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药物篇)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症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诊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针对糖尿病临床诊疗的指南。
一、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2. 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伴有典型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者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二、治疗目标1. 控制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稳定在 4.4-7.0mmol/L(80-126mg/dL)2. 控制餐后血糖,使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180mg/dL)3.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使其低于7.0%4. 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下5. 控制血脂,使总胆固醇低于5.18mmol/L(200mg/dL),LDL-C低于2.59mmol/L(100mg/dL)三、治疗策略1.生活方式管理(1)饮食控制:限制糖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2)体育锻炼: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3)体重控制:对于超重和肥胖者,需要减少总体重和腹部脂肪量。
2.药物治疗(1)口服药物: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2)胰岛素治疗:适用于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建议使用胰岛素注射剂或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3.并发症预防和控制(1)心血管病预防: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定期进行心血管疾病检查。
(2)肾病预防: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并控制血压和血糖。
(3)眼病预防: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4)神经病变预防:控制血糖和血脂,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
四、糖尿病教育1.自我监测:教会患者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药物剂量。
2.药物使用:根据不同类型的药物,教导患者正确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
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重要的自我管理措施。
1. 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基于血糖值的测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1)空腹血糖水平(FPG)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mmol/L);(2)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11.1 mmol/L;(3)随机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11.1 mmol/L,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
2. 治疗原则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体育锻炼和血糖监测。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饮食管理需要注意控制饮食的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血糖监测是自我管理的关键,可以通过测试血糖仪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
3. 自我管理措施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自我管理,以保持血糖水平稳定。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自我管理措施:(1)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需要调整饮食和药物使用;(2)保持健康的体重,控制肥胖;(3)合理安排饮食,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血糖;(4)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5)遵医嘱用药,按时服用药物,并遵守治疗计划;(6)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的不良影响。
4. 并发症预防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1)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2)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3)保护足部,定期检查足部的循环和神经功能;(4)控制血脂水平,定期检查血脂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5)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并按医嘱使用药物。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又称糖尿病症,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根据病因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一、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且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
4. 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在餐后2小时≥11.1mmol/L,且较空腹血糖水平升高≥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水平≥6.5%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二、分类与分型1.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也可发生于成年。
2.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人群发病率较高。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4.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三、治疗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睡眠等。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3. 并发症防治: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
4.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四、治疗目标1. 控制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HbA1c≤6.5%。
2. 控制体重:肥胖患者体重减轻5%10%。
3. 血压控制:血压≤130/80mmHg。
4. 血脂控制:LDLC≤2.6mmol/L,HDLC≥1.0mmol/L,TG≤1.7mmol/L。
2018年美国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
2018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美国糖尿病协会(王新军王转锁译)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ADA指南每年更新一次,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
该指南可为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借鉴。
主要内容如下:ADA的证据分级系统证据水平的定义A级证据:●来自实施良好、代表性广泛的随机对照实验的明确证据,包括(1)实施良好的多中心试验证据;(2)分析时纳入质量评分的荟萃分析证据。
●令人信服的非实验来源的证据,如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开发的“全或无”规则;●来自实施良好的随机对照实验的支持性证据,包括(1)一个或多个研究机构实施良好的证据;(2)分析时纳入质量评分的荟萃分析证据。
B级证据:●来自实施良好的队列研究的支持性证据,包括(1)证据来自实施良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注册研究;(2)证据来自实施良好的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
●来自一项实施良好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支持性证据。
C级证据:●来自对照不严谨或无对照研究的支持性证据,包括(1)证据来自存在1个或多个主要或3个或多个次要方法学缺陷的随机临床试验;(2)证据来自观察性研究,可能具有较大偏倚(如前后对照的病例系列);(3)证据来自病例系列或病例报告。
●有冲突的证据,但大体上支持推荐。
E级证据:专家共识或临床经验。
1. 人群中改进治疗和促进健康糖尿病和人群健康●应以循证指南为依据及时制定治疗决策,并结合患者意愿、预后和合并症调整。
B●治疗计划应遵从慢病管理模式,以确保有准备的积极的医疗小组和知情患者主动参与之间的有效互动。
A●如果可能,医疗系统应支持团队管理、患者注册、决策支持工具、社区参与,以满足患者需求。
B●努力评估糖尿病照护质量并创建质量改进策略,应该包含可靠的数据指标,以促进照护流程和健康结局的改善,同时强调花费。
E治疗中的社会问题●提供者应评估社会背景,包括潜在的食物安全性问题、居住稳定性、经济障碍,并治疗决策该考虑到该信息。
A●如有可能,患者应转诊到当地社区医疗机构。
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诊疗指南一、定义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二、病因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三、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
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四、检查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
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
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
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常为阳性。
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
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
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完整版)糖尿病用药指南
完整版)糖尿病用药指南糖尿病用药指南及药品知识一、增效剂1.二甲双胍(普通片):达峰时间为1-3小时,平均为2小时。
它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糖无异生及输出,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减少心血管和微血管的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
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可降低体重,适用于肥胖Ⅱ型糖尿病。
与食物一起服用,吸收程度降低,药降浓度下降,达峰时间延长。
每日500mg进食时或减少B12吸收,产生贫血,严重的心、肝、肾、贫血者禁用。
后服用250mg/片每天最大剂量3000mg。
2.二甲双胍(缓释片):达峰时间为3.3小时(说明书为7小时),半衰期为5.78-6.2小时。
它可以在晚餐前整片吞服,与普通片一样,在胃液中均匀溶出,较长时间保持平稳有效血药浓度,减少对胃的刺激,有效控制24小时血糖。
它没有显著的峰值,对餐后血糖控制不如普通片。
与食物一起服用,吸收量提高50%,食物对血药浓度及达峰时间无影响,体内无蓄积,药峰浓度比普通片低。
每日500mg/片,每天最大剂量3000mg。
3.噻唑罗格列烷酮类(肠溶片):半衰期为3-4小时,达峰时间为1小时。
它可以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作用,增加胰岛素的吸收。
老年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单独使用疗效小于与二甲或磺脲联合。
与磺脲联合可能出现低血糖,此时要减少磺脲剂量。
与二甲联合不会产生低血糖,不宜和二甲、磺脲3联。
可能出现水肿,有诱发心力衰竭、癌症的危险。
心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转氨酶升高>2.5倍,则不应服用本品。
每次4mg/片,起始剂量为4mg,每天最大剂量为8mg,每日两次为佳。
4.磺脲类(短效):它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主要降低餐后血糖。
由于使用时间长,也可以降低空腹血糖。
老年或降低餐后血糖为主者应选择短效,降低空腹血糖者应选择长效。
必须有30%胰岛功能才有效,非肥胖者一线用药。
长期使用可能加速胰岛功能衰竭,可引起低血糖,长效类特别危险,对老年人和肝、胃功能不全者慎用。
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为了帮助广大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糖尿病,特制定本糖尿病诊疗指南,以供参考。
1. 疾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是由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乏;2型糖尿病则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
2. 诊断标准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1.1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特定条件下引起的高血糖状态。
3. 治疗原则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健康管理。
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饮食控制方面,应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保持饮食均衡;运动锻炼方面,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健康管理方面,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4.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增敏剂、促胰岛素分泌剂和胰岛素抑制剂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胰岛素依赖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胰岛素调整。
5.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糖、低脂肪、高纤维为主。
患者应定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控制总热量摄入。
同时,应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避免发生营养不良。
6. 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患者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 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健康管理,包括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简介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糖尿病医师分会组织专家编写的,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的、可操作的诊疗建议。
诊断标准根据糖耐量受损和胰岛素抵抗的程度,诊断糖尿病、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
其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治疗原则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要求患者遵守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运动等措施,如果血糖不能达标,需要给予药物治疗。
治疗时应首选口服药物,如不能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则需使用胰岛素。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
总体上来讲,应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运动治疗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也非常重要。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胰岛素敏感度,减少胰岛素抵抗。
运动时间宜在30分钟以上,3次/周;每次至少10分钟,运动强度以患者心率为主。
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可以分为降糖药和促胰岛素分泌药两类。
常见的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
促胰岛素分泌药包括磺脲类和GLP-1受体激动剂等。
慢病管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
慢病管理包括定期检查血糖、尿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查项目,以及定期进行眼、肾、神经等相关并发症的检查。
结语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是糖尿病治疗的权威指导,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的、可操作的诊疗建议。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该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并且要注意日常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方面。
(完整版)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及药品知识----------------------------------------------------------------------------------------------------------◆医院分级与分等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病床数在100张以内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病床数在501`张以上)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
三级特等和三级甲等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
----------------------------------------------------------------------------------------------------------◆什么叫甲类药?什么叫乙类药?甲类药是指临床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
价格由国家计委批准,全国统一乙类药是指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
价格由省级计委批准,省内统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简称Rx药,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的,需凭医师或其它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出售,并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
1、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或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2、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
3、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例如抗癌药物等。
4、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药品,如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2018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2018版糖尿病诊疗指南《2018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更好地指导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领域的专家们不断更新和完善诊疗指南。
2018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出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指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在 2018 版指南中,诊断糖尿病主要依据血糖检测结果。
如果患者存在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且随机血糖≥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70mmol/L,又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 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对于没有典型症状的患者,上述检测需要重复进行以确认诊断。
在糖尿病的分类方面,2018 版指南依然将其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1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2 型糖尿病则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特殊类型糖尿病病因各异,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等;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高血糖。
治疗方面,2018 版指南强调了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这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多个方面的控制。
对于血糖控制,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饮食方面,建议患者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运动方面,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如果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达标,就需要启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如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并发症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胰岛素治疗适用于 1 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等。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致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周围靶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造成持续性高血糖症,以及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代谢综合征。
急性代谢紊乱可致危象而危及生命,而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更是糖尿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应及早进行防治。
【临床表现】1.1型糖尿病通常起病急,有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乏力(三多一少)症状。
可伴有视力模糊、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女性患者可伴有外阴瘙痒。
2.2型糖尿病一部分亦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在体重减轻前常有肥胖史。
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前期,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但不少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始发现血糖升高,或因为并发症就诊才诊断为糖尿病。
【诊断要点】(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DA1997或WHO1999)1.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加上随时血糖*≥11.1mmoi/L(200mg/dl),或2.空腹Δ血糖≥7.0mmol/L(140mg/dl),或3.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值≥11.1mmol/L。
以上各条诊断标准均应另日重复核实。
注:*,随时血糖指一日之中任何时间采血,不考虑与前餐的时间关系;Δ,空腹指禁食8小时以上;OGTT2Hppg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小于7.8mmol/L为正常。
(二)分型、病情及并发症的评估1.根据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证据判定糖尿病的类型(1型、2型、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2.确定并发症的有无及其程度。
3.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确定。
为此应进行一下检查:(1)糖化血红蛋白测定(A1c):有条件每位新诊断的患者均为应常规测定,以后一年至少2次,或每季度一次。
(2)胰岛素及(或)C肽释放试验。
(3)微量白蛋白尿,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尿酸等,血压,BMI,心电图、眼底,神经传导速度等。
(4)疑为1型或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者,需测定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Ab、IA2-Ab、IAA。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致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周围靶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造成持续性高血糖症,以及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代谢综合征。
急性代谢紊乱可致危象而危及生命,而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更是糖尿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应及早进行防治。
【临床表现】1.1型糖尿病通常起病急,有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乏力(三多一少)症状。
可伴有视力模糊、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女性患者可伴有外阴瘙痒。
2.2型糖尿病一部分亦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在体重减轻前常有肥胖史。
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前期,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但不少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始发现血糖升高,或因为并发症就诊才诊断为糖尿病。
【诊断要点】(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DA1997或WHO1999)1.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加上随时血糖*≥11.1mmoi/L(200mg/dl),或2.空腹Δ血糖≥7.0mmol/L(140mg/dl),或3.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值≥11.1mmol/L。
以上各条诊断标准均应另日重复核实。
注:*,随时血糖指一日之中任何时间采血,不考虑与前餐的时间关系;Δ,空腹指禁食8小时以上;OGTT2Hppg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小于7.8mmol/L为正常。
(二)分型、病情及并发症的评估1.根据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证据判定糖尿病的类型(1型、2型、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2.确定并发症的有无及其程度。
3.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确定。
为此应进行一下检查:(1)糖化血红蛋白测定(A1c):有条件每位新诊断的患者均为应常规测定,以后一年至少2次,或每季度一次。
(2)胰岛素及(或)C肽释放试验。
(3)微量白蛋白尿,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尿酸等,血压,BMI,心电图、眼底,神经传导速度等。
(4)疑为1型或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者,需测定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Ab、IA2-Ab、IAA。
2018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指南
糖尿病治疗-药物治疗
5.DPP-4抑制剂 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 DPP-4 而减少 GLP-1 在体内的
失活,使内源性GLP-1的水平升高。 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 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 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 DPP-4 抑制剂 为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研究结 果显示DPP-4抑制剂的降糖疗效。
把)可相当于500克的量,每 天进食500至1000克蔬菜可 满足需要。
500-1000g
一天至少两捧
糖尿病治疗-医学营养治疗
糖尿病饮食管理——手掌法则
• 2.蛋白质:一个掌心。 50克的蛋白质相当于
掌心大小、约为小指厚的 一块。每天吃50—100克 的蛋白质即可满足一天需 求。比如牛羊肉、鸡肉、 鸭肉、鱼肉等
抗
糖尿病治疗-综合管理
• 2型糖尿病患者除降糖治疗外,还应综合控制血压、血脂 和抗血小板治疗。
• 降压治疗:五类降压药都可应用,其中ACEI或ARB为首选 药物
• 调脂治疗:推荐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非HDL-C作为次 要目标。临床首选他汀类药物。起始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 类药物。
•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75~100 mg/d)作为一级预防 用于糖尿病的心血管高危患者,包括:年龄≥50岁,而且 合并至少1项主要危险因素(早发ASCVD家族史、高血压、 血脂异常、吸烟或蛋白尿)。阿司匹林过敏的ASCVD患者, 需要应用氯吡格雷(75 mg/d)作为二级预防。
水果一天需要量则相当于1 个拳头大小。
主食一顿一个拳头
250-300g/天
糖尿病治疗-医学营养治疗
糖尿病饮食管理——手掌法则
关于2型糖尿病的五部指南
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管理:
糖尿病的管理应由多学科管理小组组成, 可包括初级保健医师、次专科医师、执业 护士、助理医师、护士、营养师、运动治 疗师、药师、牙医、足科医生以及精神卫 生专业人士。 E
以患者为中心的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决策循环
治疗方案的回顾与达成
• 治疗方案回顾 • 医患双方就治疗方案的调整达成一致 • 确保新的治疗方案的及时落实以及根
中性
中性
必要的剂 量调整 (除了 利格列汀)
有效减少 蛋白尿
中性
中性
增加 低血 糖风 险Fra bibliotek中性中性
中性
中度
中性
中性
轻度
中度
见#3 中性
中性 中性
中等
可能减 少卒中 风险 中度骨 折风险
中性
可能有 ASCV D风险
中性
中性 获益 中性
中性 安全 中性
中性
中性 阿格中性列汀和中沙性 格列中汀性可能 中性
增加心衰住院风险
Abbreviations: ASCV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K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VOT: Cardiovascular outcome trial; HF: Heart failure; GLP-1RA: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SGLT2: Sodium glucose linked transporter 2
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进行本决策环(每年至少一到两
次)
评估患者关键特征
• 目前的生活方式 • 合并症,如:ASCVD、CKD、HF • 临床特征,如:年龄、 HbA1c、体重 • 主观驱动性情况,抑郁情况 • 文化和经济社会背景
2018糖尿病防治指南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2018糖尿病防治指南2018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糖尿病是国家实施综合防治管理策略的主要慢性病,糖尿病可防可控,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综合管理可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早死率。
为了指导基层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糖尿病防治管理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司委托中华医学会成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特组织糖尿病相关领域及基层医疗卫生专家共同起草了《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该指南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一、糖尿病治疗(一)治疗原则糖尿病的治疗应遵循综合管理的原则,包括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凝等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同时注重生活方式与药物干预并行的综合管理策略,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确定个体化的控制目标。
(二)治疗目标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包括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对健康状态差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放宽控制目标,但应避免高血糖引发的症状及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
二、生活方式干预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立即启动并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各类生活方式干预的内容和目标。
三、药物治疗(一)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对初诊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医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采取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三个月。
如果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单药治疗。
(二)降糖药物的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使用药物。
具体药物治疗方案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
如无禁忌证且能耐受药物者,二甲双胍应贯穿全程治疗。
2018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2018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由于其高度复杂的病理机制和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为了规范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糖尿病专家们不断努力制定和更新糖尿病诊疗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2018年的糖尿病诊疗指南,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分类根据糖尿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特点,糖尿病一般分为Ⅰ、Ⅱ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 Ⅰ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自身免疫破坏,导致绝对或相对胰岛素缺乏。
主要治疗方法为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
2. Ⅱ型糖尿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为特征。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糖尿病的妊娠合并症、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糖尿病等。
二、糖尿病的诊断根据最新的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的诊断应包括以下项目:1.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测定:≥7.0 mmol/L(126 mg/dL)。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
3. 随机血浆葡萄糖检测: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时,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
在以上条件中,任何两次不同的诊断试验均符合以上标准,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情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2.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控制、增加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等。
3. 药物治疗: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和治疗目标,选择适当的药物。
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是主要手段;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物。
4. 心理支持: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需要获得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诊疗指南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A1C≥%。
试验应该用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组织(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
并与(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的检测进行标化滨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空腹血糖(FPG)≥ mmol/L。
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或● OGTT 2h血糖≥ mmol/L。
试验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用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作为糖负荷●有高血糖的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 mmol/L●如无明确的高血糖症状,结果应重复检测确认。
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糖尿病筛查●在无症状的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并有一个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见“2011年糖尿病诊疗标准”中的表4),应该从任何年龄开始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将来糖尿病的风险。
对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从45岁开始筛查。
(B)●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一次。
(E)●为筛查糖尿病或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A1C、 FPG或2h 75g OGTT 均是适用的。
(B)●对于那些已经确定未来糖尿病风险增加的人群,应该进一步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
(B)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在有危险因素的个体中,产前首次就诊时用标准的诊断标准筛查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
(B)●在未知是否具有糖尿病的怀孕妇女中,在妊娠24~28周用75g 2h OGTT筛查妊娠糖尿病,诊断切点见“2011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表6。
(B)●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在产后6~12周筛查永久性糖尿病。
(E)●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应至少每3年筛查是否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E)预防/延缓2型糖尿病●对于糖耐量异常(IGT)(A)、空腹血糖受损(IFG)(E)或A1C 在~%之间(E)的患者,应该制定长期计划,以减轻体重7%,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如步行)的体力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免疫接种
★按照常规接种疫苗。
★≥6个月的患者,每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1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的,应接种3次乙肝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考虑接种3次。
二、预防2型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BMI>35kg/m2,年龄<60岁和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应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
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三、AIC目标值
★多数非妊娠成人合理的AIC目标是<7%;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发病、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治疗仍难达标者的糖尿病患者,AIC目标值<8%。
★对于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每3月检测AIC一次。
四、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
★无禁忌症者,起始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AIC≥9%应考虑起始两药联合治疗。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和/或AIC水平≥10%和/或血糖≥16.7mmol/L,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
★如果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在3个月内没有达到或维持AIC目标,加用另外一种降糖药物。
★对于没有达到血糖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推迟药物强化治疗,包括考虑胰岛素的治疗。
★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对不缺乏的患者饮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而且长期摄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
五、抗血小板药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75mg/d)。
★包括至少有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的大多数>50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因素者,可考虑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预防。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年是合理的,继续治疗或许也有益处。
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为<140/90mmHg;如果不增加治疗负担,降压目标值为
<130/80mmHg,可能适合心血管疾病高危的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降压目标值为120-160/80-105mmHg,以减少胎儿生长受损。
★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接受药物治疗;≥160/100mmHg的患者,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使用的药物类型包括: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以及二氢吡啶类CCB,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
★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采用ACEI或ARB的可耐受最大剂量治疗。
一种药物不能耐受时,应采用另一种药物替代。
★对于三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未达到降压目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考虑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
★禁止将ACEI和ARB、ACEI和直接肾素抑制剂联用。
★服用ACEI、ARB类或利尿剂的患者,应监测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和血钾水平。
七、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已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考虑应用ACEI或ARB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有既往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该在心梗后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至少2年。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若eGFR>30ml/min应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但不稳定或正在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起始治疗应选用二甲双胍,随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用经证明可减少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率的药物(目前为恩格列净列净和利拉鲁肽)(坎格列净也被认为可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病情稳定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如果eGFR>30mL/min,可以应用二甲双胍。
CHF病情不稳定或因CHF住院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八、血脂管理
★在开始接受降脂治疗或调整剂量后,应每隔4-12周检测血脂水平,此后应每年检测。
★对于所有年龄段的糖尿病合并ASCVD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均应使用高强度他汀治疗。
★对于糖尿病不合并ASCVD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应考虑使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对于糖尿病合并ASCVD者,若采用最大可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仍LDL≥1.8mmol/L,则应考虑加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
由于成本较低,依折麦布可能是首选的。
★他汀及贝特类药物的联合应用未能改善ASCVD的预后,不推荐联合应用。
★他汀及烟酸的联合应用与他汀单药治疗相比,未能提供更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并可能增加卒中风险及其他副作用,不推荐联合应用。
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非劣于传统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有指征,以减少失明的风险。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用于中心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阿司匹林不增加视网膜出血的风险,视网膜病变不是用于心脏保护的阿司匹林治疗的禁忌证。
十、神经病变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性疼痛的初始治疗建议使用普瑞巴林或度洛西汀。
注:普瑞巴林,新型GABA受体激动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周神经痛以及辅助性治疗局限性部分癫痫发作;度洛西汀,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抑郁。
十一、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时AIC的目标是6~6.5%,但为预防低血糖,必要时目标可以放宽到<7%。
★胰岛素是治疗妊娠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因为它不会穿过胎盘。
★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均可以使用,但二者均可通过胎盘,二甲双胍似乎比格列本脲更易通过胎盘。
所有口服药物均缺乏长期安全性的数据。
★1型或2型糖尿病的妇女,应该从孕早期至宝宝出生时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60~150mg/d(常规剂量为81mg/d),以降低先兆子痫的风险。
★未使用可靠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应避免使用有潜在致畸作用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等)。
十二、低血糖
★每次随访时应该询问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低血糖。
★对于清醒的血糖<3.9mmol/L的患者,葡萄糖(15~20g)是治疗首选。
★所有具有严重低血糖(<3mmol/L)风险的患者,应处方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给药不限于医护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