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创造过程
货币发展史全过程
货币的发展史全过程:
1.原始货币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交换方式是物物交换,为
了方便交换,人们开始寻找大家普遍接受的物品作为交换媒介。
最早的货币便是贝币,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
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
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
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金属货币阶段: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金属货币逐渐取代了原始
货币。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称量货币的形式出现的,即需要交易时现称现算,后来出现了铸币,金属货币的流通逐渐广泛。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金属的种类和成色,不同种类的金属货币具有不同的价值和用途。
3.铸币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的数量和流通范围已经无
法满足需要,于是政府开始铸造金属货币,并在上面印上自己的标志和信誉。
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便利性和效率,也使得金属货币的流通更加规范和可控。
4.信用货币阶段:随着商业和经济的发展,铸币和金属货币逐渐被
纸币和电子货币所取代。
纸币由政府发行,具有法定地位和无限法偿能力,可以用来流通和支付。
电子货币则是通过电子化方式进行支付和流通的货币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而纸币的使用则逐渐减少。
第十四篇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中央银行也不需要通货库存,通货就是它印制和 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必然相应地形成存款货币银行
的准备存款和货币发行——资产负债必然平衡。
2. 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如此存贷、贷存继续下去。
货币创造总结果
银行
A B C
存款
10000 8000 6400
法定存款准备金 贷款
2000 1600 1280
8000 6400 5120
X
…
…
…
总计
50000 10000
40000
存款扩张倍数:50000/10000=5=1/20% 派生存款总额:50000-10000=40000
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1. 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 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 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 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如果现金的 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 则不必补充现金。如果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 取现金的要求,存款货币银行则必须补充现金。
3.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 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 ⑴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 ⑵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4. 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
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
1. 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 特有的能力:
200*(1-rd)3 ………………
则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为:
DR
1
货币创造原理
货币创造原理货币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放贷活动创造货币的过程。
在现代货币体系中,货币的创造是由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来实现的。
货币创造的原理涉及到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给等概念。
了解货币创造原理对于理解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商业银行通过放贷活动创造货币的过程是基于存款准备金率的。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将客户存款中的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存放在中央银行,而剩余部分则可以用于放贷。
这意味着,当一个人向银行贷款时,银行并不是从存款中拿出现金来放贷,而是通过简单的记账操作就可以为借款人创造同等金额的存款。
这样一来,银行放贷的同时就创造了同等金额的货币。
其次,货币乘数也是货币创造的重要概念。
货币乘数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放贷活动创造的货币量与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之间的关系。
当存款准备金率固定时,货币乘数越大,银行放贷创造的货币量就越大。
这意味着,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银行放贷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对货币供给进行调控。
最后,货币创造原理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给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了解货币创造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央银行是如何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放贷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对货币供给进行调控的。
同时,货币创造原理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货币创造原理是现代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货币创造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放贷活动创造货币,以及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从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因此,货币创造原理的深入理解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货币创造机制》课件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当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时,商业银行可 以动用的资金增加,信贷规模扩大,推动货币供应量增长;反之,当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 资金减少,信贷规模收缩,抑制货币供应量增长。
商业银行与货币创
03
造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
01
基础货币
02
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通过印制和发行货币,创造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 一部分,具有高能货币的属性,能够 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创造更多的货币。
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时需要按照一定 比例向中央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当 商业银行需要扩大信贷规模时,可以 动用存款准备金,从而创造更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货 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运 行中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实现经 济增长、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维护金融稳定
提供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通过监管金融机构、实施金融市 场准入和退出等措施,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和稳定。
中央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如国库收支 、外汇管理等,满足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 。
中央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创造机制的稳定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如 果货币创造机制出现异常或不稳定,会导致通货膨胀、经 济波动等问题,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 加强对货币创造机制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中央银行与货币创
02
造
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货币
制定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发行机构,负责印制和 发行国家法定货币。
货币创造的主体
货币创造的主体是银行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考研能提高就业率?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一、关于“现金”的再说明我国习惯,称钞票和硬币为现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是以“通货”(currency)来统计钞票和硬币的数额。
但currency的用法很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包括经济著述,常常是泛指货币。
此外还有一个英文字cash,其习惯用法之一是指我们所指的“现金”;而在其他场合,则是指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等可以随时动用的款项。
二、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1. 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 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
如果现金的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则不必补充现金。
如果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存款货币银行则必须补充现金。
3. 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到中央银行从自己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
4. 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足够的硬币。
5. 由此可以理解,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续续提取现金所形成的。
三、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1. 当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简称现金发行;当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则称现金回笼。
2. 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
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
3. 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那就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但经济增长,必然也同时要求存款准备增大以支持存款货币有足够的增长。
所以,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
四、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1. 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1. 货币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采用了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玉石等,这标志着货币的萌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铁器被广泛用作货币。
2. 铜钱时代(秦汉至隋唐)
公元前前3世纪,秦统一六国后铸造了圆形孔钱,标志着我国货币正式步入铜钱时代。
汉代重铸五铢钱,成为长期通行的主要货币。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元通宝、永徽重宝等名钱。
3. 纸钞货币时期(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由于铜钱贬值,政府开始发行交子和会子,为纸钞货币的雏形。
元代正式发行纸钞交子。
明清两代均沿袭纸钞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地方钞。
4. 近代货币时期(1840年至1949年)
鸦片战争后,洋钱(主要是银元)流入中国大量使用。
1935年发行了法币,但由于战乱无法统一管理。
1948年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货币制度奠定基础。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1949年至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87年发
行第四套人民币。
2005年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我国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铜钱,再到纸钞货币,最后发展到统一的人民币制度,见证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进步。
货币创造过程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货币创造过程银行如何创造货币货币创造过程:银行如何创造货币货币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银行作为货币的创造者和管理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货币的创造过程以及银行在其中的角色。
一、货币创造过程的基本原理货币创造过程基于两个关键原理:存款乘数和准备金比率。
1. 存款乘数原理存款乘数原理指的是,当一个人将存款存入银行时,银行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留存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将剩余部分作为贷款发放给其他借款人。
这样一来,存款就可以成倍地扩大。
例如,当某人向银行存入100元时,银行可以按照10%的准备金比率留存10元,而将90元贷款给借款人。
这样,总体上货币供应量就增加了90元。
2. 准备金比率原理准备金比率指的是银行需要按照法定比率留存客户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将剩余部分作为贷款发放。
当央行调整准备金比率时,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央行降低准备金比率,银行可以留存更少的准备金,从而有更多的存款可以转化为贷款,增加货币供应量;相反,如果央行提高准备金比率,银行需要留存更多的准备金,减少可转化为贷款的存款,降低货币供应量。
二、银行如何创造货币银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银行如何创造货币的具体步骤:1. 存款接收当一个人将现金存入银行账户时,银行会记录该笔存款,并将存款人的账户余额相应增加。
这样,存款进入了银行的负债项目,即银行欠存款人一笔同等金额的存款。
2. 储蓄存款的转化银行将一部分存款作为储蓄存款,留存在自己的账户中。
这部分存款不参与贷款发放,仅用于其他业务和支付活动。
3. 贷款发放银行将剩余的存款转化为贷款,发放给需要借款的人。
这样,银行在客户的贷款账户上增加对应金额,而同时,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
4. 存款乘数效应贷款发放后,借款人将贷款用于消费或投资,这部分资金会再次进入银行系统。
借款人将贷款用于消费,例如购买商品,商家收到的款项将存入银行账户;借款人将贷款用于投资,例如购买股票或房地产,资金流转也会回到银行系统。
货币创造的概念
货币创造的概念一、引言货币创造是指银行通过贷款等手段创造新的货币量的过程。
在现代货币体系中,货币创造是银行业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定义、原理、过程和影响等方面介绍货币创造的概念。
二、定义货币创造是指银行通过放贷等方式创造新的货币量的过程。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银行可以通过发放贷款、购买债券等方式增加其资产规模,进而扩大其负债规模,从而创造新的货币量。
三、原理货币创造的原理可以用“存款乘数”公式来解释。
存款乘数是指银行根据一定比例要求存款者保留部分存款,将剩余部分作为贷款发放出去,再由借款者将这些贷款存入银行账户中,从而形成新的存款和贷款循环流动。
具体来说,假设一个人向银行存入100元钱,并按照10% 的准备金率要求保留10元作为备用金,则该银行可将余下90元作为贷款发放出去。
假设贷款利率为5%,则贷款人需要还给银行95元,其中本金为90元,利息为5元。
这90元又会被其他人存入银行账户中,形成新的存款和贷款循环流动。
这样,最初的100元存款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货币量。
四、过程货币创造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银行通过发放贷款等方式增加其资产规模;二是银行扩大其负债规模;三是形成新的货币量。
具体来说,银行通过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购买债券等方式增加其资产规模,并相应地增加其负债规模。
当借款人将这些贷款存入银行账户中时,银行的存款和贷款规模都会相应地增加。
这样就形成了新的货币量。
五、影响货币创造对经济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货币创造能够促进经济活动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过度的货币创造也会导致通胀和资产泡沫等问题。
具体来说,在适度范围内,货币创造能够促进经济活动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但是,如果货币创造过度,则会导致通胀和资产泡沫等问题。
此外,货币创造还可能导致汇率波动、债务危机等问题。
六、结论货币创造是现代经济体系中银行业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
货币创造公式
货币创造公式
货币创造理论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
货币总量=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其中,货币总量就是广义货币(M2),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对居民和商业银行的负债,是后续货币倍数创造的基础,也被称为高能货币,货币乘数则是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出来的一个数值,反映银行体系将基础货币扩张为广义货币的能力。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组成的银行体系是货币创造的主体,当然还受到社会公众和政府等部门的影响。
简单理解的话,货币创造分为两个过程:中央银行负责基础货币投放,商业银行负责存款货币派生,也就是上面公式中「货币乘数」的部分。
中央银行也会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派生能力。
简单总结:货币总量=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中央银行负责基础货币投放,商业银行负责存款货币派生。
货币的发展历程
货币的发展历程
货币是指用于交换和储存价值的一种物品或符号。
它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以下是其主要的历程:
1. 物物交换阶段:在人类社会最早的阶段,人们使用实物直接进行交换,比如把食物、工具等物品换成其他需要的物品,这就是“物物交换”。
2. 实物货币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出现。
它是指以某种物品作为通用货币,代表着一定的价值,人们可以用它来进行交换。
比较常见的实物货币有金、银、贝壳等物品。
3. 金属货币阶段:金属货币的出现标志着货币从实物到抽象的转变。
金属货币以黄金、银等贵重金属为基础,采用铸造的方式制成各种形状,成为通行的货币。
这种货币具有便携性和易保存性,成为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货币形式之一。
4. 纸币货币阶段:纸币货币是指利用纸张等材料制成的货币,其本质是一种信用工具,代表着发行机构的信用和背书。
现代纸币货币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中国,随后逐渐流传到全世界,成为现代社会最广泛使用的货币形式之一。
5. 电子货币阶段:电子货币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于计算机或网络系统中的货币,它通过互联网等电子通讯技术实现在线支付、转账等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货币正在成为未来货币的主要形式之一。
总之,货币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实物到抽象、从黄金银币到纸币电
子货币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货币发展的历史
货币发展的历史
货币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再到纸币的演变过程。
1. 自然货币时期:在最早的商品交换中,人们使用自然物品如海贝、龟壳等作为交换媒介,这些可以被视为最原始的货币形态。
2. 贵金属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日益增长,自然货币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出现了以贵金属(如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体系。
金银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保存和携带,逐渐成为主要的交换媒介。
3. 铸币时期:为了方便交易和计量,各国开始铸造统一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这标志着货币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4. 中央铸币时期:随着国家权力的集中,铸币权逐渐由地方转向中央政权控制,这有助于统一货币制度,促进经济的统一和发展。
5. 纸币时期: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存在磨损和不便携带的问题,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商业活动的增加,纸币应运而生。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中国宋朝,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
6. 现代货币时期:现代社会的货币体系更加复杂,包括了中央
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电子货币以及各种金融工具。
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对货币的职能和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每一次重大的演变都是对社会经济条件的适应和推动。
从最初的自然货币到现代的电子货币,货币的形式和功能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
货币产生经历的形式
货币产生经历的形式货币产生的形式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进行商品交换的时候。
在古代的部落社会,人类通过直接交换商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交换被称为“商品经济”。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交换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商品的交换价值难以比较、交换双方需要同时具备所需的商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中的贝壳、兽牙、羽毛等特定的物品。
这些物品通常具有稀缺性和耐久性,易于携带和储存。
人们通过共识将这些物品作为交换媒介,形成了最早的货币形式。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开始在各个地区出现。
最早的金属货币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青铜器和古埃及的金属质物品。
金属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和通用性,易于切割和铸造成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货币。
这种货币形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例如古希腊的铸币和古罗马的硬币。
然而,纸币的出现标志着货币形式的一个重大突破。
最早的纸币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宋代,它们是由政府发行的,并且具有强制性。
纸币的出现解决了金属货币的储存和携带问题,使得交易更加便利。
随着贸易的扩大和城市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货币形式。
除了上述形式外,数字货币是近年来新兴的货币形式。
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电子技术和密码学的虚拟货币,例如比特币、以太坊等。
它们不依赖于中央银行或政府机构发行和监管,具有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的特点。
数字货币的出现使得跨国支付变得更加便捷和低成本,也引发了对货币发行和监管的新的挑战和问题。
总的来说,货币产生的形式经历了从基于特定物品的交换媒介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数字货币的演变过程。
这一演变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
随着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货币形式也将继续发展和变革。
货币创造原理
货币创造原理货币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放贷或购买证券等方式创造货币的过程。
货币创造原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放贷、购买证券等方式,将存款转化为贷款,从而创造新的货币。
货币创造原理是现代货币制度的基础,对于理解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创造货币。
当个人或企业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时,银行会将这部分存款视为可用于放贷的资金。
根据存款准备金制度,银行只需要保留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其余部分可以用于放贷。
这样一来,银行就可以通过吸收存款创造货币,因为它可以将存款的一部分转化为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的供给。
其次,商业银行通过放贷创造货币。
一旦银行吸收了存款,它就可以将这部分存款转化为贷款,从而创造新的货币。
当借款人需要贷款时,银行会向其发放贷款,这笔贷款的数额将被记入借款人的账户,形成新的存款。
这样一来,银行就通过放贷创造了新的货币,因为借款人可以利用这笔贷款进行消费或投资,从而增加了货币的流通量。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购买证券等方式创造货币。
当银行购买政府债券或其他证券时,它会向发行机构支付一定的资金,而这笔资金最终会流入市场,增加了货币的供给。
因此,商业银行通过购买证券等方式也可以创造货币,从而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货币创造原理是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放贷和购买证券等方式创造货币的过程。
货币创造对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原理进行深入理解非常重要。
在现代货币制度下,货币创造原理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货币创造原理是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放贷和购买证券等方式创造货币的过程,对于理解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创造原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运作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各种挑战。
货币创造的基本原理
一.货币创造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两个层次,一是存款货币的创造,二是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存款货币的创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银行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铸币的需要,相对于存款额来说,只是其一部分,而且比例关系相对稳定。
只要按存款的一定百分比保持铸币库存即可应付顾客对于铸币的需要。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1.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
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若以K代表;则如下式:
2.这里的K 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
实际过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个值。
(二)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
2、现金进入流通
3、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
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1. )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2. )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⑴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
直接取得贷款;⑵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⑶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3.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⑴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⑵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4.)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
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
支票存款 增加额 1000 800 640 512 409.6 …
贷款 增加额 800 640 512 409.6 327.68 …
准备金 增加额 200 160 128 102.4 81.92 …
1000+1000*(1-20%)+1000*(1-20%)2+…… =1000*1/[1-(1-20%)]=5000 △D=△R*1/rd
A B C D E …
支票存款 减少额 1000 800 640 512 409.6 …
贷款 减少额
800 640 512 409.60 327.68 …
准备金 减少额
200 160 128 102.4 81.92 …
例:某人将向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权所得的1000 元现金以支票存款形式存入A银行,则A银行T 形账户表示为:
A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000 支票存款 +1000
由于法定准备金率为20%,且无超额准备金。
假定A银行发放800元贷款给企业,企业存入B银
行则:
A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贷款
+200 +800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
一、基本概念
(一)原始存款:以现金方式存入商业银行的存款 (二)派生存款:商业银行以转帐方式办理资产业
务时形成的存款 (三)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存款准备金 (四)现金漏损:客户从银行提取的现金
二、前提条件
(一)部分准备金制度 (二)非现金结算
三、创造过程
假定前提条件: (一)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20% (二)假定银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 (三)假定没有现金从银行系统中漏出 (四)假定没有从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 存款的转化
经济学实验3:货币创造(附实验报告)
实验3、货币创造实验遵循的原则:以当前我国为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是15%,商业银行准备金之外的存款全部借贷出去;所有有钱都放在银行。
实验内容:1、国债的发行2、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的变化量3、货币供给量的变化4、体会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的能力。
5、将以上步骤画出各种情况(个人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实验程序:1、学生进入教室,指导教师随机向他们发准备好的国债,指导教师作为中央银行的工作人员,可代表中央银行制定商业银行体系的运营规则,并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运作。
2、指定学生分别为商业银行的行长和内部会计、外部会计,行长负责存贷款和准备金的计算,处理以及商业银行金库的保管,内部会计负责在黑板上记录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和往来账,外部会计负责记录与具体客户的交易,持有国债的学生都有机会卖出国债并将钱存入银行,其他学生都有机会从银行获得贷款。
3、实验遵循的原则:以当前我国为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是15%,商业银行准备金之外的存款全部借贷出去;所有有钱都放在银行。
4、指导教师提出愿意用现金(教学货币)购买同学们的国债,随即同学们将出售国债换回的现金存入商业银行,行长以支票换取现金并保存在金库存里,外部会计记录各笔存款。
5、内部会计在黑板上记录银行资产负债表。
假如吸收10笔共10000元存款后,银行的存款和储备分别为10000元,指导教师根据黑板上的资产负债表要求学生回答此时的货币供给量( 10000 元)。
6、商业银行行长计算存款准备金和多余的储备,并将多余的储备(8500 元)借贷出去。
7、得到贷款的学生将贷款存入银行,并重复上述(5)-(6)。
贷款全部存入银行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的储备仍为10000元,但货币供给量增加了Ms=(10000/0.15-10000)元。
8、由于货币乘数的作用,货币供应量即银行的存款最后会增加到Ms=10000/0.15 元。
9、改写银行资产负债表,注意存款总数增加到 Ms=10000/0.15 元,贷款总数增加到Ms=8500/0.15 元,,将余下的贷款借贷给一个学生,并做好记录。
货币是怎样创造的
货币是怎样创造的?(转)货币只是一张纸而已,不是金也不是银,本身的价值近乎0,那我们为什么还能够接受这样的货币作为我们的工资支付呢?原因是这些货币有政府的信用做担保,政府保证在一国之内没有人敢拒收它,并贬低它的票面价值。
在古代,信用好的钱庄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人们很少用银元承兑券去钱庄兑换银元,钱庄就开始多印银元承兑券,借给那些需要用钱的人,收取利息。
因为发行的银元承兑券越多,每天的银元兑换量越大,为防止银元兑换危机,多发行的银元承兑券必须维持在一定比例范围。
根据经验,实际存储的银元与发行银元兑换券总面值之间的比值在1:4到1:10 之间。
这个比值就叫金银储备杠杆比例。
控制金银储备的杠杆比例,就可以控制货币总量。
采用信用货币的中央银行是根据国债、外汇等信用抵押物发行去等值货币(不同于金本位,因为采用信用抵押,发行的是抵押物一比一等值货币)。
由央行发行的这些货币被称为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供应给商业银行(这个供应过程可以描述为央行代表国家向商业银行注资、商业银行向央行借贷、或商业银行用金银、国债和外汇向央行换取基础货币),再由商业银行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
下面是描述商业银行是怎样创造更多的货币?1. 假设某商业银行A收到央行的1000元人民币(设想是商业银行用自有的美元向央行兑换)。
接着,商业银行A用这1000元对外贷给了甲;2. 甲用这1000元买了乙的产品,乙接着把1000元存进了银行B;3. 银行B收到乙的1000元存款,扣除10%(称为准备金比例)的准备金100元(准备金是用于随时应付储户取钱而预留的资金,银行不能把所有存款都贷出去),贷出900元贷给丙;4. 丙用900元买了丁的产品,丁接着把900元存进了银行C;5. 银行C收到丁900元存款,扣除10%的准备金90元,贷出810元贷给丙;如此类推:1000,900,810,….通过多轮的存贷过程,共产生了10000元存款,9000元贷款,差额1000元是银行多轮存贷留下的准备金,也等于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创造过程
货币创造的定义:以非货币的产品(如国债、央票、企业和个人信用、土地、商品房、股票、企业债券、各种可抵押的资产设备、银行理财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知识产权、企业产品和服务、个人劳务、信息、外汇、黄金等),以及货币本身(如存款、应收账款、企业年金、股利等)为基础,通过交易的方式,生成货币的过程。
以上所谓的交易的方式,具体包括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商品买卖、中介服务、劳动服务、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
基本货币创造过程:
因为只有央行才能发行货币,因此基本的货币创造过程必然从央行开始。
央行以国债、央票、各种调节工具为基础,向商业银行发行货币,此为基础货币,是市场上所有货币的来源。
主要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得到央行的货币之后,通过商业贷款、购买债券、购买其他有价证券和产品等,将货币分发到市场,此为货币的主要创造过程。
商品房的货币创造过程:
1、地方政府以土地为基础,通过拍卖的交易方式,创造货币;
2、开发商以土地做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创造货币;
3、个人以商品房作为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创造货币;
制造业企业的货币创造过程:
1、制造企业制造产品并销售,创造货币;
2、制造企业以厂房、设备、知识产权、企业信用做抵押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创造货币;
3、制造企业发行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创造货币;
4、制造企业出售代理权、销售权、商标、品牌,出售企业本身,创造货币;
服务中介企业的货币创造过程:
1、服务型企业提供交通、通信、医疗、教育、咨询、市场调研、职业介绍、软件产品、游戏、导游、广告、代购、电影电视、娱乐、商业数据、新闻、物业管理等有偿服务,创造货币;
2、服务型企业以知识产权、企业信用做抵押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创造货币;
3、服务型企业发行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创造货币;
4、服务型企业出售代理权、销售权、商标、品牌,出售企业本身,创造货币;
有价证券的货币创造过程:
1、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发行股份,创造货币;
2、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创造货币;
3、企业通过发行保险,创造货币;
4、企业通过发行金融衍生产品,创造货币;
个人创造货币的过程:
1、个人提供劳务、肖像权、版权、信息等服务,创造货币;
2、个人以房产、有价证券、知识产权、个人信用等做抵押质押贷款,创造货币;
政府部门创造货币的过程:
1、政府以公权力为基础,通过征税的方式,创造货币;
2、政府部门通过出售进出口配额、行业准入、职业执照、资源开采权、土地拍卖等,创造货币;
外汇创造货币的过程:
1、外贸部门进行一般贸易收到外汇后,基本上都被强制转换成人民币,创造货币;
2、外商直接投资收到外汇后,换成人民币,创造货币;
3、华侨汇回的外汇换成人民币,创造货币;
评论:以上是各市场主体通过交易的方式,进行货币创造的过程。
应该注意到每个过程的具体实现方式是有差异的,任何货币的创造过程都需要时间和成本,每个过程创造的货币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个人通过提供劳务获得报酬,企业通过首次发行股份获得资本金,政府通过土地拍卖获得收入,其实现方式、成本、效率、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它们都是货币创造的过程。
综上,市场上的货币总量,是汇总了各市场主体创造的货币之和,具体包括外汇占款+商业银行贷款+土地出让金+企业直接融资总额(IPO+定增)+企业债券+政府债券+个人按揭房贷+商品零售总额+服务业零售总额+保险总额++++。
各组成部分的比重差异较大,且都受到政府政策的较大影响。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美国金融危机阶段,主要是外汇创造货币的过程;四万亿之后到供给侧结构改革阶段,主要依次经历了企业加杠杆创造货币、政府加杠杆创造货币、个人按揭房贷创造货币的过程;新经济阶段,企业发债、政府发债、住房按揭仍将继续发挥货币创造过程的功能,同时外需好转,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增大,创新和效率提升等多重因素,货币创造的主要过程将在不同主体之间转移,货币总量将继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