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医案与临床(绪风)汇总.
中医临床医案案例
![中医临床医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e3771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e.png)
中医临床医案案例一、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小李,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平时身体还算不错。
前段时间着凉后就开始咳嗽,自己吃了点止咳药,但是没什么效果,拖了大概一个星期,实在受不了就来找我看中医了。
二、初诊。
他来的时候,咳嗽声不断,那声音听起来又重又浊,就像个破风箱似的。
我先让他坐下,慢慢说说是怎么个情况。
小李就开始抱怨,说这咳嗽啊,白天晚上都不停,尤其是晚上,咳得他都睡不好觉,感觉嗓子里痒痒的,但是又没有多少痰,好不容易咳出点痰,还是那种白色黏腻的。
我给他把了把脉,发现脉象浮滑。
又看了看舌头,舌头胖大,苔白腻。
我心里就有了数,这就是典型的外感风寒,加上体内湿气有点重,导致肺气失宣,所以才一直咳嗽。
然后我给他开了个方子,用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麻黄6克,杏仁10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紫苏叶10克。
我给他解释说:“这麻黄呢,就像一把小扫帚,把堵住你肺这个屋子门的冷风给扫走;杏仁能降肺气,让你这肺气顺溜点;甘草调和诸药;半夏、陈皮、茯苓呢,就是专门来对付你体内湿气的,把那些湿气都给化掉;紫苏叶既能帮着麻黄驱寒,又能让你这嗓子不痒。
”三、复诊。
过了三天,小李又来找我了。
这次他可高兴了,一进门就说:“大夫,您可真是神了!我吃了您开的药,咳嗽减轻了好多,晚上能睡个好觉了。
”我又给他把了把脉,脉象比之前平稳了些,舌头的胖大也稍微减轻了,苔还是有点白腻,不过比之前薄了。
我看这方子起效了,但是还得巩固巩固。
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稍微调整了一下药量。
麻黄减为3克,因为寒邪已经去了一部分了,不能再用太多麻黄这种猛药了。
又加了6克白术,增强健脾祛湿的功效。
我对小李说:“你这就像打扫屋子,已经打扫得差不多了,但是有些角落还得再仔细清理清理,这白术就是专门来把那些小角落里的湿气给处理干净的。
”又过了一个星期,小李的咳嗽就完全好了。
他还特意来感谢我,说以后再也不敢小瞧中医了。
一、患者情况。
小赵是个女大学生,每次来月经的时候啊,那痛经就像个小恶魔一样折磨她。
名医类案原文
![名医类案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6e431614791711cc791778.png)
许叔微■许叔微治四明董生者,患神气不宁,卧则魂飞扬,身虽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宵不寐,更数医莫效。
许诊视之,问曰:医作何病治之?董曰:众皆以为心病。
许曰:以脉言之,肝经受邪,非心也。
肝经因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变。
平人肝不受邪,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
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飞扬。
若离体也。
肝主怒,故小怒则剧。
(论症精确。
)董生欣然曰:前此未之闻也,虽未服药,似觉沉疴去体矣,愿求药以治之。
许曰:公且持此说,与众医议所治之方,而徐质之。
阅旬日复至云:医遍考古今方书,无与对病者。
许乃为处二方,服一月而病悉除。
方以真珠母为君,龙齿佐之,(方内以人参为臣,方妙。
)真珠母入肝为第一,龙齿与肝同类故也。
龙齿、虎睛,今人例以为镇心药,殊不如龙齿安魂,虎睛定魄,各言其类也。
东方苍龙木也,属肝而藏魄。
西方白虎金也,属肺而藏魂,龙能变化,故魂游而不定,虎能专静,故魄止而能守。
许谓治魄不宁者,宜以虎睛,治魂习扬者,宜以龙齿。
万物有成理而不失,亦在夫人达之而已。
■—人,忽觉自形作两,并卧,不别真假,不语,问亦无对,乃离魂也。
用朱砂、人参、茯苓,浓煎服。
真者气爽,假者即化。
■—老人患虚烦不得睡,大便不通,常有一道热气,自脐下冲上心,随即昏乱欲绝。
医一月不愈,用大黄通利大便,几致殒殆。
罗诊之,六脉沉缓,遂投竹茹温胆汤,(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自午服一盏,热气至心下,而不至心上,晡时一盏,热气至脐下,而不至脐上,戌初又一盏,热气不复上升矣。
次日早间,以槟榔疏气(琇按:四字可商。
)之药调之,大府遂通而愈。
(此症虚而协热者居多,若因大便不通,热气冲上,而用宜通之药,断断不可,况沉缓之脉见乎,沉为里病,缓则为虚,温胆外宜养阴润下为是。
)■吕沧洲吕沧洲治一人,病无睡,睡则心悸神慑,如处孤垒而四面受敌,达旦,目眵眵无所见,耳聩聩无所闻,虽坚卧密室,睫未尝交也。
诸医罔效。
吕切其脉,左关之阳浮而虚,察其色,少阳之支,外溢于目眦,(足厥阴、手少阳、手太阳三经之支,结目外眦。
名医医案大全
![名医医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cdfd6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b.png)
名医医案大全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名医的医案总是备受关注的对象。
这些医案不仅记录了名医的医术和医德,更是中华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
名医医案大全是对这些医案的搜集整理,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诊断、治疗、饮食调理、药物应用等方方面面,对于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以及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名医医案的特点1. 实践性强:名医医案是名医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治疾病。
2. 具有个性化:每一位名医的医案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反映了其医术风格和行医理念,有助于后人了解名医的学术思想和医学观念。
3. 临证对治:名医医案大多是基于临床病例进行的总结,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借鉴。
4. 具有历史价值:名医医案不仅是医学的宝贵资料,更是反映了古代医学发展历程和医学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二、名医医案的分类名医医案可以根据内容和用途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临床医案、医学教学案例和医学研究案例等。
根据疾病分类可以分为内科医案、外科医案、妇产科医案等;根据名医分类可以分为华佗医案、张仲景医案、孙思邈医案等。
根据治疗方法分类可以分为针灸医案、草药医案、食疗医案等。
三、名医医案大全的作用1. 传承医学经典:名医医案大全是中华传统医学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传承医学经典具有重要意义。
2. 临床指引:名医医案大全是医学实践的指南,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临证对治的经验和借鉴。
3. 学术研究:名医医案大全对医学研究有着丰富的资料和文献支持,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
4. 医学教育:名医医案大全对医学教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医学院校教学的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
四、名医医案大全的编辑和整理工作1. 收集整理:对于名医的医案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收集整理工作,从古代文献、医家著作、医书包括口头传承中汇集医案。
2. 编辑整理:对收集到的医案需要进行详细的整理和编辑工作,包括文字整理、分类整理、时代归档等。
经典医案大全详解
![经典医案大全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e80602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0.png)
经典医案大全详解引言经典医案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古代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
这些经典医案不仅反映了古代医生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还为后世的医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详细解析几个经典医案,展示其中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医案一:曹氏《金匮要略》中的《阳明中风》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50岁,突然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
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为中风(脑卒中)。
根据曹氏在《金匮要略》中所述,《阳明中风》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阳明经(手足阳明经)相关症状。
治疗方案根据曹氏在《金匮要略》中所述,《阳明中风》应采用温通法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配伍药物:使用大黄、芒硝、生姜等药物,以温通阳明经络为主要目标。
2.内服药物: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分次服用。
3.外敷治疗:使用艾叶、辣椒等温性药物外敷患部,促进血液循环。
治疗效果经过连续7天的治疗,患者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有所改善。
经复诊确认,患者康复良好。
医案二:《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发汗法》病情描述患者女性,年龄30岁,体温升高、出现寒战、头晕等症状。
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表现,可以初步判断为伤寒(一种传染性传染性急性肠道传染病)。
根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述,《伤寒发汗法》是治疗伤寒的主要方法。
治疗方案根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述,《伤寒发汗法》应采用温开发汗为主要治疗方法。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药物选择:使用麻黄、桂枝、杏仁等药物,以温开发汗为主要目标。
2.内服药物: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分次服用。
3.外敷治疗:使用温水湿敷患者的额头和背部,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治疗效果经过连续3天的治疗,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并且寒战、头晕等不适感也有所减轻。
经复诊确认,患者已基本康复。
医案三:《医宗金鉴》中的《胃脘冷满》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40岁,出现胃脘冷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医案学不容错过的经典
![中医医案学不容错过的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f2cd2a0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5.png)
中医医案学不容错过的经典编者按:《柳选四家医案》是清代著名医家柳宝诒的代表著作。
柳宝诒(1842~1901年),字谷孙,号冠群,江苏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清末著名医家,中华老字号“致和堂”药店的创始人。
《柳选四家医案》系柳氏选取清代四位著名医家的医案,包括尤在泾《静香楼医案》二卷、曹仁伯《继志堂医案》二卷、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三卷、张仲华《爱庐医案》二十四则等,分门别类,每案之后,加以评注,编撰而成。
此外,柳氏因不满当时政府的腐败状况弃儒从医。
一生著述颇多,有《素问说意》、《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惜余医案》、《惜余医话》、《疟痢逢源》等。
因柳氏选案严谨,评注恰当,按病分类,便于查阅,故《柳选四家医案》自光绪年间问梓刊行以来,颇受欢迎,亨誉医林。
所选医案以内伤杂病为主,兼顾外感、外疡、妇人及小儿。
书中理法方药齐备,辨治思路井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医案佳作。
基于《柳选四家医案》的自身特点,在学习与运用该书时,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医家不同,视角各异由于《柳选四家医案》是在搜集多位医家医案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因此,在阅读某一医家的医案时,只有对其学术思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才能对其医案的理法方药进行正确的认识。
否则,若对该医家的学术思想一无所知,仅凭一般的中医知识去阅读医案,则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或者不能把握医案的要点,或者曲解医案本身的辨治思路。
因此,对于不同医家的医案,在阅读时要善于转换视角,根据每一位医家的学术特点,“身临其境”地阅读医案。
比如,尤在泾师从于马俶,而马俶是明代温补学派医家李中梓的门人。
因此,尤氏在杂病论治方面,颇重脾肾。
同时,尤氏亦为治仲景学说颇有成就的医家,著有《金匮翼》《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等传世之作,故尔,其治疗外感疾病亦独具特色。
再如,曹仁伯是继叶天士、薛生白之后,被誉为“德被吴中,名驰海外”的第一人。
其治疗湿热阴虚等复杂病证,善于从清化胃府入手;治疗发热下利之证,采用小柴胡汤化裁,均可谓善学古人而又灵于变通者。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2daef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d.png)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1. 《黄帝内经》留传下来的医案如下:
一个名叫苏合之人,他的蛇咬伤病颇多,求了不少名医都未能治愈。
最后他听说了黄帝的名声,特地来找他治病。
黄帝很快就治好了他的病,于是苏合非常感激地问道:“为什么你能治好我的病,而别的医生不能?”黄帝回答说:“蛇咬伤病的治疗法并不难,但是其他医生都没有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无法治愈你的病。
”
2. 《食疗本草》记载了一位名叫李时中的名医,在一次因山洪暴发而引起水下溺水的事故中,他化险为夷,救出了许多被困在水下的人。
他运用了一些食物来急救溺水者,例如葱、生姜和细盐,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恢复人体的呼吸和心跳。
3.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医案之一是关于治疗头痛的。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人头痛的厉害,连走路都困难。
他询问了病人的具体症状,并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来诊断病因。
最后,他用一种名叫“急止疽散”的药物治疗了病人的病症,结果病人几分钟后头痛完全消失。
4. 《千金方》中记载有一名医生在治疗精神病患者时使用了一种名叫“豆腐酥”(一种以豆腐和酥制成的食物)来辅助治疗。
他观察到患者竟然能够通过食用豆腐酥来减少抑郁症状,并最终恢复了正常的心理状态。
5. 《本草纲目》官方医案中有一例关于治疗痛经的案例,医生使用了一种名叫“香附”(一种中药材)来治疗病人的病症。
经
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痛经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体验到了病痛的减轻。
以上这些医案都是历代名医留下来的经典案例,它们在古代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后来的医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2辑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2辑](https://img.taocdn.com/s3/m/b5b905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5.png)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2辑第一章:头痛医案1. 患者:李女士,40岁,主诉头痛已有3个月。
每天上午头痛加重,伴随眩晕和恶心,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经过详细询问,发现李女士近期工作压力较大,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较大。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诊断为肝郁气滞,导致头痛。
采用舒肝活血的中药方剂,配合针灸疏通经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女士的头痛明显减轻,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
第二章:高血压医案2. 患者:张先生,60岁,多年高血压病史。
血压经常控制不住,常常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中医辨证论治后,诊断为肝阳上亢,肾阴不足。
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疏通经络,张先生的血压逐渐稳定下来,头晕、头痛等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章:消化不良医案3. 患者:王先生,35岁,经常出现胃胀、食欲不振、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诊断为脾胃虚弱,气滞血瘀。
采用中药调理和食疗改善王先生的脾胃功能,同时配合针灸调理气血循环,王先生的消化不良症状逐渐好转。
第四章:失眠医案4. 患者:陈女士,50岁,近期出现失眠症状,难以入睡,睡眠浅,醒来后感觉疲倦。
中医辨证论治后,诊断为心肾不交,心神不宁。
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疏通经络,陈女士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
第五章:痛经医案5. 患者:刘女士,25岁,每次月经来潮都伴随剧烈的腹痛,经期延长,经量过多。
中医辨证论治后,诊断为气血不调,经络阻滞。
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疏通经络,刘女士的痛经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月经周期也逐渐正常。
第六章:过敏性鼻炎医案6. 患者:杨先生,30岁,长期鼻塞、流涕,打喷嚏频繁,经常出现过敏性鼻炎症状。
中医辨证论治后,诊断为肺气不宣,脾虚湿困。
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疏通经络,杨先生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明显减轻,呼吸通畅,打喷嚏和流涕也明显减少。
第七章:颈椎病医案7. 患者:赵先生,45岁,颈椎病症状严重,颈部僵硬,疼痛难忍,手指麻木无力。
中医辨证论治后,诊断为风寒湿邪侵袭颈部,经络阻滞。
名老中医经典医案
![名老中医经典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5ad74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6.png)
名老中医经典医案
1.肝病调理:一位中年男子因长期酗酒导致肝功能损害,医生采用中药汤剂加以调理,患者服用后肝功能明显改善。
2. 妇科病治疗:一名女性患有子宫颈炎和月经不调,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子宫颈炎得到根治。
3. 消化系统调理:一位老年男子多年来饮食不规律,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医生采用中药调理,让他的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4. 呼吸系统调理:一名年轻男子患有哮喘,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症状明显减轻,呼吸顺畅。
5. 神经系统调理:一位年轻女子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失眠、头痛等症状,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身心得到放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6. 风湿类疾病治疗:一位中年男子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关节炎得到有效缓解,且病情不再反复发作。
7. 血管疾病调理:一位老年男子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血压得到控制,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且病情得到稳定。
8. 免疫系统调理:一名年轻女子患有免疫系统紊乱的疾病,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免疫系统得到调理,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 1 -。
老中医临床医案汇集
![老中医临床医案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8576123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f.png)
老中医临床医案汇集老中医在医学领域享有盛誉,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为人们的健康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向读者呈现一些精选的老中医临床医案,展示老中医的智慧和医术。
1. 刘大夫的奇功刘大夫是一位知名的老中医,他治疗过许多疑难杂症。
有一次,一位患者前来求治,他患有顽固性的头痛已经多年,经过各种西医治疗效果甚微。
刘大夫细致地询问了患者的病情,并仔细观察了患者的脉象和舌苔等情况。
他最终确定了一个诊断:患者的头痛是由于肝气郁结引起的。
刘大夫给患者开了一副特殊的中药方剂,并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头痛症状逐渐减轻,最终完全痊愈。
2. 张医生的神奇针灸张医生是一位擅长针灸疗法的老中医。
有一次,一位患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痛苦不堪,她在各种治疗方法尝试之后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
她听说了张医生的针灸疗法,决定尝试一下。
在第一次治疗之后,患者感觉到腰部疼痛明显减轻。
经过连续几次的治疗,患者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了。
她对张医生的针灸疗法赞不绝口,感激不已。
3. 赵师傅的中药疗法赵师傅是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中医,他的中药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患有慢性咳嗽的患者。
患者曾经在西医治疗下没有获得明显的改善。
赵师傅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患者的咳嗽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引起的。
他为患者开了一副中药方剂,并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暖和养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 李老师的推拿疗法李老师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老中医,他擅长推拿疗法。
有一次,一位患者因为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前来求治。
经过详细地询问和观察,李老师确定了患者的诊断。
他采用特殊的推拿手法,疏通患者体内的经络,缓解了患者的腰痛症状。
患者连续几次接受推拿疗法后,腰痛完全消失了。
她对李老师的推拿疗法赞叹不已,深深地感谢李老师的帮助。
老中医们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掌握了独特的治疗方法。
著名中医医案
![著名中医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c47d6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9.png)
著名中医医案
1.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医案:
病名:风热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喉咙肿痛、咳嗽、头痛、流鼻涕等。
治疗方法:使用草药黄连解毒汤治疗。
疗效:通过解毒汤的使用,能够清热解毒,改善症状,缩短
疾病持续时间。
2. 华佗《千金要方》中记载的医案:
病名:腰痛
主要症状:腰部疼痛、久坐不适、活动受限等。
治疗方法:采用针灸疗法,刺激特定穴位,调理经络,缓解
疼痛。
疗效:针灸疗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缓解腰
痛症状。
3. 孙思邈《千金翼方》中记载的医案:
病名:消化不良
主要症状: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
治疗方法:使用草药做成消食益胃丸,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疗效:消食益胃丸能够帮助改善胃部不适,促进食物消化,
恢复消化功能。
这些医案都是著名中医师通过临床实践总结而成,对于指导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医案中的草药配方或针灸穴位选择等具体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
中医百例医案整理
![中医百例医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8572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c.png)
中医百例医案整理一、引言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视和研究,中医百例医案成为了重要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借鉴。
本文旨在整理和总结一些典型的中医百例医案,以展示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瑰宝,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促进中医学科的发展。
二、医案一:感冒患者陈某,男性,32岁。
主诉发热、鼻塞、咳嗽等感冒症状已有三天。
舌苔厚腻,脉滑。
辨证为风寒袭表,治宜辛散发散、宣通利窍。
处方:葱白、姜汁、生姜、炒桂枝、辛夷、白芷、半夏等药物。
病程3天后,症状减轻,患者恢复正常。
三、医案二:消化不良患者李某,女性,40岁。
主诉饭后腹胀、恶心、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
辨证为脾胃虚弱,气滞不行。
治宜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处方:党参、黄芪、白术、陈皮、香附等药物。
疗程2周后,患者消化功能得到改善,症状明显减轻。
四、医案三:失眠患者王某,男性,55岁。
主诉入睡困难、多梦、睡眠浅等失眠症状。
舌苔薄白,脉虚细。
辨证为心脾两虚,心神不宁。
治宜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处方:黄耆、五味子、茯苓、酸枣仁、丹参等药物。
治疗4周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失眠症状减轻。
五、医案四:慢性肾炎患者张某,男性,45岁。
主诉尿频、腰酸、小便短少等慢性肾炎症状已有数月。
舌苔黄糙,脉沉细。
辨证为肾阳虚衰、气滞湿困。
治宜温补肾阳、利水通淋。
处方:肉桂、干姜、牛膝、泽泻、车前子等药物。
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尿量恢复正常,腰痛明显减轻。
六、医案五:月经不调患者刘某,女性,28岁。
主诉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经期长等问题已有一年。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为气血不足,经络失调。
治宜养血调经、活血化淤。
处方:当归、白芍、川芎、香附、益母草等药物。
连续3个月的治疗后,患者月经恢复规律,症状明显改善。
七、结语以上仅是中医百例医案中的几个例子,展示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奇效。
通过对这些医案的整理和总结,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中医医案中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更能够为中医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0f679c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d.png)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内容简介本书精选自汉晋以来至现代名医的代表性医案,针对各科疾病的案例提供按语,剖析医案病机演变特点,点评用药注意事项等。
目录目录一、汉晋唐时代淳于意头痛案气鬲案便秘呕吐案张仲景下利案痹证案狐惑案王叔和背痛、腹痛案月经不调案葛洪痢疾案腹泻案痈未溃案刘涓子热痈案痈疽内虚案肠痈案痈疽始发案孙思邈精极案脑风案闭经案二、宋金元时代钱乙慢惊风案夜热朝凉案小儿发热案自汗案肺热咳嗽案气滞案庞安时难产案许叔微伤寒案1伤寒案2伤寒案3肺气喘急案气中案堕损案神魂不宁案癃闭案刘完素消渴案郭雍伤寒案消瘦案窦材产后牙关拘紧案张从正飧泄案风搐案偏头痛案病怒不食案腰痛案杖疮案痿案大便燥结案李杲麻木案目疾案1目疾案2大头瘟案痰厥头痛案痈案陈自明乳痈案崩漏案胞衣不下案泄痢案脏躁案发斑谵语案王好古盗汗案寒热间作案阴证迟脉案罗天益伤食案内伤自利案发热气虚案头目赤肿案中气不足案罗知悌虚损案朱震亨伤寒案咳嗽案痢疾案疟疾案阴挺案呃逆案吐血案痛风案泻痢案真热假寒案大便下血案癞病案二便异常案噎膈案恶寒发疽案滑寿背寒案疟痢案多汗亡阳案恶露不行案泻下案王?狂证案头痛腹痛案呕吐案喘满阴肿案二便不通案戴思恭长夏畏寒案癃闭案厥逆案郁病案产后惊悸案庞从善泄利案三、明代汪机身痒起核案秋嗽案月经不调案小儿阴囊肿胀案不孕案腹胀案水肿案癫痫案心悸案鼻衄案王纶气虚发热案伤食案血虚发热案胁痛案万全中风案腹痛便秘案错语案二便不通案小儿挟热痢案小儿吐泻案小儿泄泻案小儿嗽血案江?中风案噎膈案泄泻案哮喘案小儿发热案周之斡失神泄泻案肠风案尿血案阳痿案头痛案李时珍水泄案寒中案风水案偏头痛案黄疸案关格案便秘案雷头风案癃闭案腰痛案杨继洲手臂不举案发热案孙一奎胁痛案白浊案肠风下血案白带案失眠案痛风案蛔厥案午后潮热案月经过多案下消案腹胀满案闭经案乳痈案王肯堂胃中嘈杂案经行发斑案小儿咳喘案经行不定案吐血案耳暴聋案陈实功背疽案瘰疬案痔疮案咽痛案缪希雍热病案发热泄泻案痢疾案发热头痛案梦遗案奔豚气案产后足痿案头痛作呕案腰痛案龚廷贤哮喘案恶寒案自汗案喉痹案张介宾下消案水肿案寒热便秘案胡慎柔瘅疟案不思食案胬肉攀睛案吐酸案痢疾下血案齿痛案身疼案耳下红肿案齿衄案赵献可咳嗽案水肿案耳疮案小儿呕泻案阴肿案足痿案倒经案口舌生疮案妊娠水肿案喻昌壮热里寒案真寒假热案两腰偻废案痢疾案吐血案呕吐案疝气案泄泻案痞症案肠?案李中梓水肿案痢疾案癃闭案腹痛案遗精案小便不禁案痰饮身痛案喘案咳嗽案虚劳案谵语案秦昌遇风疹案中风案小儿惊风案手足震颤案口?不正案惊悸失神案眩晕案遗精案呕血案阴狐案尿血案呕吐案水肿案黄疸案小儿咳嗽案头痛案吴有性瘟疫案滞下案四、清代张璐鼻衄案溺血案产后眩晕案狂证案谵妄颠仆案产后如惊案心悸善恐案叶天士咳嗽案咳血案咳嗽案郁证案下痢脱肛案久泻兼疮痍案痫厥案痉厥案痫疾案肝肾亏虚气冲案神昏不寐案不寐不便案倒经案热入血室发痉案薛雪鬓眉白落案神昏谵语案咳呛案梦泄不禁案遗精案闭经案神昏案舌缩神迷案李用粹胞衣不下案血枯筋挛案虚火灼咽案痿废案半产血崩案神病案惊恐伤神案腹痛案尤怡痿证案齿衄案阴缩精出汗出案咳嗽案神识昏乱案头痛耳鸣案脐臭案耳聋耳鸣案脾约案遗精案痱证案徐大椿周痹瘫痪案阳明腑实案久服附子致死案过散表虚畏风案痰喘大汗阴欲亡案上实下虚痰喘案怔忡案1消证案亢阳案胸背痛案流注案妊娠子利案筋瘤案魏之?温病误下案热证误温补案久痢案呕逆呕吐案吐血案颊车痛案程文囿不寐案水肿案胁痛案瘰疬案王九峰咳嗽失音案咳嗽案吴瑭癫狂案阳痿案淋浊案惊厥呕吐案忧郁肿胀案不寐案胸任重物案王清任胸不任物案不孕案林佩琴呕吐案神伤思虑肉脱案惊悸错妄案产后错妄案雷头风案王泰林高年下痢案寒积下痢案痢疾案痰火迷心案夜寤昼寐案血风病案王士雄伤风戴阳证案狂证案遗精案不寐案久淋案晨泄案呕吐案淋证案瘕聚案癫狂案滞下案费伯雄遗精案溲血咳血案不寐案2不寐案1茎头肿痛案癫狂案雷少逸伏气晚发案便泻逢经案臌胀案时病案中寒案妊娠音嘶案咳嗽案2陈念祖咳嗽案1喘证案少阳头痛案偏头痛案胸痹案怔忡案神识蒙昧案不寐案痰核案郁证案霍乱吐泻案经行腰痛案柳宝诒肝风案眩晕案肿胀案产后癫狂案飧泻案张聿青吐血案健忘案痿症案脱肛案失明案子痫案足心痛案五、近代费绳甫胸脘冷案遗精案暑湿寒中案痰阻案神志异常案眩晕案阳痿案张骧云春温案1 风温案春温案2湿温案夹阴伤寒案丁甘仁湿温案心悸伴吐泻案眩晕案头痛案经事失调案疫喉痧案肺痈案漏红案脏躁案衄血案张锡纯黄疸案大气下陷案眩晕案大便燥结呕吐案瘕案遗精白浊案不孕案温病案大便燥结案曹颖甫头痛案金子久中风案痰饮案癫狂案1胃脘痛案癫狂案2神志病案范文甫失音案郁证案痢疾案不寐案泄泻案夏应堂冬温歧视案湿温下血案朱南山血崩案顽固性胃脘痛案噤口疫痢案风湿脚痿案陈筱宝伤寒闭经案子痫案头痛齿衄案头痛案乳胀案癫痫案张寿颐癃闭案中风案虚劳案周小农眩晕案1 眩晕案2不寐案咳喘案恽铁樵伤寒案伤寒误清案曹惕寅痢疾案目赤痛案产后腹痛案难产案癃闭案顾渭川虚阳痰热案痰郁怔忡案黄疸案吐血便泄案耳后肿案吐血神昏案虚寒湿肿案感冒夹滞案徐小圃阳虚感冒案麻疹肺炎兼牙疳案丹痧案白喉案百日咳案下痢案疳积案腹痛案蔡香荪月经后期案月经量少案崩漏案倒经案先兆流产案产后发热案顾筱岩疔疮案脑疽案外吹乳痈案委中毒案夏仲方眩晕案郁证案暴聋案鼻渊案颜亦鲁湿温案癃闭案肺心病案严苍山泄泻案高血压案胃病案痹证案尿血案秋燥案陈大年月经先期案月经先后无定期案月经后期案闭经案崩漏案痛经案倒经案经前期紧张症案经前乳胀案六、现代(1901―,按出生年月为序)秦伯未感冒案1 感冒案2水肿案1水肿案2腹泻案1腹泻案2胸痹案朱小南经来两手掌背起泡发痒案临经头痛案锦丝带案妊娠下肢静脉曲张案盆腔炎案妊娠皮肤发黑案张伯臾外感发热案夜咳案呃逆案脾心痛案虚损案心悸案奔豚气案程门雪失眠头痛案外感案营卫虚感冒案咳喘案心悸案阴痒痛案吐泻案梅核气案黄文东咳喘案咳血案胁痛案反胃案耳聋案章次公风温案湿温案哕极昏厥案黄疸案寒疝案月经不调案唐吉父经前期紧张症(兴奋型)案经前期紧张症(抑制型)案痛经、经期发热(子宫内膜异位症)案原发性不孕案女阴白斑案董廷瑶胬肉攀睛案增殖体肥大症案嗜酸细胞增多症案下肢抽搐案陈道隆怔忡案痰饮、怔忡、喘案水肿、喘案石筱山骨折案伤筋案内伤(头部)案内伤(胸部)案陈伤劳损案杂病案张赞臣乳蛾案喉痈案喉风案喉痹案张耀卿风暑案秋燥案大头风案咯血案劳淋(乳糜尿)案姜春华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案咳嗽案咯血(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案消渴(糖尿病)案水肿(慢性肾炎)案血尿(慢性肾炎)案茹十眉癫证案狂证案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案陈苏生中风(脑梗死)案哮喘案白塞病案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案慢性肾炎、尿毒症案石幼山头部内伤案胸肋挫伤案胸压缩骨折案左肱骨外科颈骨折伴大结节撕脱案左肱骨髁上骨折案金寿山风温案哮喘案无汗症案眩晕案痫症案王正公寒喘心肾并损案哮喘案反胃呕吐案阳明经腑同病案胁痛案老年噎膈并发便秘案胸痹案风温案陈寿松暑热案急腹痛案顾伯华蛇头疔案委中毒案子痈案流注案乳痈案瘰疬重证案阴疽案裘沛然肾病综合征案胃炎案心律紊乱案肝炎后肝硬化案多发性浆细胞骨髓瘤案朱锡祺病窦综合征案嗜睡症案高血压危象(中风先兆)案婴儿伤乳腹泻案钱伯文甲状腺腺瘤案脑干胶质瘤案胃癌案胃癌术后肝转移案史济柱急性胰腺炎案慢性支气管炎伴高血压案胸椎结核案夏少农脑疽案颜面疔疮案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案脓头痱子(多发性毛囊炎)案痰毒(急性淋巴结炎)案舌疳(扁平苔癣)案癣疮(疣状扁平苔癣)案腮腺混合瘤案王玉润高热案小儿肺炎案急性渗出性扁桃体炎案尿频案庞泮池虚证(卵巢癌术后)案继发不孕案痛经案崩漏(青春期功血)案崩漏(更年期功血)案徐蔚霖暑温(流行性乙型脑炎)案性早熟案凌耀星肺癌案原发性肝癌案血箭案溃疡性直肠炎案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案颜德馨缺血性中风案偏头痛案冠心病案慢性结肠炎案再生障碍性贫血案慢性肾炎案肾盂结石案血管瘤案不孕症案小儿弱智案脂肪肝膏方案朱瑞群哮喘案过敏性紫癜案朱南孙产后脏躁案阴肿(前庭大腺炎)案陈之才腹泻案紫斑案奚九一老年性肢体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案糖尿病足筋疽重型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活动期)案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坏死性血管炎案静脉曲张炎变综合征慢性溃疡案张镜人风温案中风案哮喘案虚劳案症积案痫症案水肿案关格案癃闭案尿血案蔡小荪原发痛经案气虚挟瘀暴崩案溢乳闭经(高泌乳素血症)案络阻不孕案李国衡骨折案脱位案伤筋案胡建华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案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案头痛(血管性头痛)案痫证(癫痫)案颤证(帕金森病)案王翘楚失眠并焦虑案抑郁症失眠案燥咳失眠案柯雪帆荨麻疹案久泻案心力衰竭案呼吸衰竭案肾功能衰竭案心律失常案心悸案叶景华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案1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案2乳糜血尿案肠功能紊乱案黄吉赓肺热(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案肺胀(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案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案张云鹏急性胆道感染中毒性休克伴昏迷案肝硬化腹水案石仰山颈椎病案胸椎压缩性骨折案腰椎间盘突出症案1腰椎间盘突出症案2髋关节滑膜炎案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案刘嘉湘原发性肺癌案肺癌咯血案癌性胸水案胃癌案原发性肝癌案陆德铭乳癖案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案浆细胞性乳腺炎溃后成瘘案复发性口腔炎案柏连松溃疡性结肠炎案直肠炎性肿块案高位复杂性肛瘘案混合痔出血、脱垂案彭培初劳淋(慢性前列腺炎)案热淋(尿路感染)案胰瘅(急性胰腺炎)案施杞痹证(类风湿关节炎)案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案神经根型颈椎病案椎动脉型颈椎病案曹玲仙经行发热(子宫内膜异位症)案脏躁症(经前期综合征)案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案夏翔血证(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案无脉症案劳淋(慢性尿路感染)案胸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案创口不愈(乳房纤维瘤术后)案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案黧黑斑(黄褐斑、面部色素沉着斑)案晕厥(血管抑制性晕厥)案盗汗案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案燥痹(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伴类风湿关节炎)案唐汉钧疔疮走黄(败血症)案疽毒内陷(痈伴脓毒败血症)案毒蛇咬伤案传囊乳痈(急性乳腺炎)案脱疽(糖尿病坏疽)案臁疮(下肢慢性溃疡)案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案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案蔡淦泄泻(直肠癌手术后)案腹痛(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案泄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案臌胀(肝硬化腹水)案胃痞、胃痛(慢性萎缩性胃炎)案消渴(糖尿病)案功能性低热案陈湘君水肿(狼疮性肾炎)案痹证(类风湿关节炎)案头痛(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案燥痹(干燥综合征)案皮痹(局限性硬皮病)案郁证案王左重症类天疱疮案消渴、脱证(尿崩症)案朱培庭胆结石案胆囊炎案慢性胆囊炎案严世芸干燥综合征案心肌炎后遗症案头痛案脑梗死案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案扩张性心肌病案王庆其紫癜性肾炎案类天疱疮案腹型癫痫案支气管哮喘案睡行症案。
明清十八家名医医案
![明清十八家名医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9f9d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7.png)
明清十八家名医医案
明清时期存在许多著名的医家,他们对医学的研究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是一些明清时期的著名医家及其医案:
1.李时中医案:李时中是明代著名医家,他的医案被整理成
《李时中医案》,收录了他的经验和治疗方法,涵盖了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张仲景医案: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医家,他的代表作为《伤
寒杂病论》,收录了他的医案和治疗方案,对于伤寒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影响。
3.吴昆医案:吴昆是明代医家,他的医案被编成《吴昆医案》,
记载了他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涉及多种疾病的诊治。
4.伍应熊医案:伍应熊是明代医家,他的医案被整理为《伍应
熊医案》,收录了他治疗疟疾和伤寒病的经验和方剂。
5.丹波元简医案:丹波元简是明代医家,他的医案被编成《丹
波元简医案》,记载了他的临床实践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验。
6.戚继光医案:戚继光是明代将领,同时也是一位有才干的医
生。
他的医案被整理成《戚氏医案》,包含了他治疗战场上伤员的经验和治疗方法。
这只是明清时期一些著名医家及其医案的简要介绍。
他们的医案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也对后世的医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医医案80例
![中医医案80例](https://img.taocdn.com/s3/m/9d9d58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2.png)
中医医案80例?答:中医医案80例一、感冒发热案例1:患者,男,25岁,感冒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痰多,舌红苔黄,脉浮数。
中医诊断为风热感冒,治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二、咳嗽痰多案例2:患者,女,48岁,咳嗽痰多,痰色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为痰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三、哮喘病案例3:患者,男,10岁,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为哮喘病,治以益气固表、补肾纳气。
四、胃痛胃胀案例4:患者,男,35岁,胃痛胃胀,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中医诊断为脾胃不和,治以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五、腹泻腹痛案例5:患者,女,22岁,腹泻腹痛,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中医诊断为脾虚泄泻,治以健脾益气、温中止泻。
六、便秘问题案例6:患者,男,55岁,便秘问题多年,大便干结难解,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
中医诊断为肠道燥热,治以润肠通便、清热泻火。
七、黄疸病案例7:患者,女,30岁,面目身黄,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为湿热黄疸,治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八、肝病调理案例8:患者,男,45岁,慢性肝炎病史多年,肝功能异常,胁肋胀痛,舌质暗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为肝气郁结。
九、心悸失眠案例9:患者,女,58岁,心悸失眠多年,夜不能寐,心烦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诊断为心火亢盛,治以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十、高血压病案例10:患者,男,65岁,高血压病史多年,头晕头痛,心悸气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为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十一、低血压病案例11:患者,女,42岁,低血压病史多年,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为气血两虚,治以益气养血、升阳举陷。
十二、糖尿病管理案例12:患者,男,50岁,糖尿病病史多年,口渴多饮,多食易饥,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中医诊断为阴虚内热,治以养阴润燥、清热生津。
十三、肥胖减重案例13:患者,女,38岁,肥胖多年,体重超标,肢体困倦,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名家经典医案
![名家经典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72723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6.png)
名家经典医案1. 针刺巨虫病明代名医陈元靓治疗一例巨虫病(即疣赘病)。
患者肌肤有大量肉瘤,状如泥鳅鱼之类,且面积之广、数量之多,超过医者曾治例。
医者首先考虑到以祛风活血的中药治疗,但疗效不佳。
因此,他决定用针刺疗法,采取以虫取虫的方法,即将巨虫病患者身上的虫刺出来,再将针刺所取的虫用盐腌制保存。
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陈元靓每天用近米粗的铁针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行推挤、旋转及抽提之术,每次可以将多只虫子取出。
术后,他再用柳丝在患处扎入穴位,以消肿止痛。
通过长时间的针灸治疗,患处的疣块逐渐消失,患者的身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最终,陈元靓成功治疗了这一奇特的病症。
2. 肝硬化患者的救命草祁连山地区的草原上,有一种叫“鸡冠花”的野草,被藏医称为“乌汝杂”(意为天然药草)。
这种植物在藏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疱疹、下肢水肿等病症。
但最让人惊叹的是,这种野草竟然可以救治肝硬化患者。
据传,一名患有肝硬化的老妇人,身体瘦弱,连口饭也吃不下。
藏医给她用鸡冠花磨成粉末,每日分三次加水送服,大约连续服用了20天,老妇人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不但能够进食,而且恢复了体力。
后来,经医学研究,发现鸡冠花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鸡冠花甙”,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具有极好的防治功效。
自此之后,藏医草药中常常会用到这种救命草。
3. 黄帝羊肘神功《内经》中记载了一著名医案——黄帝羊肘神功。
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一个姓采的少年,因得胃病而身体日益消瘦。
一天,他偶然见到一个用羊肘吃饭的老人,老人告诉他,“这个羊肘乃是治疗胃病的上品,你将它煮白水吃,病即可痊愈。
”然而当年轻人试图煮熟羊肘之后吃下去时,却没有任何效果。
年轻人又找来老人,老人告诉年轻人,“吃羊肘不是只吃它的肉和骨,更重要的是吃掉它的筋,将筋拨下,反复拉扯,转动用它打水(即用羊肘搅拌水),就能治愈胃病了。
”年轻人依照老人的方法进行操作,不久就逐渐康复。
此后,这种方法就被称为“黄帝羊肘神功”,被世人推崇为治疗胃病的最佳良药。
历代名家针灸医案
![历代名家针灸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f3f44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0.png)
历代名家针灸医案历代名家针灸医案今摘录历代名家针灸医案,以示古代名家针法之神技,为后学之典范。
1、气疝(足厥阴肝经)齐北宫司空命妇,疝气客膀胱,虽于前后溲,而溺赤,病见寒气则遗溺。
众医皆以为风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阳脉。
臣意谓腹之所以肿者,厥阴之络结小腹也。
厥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臣意即灸其厥阴之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小腹痛止。
即更为火齐汤以饮之,三日而疝气散,即愈。
按意治病,纯用火齐汤,所谓得意佳作也。
不知此病之愈,得力在灸。
以厥阴病,灸厥阴脉,一灸而舒。
吾之攻灸,有鉴于斯。
2、热蹶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
臣意告曰:"热蹶也。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即三壮也)。
按之无出血,病旋已。
病得之饮酒大醉也。
大醉者,至于四肢发风斑,或腹下脓疮累累。
若用泻剂,中气愈虚,长热不退。
刺其足心,以泄内热,诚捷诀也。
予愿师事之。
3、蹶上为重(足阳明胃脉)川王病,得之沐发未干而卧,蹶上为重,头痛身热,使人烦懑。
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痛渐已。
寒水有反激力,足以使热从上出。
针刺有温泻力,足以使风从下泄。
下泄则心懑除,上出则头痛止,不用汤药,盖亦可治病也。
4、宋仁宗好针嘉祐初,仁宗寝疾,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开眼曰:"好惺惺"。
翌日,圣体良已。
自尔以其穴为"惺惺"。
仁宗尝患腰痛,李公主荐一兵治之。
用针刺腰,才出,即奏曰:"官家起引"。
上如其言,行步如故,赐号"兴龙穴"。
5、治针道士德宗时,有朝士坠马伤足,国医为之针腿。
去针时,有气如烟去,夕渐困惫,将至不救。
国医惧。
有道士诣门云:"某合治得"。
视针处,责国医曰:"公何容易!死生之穴,乃在分毫。
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
公亦好手,但误中孔穴"。
乃令舁床就前,于左腿气满处下针曰:"此针下,彼针跳出"。
医案大全,中医医案,名医医案目录,精选医案
![医案大全,中医医案,名医医案目录,精选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5ab5e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a.png)
医案大全,中医医案,名医医案目录,精选医案
医案大全
《曹仁伯医案论》
《马培之医案》
《丛桂草堂医案》
《续名医类案》
《临证指南医案》
《张聿青医案》
《古今医案按》
《丹台玉案》
《王氏医案绎注》
《吴鞠通医案》
《孙文垣医案》
《丁甘仁医案》
《王旭高临证医案》
《程杏轩医案》
《邵兰荪医案》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叶天士医案精华》
《眉寿堂方案选存》
《也是山人医案》
《三家医案合刻》
《张畹香医案》
《花韵楼医案》
《何澹安医案》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何世英医案》
《余无言医案》
《章次公医案》
《湖岳村叟医案》
《洄溪医案》
《集思医案》
《旧德堂医案》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儒门事亲》
《脾胃论》
《寓意草》
《经方实验录》
《脾胃论》
《伤寒九十论》。
名家医案与临床(绪风)
![名家医案与临床(绪风)](https://img.taocdn.com/s3/m/ee0a21c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6.png)
近代名医恽铁樵: “我国汗牛充栋之医书,其真实价值不 在议论,而在方药,议论多空谈,药效乃 事实,故选刻医案乃现在切要之图。”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六分。
内蕴,经脉痹阻,肾气亏虚,精微失固。治宜清化郁热, 疏通经脉,益肾固下。
生地黄45g,赤芍、当归、地鳖虫、炙蜂房、制川乌、 乌梢蛇各10g,鸡血藤、白花蛇舌草各30g,仙灵脾、 苍耳子各15g,甘草3g,10剂。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六分。
4月27日二诊:药后热未再作,关节肿痛显著减轻 ,乃又自行继服10剂。目前已能行走,自觉为半年 来所未有之现象。复查血沉已降为60mm/h,尿蛋 白(+)。效不更方,激素在递减。原方生地改为熟 地黄30g,10剂。益肾蠲痹丸3袋,每次6g,每日2次
(1)上方加炒白术15g,夜交藤30g。14剂。
(2)益肾蠲痹丸8g×4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六分。
7月4日三诊:关节肿痛时轻时重,晨僵已释。余
无所苦,脉舌同前,前法损益。
(1) 6月6日方加油松节、生黄芪各30g。14剂。
(2) 益肾蠲痹丸8g×4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仙灵脾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六分。
林某,女,34岁,农民。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8年余,腕踝关节肿痛僵硬,手
指关节呈梭形改变,长期服用消炎痛、地塞米松,未 见好转。近两年来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于1987 年9月2日来初诊。患者面部虚浮,指、腕、肘、踝、膝 关节疼痛,晨僵约3小时,口干怯冷,关节得温则舒, 苔薄腻、舌边色紫,脉弦细。血沉54mm/h,抗 “O”883u,类风湿因子阳性。寒湿外侵,痰瘀交结, 深入经隧,肾虚络痹。治宜化痰消瘀,益肾蠲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母10、生石膏25、炙甘草3、薏苡仁25、升麻9、 火麻仁25、党参15、白术12、茯苓12,12剂。水煎 服,日一剂。 服药后,饥饿感减轻,夜间不需加餐,大便转 润,但停药后诸症复如前。用上方加黄芩9、枳壳9、 地骨皮12,水煎服,日一剂。服药12剂,疗效不显, 拟加小承气汤、白虎汤及四君子汤合方化裁: 酒军6、枳实10、厚朴12、知母10、生石膏30、 炙甘草6、苡仁30、白术12、沙参15、麦冬12,水 煎服。六剂后即显效,继服12剂,诸症渐除,日进 主食0.5公斤左右,大便转常。20天体重增加了5公 斤,精神好转。
4月27日二诊:药后热未再作,关节肿痛显著 减轻,乃又自行继服10剂。目前已能行走,自觉 为半年来所未有之现象。复查血沉已降为60mm/h ,尿蛋白(+)。效不更方,激素在递减。原方生地 改为熟地黄30g,10剂。益肾蠲痹丸3袋,每次6g ,每日2次,食后服。 5月10日三诊:症情稳定,血沉已降为 28mm/h,类风湿因子亦已转阴。激素已撤,汤药 可暂停,以丸剂持续服用巩固之。 9月2日随访:关节肿痛已消失,活动自如,体重 增加,已恢复轻工作。
朱良春医案: 杨某,女,33岁,工人。1986年4月5日初诊,去年10 月开始周身关节疼痛,怕冷恶热,血沉147mm/h, 经常发热(37.5℃~38.2℃),一度怀疑为红斑狼疮,但未 找到LE细胞,嗣查类风湿因子(+),乃确诊为类风湿 性关节炎。迭用抗风湿类药物无效,长期服用地塞 米松(3片/日)以缓其苦。目前关节肿痛、强硬,晨 僵明显,活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面部潮红虚浮 ,足肿,腰痛,尿检蛋白(++~+++),苔薄黄,舌质 紫,脉细弦。郁热内蕴,经脉痹阻,肾气亏虚,精 微失固。治宜清化郁热,疏通经脉,益肾固下。 生地黄45g,赤芍、当归、地鳖虫、炙蜂房、制川乌 、乌梢蛇各10g,鸡血藤、白花蛇舌草各30g,仙灵 脾、苍耳子各15g,甘草3g,10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素问· 气厥论篇》“大肠移热于胃,
善食而瘦人, 谓之食亦。”
朱良春类风关治验:
补益肝肾精血
* 益肾壮督
温壮肾督阳气
阴充阳旺,驱邪外出
* 妙用虫药
风寒湿痹证
* 顽痹证治分五型 *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郁久化热证 痰瘀阻络证 瘀热浊毒证 肾督亏虚证
焦树德治验: • 尪痹发病之关键在于风寒湿邪入肾伤骨; • 治疗以补肾祛寒为主; 辅以化湿散风、养血荣筋、活瘀通络。 若出现邪欲化热之势,则减少燥热之品 ,加用苦坚清润之品; 若出现化热之证,则暂以补肾清热法治 其标热,待标热得清后,再渐转为补肾祛寒 之法治其本。 并注意调护脾胃以保后天之本。
(郁热内蕴 经脉痹阻)
制川乌 乌梢蛇 赤芍 地鳖虫 制蜂房 苍耳子 白花蛇舌草 生地 当归 鸡血藤 仙灵脾
林某,女,34岁,农民。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8年余,腕踝关节肿痛僵硬 ,手指关节呈梭形改变,长期服用消炎痛、地塞米 松,未见好转。近两年来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于1987年9月2日来初诊。患者面部虚浮,指、腕 、肘、踝、膝关节疼痛,晨僵约3小时,口干怯冷 ,关节得温则舒,苔薄腻、舌边色紫,脉弦细。血 沉54mm/h,抗“O”883u,类风湿因子阳性。寒湿 外侵,痰瘀交结,深入经隧,肾虚络痹。治宜化痰 消瘀,益肾蠲痹。 处方:制川草乌各10g,生熟地各20g,仙灵脾10g ,乌梢蛇10g,炮甲片10g,炙全蝎末3g(分吞),地 鳖虫10g,白芥子10g,炙僵蚕10g,骨碎补10g,全 当归10g,徐长卿15g,生甘草6g。
另益肾蠲痹丸8g,一日3次,饭后服。 二诊:进药60剂,关节疼痛明显好转。肿痛 稍退,已能翻身坐起,但行走困难。地塞米松减 至每日1片。原方去白芥子、僵蚕,加炙蜂房10g ,补骨脂10g,肉苁蓉10g,30剂。另益肾蠲痹九 8g,一日3次,继服。 药后已能下床行走活动,关节肿痛基本已消除 。当地医院复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23mm/h, 抗“O”<500u。地塞米松减至每日1/4片。药既 奏效,处理同前,丸药继服三个月,关节活动功 能恢复正常,地塞米松已停服,能骑自行车和从 事家务劳动。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复查均 属正常。嘱再服丸药6月,以巩固疗效。
例2
(寒湿痹阻 痰瘀交结)
制川乌 制草乌
乌梢蛇 徐长卿
炙全蝎 炙僵蚕 地鳖虫 炮山甲 (炙蜂房) 白芥子 生地 熟地 全当归 生甘草 仙灵脾 骨碎补 (补骨脂)
朱某,女,33,打字员。1998年12月10日初诊。 全身关节疼痛,小指关节肿胀、晨僵1.5小时, 发作半年,手指已变形。辅检:AS0<250u, ESR30mm/h,RF63,CRP 3.0ug/L,IgGl9.3g/L ,IgA 4.0g/L,IgM 3.65g/L,RBC 2.81×10 12/L, WBC6.5×10 9/L。顷口干,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小 弦,此顽痹之候也,治宜蠲痹通络,活血定痛。 (1)生黄芪、生地黄、鸡血藤各30g,炒延胡20g,仙 灵脾、徐长卿各15g,炙蜂房、炙地鳖虫、全当归 各10g,甘草6g。7剂。
名家医案
与
临 床
清末医家周学海: “宋后医书,唯案好看,不似注释古 医书之多穿凿也,每家医案中,必各有 一生最得力处,细心遍读,是能萃众家 之所长矣。”
近代名医恽铁樵: “我国汗牛充栋之医书,其真实价值 不在议论,而在方药,议论多空谈,药 效乃事实,故选刻医案乃现在切要之 图。”
某某,女,50岁。 多食易饥二年余。患者二年多前忽感食难用 饱,日进食4、5顿仍感饥饿。每于夜间醒来还要 加餐。一昼夜进主食量由原来的0.5公斤增至1公斤 多,近已增至1.5~2公斤,体重却逐渐减轻。经多 种检查排除了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西医 未能确诊,中医治疗近一年,效亦不著,遂失去 信心,近年来未再治疗。近因病情加重,日进食2 公斤多仍时感饥饿,四肢乏力,故来求诊。察患 者体瘦,面色略黯,大便自患病以来一直干燥, 脉弦细,舌淡红,苔灰白,尿黄,大便干结如粟。 阅其以往服过之药方,多为滋补之剂。患者多食 而不多饮,尿黄而量不多,历时两年多,体瘦而 不形削,且能坚持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