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概念和区别(张超)
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络核⼼主要是由互联⽹端系统的分组交换机和链路组成的⽹状⽹络;1 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在很多⽹络的应⽤中,端系统经常进⾏报⽂(message)的交换。
报⽂能够包含协议设计者需要的任何东西,并可以执⾏⼀种控制功能,也可以包含数据。
我们为了从源端向⽬的端成功发送⼀个报⽂,源端将长报⽂划分为较⼩的数据块,上述操作我们简述为分组,在源和⽬的地之间,每个分组都通过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常见的有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分组以等于该链路最⼤传输速率的速度来传输通过通信链路。
由上述可知,我们可将某源端或分组交换机经过⼀条链路发送的分组的⽐特数为O,设当前链路的传输速率为R⽐特/秒,则传输该分组的时间为O/R秒。
存储转发传输机制多数分组交换机在链路的输⼊端使⽤存储转发机制。
所谓存储转发机制是指在交换机能够开始向输出链路传输该分组的第⼀个⽐特之前,必须接受整个分组。
使⽤存储转发(1)错误检验功能CRC的作⽤是对前⾯的数据进⾏校验,防⽌出错,因为存储转发是分组交换机在接受到整个分组才能进⾏传输,所以在我们接受到CRC字段的时候,我们可以进⾏相应的检查,检查其是否已经被破坏。
(2)⾃动缓存(3)策略功能如ACL访问控制列表等存储转发⼜分为报⽂交换和分组交换,这个我们会在接下来的记录。
排队时延和分组丢失对于每条相连的链路,每个分组交换机都会具有⼀个输出缓存(输出队列),它⽤来存储路由器准备发往那条链路的分组。
输出缓存可以应⽤于排队等待的时候,即如果到达的分组需要传输到某条链路,但该链路却忙于传输其他分组,那么该分组便可在输出缓存中进⾏等待,因此除了存储转发的时延外,分组还要承受输出缓存的排队时延,这些时延是变化的,变化的程度取决于⽹络的拥挤程度,⽽输出缓存⼤⼩是有限的,所以会出现所谓的分组丢失(丢包),到达的分组或已经排队的分组之⼀将被丢弃。
转发表和路由选择协议分组在传输的时候会包含⽬的地的IP地址,当分组到达⽹络中的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检查该分组的⽬的地址的⼀部分,并向⼀台相邻的路由器转发该分组,每个路由器具有⼀个转发表,其功能是将⽬的地址或⽬的地址的⼀部分映射为输出链路,所以当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先检查其地址,并⽤这个⽬的地址搜索其转发表,以发现适当的输出链路。
简述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原理
简述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原理电路交换是一种传输方式,它将被传输的数据通过一个物理连接上的线路建立起一条连续的通路,以保证数据能够稳定、持续地流动。
在电路交换中,传输的数据只能在该通路上单向流动,直到数据传输完成或者通路被中断。
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传输稳定性好,但是占用的资源较多。
报文交换与电路交换不同,它不将数据直接通过物理连接传输,而是将数据以独立的信息包(报文)的形式传递。
在报文交换中,发送端将一个完整的报文发送给网络,由网络负责将其分割并逐个传输,直到接收端收到全部信息并将其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报文。
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资源占用更少,网络性能更加灵活,但是传输速度较慢。
分组交换是一种介于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之间的传输方式。
在分组交换中,数据被分割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数据块(即分组),每个分组通过网络中的通道单独传输。
接收端则将这些分组重新组合成原始数据。
和报文交换类似,这种传输方式也有较好的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但是传输速度比电路交换慢。
总体来看,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利用不同的传输机制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电路交换适用于对传输稳定性和速度要求高的应用场景,报文交换适用于资源占用较少的环境下,而分组交换则是在传输性能和资源利用率之间做出协调的一种传输方式。
在实际应用
中,需要综合考虑传输的特点、网络环境和应用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比较
注意分组路径的变化!
H2 向 H6 发送分组 H1 向 H5 发送分组
C H3
4.分组交换的优点
(1)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 是逐段占用。 (2)灵活 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3)迅速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 发送分组;充分使用链路的带宽。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自适应的路由 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3.6 数据交换技术
名词解释 “交换”的含义
在这里,“交换”(switching)的含义是: – 转接——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话线,使它们连通起 来。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 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两个远距离计算机之间建立专用的点对 点通信线路是很不经济的,也是不必要的.在 广域网的情况下,网络节点是部分连接,因此 对于那些没有直接互联的节点间的通信,必 须经过中转节点的转换才能实现. 目前实现交换的技术有很多,下面介绍线路 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技术。
报文
1101000110101010110101011100010011010010
假定这个报文较长 不便于传输
(2)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 报文 组。
数 分组 1 据 首部 分组 2 首部 分组 3 首部 数 据 数 据
请注意:现在左边是“前面”
(3)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 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 定接收端在左边)。
这里我们假定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 现差错,在转发时也没有被丢弃。
2.分组首部的重要性
(1)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 信息。 (2)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 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 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3)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 能到达最终目的地。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是两种常见的通信传输方式,下面介绍它们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是一种直接的点对点通信方式,通过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连接,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起一条可靠的通信路径。
在电路交换过程中,通信双方独占一条物理连接,数据传输全程不发生中断或丢失。
电路交换的优点包括传输实时性强、带宽利用率高、数据传输稳定可靠等。
但电路交换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建立连接需要时间较长、无法动态分配带宽等。
2、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是一种将数据分割成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
在分组交换中,数据传输的路径是通过络中的路由器进行动态选择,每个数据包可以根据络负载和路由器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路径进行传输。
分组交换的优点包括灵活性高、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速率的数据流量、可以动态分配带宽等。
但分组交换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传输实时性较差、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等。
总的来说,电路交换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数据传输稳定可靠的场景,如通信、视频会议等;而分组交换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不高、但需要动态分配带宽的场景,如互联、物联等。
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的异同点
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的异同点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是现代通信网络中常用的两种传输方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比较这两种技术的异同点。
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在传输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电路交换技术是指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后,整个通信过程中使用的是专用的物理路径。
换句话说,通信双方在通话时独占一条连接,直到通信结束后释放连接。
而分组交换技术则是将待传输的数据划分为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并在目标地点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
可以看出,电路交换技术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而分组交换技术是一种面向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在资源分配上也有所不同。
在电路交换技术中,通信双方建立连接后,网络资源(带宽、缓存等)将被长时间占用,无论是否传输数据,这些资源都会一直被保留。
而在分组交换技术中,数据包只在传输时占用网络资源,传输完成后即释放资源,其他用户可以继续使用这些资源。
因此,分组交换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在传输延迟上也存在差异。
在电路交换技术中,由于通信双方建立连接后,数据包可以直接传输,所以传输延迟较低。
而在分组交换技术中,数据包需要在传输前先进行分组处理,然后再进行传输,所以传输延迟较高。
特别是在网络拥塞情况下,分组交换技术可能会导致数据包排队等待传输,进一步增加传输延迟。
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在传输效率上也有所不同。
在电路交换技术中,由于连接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于小量数据的传输效率较低。
而在分组交换技术中,数据包可以并行传输,可以更好地适应大量数据的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在网络可靠性上也有所不同。
在电路交换技术中,一旦连接建立成功,通信双方可以持续进行通信,不易出现数据传输错误。
而在分组交换技术中,数据包可能会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或丢失,需要通过协议机制进行错误检测和重传。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概念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概念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
1.概念:电路交换是一种通信方式,它在通信两端建立一条专用的
物理连接,然后在通信过程中一直占用这条连接。
2.特点:
–数据传输期间通信线路处于独享状态,不会被其他用户抢占。
–通信双方之间的传输速率稳定,保持恒定。
–需要在通信开始之前进行握手和建立连接,占用资源较多。
–通信过程中即使没有数据传输,线路仍然被占用。
3.应用:
–传统电话系统就是典型的电路交换技术,用户在进行通话时,会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
分组交换
1.概念:分组交换是一种通信方式,它将数据按照固定长度的数据
包(称为分组)进行传输,每个分组独立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
按序重组。
2.特点:
–数据被分割为多个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可以同时传输多个分组。
–分组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可能不同,因此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可以根据网络状况进行拥塞控制,提高网络利用率。
–分组交换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丢包或出错,需要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
3.应用: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常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如IP协议就是基于分组交换来进行数据传输的。
总结: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是两种不同的通信方式。
电路交换在通信开始之前需要建立连接,占用资源较多;而分组交换将数据分割为多个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网络利用率。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可以选择合适的交换方式来进行通信。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因而有以下优缺点:优点: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之具有下列优点:a.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选择,就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b.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
这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c.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实现的;d.允许建立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使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转换。
③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有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这条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①由于数据进入交换结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从而引起转发时延(包括接收报文、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等),而且网络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时延就愈大,因此报文交换的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式业务的数据。
通信网络中的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技术
通信网络中的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技术在通信技术领域中,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技术是两种常见的通信方式。
虽然它们都能实现数据传输,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却完全不同。
本文将从分组交换技术与电路交换技术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它们的差别以及各自的特点。
一、分组交换技术将信息通过分组交换技术传输时,数据会被分割成一条一条的报文并安排传输的顺序。
当数据到达发送端的路由器时,数据将会加密并被分割成一定长度的数据包,同时,这些数据包中都含有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等必需信息。
这些数据包随后被传输到网络中并从一个路由器到另外一个路由器,以便在最终到达目标地址时被重新组装。
在分组交换技术中,传输数据的时间不固定,这是因为由于数据包是通过网络传输并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拥塞,因此,每个数据包的传输时间可能不同。
当出现网络拥塞时,数据包会在队列中等待,直至网络负载减少。
与电路交换技术相比,分组交换技术具有鲁棒性更强、传输更为稳定的优点。
但分组交换技术的传输速率较慢,因为在传输数据时需要对数据包作处理、传输和接收等多个环节,其传输速度无法与电路交换相提并论。
二、电路交换技术而在电路交换技术中,使用传统电路模型,当通信双方建立起连接后,连接会维持一段时间直到其中任何一方主动断开。
在此期间,所有传输的数据都会占用相同的带宽并按照建立连接时的传输速率进行传输,这个速率在整个连接周期中都将会保持不变。
此方式传输时对带宽进行占用,可靠性较强且传输速率较快,其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高质量、高速率空间通信。
然而电路交换技术依赖于网络负载情况,当网络负载过大时会导致传输速率下降,甚至链接中断。
而分组交换技术可以更好地支持网络的稳定性,在数据传输时可以避免过度占用网络带宽。
但缺点是传输数据始终需要先加密压缩,然后将其分割成一定长度的数据包,再进行传输和接收等多个环节,因此其传输速度较慢。
三、小结总的来说,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使用的是不同的通信技术,各自有其优点和缺点。
计算机网络系列--什么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计算机⽹络系列--什么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先我们来了解下分组的概念。
所谓分组,就是将⼀个数据包分成⼀个个更⼩的数据包。
例如对于⼀个10GB的数据包,总不可以⼀次性发送过去吧,⽽是把它分成若⼲个⼩的数据包发送过去。
每个分组数据块的结构图:⽂件头⼀般是⼀些说明性数据,例如源地址和⽬标地址,数据类型等。
数据部分就是真正要传达给对象的内容所谓交换,指的就是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
数据传输交换的⽅式有⼏种,⽽电路交换便是其中的⼀种。
假如A和B之间要进⾏通信,我们就假设A要和E打个电话吧。
当A输⼊E的电话号码,开始拨号之后,那么服务器要做的第⼀件事就是根据E的电话号码找到E在哪⾥,由于A通往E的路径有多条,会根据某种算法找到E之后,建⽴⼀条通路,然后进⾏数据的传输。
我们假设选的路径是A→D-→E找到⼀条通往E的路径并建⽴会话的过程中,我们称之为电路交换的第⼀阶段—-建⽴连接。
之后A和E在通话的过程中会始终霸占着这条路径,数据传输的过程称为电路交换的第⼆阶段—-数据传输。
电路交换的第三阶段,也就是最后⼀个阶段—-释放连接。
A和B只要有⼀⽅挂了电话,那便了开始释放连接。
传输例题图:在这个过程中,新建连接需要花销⼀定的额外时间(想象你打电话的时候是不是出现正在拨号的字眼),释放连接也会花销⼀些额外的时间。
那么,电话交换的过程中,数据需要分组来传送吗?答是不⽤的,因为电话交换的过程中,A和B两个⼈始终霸占着⼀条通信电路,他们每说⼀句话,都会实时被对⽅获取,因此数据是不⽤分组的。
从这也可以看出,电路交换的⽅式,在数据的传输上是⽐较⾼效、实时的,只要A⼀发出数据,E⽴马就能收到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电话通信使⽤的是电路交换的⽅式。
但由于⼀直霸占着这条路径,假如霸占的过程中A与E都在沉默不说话,那么将是对这条路径的极⼤浪费。
因此,电路连接的⽅式资源的利⽤率是⽐较低的。
⽽且,如果你通话的时间超级短,可能花在新建连接的时间⽐通话的时间还要长,这就更加难受了。
(完整版)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因而有以下优缺点:优点: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之具有下列优点:a.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选择,就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b.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
这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c.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实现的;d.允许建立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使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转换。
③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有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这条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①由于数据进入交换结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从而引起转发时延(包括接收报文、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等),而且网络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时延就愈大,因此报文交换的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式业务的数据。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区别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区别第一篇: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区别从传输技术来说,电话网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即电话通信的电路一旦接通后,电话用户就占用了一个信道,无论用户是否在讲话,只要用户不挂断,信道就一直被占用着。
一般情况下,通话双方总是一方在讲话、另一方在听,听的一方没有讲话也占用着信道,而且讲话过程中也总会有停顿的时间。
因此用电路交换方式时线路利用率很低,至少有50%以上的时间被浪费掉。
而因特网的信息传送是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所谓分组交换,是把数字化的信息,按一定的长度“分组”、打“包”,每个“包”加上地址标识和控制信息,在网络中以“存储—转发“的方式传送,即遇到电路有空就传送,并不占用固定的电路或信道,因此被称为是“无连接”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在一个信道上提供多条信息通路;此外在因特网上传送信息通常还采用数据压缩技术,被压缩的语音信息分组在到达目的地后再复原、合成为原来的语音信号送到接收端用户。
因此,利用因特网传送语音信息要比电话网传送语音的线路利用率提高许多倍,这也是电话费用大大降低的重要原因。
请简述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区别电路交换每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
一百多年来,电话交换机虽然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但交换的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
当电话机数量增多,就使用彼此连接起来的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工作。
注意,是这种交换机采用了电路交换的方式,后来的分组交换也是采用了一样的电信网,只是不一样类型的交换机(当然协议也不同)。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先拨号建立连接:当拨号的信令通过许多交换机到达被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时,该交换机就向用户的电话机振铃;在被叫用户摘机且摘机信号传送回到主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后,呼叫即完成,这时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条连接。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一、概述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是指在现代通信网络中实现数据、声音和图像等信息交换的原理和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在通信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2.1 交换网络的定义交换网络是一种分组交换网络,它通过将数据分成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利用交换设备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
交换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交换处理器等。
2.2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2.2.1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指在通信过程中,通过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来传输数据。
它要求通信双方在通信开始前预留一条独占的通路,并在整个通信过程中一直占用该通路。
2.2.2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将长消息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称为数据包或分组。
在分组交换中,数据包可以按照不同的路径独立传输,接收方根据分组中的地址信息将分组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消息。
三、交换原理的基本原理3.1 多路复用和分解多路复用是指多个信号共用一个物理通道的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将多个信号进行合并,然后在接收端将多个信号分解出来。
这样可以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3.2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报文交换是指将整个报文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输,需要占用通信线路的整个传输时段。
而分组交换将长消息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块,并且每个数据块可以独立传输,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四、交换技术的应用4.1 电信交换技术电信交换技术是指在电信网络中实现数据、声音和图像等信息交换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固定电话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宽带接入网络等领域。
4.2 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交换的技术。
它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换和互联网的数据传输。
4.3 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换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报文交换 比较表格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是网络通信领域中常见的三种交换方式。
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对网络通信的效率和灵活性有着不同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通过比较表格的形式,对这三种交换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和讨论,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电路交换1. 概念:电路交换是一种在通信会话期间,通过建立独占的物理通路来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2. 特点:(1) 通路独占:在通话的整个过程中,通信双方的通路是独占的,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
(2) 时延固定:数据传输的时延固定,适合传输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据,如语音和视频等。
(3) 适用范围:主要应用于通信方式通信等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二、分组交换1. 概念:分组交换是一种将数据划分为多个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的方式,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了目标位置区域等信息。
2. 特点:(1) 灵活性高:数据包可以根据网络状况进行动态路由选择,适应了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2) 时延不固定:数据传输的时延不固定,适合传输非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据,如文件传输等。
(3) 适用范围:主要应用于互联网等需要大规模数据传输的场景。
三、报文交换1. 概念:报文交换是一种将信息整合成格式化的报文进行传输的方式,报文中包含了数据、控制信息和错误检测等内容。
2. 特点:(1) 可靠性高:通过控制信息和错误检测,能够保证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传输的错误率。
(2) 带宽利用率低:由于需要发送控制信息等内容,导致报文交换的带宽利用率相对较低。
(3) 适用范围:主要应用于需要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场景,如电流信箱传输等。
通过上面的对比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这三种交换方式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从总体来看,电路交换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分组交换适用于非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而报文交换适用于需要保证数据可靠性的场景。
在个人观点上,我认为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分组交换在互联网等大规模数据传输场景中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比较电路交换、虚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的区别
⽐较电路交换、虚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交换的区别
电路交换:1、采⽤的是静态分配策略,经⾯向连接建⽴连接。
2、通信双⽅建⽴的通路中任何⼀点出现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连接,⽅可继续。
3、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浪费。
4、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个不相同,采⽤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虚电路交换:是⼀种分组交换,采⽤电路交换⽅式,⽽⾮真正的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采⽤存储转发技术,基于标记,在传输数据之前可不必先建⽴⼀条连接,因此,分组交换具有⾼效、灵活、可靠、迅速等优点,但传输时延较电路交换较⼤,不实⽤于实时数据的传输。
报⽂交换:对应⽆连接的服务,传递数据前不需要建⽴连接,每个分组选择的路线都可能不同,适合传递少量数据,可靠性不⾼。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因而有以下优缺点:优点: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之具有下列优点:a.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选择,就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b.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
这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c.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实现的;d.允许建立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使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转换。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方式及优缺点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方式及优缺点目录1 电路交换 (2)1。
1 电路交换过程 (2)1。
2 电路交换优缺点 (3)2 报文交换 (3)2。
1 电路交换过程 (3)2.2 报文交换优缺点 (4)3 分组交换 (4)3。
1分组交换过程 (4)3.2 分组交换优缺点 (5)3。
3。
分组交换网与电路交换网比较 (6)“交换”(switching)的含义就是转接--把一条线路转接到另一条线路,使它们连通来。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系统中常谈到的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CS: Circuit Switching)、报文交换(MS:Message switching)、分组交换(PS: Packet Switching)等。
本文先介绍这三种交换方式.1 电路交换1.1 电路交换过程电路交换是通信网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也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交换方式,主要应用于电话通信网中如图(1),完成电话交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电路交换过程包括(1)建立连接、(2)通信、(3)释放连接。
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电路交换一旦建立,就占用一条中继线路,即使我们不传送信息,别人也不能使用.电路交换举例图(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优点:(1)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2)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3)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4)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5)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电路交换缺点:(1)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比较长.(2)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概念带宽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协议IP网络
错误的概念
在宽带线路上比特传播得快 B
在窄带线路上比特传播得慢 B
概念带宽电路交换分组交 换协议IP网络
正确的概路 A
B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
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
是一样的。
概念带宽电路交换分组交 换协议IP网络
宽带线路 窄带线路
比喻:汽车运货
线来说,每秒传送几个兆比特就可以算 是宽带速率。
概念带宽电路交换分组交 换协议IP网络
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 有些人愿意用“汽车在公路上跑”来比喻 “比特在网络上传输”,认为宽带传输的 好处就是传输更快,好比汽车在高速公路 上可以跑得更快一样。
• 对于这种比喻一定要谨慎对待。
概念带宽电路交换分组交 换协议IP网络
目 的 地 下一跳路由器
目 的 地 下一跳路由器
A 网络
网络
路由器
查找路由表 路由器 目 的 地 下一跳路由器
网络
路由器
网络
网络
路由器
网络
路由器
路由器
网络
B
这就是基于概存念带储宽电路转交换发分组交的分组交换 换协议IP网络
. 引言 . 重要术语 .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F . IP 协议与 TCP 协议
概念带宽电路交换分组交 换协议IP网络
TCP/IP 的体系结构
TCP: 传输控制协议
各种应用层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应用层 HTTP, FTP, SMTP, DNS 等
运输层 TCP UDP
Protocol)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User Datagram
网际层
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概念和区别(张超)
张超
一. பைடு நூலகம்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以电路连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 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道。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1)建立连接 (2)通信 (3)释放连接
电路交换,是指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每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 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从通信资源的 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优点: (1)分组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反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 可随时发送分组。 (2)由于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加之交换节点具有路径选择,当某条传输线路故障时可选择其 他传输线路,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
缺点: (1)由于数据进入交换节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从而引起的转发 时延(包括接受分组、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等),而且网络的通信量 越大,造成的时延就越大,实时性较差。 (2)分组交换只适用于数字信号。 (3)分组交换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节点时,对 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
缺点: (1)电路交换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较长。
(2)电路交换家里连接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 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 利用率低。
(3)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 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二、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
优点: (1)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转载]浅谈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交换和信元交换的特点和区别
[转载]浅谈电路交换、报⽂交换、分组交换、帧交换和信元交换的特点和区别原⽂地址:浅谈电路交换、报⽂交换、分组交换、帧交换和信元交换的特点和区别作者:从⼊门到放弃1.电路交换以电路联接为⽬的的交换⽅式是电路交换⽅式。
电话⽹中就是采⽤电路交换⽅式。
⼈们可以打⼀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式。
打电话时,⾸先是摘下话机拨号。
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建⽴连接,等⼀⽅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的线路断开,为双⽅各⾃开始⼀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
因此,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即联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
⾄于在通信过程中双⽅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关。
2.报⽂交换种⽅式不要求在两个通信结点之间建⽴专⽤通路。
结点把要发送的信息组织成⼀个数据包——报⽂,该报⽂中含有⽬标结点的地址,完整的报⽂在⽹络中⼀站⼀站地向前传送。
每⼀个结点接收整个报⽂,检查⽬标结点地址,然后根据⽹络中的交通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转发到下⼀个结点。
经过多次的存储——转发,最后到达⽬标,因⽽这样的⽹络叫存储——转发⽹络。
其中的交换结点要有⾜够⼤的存储空间(⼀般是磁盘),⽤以缓冲收到的长报⽂。
交换结点对各个⽅向上收到的报⽂排队,对找下⼀个转结点,然后再转发出去,这些都带来了排队等待延迟。
报⽂交换的优点是不建⽴专⽤链路,线路利⽤率较⾼,这是由通信中的等待时延换来的。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技术就是针对数据通信业务的特点⽽提出的⼀种交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向⽆连接⽽采⽤存储转发的⽅式,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按照⼀定的长度分割成许多⼩段数据,并在数据之前增加相应的⽤于对数据进⾏选路和校验等功能的头部字段,作为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即分组。
采⽤分组交换技术,在通信之前不需要建⽴连接,每个节点⾸先将前⼀节点送来的分组收下并保存在缓冲区中,然后根据分组头部中的地址信息选择适当的链路将其发送⾄下⼀个节点,这样在通信过程中可以根据⽤户的要求和⽹络的能⼒来动态分配带宽。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比较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比较成桀桑(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9信息安全二班20090830203)摘要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是在信息网络中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
分组交换的统计多路复用方式一般认为效率较高,互联网即使用的分组数据交换。
但也有一些研究开始讨论将电路交换引入互联网。
下一代网络将使用新方法融合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
关键词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下一代网络Abstract Circuit Switching and Packet Switching are the two basic method to implement the message transmission in information networks. Packet Switching, which is a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technology and being used in the Internet, is generally believed as a more efficiency way to move message through network. But there is also some studies discussed about Circuit Switching being introduced to the internet. The Next-generation Networks (NGN) will use a new switch approach that combines packet switching and circuit switching.Keywords circuit switching, packet switching,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 next-generation networks1.引言在当今社会,每时每刻都有海量的信息通过巨大的信息网络进行传递,实现了长距离的实时通信交流,使现代社会成为了“信息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由此上了快车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 (1)分组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反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 可随时发送分组。 (2)由于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加之交换节点具有路径选择,当某条传输线路故障时可选择其 他传输线路,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
(3)通信双反不是固定的战友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这条物 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张超
一.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以电路连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 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道。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1)建立连接 (2)通信(1)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2)通信双方之间的屋里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三、区别
电路交换常与分组交换进行比较。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分组交换的通信 线路并不专用于源与目的地间的信息传输。在要求数据按先后顺序且以恒定速 率快速传输的情况下,使用电路交换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因此,当传输实时数 据时,诸如音频和视频;或当服务质量(QOS)要求较高时,通常使用电路交 换网络。分组交换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更强的的效能,可以预防传输过程(如 e-mail信息和Web页面)中的延迟和抖动现象。 电路交换与面向连接协议相比较。请注意电路和连接之间的区别。一条连 接对应于一条电路,而一条电路不是一条连接的先决条件。
(3)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4)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5)电路交换的交换设备及控制均比较简单。
缺点: (1)电路交换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较长。
(2)电路交换家里连接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 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 利用率低。
(3)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 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二、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每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 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从通信资源的 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4)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因而分组是逐个传输,可以使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 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并行,这种流水线式传输方式减少了传输时间。 (5)分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所以简化了交换节点中存储器的管理。 (6)分组较短,出错几率减少,每次重发的数据量也减少,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 了时延。
缺点: (1)由于数据进入交换节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从而引起的转发 时延(包括接受分组、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等),而且网络的通信量 越大,造成的时延就越大,实时性较差。 (2)分组交换只适用于数字信号。 (3)分组交换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节点时,对 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