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整理解读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制度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制度一、概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剧院、体育馆等。
由于人员众多,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消防安全制度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二、预防措施1.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为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应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消防水源、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同时,要确保消防设施的标志清晰可见,以便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并使用。
2. 建立逃生通道必须保证人员密集场所内有足够的逃生通道,通道宽度应满足安全标准,通道入口不能被阻塞。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通道是否畅通,并设置适当的标志和照明设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引导人员迅速撤离。
3. 培训员工和工作人员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培训内容包括火灾的预防、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疏散逃生等。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和工作人员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4.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火灾逃生演练,以增强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演练过程中要模拟真实的火灾场景,让员工和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反应并正确执行逃生计划。
演练后对演习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三、事故应急处理1. 及时报警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员工和工作人员应立即报警。
在报警时要提供准确的位置和事故描述,以便消防人员能够迅速到达现场。
2. 迅速疏散人员发生火灾时,要迅速疏散人员。
员工和工作人员应按照预先制定的逃生计划进行疏散,遵守消防人员的指示,不慌不乱,并帮助老人、儿童等需要帮助的人员。
3. 封闭防火门窗在火灾发生后,封闭防火门窗以阻止火势蔓延。
同时,要确保通道畅通,不堵塞逃生通道。
4. 使用灭火器在火灾初期,如果条件允许,员工和工作人员可以尝试使用灭火器扑灭火源。
使用灭火器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选择适当的灭火器,并正确操作。
5. 向消防人员提供信息待消防人员到场后,应主动向其提供关于火灾的详细信息,协助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人员密集场所整改措施及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人员密集场所整改措施及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聚集了大量人员活动的地方,如商场、学校、体育场馆、演唱会场地等。
这些地方因为人员数量众多,往往存在着各种安全风险和隐患。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在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和管理工作。
本文将重点探讨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管理要求。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员密集场所的现状、问题所在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在整改措施方面,我们将从人员密集场所的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建议。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要求,包括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职责、场所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安全培训和演练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推动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的建设,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运营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篇长文的撰写,能够引起公众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问题的关注,加强社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创建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大纲的目的:介绍大纲的编写目的和意义,说明通过编写大纲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有序,便于读者理解和查找相关内容。
二、大纲的组织结构:详细介绍大纲的组织结构和层次关系,说明各个级别的标题与子标题之间的关系和衔接方式。
同时,可以提及各级标题的标示符号或编号的使用规范,以确保大纲的整体结构清晰明了。
三、各章节的内容概述:对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述,说明各章节的核心论点或讨论重点。
同时,可以提及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方式,以保证整个文章的内在连贯性。
以本篇文章为例,可以在1.引言部分的文章结构中,简要介绍2.正文和3.结论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对整个文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人员密集场所定义
5.3.15条文解释
本条规定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主要指:设置有同一时间内聚集人数超过50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如宾馆、饭店,商场、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证券交易厅,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等。
所谓“频繁”是指每小时起动数十次以致数百次。
见:《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第十二章
频繁起动--每小时起动数十次甚至数百次。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1、什么叫人员密集场所?
根据:新消防法(09版)第七十三条:(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可见86年的1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但2013年上海人平均月薪就达了7112元。)
另: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6月1日施行)第三条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包括30人)以上死亡。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人员密集场所工作制度
人员密集场所工作制度一、总则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共场所中人员数量较多,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场所,如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等。
为了保障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和工作行为,旨在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安全负责人,负责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2. 安全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处理安全事故等。
3. 安全管理人员应当负责日常的安全检查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场所的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4. 场所工作人员应当了解并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三、安全管理1. 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应急疏散等方面。
2. 场所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巡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场所的安全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3. 场所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 场所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来源合法,加工制作规范,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5. 场所应当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消毒,提供清洁的卫生设施,保障场所的公共卫生安全。
6. 场所应当制定应急疏散预案,明确应急疏散的路线、方法和程序,定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疏散能力。
四、安全培训与宣传1. 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场所应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宣传,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悬挂安全横幅、发放安全手册等,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3. 场所应当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安全关怀,如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和帮助。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
历史数据分析
对过去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数据分析,找出事故 发生的规律和原因。
员工反馈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风险识别,通过员工反馈及时 发现潜在问题。
安全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
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 确定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发生的概
率。
制定应对措施
针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 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
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 的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评估与改进
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 性。
安全宣传与培训
安全宣传
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提高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安全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使员工掌握必要 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操作水
平。
考核与奖惩
80%
文化教育类场所
如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人 员密集度较高,安全风险主要来 自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
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重要性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降 低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事故发 生率,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对于 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减少社会恐慌和不良影响 。
1 2
制定严格的人员进出管理制度
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核实、登记,限制无关人员 进入。
安装监控设备
在关键区域设置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控人员进出 情况。
3
设立安检设施
配备安检门、手持探测器等设备,对进入人员进 行安全检查。
场所秩序维护
02
01
03
制定场所秩序维护方案
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确保场所内秩序井然。
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一、引言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容纳大量人员的公共场所,如商场、火车站、体育场馆等。
由于人员众多、交通复杂,这些场所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必须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风险辨识和管控。
本文将以人类视角,描述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及相应的管控措施。
二、风险辨识1.火灾风险: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风险较高,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恐怖袭击风险:人员密集场所是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如爆炸、枪击等,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3.人群踩踏风险: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发生人群踩踏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恐慌。
4.交通事故风险:人员密集场所交通繁忙,车辆行驶速度快,存在交通事故风险。
三、管控措施1.火灾风险管控:(1)加强火灾防控措施,如安装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设施,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2)加强人员火灾防护意识,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应急逃生能力。
(3)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逃生路线,定期组织演练。
2.恐怖袭击风险管控:(1)加强安保力量,增加安保设施,如安检仪器、监控设备等,提高恐怖袭击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2)加强情报信息共享,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及时掌握恐怖袭击的动态。
(3)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公众如何识别和应对恐怖袭击。
3.人群踩踏风险管控:(1)合理规划人员流动,设置人员疏散通道,减少人员拥堵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2)加强人员引导和管理,增加工作人员数量,疏导人流,改善人员流动性。
(3)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避免恐慌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4.交通事故风险管控:(1)加强交通管理,合理规划交通流线,设置交通标志和信号,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公众交通安全意识,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交通秩序。
四、结论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我们需要从火灾、恐怖袭击、人群踩踏和交通事故等方面进行管控。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标准一、活动背景人员密集场所包括商场、超市、酒店、公共娱乐场所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地方。
然而,由于人流量大、设备设施复杂,这些场所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必不可少,为了总结这项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本标准。
二、指导思想本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推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水平的提高,减少火灾事故对社会的危害。
三、活动目标本活动的目标是全面排查整治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提高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活动措施1.制定整治方案。
根据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点和隐患,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
2.组织排查。
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综合排查,重点关注消防设备的齐全性、消防通道的畅通性、灭火器材的配备情况等方面。
3.整治隐患。
根据排查结果,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整治,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并设立整改期限。
4.加强宣传。
通过广泛媒体宣传,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和自觉性。
5.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人、监督部门和考核指标,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的维护情况,加强场所的消防培训。
五、活动成效1.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通过整治活动,成功消除了大量的消防安全隐患,为消防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有效的防止措施。
2.提高消防安全水平。
通过整治活动,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备更加齐全,消防通道更加畅通,使得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更加迅速、安全。
3.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的宣传,公众对于消防安全的认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于遇到火灾事故时的应对方法也更加熟悉。
4.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长期监督和管理,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整治活动。
人员密集场所整治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整治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一些公共场合,例如商场、火车站、地铁站
等等。
这些场所经常会有大量的人群聚集,容易导致拥挤、噪声、
车辆拥堵等问题,造成不安全因素和卫生问题。
因此对于人员密集
场所,需要有一定的整治措施,以保证公共秩序和人身安全。
一、加强管理
加强场所管理是保证公共秩序的关键。
针对人员密集场所,需
要加强场所的管理措施,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一)制定规章制度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例如不允许在楼道、电梯和出入口等地闲逛、吸烟和排放垃圾等,同时,在疫情期
间也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如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
(二)开展巡逻
加强巡逻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对于过于拥挤的地方,应当及时疏导人群,减少安全隐患。
(三)强化安保
加强安保力度,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需要加强安保措施,防止
人员聚集,保证公共卫生和人身安全。
二、优化流程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流程的优化也是非常关键的。
人员密集场所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标准摘要:一、人员密集场所标准的定义二、人员密集场所标准的重要性三、我国人员密集场所标准的主要内容四、如何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性五、结论正文:【一、人员密集场所标准的定义】人员密集场所标准是指针对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所制定的一系列安全规定和措施,旨在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些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电影院、剧院、体育场馆、学校、医院等。
人员密集场所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火灾、拥挤踩踏等,因此,对这些场所进行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
【二、人员密集场所标准的重要性】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人员密集场所标准对场所的安全设施、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有利于预防事故发生,降低人员伤亡。
2.维护社会稳定:人员密集场所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确保这些场所的安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安心的生活环境。
3.促进经济发展:人员密集场所的正常运营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保证这些场所的安全,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三、我国人员密集场所标准的主要内容】1.建筑设计规范: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方面的要求。
2.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人员密集场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安全培训和演练。
3.消防安全:要求场所配置消防设备,加强火源管理,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4.应急预案:要求场所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如何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性】1.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严格执行标准: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标准得到严格执行。
3.投入资金和科技: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定期演练和评估:组织定期应急演练,对场所的安全性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五、结论】人员密集场所标准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张表格搞定消防实务中人员密集场所的平面布置,你搞定了吗?
一张表格搞定消防实务中人员密集场所的平面布置,你搞定了吗?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主要包括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由于其人员容易集中,疏散困难的特殊性,所以平面布置中要求也有其特殊性。
分类比较多,各种场所的要求又有区别,容易记混。
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表格,对比记忆,就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一。
人员密集场场所的平面布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平面布置人员密集场所由于其人员的密集性很不利于疏散,所以平面布置的要求一般都会比较高。
1.一般设置在层数或高度比较低的楼层,尽量不要在高差大的地下。
这样有利于减少疏散时间和距离。
2.规定一个厅室的最大面积,要求多个疏散门。
防止人员过多聚集,容易出现事故。
3.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要设置。
当出现火灾时能第一时间控制或扑灭,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4.布置的位置要有利于疏散。
二、特殊场所的布置特殊场所的平面布置特殊场所主要是指老年人、儿童、病人等不易疏散的人群聚集的场所。
因为其活动的不方便性,当火灾发生时更难疏散,所以要求楼层低,不能在地下(人防工程除外)。
疏散通道要独立,减少正常人群对其的影响。
医院的护理单元因其难以转移,所以要求护理单元要具有一定的防护性,能坚持到救援或火灾扑灭,有避难间的概念。
三、住宅与商业服务网点的分隔住宅与服务网点的分隔需要注意的是住宅与非住宅要分别独立设置疏散楼梯,为住宅服务的地上车库也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以上为对民用建筑平面布置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望与大家一起学习。
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是指对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安全管理,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主要包括商场、超市、体育场馆、娱乐场所、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
在这些场所,人员数量众多,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和安全问题。
因此,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的一些知识。
一、防火安全知识1. 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灭火器、灭火器以及其他消防设备和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2. 人员密集场所应划定明确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并设置相应的标志和指示牌,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疏散。
3.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应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避免电器设备引发火灾。
二、安全防范知识1.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立安全监控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监控、消防报警系统等,以及安保人员,确保场所的安全。
2.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警示标识、急救箱、灭火器等,提供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3.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机制,对员工和访客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突发事件应对知识1.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2.在发生火灾、地震、泄露等突发事件时,人员密集场所应迅速组织疏散,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员工和访客的安全。
3.在发生恐怖袭击等恶性事件时,人员密集场所应与警方和相关部门保持紧密合作,加强安保措施,防范和制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应急救援知识1.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急救设备和人员,并培训相关人员进行常规急救和灾害救援。
2.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密集场所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灾害救援和伤员救护工作。
3.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组织急救培训和演练,提升员工和访客的急救能力和应对能力。
五、公共卫生安全知识1.人员密集场所应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保持场所的清洁和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和污水,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人员密集场所 应急 管控措施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管控措施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人员聚集较多的地方,如商场、车站、体育
场馆等。
在这些场所,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管理和管控措施
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这包括制定灾害
事故应急预案、逃生和疏散预案、医疗救护预案等,以应对各种突
发事件。
同时,应急预案要定期演练和更新,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
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其次,加强场所的安全设施建设。
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灭火器、应急疏散指示标识、紧急报警装置等安全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
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可靠性。
再者,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安保力量。
增加安保人员数量,加
强对人员进出的管控,加强对可疑人员和物品的排查,确保场所的
安全。
此外,加强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对场所内的工作人员进
行应急逃生演练、急救培训等,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最后,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沟通。
人员密集场所应与消防、医疗、公安等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并实施应急
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能力。
总之,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管理和管控措施,是保障人员
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更
好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对人员密集场所带来的危害。
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
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概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大量人员的场所,如商场、超市、办公楼、学校、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等。
由于这些场所人员众多,存在各种潜在安全风险,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
本文将从场所规划、人员管理、设备设施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探讨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
一、场所规划1. 合理布局:人员密集场所的布局应合理,要避免拥挤和堵塞现象,同时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划定明确的通道和出入口,确保人员疏散的畅通。
2. 安全出口: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出口应明确标识,并采取适当措施阻止非法占用,如封堵、安全门等。
3. 防火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有效的防火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二、人员管理1. 人员限制:根据场所容纳人数的设计标准,制定合理的人员上限,并明确认识到人员过度密集会增加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 安全培训:场所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掌握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人员监控: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人员流动情况和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设备设施管理1. 电气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场所内的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2. 消防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场所内的消防设备,保证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可用性。
同时要设置明确可见的消防标识,引导人员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设备的位置。
3. 安全设施:应提供足够数量和种类的安全设施,如应急照明、安全出口指示灯、防滑设施等,确保场所内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逃生。
四、应急预案1. 编制预案:人员密集场所应编制详细的灾难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2. 定期演练: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风险评估: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人员密集场所整理解读
一、关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1.《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第2.0.32 条,人员密集场所,指会议室、观众厅、教室、公共浴室、餐厅、医院、商场、托儿所和候车室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七十三条(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六条的释义,从范围而言,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场所:1) 公众聚集场所;(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侯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2) 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3) 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4) 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5)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间和员工集体宿舍;6) 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4.公安部行业标准GA654-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对人员密集场所的举例为: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
如: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条文解释 5.3.15 条,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解释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主要指:设置有同一时间内聚集人数超过50 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
如宾馆、饭店,商场、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证券交易厅,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等。
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标准(一)
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标准(一)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标准引言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人员聚集在一起的场所。
这类场所往往面临许多安全和管理挑战。
为了确保公众的安全和良好的秩序,我们需要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准确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标准以下是人员密集场所的一些定义标准:•人流密度:人员密集场所的人流密度应超过正常的人员活动区域,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人员。
•空间限制:人员密集场所的空间应相对有限,使人员聚集在较小的区域内。
•活动性质:人员密集场所通常是为了特定的活动,如演唱会、体育比赛、娱乐活动等。
这些活动往往吸引大量的人群。
•公共性质:人员密集场所通常是公共场所,如体育馆、剧院、购物中心等。
这些场所对公众开放,并经常吸引大量的人员前来。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风险级别,人员密集场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高风险场所:这类场所属于高风险的人员密集场所,如火车站、机场、大型商场等。
这些场所通常拥有大量的人员聚集以及复杂的人流动线,需要严格的管理和安全措施。
2.中风险场所:这类场所属于中等风险的人员密集场所,如酒吧、剧院、展览馆等。
这些场所通常吸引大量的人员聚集,但相对于高风险场所,管理和安全要求略低。
3.低风险场所:这类场所属于较低风险的人员密集场所,如公园、图书馆、咖啡店等。
这些场所通常吸引适量的人员聚集,管理和安全要求相对较轻。
管理和安全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人员密集场所,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安全措施,例如:•高风险场所:加强安保力量、实施严格的入场检查、设置应急疏散通道等。
•中风险场所:增加安保人员、加强安全宣传、规范场内秩序等。
•低风险场所:保持基本的安全措施、定期检查场所的设施设备等。
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标准是确保公众安全和良好秩序的重要依据。
根据场所的特点和风险级别,我们可以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通过合理的安全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事故风险,提升公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xf654-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xf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人民裙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为了规范和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我国制定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xf654-2006),明确了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xf654-2006进行解读和讨论。
一、规范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1. 人员密集场所的分类xf654-2006将人员密集场所分为A、B、C三类,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人员密集程度和消防安全要求。
其中A类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人员特别密集的场所,如商场、超市、影剧院等;B类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医院、酒店等;C类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人员一般密集的场所,如居民楼、办公楼等。
对不同类别的人员密集场所,xf654-2006提出了不同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
2. 消防设施和设备的配置根据人员密集程度的不同,xf654-2006规定了人员密集场所应当配备的消防设施和设备,包括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疏散照明和指示标志、烟气排烟系统等。
这些设施和设备的配置要求,旨在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防范能力和疏散逃生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损失。
3. 消防安全标识的设置为了方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及时疏散和逃生,xf654-2006要求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消防安全标识,明确标识出疏散通道、避难点、灭火器位置等信息,提高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自救能力和逃生效率。
二、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1. 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xf654-2006要求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 开展消防安全培训为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xf654-2006要求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包括火灾预防知识、疏散逃生技能等,提高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安全生产 “六小场所”解释
一、“六小场所”解释(一)小门店:是指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或容纳50人以下,具有商业经营服务功能的商铺。
(二)小作坊及出租屋(住人场所):小作坊是指员工在20人以下具有加工、生产、制造或修理性质的小工厂;出租屋(住人场所)是指7层以下用于出租的房屋。
(三)小网吧: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
(四)小招待所: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小招待所、小旅店。
(五)小餐厅: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或容纳50人以下的小餐厅、酒楼。
(六)小影视厅: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或容纳50人以下的影视厅。
二、人员密集场所解释:人员密集场所包括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等公众聚集场所,影剧院、录像厅、夜总会、舞厅、卡拉OK厅、网吧等公共娱乐场所,以及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
三、“三合一”四、“多合一”五、“四定”原则六、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时间:2012年9月1—5日主题“和谐发展、合作共赢”标志和吉祥物标志“会标叫做”交汇”,由字母a和e组成,分别是亚洲(Asia)和欧洲(Europe)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它们交织而成的字母x,是新疆的开头字母。
”2011年7月13日,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副局长陈季,这样解释了新出炉的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会标含义。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侯汉敏介绍,今年4月1日,主办方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开面向社会征集中国-亚欧博览会会标、吉祥物。
征集活动得到了各专业设计机构及广大设计爱好者的广泛参与。
这些参与者来自疆内和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福建、四川、云南、浙江、广东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甚至还有来自台湾和德国的作品,有专业设计人员、机关干部、教师、在校学生、退休职工、工人、个体经营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1.《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第2.0.32条,人员密集场所,指会议室、观众厅、教室、公共浴室、餐厅、医院、商场、托儿所和候车室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七十三条(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六条的释义,从范围而言,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场所:1)公众聚集场所;(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侯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2)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3)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4)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5)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间和员工集体宿舍;6)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4.公安部行业标准GA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对人员密集场所的举例为: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
如: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条文解释5.3.15条,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解释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主要指:设置有同一时间内聚集人数超过50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
如宾馆、饭店,商场、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证券交易厅,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等。
公共娱乐场所主要指向公众开放的下列室内场所: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和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沐浴等娱乐、健身、休闲场所。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通告》中,本通告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金融和证券交易厅等商业场所,歌舞厅、影剧院、夜总会、游艺厅、网吧、洗浴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会堂等人员集中场所,汽车、火车站候车室,港口码头候船室,机场候机厅,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及员工集体宿舍。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条文说明,5.5.19,本条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指营业厅、观众厅,礼堂、电影院、剧院和体育场馆的观众厅,公共娱乐场所中出入大厅、舞厅,候机(车、船)厅及医院的门诊大厅等面积较大、同一时间聚集人数较多的场所。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条文说明中,5.4.6条,明确说明“菜市场”系人员密集场所。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条文说明中,5.4.8条,提到“宴会厅”为人员密集场所。
四、各专业常用规范中对人员密集场所的要求1.电气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条文说明第10.3.3条,尽管目前电力设备(如高压配电柜、变压器、低压配电柜等)的自身防火、防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考虑到体育建筑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所以主要变配电室应尽量离开观众主要出入口、观众席台下。
在调查中也曾发现,应急用柴油发电机组的排烟管出口距观众席休息厅过近,这是十分危险的。
2)《中小学校设计规范》50099-2011 ,第10.3.3.1条,学校建筑为人员密集场所,疏散走道、楼梯间应设置应急照明灯具,以保证疏散时必要的照度;并应沿疏散走道和在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以保证安全地定向疏散。
湖南湘乡市某中学的走道和楼梯间的照度没有达到标准,也未设事故照明。
2009年12月7日晚,晚自习后发生重大踩踏事故,血的教训应引以为戒。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第11.3.2条,2.人员密集场所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第11.3.4条,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及甲、乙、丙类厂房应沿疏散走道和在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2.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 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其指示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 13495 的有关规定。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5.4.2 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用房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5)《展览建筑设计规范》JGJ218-2010 ,5.2.8 展览建筑内的燃油或然气锅炉房、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等不应布置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进行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第7.1.3条,6 演播室、剧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不应直接进行应急广播,应采取自动火灾报警系统二次确认方式进行疏散广播。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第8.3.1条,8.3.1 民用建筑物内配变电所,应符合下列要求:1.配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接近用电负荷中心;2)应方便进出线;3)应方便设备吊装运输;4)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装有可燃油电气设备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5)当配变电所的正上方、正下方为住宅、客房、办公室等场所时,配变电所应作屏蔽处理。
8)《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 ,第4.0.9条人员密集场所和门厅、楼梯间以及疏散走道上,应设置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第10.3.1条,除建筑高度小于27m的住宅建筑外,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疏散照明:2.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200㎡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4.人员密集的厂房内的生产场所及疏散走道。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第10.3.2条,建筑内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2.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不低于3.0lx;对于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不应低于10.0lx。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第10.3.5条,公共建筑、建筑高于大于54m的住宅建筑、高层厂房(库房)和甲、乙、丙类单、多层厂房,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和人员密集的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
2.给排水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条文说明12.0.2 娱乐性场所内陈设、装修装饰及悬挂的物品较多,而且多数为木材、塑料、纺织品、皮革等易燃材料制作,点燃时容易酿成火灾;除可燃物品较多外,此类场所内用电设施较多,因此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发生在此类场所的火灾,蔓延速度较快、放热速率的增长较快;现场的合成材料多,使火灾的烟气量及毒性较大;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时极易造成拥挤现象。
2)《展览建筑设计规范》JGJ218-2010 ,7.1.13 当展览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对于室内最大净空高度大于12m的展厅、大型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宜采用带雾化功能的自动水炮等灭火系统。
条文说明,7.1.13 对于室内净空高度大于12m的展厅、大型多功能厅等,其灭火系统和装置主要有扩大作用面积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雨淋系统、大空间洒水灭火装置、大空间扫描射水灭火装置、自动消防水炮灭火系统等。
鉴于部分系统或装置国家尚无相应的工程技术规程,系统选择应符合当地地方规范或消防主管部门的技术规定。
为保证人员安全,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自动消防水炮应具有射水雾化功能。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5.7 建筑面积大于3000m2 且无法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展览厅、体育馆观众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筑面积大于5000m2 且无法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丙类厂房,宜设置固定消防炮等灭火系统。
GB50016-2014 ,第8.3.5条,类似。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8.2.4条,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和建筑面积大于200㎡的商业服务网点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
高层住宅建筑的户内宜配置轻便消防水龙。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3.2.2条,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人员密集程度,用电用火情况,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1 严重危险级:使用性质重要,人员密集,用电用火多,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群死群伤的场所;2 中危险级:使用性质较重要,人员较密集,用电用火较多,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3 轻危险级:使用性质一般,人员不密集,用电用火较少,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
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3.2.3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及有超净要求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