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史和形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史论文
论文题目:简析后现代设计主义发展史及
形态特征
姓名:王思宇
学号:
指导老师:熊俊
简析后现代设计主义发展史及形态特征
导读:现代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欧美等国家流行发展。“现代设计”作为设计的信条一直繁荣到20世纪70年代。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风格”。
现代设计主义图标
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达到发展的鼎盛时期,垄断了整个建筑界。但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冷漠、单调、毫无个性的设计理念也致使许多青年建筑家与设计师们感到厌倦,急于寻找和发现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各国设计师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运用美国的通俗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造,后现代主义设计由此拉开了帷幕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运动?
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在”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设计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涉及领域。
纵观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它们以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极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展现给我们一个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性的乐观年代。
同品味高尚,严谨得几近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相比,后现代设计象挣脱了父母的孩子一样任意挥霍他们的年轻与灵动。叛逆的、游戏的,洋洋自得,甚至有些颓废和放荡的各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如水银泻地般涌入我们的生活。
设计存在着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即为什么而设计?设计的功能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的设计面貌。
1966年,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这本书成了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在著作中他首先肯定了现代主义在设计史上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也提出了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理念的丑陋、平庸和千篇一律,严重阻碍和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大众欣赏趣味的单调乏味。同时,他也指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并在新时期显得过时了。文丘里的建筑理论是与现代主义的“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口号,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他认为“现代建筑”是按少数人的爱好设计的,群众不了解,因此必须重视公众的通俗口味与喜爱!罗伯特•文丘里虽没有明确提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法则,但他对“风格混乱,含义模糊,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的建筑风格” 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出设计创造必须要有“杂乱的活力”的理论观点。这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在年轻一代建筑家
中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成为后现代主义审美理想的独白,现代建筑与室设变革的宣言,导致了设计界对国际现代主义风格的全面挑战,引导了后现代设计的
发展方向。
他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所有的历史建筑和现有模式,因此他所设计的建筑既有个性,又与当地环境紧密相连。
设计的时候,文丘里喜欢将简单而有美丽雕花的格式合并在一起,还经常在全面设计规划图中将讽刺和喜剧寓于其中,常以国际风格和流行艺术为指导,其作品还被当作设计平面的典,这些模式常具有纪念性和装饰性。他以标符号为装饰,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将其融入他的设计中。
新泽西Sainsbury Wing国家美术馆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后来的一些美国建筑师如格雷夫斯、穆尔、等人又把目光转向传统的建筑风格上,特别是古典主义。以简化、变形、夸的手法借鉴历史建筑的部件和装饰,如柱式、山花等,并把其与波普艺术的艳丽色彩和玩世不恭的手法主义结合起来。
迈克尔·格雷夫斯的代表作品有波特兰市政厅、和佛罗里达天鹅饭店,这两座建筑都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穆尔1975—1978年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作。
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格里夫斯
美国建筑家,生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首府印地安那波利斯市,1958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1959年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获硕士生学位。而后,他进入意大利罗马美利坚学院深造,获得罗马大奖和布鲁诺奖学金。他的设计讲究装饰的丰富、色彩的丰富以及历史风格的折衷表现,许多设计都被视为后现代主义代表性的作品,综合了画家和建筑师的双重技艺。
佛罗里达天鹅饭店
波特兰市政厅
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是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冈格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后现代主义的发言人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既文脉主义、引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他强调建筑的历史文化涵、建筑与环境的象征性,并把装饰作为建筑不可分割的部分。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2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界和设计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
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1938年7月10日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Caudéran),著名法国建筑师,毕业于法国高等工科学校(Ecole polytechnique,1961年)、法国道桥学院(Ecole Nationale des Beaux—Arts,1968年)。
1967年在他29岁的时候,设计了圆形的巴黎查尔
斯、戴高乐机场候机楼。从此,作为巴黎机场公司的首席向巴黎建筑师,他设计了尼斯、雅加达、开罗、等国际机场,日本关西国际机场的基本概念也是出自安德鲁之手。他参与过许多大型项目的建设,像巴黎德方斯地区的大拱门、英法跨海隧道的法方终点站等。在他的影响下,巴黎机场公司的活动逐渐向大型的标志性建筑设计的方向发展。
保罗·安德鲁:国家大剧院是我最好的作品
亮点一:穹形屋顶无柱支撑。大剧院的屋顶是个半椭圆形大穹体,好比倒扣着的“蛋壳”。其部骨架由钢结构焊接而成,东西轴跨度212米,南北轴跨度144米,周长达6000多米,其面积之大可以将整个工人体育场罩住,总重达6750吨,是中国建筑之最。竣工后,整个结构将没有一根柱子支撑,全靠弧形钢梁承受巨大重力。
亮点二:玻璃幕墙透视长街。国家大剧院的椭球屋面由两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大小不等的有色玻璃组成。椭球体面对长安街部分为一个渐开式玻璃幕墙,形状就像一个逐渐垂下来的水滴形状。晚上,来往于长安街的行人和乘客可以通过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观赏到国家大剧院金碧辉煌的观众休息大厅,而进入到大剧院的观众也可以从剧院中欣赏长安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
亮点三:露池四季荡漾。建成后的国家大剧院将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水池之中,使整个建筑仿佛漂浮于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通道两侧被规划为艺术博物馆、艺术品商场等。当人们走进歌剧院的时候,似乎步入了一个美妙的艺术世界。为了不让观众在进入的时候过于突兀,设计者还规划设计了一条长长的通道,观众步行其间,仿佛进入一个由水与现实世界隔开的梦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