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加与减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案6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案6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案6篇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以确保教师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教案应当反映出学生的需求和水平,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材料的选择,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加与减。

1. 百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 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例如计算23 + 34+12,先算23+34 = 57,再算57+12 = 69。

-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出连加算式进行计算。

2. 百以内数的连减运算。

- 计算方法:同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如85 - 23-15,先算85 - 23 = 62,再算62-15 = 47。

- 在实际问题中,要理解连减的意义,例如求剩余的数量等情况会用到连减。

3. 加减混合运算。

- 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例如34+25 - 18,先算34 + 25=59,再算59 - 18 = 41。

-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如(45 - 12)+23,先算45 - 12 = 33,再算33+23 = 56。

二、加减法的估算。

1. 估算的意义。

- 估算就是大致推算。

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快速得到一个接近准确值的结果。

2. 估算的方法。

- 通常把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进行计算。

例如估算38+23,可以把38近似看成40,把23近似看成20,那么38 + 23≈40+20 = 60。

- 在估算减法时,如估算72 - 39,把72看成70,把39看成40,则72-39≈70 - 40 = 30。

三、解决有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1.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 要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例如:小明有30元钱,买文具用去12元,妈妈又给了他8元,小明现在有多少钱?先算买文具后剩下的钱30 - 12 = 18元,再算妈妈给了钱之后的钱数18+8 = 26元。

- 可以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加与减 测试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加与减 测试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加与减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小东身高76厘米,他再长()厘米,正好是1米。

A.14B.24C.162.红红今年比妈妈小20岁,再过10年后,红红比妈妈小()岁。

A.10B.20C.303.()+20<35,横线上最大能填()A.12B.14C.164.下列竖式计算正确的是()。

A. B. C.5.小明有50元钱,买故事书花了28元,他还剩()元。

A.22B.30C.20二.判断题(共6题,共18分)1.请你来当小医生,判断对错。

()2.“45+4”和“5+46”的和都比50小。

()3.被减数是25,减数是16,差是41。

()4.计算48+29,得数大约是70。

()5.比86多3的数是83。

()6.36后面第五个数是41。

()三.填空题(共5题,共22分)1.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羽毛球队有67人,比乒乓球队多38人,乒乓球队有________人.两队共有________人。

2.按规律填一填。

(1)18,27,36,(),()。

(2)82,76,70,(),()。

3.先估计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再计算。

36+25=______ 40+50=______59+30=______ 67+9=______4.在横线上填上“>”“<”或“=”。

13-4______4 78______70+5 16-8______930+6______6+30 85-5______58-8 69-9______60+93个十6个一______63 18角______2元 90分______1元5.填一填。

四.计算题(共3题,共20分)1.直接写出得数20+7 = 30-20 = 90+9= 60-30 = 24+6 =51+8= 7+83= 85-5 = 90-70= 45+20=96-7 = 65+20= 39+8= 4+65= 18+50= 2.口算。

37-3= 20+80= 14-9= 37+40=56-11= 81+9= 33+37= 100-60=97-70= 59+13= 22-6= 100-12=28+8= 63-5= 15+25= 70-7=3.口算。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参考7篇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参考7篇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参考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参考7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教室和课堂时间,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和同事的沟通来获取有关教案适切性的反馈,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第一单元加与减复习(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加与减复习(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加与减复习(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复习,让学生加减法计算能力更为熟练。

2.让学生熟悉使用加、减号及其应用场景。

3.学会运用积木等教具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通过实例进行加减的说明,使学生理解。

2.让学生熟悉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学习把握加减计算策略。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问题,并学会较为简便地进行数学计算。

2.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加减计算策略。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复习加法从实际问题中引入加法,例如:恐龙妈妈要为宝宝买小饰品,共需要买15件,已经买了7件,还差几件?让学生用心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

然后,通过学生答案的不同,让学生理解加法的作用场景,并学习使用“+”号进行计算。

在操场上搬砖块的例子,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使用“+”号进行计算。

第二部分:复习减法利用恐龙宝宝摆饰品的例子,提出“恐龙宝宝发现自己的饰品被偷走了两个,现在还有几个饰品?”,让学生用心算的思路进行推理,并学会使用“-”号进行计算。

然后,通过小学生自己的答案,让学生认识到减法的重要作用,并学习使用“-”号进行计算。

第三部分:综合训练通过教具积木进行加减综合计算的练习,例如:有6个积木,拿掉3个,现在还有几个?或者:有4个积木,再加上3个积木,现在有多少积木?同时,仍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加减计算策略。

课后练习1.请用计算器算出52 + 14 =2.张三有18个糖果,他把6个糖果送给了他的好朋友,现在他还有几个糖果?3.请用计算器算出88 - 42=4.爸爸有24颗苹果,妈妈给他买了10颗,现在爸爸有几颗苹果?5.有12支笔,其中有4支是蓝色的,其余是红色的,请问有多少支笔是红色的?6.有15个球,其中5个是红色的,其余是黄色的,请问有多少个球是黄色的?总结本次加减计算的复习教学中,我们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和使用教具等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加减的含义,并学会应用加减符号计算出正确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时,“谁的得分高”。

我们将通过比较两组数据,学习如何用加法和减法来计算每组的总分,并比较得分的高低。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两组数据的得分,并比较高低。

3. 学生能够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比较两组数据的得分高低。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通过一个有趣的体育比赛情景来引入本课时的内容。

比如,我会模拟一场篮球比赛,让学生看到两支队伍的得分情况。

2. 讲解与示范:我会通过课件和计分板,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加法和减法来计算两支队伍的得分。

我会详细讲解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我的示范一起做。

3.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减法来计算得分。

每个小组将会得到一些卡片,上面有不同的得分情况,他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在学生理解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将会覆盖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比较得分高低的规则。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包括一些计算得分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比如,我会给出两组数据,让学生计算每组的得分,并比较哪一组的得分更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如何比较得分的高低。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我将会提供额外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是我对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的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加与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加减法的运算还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加减法的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实例等,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用于学生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用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加减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

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目标: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7课时谁的得分高(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小组讨论:谈们谁说的对?4、独立完成: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1)计算淘气的总分24+30+41=95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2 4+ 3 0————5 4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在54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1,54与41相加,先算各位,在算十位。

结果是95、5 4+ 4 1————9 5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数学内容主要是关于“加与减”的
运算。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1. 整十数加减:这是基础的一步,涉及将十位上的数字
相加减。

例如:30 + 40 = 70, 50 - 20 = 30。

2. 两位数加减:在整十数加减的基础上,两位数的加减
进一步扩展到非整十数的计算。

例如:34 + 16 = 50, 87 - 39 = 48。

3. 解决问题:结合加与减的计算,学生需要学会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8个苹果,吃了5个后还剩
多少个?”
4. 连加与连减:涉及多个数字的连续加法或减法。

例如:34 + 28 + 16 = 78, 80 - 23 - 17 = 40。

5. 加减混合:这是连加与连减的综合,要求学生掌握加
减运算的顺序。

例如:78 - 46 + 32 = 64。

6. 估算:初步学习估算,培养对数量的直观感知和估计
能力。

7. 应用题: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解决一些简单
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通过
实物或模型进行实际加减,以加深理解。

同时,通过多样化
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
能力和数学思维。

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建议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练习题,并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反思

第-单元“加与减”教学反思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单元学习目标为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读懂表格或情境图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基础知识是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延伸的。

孩子们已经有了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技能的基础,所以教学难点较小。

由于是跟班走所以对孩子们的学情较为了解这一单元的教学整体很顺利但也有很多有点但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优点:针对孩子们提取从情境图或表格中提取数学信息能力较弱的情况,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要求学生从提取信息入手,不断的训练、反复我学生去说,学生从刚开始的“啰嗦”转变为了干净、简洁,明了”的表达数学信息“逐逐渐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一直是我所重视的问题思维是知识的本源,是生产知识的机器.可以说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要培养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能为“如何提取信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寻我计算方法”如“秋游”一课,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一种是用总座位数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队义数。

另一种是先算出两队一共有多少人,再用总座位数减去两个队的总人数。

如“星星合唱队”一课中"说-说中.求阿姨年龄的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由条件是出发进行思考:淘气一叔叔→阿姨?是由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阿姨-叔叔一淘气”让学生沿着线索去思考,找到“关系”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1.新学期学生的状态不好、课堂不活跃,回答问题始终固定为某几位同学,对学生加分或表扬.效果甚微。

2、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这学期重点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现在的问题是:①有效交流较少很多同学在“摸鱼”坐享其成。

②组内没有“争辨”大家各有想法,但没有对错的辨论。

③小组长没有尽职去分工。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练习题

新版北师大版第一单元习题《加与减》
1.学校有 15 只白兔 .37 只黑兔
(1)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2)拿走了 18 只兔子 . 学校此刻有多少只兔子?
2.一辆公共汽车里有 30 人. 到成功街车站有 17 人下车。

(1)车上还剩多少人?
(2)又上来 19 人. 此刻车上有多少人?
3.大猴子摘了 28 个桃 . 小猴子摘了 27 个桃 . 两只猴子吃了 19 个桃 . 还剩下多少个桃?
4.学校合唱团本来有 36 人. 有 17 人毕业 . 又新加入 9 人. 合唱团此刻有多少人?
5.
(1)70减去 24. 差是(). 再减去 27. 得()
(2)26加上 53 和是(). 再减去 39. 得()
(3)在73+18-25 中. 先算()法 . 在 80-47+33 中. 先算()法(4)在里填上 ><或=
63-25 15+1536+30 35+25 91-25 82-39
6.列竖式计算以下各题
32+49-17=45+26+29=85-37-28=
93-75+18=
7. 填表格
分类舞蹈美术英语共计班级
一班322536
二班234090
三班281887
四班352385
8.猜动物年纪
(1)小熊说 . 我的年纪等于 24 加上 36 再减去 26. 小熊今年多少岁?(2)山羊说 .26 加上 42 再减去 59. 就是我的年纪。

山羊多少岁?
9.实验小学足球队有 42 人。

有 8 名队员已经毕业了 . 新加入 17 人. 此刻足球队有多少人?。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加与减。

1. 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 含义: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23+12 + 15。

- 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先计算23+12 = 35,再计算35+15 = 50。

- 也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

如12+15 = 27,23+27 = 50。

- 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小明有23颗糖果,小红给了他12颗,小刚又给了他15颗,小明现在有多少颗糖果?通过连加运算23+12+15 = 50(颗)来解决。

2. 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

-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例如:50 - 12 - 15。

- 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先计算50 - 12 = 38,再计算38 - 15 = 23。

- 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篮子里有50个苹果,小明拿走了12个,小红又拿走了15个,篮子里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用连减运算50 - 12 - 15 = 23(个)来求解。

3.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 含义: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30+15 - 20。

- 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先计算30+15 = 45,再计算45 - 20 = 25。

- 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图书馆原有30本书,新购进15本,又借出20本,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书?通过加减混合运算30+15 - 20 = 25(本)得出答案。

二、购物(与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结合)1. 认识人民币。

-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 = 10分。

例如,5元可以换算成50角,3角可以换算成30分。

- 人民币的面值: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纸币,还有1角、5角、1元的硬币等。

2. 购物中的加减法计算。

- 例如,一个笔记本3元,一支铅笔1元5角,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 先把1元5角换算成15角,3元换算成30角,30+15 = 45角,也就是4元5角。

【分层训练】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加与减(培优卷) 北师大版(含答案)

【分层训练】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加与减(培优卷)  北师大版(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加与减(培优卷)一、选择题(满分16分)1.在计算52-33+17时,应该先算()。

A.52-33 B.33+17 C.A、B都可以2.商店原有80箱牛奶,卖出去46箱后,又运进27箱。

现在商店里有()箱牛奶。

A.34 B.51 C.613.二年级女生有26人,男生比女生多4人,二年级一共有()人。

A.22 B.30 C.56 D.524.下面与100-46-24得数相同的算式是()。

A.100-46+24 B.100-24-46 C.100-24+465.小华有21本故事书,比小明多3本,两人一共有多少本?正确的列式是()。

A.21+3 B.21-3 C.21-3+21 D.21+3+216.张爷爷摘了95筐苹果,第一天卖了36筐,第二天卖了45筐,还剩()筐没有卖。

A.81 B.14 C.597.下面各算式的结果最接近80的是()A.31-16+20 B.100-21-35 C.42+11+238.40人参加大扫除,其中有15人扫地,14人擦桌子,其余同学打扫包干区.打扫包干区的有()人.A.10 B.11 C.12二、填空题(满分16分)9.最大的两位数是(______),最大的一位数是(______),它们的差是(______)。

10.强强原来有34元钱,买笔记本用去15元,回到家妈妈又给了他45元,强强现在有(______)元钱。

11.在计算34-15+26时,先算(______)法,再算(______)法。

12.最近,李明在看一本56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2页,第二天看了15页,这两天一共看了(____)页,还剩(____)页没看.13.43+28-35=(__________).14.三(1)班教室的图书角原有100本书,同学们上午借出去35本,下午还回来12本,现在图书角还有________本书。

15.把25+35=70,70+25=95改写成综合算式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个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这既是对以前学习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次着重学习运算中的竖式计算。

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继续运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计算。

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1.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会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4.培养发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充分利用情境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需要用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情境图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切实感受这些画面中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此外联系画面思考所计算的问题,使抽象的加减法计算变得生动具体,也进一步体现了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适用性。

2.以旧引新,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且以前学习的一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思路,更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1 谁的得分高1课时2 秋游1课时3 星星合唱队1课时4 练习一1课时谁的得分高。

(教材第2、3页)1.掌握连加运算的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养成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养成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老师告诉你们,淘气和笑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成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观察这张表,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有两次得分超过了笑笑。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有两次的得分超过了笑笑,真细心!【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套圈比赛)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表格描述数学信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式,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表,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生1:淘气说得不对。

虽然他的确是有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不能因此就说淘气肯定获胜。

因为淘气的总分不一定比笑笑的总分高。

生2:笑笑说得很有道理。

像笑笑说得那样,淘气两次比笑笑共多2分,而笑笑却一次就多出了3分,当然总成绩是笑笑的高,所以应该是笑笑获胜。

【设计意图: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是需要经常训练的。

估算方法本身就是个性化的,通过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他人的快乐,学习更好的估算方法。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

那么到底谁获胜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

先计算淘气的总得分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算法:(1)20+30+40=904+1=590+5=95(2)2 4+ 3 05 45 4+ 4 19 5(3)2 43 0+ 4 19 5(4)2 4+ 3 05 4+ 4 19 5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算式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时计算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计算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了多少分?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把你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和同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通过实际计算和比较发现:笑笑多一分,笑笑获胜。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体验算法多样化。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

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2人、3人都可以),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

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谁的得分高24+30+41=95(分)2 43 0+ 4 19 523+44+29=96(分)2 34 4+ 2 99 6答:淘气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获胜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

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

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做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

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A类填空。

4 8+ 2 4( )+ 1 8( )3 7+ 2 6( )+ 2 5( )3 2+ 1 5( )+ 2 7( )(考查知识点:连加运算;能力要求:会正确进行连加计算。

)B类笔算下面各题。

(考查知识点:连加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进行连加计算。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4 8+ 2 4(72)+ 1 8(90)3 7+ 2 6(63)+ 2 5(88)3 2+ 1 5(47)+ 2 7(74)B类:78 99 78教材习题第3页“练一练”:1.(1)第一次奇思比妙想得分少,或妙想的得分两次超过了奇思。

(答案不唯一)(2)奇思获胜。

因为第1次妙想比奇思多5分,第2次妙想比奇思多3分,两次一共比奇思多8分,而奇思第3次比妙想多10分,这样奇思就比妙想多2分,奇思获胜。

(3)奇思:35+23+30=88(分)妙想:40+26+20=86(分)2. 17+36+11=64(人)3. 67 98 85 874.(1)28+16+15=59(枚) (2)51+21+28=100(枚)(3)2012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38+27+23=88(枚)(答案不唯一)秋游。

(教材第4、5页)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课件。

师:秋天到了,天高云淡,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同学们喜欢秋游吗?(喜欢)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看!同学们出去秋游的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

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生1:一共有多少人?生2:船上能坐得下这两队人吗?生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组织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

如果没有出现教材中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喜欢秋游的话题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信息,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准备。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们觉得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生1:可以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

生2:可以先求出两队一共有多少人,再从90个座位中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自己列式,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算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自己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我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90-45=45(个),45-2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我也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但是我的算式是90-25=65(个),65-4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我是先算出两队的总人数,然后用90一次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的空座位数:45+25=70(人),90-70=20(个),所以船上也是还有20个空座位。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算法得出了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这些算法都是正确的。

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为90-45-25=20(个)或90-25-45=20(个),这样的算式叫连减算式,计算连减算式一般从左往右计算,竖式的写法:9 0- 4 54 5- 2 52 0或9 0- 2 56 5- 4 52 0【设计意图:不同算法的交流,使学生认识算法的多样化。

竖式计算是大数计算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

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乘车返回学校”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算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