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讲解8---变式迁移法
高考物理解题套路
高考物理解题套路一、题目分析解题要从题目出发,仔细分析题目的信息,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问题转化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即将题目中的信息通过适当的变换,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物理概念或公式。
三、公式应用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运用所学到的物理公式进行推导和计算,得出答案。
四、合理假设在解题中,经常需要进行一些合理的简化和假设,以便于问题的处理和求解。
五、数值代入将题目给出的具体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答案。
六、结果评价若题目要求进行结果分析或对物理现象进行解释,需要根据物理原理对结果进行评价和解析。
七、加强联系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从已学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中去寻找与题目相关的内容,加强联系,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八、多做题高考物理试题的难度较大,所以需要多做题,不断积累解题经验,在熟悉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对题目的理解和把握。
九、总结归纳每次解题后,要对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思路进行总结归纳,找出解题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解题能力。
十、思维拓展在解题时,要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善于运用推理思维、创新思维和试错思维,拓展解题思维,提高解题的能力。
以上是高考物理解题的一般套路。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方法的熟练运用,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技巧和套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要注重查漏补缺,在解题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希望以上的解题套路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物理解题技巧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难题
高考物理解题技巧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难题随着高考的临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物理是备考的一个难点,因为物理题目往往需要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知识。
然而,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解决物理难题并不是一件难事。
本文将介绍几种高考物理解题的技巧,帮助考生正确地解决难题。
一、理清题意,找出关键信息在解决高考物理难题前,要先理清题意,确保自己完全理解题目要求。
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关键信息,特别是数值、已知条件、未知量等。
将这些信息写下来,有助于整理思路和分析问题。
二、运用图像分析法在解决物理难题时,可以运用图像分析的方法,画出相应图像。
物理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绘制图像,将抽象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形状,从而更好地理解题目。
图像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难题。
三、运用公式和定律物理题目中常常涉及到各种公式和定律,这些公式和定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解题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种公式和定律,灵活应用于题目中。
此外,对于一些常用的物理定律,例如牛顿第二定律、质能方程等,要深入理解其物理含义和应用范围,这样在解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四、采用逆向思维有时候,遇到一些较为困难的物理难题,可以尝试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
逆向思维即从问题的答案出发,通过逆推解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这种思维方式常常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难题,提高解题的效率。
五、重视数值计算在物理题目中,数值计算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因此,对于数值计算,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尤其是对于复杂的计算,要注重计算的精度和步骤。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估算和近似计算,加快解题的速度。
六、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在高考物理解题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如果某种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可以换一种方法尝试,或者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这样可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七、做好反思总结在做物理题目的过程中,要做好反思总结。
不仅要回顾解题的过程和方法,还要思考解题的思路是否合理、是否有更优解等。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及方法总结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及方法总结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1、正交分解法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研究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既好操作,又便于计算。
2、画图辅助分析问题的方法分析物体的运动时,养成画物理v-t图和空间几何关系图的习惯,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3、平均速度法处理高考物理物体运动的问题时,借助平均速度公式,可以降二次方程为一次方程,以简化运算,极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巧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阶段物理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高考中永恒不变的热点,至少应做到在以下三种情况中的熟练应用:重力场中竖直平面内光滑轨道内侧最高点临界条件,地球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高考物理选择题答题技巧选择题1、注意看清高考物理题目,比如选择的是错误的、可能的、不正确的、或者一定的,这些关键字眼一定要仔细看清楚,以免丢了冤枉分。
越是简单的题目,越要仔细看,选择你认为是100%的答案,不敢肯定的答案宁可不选也不要选错。
2、排除法:当你不知道高考物理题型正确的方法时,你可以排除掉一些100%错误的问题,再进行选择,这样至少成功率在50%以上。
3、特殊值法:将某个数值代进去,如果成立的话,则答案正确,这种方法不但节省了繁杂的计算过程,而且争取到了更多的考试时间。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1、高考物理计算题如果连基本公式都忘记了,那就悲剧了,所以不管是基本公式还是变换而来的公式,都应该牢记在心,节省换算时间。
2、描述性的文字要写好,公式的字母要工整,代入数据等要清晰,演算过程要明朗,结果要精确,作图的时候勿潦草。
3、审高考物理题中,要全面细致,特别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恰好达到最大速度、匀加速、初速为零,一定、可能、刚好等,全面分析好情况,可以先在草稿上演算。
4、高考物理计算题少不了数学工具的应用,不管是解方程还是极限法,都应该一步步认真计算,以免数值错了,导致第二步的结果也错了(一般题目第二步都会用到前面的计算结果)。
高考物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高考物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高考物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高考物理解题方法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物理高考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正确的解题思维方式和方法,导致思维混乱,应得的分数白白流失。
以下是阳光网边肖带来的高考物理解题方法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1。
选择题选择题对区分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准确性有很强的作用,也便于标准化考试阅卷。
几道选择题混淆和干扰了学生的选择和回答。
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回答这类问题,这往往会因考虑不周而导致错误。
所以,要回答好选择题,除了平时对物理概念有清晰、牢固的把握外,还要懂得运用选择性推理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总之,要重视选择题的考查。
通常,我们应该养成反思问题的习惯,我们必须知道为什么和为什么。
只有全面深刻地驳斥它,我们才能充分掌握和彻底理解我们所学的东西。
第二,填空填空题是物理命题考试中常见的X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1.直接填空。
这种填空题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因为它可以根据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规律的熟悉程度直接填空。
2.推理填空这种填空题比直接填空题难。
它必须根据它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和规律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才能填空。
3.通过计算填空这种填空题在近几年的试卷中比较容易出现。
4.用图片。
填空题涵盖的范围很广,涵盖了物理知识的所有领域。
复习过程中,学生要懂得总结近两年所学的物理基础知识,并按规律系统化(在老师的帮助下)。
平时要注意培养理解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难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复习效率,力争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简答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简答题要求学生对物理问题给予全面描述的较少,而本题的题目主要来源于考生熟悉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相关问题。
让学生从学习物理的角度分析物理现象或物理知识。
这样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考生不应该放弃。
题目中用到的知识一定是平时学过的。
多关注身边的一些身体问题,多思考。
四.实验和探究问题大题在整个试卷中占X权重之一,考生要足够重视。
高考物理实验题技巧讲解
高考物理实验题技巧讲解高中物理学科强调注重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同时,高中物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了近代物理的内容。
小编准备了高考物理实验题技巧,希望你喜欢。
一. 整体把握:仔细审题、联想思路。
分步列式、重视第一步。
尽量列标准方程,式子无法反映的用文字。
列方程不打草稿,错了先写后划。
有疑问的题做记号,做完后复查。
不定分数指标。
会做的争取都得分,不会做的争取做一点。
题容易时要细心,题难时要想到别人也做不出的。
如果思考超过5分钟还没有思路,则快速跳过,基本做到用3/4的时间能够浏览整张试卷,了解难易程度,做到心里有底。
二. 选择题技巧:1.由简至难,一道题的用时不超过5分钟,没有思路的尽快跳过,以保证做题速度。
2.多选题吃不准的选项不选,宁愿未选全少扣,也不选错多扣,考试后尽快弄懂。
3.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和条件,准确快速判断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的章节。
4.选择题八种解题技巧::通过观察,直接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得出正确结果。
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于基础题。
:经过分析和计算,将不符合题干的选项逐一排除,最终留下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采用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的两种叙述,则两者中至多有一个正确。
:将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后进行判断。
它仅适用于将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即单一选择题。
:将某些物理量推向极端,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计算(如摩擦系数取零或无穷大、电源内阻取零或无穷大等),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在物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
中学物理常用的“图”有示意图、过程图、函数图、矢量图、电路图和光路图等。
若题干和选项中已给出函数图,需从图像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图线中“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与操作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与操作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在考试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掌握一定的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是成功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十二种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与操作,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成绩有所帮助。
1. 充分理解物理概念与理论: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首先需要对物理概念与理论有充分的理解。
如果没有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就难以理解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注重物理公式的推导与理解: 物理公式是解题的基础,因此需要掌握常用物理公式并能够进行合理的推导。
此外,还需要关注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将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处理物理量与单位的关系: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熟悉物理量与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4. 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原理: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注意保持质量和能量的守恒原理,以确保所得到的解决方案是可信的和正确的。
5. 将物理问题转化为实践问题: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问题,并将其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关联。
6. 利用物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物理实验数据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需要对物理实验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7. 着重掌握基本计算方法: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计算。
8. 关注近似方法与误差估计: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关注近似方法和误差估计,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差和错误。
9. 处理组合问题与对称问题: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处理组合问题和对称问题,以简化问题的计算和求解过程。
10. 运用物理图像解决问题: 物理图像通常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方法,需要学会如何利用物理图像解决物理问题。
11. 做好笔记与总结: 在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做好笔记和总结,以便后续复习和掌握。
12. 多做物理题并检查解题步骤: 在学习物理中,多做物理题很有益处。
高三物理复习中的知识迁移技巧
高三物理复习中的知识迁移技巧高三学生在物理复习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的知识点和复杂的知识体系。
知识迁移,作为一种学习技术,能有效帮助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和问题中。
在物理复习中,利用知识迁移的技巧,可以事半功倍地打好基础,同时提升解题能力。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知识迁移技巧,帮助学生在复习中游刃有余。
理论与实际结合将理论和实际情境结合起来是知识迁移的关键。
在学习物理时,理论知识往往是抽象的,但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现象。
因此,寻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际例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可以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情况,比如骑自行车、走路或玩球。
这不仅让学生感受物理的存在感,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在解题时更好地运用这些定律。
概念图谱构建制作概念图谱是另一种有效的知识迁移技巧。
将物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及其相互关系以图形化方式呈现,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比如,在学习电磁学时,可以将电场、磁场、洛伦兹力等概念以图谱形式连接起来,便于记忆和迁移。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这些概念图,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复杂的物理关系,从而达到更高的知识迁移效率。
练习题类型多样化复习物理的过程中,光靠课本上的例题是不够的。
多样化的练习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迁移机会。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题目,比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以及综合应用题等。
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高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的应变能力。
尤其是在历年高考真题中,仔细分析解法和解题思路,能够为个人积累良好的迁移基础。
通过类比强化理解将一个知识点与另一个看似无关的领域进行类比,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类比生活中的碰撞现象。
甚至可以引入一些生动的例子,如火车相撞或车辆刹车的情形,这种类比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理解,也让物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思维上将不同知识点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与操作.doc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与操作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5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 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 (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 (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 2=mr4 2/T2 ①。
高中物理的求解指导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的求解指导题解题技巧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常常是一门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解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解题,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并通过具体的题目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理清题目要求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目要求。
有时候,题目中可能会给出一些关键信息,例如给出物理量的定义、公式或者实验数据等。
这些信息对于解题非常重要,需要加以注意。
以题目《求解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例,题目要求我们求解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注意斜面的倾角、物体的质量、斜面的摩擦系数等关键信息。
二、分析题目类型在解题之前,我们需要分析题目的类型。
高中物理题目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等。
不同类型的题目解题方法也有所不同。
以题目《求解弹簧的弹性系数》为例,这是一个力学题目,需要我们运用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题目的类型,然后运用相应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求解。
三、运用公式和定律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公式和定律是必不可少的。
高中物理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和定律,例如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公式和定律进行运用。
以题目《求解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为例,题目要求我们求解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
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v=gt、s=1/2gt²进行求解。
四、注意单位和精度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单位和精度。
物理学是一门精确的学科,单位和精度的正确使用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所有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并注意结果的精确度。
以题目《求解电流的大小》为例,题目要求我们求解电流的大小。
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欧姆定律I=U/R进行计算,同时注意电压U和电阻R的单位和精度。
五、举一反三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将解题技巧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题目中。
高三物理习题变式教学的几种途径
高三物理习题变式教学的几种途径作者:冉瑞岸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3年第12期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习题带动物理概念、方法的复习模式成为了高三复习教学的主流,那么应当如何做好习题的设置呢?一道习题如果缺乏拓展性和迁移性则处于孤立状态,难以有效整合学生的原有认知,教学效果不明显.“变式训练”成为了习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组织方法,“变式”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变通思维能力,顺应高考能力要求.所谓“变式”即以典型问题、理想化模型、物理模型、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往高考题等为基础,通过改变题设、倒置因果、改变条件、重组等形式,设计出新的模型,以显示其物理本质.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1物理模型的变式训练物理模型是指:物理学所分析的、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很复杂,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中常常采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和“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用一种能反映本质特性的理想过程、假想结构或固定格式,去描述和处理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甚至建立“物理模型”.进行“物理模型”的变式训练,显然是培养学生变通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不可多得的途径.点评变式1可以转化为类平抛问题,关注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两个方向.变式2(逆过程为平抛)军事上的导弹拦截可简化为如图2所示的过程,在A点以与水平面夹角为α的速度发射导弹,离距离A为s的B地发射导弹拦截于最高点.求B地导弹的拦截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点评变式2从题目所给的信息正面去看,是两个斜抛问题,如果挖掘隐含条件“最高点相遇”,可以找到如图3的逆过程为平抛问题,这种变化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2物理情境上的变式训练物理情境上的微小变化,导致问题的复杂程度和物体的受力和运动过程随着发生变化,这样的训练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灵动性.3物理思维层次上的变式训练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过程,高三复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注重物理思维层次上的变式训练.层次的推进来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习者分步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多层次的活动经验系统.这种变式的主要作用是给学生学习提供“铺垫”,以便摘到原来够不到的“桃子”.例题如图9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A,在F=2mg的力的作用下运动.求物体A的加速度?(不计一切摩擦)除了上述几种变式训练的途径外,还要注重一题多解,其实,一题多解是物理方法上的变式训练,常见的物理方法有类比法、等效法、图象法、整体法、隔离法、递推法、寻找守恒量法、近似法、微元法、对称法…等等,其中常用的有类比法、等效法、图象法、整体法、隔离法、寻找守恒量法.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看起来毫不相干或相差很大的物理问题,其解决问题采用的物理方法是相同的.总之,通过有目的地进行变式训练、组织有效的习题教学,启发学生在形态各异的模型分析和对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其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和变通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
专题12 变式迁移法-2019年高三复习冲刺物理方法汇总(解析版)
2019年高三复习冲刺物理方法汇总专题12 变式迁移法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一般用变式训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巩固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
变式训练有助于促进问题解决的知识的正向迁移,也正因为如此,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
我们也要看到其阻碍问题解决的知识的负向迁移,因为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它,就导致他非常轻易凭其有限经验,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乱用乱套到另一类问题上。
这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内涵,把握所列举变式的同质性,平时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应用它,久而久之必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所谓变式的同质性,主要指其内涵的同质性、或解题方法的同质性。
比如,物体在竖直平面自由地做圆周运动最高点的最大速度问题。
绳一端固定、一端拴着的物体绕固定点做圆周运动与物体绕光滑圆环内侧做圆周运动是同一种性质的变式,而杆一端固定、一端拴着物体做圆周运动与上述问题不具有同质性,不是同一种变式;再如,不同质量的物体之间用绳拴着,其中一个物体在与绳共线的拉力作用下运动,它们之间拉力问题,如果两个物体的材料相同(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在水平面、或在竖直面、或在斜面上,它们之间的拉力大小相等,几个问题是同一种性质的变式,而当两个物体的材料不同时,上述几个问题就不是同种性质的变式。
如何走出变式训练的误区,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一直是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难点,在习题教学中要多做这方面的训练。
下面以具体事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例1、(如图1)小球质量为m ,它与两滑轮的距离相等,小球与滑轮的半径不计,滑轮外侧的细绳受到大小为mg ,方向竖直向下的恒力作用,且滑轮之间的细绳水平拉直。
现释放小球,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多大时,小球速度最大?【解析】小球释放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此时,小球受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容易得出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060=θ变式训练:把题中的两侧绳端换成质量为mg 的小球,结果又如何?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认为答案同上,其实不然。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攻略:变式迁移法(教师版)
专题08 变式迁移法(解析版)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一般用变式训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巩固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
变式训练有助于促进问题解决的知识的正向迁移,也正因为如此,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
我们也要看到其阻碍问题解决的知识的负向迁移,因为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它,就导致他非常轻易凭其有限经验,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乱用乱套到另一类问题上。
这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内涵,把握所列举变式的同质性,平时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应用它,久而久之必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所谓变式的同质性,主要指其内涵的同质性、或解题方法的同质性。
比如,物体在竖直平面自由地做圆周运动最高点的最大速度问题。
绳一端固定、一端拴着的物体绕固定点做圆周运动与物体绕光滑圆环内侧做圆周运动是同一种性质的变式,而杆一端固定、一端拴着物体做圆周运动与上述问题不具有同质性,不是同一种变式;再如,不同质量的物体之间用绳拴着,其中一个物体在与绳共线的恒定拉力作用下运动,它们之间拉力问题,如果两个物体的材料相同(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在水平面、或在竖直面、或在斜面上,它们之间的拉力大小相等,几个问题是同一种性质的变式,而当两个物体的材料不同时,上述几个问题就不是同种性质的变式。
如何走出变式训练的误区,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一直是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难点,在习题教学中要多做这方面的训练。
下面以具体事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典例1.(19年全国1卷)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2F B.1.5F C.0.5F D.0【答案】B【解析】三角形边长为L,磁感应强度为B,流过ML、LN的电流I,将ML、LN边受到的安培力进行合成,IBLIBLF==060cos2合,MN边受到的安培力IBLF2=,线框受到的合力1.5F【点评与总结】上两边ML、LN受到安培力作用的等效长度就是MN 边长,这个结论可以推广为弯曲通电导线受到安培力作用的等效长度为弯曲通电导线端点之间的距离。
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妙招
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妙招
以下是12个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妙招:
1.观察实验,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的认识物理规律的
本质。
2.正确受力分析,注意受力分析和运动轨迹的分析相结合。
3.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题方法选择恰当,就容易解决问题。
4.利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5.画草图,画好过程草图是正确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6.掌握解题程序,物理解题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7.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将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等模型化。
8.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物理过程包括物理现象、事实、概念、规律
等。
9.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
的路线。
10.熟悉基本公式,基本公式是解题的重要依据。
11.掌握解题技巧,解题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快的解决问题。
12.反复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希望这些方法与妙招能帮助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物理题常用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高考物理题常用的解答方法和技巧解答高考物理题,有许许多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如,排除法、赋值法、换元法、类比法、估算法、数形结合法、整体代换法……等。
下面,结合高考试题或高考模拟试题中出现的具体的几例,就这其中的主要方法和技巧举例加以说明。
1. 合理假设巧作推理例1. 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m、2m、3m的三个小球A、B、C,其中B球带+q的电荷量。
A、C两球不带电,绝缘细线将三球相连,并将A球拴住,放在竖直向下、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三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当将A球从静止释放后的一小段时间内A、B间细线的张力等于多少?图1解析:假设三球之间没有细线相连,则将三球同时从静止释放后,它们的加速度大小是不同的。
按着此假设推出的结果是:A、C两球的加速度均为g,B球的加速度则大于g。
由此可以断定,在将A球从静止释放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连接B、C的那段绳是松驰的,而A、B两球则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设A、B两球的加速度为a,对A、B这个整体,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Eq m m g m m aA B A B用F表示A、B间细线的张力的大小。
对球A,有:TF m g m a+=T A A解得:F m Eqm m g m g m Eq m m T A A B A A A B =++⎛⎝⎫⎭⎪-=+2. 整体分析 化繁为简例2. 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固定放置两个带电小球1和2,它们的质量相等,电量分别为q q 12、。
球1球2的连线平行于电场线,如图2所示。
现同时放开1球和2球,于是它们开始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如果球1和球2之间的距离可以取任意值,则两球刚被放开时,它们的加速度可能是( )图2A.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B. 大小不等、方向相反C.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选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用a a 12、分别表示1、2两球的加速度,用m 表示每个小球的质量。
将1、2两球看成一个整体。
高考物理实验题解析技巧
高考物理实验题解析技巧高考物理实验题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掌握解析实验题的技巧对于提高物理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解析高考物理实验题的技巧,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理解实验步骤和目的解析物理实验题的第一步是理解实验的步骤和目的。
通常,实验题会给出一些实验步骤和具体要求,例如使用仪器测量某个物理量、按照特定方法进行实验等。
我们需要认真阅读题目,弄清楚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
二、熟悉实验原理和公式在解析实验题时,我们需要熟悉实验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和相关的公式。
这些物理原理和公式通常可以从高中物理课本或教材中找到。
通过弄清楚实验与哪些物理原理相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目的,并能够运用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三、合理使用实验数据解析实验题时,我们需要审慎使用实验数据。
有时,实验数据可能不够准确或完整,我们需要通过合理推测和计算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使用实验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并根据实验步骤和物理原理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
四、善于利用物理图像和模型在解析实验题时,我们可以尝试使用物理图像和模型来帮助理解和解答问题。
物理图像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而物理模型可以用来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
善于使用物理图像和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理解实验内容和解决问题。
五、注重实验精神和创新思维解析实验题时,我们应该注重实验精神和创新思维。
实验精神包括仔细观察、精确测量、数据分析等能力,而创新思维则包括灵活运用物理原理、提出新的解决方法等能力。
通过注重实验精神和创新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解析实验题的技巧。
六、多做实验题目和模拟实验解析实验题的技巧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和熟练运用。
因此,我们需要多做一些高考真题和模拟实验题目,通过实际操作和解题实践来提高解析实验题的技巧和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加一些实验竞赛或科学实验活动,进一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及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及解题技巧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四大技巧破解实验题技巧创新型实验活用原理巧妙迁移学案
创新型实验——活用原理,巧妙迁移近几年全国卷实验题的第二题,往往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测量方法的迁移、数据处理方法的迁移,试题新颖、区分度高.但试题依然是以实验基础为依据,如计算形式的实验题、电学中实验电路的设计等都是根据考生学过的实验方法、原理等来命制的,做题时一定要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联想和迁移应用相关实验原理.[例4] 霍尔效应是电磁基本现象之一,近期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实验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图10所示,在一矩形半导体薄片的P 、Q 间通入电流I ,同时外加与薄片垂直的磁场B ,在M 、N 间出现电压U H ,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U H 为霍尔电压,且满足U H =k IB d,式中d 为薄片的厚度,k 为霍尔系数.某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半导体薄片的霍尔系数.图10(1)若该半导体材料是空穴(可视为带正电粒子)导电,电流与磁场方向如图10所示,该同学用电压表测量U H 时,应将电压表的“+”接线柱与________(选填“M”或“N”)端通过导线连接.(2)已知薄片厚度d =0.40 mm ,该同学保持磁感应强度B =0.10 T 不变,改变电流I 的大小,测量相应的U H 值,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I /(×10-3 A) 3.0 6.0 9.0 12.0 15.0 18.0U H /(×10-3 V) 1.1 1.9 3.4 4.5 6.2 6.8H -3 V·m·A -1·T -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该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使半导体薄片中的电流反向再次测量,取两个方向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霍尔系数的测量误差,为此该同学设计了如图11所示的测量电路.S 1、S 2均为单刀双掷开关,虚线框内为半导体薄片(未画出).为使电流自Q 端流入,P 端流出,应将S 1掷向________(选填“a”或“b”),S 2掷向________(选填“c”或“d”).图11为了保证测量安全,该同学改进了测量电路,将一合适的定值电阻串接在电路中.在保持其他连接不变的情况下,该定值电阻应串接在相邻器件________和________(填器件代号)之间.【导学号:19624195】【解析】(1)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带正电粒子向M端偏转,故应将电压表的“+”接线柱与M端连接.(2)作出U HI图线如图所示.由U H=k IBd得k=U H dIB,从直线上选取一点,读出其坐标值,再将题目中给出的B、d的值代入,可计算出k=1.5×10-3V·m·A-1·T-1.(3)S1掷向b,S2掷向c.加入定值电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两个开关同时掷向a、c或b、d而将电源短路,故应将定值电阻串接在相邻器件E和S1或E和S2之间.【答案】(1)M (2)1.5(1.4或1.6) (3)b,c;S1,E(或E,S2)[尝试应用] 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图12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②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测力计相连,如图12甲所示.在A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G/N 1.50 2.00 2.50 3.00 3.50 4.00F/N 0.59 0.83 0.99 1.22 1.37 1.61和重物P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离地面的高度h;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C、D间的距离s.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作出FG图线.(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滑块最大速度的大小v=________(用h、s、μ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解析】(1)由滑动摩擦力F f=μF N=μG=F可知FG图线应为一条直线,因此应画一条直线尽可能通过较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量靠近该直线并均匀分布于直线两侧.(2)由F=μG知,动摩擦因数μ等于图中直线的斜率,求得μ=0.40(0.38、0.39、0.41、0.42均正确).(3)悬挂物P落地之前,滑块受到细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在木板上加速,该过程位移为h,P落地后滑块只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该过程位移为s-h.P落地瞬间,滑块速度最大.根据滑块减速阶段的运动得v2=2a(s-h),μmg=ma解得v=2μg s-h.【答案】(1)如图所示.(2)0.40(0.38、0.39、0.41、0.42均正确)(3)2μg s-h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考物理大题提分技巧
高考物理大题提分技巧总结一、观察的几种方法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
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
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
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
如r=u/r、e=f/q等。
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
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
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
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
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
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合力1.5F
【点评与总结】上两边ML、LN受到安培力作用的等效长度就是MN 边长,这个结论
可以推广为弯曲通电导线受到安培力作用的等效长度为弯曲通电导线端点之间的距
离。 变式训练 1.(19 年海南卷)如图,一段半圆形粗铜线固定在绝缘水平桌面(纸面)
上,铜线所在空间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当铜线通有顺时针方向电流
(2)拉力做功的功率P;
(3)ab边产生的焦耳热Q。
【解析】(1)线框旋转进入磁场中电动势 e = BL2ωcosωt
(2)拉力功率等于电② 2
①② P = B 2 L4ω 2 ③ 2R
(3)ab边产生的焦耳热时间
t
=
π 2ω
④
4 / 16
Q = 1 Pt ⑤ 4
=
R 4
时间 t = L
v
ab边产生的焦耳热 Q
=
I 2 Rabt
=
B 2 L3v 4R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纸面内有一正方形均
匀金属线框abcd,其边长为L,总电阻为R,a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如果把线框以ad轴 以ω 的角速度匀速旋转1800进入磁场,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 (2)拉力做功的功率P; (3)ab边产生的焦耳热Q。 【解析】 (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感应电动势E=BLv (2)线圈中的感应电流 I = E
R
拉力大小等于安培力大小F=BIL
3 / 16
拉力的功率 P = Fv = B2L2v2
R
(3)线圈ab边电阻
Rab
③④⑤得 Q = πB 2 L4ω 16R
【点评与总结】平动切割与旋转切割是两种不同的类型,虽然都完全进入磁场,但解 题方法不同,难度也不同。旋转切割产生的感应电流是余弦交流电,要先求电动势的有 效值再求功率与焦耳热。
典例 3.(17 年海南卷)如图,两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置于水平面(纸面)内,轨间距 为 l,左端连有阻值为 R 的电阻。一金属杆置于导轨上,金属杆右侧存在一磁感应强 度大小为 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区域。已知金属杆以速度 v0 向右进入磁场区 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达磁场区域右边界(图中虚线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金 属杆与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除左端所连电阻外,其他电阻忽略不计。求金 属杆运动到磁场区域正中间时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及此时电流的功率。
所谓变式的同质性,主要指其内涵的同质性、或解题方法的同质性。比如,物体 在竖直平面自由地做圆周运动最高点的最大速度问题。绳一端固定、一端拴着的物体 绕固定点做圆周运动与物体绕光滑圆环内侧做圆周运动是同一种性质的变式,而杆一 端固定、一端拴着物体做圆周运动与上述问题不具有同质性,不是同一种变式;再 如,不同质量的物体之间用绳拴着,其中一个物体在与绳共线的恒定拉力作用下运 动,它们之间拉力问题,如果两个物体的材料相同(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在水平 面、或在竖直面、或在斜面上,它们之间的拉力大小相等,几个问题是同一种性质的 变式,而当两个物体的材料不同时,上述几个问题就不是同种性质的变式。
【解析】磁场左右边界距离为 2x,金属棒运动到中点速度为 v,
-
2ax
=
v2
-
v
2 0
- 2ax = 0 - v2
得: v =
2 2
v0
对于金属棒 E = BLv I = E F = IBL R
5 / 16
得: F = 2B 2 L2 v0 2R
P = I2R
得: P
=
B
2
L2
v
2 0
2R
原题变式训练 3a.如果本题中其它条件不变,又知道左右边界距离为 d,作用在金属杆
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
A.2F B.1.5F C.0.5F
D.0
【答案】B
【解析】三角形边长为L,磁感应强度为B, 流过ML、LN的电流I,将ML、LN边受到的
安培力进行合成, F合 = 2IBLcos600 = IBL ,MN边受到的安培力 F = 2IBL ,线框受到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讲解 专题 08 变式迁移法
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一般用变式训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巩固物理概念或 物理规律。变式训练有助于促进问题解决的知识的正向迁移,也正因为如此,深受广 大一线教师的青睐。我们也要看到其阻碍问题解决的知识的负向迁移,因为学生如果 不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它,就导致他非常轻易凭其有限经验,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 乱用乱套到另一类问题上。这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内涵,把握所 列举变式的同质性,平时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应用它,久而久之必然 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如何走出变式训练的误区,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一直是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难 点,在习题教学中要多做这方面的训练。下面以具体事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典例1. (19年全国1卷)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 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
1 / 16
上的维持匀变速运动的外力沿着水平方向,从金属杆刚进入磁场时开始计时,求作用
在金属杆上水平拉力的表达式。
【解析】金属杆通过磁场过程
2ad
=
v
2 0
,
a
=
v
2 0
①
2d
在速度为
v时
,安培力 F安
时,铜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A. 向前 【答案】A
B. 向后
C. 向左
2 / 16
D. 向右
【解析】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把半圆形通电铜线对称等分,每一段通电铜线长趋近于 零但不为零,每一段通电铜线可以看作直线段,对称轴两边的对称直铜线受到的安培 力由左手定则确定,其方向关于对称轴对称且斜向上,合力竖直向上。由此得出半圆 形通电铜线受到的合力竖直向上。 【点评与总结】本题利用极限思维方法将半圆形通电铜线化曲为直,从而有利于问题 的解决。也可以用等效法处理:半圆形铜线的受力与水平直径长的铜导线等效。 典例2.(19年北京卷)如图所示,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纸面内有 一正方形均匀金属线框abcd,其边长为L,总电阻为R,a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从ad边 刚进入磁场直至bc边刚要进入的过程中,线框在向左的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 动,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