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儿童推拿手法详解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1 推法(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
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
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1 攒竹(天门)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
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技术是以揉法、推法、捏法等手法作用于小儿特有的腧穴上,治疗儿科疾病的推拿医疗技术。
以其腧穴的操作手法不同,功效各异。
因操作手法方向、轻重变化而有补泻之分。
适应的病证包括腹泻、便秘、疳积、遗尿、发热、咳嗽、夜啼、惊风、麻疹等多种病证,也用于小儿保健。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手法1.推法推法是以指、掌、拳或肘等着力于施术部位上,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手法。
用于小儿时,多以指、掌等置于施术部位上,保持均衡的压力,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
如果直接在皮肤上操作,需要涂抹介质(即用油、水、膏、粉等润滑物质作为中介后,再作手法操作),其操作力度以不带动皮下组织为宜。
以下各种推法均要遵循这一要求。
(1)直推法用拇指桡侧或指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固定助力,拇指保持一定的压力,依靠拇指掌指关节运动带动手指运动,沿皮肤表面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或以中指罗纹面、示中二指并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后的罗纹面等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伸直,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手指运动,使手指掌面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推动。
频率大约200~300次/分,用力均匀,始终如一。
(2)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示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
(3)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4)合推法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
2.揉法见经穴推拿技术。
3.摩法用掌心或并拢的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指面附着在体表做轻柔缓和的环形运动的手法。
4.捏脊法捏法之一。
用拇指指端桡侧缘向头部方向顶住脊柱或脊柱两侧皮肤,示、中指前按,三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或者示指屈曲,用示指中节桡侧紧贴脊柱两侧皮肤,拇指前按,两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5.捣法用中指指端着力,或手指屈曲,以示或中指近侧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
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
一、脾经(脾土)
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小儿推拿基础: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搓法、
小儿推拿基础: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搓法、小儿推拿手法是以手的动作为基础,如按、摩、推、揉等。
但又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的、简单的、随意的动作;它是有特定要求的动作,需经规范地训练,从而熟能生巧。
因此,要很好地进行手法的练习。
有些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相类同,但与成人手法的要求有所不同。
小儿推拿手法特点: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的生理特点,因此其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要求做到“轻而不浮,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重而不滞”。
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相比,有时仅用某类手法中的一二种,如成人手法中的按法有指按、掌按、肘按等,小儿临床中则多用指按,不用肘按;有的手法为小儿推拿所特有,如旋推法、直推法,成人推拿一般不用或少用。
小儿推拿手法种类:小儿推拿手法有一二十种,常用的有“小儿推拿八法”及捏、拿、捻、擦等。
小儿推拿八法是指“按、摩、掐、揉、推、运、搓、摇”,这种提法首见于《厘正按摩要术》。
海派儿科推拿则将一指禅推和滚法、擦法运用到小儿推拿的临床治疗中,并将小儿推拿手法总结为以“按、摩、捏、揉、推、拿、搓、摇、滚、擦”为主的“推拿十法”。
小儿推拿手法时间: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以推法、揉法、运法、摩法操作时间长而次数多,而按法、拿法、捏法次数宜少,掐法则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
在临床应用上,其处方名是将小儿推拿手法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称谓。
例如,补脾经、补肺经(用旋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清脾经、清肺经(用直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揉一窝风(用揉法施于一窝风穴),掐人中(用掐法施于人中穴)等等。
小儿推拿手法顺序:在手法操作的顺序上,按照取穴及部位,一般是从上而下、自前而后,先头面、次上肢、再次胸腹及下肢正面、最后腰背及下肢背面;二是先重点、后一般;三是先一般、后重点。
对于如掐、捏等一些刺激较强的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因刺激过强使患儿哭闹而影响治疗。
小儿推拿介质:由于许多小儿推拿手法是直接接触小儿皮肤的,因此在手法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孩怎么推拿_小孩推拿的方法
小孩怎么推拿_小孩推拿的方法小儿推拿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孩怎么推拿,希望能帮到你。
小孩怎么推拿1、保健四大手法操作手法: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
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
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
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
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
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
常用作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
急性感染病期可暂停,病愈后再进行。
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作为介质。
2、固表止汗四大手法操作手法: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
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
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
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
每日一次。
外感、发热时可暂停。
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作为介质。
3、通便四大手法操作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
小儿推拿手法
【捏脊法】
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 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 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 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捏脊法专用于脊柱“线”状穴的操作,具有健脾胃、消食积、和脏 腑、行气血、通经络、调阴阳、强身体、促生长等功效。主治小儿先后 天不足的一切虚弱病证,如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呕吐等。捏 脊法也是常用的小儿保健推拿手法。 《肘后救卒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 未愈更为之。”
【推法】(直推;旋推;分推;合推)
4.合推法: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纹面或掌面,自腧穴两旁向 中间作分向推动。频率约为每分钟200次。 合推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不应使皮肤向中间 起皱。 合推法在临床上作为一种辅助手法,仅用于手阴阳穴,具有 行痰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结咳喘、胸闷等。有时还与 分推手阴阳配合应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小儿按摩经》:和阴阳,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摩法】
【注意事项】 1.摩法操作时,指面或掌面要紧贴体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的摩动。 2.腕关节要放松,指掌部自然伸直并拢。 3.动作轻柔,压力均匀,不带动皮下组织。 •【临床应用】 •摩法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刺激轻柔舒适,多应用于头 面、胸腹部,如摩囟门、摩腹、摩中脘等。摩法在某些腧穴 上操作时其方向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腧穴而定, 如顺时针方向摩腹为泻,逆时针方向摩腹为补,顺逆双向摩 腹为平补平泻。
【小儿腹泻】
(一)伤食泻 主要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 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 板门。
儿推常用手法
儿推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
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
“直推”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
“直推法”常用于“线状”穴位。
“旋推”也是只作用于表皮,不得带动皮下组织。
“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
“分推”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
2. 摩法:包括单指摩法、多指摩法、掌摩法等,主要是采用较轻的环形运动的方法。
3. 运法:主要是采用有此往彼的环形或弧形运动的方法。
4. 揉法:是指手掌固定做回旋运动的方法。
5. 按法:是指通过手掌大面积垂直下压的方法。
按法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6. 掐法、捏法、捣法、搓法、捻法、摇法、振法等。
此外,还有拿法等在临床上使用也比较多。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
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婴幼儿推拿常用手法 摩法
【结构导图】
第一节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四、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紧贴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体表 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不带动皮下组织的手法,称摩法。根据术者的操作部位,可 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图4-7)。
图4-7
四、摩法
【作要领】 术者用手指指面或手掌面,紧贴于体表一定治疗部位或穴位, 而后作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
【动作要求】 本法操作时手法要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当,勿 带动皮下组织,频率大约每分钟120~160次。
【应用】本法多用于头面部、胸腹部,如摩中脘、摩腹。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推法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功效:疏经通络、理筋散结、活血祛瘀。
适用部位:四肢,肩背,腰臀及胸腹等部。
主治:颈、肩腰腿诸痛症,脘腹胀满。
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力内收的手法称为拿法。
作用:疏筋通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
适用部位:主要用于颈项部、肩背部及四肢部。
按法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
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主治:疼痛、癃闭等症。
摩法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手法称摩法。
有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摩法。
作用:本法具有益气和中,消积异滞,疏肝理气,调节肠胃,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等功能。
适用部位:本法适合于胸腹部、胸肋部、颜面部。
揉法以指、掌、掌根、小鱼际、四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前臂尺侧肌群肌腹或肘尖为着力点,在治疗部位带动受术皮肤一起做轻柔缓和的回旋动作,使皮下组织层之间产生内摩擦的手法。
其中,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揉法、掌根揉法,小鱼际揉法,膊揉法,肘揉法、拳揉法等。
作用: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腹部按揉利于减肥睡前按揉有助睡眠揉腹防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肝炎手术后肠粘连捏法捏法,推拿手法名。
与拿法相似,但需将肌肤提起。
操作方法有两种:作用:具有调和阴阳,增补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适用部位:多用于脊椎部、背部膀胱经、督脉。
点法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
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
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
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作用:开通闭塞,活血止痛。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尤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的压痛点。
捏脊疗法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
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按摩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刺激和调节婴幼儿体内的气血流动,增强其免疫力和抵抗力。
下面是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1.捏法:用指腹或者整个手掌握住肢体或者穴位,轻轻地用力捏动,有助于促进局部气血
循环。
2.推法:以手指为主要推动力,沿着肢体方向缓慢推动,可以帮助提高肌肉张力。
3.揉法:将手掌放在需要揉捏的部位上,用掌心缓慢地旋转和揉捏,有助于舒解疲劳和促
进局部血液循环。
4.摸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在特定的穴位上,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循环和促进身体健
康。
5.按法:以手指和掌面为主要按压力,按压局部的组织和穴位,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平
衡体内气血流通。
以上是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确保按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需进行小儿推拿按摩,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或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操作。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
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 【临床应用】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常 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
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
流涕等。
百会
【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 【操作方法】 1.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 按揉百会。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次数】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
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起始部中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 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 等。 【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 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
【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
腹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 1.推法:①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 分推腹阴阳; ②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 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阳。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 摩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
小儿推拿穴位及推拿手法都有什么作用,适合新手家长们学习
小儿推拿穴位及推拿手法都有什么作用,适合新手家长们学习小儿推拿主要用于至5岁小儿。
目录1、发热;2、咳嗽;3、泄泻;4、便秘;5、疳积;6、遗尿;7、夜啼一、发热1、开天门:成人用两手拇指,交替从小儿眉心处的印堂穴向上直推至发际稍上方,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2、推坎宫:成人两手拇指,从小儿眉头分推至眉尾(← →),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3、揉太阳:成人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小儿眉后凹陷太阳穴处,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4、清肺经:成人拇指在小儿无名指罗纹面肺经处,从指端向指节直推,100次。
功效为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5、清天河水:成人食中指并拢,从小儿腕中点上推至肘横纹中点,300次。
功效为清热,泻火,除烦。
注:发热添风寒者,加以下操作1、推三关:以腕部桡侧为起点,沿前臂外侧向上推至肘关节桡侧,300次。
功效为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
2、掐揉二扇门:成人用双手拇指甲掐小儿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指根交接处5次,然后用食指、中指揉50次。
功效为发汗透表、退热停喘。
3、拿风池:成人拇指、食指同时按揉小儿两侧风池穴,10至15次。
功效为发散解表、怯风散寒、明目、止头痛。
4、推六腑:亦称退六腑,发热到癫热时用。
以腕部尺侧为起点,沿前臂内侧向上推至肘关节尺侧,300次。
功效为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一切实热症。
二、咳嗽1、清肺经:成人拇指在小儿无名指罗纹面肺经处,从指端向指节直推,100次。
2、按天突:成人中指指尖按小儿胸骨上窝的天突穴,10次。
功效为理气化痰,降逆停喘,止呕。
3、推揉膻中:两乳尖连线中点,为膻中穴。
成人先用中指指端在膻中穴揉150次,再用拇指罗纹面从胸骨切迹推至剑突150次。
功效为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4、揉乳旁乳根:成人用食指中指同时揉乳旁外开2分的乳旁穴和乳下2分的乳根穴,20次。
功效为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5、擦膻中:成人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沿胸骨上下摩擦,擦热为度。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
一、小儿头穴
(一)内眦穴(内关):位于头顶正中,前额之中,乳头前上2.5厘
米处。
主治:主治头痛,面痛,胸痛,耳痛,胸胁胀满,头眩,眼痛,目赤
肿痛,鼻塞流涕,口眼歪斜,抽搐口舌张痛,癫狂口吐白沫等病证。
操作手法:拇指按压,以持压手法从耳中心抵至内眦穴,节度和推泻
按摩的手法,每次2-3分钟。
(二)外眦穴(外关):位于头顶正中,前额之前,乳突后下1.5厘
米处。
主治: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眩晕,耳聋听力减退,颅痛,颅神经痛,眼痛,口眼歪斜,抽搐口舌张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肠
绞痛等病证。
操作手法:以持压手法从耳中心抵至外眦穴,节度和推泻按摩的手法,每次2-3分钟。
(三)额内口穴:位于头顶正中,前额之前,乳突后下3厘米处。
主治:主治头痛,面肌痉挛,耳聋,鼻塞,口眼歪斜,抽搐口舌张痛,神经性偏瘫,癫狂口吐白沫,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
等病证。
操作手法:额头前部紧张按压,以触摸、挤压等方式操作。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主要用于儿童的疾病治疗和预防。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捏揉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肌肉或皮肤,然后轻轻揉动,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2. 推拿法:用手掌按摩,由浅入深,轻柔有力,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经络气血运行。
3. 摇晃法:用手臂和手掌轻轻握住患儿的身体部位,轻轻晃动,以促进神经系统的疏松和放松。
4. 磨擦法:用手掌或指腹在肌肉或皮肤上来回磨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经络气血运行。
5. 拉伸法:用手掌或手指轻轻按住患儿肌肉,然后缓慢拉伸,以缓解肌肉紧张和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6. 捏顶法: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婴儿头顶部位,然后轻轻捏动,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和头颅的生长发育。
小儿推拿手法应该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和年龄来选择,同时也需要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建国以后
1956年上海开设推拿训练班,1958 年成立推拿专科门诊,建成专科学 校。 60年代我国建成一支推拿队伍,推拿 麻醉已初见成效。
5、建国以后
1956年上海开设推拿训练班,1958年成 立推拿专科门诊,建成专科学校。 60年代我国建成一支推拿队伍,推拿麻醉 已初见成效。 70年代,推拿学术活动逐渐恢复。之后, 全国中医院校相继成立了推拿专业、推 拿系。
(一)动作要领
指实 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
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 四指不着掌面,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定作用。 拇指伸直,使
掌虚 除大拇指以外
的其余四指及手掌都要 放松,切不可挺劲。
沉肩
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要耸起 用力,肩部下垂。 垂肘 上臂肌肉 放松,肘部自然下 垂,略低于腕部。
推拿手法
一、手法的概念:
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特定的 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 称推拿手法。
二、基本要求 持久 深透 有力
均匀 柔和
以上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 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 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 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刚柔并举” 在临床运用时,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 关键,两者必须兼有,缺一不可。
易疗无经三
掌效毒济手
握显副简法
和 推 广
著
作 用
便
的 特 点
四、手法分类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推拿手法可 归纳成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 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六类 手法,每类各有数种手法组成。
五、注意事项
1、手法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 认真负责,精神集中,手到神到。
推拿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庞安时成功运用手法催产,使推拿 方法延展到妇产科。 手法的分析是这个时代的又一趋势。 《儒门事亲》提出汗吐下三法宜对 推拿临床具有重要的作用。
4、明清时期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小儿推拿体系。 第一部现存最早的推拿学专著《小
儿按摩经》问世。 推拿经验日益积累,理论上也有很
(一)动作要领
沉肩
肩关节 放松,
肩部不要耸起用力,
肩部下垂。
垂肘 上臂肌肉 放松,肘部自然屈 曲120~1400 。
松腕 手腕自然屈曲。腕关 节部放Fra bibliotek。推 拿
何谓推拿?
推拿古称按摩,是在中医理论的指 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的体表穴位、 部位,或者运动患者肢体关节,从而 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的中医 外治疗法。
推拿的起源
推拿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与自然 环境和疾病作斗争时,体会到“手法” 对机体的有效作用,通过长期的自身 验证,成为当时人民防治疾病的一种 有效手段。
(三)临床运用
本法接触面积小,压强大,渗透度大, 可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 健脾和胃的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 等各科疾病。
二、 法
法是 法推拿学术流派主 要手法,由丁季峰老师在继承祖 传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创立的。
以手背部在体表进行连续的滚动,称 为滚法。以其滚动之力作用于体表,刺 激平和,安全舒适,易于被人接受,具 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1.恶性肿瘤部位 一般不应使用手法, 以防止肿瘤细胞的扩散与转移,使病情加重。
2.骨折部位 骨折经手法复位或骨折经 包扎固定后在骨折部位的远端应用轻柔手法, 以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折后遗症的发生。
3.正在出血或内出血的部位 不宜用手法 治疗。脑出血的患者,亦应在出血停止后2周再 行手法治疗。
4.皮肤疾病(湿疹、癣、疙疹、脓肿等)患 处 不可作手法治疗。
9.剧烈运动后极度劳累、饥饿状态等,或极 度虚弱者 不宜立即作手法治疗,以免发生晕厥 现象。
10.醉酒后神志不清者 一般也不立即作手 法治疗。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以指、掌、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 的摆动,称摆动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缠法、 扌衮法和揉法。
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是一指禅推拿流 派的主要手法,因在国内有较大 影响,治疗范围广泛,故有“手 法宗一指禅”之说。
1、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时代已将其定为中医 的五大治疗手段之一。
按摩器具:九针中的“圆针”“踶 针”即是当时的按摩工具。
2、魏晋隋唐时期
设有按摩科,有了按摩专科医生。 隋代设有按摩博士。 唐代又将按摩医生分按摩博士、按
摩师、按摩工。自我按摩盛行,膏 摩之法盛行。
小儿推拿已见倪端。
3、宋金元时期
5.皮肤破损、水火烫伤患处 不能行手法 治疗,以免引起局部感染。局部扭伤,同时伴有 皮肤破损者,应在创面愈合后,再作手法治疗。
6.骨与关节结核患者 不宜手法治疗。
7.化脓性关节疾患 不宜用手法治疗,以 免加重病情。
8.妇女妊娠期、月经期腰骶部和腹部不宜作 手法治疗,也不宜在四肢感应较强的穴位处采取 强刺激手法,其他部位需要手法治疗,也应以轻 柔手法为宜,以免出现流产和出血过多。
悬腕 手腕自然垂屈,不可将腕关
节用力屈曲。腕部放松。
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 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运动。
(二)操作要求
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 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 动作要灵活。
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在拇指端或其罗纹面能吸定的基 础上,再练习在腕部摆动时,拇指端作 缓慢直线往返移动,即所谓紧推慢移。
2、医者要保持双手清洁和适当温度, 勤剪指甲。
3、诊断明确,辨证施治,合理选用 手法。
4、操作时,手法由轻而重,压力因人、因病、 因部位而异。
5、操作时间掌握得恰当与否,对疗效有一定 影响。一般从两方面考虑:
(1)病在经脉关节或是在脏腑气血。前者一 般10—20分钟,后者15—30分钟或更长。
(2)选用手法,使用摆动类及轻柔缓和的手 法,时间可稍长些,而压力大、刺激强的手法, 如按、压、点等手法,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引 起不良反应甚至不良后果。
初次治疗,时间不宜太长,临床应用时还要 根据治疗部位的大小和多少而灵活地掌握操作 时间。
六、手法的禁忌证
推拿手法具有比较广的临床适用范围,但 也存在着明显的禁忌证,概括起来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