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出处:《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 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注: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1】死生,昼夜事也。

【判断句】译文:死生是早晚间的是情。

【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判断句】译文:而处境艰难险恶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断地发生,不是人也间的能忍受的。

【3】为巡船所物色。

【被动句】译文:被元兵巡逻船盘查。

【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被动句】译文: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5】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状语后置句】译文:天天跟元人的骑兵在淮河一带你追我躲。

【6】将请罪君。

【状语后置句】译文:准备向君王请罪。

【7】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判断句】译文:不能说不是这五人的功劳呀。

【8】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判断句,被动句】译文:这五个人,就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

【9】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判断句】译文:这实在是百年难得际遇啊。

【10】激昂达义。

【被动句】译文:为达义所激动。

【11】谁为哀者、【宾语前置,或省略句】译文:在为谁悲痛?【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译文:本郡有声的士大夫们向当地行政长官请求。

【1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状语后置】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竖立碑石。

【14】显荣于身后。

【状语后置】译文:在他死后享受到荣耀。

【1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定语后置】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

【16】扼腕墓道。

【省略句;状语后置】译文:在墓道上握腕惋惜。

【17】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译文:这是我的国错。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判断句】译文: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军却损害他人是不仁的。

【19】夫晋,何厌之有、【宾前】译文:晋国那里有满足的时候呢;【20】以其无礼与晋。

【状后】译文:因为它曾对晋国无利。

【21】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句】译文:从属于晋的同时也从属于楚。

【2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后】译文: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23】若亡郑而有益君。

【状后】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24】若舍郑而以为东道住。

文言文中常见的35种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的35种固定句式

2022高考复习:文言文中常见的35种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7)注意用典的语句 )
例1: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建立霍去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例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练习 1.至于智伯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至于智伯, 1.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译文:至于智伯, 译文:至于智伯,像对待国家栋梁一样对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一 样报效他。 样报效他。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所得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都用来供给别人的孤儿 孤女穿衣吃饭。 孤女穿衣吃饭。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 既加之以刑 之路也。 之路也。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如何达到“

课外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课外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译文】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

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

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

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

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

【原文】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

郭槐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士争凑燕。

(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节)【译文】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

郭槐先生说:“:“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

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

国君就派他去了。

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

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

《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4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一、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同“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之。

二、实词、句型(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若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若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主人、某某主办方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有求于您今义:求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表示敬称,婉指秦穆公今义: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7.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作动,驻扎)3.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晚;名作动,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文言文语句翻译方法

文言文语句翻译方法
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 构、特殊句式等)
文言文翻译标准
古人曾提出“信、达、雅”的三字标准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直译: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
终极绝招:
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 进行合理推断!
猜测法:
1.联想推断法 联想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推断: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不速之客: 邀请、招致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离 )
众叛亲离 背叛
2.相似结构推断法(对偶、排比句均可用 此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自然界的万物
------《宋史·卷三百六·戚纶传》 译:胡则当时被当权者亲近,于是一起搜集戚 纶的过失,后来戚纶调任扬州知州。
“涂”通“途”,道路 捃[jùn]:拾、取。摭[zhí]:拾取、搜集。
推断: 当涂者→当权者; 捃摭→搜集,拾取

这个“猜词”不能随便
使用。我们首先要“直译”

(留删换调补),在“直译” 与“意译”均不能完成时,
3.以形释词法
如从字形结构入手: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 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 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 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胡)则时为当涂者所昵,因共捃摭纶过,徒 知扬州。
【题目1】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18 文言文翻译和句式(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18  文言文翻译和句式(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酒肉食物犒劳他,食物非常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
有的。
(2分)
例2:有一个叫张茂先的人双目失明,突然消失了。
一位老人拿好酒果肉来品尝,张茂先看见这位老人冰
清玉洁,特别敬佩。
(0分)
改卷得分点:
1、爽然自失,翻译出“茫然”、“失落” 等类似意思,得1分;如果“爽然”翻错 (翻成爽快、开心等意思),那么即使 出现“失落”等字眼,仍不得分。 2、“饷之”,翻译出“给他吃”、“款待 他”、“招待他”等类似意思,得1分。 3、“非……所有”,翻译成“不是……能 拥有的”、“不是……所有的”类似意 思,得1分。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 肯给我啊。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补:补充(省略成分)
▲人名要译成全姓全名。 ▲高考文言文四大省略 ①省略主语 ②省略谓语 ③省略宾语 ④省略虚词【代词(之)、介词(于)】 ▲省略成分要补充并加括号。
高考回眸(2016年)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 鲜洁非人世所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 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 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 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 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文言句式课文文言文译文拓展

文言句式课文文言文译文拓展

一、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

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难道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二、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

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

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

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

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

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

”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

三、十一月,庚午,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十一月庚午日,万寿公主要出嫁给起居郎郑颢。

郑颢是郑絪的孙子,当朝进士,做过校书郎、右拾遗内供奉的职位,以言行文雅闻名。

公主是皇上的爱女,所以选郑颢做女婿。

主管婚姻的官员按照旧例请公主使用以银装饰的车辆,皇上说:“我想用节俭的制度来治理天下,应当从我自身开始。

”下令按照外戚贵妇的待遇用以铜装饰的车辆嫁女。

下诏命令公主妇女的礼节,要和其他的臣子、庶人一致,告诫她不能小看丈夫家族的人,不能干预朝政。

又下手诏说:“如果违反了我的告诫,必然会有像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一样的祸患。

”郑颢的弟弟郑顗,曾经得了危重的病,皇上派使臣去探视。

岳飞诉冤文言句式及翻译

岳飞诉冤文言句式及翻译

岳飞诉冤文言句式及翻译
【岳飞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

他忠诚勇敢,善于领兵布阵,多次打败金国侵略者,保卫祖国。

然而,在抗金战争的关键时刻,岳飞被奸臣秦桧陷害,被赐死,直至宋孝宗时期才得以平反昭雪。

【岳飞诉冤文言句式分析】
在文言文中,岳飞诉冤这段文字采用了典型的叙事句式,叙述了岳飞被陷害致死的事实。

其中,动词和名词的搭配十分紧密,表达了事件的过程和结果。

同时,通过状语的运用,突显了事件的紧迫性和悲剧性。

【岳飞诉冤文言句式翻译】
原文:秦桧妒忌岳飞之功,诬其有反状,遂赐死。

翻译:秦桧嫉妒岳飞的功绩,诬陷他有叛逆之心,于是下令将他处死。

【实用文言翻译技巧】
1.掌握实词含义:在翻译文言文时,要充分了解实词的基本含义,确保翻译准确无误。

2.注意虚词用法: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关键作用,要正确理解其用法,使翻译通顺。

3.把握句子结构: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进行翻译。

4.保持句子韵味: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文的韵味和意境,使译文具有可读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岳飞诉冤文言句式的特点以及实用的翻译技巧。

一篇趣文,囊括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和固定格式

一篇趣文,囊括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和固定格式

一篇趣文,囊括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和固定格式提示:为备考简单高效,下面文章,将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文言文所需“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固定格式”知识点集缩在一起。

化繁为简,构建模型,是“建模语文”的不渝追求。

只学一篇趣文,即可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和固定格式宋亚军说明:为将文言文三大知识点集成,勉强做成小文一篇。

本来文言功底甚浅,又加之生硬地塞入三大知识点,故各位看官只管关注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和固定格式即可,小文语言及思想就大可忽略了。

不然,笔者则汗下如注了。

一、特殊句式提示:1.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名称,是文言句子与其对应的规范现代汉语比较后,发现的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2.特殊句式的名称,不重要;正确翻译,才重要。

句式名称,只是为了方便解说而已。

【文言故事】书生者,读书之后生也。

入酒肆,坐于一隅,须臾,不见小二上前,遂怒:“小二安在?”宾客方大快朵颐者,皆振恐。

小二趋前:“客官何呼?客官见谅……”书生怒不止:“吾坐此久矣!安在汝能急人之困也?交友当不以老幼之别,待客当不以贵贱之分。

汝欲何为?”“吾何错之有?此非书塾,可不拘礼法,饱读诗书者不余欺也!虽无筋骨之强,必有口舌之利,先生之谓也!小二犹恐见辱于先生也!”书生正襟危坐,取大元宝一只于袖中,掷桌上,曰:“此则菜肴之资也。

熟牛肉入口即化者,一斤;竹叶青窖藏十年者,二斤;小菜精致可口者,四碟!”小二色愈恭。

书生曰:“甚矣,前倨而后恭!为天下笑者,何也?为百姓所不齿者,何也?诗书之不读,礼节之不知。

为俗世之风所驱,尔等皆为所虏!悲哉,世也!唯利是图者,惟富贵者马首是瞻!世风日下,甚于乱世,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谁与归?”小二诺诺而去。

【翻译练习】01.原文:书生者,读书之后生也 02.原文:坐于一隅 03.原文:小二安在? 04.原文:宾客方大快朵颐者 05.原文:客官何呼? 06.原文:客官见谅 07原文:安在汝能急人之困也?08原文:交友当不以老幼之别,待客当不以贵贱之分 09.原文:汝欲何为? 10.原文:吾何错之有? 11.原文:可不拘礼法 12.原文:饱读诗书者不余欺也 13.原文:虽无筋骨之强,必有口舌之利 14.原文:先生之谓也 15.原文:小二犹恐见辱于先生也 16.原文:取大元宝一只于袖中 17原文:此则菜肴之资也 18.原文:熟牛肉入口即化者 19.原文:竹叶青窖藏十年者20.原文:小菜精致可口者 21.原文:甚矣,前倨而后恭 22.原文:为天下笑者 23.原文:何也? 24原文:为百姓所不齿者,何也?25.原文:诗书之不读,礼节之不知 26.原文:为俗世之风所驱 27.原文:尔等皆为所虏 28.原文:悲哉,世也 29.原文:唯利是图者 30.原文:惟富贵者马首是瞻 31.原文:世风日下,甚于乱世 32原文: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原文:吾谁与归?二、词类活用提示:1.词类活用的名称,是用文言词语与其对应的规范现代汉语意义比较后得到的。

新高考必修上册四篇文言文文言句式整理

新高考必修上册四篇文言文文言句式整理
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本来的天赋)和一般人并没有不同,只是善 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
原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 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按类别再看一下这几课出现的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原文:固一世之雄也 译文:他本来就是一世的英雄
按类别再看一下这几课出现的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原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译文:(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 藏啊
原文: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译文: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的长城。
原文: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译文:中谷在泰安城下环绕,这就是郦道元所谓的环水。
原文: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译文:东谷,是古代所说的天门溪水,是我所没有到达的地方。
原文:稍见云中白若摴蒱(chū pú)数十立者,山也 译文: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tóu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原文: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还冰冷。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原文: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文:即使又把它晒干,它也不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它 弯曲成这样的。
判断句
《劝学》中的文言特殊句式
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本来的天赋)和一般人并没有不同, 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
原文: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越过茫茫的广阔江面。
原文: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有一个吹洞箫的朋友,按照歌声的节拍来应和我。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 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 i):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 )笞:;(3 )于:;(4)云:;(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高中文言文固定短语释例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固定短语释例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固定短语释例及译文高中文言文固定短语释例及译文A1.安…乎(哉、也…)?怎么…呢?例: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谏》)3.得以能够。

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坟墓(被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

】(《五》)4.独…邪(欤、与、耶、哉、乎…)?表疑问,常表反问。

难道…吗?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齐桓晋文之事》)5.得无…乎(耶、也……)?表推测,恐怕(大概)…吧?该不是…吧?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促》)E6.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

【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

】(《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

【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

】(《聂小倩》)7.而况何况,况且。

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谏》)8.而已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

】(《劝》)9.不(否)…则…如果不…就…例:不效则治臣之罪。

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

儿已薄禄相- -- 《玉台新咏古诗为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 外表);相表(相貌;体形); 相品(仪表,人品)
2、照片。如:照个相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 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 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即学即用 牛刀小试
即学即用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句子。(4分)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
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 (选自苏轼《晁错论》)
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 译文:
解析:回归语境,推知语义。“以错为之说”是翻译的难点,直译不通顺,结合上文 “天子不之察”,下文“错之以忠而受祸”才能推知:天子不能正确察知晁错的忠心、 诸侯的野心,做出了杀晁错以平定战乱的事情。所以“以错为之说”要意译,“错” 结合语境补充为“诛杀晁错”。
或日:“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愈日:“君子居其 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传》 日: “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今虽不能及己,阳子将不得为善 人乎哉? 注:①争臣:谏官,指能以直言规劝君主的臣子。争,ZHNG,后作“净”,规 劝。②阳城:唐德宗时为谏议大夫。一-开始他没有履行劝谏的职责,所以韩 愈写本文来促进他。三年后,阳城上书指斥裴延龄的罪恶。
避免文言文句子翻译的硬伤
步步为赢 知识先导
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 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 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必考 点,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 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的阅读、理解等综合能力,是文言 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2.《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2.《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2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一、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通“已”,停止),则王(wàng,用作动词,指王天下,即用王道统一天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wàng,用作动词,指王天下,即用王道统一天下)矣?”曰:“保(保全)民而王,莫之能御(抵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到……去)?’对曰:‘将以衅(血祭)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ú sù,恐惧颤抖的样子),若(像这样)无罪而就(接近,走向)死地。

’对曰:‘然则(那么就)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替换)之。

’不识(知道)有诸(兼词,之乎)?”曰:“有之。

”曰:“是(这)心足以王(wàng)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吝啬)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的确)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土地狭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意动,以……为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状语后置)。

以小易大,彼恶(wū,怎么)知之?王若隐(哀怜)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区别)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应当)乎百姓之(取独)谓我爱也。

(主谓倒装)”曰:“无伤(妨碍)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厨房)也。

”王说(通“悦”,高兴。

),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cǔn)度(揣测)之。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指孟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心动的样子)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报告)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古代三十斤为一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眼力)足以察秋毫之末(鸟兽秋天生出的绒毛的尖端,喻极细小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练习:一、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14)我,子瑜友也。

(《赤壁之战》)(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列传》)(16)曹公,豺虎也。

(《赤壁之战》)(17)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19)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

(《屈原列传》)二.被动句(9种类型)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练习:二、被动句(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5)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6)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列传》)(7)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活板》)(8)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10)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1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1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赤壁之战》)(1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

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B、沛公安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

(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固定结构)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例:A.何功之有哉?B.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

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

“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

(《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

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练习:五、倒装句1.宾语前置(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3)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6)沛公安在?(《鸿门宴》)(7)客何为者?(《鸿门宴》)(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9)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10)宋何罪之有?(《公输》)(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12)何陋之有?(《陋室铭》)(1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14)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5)问:“何以战?”(《曹刿论战》)(16)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1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屈原列传》)2.定语后置(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促织》)(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赤壁之战》)(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3.介词短语倒装句(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3)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采草药》)(4)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崤之战》)4.主谓倒装(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六.省略句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

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②蒙后省③不规则省略)例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

(承前省)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蒙后省)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不规则省略)2.省略谓语(包括承前省和蒙后省)例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承前省)②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蒙后省)3.省略宾语(①省略动词后的宾语②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③省略兼语)例如:①可烧()而走()也。

(动宾)②竖子,不足与()谋!(介宾)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省兼语)4.省略介词例如:故久立公子()车骑中。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练习:六、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1)儿俱,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

(《促织》)(2)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赤壁之战》)(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6)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2.谓语的省略(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浪淘沙》)(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琵琶行》)(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狼》)3.宾语的省略(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2)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3)具告以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