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8情绪情感和意志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 第3章:情绪情感与意志品质(原创超级详细版)

教育心理学 第3章:情绪情感与意志品质(原创超级详细版)


叶克斯-道森规律
46
情绪与记忆

情绪的组织功能也体现在对记忆的影响方面。 当人处在良好的情绪状态时,更容易回忆那些带 有愉快情绪色彩的材料; 如果识记材料在某种情绪状态下被记忆,那么在 同样的情绪状态下,这些材料更容易被回忆出来; 表明情绪具有一种干预记忆效果的作用,使记忆 的内容根据情绪性质进行归类。


10
情绪体验的维度 强度:情绪体验在强度上由弱到强的不同等级的变化。 例如:适意→愉快→欢乐→大喜→狂喜→喜极而泣; 伤感→难过→悲伤→哀痛→惨痛;不满→生气→愠怒→ 激愤→大怒→暴怒;害怕→惧怕→惊恐→惊骇。情绪的 强度越大,整个自我被情绪卷入的程度也越深。

强度的决定因素
(1)对象对人所具有的意义。意义越大,引起的情绪就 越强烈。而这种意义的大小,是由该对象在个人生活中 所占的地位来决定的。(2)情绪体验的强度还取决于人 对自己所提出的要求。人们对一幅画的不良评价,可能 不会使业余绘画者产生强烈的情绪,但可能引起专业画 家的强烈情绪反应。

有些情绪同时兼具增力和减力两种动力性质,如悲痛 可以使人消沉,也可以使人化悲痛为力量。
组织功能
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它心理活动具有组 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正性情绪起协调的、组织的作用; 负性情绪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其组织作用还表现在人的行为上,当人处在积极、乐观的 情绪状态时,容易注意事物的美好方面,其行为比较开放, 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当人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 、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情绪与认知操作 情绪与记忆 情绪与行为
47

记忆的遗忘规律中,情绪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在刑事 案件对证人的作证记忆的研究中,结果显示,涉及情 绪的记忆会增加回忆的准确度。对情绪被震惊者在事 件后(对警察)作证的回忆为93.36%,5个月后为 88.24%;而情绪未被震惊者的两次作证回忆量均为 75%。

心理咨询师考试重点:基础心理学之情绪和情感

心理咨询师考试重点:基础心理学之情绪和情感

心理咨询师考试重点:基础心理学之情绪和情感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状态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其特性:①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

③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却看不到他所进行的认识活动过程,④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2.表情:情绪变化的外部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即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①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②.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情感(比如热爱,欣赏,厌恶仇恨)情绪和情感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情感要通过情绪表达,离开了情绪情感也无法表达了!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①适应功能:情绪能够使个体针对不同的刺激事件产生灵活自如的适应性反应,并调节或保持个体与环境间的关系。

②动机功能:情绪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具有动机作用。

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

③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

消极的情绪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

④信号功能:信号功能——个体以体验得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知,并对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

5.情绪理论:(一)早期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基本相似的理论。

他们都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其中,詹姆士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在他看来,悲伤由哭泣引起,而愤怒由打斗而致。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两者的基本观点都是认为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士—兰格理论提出了情绪与机体生理变化与情绪发生的直接联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心理学概论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概论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情绪与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情绪的发展阶段
01
02
03
基本情绪的出现
新生儿即具有一些基本的 情绪反应,如愉快、不愉 快、兴趣等。
情绪的分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 情绪逐渐分化出更多的种 类,如愤怒、悲伤、惊讶 等。
情绪的复杂化
随着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儿童的情绪体验逐渐复杂 化,能够体验到更复杂的 情绪,如内疚、羞愧等。
美感的表现
美感表现为对自然美、艺术美 和社会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 验,以及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的 愉悦和成就感。
美感的培养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参与审美 活动和培养审美情趣等方式, 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 的能力,培养其丰富的美感体 验。
04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基础
情绪的生理反应
80%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情绪激发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发 生相应的变化,如心率加快、呼 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等。
情感
情感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它反映了个体对 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 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二 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区别
情绪具有情境性、短暂性和外显 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 性和内隐性。情绪是情感的外在 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道德感的表现
道德感表现为对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产生尊敬、钦佩等积极情感,对违 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产生愤怒、厌恶等消极情感。
03
道德感的培养
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教育、示范等方式不断引导
和强化个体的道德感,使其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理智感
理智感定义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表 现为对认知活动的热爱、追求和满足感。它是推动 人们进行探索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区别: 1.对象不同,情绪发展较早,人和动物共有;情感发展较晚,只有人特有。 2. 需要不同,情绪同生物性需要相联系,情感是社会性需要。 3.特征不同,情绪带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统称为感情,是表达感情的两个方面。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体语言,如俯身弯腰,在日本社会中被认为是害怕,而在其他地方则不这样认为。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
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 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面部表情
布什总统的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生理唤醒,是指由情绪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反应。 如紧张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等。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同一过程,同一现象,只是强调的不同方面,情感代表感情的内容,情绪代表感情的反映过程。
(四)意志的品质
▪ 自觉性(独立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 (受暗示,武断)
▪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 坚韧性(坚定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动摇,执拗) ▪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任性,怯懦)
▪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好奇心、求知欲、兴趣。
七、情绪的调节
1.什么是情绪调节 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使情绪发生一定的积极变化。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悲伤胃、恐伤肾。”《黄帝内经》
2.情绪调节的方式 (1)合理宣泄 (2)调整认知 (3)心理置换 (4)提高修养 (5)唤回理智 (6)注意转移 (7)文饰(合理化):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 (8)升华 (9)人际调节

第三讲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三讲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三讲情绪、情感与意志考点精讲一、情绪、情感(一)情感概述1.情感与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

或“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识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2.情感的生理基础和外部表现研究表明,情感的体验是由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决定的。

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3.情感的功能(1)动力功能(2)信号功能(3)感染功能4.情感的特性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具有两极性。

(二)情感的分类1.按情绪状态分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持久度和紧张度,可分为(1)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心情。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如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人际关系,激情的余波,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变化等。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如狂喜、愤怒、恐惧和绝望等。

(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稳定而深刻的情绪或情感状态。

2.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言论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美和丑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从情绪的时间序列性或刺激物属性的角度将情绪分为五类:情调、激情、心境、应激和情操。

(三)情感的应用与调控情商又称情绪或情感商数,用EQ表示,它是Emotional Quotient 的缩写。

有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取决于天资如何而取决于性格和情感因素。

我国一般认同EQ的主要因素有五个部分: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和挫折承受能力。

1.情感与教学积极的情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动力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情感和意志

情感和意志

情感心理学的定义: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

《心理学大辞典》:“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

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

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情感在社会交往中的常见作用。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

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情感成熟。

指人在个人需要无论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调节情感使之适度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需要得到满足不狂喜,需要未满足不怒不卑等。

情感成熟标志着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每个人要社会化就应该使自己“情有节”,陶冶情操,尽快成熟自己的情感。

情感的分类:由于情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人的情感主要应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

心理学8-情绪和情感概述

心理学8-情绪和情感概述

三、动机—分化情绪理论
• 动机—分化情绪理论萌生于60年代,
至今已成为很有影响的情绪理论之
一。
• 代表人物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 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 –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 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 情绪的性质与功能。情绪是人格系统 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人类的情绪、情感具有共性,但是 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文化传统、家庭 环境、价值观、个性特征等方面的 不同,情绪情感在共性中又表现出 差异性。
二、情绪、情感的类别
我国古代名著《礼记》记载的“七 情说”,将情绪分为喜、怒、哀、 惧、爱、恶、欲七种; 在《白虎通》一书中,分为喜、怒、 哀、乐、爱、恶六类;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一方面,情绪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 而产生的,所以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并 引导情感的发展。 另一方面,情绪反过来对认识过程也有 着很大的影响。
情绪与意志的关系
情绪与意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方面,情感激励意志,意志调控情感。 另一方面,意志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之 后,它又会反转来调节和控制情感。
(一)情绪的内涵
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 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 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 系统的生理反应。 情绪不是自发的,它由各种刺激引 起。
情绪状态下伴随 产生的生理变化 与行为反应,很 多时候是我们所 不容易自我控制 的。
测谎仪
(二)情感
概念
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 主观体验。 情感这个概念只用于人类,特别是 描述人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时,而对 于动物一般不用情感这一概念。
理论图解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在情绪过

教师心理学指导:《心理学》意志和情绪的关系

教师心理学指导:《心理学》意志和情绪的关系

意志和情绪也有密切的联系。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动的动⼒,也可以成为意志⾏动的阻⼒。

当某种情绪情感对⼈的活动起推动或⽀持作⽤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动的动⼒。

当某种情绪情感对⼈的活动起阻碍或削弱作⽤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动的阻⼒。

消极的情绪对意志⾏动的⼲扰作⽤,取决于⼀个⼈的意志⼒的⽔平。

意志坚强者可以克服消极情绪的⼲扰,把意志⾏动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这些消极情绪所压倒,使⾏动半途⽽废。

可见,意志可以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于理智。

意志坚强者能够控制失败时的痛苦和愤怒,能够控制胜利时的狂热。

总之,认识、情绪和意志是密切联系的。

意志过程包含有认识和情绪的成分,认识和情绪过程也包含有意志的成分。

只是由于研究上的需要,我们才对统⼀的⼼理活动,从不同的侧⾯进⾏分析。

年轻⼀代具有良好的品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在当前更加努⼒认真地进⾏学习、锻炼,更和谐地在群体中⽣活、成长;⽽且也会使他们在将来更加⾃觉地从事社会的建设,为推动⼈类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开始培养。

学校是进⾏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教育者若能对品德的⼼理结构、品德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就有可能把这⽅⾯的培养⼯作做得更⾃觉⽽有效⼀些,否则会出现盲⽬性或事与愿违的后果。

心理咨询师 普通心理学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PPT课件

心理咨询师 普通心理学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PPT课件

三、情绪的功能(作用)
1.适应功能 2. 动机功能 3. 组织功能 4. 信号功能
5
第二单元 情绪的理论
一、詹姆士-兰格理论 把情绪的产生归因 于身体外周活动(生理)的变化。 二、 坎农-巴德理论
认为情绪的中枢在神经系统的丘脑。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6
第三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
2
表情动作
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人们共同承认和使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 验。 △ 面部表情主要是借助面部活动性较大 的肌肉群的运动来识别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吗?
△ 面部表情可以随意调节, 较具有隐蔽性。 “笑里藏刀”
⑵ 体态(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由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
来表达情绪。手舞足蹈 捶胸顿足 趾高气 3扬 垂头丧气 坐立不安 卑躬屈膝
第八节 情绪的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1.情绪和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脑对客 观外现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
情绪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 在情绪产生时,人们还会出现一些外
部反应过程。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 言语表情。
⑴ 面部表情 △ 面部表情具有泛文化性(先天性)。
12
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11.5.2 对自身情绪的调控 (1) 自我反省,提高对自身情绪状态的意识, 理智地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2) 及时恰当的宣泄、表达。
长时间的回避和压抑不良情绪,将导致 严重的心身疾病。 (3) 主动转移注意对象,从事其他活动。 (4) 自我放松练习(意念集中、呼吸调整、 肌肉放松)。 (5) 改变认知,调整需要(重建)。
5.天涯何处无芳草,海角何处无日照? 大丈夫何患无妻?好女人何患无夫?所以,不

心理学基础情绪情感与意志

心理学基础情绪情感与意志

(一)机体的生理变化
➢请大家结合体验说一说。
请大家回忆最近发生的最令自己愤怒的事件经过。要求描写: 生理感觉,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脸热,眼睛圆睁,头皮发紧,流泪
等; 当时想法,如“你不应该这样对我”“别人以为我好欺负,好软弱”“有什
么事可以私下跟我谈”等; 内心感受,如“我被愚弄了!”“他(她)太过分!”“这简直是厚颜无耻
喜:布什总统 上班第一天
“库尔斯克”号 核潜艇是200 0年8月12日 在巴伦支海上参 加军事演习时出 事沉没的。艇上 118名海军官 兵遇难。
纪念“九.一一”
恐 惧
面 对 死 亡
喜怒哀乐爱恶惧,均是情感的表现形式。 情绪体验、认识、客观事物、需要 情绪和情感是怎样产生的?(结合实际)
眼睛——忧伤;前额——惊奇;口部——快 乐与厌恶;眼睛、口唇和前额——愤怒
厌恶:肌肉紧张(25%),心跳加快(23%)胃不舒服(21%)
测谎过程
测谎仪显示的生理指标及变化
1、情绪、情感发生时,人的身体各部位的动 作、姿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些行为反应 被称为表情。
➢面部表情
是指通过眼睛、额眉、鼻颊、口唇等肌肉的 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是情绪表达的 最重要的方式
➢区别 : 从需要角度看:生理、高级社会需要 从发生角度看:情绪早(人、动物);情感迟(人) 从稳定性程度看:情境性;稳定性、持久性 从强度和外部表现看:大、外显;小,内隐
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 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种 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既相互 转化,又相互依存。很难截然分开 申奥、公交车让座
引言: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 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度 容量,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心理学考题精讲情绪情感与意志

心理学考题精讲情绪情感与意志

13.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 这指的是情绪情感的 A.动机功能 B.健康功能 C.调控功能 D.信号功能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15.荣誉感、友谊感、革命人道主义情感属于 A.理智感 B.热爱感 C.审美感 D.道德感 16.美感属于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激情 17.好奇心属于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心境 18. 具有较大的肤浅性、表浅性 A.情绪 B.情感 C.感情 D.心情 19. 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A.感情 B.情感 C.情绪 D.心情
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 A.黏液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意志 B.动机 C.情感 D.注意力 8.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加涅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德纳 9.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A.意志力 B.记忆力 C.观察力 D.思维力 10.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 A.实践活动 B.遗传素质 C.早期营养 D.环境 11.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 A.兴趣 B.目的 C.动机 D.需要 12.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 A.直接兴趣 B.广阔兴趣 C.中心兴趣 D.间接兴趣
2.中小学生意志的培养 1加强目的性教育、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教育"培养健康的情感 2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 3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加强自我锻炼"增强毅力和容忍力
一、填空题 1.需要按起源分"可分为生理需要和 ______。 2.______ 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特 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____"安静型与____气质类型相对应。 4.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____智商改成____智商。 5.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不同"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 ________和 社会交往能力。 6.______ 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 即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 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7.王芳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这种气质类型属于 _____ 。 8.有些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帮助下"由懒惰变为勤奋 "由粗心变为细心"由自卑变为自信。这说明人的 _______ 具有可塑 性。

基础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基础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第四单元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有些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有些则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
明适应(时间短)、暗适应(时间长)
不过视紫红质分解得快,合成得慢,所以对光适应快,对暗适应慢。戴上红色的眼镜可以保护对暗适应。
(四)小脑保持身体平衡
四、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灰质)即端脑,为脑的主体部分。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主要特征
大脑外层叫大脑皮层,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四个部分。
枕、颞、顶、额
是(视)、挺(听)、感、动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形象思维占优势。
功能:痛觉具有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作用,具有生物学的意义。
痛觉最难以适应。
痛觉的感受性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原因在于:1)早期经验对疼痛的影响;2)产生疼痛的原因和后果的评价;3)文化教育的影响
二、记忆的种类
A.根据记忆的内容分为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整体性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这种知觉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二)选择性——两可图形(对象和背景的变化)
(三)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四)理解性
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
想象和表象的本质区别在于: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重点归纳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重点归纳

心理咨询师考试重点归纳一:基础心理学部分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心理活动的学科。

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猴子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5.基础心理学的内容:①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②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③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④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又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6.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7.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具有主观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8.心理反映的形式:1.事物的形象2.概念3.体验4.欲望和要求。

9.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心理支配人的行为,2.人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10心理学发展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活动在适应的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刺激推知反应,可以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格塔式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也叫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当代心理学取向:1.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认为人有自我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里咨询师考试教材-基础心理学1

心里咨询师考试教材-基础心理学1

基础心理学(1)心理讲师:刘钊铭目录1.绪论2.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3.感觉、知觉4.记忆5.思维、言语及想象6.意识与注意7.需要与动机8.情绪、情感和意志9.能力和人格PART01绪论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学发展简史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1.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研究对象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二、四个方面的内容(1)认知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2)需要和动机需要指人的心理活动都有其内部推动力量。

欲望、要求的表现形式。

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即动机。

(3)情绪、情感和意志①情绪和情感指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以人的需要为中介,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②意志指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4)能力和人格①能力指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②人格气质指脾气、秉性,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指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2.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二、学派纷争(1)构造心理学人物:冯特和铁钦纳观点: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心理学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体;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3)行为主义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

查明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S-R);环境决定论;实验方法。

心理学 第八章 意志

心理学 第八章 意志
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受暗示性是指一个人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或影响,
经常轻易地改变或取消自己的决定。 具有独断性的人,他们不考虑自己采取的决定是
否合理,常常毫无理由地拒绝别人的任何批评和 劝告,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精选课件
24
二、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辩明是非,及时坚 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精选课件
6
(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是意志活动的核心。因为在目的确立 与实现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意志行动中的困难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内部困难是来自于主体自身的障碍,如知识经验的不足,能 力的有限,消极的情绪,优柔寡断、胆怯、懒惰的性格,身 体欠佳等。
外部困难是人们在意志行动中遇到的客观条件的障碍,如自 然环境条件恶劣,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如人员、设备的缺 乏和简陋),不良的人际关系等。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是相 互影响的,外部困难常常通过内部困难而起作用,相比之下, 人最难战胜的是内部困难。
果断不同于轻率。它是以充分的根据、经过周密 思考为前提。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犹柔寡断。犹柔寡断 者的显著特点是无休止的动机冲突。
精选课件
25
三、坚韧性
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百折不挠地贯彻决 定并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
具有坚韧性的人,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不怕挫 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了达到目的,百折不回。 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 意志坚韧的表现。
精选课件
12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的分析
意志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意志行动有其发 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两 个阶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述)展开全文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边缘学科。

基础心理学广义上是指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狭义的是指普通心理学(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也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情绪、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间的关系。

·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2、人格(个性):需求和动机(倾向性动态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特征静态的)·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需要: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需要就变成了动机。

有了动机才可能去行动。

·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气质: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三、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这一认识得到了人们生活经验,监床事实,心理发生、发展过程,脑解剖和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

心理是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己)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是有能动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是大脑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事物形象,概念,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理论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级性 情绪、情感的种类 意 志
一、情绪、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 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人脑对客观 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
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

双避式冲突
两种目标都想避开,但只可能避开一个
目标 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 失小的,避开损失大的目标,这种冲突 叫双避式冲突。 接受其一 被人抢劫财物并危及生命
趋避式冲突
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
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就是趋避式冲突。 治牙又怕疼 想吃又怕胖
多重趋避式冲突

三、情绪、情感变化的纬度及两极性
(一)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情绪、情感每 一种特征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征。 爱—恨 激动—平静 喜悦—悲伤 紧张—轻松
(二)情绪、情感的维度
情绪、情感的维度是指对情绪、情感所固
有的特征的度量,情绪、情感变化有不同 的维度。 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激 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几方面来进行。
联系的,曾经统称为感情。 强调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情绪和情感密不可分,情感通过情绪来表 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也就无法表达了。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 组织功能 信号功能
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
环境的重要手段。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是成 人心理活动的晴雨表。
复合情绪
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
出来的。 敌意是由愤怒、厌恶和轻描淡蔑组合的 复合情绪; 焦虑是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 起来的复合情绪。
情绪与身体健康
喜-----伤心
怒-----伤肝 忧-----伤肺 思-----伤脾 恐-----伤肾 悲-----伤五脏 惊-----伤神经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莎赫特(美国)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
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 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 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 决定的作用。
(四)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建立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把情绪看做是动机,认为内驱力的 信号需要通过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 体去行动,而情绪正是起着这种放大作用的 心理过程。 伊扎德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 动机作用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 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2、执行阶段
执行所采取的决定的阶段是意志行动的
第二个阶段,即执行阶段。 坚定执行既定计划,又要克制那些妨碍 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动。 审视自己的计划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 标的实现。 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是密切联系,相互 制约的。
(三)意志品质
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叫意志品质。人

应对应激
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重新评价应激源或
采取某种行为;(娱乐、运动、寻求精神 支持) 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面对的问题; 不具备解决问题条件时采取回避的策略; 经验积累。
(三)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
感 理智感

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
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包括爱国爱集体爱社会的情感,荣誉感、 责任感、同情感等。

感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 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 情感体验。美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理智感是在理智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 感体验。(好奇心、求知欲、认知兴趣)
五、意志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
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 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区别:
情绪指的是情感反映的过程,即脑的活
动过程。可用于人类,也可勇于动物。 情感是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 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 的仇恨等。 与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
二者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互相
生理唤醒
生物唤醒是指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
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 记录伴随情绪的生理变化的仪器:测谎 仪
多道生理记录仪——测谎仪
测谎仪的假设是人在说谎时往往感到内疚和 焦虑,从而导致心率、血压、呼吸和皮电反 应等变化,这样可以用多道记录仪进行检测。 标准程序是:先在被试放松时做一个记录, 作为基准线,然后,测验者提出一系列经过 措辞的要求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 鉴定性的问题分散在“中性”问题之中,问 题之间有1分钟的间隔。 目前,对测谎仪的应用有争议。
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 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 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认识过程以形 象、概念反映客观外界事物。
Hale Waihona Puke 主观体验 主观体验(subjective
experience)是个体 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每种情绪都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 人们不同的感受,构成了情绪和情感的心 理内容。 人的主观体验与外部反应存在着固定的关 系,即某种主观体验是和相应的表情模式 联系在一起的。
(二)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
的情绪体验状态, 通常叫心情。 积极乐观(风含情水含笑 ) 消极悲观(心灰意冷)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封闭时
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 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 的意外冲突引起的。 积极(潜能), 消极(失控)。
退缩的品质,这种品质又叫毅力或顽强性。 高度坚定的人,有顽强的毅力,充满必胜 的信念。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就是其表现。 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刚愎、执 拗。
意志的自制性(自制力)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
情绪和行动的能力。 有自制力的人,能控制自我,克制与实 现目标不一致的思想情绪,排除外界诱 因的干扰,迫使自己执行已经采取的、 具有充分根据的决定。 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是:易冲动、意气用 事,不能律己,知错不改等。
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
采取决定的品质。 果断不同于轻率。它是以充分的根据、 经过周密思考为前提的。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 后者的著特点是无休止的动机冲突,是 缺乏勇气、缺乏见解、意志薄弱的表现。
意志的坚韧性(坚定性)
意志的坚韧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
詹姆斯(美国)、兰格(丹麦)分别于
1884和1885年提出内容相同的理论,强 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 物。 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哭了才愁,打了才生气、发抖了才怕? 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
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 活动的效率。 内驱力是激活有机体行动的动力,但是, 情绪和情感可以对内驱里提供的信号产 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从而能更有力地 激发有机体的行动。
组织功能
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
心理 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其表现为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 瓦解作用。 积极情绪状态:态度和善、乐于助人、 勇于承担责任; 消极情绪状态:悲观厌世、懒于追求, 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
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源是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它对个 体来说是一种能引起高度紧张、具有巨 大压力的刺激物是个体必须适应和应对 的环境要求。既有躯体的,也有心理和 社会的。 汶川地震
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个体对应激事件所做出的反应,包 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生理反应可以包括身体各种系统和器官的生 理反应; 心理反应包括认知、情绪和自我防御反应。 (认知障碍、焦虑、恐惧、愤怒、抑郁) 强烈持久的应激反应会损害人的工作效能, 还会造成对许多疾病或障碍的易感状态,在 其他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人患病。
坎农(1927)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
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 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 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 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 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如高血压、心跳加快、内分泌增多和肌 肉紧张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 状态。
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
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 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 紧张度有紧张和松弛的两极
四、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
每一种基本情绪都有其独立的神经生理机 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 能。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喜、怒、哀、惧)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通过情绪的外 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 中医的望闻问切 “眉目传情”、“暗送秋波”
二、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如果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
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 矛盾心情就是双重趋避式冲突。 春节前夕想回家,人多拥挤不方便;避 开高峰期,人少,又错过最佳时间和家 人团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