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金融学课件第九章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不足
21
2024/1/25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可以形成政策合力,提高调控效果。
推动金融市场发展
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体系,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运行效率,为货币政策传导提供有力支持。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5
2024/1/25
利率传导机制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维克塞尔、费雪、马歇尔等经济学家就围绕利率展开对经济和货币均衡过程的研究,其中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最有影响。
利率传导机制
信用传导机制的基本观点认为,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又影响到金融市场,引起金融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降低了金融市场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定义
4
2024/1/25
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制度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进而调控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从而调控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
03
02
01
9
2024/1/25
10
2024/1/25
03
CHAPTER
21
2024/1/25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可以形成政策合力,提高调控效果。
推动金融市场发展
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体系,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运行效率,为货币政策传导提供有力支持。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5
2024/1/25
利率传导机制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维克塞尔、费雪、马歇尔等经济学家就围绕利率展开对经济和货币均衡过程的研究,其中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最有影响。
利率传导机制
信用传导机制的基本观点认为,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又影响到金融市场,引起金融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降低了金融市场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定义
4
2024/1/25
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制度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进而调控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从而调控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
03
02
01
9
2024/1/25
10
2024/1/25
03
CHAPTER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课件
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调整再贴现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 作等,以影响市场利率和银行信贷规模,进而影响投资和 消费。
经济增长的挑战
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需要应对经济过热、 通货膨胀等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
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即商品和 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保持稳定。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 市场利率,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
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02
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对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
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对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0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对国际收支平衡具
有重要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历程
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
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可能影响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经济周期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
在经济扩张期,货币政策需关注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 热;在经济衰退期,货币政策需关注促进经济增长,防止经 济衰退。
就业与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需关注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平衡,在经济衰退期 ,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在经济扩 张期,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防止过度扩张。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 债券,影响市场上的货币 供应量,进而调节市场利 率水平。
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应用
应对经济过热
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贷款利率等措施,减少市场货币 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
应对经济衰退
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贷款利率等措施,增加市场货币供 应量,刺激经济增长。
包括调整再贴现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 作等,以影响市场利率和银行信贷规模,进而影响投资和 消费。
经济增长的挑战
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需要应对经济过热、 通货膨胀等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
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即商品和 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保持稳定。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 市场利率,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
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02
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对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
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对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0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对国际收支平衡具
有重要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历程
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
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可能影响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经济周期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
在经济扩张期,货币政策需关注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 热;在经济衰退期,货币政策需关注促进经济增长,防止经 济衰退。
就业与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需关注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平衡,在经济衰退期 ,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在经济扩 张期,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防止过度扩张。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 债券,影响市场上的货币 供应量,进而调节市场利 率水平。
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应用
应对经济过热
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贷款利率等措施,减少市场货币 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
应对经济衰退
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贷款利率等措施,增加市场货币供 应量,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课件
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金融的 发展,例如提供低利率贷款、担保等措施。 此外,央行还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
参数来影响绿色金融望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的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央行之间的货币 政策协调与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国际货币政策 协调与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通过比较实施货币政策前后的经 济指标变化,评估货币政策效果 的数量表现。
通过分析实施货币政策后利率水 平的变化,评估货币政策对利率 的影响。
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及改进方向
局限性
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经济周期、市场预期、金融市场结构等 ,可能导致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改进方向
加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协调性, 提高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加强与其 他宏观政策的配合与协调,以提高货币政策 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长。
中期借贷便利
总结词
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给金融机 构的中期流动性便利,主要用于满足金 融机构的中期融资需求。
VS
详细描述
中期借贷便利是一种中期融资工具,中央 银行通过向合格的金融机构提供中期流动 性,满足其中期融资需求。这一工具可以 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降低市场利率水平 。
04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与效果评 估
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
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 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与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水平,影响经济运行和物价水平,实现中央银 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的目标
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
《货币政策工具》PPT课件
2015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SLO)操作1400亿元,期限为6天期,中标利率2.35%。
精选课件
24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操作情况表
操作日期
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以7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Reverse REPO),操 作在七天期等品种工具之后,继续构建隔夜等超短期品种,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 作期限,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该工具原则上在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 间歇期使用,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具有系统重要性、资产状况良 好、政策传导能力强的部分金融机构。
并且,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储备需要时间,它不能立即生效,而要通过
银行体系共同的一系列买卖活动才能实现。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
是证券市场必须高度发达,并具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等特征。同时,中
央银行必须拥有相当的库精存选课证件券。
6
我国常用政策工具
定义 作用机制
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
央行 央行 央行
精选课件
三农贷款和 小微贷款
三农贷款和 小微贷款 银行贷款
20
常备借贷便利
定义 设立原因
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简称SLF),是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都设立 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英格 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等。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货币 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实践
•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增大,央行加大利率 杠杆的调控作用,先后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精选课件
24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操作情况表
操作日期
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以7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Reverse REPO),操 作在七天期等品种工具之后,继续构建隔夜等超短期品种,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 作期限,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该工具原则上在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 间歇期使用,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具有系统重要性、资产状况良 好、政策传导能力强的部分金融机构。
并且,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储备需要时间,它不能立即生效,而要通过
银行体系共同的一系列买卖活动才能实现。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
是证券市场必须高度发达,并具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等特征。同时,中
央银行必须拥有相当的库精存选课证件券。
6
我国常用政策工具
定义 作用机制
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
央行 央行 央行
精选课件
三农贷款和 小微贷款
三农贷款和 小微贷款 银行贷款
20
常备借贷便利
定义 设立原因
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简称SLF),是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都设立 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英格 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等。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货币 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实践
•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增大,央行加大利率 杠杆的调控作用,先后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的货币政策展示ppt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指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社 会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客观要求。主要有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 际收支等。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再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 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 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 进行的。
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009年为例)
• 2009年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供给、需求双向驱动的作用方式, 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房地产市场呈现平 稳发展、贩销两旺的局面,二是房地产市场成为提升银行贷款质量、 保证收益率、优化贷款结构的重要领域。但同时,也导致商品房价格 上涨过快、银行的房地产行业信贷风险上升等负面影响。
中国的货币政策
组员: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 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它是国家调节经 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其内容较为广泛,既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又包括运 用这些手段的作用机制和调节过程。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货币政策有狭义货币政策和 广义货币政策之分。
2.自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市场上 流通的货币量大增。但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直接导致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 因为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之间有偏离的。尽管自08年经济危机以后宽松的货币政策 释放了巨大数额的新增资金,但我国的实体经济却并未呈现与此相适应的强劲增长。
9第九章-货币政策(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编著)第3版ppt课件可编辑)精选全文
观测货币政策的效力并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在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 标之间插入的一些过渡性指标。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中介目标的含义及其选择标准
2、选择标准 可测性: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能够迅速获取 可控性: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相关性:两者之间必须存在密切、稳定和统计数量上的相关性
体保持稳定,不发生明显的波动,也就是要求既要防止物价上涨,又要 防止物价下跌。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将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以防止通货膨胀。从各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来看,一般要求物 价上涨率应控制在5%以下,以2%~3%为宜。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 都能在较合理的条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理 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途径发挥作用: ①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余额,从而调控其信用规模。 ②通过影响存款乘数,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中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 ①通过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即使调整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 动; ②即使法定准备金率不变,也会限制了存款机构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③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如提 高法定准备金率将冻结一部分超额准备金。
货币供应量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有效需求总量和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对最 终目标有直接影响,由此其与最终目标直接相关。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三)远期中介目标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中介目标的含义及其选择标准
2、选择标准 可测性: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能够迅速获取 可控性: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相关性:两者之间必须存在密切、稳定和统计数量上的相关性
体保持稳定,不发生明显的波动,也就是要求既要防止物价上涨,又要 防止物价下跌。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将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以防止通货膨胀。从各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来看,一般要求物 价上涨率应控制在5%以下,以2%~3%为宜。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 都能在较合理的条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理 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途径发挥作用: ①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余额,从而调控其信用规模。 ②通过影响存款乘数,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中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 ①通过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即使调整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 动; ②即使法定准备金率不变,也会限制了存款机构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③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如提 高法定准备金率将冻结一部分超额准备金。
货币供应量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有效需求总量和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对最 终目标有直接影响,由此其与最终目标直接相关。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三)远期中介目标
宏观经济学之货币政策 moneytary policy(精品PPT课件共29页)
Vist the Web site of PBC,and obtain the most recent data of required reserve tatio and the open market operation,
Try to expain the change of the moneytary policy of PBC,do you think it run well? Why?
Exercise 2
The banking system has $2 trillion of deposits and no excess reserves .
If the Fed lowers the required reserve ratio from 0.1 to 0.05,calculate the change in
控制货币供给
贴现率如何发挥作用
当美联储提高贴现时:
银行必须为它们从美联储借的经济准备鑫支 付更高的价格。
银行努力持有减少的准备金。 但是,在法定准备金既定时,银行必须减少
它们的贷款。 这就减少了货币量。
控制货币供给
贴现率如何发挥作用
当美联储提高贴现时:
银行为它们从美联储借的任何准备金支付较 低的价格。
Required reserve ratio The deposit multiplier How the 3 tools of Fed/PBC work? Or how to
influence the quantity of money by the 3 tools?
Some homework
系列
准备金 14 063美元
存款 56 250美元
Try to expain the change of the moneytary policy of PBC,do you think it run well? Why?
Exercise 2
The banking system has $2 trillion of deposits and no excess reserves .
If the Fed lowers the required reserve ratio from 0.1 to 0.05,calculate the change in
控制货币供给
贴现率如何发挥作用
当美联储提高贴现时:
银行必须为它们从美联储借的经济准备鑫支 付更高的价格。
银行努力持有减少的准备金。 但是,在法定准备金既定时,银行必须减少
它们的贷款。 这就减少了货币量。
控制货币供给
贴现率如何发挥作用
当美联储提高贴现时:
银行为它们从美联储借的任何准备金支付较 低的价格。
Required reserve ratio The deposit multiplier How the 3 tools of Fed/PBC work? Or how to
influence the quantity of money by the 3 tools?
Some homework
系列
准备金 14 063美元
存款 56 250美元
第十讲货币政策
• 具体是通过预期引导和资产购买两条渠道对经济施加影响。
• 如,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主要通过美联储大规模资产购买 (large scale asset purchase,LSAP) 方式实施。每当美联储发表LSAP公告时,信号效应 都会产生,即市场参与者就此捕捉到央行对未来经济发展态势的判断。因此, LSAP公告传递了未来政策利率走势的信息,使投资者意识到长期内短期利率 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增加投资和消费,促使经济回升。
第10讲 货币政策
10.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 货币政策最终实现的金融调控目标 • 常见最终目标:
• 物价稳定 • 充分就业 • 经济增长 • 金融市场稳定 • 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稳定 • 最终目标是可变的
物价稳定
•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 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 物价稳定是央行首要目标
2010年至2011年间,中国人民银行5 次上调基准利率,13次上调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
物价稳定
• CPI与基准利率同步走势 • 央行判断物价是否稳定:CPI
充分就业
• 失业: 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摩擦、季节、周期失业)
• 失业=不稳定 • 货币政策调节对象是周期性失业 • 自然失业率:4%~6%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 间接信用控制 • 消费者信用控制 • 不动产信用控制 • 优惠利率 •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 直接信用控制 • 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 • 信用配额 •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限制 • 其他以行政命令进行信用控制的操作
• 其他信用指导 • 道义劝告 • 窗口指导
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 前瞻指引(forward guidance)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向公众发布关于未来货 币政策取向的信息,通过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引导经济平稳运行, 是中央银行沟通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也是中央银行管理预期的一种手段,目 的在于引导市场长期预期,实现预期协调和经济调控。
• 如,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主要通过美联储大规模资产购买 (large scale asset purchase,LSAP) 方式实施。每当美联储发表LSAP公告时,信号效应 都会产生,即市场参与者就此捕捉到央行对未来经济发展态势的判断。因此, LSAP公告传递了未来政策利率走势的信息,使投资者意识到长期内短期利率 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增加投资和消费,促使经济回升。
第10讲 货币政策
10.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 货币政策最终实现的金融调控目标 • 常见最终目标:
• 物价稳定 • 充分就业 • 经济增长 • 金融市场稳定 • 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稳定 • 最终目标是可变的
物价稳定
•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 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 物价稳定是央行首要目标
2010年至2011年间,中国人民银行5 次上调基准利率,13次上调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
物价稳定
• CPI与基准利率同步走势 • 央行判断物价是否稳定:CPI
充分就业
• 失业: 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摩擦、季节、周期失业)
• 失业=不稳定 • 货币政策调节对象是周期性失业 • 自然失业率:4%~6%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 间接信用控制 • 消费者信用控制 • 不动产信用控制 • 优惠利率 •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 直接信用控制 • 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 • 信用配额 •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限制 • 其他以行政命令进行信用控制的操作
• 其他信用指导 • 道义劝告 • 窗口指导
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 前瞻指引(forward guidance)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向公众发布关于未来货 币政策取向的信息,通过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引导经济平稳运行, 是中央银行沟通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也是中央银行管理预期的一种手段,目 的在于引导市场长期预期,实现预期协调和经济调控。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PPT课件
(3)现金流渠道
另一个资产负债表渠道通过其对现金流,现金 收入和支出差额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扩张性货币政策,在降低名义利率的同时,通 过增加现金流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现金 流的增加,使得银行认为企业或家庭具有更强 的还贷能力,从而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 借贷和经济活动上升。 这种机制可概括如下:
货币供应量 (监测利率、汇率)
稳定货币、并以此促 进
经济发展
第四节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二、我国货 币政策传导 机制转轨
第四节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三、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1、各经济金融主体行为不规范,使货币政策 传导受阻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滞后使传导机制阻滞; 其他金融机构不受中央银行约束,贯彻落实货币
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银行可能并不提高利率,而 是采取对某些企业实行限额贷款的方式解决资金紧 张的问题。因此,企业贷款可得性或银行可贷资金 数量是影响投资支出的重要因素。
M↑→银行准备存款↑→贷款↑→ I↑→ Y↑
银行信贷渠道的局限?
1、是否有相当比例的银行依赖性借款人。 2、银行信用供给的变化能否引致社会信 用供给总量的变化。 3、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地影响银行等金融 中介体系的贷款 4、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还受到金融监管 政策的影响。
(5)居民家庭流动性效应
居民家庭流动性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使 消费者持有的金融资产价值及其资产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其耐用消费品支出变化的政策效应。 当发生财务困难的可能性增大时,人们就会减少对耐用消 费品的支出,反之,则增加对耐用消费品的支出。 当股票价格上升时,金融资产的价值也会上升,人们对发 生财务困难的可能性的估计会降低,会愿意增加对耐用消 费品的支出。这样,流动性效应的传递机制可以表述为:
货币政策 ppt课件
15
可三测性、。货中央币银政行能策够对的这中些被介作为目货标币政与策中传介导目标机的 制
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所以,这种变量必须具有比
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确的定义,以便于中央银行对它加以观察、分析和
择 货
监测。同时,中央银行能够迅速地获取这一变量的准确 数据。
币可控性。中央银行所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与它所 政 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密切的、稳定的联系,以便较 策 有把握地将它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中 介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
全由它自主决定。 ❖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 公开市场业务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目标的调整而随
时作出逆向的操作。 ❖ 公开市场业务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11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12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 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 工具。
9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 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 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 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 行为。
10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 中央银行处于主动的地位,其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规模完
5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协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主要方法
在货币政策的实践中,协调不同目标之间矛盾的方法主要 有如下三种:一是对相互冲突的多个目标统筹兼顾,力求协 调或缓解这些目标之间的矛盾;二是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 采取相机抉择的操作方法;三是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及其 他政策配合运用。
可三测性、。货中央币银政行能策够对的这中些被介作为目货标币政与策中传介导目标机的 制
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所以,这种变量必须具有比
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确的定义,以便于中央银行对它加以观察、分析和
择 货
监测。同时,中央银行能够迅速地获取这一变量的准确 数据。
币可控性。中央银行所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与它所 政 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密切的、稳定的联系,以便较 策 有把握地将它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中 介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
全由它自主决定。 ❖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 公开市场业务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目标的调整而随
时作出逆向的操作。 ❖ 公开市场业务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11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12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 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 工具。
9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 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 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 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 行为。
10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 中央银行处于主动的地位,其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规模完
5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协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主要方法
在货币政策的实践中,协调不同目标之间矛盾的方法主要 有如下三种:一是对相互冲突的多个目标统筹兼顾,力求协 调或缓解这些目标之间的矛盾;二是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 采取相机抉择的操作方法;三是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及其 他政策配合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所谓失业率是指愿意接受现有工作条件而找不到工 作的人数和全部劳动力人数之间的比率。劳动力的 计算牵涉到劳动力的年龄规定、判断丧失劳动能力 的标准以及学生和家庭主妇如何划分等问题。而对 失业人数的计算则牵涉到没有工作的时间长短的规 定。其次,如何计算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也就是 失业率多少可以认为已经实现充分就业。
• 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无论是逆差还是顺差都 会给该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2020/11/7
16
• 逆差
– 经常项目逆差,表明商品和劳务的进口超过出口,很可能造成国内 有效需求和国内资源利用不足,包括劳动力资源
– 资本项目逆差,可能是资金外逃,造成国内投资不足。结果会造成
国内货币的贬值和国内经济发展停滞。
– 无法计算实现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如环境 污染问题。
– 不增加社会福利的劳动和成本也被计入国民生产总 值,如步行上班改为乘车上班后,并没有增进乘车 者的福利,乘车的负效用却作为购买乘车的服务被 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2020/11/7
15
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于政治、经济、文化 往来而引起的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 收支。国际收支平衡就是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 出基本平衡
1978年,《哈姆弗里●霍金斯法》进一步进
2020/行11/7 了修订,确立了多重目标体系
26
• 现在的选择: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长期 政策目标
2020/11/7
27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的,从 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一个 相当长的作用过程,目前人们对这一个过程 还缺少足够精确的了解。货币政策要对最终 目标发生作用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通 过对一系列中间变量的设定、调节和影响来 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6年1季度》
2020/11/7
6
• 货币政策目标是随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而逐步形 成的。上世纪30年代以前,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货币政策作用有限,不完全的金本位制要求货币 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和汇率。
• 30年代大危机以后,失业问题成为头等大事,充 分就业成为主要目标。
11
充分就业目标
• 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 失业使家庭断去收入来源,触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货币政策通过影响社会
总支出或总产出水平来作用于失业率。劳动市场均衡即为充分就业状态,此 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动态变化的。
2020/11/7
12
• 充分就业作为政策目标,首先是对充分就业的 测定。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使用失业率指标测 定充分就业
29
◆可控性
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准确、 及时地对中介目标变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有 效的贯彻其货币政策意图
否则即使发现偏离政策目标也没有办法对其修 正,失去建立中间指标的意义。
2020/11/7
30
◆相关性
指中央银行选定的中介目标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必须存在密切、稳定的 相关性,中介目标的变动能显著的影响到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通过对中介目标 的控制和调节就能促使最终目标的实现
可测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统计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有关 项目及其构成就能及时得到银行信用总量和构成数据
可控性:对信贷规模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信贷控制,另一种是间接 控制(准备金率、贴现率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 )
3
货币政策举例
•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 继上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2960亿元后,本周央 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依然不减。本周二,人民银 行在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发行了600亿元1年期央 票,比上周减少150亿元,但仍维持在近一个月以 来的高位水平,发行利率也与上周继续持平。同 时,央行还进行 了两期正回购操作,分别为28天 期限和91天期限正回购操作,合计交易量350亿元, 这样1天时间内央行就回笼了950亿元的流动性。
2020/11/7
23
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 国内经济的增长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支付能力增强,从而增加对进口商品 及国内本来用于出口的一部分商品的 需求,此时如果出口贸易的增长不足 以抵消这部分需求,必然会导致贸易 收支的失衡
2020/11/7
24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 对于开放经济而言,中央银行稳定国内物价的 努力常常会影响到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 例如国内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当局为 了抑制通货膨胀,有可能采取措施提高利率或 降低货币供应量。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 利率的提高可能导致资本流入,资本项目下出 现顺差,同时由于国内物价上升势头减缓和总 需求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常项目下可 能出现顺差,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2020/11/7
第十章 货币政策
2020/11/7
1
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货币政策目标 货 币 政 货币政策工具 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
2020/11/7
2
什么是货币政策?
• 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 •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采用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
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020/11/7
• 经济增长促进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的生产要 素的投入、产品增加和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
– 矛盾性
• 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市场经济往往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在非充分 就业均衡中运行,存在货币幻觉,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伴随适度的 通货膨胀。
• 为了稳定币值,必须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总需求,降低经济增长率。 反之,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总需求,导 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
2020/11/7
20
四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 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和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 着一种此长彼消的关系
π
PC
u
2020/11/7
21
•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统一与矛盾
统一性
• 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只有物价稳定才能促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 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
• 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兴起,既要实现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货币供应量的大量增加,同时也要实 现币值稳定。在战后布雷顿体系下,国际收支均 衡也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2020/11/7
7
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 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按照中央银 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影响速度及施加 影响的方式,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划分为三 个层次:
2020/11/7
19
• 因此,国际收支目标也可以根据经济运行和增长 的需要以及国际收支的结构,以若干年为平衡周 期。前者称为静态平衡,后者称为动态平衡
• 目前在国际收支管理中动态平衡正受到越来越多 的重视,由于国际收支状况与国内市场的货币供 应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开放条件下的宏观 经济而言,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有效性正面临严 峻的挑战
2020/11/7
28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可测性
一是中介目标应有比较明确的定义,如M0、 M1、M2,长期利率,短期利率等。
同时有关中介目标的准确数据应能为中央 银行及时获取,以便于观察、分析和预测
中间目标的指标,只有在政策“偏离轨道” 时能比最终目标更快发出较为准确的信号 才是有用的
2020/11/7
2020/11/7
10
稳定物价(币值稳定)
• 物价稳定是中央银行的传统目标。 • 物价波动特别是通货膨胀会造成不确定性,引发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冲突,使
个体理性行为与社会整体理性的资源配置不一致,资源配置扭曲,价格机制 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低通货膨胀或零通货膨胀是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目标。
2020/11/7
最终目标
中介目标
操作目标
2020/11/7
8
最终目标
➢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时期 内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相对固定,基 本上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因此也可以成为战略目标或长期目标
2020/11/7
9
四个最终目标
• 最终目标着眼于一个国家长期的宏观经 济发展
• 主要关注:物价稳定、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 定、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市场稳定)
2020/11/7
22
充分就业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
•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根据对美国经济的分析,发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 在这样的关系,失业率提高1%,经济的潜在产出与现实产出的缺口增大3.2%, 被称为“奥肯定律”。
• 一般来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必然采取刺激总需求的政策措施,由此带动经 济增长。因此,两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25
选择的历程-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变化
1913年《联邦储备法》中,国会对美联储的 职能提出一个单一的目标:提供一种弹性货 币
1946年,《就业法》要求政府的经济政策以 充分就业、充分产出和充分购买力为宗旨
1977年,《联邦储备系统改革法》提出美联 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维持价格 稳定、保持长期利率的适度上升
2020/11/7
4
• 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次数 公布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幅度 次日沪指表现
4 08年05月12日 16% 16.5% 0.5% 下跌1.84%
3 08年04月16日 15.5% 16% 0.5% 下跌2.09%
2 08年03月18日 15% 15.5% 0.5% 上涨2.5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0/11/7
17
• 顺差
– 经常项目顺差 一般来说会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但是,也往 往容易招致贸易摩擦。
• 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无论是逆差还是顺差都 会给该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2020/11/7
16
• 逆差
– 经常项目逆差,表明商品和劳务的进口超过出口,很可能造成国内 有效需求和国内资源利用不足,包括劳动力资源
– 资本项目逆差,可能是资金外逃,造成国内投资不足。结果会造成
国内货币的贬值和国内经济发展停滞。
– 无法计算实现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如环境 污染问题。
– 不增加社会福利的劳动和成本也被计入国民生产总 值,如步行上班改为乘车上班后,并没有增进乘车 者的福利,乘车的负效用却作为购买乘车的服务被 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2020/11/7
15
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于政治、经济、文化 往来而引起的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 收支。国际收支平衡就是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 出基本平衡
1978年,《哈姆弗里●霍金斯法》进一步进
2020/行11/7 了修订,确立了多重目标体系
26
• 现在的选择: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长期 政策目标
2020/11/7
27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的,从 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一个 相当长的作用过程,目前人们对这一个过程 还缺少足够精确的了解。货币政策要对最终 目标发生作用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通 过对一系列中间变量的设定、调节和影响来 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6年1季度》
2020/11/7
6
• 货币政策目标是随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而逐步形 成的。上世纪30年代以前,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货币政策作用有限,不完全的金本位制要求货币 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和汇率。
• 30年代大危机以后,失业问题成为头等大事,充 分就业成为主要目标。
11
充分就业目标
• 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 失业使家庭断去收入来源,触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货币政策通过影响社会
总支出或总产出水平来作用于失业率。劳动市场均衡即为充分就业状态,此 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动态变化的。
2020/11/7
12
• 充分就业作为政策目标,首先是对充分就业的 测定。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使用失业率指标测 定充分就业
29
◆可控性
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准确、 及时地对中介目标变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有 效的贯彻其货币政策意图
否则即使发现偏离政策目标也没有办法对其修 正,失去建立中间指标的意义。
2020/11/7
30
◆相关性
指中央银行选定的中介目标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必须存在密切、稳定的 相关性,中介目标的变动能显著的影响到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通过对中介目标 的控制和调节就能促使最终目标的实现
可测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统计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有关 项目及其构成就能及时得到银行信用总量和构成数据
可控性:对信贷规模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信贷控制,另一种是间接 控制(准备金率、贴现率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 )
3
货币政策举例
•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 继上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2960亿元后,本周央 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依然不减。本周二,人民银 行在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发行了600亿元1年期央 票,比上周减少150亿元,但仍维持在近一个月以 来的高位水平,发行利率也与上周继续持平。同 时,央行还进行 了两期正回购操作,分别为28天 期限和91天期限正回购操作,合计交易量350亿元, 这样1天时间内央行就回笼了950亿元的流动性。
2020/11/7
23
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 国内经济的增长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支付能力增强,从而增加对进口商品 及国内本来用于出口的一部分商品的 需求,此时如果出口贸易的增长不足 以抵消这部分需求,必然会导致贸易 收支的失衡
2020/11/7
24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 对于开放经济而言,中央银行稳定国内物价的 努力常常会影响到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 例如国内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当局为 了抑制通货膨胀,有可能采取措施提高利率或 降低货币供应量。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 利率的提高可能导致资本流入,资本项目下出 现顺差,同时由于国内物价上升势头减缓和总 需求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常项目下可 能出现顺差,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2020/11/7
第十章 货币政策
2020/11/7
1
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货币政策目标 货 币 政 货币政策工具 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
2020/11/7
2
什么是货币政策?
• 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 •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采用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
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020/11/7
• 经济增长促进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的生产要 素的投入、产品增加和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
– 矛盾性
• 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市场经济往往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在非充分 就业均衡中运行,存在货币幻觉,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伴随适度的 通货膨胀。
• 为了稳定币值,必须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总需求,降低经济增长率。 反之,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总需求,导 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
2020/11/7
20
四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 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和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 着一种此长彼消的关系
π
PC
u
2020/11/7
21
•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统一与矛盾
统一性
• 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只有物价稳定才能促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 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
• 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兴起,既要实现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货币供应量的大量增加,同时也要实 现币值稳定。在战后布雷顿体系下,国际收支均 衡也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2020/11/7
7
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 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按照中央银 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影响速度及施加 影响的方式,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划分为三 个层次:
2020/11/7
19
• 因此,国际收支目标也可以根据经济运行和增长 的需要以及国际收支的结构,以若干年为平衡周 期。前者称为静态平衡,后者称为动态平衡
• 目前在国际收支管理中动态平衡正受到越来越多 的重视,由于国际收支状况与国内市场的货币供 应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开放条件下的宏观 经济而言,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有效性正面临严 峻的挑战
2020/11/7
28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可测性
一是中介目标应有比较明确的定义,如M0、 M1、M2,长期利率,短期利率等。
同时有关中介目标的准确数据应能为中央 银行及时获取,以便于观察、分析和预测
中间目标的指标,只有在政策“偏离轨道” 时能比最终目标更快发出较为准确的信号 才是有用的
2020/11/7
2020/11/7
10
稳定物价(币值稳定)
• 物价稳定是中央银行的传统目标。 • 物价波动特别是通货膨胀会造成不确定性,引发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冲突,使
个体理性行为与社会整体理性的资源配置不一致,资源配置扭曲,价格机制 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低通货膨胀或零通货膨胀是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目标。
2020/11/7
最终目标
中介目标
操作目标
2020/11/7
8
最终目标
➢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时期 内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相对固定,基 本上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因此也可以成为战略目标或长期目标
2020/11/7
9
四个最终目标
• 最终目标着眼于一个国家长期的宏观经 济发展
• 主要关注:物价稳定、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 定、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市场稳定)
2020/11/7
22
充分就业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
•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根据对美国经济的分析,发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 在这样的关系,失业率提高1%,经济的潜在产出与现实产出的缺口增大3.2%, 被称为“奥肯定律”。
• 一般来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必然采取刺激总需求的政策措施,由此带动经 济增长。因此,两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25
选择的历程-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变化
1913年《联邦储备法》中,国会对美联储的 职能提出一个单一的目标:提供一种弹性货 币
1946年,《就业法》要求政府的经济政策以 充分就业、充分产出和充分购买力为宗旨
1977年,《联邦储备系统改革法》提出美联 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维持价格 稳定、保持长期利率的适度上升
2020/11/7
4
• 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次数 公布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幅度 次日沪指表现
4 08年05月12日 16% 16.5% 0.5% 下跌1.84%
3 08年04月16日 15.5% 16% 0.5% 下跌2.09%
2 08年03月18日 15% 15.5% 0.5% 上涨2.5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0/11/7
17
• 顺差
– 经常项目顺差 一般来说会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但是,也往 往容易招致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