基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基础:市场经济与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公有制形式: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公有制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占优势,有量的优势质的提高,国有全民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表现在对经济发展控制力上。
3、资源配置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配置方式:计划和市场4、市场经济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定性1)经济活动纳入市场,市场机制推动流动优化配置。
2)企业是四自市场主体。
3)政府不直接干预,通过经济政策调节。
4)受法律约束。
5、市场运行存在条件1)成熟主体2)完善体系3)健全机制4)规范规则5)间接调控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1)坚持公有制主体,转化机制,建立微观经济主体。
2)建立统一开放市场体系。
3)转换管理职能,以间接为主。
4)建立分配制度,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发展,保稳定。
二、社会主义经济所有制关系与产权制度1、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归属和所有关系是最基本关系,所有制可分为私有、公有、混合三种。
私有制:(个体和私人资本主义)。
个体:生产资料个人所有,个体生产经营,产品与收入归个人,不同社会存在,不占主体,在我国从属公有制。
私人资本主义:存在雇佣关系。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Ⅱ)5.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1、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1)单个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2)社会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合,就是总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2、单个资本的运动与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②从运动内容看,都是为了价值增殖,实现剩余价值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2)不同点①消费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②流通的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显示资本流通;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能显示资本流通,又能显示一般商品流通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1)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对社会生产的分类①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一部类(Ⅰ)②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4、社会总产品的补偿(1)价值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2)实物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和怎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消费资料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首先考察简单再生产的原因:(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生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生产的问题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例如]两大部类全年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9000。
2021中级经济师的经济基础知识-计算专项课笔记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对本商品需求的影响(替代品同向、互补品反向)二、弹性(了解)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 需求量(上)的变化率价格(下)变化率【注意】价格和需求量反向;价格跌,需求量增加,价格涨,需求量下降 2. (可以放弃)弧弹性(平均) 、点弹性(原)——变化率的分母不同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三、商品边际替代率u 商品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 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12AX AX MRS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四、边际量(边际效用、边际产量、边际成本)1.边际量就是总量的增加量,比如三个单位的总成本是200,四个单位的总成本是220,边际成本=220-200=20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五、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了解)价格−边际成本=- 1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六、乘数1.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11−边际消费倾向 2.税收乘数= −边际消费倾向b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边际消费倾向b 3.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1【财政政策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金融】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货币结构比率)的倒数b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七、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依据总收入Y =总支出(C+I + G+X-M)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八、费雪方程式MV=PT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九、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技术进步率、索罗余值)=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十、就业弹性系数=劳动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第二部分:财政学(GDP) (2)债务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第四部分:统计一、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I (X − i=1 1.均值(简单算数平均):数据组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该组数值的个数。
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二):一元线性回归(下)
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元线性回归(下)回顾上⽂,我们通过OLS推导出了⼀元线性回归的两个参数估计,得到了以下重要结论:ˆβ1=∑x i y i∑x2i,ˆβ0=¯Y−ˆβ1¯X.注意总体回归模型是Y=β0+β1X+µ,同时我们还假定了µ∼N(0,σ2),这使得整个模型都具有正态性。
这种正态性意味着许多,我们能⽤数理统计的知识得到点估计的优良性质,完成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本⽂就来详细讨论上述内容。
1、BLUE我们选择OLS估计量作为⼀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是最⼩⽅差线性⽆偏估计(Best Linear Unbiased Estimator),这意味着它们是:线性的。
⽆偏的。
最⼩⽅差的。
不过,光给你这三个词,你可能会对定义有所困扰——⽐如,关于什么线性?⼜关于什么是⽆偏的?我们接下来就对OLS估计量的BLUE性详细讨论,包括简单证明。
原本我认为,证明在后⾯再给出会更合适,引⼊也更顺畅,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许多,都有赖于OLS估计量的BLUE性,因此我还是决定将这部分内容放在这⾥。
⾸先是线性性,它指的是关于观测值Y i线性,这有什么意义呢?注意到,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总讨论在给定X的取值状况下的其他信息,如µ的条件期望、⽅差协⽅差等,因此我们往往会在这部分的讨论中将X视为常数(⽽不是随机变量)看待,这会带来⼀些好处。
⽽因为µ∼N(0,σ2)且µi是从µ中抽取的简单随机样本,且µi与X i⽆关,所以由正态分布的性质,有Y i|X i∼N(β0+β1X i,σ2).实际上,由于参数真值β1,β1是常数,所以每⼀个Y i在给定了X i的⽔平下,都独⽴地由µi完全决定,⽽µi序列不相关(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独⽴),所以Y i之间也相互独⽴。
这样,如果有⼀个统计量是Y i的线性组合,那么由正态分布的可加性,这个统计量就⾃然服从正态分布,从⽽我们可以很⽅便地对其进⾏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内部范围)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内部范围)1.如何理解稀缺性这个概念?提示:(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符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盲,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提示:(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民收人决定理论.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3.简要说明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1)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压,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客观性。
第四,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
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4。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第二部分财政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第十二章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第十三章财政收入第十四章税收制度第十五章政府预算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第十七章财政政策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八章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三章统计与数据科学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第三十章会计报表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第三十四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第三十六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其他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我想我能”需求的要素: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
“保过”保护价格(又叫最低限价),超过当前市场价,规定必须高于保护价格进行交易,会导致市场过剩。
“消费收入替代互补”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产品价格、预期、消费者偏好、消费者个人收入、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相关技术成本”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产品价格、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生产技术、生产成本。
“时间替代重要用途”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替代品的数量和相似程序、商品重要性、商品用途。
“时间投入生产”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都有“预期”。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都有“时间”。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低收入同方向”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替代效应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以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价格都呈反方向变化)。
大一经济学基础笔记整理
大一经济学基础笔记整理上了大学,选了经济相关的专业,本以为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得轻松自在,没想到一开学就被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给来了个“下马威”。
那一堆堆的概念、图表和公式,简直让人头晕目眩。
为了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不被这门课给“拖后腿”,我决定好好整理笔记,跟它来一场“持久战”。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什么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听得我是云里雾里。
我瞪大了眼睛,拼命想把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塞进脑子里,可那些知识就像调皮的小精灵,在我眼前蹦跶两下就溜走了。
没办法,只能靠笔记来“救命”啦。
我拿出了崭新的笔记本,一笔一划地写下了“经济学基础”几个大字,仿佛在向这门课宣战:“哼,我就不信搞不定你!”每次上课,我都像个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记录着老师讲的重点。
可有时候手速跟不上老师的语速,就只能先把关键词记下来,下课再赶紧补上。
有一次,老师讲到了机会成本这个概念。
他举了个特别有趣的例子,说假如你有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你可以选择看电影、读书或者睡觉。
如果你选择了看电影,那么读书和睡觉所带来的收益就是你看电影的机会成本。
我一听,这也太有意思了!赶紧在笔记本上写下:“机会成本,就像选择吃红烧肉就得放弃糖醋排骨,选了这个就得放弃那个,哎呀呀,人生处处是选择啊!”为了让自己记得更清楚,我还在旁边画了一个纠结的小人,脸上写满了“我太难了”。
整理笔记的过程可不仅仅是抄抄写写,还得自己消化理解。
有时候为了搞懂一个概念,我得翻好几本教材,上网查各种资料。
记得有一次,为了弄明白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在图书馆泡了整整一个下午。
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复杂的图表,我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炸了。
“这都是啥呀!”我忍不住嘟囔着。
可抱怨归抱怨,该学还得学。
我深吸一口气,重新梳理思路,一点一点地分析,终于搞明白了这个规律。
我兴奋地在笔记本上写下:“哈哈,被我攻克啦!”还在旁边画了个大大的笑脸。
随着课程的推进,我的笔记也越来越厚。
翻开笔记本,每一页都写满了我的努力和汗水。
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章读书笔记
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章读书笔记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西方经济学》主要了解盛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员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
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到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瑕疵。
主要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分类微观经济学―― 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犯罪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化解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设为稀缺性假设、利己主义假设、理性假设。
宏观经济学― 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 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与实验观测与实验就是科学研究的已经开始,其中,“观测”就是所指在不能展开人为干涉的前提下,将实际出现的经济现象及其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
“实验”则就是在某种人工控制条件下,大范围演示现实经济现象,并据此对现实经济现象展开分析和推测。
一般来说,经济现象是不可逆的随机过程,因此,经济学研究只宜使用观察法,而不宜使用实验法。
例如,一个农民率先栽种苹果发了财,于就是推而广之,声援社会各界农民纷起效仿,结果并不能并使所有农民都生财,而是引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上涨,大家都赔本。
不过,有时候经济学家也展开实验。
比如,一个农民率先栽种苹果播发了财,于是在周围局部范围内推展,结果许多农民都跟著盛了出来。
公共经济学笔记整理
公共经济学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一、资源配置的方式(一)【帕累托最优状态】(08名解) ----经济学的效率,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
(二)【社会总收益TSR】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产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三)【社会总成本TSC】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四)【摩擦性失业】由于技术、季节等原因,短期内劳动力供求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五)【资源性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或工作条件造成的失业。
(六)【非自愿失业幅度】劳动者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却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七)资源配置的方式(09 简答):1、传统社会的习惯( 1 )习惯的定义: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
( 2 )习惯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习惯支配的传统社会中,用世袭分工制度解决生产和分配问题,习惯作为一种稳定的社会力量保证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与延续。
习惯窒息了社会的创新,导致传统社会发展缓慢。
2、命令(政府)机制( 1 )定义:【命令机制】主要是指由政府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决策的资源配置方式。
( 2 )适用条件: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时期,命令机制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有效方法。
经济发展的正常时期,必然造成经济决策权的集中和社会组织的等级制度,影响社会福利的增进。
3、市场机制:(1 )定义:【市场机制】是指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决定的资源配置方式。
( 2 )市场机制的优越性:市场机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3 )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①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点:主要的价格和分配决策都是在市场上做出的。
②市场是一种产品的买方和卖方互相竞争,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③价格调节生产:均衡——不均衡——均衡(4)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的解决途径: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双变量回归分析:一些基本思想)【圣才出品】
第2章双变量回归分析:一些基本思想2.1 复习笔记考点一:总体回归函数相关概念★★★★1.条件期望函数(CEF)条件期望值E(Y|X i)是关于X i的一个函数,其中X i是X的某个给定值,用符号表示:E(Y|X i)=f(X i)。
该式也被称为条件期望函数(CEF)或总体回归函数(PRF),或简称为总体回归(PR),表明在给定X i下Y的分布的(总体)均值与X i有函数关系。
2.线性总体回归函数假定总体回归函数E(Y|X i)是系数的线性函数,表达为:E(Y|X i)=β1+β2X i。
其中β1和β2为未知但却固定的参数,称为回归系数;β1和β2也分别称为截距和斜率系数。
方程本身则称为线性总体回归函数,或简称线性总体回归。
3.“线性”的含义(1)对变量为线性Y的条件期望值是X i的线性函数。
从几何意义上说,这时回归曲线是一条直线。
(2)对参数为线性Y的条件期望E(Y|X i)是参数β的一个线性函数,X和Y都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二次项、对数等)。
本书中所有的“线性回归”总是指对参数β为线性的一种回归(即参数只以它的一次方出现)。
4.PRF的随机设定(1)随机误差项个别的Y i围绕它的期望值的离差为:u i=Y i-E(Y|X i),其中离差u i是一个不可观测的可正可负的随机变量,称为随机干扰项或随机误差项。
解释方程Y i=E(Y|X i)+u i,给定X i水平,Y i可表示为两个成分之和:E(Y|X i)被称为系统性或确定性成分;u i为随机或非系统性成分。
(2)随机误差项的条件均值方程Y i=E(Y|X i)+u i的两边取期望,得到:E(Y i|X i)=E[E(Y|X i)|X i]+E(u i|X i)=E(Y|X i)+E(u i|X i)因为E(Y i|X i)=E(Y|X i),则E(u i|X i)=0。
5.随机干扰项的意义不将随机误差项清晰地引进模型中的原因:(1)理论的含糊性;(2)数据的欠缺;(3)核心变量与周边变量;(4)人类行为的内在随机性;(5)糟糕的替代变量;(6)节省原则;(7)错误的函数形式。
经济学基础笔记
第一章替代品同方向(煤气和电),互补品反方向(汽车和汽油))同替反补,同减反加影响需求的因素: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个人收入,预期,商品品种质量广告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影响需求弹性因素:用途多,时间长,替代品多,商品的重要性(高档品弹性大)多,长,高:大影响供给价格弹性因素:时间(首要因素),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关程度需求交叉弹性:互补品 Eij<0(负补)第二章(无差异曲线)偏好基本假设:完备性,可传递性,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无差异曲线基于序数效应论。
任意 2 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偏好不变,收入不变,价格不变结论 1 价格-消费曲线:表示消费者收入和偏好不变,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组合结论 2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
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简记为“低(档品)收入(效应)同方向”第三章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短期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经济利润也成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第四章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 AR=单位产品的价格 P企业的边际收益 MR<平均收益 AR原因是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应该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完全竞争企业: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等于单位产品价格。
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都是同一条线第五章边际要素成本=边际物质产品 X 边际成本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 X 产品价格边际要素成本=边际物质产品 X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派生,联合,复合(复联派引))第六章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非竞争性强调集体提供公共物品潜在收益(纯净收益)非排他性支出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排除困难))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购买前逆向选择,购买后道德风险限制垄断:制定相关法律,进行公共管制消除外部性对市场的影响,措施有:税收,补贴,合并企业,明晰产权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第七章收入法是从创造原始收入角度,支出法是最终使用角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净出口,消费支出,政府购买,固定投资支出营业盈余是指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额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包括:产品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运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莫迪利安尼:强调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关系莫生弗里德曼提出持久收入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
经济学基础笔记
经济学基础笔记说起经济学,这可真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学问。
在我刚开始接触它的时候,觉得这玩意儿高深莫测,满是复杂的图表和公式,仿佛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却发现,其实经济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就拿我前段时间去菜市场买菜的经历来说吧。
那天我准备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菜市场。
一进菜市场,那热闹的场景就像一个小小的经济生态圈。
各个摊位的摊主们大声吆喝着,试图吸引顾客的注意。
我首先走到了蔬菜摊前,准备买些青菜。
摊主大姐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妹子,来看看这青菜,新鲜得很呐!”我看了看那青菜,确实挺水灵的。
大姐接着说:“这青菜三块五一斤,今天刚摘的,可嫩啦!”我心里开始盘算,三块五好像有点贵,于是我试图砍价:“大姐,便宜点呗,三块一斤怎么样?”大姐脸上露出一丝为难的表情:“妹子啊,三块一斤我可就亏啦,你看这菜的品质,三块三怎么样?”这一来一往的讨价还价,不就是经济学中的价格博弈嘛。
最终,我们以三块二一斤的价格成交。
我心里暗自高兴,觉得自己占了点小便宜。
接着我来到了卖肉的摊位。
看着那一块块色泽鲜艳的猪肉,我问老板:“这五花肉怎么卖?”老板回答:“十八块一斤。
”我心想,这价格比我上次买的时候贵了一些。
老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妹子,这猪肉最近进价都涨了,我也没办法啊。
”这让我想到了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因为猪肉供应减少,导致价格上涨。
没办法,生活离不开猪肉,我还是买了一斤。
买完肉,我又去买水果。
看到那红彤彤的苹果,我忍不住问了价格。
摊主说:“五块钱一斤。
”我拿起来看了看,发现有几个苹果上面有一些小小的斑点。
我指着那些斑点说:“老板,你看这几个苹果不太好,能不能便宜点?”老板笑了笑:“行,那有斑点的四块五一斤给你。
”在这个过程中,我又不自觉地运用了经济学中的商品质量与价格的关系。
买完菜回家的路上,我不禁开始思考。
这看似平常的买菜过程,其实蕴含了这么多的经济学原理。
价格的波动、供求的影响、商品的质量差异等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交易决策。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第四版])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笔记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商品与货币社会分工的存在和深化,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是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条件。
一,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1.使用价值(1).定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
不同的商品其使用价值也不相同。
(2).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1不管在什么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都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物质内容。
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的永恒范畴。
○2它不是直接供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别人或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是通过市场交换的形式向别人提供消费的(如佃户向地主交租,其中的粮食不是商品)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及价值。
(1).交换价值: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即是在市场中交换)同其他商品交换的属性,也即是一种使用价值向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例如:10斤米与3尺布交换,3尺布就是10斤米的交换价值。
一种商品可以同许多种不同的商品交换,因此,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交换价值。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包含在一切商品中的同质的东西,并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不同的使用价值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市场进行交换,说明在不同商品中包含着某种同质的东西,一切商品,无论使用价值差别有多大,其生产的具体形式怎样不同,他们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果,并将其转移到产品中去,),生产完成时,这些劳动就都物化凝结在商品中了。
(3).其他几种认为决定商品交换的观点○1效用决定论:即是认为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效用)。
不足:量的比较需要以质的相同作为前提,显然此观点是片面的。
○2供求决定论:即是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市场的工序关系决定。
不足:当市场的供求一致时,这种观点就不能解释了。
○3知识价值论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1)正是由于一切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所以需要交换;也正是由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同质的,因而能够比较,并能按照一定量的比例进行交换。
大一微观经济学笔记知识点
大一微观经济学笔记知识点第一部分: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过程。
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作用的双方,供给方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方决定了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程度。
1.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描述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需求关系的图形化表示。
它的下降趋势表明了价格越高,需求越低,反之亦然。
需求曲线的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收入、价格预期、替代品的可用性等。
2.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描述生产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数量关系的图形化表示。
它的上升趋势表明了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反之亦然。
供给曲线的变化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3.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市场价格和数量满足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双方利益。
当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时,就形成了市场均衡点。
第二部分: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不同市场中企业数量、产品差异和市场进入与退出的程度。
不同的市场结构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和市场效率。
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大量卖方和买方的市场,产品是同质化的,市场进入与退出自由。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无法通过价格调整来影响市场价格。
2.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卖方的市场,该卖方完全控制着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
垄断市场中,卖方能够通过调整价格来影响市场需求和利润。
3.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只有几个大型卖方的市场。
这些卖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竞争,但依然有相当的市场力量来影响价格和市场需求。
4.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多个卖方和买方,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的市场。
在这种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和广告等方式来影响市场需求和价格。
第三部分: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用于评估经济决策的成本与收益。
它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选择。
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论产量多少都必须支付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六章 生产理论第一节 厂商和生产一、生产函数1、生产: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2、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 ) :(1)劳动(labour ):人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土地(nature ):自然资源(3)资本(capital ):能够带来利润的一切物品,包括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 (4)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 ):企业家创建和经营企业的才能 3、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1)定义 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得情况下,厂商投入生产要素数量和最大产出数量之间的关系(2)公式:Q=f(L,K) 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一、短期和长期的划分:生产要素投入量是否全部可变 1、生产中的短期(short run):(1)定义 一种投入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即不改变生产规模的时期(2)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定义:至少有一种要素投入不变的生产函数,某些要素改变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 公式: 在Q = f (L ,K )中,假设资本投入量固定不变,而劳动投入量可变 意义:在资本投入固定的情况下,各种劳动投入水平对应的最大产量 2、生产中的长期(long run):所有投入都可变(生产规模改变)。
3、生产上的短期与长期不同于日历上的短期与长期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短期生产函数中资本投入固定 1.定义:(1)总产量(Total Product ,TP ):每一劳动投入量对应的最大产量 ()K L f ,TP = (2)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 ,AP ):平均一单位劳动投入产生的产量 ()LKL f L TP AP ,==(3)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MP ): 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1)定义: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当其它投入保持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连续增加到一定数量以后,该要素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趋势(,)Q f L K=(3)解释:可变要素投入量较小的时候,还未达到最优要素投入组合,边际产量递增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到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要求,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再增加可变要素,要素投入量会偏离最优要素投入组合,边际产量出现递减,甚至负产出(4)作用:边际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先上升后下降3、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相同形状特征—先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总产量与边际产量: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总产量出现拐点:边际产量就是总产量曲线的斜率第三节短期成本一、几组成本的概念:1、企业成本与机会成本(1)企业成本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除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成本外,还包括正常利润(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定义:生产某商品的要素用于其它用途所能产生的最大收益(属于成本总体,并未真正支付)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企业为进行生产购买所有的生产要素所形成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 企业自有的被用于生产过程未得到补偿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二者区别在于显性成本是购买所有权归他人的生产要素所构成的成本隐含成本则是使用所有权归企业主自己的生产要素所构成的成本2、总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1)总成本(TC):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产生的所有成本(2)平均成本(AC):企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产生的成本(3)边际成本(MC):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值二、短期成本及其分类:1、定义:企业在短期生产中产生的各种成本2、分类:(1)不变(固定)成本(Fixed Cost,FC)(TFC):定义:企业短期生产中因不变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产生的成本实质:不随企业短期产量变化而变动的成本(2)可变成本(V ariable Cost,VC)(TVC):定义:企业短期生产中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产生的成本实质:随着企业短期产量变化而变动的成本3、短期总成本(TC):进一步分类TC)、总不变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边际成本(MC)AC)、平均不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三、短期成本函数(cost function)及其曲线:1、成本函数:(1)定义:在技术水平给定条件下,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对应不同产出水平相应的最低成本支出2、短期总成本函数与短期总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TC:向右上方倾斜,随产量增加而不断递增,等于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与Y轴的交点取决与不变成本总不变成本曲线TFC:水平直线,短期生产中不变要素投入的总成本,不随产量增加而变动,始终保持同一个值总可变成本曲线TVC:一条经过原点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与总成本曲线基本形状完全一致,仅是与纵轴的交点位置有所差别3、短期平均成本函数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1)平均总成本曲线:U型曲线,先下降后上升随产量增加,单位产量产生成本先递减后递增(2)平均不变成本曲线:一条向两轴趋近的双曲线,随产量增加,单位产量分摊不变成本减小并趋向于零(3)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条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随产量增加,单位产量产生的可变成本先递减后递增,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纵轴上的差距减小斜率先小后大——过多导致效率下降拐点前后速度——由递减变为递增,生产要素报酬规律4、短期边际成本函数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1)定义: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产量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2)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随产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成本增加值先递减、后递增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第一节工资理论工资是使用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用工资率即劳动者单位时间内所得的工资收入来表示,工资率的高低是在劳动市场上形成的一、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W)的决定:1、工资的种类:(1)计算方式:计时工资计件工资(2)支付手段:货币工资实物工资(3)购买力:名义工资实际工资2、工资的决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无论是劳动力的买方或是卖方都不存在对劳动的垄断工资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类似于商品,需求者和供给者共同决定)(1)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边际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所以,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反方向变动(厂商不愿以高价格购买减少的产量)(2)劳动的供给: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很多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和闲暇效用的比较:消费者如何决定其全部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两种用途上的分配,即在自用资源和收入之间进行选择(因素提供者的态度取决于对工资和闲暇的重视程度,由工资水平决定)劳动:占用闲暇,赚取钱财,以收入替代或弥补闲暇的效用闲暇:除必须的睡眠时间和劳动供给之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也可用于非市场活动的“劳动”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当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若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反而减少,于是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原因:角度工资的提高对劳动供给有两种效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3)劳动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了工资水平:均衡的工资水平供给曲线所有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得到整个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不会到弯 高工资使现有工人提供较少劳动,会吸引新工人进来总市场劳动供给随工资的上升而增加,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需求曲线:边际生产力递减,产品边际收益递减,向右下方倾斜二、影响工资的方式: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劳动供给不变情况下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减少对劳动的供给: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最低工资法:第二节 利息和利润理论利息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使用资本的生产力所支付的代价,是对资本提供者的报酬,由资本的供 求关系决定一、利息的决定:年利息率表示 企业——成本一部分 资本所有者——收入 1、关于利息的来源:(1)时间偏好理论:人们喜爱现期消费,对未来难以预期。
放弃现期消费应得到利息作为报酬 (2)迂回生产理论:先生产生产资料,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带来利息2、利率(r )的决定:(1)利息率取决于对资本的需求与供给 (2)资本需求的来源:(3)资本的供给:资本的供给曲线自左向右上方上升:利率越高,储蓄者越愿意提供储蓄,资本的供给越多(4)均衡的资本数量:资本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利息率的水平二、利润的决定:1、实质:企业家才能(管理)的报酬——现代化生产中,资本所有者并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而是由专门的管理者即企业家来经营管理2、分类:(1)正常利润即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一种特殊的工资。
若企业家才能需求比较大,企业家才能供给比较小,正常利润必然高经济学成本的一部分2、超额利润:即超过正常利润部分的利润,它来自企业家的创新、承担风险或垄断(1)创新的超额利润: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组合,应当鼓励(2)承担风险的超额利润:对从事某项事业失败可能性的补偿,是合理的(3)垄断的超额利润卖方垄断出售权,买方垄断购买权的结果不合理:对消费者、生产者或生产要素供给的剥削,是市场竞争不完全第三节地租理论一、土地的特点与地租:1、土地的特点:(1)数量有限:供给量固定,供给弹性等于零,为一垂直线(2)位置不变:形成土地在位置优势、肥沃程度和特殊用途等方面的差别,形成土地质量和等级的差异性(3)不能再生:显示其稀缺性2、土地的购买价格和租赁价格:(1)购买价格:一个人为了无限期地拥有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2)租赁价格:一个人为了在一个有限时间内使用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即地租3、地租(R)的决定:(1)由土地的供给和需求的交点决定: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边际产量值等于价格(2)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其供给曲线为一垂直线,地租的有无及大小唯一取决于对土地的需求因素第四节社会收入分配一、洛伦茨曲线:1、目的: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贫富差别2、表示:(1)横轴——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收入累计百分比二者的对应关系(2)线上的任何一点:占人口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3、实际: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均等也不可能是完全不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类似于洛伦茨曲线,只不过完全程度不同二、基尼系数:1、定义:由绝对平等线和实际洛伦茨曲线围成的面积,即不平等面积A,与由绝对平等线和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面积,即完全不平等面积A+B,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即A/(A+B)2、实质:(1)判断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数量指标(2)一种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介于0和1之间3、意义:(1)基尼系数越小,越接近收入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越不平均(2)联合国规定0.2——收入绝对平均基尼系数介于0.2-0.3——比较平均基尼系数介于0.3-0.4——相对合理基尼系数介于0.4-0.5——收入差距较大超过0.45非常不公平0.6——收入差距悬殊三、如何缩小贫富差距:1、收入分配不平等原因:(1)劳动收入的不平等(2)财产收入的不平等(3)特权和腐败2、公平与效率的兼顾:(1)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实质上是要素价格决定,而要素所有者能否按要素价格取得收入,关系到市场经济效率(2)效率和平等那个最优:重视效率原则下兼顾公平;在提高效率原则下要尽可能考虑平等的要求;要善于抓住平等和效率这对矛盾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要倾向来协调两者关系3、措施:(1)一般认为,政府征收的累进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利息税等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的平等(2)与此同时,政府通过社会福利政策给穷人提供补助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