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理论和唯物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7
哲学基本理论和唯物论
A.①②
B.①③
3、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C.②③
D.①④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②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例 1、(2015·广东卷)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 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 学启示是( )
(2)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①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 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 结合起来。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唯物论角度: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 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世界 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
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例 2、(2013·福建高考)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
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2/7
A.①②
哲学基本理论和唯物论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消除盲点 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013·广东高考,33D)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2012·江苏高考,25B) 3.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2015·海南高考,21②) 4. 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2014·广东高考,35A) 5.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2012·天津高考,9②) 6. 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015·福建高考,29③)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
4/7
哲学基本理论和唯物论
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 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唯物辩证法角度:①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对社会——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⑤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 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例 1、(2015·ft东高考)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 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 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4、哲学的基本派别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2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①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
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消除盲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

3.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A.①③
B.①④
例 2、(2015·北京卷)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C.②③
D.②④
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6/7
哲学基本理论和唯物论
A.认识的重要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的标准
例 2、(2015·江苏卷)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 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二、唯物论原理
1.物质和意识 (1) 是什么 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 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①原理内容: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②方法论要求:要尊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3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①原理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 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 节和控制作用。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例 4、孟子日:“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哲学基本理论和唯物论
哲学基本理论与唯物论、认识论
一、哲学的基本理论
1、从不同角度理解哲学的内涵(是什么) ①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⑤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也就是说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从不同角度理解哲学的作用(为什么) ①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对人生——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对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7. 规律是来自百度文库恒不变的(

8.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9.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三、认识论原理
1、如何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问题 (1)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 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 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6)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2、真理是客观的,我们要坚持真理,真理是具体的、相对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丰富、 发展和完善真理 3、认识具有复发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 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例 1、(2015·上海卷)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 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 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 )
3/7
哲学基本理论和唯物论
①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方法论要求: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 错误的思想意识。
2.运动和规律 (1)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有何方法论:不要割裂二者的关系,既不能离开物质谈运动,也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 (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 的、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方法论要求: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3.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的客观性
①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方法论要求:必 须 遵 循 规 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 无 能为力的。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 世界,造福于人类。

4.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5.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可以作为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标 准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

7.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7/7
② 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 认识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①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②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例 3、(2015·浙江卷)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 19 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 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 100 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 见( )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3、(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 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 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3、(2015·全国新课标卷I)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 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消除盲点
5/7
哲学基本理论和唯物论
1. 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
2.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3.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

4.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5. 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
6.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