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847-国学专题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机构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书院等。近些年,适应“国学热”也建立了一些相应的机构。
国学经典
(1)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 “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 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还有《弟子规引》
但是,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整体把握,我经常在讲课时宣称——
国学,是治国平天下之学。修齐治平,是真正中国文化的核心追求。很能完整地表达国学的精神,表 达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内涵!
因为能治国平天下,必然就已经做到并做好了诚正格致,修身齐家。所以这是一个整体。
不仅是儒家,一切诸子百家都在追求这个。只是儒家明确地提出来。诸子们用了各自的方法和手段来 达成这个理想。其实这正是对“道”的追求。
国学,还是公益国学。国学就是《易经·系辞》里面讲的公益:周乎万物道济天下。国学就是《论语· 雍也》里面讲的公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学就是《老子》里面讲的公益:以其不自生故能长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www.ssqbedu.com
生。国学就是《礼记·孔子闲居》里面讲的公益: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国学就是《金刚经·究竟无 我分第十七》里面讲的公益: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国学就是《孟子· 梁惠王下》里面讲的公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国学就是《张子全集·近思录》里面讲的公益: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就是《岳阳楼记》里面讲的公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国学就是鲁迅的《自题小像》里面讲的关于:我以我血荐轩辕。国学就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 讲的公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学就是最大化的利益天地利益父母利益众生利益万物利益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今天,在权钱和欲望涌动的今天,高扬公益国学的旗帜,绝对不仅仅只 是一种象征。
国学内容
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 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 六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 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 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 《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 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以上是周易玄先生的论述。许多学者认为,将”国学“定义为”治国平天下之学“,此一认识,也极有价 值。这个表达,指出了国学的功能、作用、中心思想与终极追求。使”国学“一词有了生机与活力。同时彰 显出中国文化独有的内涵与唯一性。
国学一词虽然被许多学者认为“治国平天下之学”,但是就国学本质来讲其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文 化,百家争鸣自成一体而又交相辉映。国学作为区别于科学的大学问,不仅仅被定义为狭隘的“平天下之学”, 用之平天下,此乃“平天下”之学;用之修身,此乃“修身”之学。古人训诫教诲,不当为名利所诱,需做整 体把握。意见不一并不能说明什么,各自仅视角不同耳。真正参国学之人,不能在字面参,而要廓其大意, 领会意境。
但是,真正把“国学”同诸多“外学”相提并论,即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 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1]
19 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刺激,日本学界从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识本国文化,发出了 提倡“国粹”、“国学”的呼声,从此“国学”一词在近现代流行开来。这就自然感染并刺激了处境相似的中国 学人。1902 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在日本创办《国学报》。但黄主张先作“国学 史”,使梁放弃了创办《国学报》的设想。而国粹派学者则趁机力倡“国学”。1904 年,邓实在上海的《政艺 通报》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次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 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发行《政艺通报》、《国粹学报》,标志着“国学”在国内的立足。 [1]
(2)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 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www.ssqbedu.com
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 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高僧传》、《东 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附叙十六国云《载记》、《清稗类钞 》、《禹贡》、《山海经》、《水经注》、 《唐六典》、《通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 等等。
原有释义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 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孙诒让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 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由此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 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
历史观
谈到对国学的观察、思考和认识,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执行会长邓卫东提出了崭新的国学观,对理解 国学的概念、把握国学的定义,提供了崭新的角度视野。
国学,首先是自然国学。国学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学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国学是天地 根是天长地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存,国 学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永恒的真理。在很多人为归儒归释归道以及国学与马克思主义等等问 题纠结纷争的今天,回归到最初最基础的面貌去认识国学,有着更加清醒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 847-国学专题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
分数线
847-国学专题课程介绍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现如今“国学”之意是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 慧与汗水的结晶,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终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受无数世人所瞩目 与敬仰。
“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 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 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
释义争议
就国内而言,清末民初,学界对“国学”的释义争议很大,大致有以下几种: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www.ssqbedu.com
(1)“国学”即“中学”。这一释义与清朝大员、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等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有关。
( 2)“国学”即“国粹”。把“国学”与“国粹”等同,要么名不副实,要么等于把传统学术文化“精粹”以外 的内容排斥在外,又因人们对传统学术文化“精粹”之理解不尽相同,自然就很难使“国学”的内容及其解释 规范化。而在实际操作上,这样的释义也行不通。
国学,其次是生命国学。国学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国学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是油盐酱醋茶,是吃喝拉撒睡,是生老 病死故,是衣食住行修,是成人成才成圣成贤,是成长成功成熟大成。在“全民投机”的时代,在机会主义 泛滥的今天,生命国学有可能让我们更加真实而幸福。
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 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承于历史现实的活 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 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老百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 远。
国学这个词语体现的是我们国家、民族的自信与自豪,不必凡事都必须以西方之学为准绳!就像荣格 所说的:“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与西方科学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科学。”荣格的这一表达,是基于他 对《易经》的认识与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www.ssqbedu.com
《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给国学下的定义是:“一国固有之学”,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若依此, 那么英国也有固有之学,叫英国国学,其他如法国、德国也都有。
国学,再其次是家庭国学。国学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国学是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 国学是人的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据地,是在高压环境下不竭的动力加油站,是在充满了诱惑的社会里面的指 南针定海神针,是在剧烈变化的时代里面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强调个性解放以及民族创新的今 天,我们尤其需要强调家庭、家族、国家、人类一家、地球一家、宇宙一家的家庭国学观念。
学者释义
就国内而言,鉴于上述缺陷,有的学者尝试从内涵上重新释义《国学》。如宋定国教授在其《国学三 部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年 1 月版)中,就作了这样的阐释:“国学”是“中国学术”或“中华学术” 的国内简称,是研究中国即中华民族之传统学术文化之源流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推动我国和世界学术 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的科学。[1]
可见,章太炎认为“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并把“国学”之兴亡与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了。既然“国学” 是“一国固有之学”,而中国是个有诸多个民族所组成的大家庭,那么,把“一国固有之学”理解为“中华民族 固有之学”,似更妥帖。
“国学即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一释义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坚守,成为“国学”的通常定义。 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一词的解释就是沿用了这样的定义:“称我国传统的 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这可以说是自清末民国初至今,一直沿用下来 的比较通用的定义。[2]
青年学者周易玄在其学术专著《国学旨归》中指出,国学应该是指治国平天下之学。并在其文中做了 详细辨析:
有的学人认为“国学”一词有歧义,不赞成用。恰恰相反,我竭力主张用“国学”一词来囊括中国传统文 化。
国学在汉代就有了此名称。但其含义却是国家的大学机构。直到民国,国学才被大力提倡,以与“西学” 相区别相对立。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 (亦称“白鹿洞国学”、“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了“国学”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称“白 鹿洞书院”,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院。 由此来看,“庐山国学”实际上是一所既藏书又讲学的“学馆”,亦即后来的“书院”。在当时的境域下,所藏 之书和所讲之学,自然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从宋代四大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可见此时“国 学”这一概念的使用,与“国医”是一样的。
(3)“国学”即“国故”。这一释义,是针对“国粹”一说太笼统,又鉴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并非一切皆“粹” 而提出的。这种提法曾经被当时许多著名学者所认可。“五四运动”时期的“旧派”、“新派”“国学”家们,几乎 都使用过“国故”一词。
(4)“国学”即中国固有之学,系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亦即“中国学”。这一释义,是针对“外国学” 而言的。这一释义,起初当以章太炎和邓实等表述得比较明确。章太炎在旅居日本主编《民报》时,曾举 办“国学讲习会”、“国学振兴社”,并为设在上海的“国学保存会”机关报《国粹学报》撰文。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书院等。近些年,适应“国学热”也建立了一些相应的机构。
国学经典
(1)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 “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 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还有《弟子规引》
但是,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整体把握,我经常在讲课时宣称——
国学,是治国平天下之学。修齐治平,是真正中国文化的核心追求。很能完整地表达国学的精神,表 达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内涵!
因为能治国平天下,必然就已经做到并做好了诚正格致,修身齐家。所以这是一个整体。
不仅是儒家,一切诸子百家都在追求这个。只是儒家明确地提出来。诸子们用了各自的方法和手段来 达成这个理想。其实这正是对“道”的追求。
国学,还是公益国学。国学就是《易经·系辞》里面讲的公益:周乎万物道济天下。国学就是《论语· 雍也》里面讲的公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学就是《老子》里面讲的公益:以其不自生故能长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www.ssqbedu.com
生。国学就是《礼记·孔子闲居》里面讲的公益: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国学就是《金刚经·究竟无 我分第十七》里面讲的公益: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国学就是《孟子· 梁惠王下》里面讲的公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国学就是《张子全集·近思录》里面讲的公益: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就是《岳阳楼记》里面讲的公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国学就是鲁迅的《自题小像》里面讲的关于:我以我血荐轩辕。国学就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 讲的公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学就是最大化的利益天地利益父母利益众生利益万物利益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今天,在权钱和欲望涌动的今天,高扬公益国学的旗帜,绝对不仅仅只 是一种象征。
国学内容
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 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 六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 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 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 《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 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以上是周易玄先生的论述。许多学者认为,将”国学“定义为”治国平天下之学“,此一认识,也极有价 值。这个表达,指出了国学的功能、作用、中心思想与终极追求。使”国学“一词有了生机与活力。同时彰 显出中国文化独有的内涵与唯一性。
国学一词虽然被许多学者认为“治国平天下之学”,但是就国学本质来讲其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文 化,百家争鸣自成一体而又交相辉映。国学作为区别于科学的大学问,不仅仅被定义为狭隘的“平天下之学”, 用之平天下,此乃“平天下”之学;用之修身,此乃“修身”之学。古人训诫教诲,不当为名利所诱,需做整 体把握。意见不一并不能说明什么,各自仅视角不同耳。真正参国学之人,不能在字面参,而要廓其大意, 领会意境。
但是,真正把“国学”同诸多“外学”相提并论,即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 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1]
19 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刺激,日本学界从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识本国文化,发出了 提倡“国粹”、“国学”的呼声,从此“国学”一词在近现代流行开来。这就自然感染并刺激了处境相似的中国 学人。1902 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在日本创办《国学报》。但黄主张先作“国学 史”,使梁放弃了创办《国学报》的设想。而国粹派学者则趁机力倡“国学”。1904 年,邓实在上海的《政艺 通报》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次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 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发行《政艺通报》、《国粹学报》,标志着“国学”在国内的立足。 [1]
(2)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 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www.ssqbedu.com
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 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高僧传》、《东 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附叙十六国云《载记》、《清稗类钞 》、《禹贡》、《山海经》、《水经注》、 《唐六典》、《通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 等等。
原有释义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 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孙诒让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 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由此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 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
历史观
谈到对国学的观察、思考和认识,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执行会长邓卫东提出了崭新的国学观,对理解 国学的概念、把握国学的定义,提供了崭新的角度视野。
国学,首先是自然国学。国学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学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国学是天地 根是天长地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存,国 学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永恒的真理。在很多人为归儒归释归道以及国学与马克思主义等等问 题纠结纷争的今天,回归到最初最基础的面貌去认识国学,有着更加清醒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 847-国学专题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
分数线
847-国学专题课程介绍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现如今“国学”之意是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 慧与汗水的结晶,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终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受无数世人所瞩目 与敬仰。
“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 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 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
释义争议
就国内而言,清末民初,学界对“国学”的释义争议很大,大致有以下几种: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www.ssqbedu.com
(1)“国学”即“中学”。这一释义与清朝大员、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等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有关。
( 2)“国学”即“国粹”。把“国学”与“国粹”等同,要么名不副实,要么等于把传统学术文化“精粹”以外 的内容排斥在外,又因人们对传统学术文化“精粹”之理解不尽相同,自然就很难使“国学”的内容及其解释 规范化。而在实际操作上,这样的释义也行不通。
国学,其次是生命国学。国学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国学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是油盐酱醋茶,是吃喝拉撒睡,是生老 病死故,是衣食住行修,是成人成才成圣成贤,是成长成功成熟大成。在“全民投机”的时代,在机会主义 泛滥的今天,生命国学有可能让我们更加真实而幸福。
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 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承于历史现实的活 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 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老百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 远。
国学这个词语体现的是我们国家、民族的自信与自豪,不必凡事都必须以西方之学为准绳!就像荣格 所说的:“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与西方科学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科学。”荣格的这一表达,是基于他 对《易经》的认识与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www.ssqbedu.com
《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给国学下的定义是:“一国固有之学”,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若依此, 那么英国也有固有之学,叫英国国学,其他如法国、德国也都有。
国学,再其次是家庭国学。国学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国学是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 国学是人的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据地,是在高压环境下不竭的动力加油站,是在充满了诱惑的社会里面的指 南针定海神针,是在剧烈变化的时代里面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强调个性解放以及民族创新的今 天,我们尤其需要强调家庭、家族、国家、人类一家、地球一家、宇宙一家的家庭国学观念。
学者释义
就国内而言,鉴于上述缺陷,有的学者尝试从内涵上重新释义《国学》。如宋定国教授在其《国学三 部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年 1 月版)中,就作了这样的阐释:“国学”是“中国学术”或“中华学术” 的国内简称,是研究中国即中华民族之传统学术文化之源流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推动我国和世界学术 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的科学。[1]
可见,章太炎认为“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并把“国学”之兴亡与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了。既然“国学” 是“一国固有之学”,而中国是个有诸多个民族所组成的大家庭,那么,把“一国固有之学”理解为“中华民族 固有之学”,似更妥帖。
“国学即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一释义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坚守,成为“国学”的通常定义。 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一词的解释就是沿用了这样的定义:“称我国传统的 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这可以说是自清末民国初至今,一直沿用下来 的比较通用的定义。[2]
青年学者周易玄在其学术专著《国学旨归》中指出,国学应该是指治国平天下之学。并在其文中做了 详细辨析:
有的学人认为“国学”一词有歧义,不赞成用。恰恰相反,我竭力主张用“国学”一词来囊括中国传统文 化。
国学在汉代就有了此名称。但其含义却是国家的大学机构。直到民国,国学才被大力提倡,以与“西学” 相区别相对立。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 (亦称“白鹿洞国学”、“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了“国学”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称“白 鹿洞书院”,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院。 由此来看,“庐山国学”实际上是一所既藏书又讲学的“学馆”,亦即后来的“书院”。在当时的境域下,所藏 之书和所讲之学,自然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从宋代四大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可见此时“国 学”这一概念的使用,与“国医”是一样的。
(3)“国学”即“国故”。这一释义,是针对“国粹”一说太笼统,又鉴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并非一切皆“粹” 而提出的。这种提法曾经被当时许多著名学者所认可。“五四运动”时期的“旧派”、“新派”“国学”家们,几乎 都使用过“国故”一词。
(4)“国学”即中国固有之学,系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亦即“中国学”。这一释义,是针对“外国学” 而言的。这一释义,起初当以章太炎和邓实等表述得比较明确。章太炎在旅居日本主编《民报》时,曾举 办“国学讲习会”、“国学振兴社”,并为设在上海的“国学保存会”机关报《国粹学报》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