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技术

合集下载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氮、磷等营养元素过高是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主要原因。

本文综述了水体富营养化来源,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的生物防治技术,最后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预防和治理进行了浅议。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危害预防治理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性水体及某些滞留河流(水流速度小于1m/min)水体由于氮(N)和磷(P)等营养素的富集,导致某些特征藻类(如蓝绿藻)和其它水生植物异常繁殖、异养微生物代谢频繁、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含量降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水味发腥变臭,最终破坏湖泊生态系统。

在现代的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人类日趋频繁的对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及利用,各行业发展迅速,大量的含氮磷的物质进入水体,并随着水体的流动,在湖泊中富集,导致富营养化大面积的出现。

一、水体富营养化来源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来源渠道很多。

水土流失携带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进入地表水;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氮肥和磷肥,肥料在降雨和灌溉时容易发生流失进入水体;养殖地区,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动物排泄物随水体进入江河湖泊;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中也富含营养物质,特别是清洁剂中含有大量的磷;城镇生活垃圾,由于降雨,大量营养物质流入水体;磷矿区中雨水夹杂着泥沙、尾矿等污染物随着雨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大气沉降也是氮的重要来源,化石燃料在燃烧时,氮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进入空气中,随着降雨,降雪降落在土壤上,污染地表水.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水体在发生富营养化的过程中,生物链的生态平衡将打破,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均降低,严重影响大型群落的生存状况。

同时,异常增殖的藻类分泌大量生物毒素,不仅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构成威胁,如缺氧条件下NO3-被还原为NO2-,具有致癌性(Yoshida,1997);一些赤潮生物(微原甲藻、裸甲藻等)能产生对人体毒性很大的麻痹性贝毒(PSP),当人误饮误食后,会引起病变甚至死亡。

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

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

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成为了当下水环境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盐过量,尤其是氮、磷等无机盐含量过高,导致水体中植物生长过剩,引发水华、蓝藻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着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有效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对维护水环境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技术。

一、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体的生物学功能对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物质进行转化和降解的一种治理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包括水草养殖、生物膜技术和微生物修复等。

1. 植物修复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氮、磷等养分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因此可以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含量。

比如睡莲、菖蒲等湿地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养分,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减缓水华的发生并清除水体中的蓝藻。

种植人工湿地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修复手段,可以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氧化还原作用来净化水体。

2. 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是将具有高效去除污染物能力的微生物固定在合适的载体上,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净化水体富营养化物质的一种方法。

通过构建人工生物膜池或者生物滤池,利用膜生物反应器等装置来促进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实现水体的净化目的。

3. 微生物修复利用高效细菌和微生物来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化物质,是一种有效的生物修复手段。

通过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菌剂,促进水体中富营养化物质的分解和降解,从而降低水体中的养分含量,减轻水华及蓝藻对水体的污染。

二、物理治理除了生物修复外,物理治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法。

物理治理主要包括搅拌曝气、水槽曝气、水体氧化还原处理等。

1. 搅拌曝气搅拌曝气是通过搅拌设备将水体中的氧气充分溶解,在水体中形成氧气饱和状态,从而促进水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高溶解氧的水体有利于水中藻类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有效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2. 水槽曝气水槽曝气是利用曝气设备将氧气输送到水中,通过气泡和水体的接触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浅析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 生态修复方法

浅析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 生态修复方法

DOI:10.16675/14-1065/f.2020.15.086浅析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方法□熊竹楠摘要: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大部分河流、湖泊均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以运行和维护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

介绍了4种具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处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和微生物修复剂投加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基本原理、优势和局限。

关键词:富营养化;生物生态修复;水质净化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5-0158-02中国图书分类号:X524文献标志码:A(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水体污染是世界重大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排入水体,使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生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现象。

近年来,由于我国湖区人口快速增长,以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湖泊的生态安全正遭受着严重威胁。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5大湖区的22个代表性湖泊中,有59.1%的湖泊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1]。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对水质、水生生物等造成不利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因此,发展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技术的意义重大。

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手段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3种方法。

尽管物理和化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投资、运行、维护成本较高,不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且在污染较大的情况下不可行。

生物-生态修复方法是以生物学及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人为培育的植物或微生物迁移、转化、降解水中的污染物,从而完成治理的一种方法。

相比之下,该技术的运行与维护费用较低、处理效果较好,且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因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快速的发展[2]。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05①基金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184712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学术基金。

作者简介:黎铭轩(1998—),男,广东广州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富营养化水体修复。

通讯作者:张妍(1987—),女,辽宁鞍山人,博士,特聘青年研究员,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微生物生态、水环境污染 与修复,E-mail:349618796@。

DOI:10.16660/ki.1674-098X.2019.36.105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①黎铭轩 张妍* 江学顶 李富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广东佛山 528225)摘 要:富营养化的水体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水体富营养化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甚至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因此,如何修复富营养化的水体、降低其中的氮(N )、磷(P )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如何利用最经济实用的技术手段来恢复水体综合功能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从不同的生物修复技术在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进行研究与评价,列举出目前人类所掌握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及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展望。

关键词:富营养化 水体生物修复 修复技术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2(c)-0105-03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与物理化学修复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该技术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在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有很多种,不同的生物修复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影响不同,因此针对不同水体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1]。

本文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简要总结归纳,并对生物修复技术的未来与展望进行探讨。

富营养化湖泊的的生物修复工程技术概述

富营养化湖泊的的生物修复工程技术概述

富营养化湖泊的的生物修复工程技术概述摘要:湖泊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但富营养现象已成为我国当前湖泊水资源恶化的重点问题。

本文对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富营养化现象的成因以及湖泊污染水体微生物及植物修复措施进行了阐述。

指出生态恢复是湖泊污染水体治理重要的环保的长期的治理手段。

同时针对不同性质的污染水域应针对其不同性质提出具体的恢复措施。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生物修复湖水的污染物种类广、途径多、数量大;湖泊的稀释和转移污染物质的作用较弱;湖水中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聚集和转移作用较强。

随着中国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的功能大幅衰退以及蓝藻水华现象的频频出现中国水质的缺水现象已经日趋严重已带来了重大损失[1]。

1 .湖泊富营养化及生物修复理论基础1.1湖泊富营养化及其现状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

在最近的四十多年来由于世界水域中富营养化现象的出现频率及面积日益增加全世界都为防治富营养化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

在最近二十年间中国也针对湖水富营养化现象、形成因素等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治理的尝试但尽管如此富营养化现象仍未获得有效治理[2]。

1.2湖泊富营养化成因及危害我国湖泊污染的主要特点是水体富营养化。

人为因素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也是当代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因为在环境中可供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使用的氮远远比实际可使用的磷多所以磷通常被视为富营养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富营养型水域中出现了赤潮或水华。

在能造成水华的蓝藻中部分毒性种类也已证实在富养湖泊出现,在所有的富养的湖泊中一般都可以探测到藻毒物质。

1.3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基础对富营养性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是指通过消除对自然环境影响、促进生态结构演变和启动生物演替的途径将其已退化生态系统回复到一个合理的稳定阶段。

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即利用生物地地带性规律、植被演替规律及生态位原理通过选取先锋植被.并遵循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的原理开展生态种群与生态系统的建设工作以达到对土地、植被和生态的同时分级修复.将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管理逐渐回归到相应的生态结构层次[2]。

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评估及改进建议分析

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评估及改进建议分析

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评估及改进建议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进入水体,导致藻类过度生长,形成藻华。

这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还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态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

本文将评估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评估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估技术对藻华的抑制效果。

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以及控制藻类生长来减少藻华的形成。

例如,通过湖泊内循环水流系统可以改善水体的环境条件,抑制藻类生长。

另外,生物修复技术如利用适当的生物群落来控制藻类生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评估这些技术的效果需要考虑其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次,评估技术对水体底泥的修复效果。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底泥中富集了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这成为进一步释放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来源。

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修复和底泥剖面修复,可以有效移除水体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并改善水质。

评估这些技术的效果需要考虑其对底泥的清除效率以及对底泥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去除率。

此外,评估技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富营养化水体中形成的藻华不仅会消耗水中氧气,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生态修复技术应该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评估这些技术的效果需要考虑其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恢复能力和生境质量的改善。

基于以上考虑,对于生态修复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改进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

虽然已经有一些生态修复技术被应用于实践,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修复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的植物和微生物群落,以提高修复效果。

此外,如何将生态修复技术与其他资源治理措施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系统,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它是指水体中富含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导致水质恶化、藻类过度生长、水华暴发等现象。

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利益造成不良影响。

生物修复成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机制1.1 水生植物修复水生植物是水体中的重要生物资源,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同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改善水体氧气含量,提高水体透明度。

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如莲花、藻类、水草等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1.2 微生物修复水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有机废物、净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且是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微生物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采用微生物修复可以有效改善水体质量。

1.3 鱼类修复在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中,藻类过度生长会导致水体缺氧,从而影响水体中的鱼类生存。

引入适量鱼类来吃掉过多的藻类,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生物修复方式。

研究显示,一些鱼类如鲫鱼、草鱼等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技术2.1 生物饵料修复技术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生物饵料修复技术,即通过投放含有特定微生物的饵料来改善水体富营养化。

这种技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水中的有机废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改善水体质量。

2.2 人工湿地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进行处理的人工系统,可以有效改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人工湿地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湖泊污染修复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 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来修复水体环境的技术。

它包括湿地修复、水草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多种手段,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来改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水华爆发、底泥积聚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湖泊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介绍。

二、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这些活动释放出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体,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自然因素则包括湖泊自身营养循环和气候等因素。

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体通常会出现水华、藻类过度繁殖、水质恶化等问题,对湖泊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

目前,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等方面。

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的作用,将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生物量,从而达到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湖泊湿地修复、水生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

湖泊湿地修复是通过修建湖泊周边的湿地,使湿地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水生植物修复是通过引种具有吸收营养物质能力的水生植物来净化湖泊水体。

微生物修复则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来分解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湖泊水体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来改善湖泊水体的营养物质含量,包括生物滤料技术、增氧技术、曝气技术等。

生物滤料技术是将一定量的人工填料投放到湖泊中,利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氨氮等营养物质。

增氧技术是通过投放增氧设备,提高湖泊水体的氧含量,促进水中的微生物代谢,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含量。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中国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质中的氮、磷等养分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失衡,水产资源减少,水质恶化,甚至造成水生态系统崩溃的现象。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方面,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是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氮、磷等养分物质的大量输入,其中磷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湖泊水体中的循环和去除对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湖泊水体中的磷主要来自于底泥和外源输入,磷的去除需要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三个环节入手。

源头控制主要是通过限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减少外源输入;过程控制主要是通过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的截流、过滤和沉淀;终端控制主要是通过湖泊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底泥的处理,使湖泊水体中的磷浓度降低。

针对不同湖泊类型和治理目标,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如沉淀沟、人工湿地等。

二是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不仅要降低水质中的养分浓度,还需要恢复湖泊的生态功能,提高湖泊自净能力。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实现湖泊水质的持续改善。

为此,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如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湖泊环境容量恢复等。

三是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生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的作用,促进湖泊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去除和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湖泊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

随着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菱角、藻类等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湖泊水体中的养分物质,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通过生物转化过程,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使富营养化水体得到净化。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和修复原理及技术的研究是国内外环境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各种手段中,植物修复(生物修复的一种)是一种耗能低、效果好的新技术,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在富营养化浅水水体中以软隔离技术,建立相互独立的试验区。

根据水体富营养化特征,首先有控制地引种漂浮植物-凤眼莲,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然后逐步引种冷季型和暖季型水生植物,构建时间和空间上镶嵌的植物群落,建立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优势的清水态生态系统。

重点研究和总结了漂浮植物的引种和控制技术以及适宜的控制规模;沉水植物恢复对浮游植物种群数量以及结构的影响;探讨了沉水植物恢复对水质的改变,以及冷暖季植被交替期水质指标的变化。

结论如下:(1)先锋种的引种及其生态作用。

植物修复的早期,选择耐污性强的r-对策漂浮植物作为先锋物种,以快速控制藻类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沉水植物的引种栽培和恢复创造条件。

漂浮植物-凤眼莲的盖度越大,对透明度的改善效果越好,通过实验数据建立透明度/水深与盖度的模型:y=1.1669x+0.1825;透明度提高一倍所用时间与盖度的模型:y=31.556e<sup>-3.2682x</sup>。

但如果任其发展会导致水体溶解氧的浓度将越降低,水生生物死亡等问题。

为了获得最佳的效果,建议漂浮植物-凤眼莲的初始引种盖度以20%左右为宜,并注意及时打捞,控制其盖度不能超过50%。

(2)漂浮植物-凤眼莲虽然有很强的抑制浮游植物的作用,但是对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影响不大。

漂浮植物对浮游植物抑制作用的发挥需要达到一定的盖度,当盖度为20%时,抑制效果为30%,当盖度为70%时,抑制效果达到了82%。

但漂浮植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水体中浮游植物主要门类组成的相似度很高。

(3)冷暖季沉水植物恢复后,在其生长期能够有效地控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水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生物修复可以有效地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水体富营养化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

1.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在水体富营养化修复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如利用水体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营养盐的含量,促进蓝藻的消失,增加有益浮游植物的生长等。

同时,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可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如苯系化合物等有机物,从而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促进有害藻类大量死亡,进一步改善水体的透明度、氧气含量等指标。

同时,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降解水中有机物,起到降解草鱼栖息底部沉积物的作用。

水生植物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可以通过种植优势植物和建立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

沉积物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富含的有机质和氮、磷等元素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通过复合氧化剂、还原剂等进行处理,可以快速降解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减少富营养化物质释放,从而改善水质,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4. 生态调控
在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中,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调整水体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等,如提高水体氧气含量、增加微生物和浮游动植物的生长,促进有益生物群落的恢复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实现水体的生态修复。

综上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可以较好地改善水体水质、生态环境,提高水生生物的生存质量。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生物修复手段的适用性、剂量及作用机制等方面,有效推动水体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和方法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和方法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和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水域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还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越来越多,导致水体中的生物量大幅增长,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例如,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建设活动,都会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增加,如废水排放、农业化肥使用、畜禽养殖等。

此外,气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为了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需要探索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技术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调整生态系统内部的鱼类、贝类等食物链,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被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吸收和利用,从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

同时,生态修复技术也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等方式,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流失,达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2. 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

通过在水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生态微生物,可以将水体中积累的营养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和二次污染,可以实现对水体的长期控制和管理。

3. 水体吸附技术水体吸附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新型技术。

通过引入一定量的吸附材料,如活性炭、膨润土、纳米氧化铁、硅藻土等,可以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实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

吸附技术不仅能够处理大量污染源,而且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和微量元素。

4. 水体深层水排放技术水体深层水排放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底层水从水体底部泵出,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得到深层水体的分散和稀释,从而起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该技术能够较快地减轻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

总的来说,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十分难治的环境问题。

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

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

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
以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为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富营养化水体。

富营养化水体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得浑浊、绿色或蓝绿色,甚至出现水华现象,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那么,如何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理方法:
1.生物修复法:通过引入一些能够吸收营养物质的生物,如水生植物、螺蛳等,来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

2.物理治理法:通过人工清除水体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或者利用一些物理手段,如曝气、增氧等,来改善水体的环境,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3.化学治理法:通过投放一些化学药剂,如硫酸铜、过氧化氢等,来杀灭水体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4.综合治理法: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治理方法,根据不同的水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

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水体的环境、
水质、生态等多个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微生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

微生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

微生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成为了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中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

由于富营养化的水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巨大危害,因此进行微生物修复来解决富营养化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研究热点。

一、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和吸收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质。

微生物有着极高的生物多样性,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来对水体进行修复。

首先,一些微生物能够利用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来进行生长,从而减少了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

其次,一些微生物可以产生特殊的酶,通过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来减少富营养化的发生。

此外,微生物还能与水藻竞争养分,抑制藻类过度繁殖的发生。

二、微生物修复的应用案例1. 氮磷硅微生物修复氮、磷和硅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质。

研究表明,一些氮磷硅微生物(如硝化菌、蓝藻等)能够利用水中的氮、磷以及硅来进行生长,从而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因此,添加氮磷硅微生物到水体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营养物质浓度,达到生物修复的效果。

2. 藻类降解微生物修复藻类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之一。

一些微生物(如某些细菌和真菌)能够产生特定酶类,通过降解水中的藻类细胞来减少富营养化的发生。

研究表明,将这些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添加到水体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富营养化的程度。

三、微生物修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微生物修复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具有潜力,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微生物修复需要对具体的水体类型和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定最适合的微生物种类和修复方式。

其次,微生物修复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在大规模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工程难度和经济压力。

此外,微生物修复还需要与其他治理方法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治理策略。

四、展望与总结微生物修复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富营养化治理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难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现状以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以期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将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过度繁殖,进而引发水质恶化、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多个方面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

本文将对当前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进行梳理。

通过对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当前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重点关注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国内外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探讨未来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环保工作者和广大公众提供有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全面认识,为推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其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中,土壤侵蚀和河流携带的养分,以及水体中自然生长的生物死亡后的分解过程,都可能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积累。

然而,相较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在近年来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人为因素中,农业活动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导致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突出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暴发、水生生物减少、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旨在强调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促进藻类快速繁殖。

这些藻类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进一步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的研究。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生态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湖泊疏浚、水生植物种植和底栖动物移入等;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向水体中添加化学药剂,促进藻类沉降和分解;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提取物等生物活性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虽然这些修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生态修复技术可能需要长时间才能见效,且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化学修复技术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作用;生物修复技术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效果不稳定。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修复技术,提高治理效果和环保性。

未来,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深入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为修复技术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2)研发高效、环保的修复技术,结合多种手段,提高治理效果;3)研究不同区域的富营养化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修复方案;4)加强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与政府、企业等合作,推动修复技术在更多地区的应用。

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当前修复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通过深入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研发高效环保的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制定修复方案以及加强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等措施,有望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城市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

城市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

城市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一直以来是国内外水处理的难题。

生物修复技术在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生物操纵修复技术及组合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对各修复技术进行讨论。

并分析和展望了不同生物修复技术相互结合在水体修复中的作用,提出各组合单元的选择和相互之间的作用可以增强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修复效果。

标签: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生物修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重视。

因此,随着城市绿地、公园和住宅小区的建设,人工湖、人工河、喷泉、人工瀑布、景观池塘等都在增加。

大多数景观水是封闭的或缓流水体,此类水体常处于静态,流动性较差,再加上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会将植物中的各种氮、磷、碳、钾等营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绿化废物”大量汇集到地势较低洼的景观水中[1]。

另外,由于管理不够完善,景观水体可能成为居民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的污染程度加重[2]。

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违背改善生活条件的初衷。

常用的景观富营养化水体可以用物理法、生物、化学法等方法进行修复。

物理法包括截污、底泥疏浚、引水和调水、曝气复氧等;化学法包括化学絮凝、投加化学药剂杀藻等;生物法包括微生物修复、生物操纵、植物修复、组合修复技术等[3],其中物理、化学法见效快、污染物去除率较高。

物理方法都只能缓解水体富营养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富营养化问题。

化学药剂还有二次污染的风险,可能产生大量污泥,需要较高的运行成本。

与传统的物理法和化学法相比,生物修复法有以下优点:①修复效果明显,且可以长期保持;②易于操作,对生态良好;③利于生态平衡的重新建立,且没有二次污染风险;④投资少,易于推广[7]。

1.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技术1.1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指微生物生长过程进行新陈代谢时,利用外界物质作为自身生长的养分,当微生物以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为营养时,水体逐渐得到净化。

高中生物创新实验大赛获奖作品

高中生物创新实验大赛获奖作品

高中生物创新实验大赛获奖作品高中生物创新实验大赛获奖作品: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团队开展了一项创新实验,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微生物的修复技术,以高效降解水中的营养盐,恢复水体的健康。

一、问题描述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营养盐(如氮、磷等)进入水体,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生长,形成藻华,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富营养化不仅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还会导致水质污染、鱼类死亡和水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高效降解水中营养盐的技术对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二、方案设计在研究阶段,我们发现一种菌株——硝化细菌可以高效地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从而间接减少水体中的氮营养盐浓度。

同时,我们还筛选出一种能够高效降解磷酸盐的细菌,将其与硝化细菌共同应用于水体修复中。

三、实验步骤1. 采集水样:从受富营养化影响的水体中采集水样,用于后续实验。

2. 菌株培养:将筛选出的硝化细菌和降解磷酸盐的细菌分别培养,并进行纯化处理,以获得高活性的菌株。

3. 优化菌株比例:通过一系列实验,调整硝化细菌和降解磷酸盐细菌的比例,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4. 修复实验:将培养好的菌株投入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修复实验,观察水质变化和藻华消退情况。

5. 评估修复效果:通过监测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变化,并对水体中藻类数量进行定量分析,评估修复效果。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发现通过应用硝化细菌和降解磷酸盐细菌的修复技术,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明显下降,同时藻华数量也显著减少。

与传统的物理修复方法相比,这种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持久的修复效果。

五、技术优势1. 高效降解:硝化细菌和降解磷酸盐细菌共同作用,能够高效降解水体中的营养盐。

2. 环境友好:微生物修复技术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对环境无污染。

3. 持久修复:修复效果持久,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化学、生物治理方法,生态修 复技术由于其运行费用低、运用灵活、对环境友好,成为治 理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技术。
7
8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 ——生物方法
一、利用藻类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二、利用微生物修复污染水体 三、生物操纵法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四、基因治藻
1
利用藻类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1.利用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可以吸收净化 水体的营养盐,但是由于 其体积小难以收集,所以 在净化大型的湖泊、水库 时,容易受到限制。
2.利用水网藻
4
3、生物操纵法治理富营养化湖泊
生物操纵又称“食物网操纵(food-web-manipulation)”,指通过对湖泊生物 群及其栖息地的一系列调节,以增加其中的某些相互作用,促使浮游植物(尤其是蓝藻) 生物量下降。 该技术常用来控制藻类的生物量,主要是采用鱼类种群的调控:如增加食鱼性鱼 类、减少食浮游动物或食底栖动物鱼类,以保证有充分的浮游动物等来控制藻类。
水网藻繁殖能力比形成水化的蓝、 绿藻更强,并且在生长过程中吸 收大量的氮、磷,是氮磷含量恢 复正常水平,而蓝绿藻失去了赖 以生长的高营养条件,无法再水 体中大量繁殖,从而达到以藻治 藻的目的。
2
2、利用微生物修复污染水体
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污染物的去除和养 分的循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当水生态系统中接纳 大量的无机营养物质,该作用尤为突出。通过对氮的氨化、 硝化、反硝化作用,微生物驱动着水体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微生物参与着有机磷的分解作用,可以促进水生植物 的吸收利用。
3
(1)使用固定化光合细菌 固定化光合细菌(PSB)是将游离的光合细菌(红螺科,红假 单胞菌属)利用固定化材料将其固定,用于处理污染水体的1种 方法。 (2)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研究表明,接种固定化氮循环菌可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过量氮 素。应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INCB)在冬秋季环境下净化湖泊水 体氮污染的研究表明: 富营养化湖水经固定化氮循环细菌净化后,总 氮下降72%,铵氮下降85.6,在冬季低温(7℃)条件下仍保持了较高的 除氮能力,总氮和铵氮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5.6%,58.9%。 (3)EM制剂修复湖泊富营养化 EM菌是由筛选出的优势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及光合菌等功能 性菌株组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王平等通过细胞液体培养系统地考察 了有效微生物群(EM)对3种常见“水华”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适宜条件。 试验结果表明,EM能显著抑制衣藻、四尾栅裂藻和判星藻的生长,培养7d 时,3种藻类生物量平均降低率分别达到46.80%、99.07%和97.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利用大型软体动物滤食作用控制藻类和其他 悬浮物。螺、蚌、贝类能起很好的生物净化作用, 有试验表明河流中的螺类对藻类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一个壳长10cm的河蚌,在20℃时,每天可 60L 过滤60L水,过滤并吞食的浮游植物和悬浮物经 过吸收代谢作用,分解为无害物,并使水澄清。 牡蛎能够抑制藻类的生长,促进海草的生长,并 使海水中氮通过反硝化作用减少,而使海水变清。
制蓝藻水华发生,同时将同化的氮、磷等营养元素通 过渔获物形式移出水体,能够有效减少水域营养物质 的积累,浮游动物数量显著增加,浮游植物数量减少, 水体透明度增大。
缺点:鲢、鳙的摄食活动会将大量未吸收利用的有机
物转化为排泄物,加快水中有机物的周转速率,造成 一段时间内水质富营养化进程加快。同时会使浮游生 物出现小型化趋势,植食性浮游动物大量减少。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分布图
二、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浮游 植物)在富含氮、磷、有机物等营养物质的水体 中异常繁殖的结果。富营养化的征兆包括来自藻 类水华的浮渣和毒素,某些水生植物的大量侵扰, 与水关联的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水体透明度的降 低,水体恶臭,水中溶解氧枯竭以及水生动物的 灾难性大批死亡。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对饮用水源的污染
富营养化使水体中有机质增加,病原菌孳生,并产 生有害的藻毒素,危及饮用水的安全。处于富营养化 状态的水体作为供水水源时,会给净水厂的正常运作 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增加水处理费用、降低处理效果 和产水量等。
2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处于富营养化的水体,正常的生态平衡 遭到破坏,导致水生生物的稳定度和多样化 降低,且最终的发展将使水体库容因有机物 残渣淤积而减少,水体生态结构破坏,生物 链断裂,物种趋向单一,水体功能退化,加 速水体沼泽化、陆地化的进程。
3对渔业等生物资源利用的影响
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可能导致鱼产量增 加,但严重富营养化的水体会因为藻类释放 的毒素和溶解氧的稀缺而使鱼类种类数量减 少,并直接影响鱼类质量,从而导致水体经 济价值大大降低。
4对水体感观性状的影响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绿藻类大 量繁殖,致使水体色度增加,水质 浑浊,透明度降低,并散发鱼腥臭 味,污染居住环境,丧失水体美学 价值。
(2)人工去除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以间接控藻。这种类 型的生物操纵技术是先用网具捕捞、化学方法(如鱼藤 酮毒杀)去除、电捕、放干水体清除等方法将水体中的 鱼类全部去除掉,然后再重新投放以鱼食性为主的鱼类。 以此来促进大型浮游动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可摄食底 栖、附生和浮游藻类)的发展,从而降低水体藻类的生 物量。这种生物操纵的结果是重构了水体生态系统和生 物组成,使之朝着人们所期望的生态系统自净功能强化 的方向发展。
应用:
经典的生物操纵方法主要运用于小型的、封闭的、且浮 游植物群落不是由水华蓝藻而是由绿球藻、小型硅藻和包括 隐藻在内的鞭毛藻等组成的浅水水体。在捷克的Rimov水库 中,研究者通过控制鲤科鱼类的成功产卵,提高食鱼性鱼类 的数量来去除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从而使得浮游动物的数量 增多,体型增大,控制藻类的过度生长;在丹麦,对233个 湖泊进行围隔试验,研究发现经典的生物操纵在浅水中比在 深水中更有效。
优点: 优点:在经典生物操纵理论指导下的研究表明,浮游
动物的数量增加能够有效降低浮游植物数量,加大水 体透明度,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缺点:经典生物操纵理论存在缺陷。如,伴随着 缺点:
大量大型肉食性浮游动物的出现,水中植食性浮游 动物如轮虫、小型枝角类等会遭受到高强度攻击,数 量显著下降,减小了对浮游植物的捕食压力,浮游植 物出现反弹性大量增长;浮游动物只能控制小型藻类, 而对于丝状藻和大型藻类如微囊藻的水华则是无能为 力的。
五、生物操纵技术
1975年,Shapiro等提出了生物操纵 (biomanipulation)的概念,即通过对水生生物群 及其栖息地的一系列调节,以增强其中的某些相 互作用,促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由于人们普 遍注重位于较高营养级的鱼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结 构与功能的影响,生物操纵的对象主要集中于鱼 类,特别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即通过去除食 浮游生物者或添加食鱼动物降低浮游生物食性鱼 的数量,使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增加和体型增大, 从而提高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率,降低 浮游植物的数量。
2、非经典性的生物操纵
非经典性的生物操纵,就是利用食浮游 植物的鱼类和软体动物来直接控制藻类,治 理湖泊富营养化。这些滤食鱼类特殊的摄食 方式可直接清除浮游植物,就可达到控制浮 游植物数量的目的。
方法:
(1)利用浮游植物食性鱼类(如鲢、鳙)来控制富营 养化和藻类水华现象。首先应控制水体中的捕食 鲢、鳙鱼种的凶猛性鱼类,以确保鲢、鳙的放养 成活率。其次,鲢、鳙所摄食消化利用的浮游植 物生物量需高于浮游植物的增殖速率。每个水体 都需寻找一个合适的能有效控制藻类水华的鲢、 鳙生物量的临界阀值,鲢、鳙对藻类的摄食利用 率与藻类的种类组成和生理状况、其他可利用食 物(如浮游动物)的相对丰度、水温等有密切关系, 而藻类的增殖速率与光照、水温及水体的营养水 平等有密切关系。
四、应对措施
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城市 供水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其污染源主要是排 入水体的氮、磷、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尤其是水生 植物限制性营养元素磷的过量输入 因此,要防治水 体的富营养化,首先要控制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 质的输入,坚持城市污水的源头治理,推广无磷洗 衣粉等生活用品的使用,以及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 业废水进行管道截流等。其次,对富营养化水体采 取生物修复技术,通过种植适当的水生植物及配置 合理的水生生物结构,以改善水质。
应用:
宁波月湖2000 年初夏发生大面积蓝 藻水华后开始大规模放养鲢、鳙,2001 2002 年不再出现蓝藻水华,水体表观质 量明显提高,透明度保持在100 cm 以上。 100 2002 年8 月月湖蓝藻数量比2000 年同期 下降87. 5%,总氮下降26. 0%,总磷下 降70. 0%。
优点:鲢、鳙通过滤食作物操纵法
经典的生物操作法,就是通过改变捕食者 (鱼类)的种类组成或多度来操纵植食性的浮游动 物群落的结构,促进滤食效率高的植食性大型浮 游动物,特别是枝角类种群的发展,进而降低藻 类生物量,可提高水的透明度,改善水质。
方法:
(1)投放鱼食性鱼类间接控藻,通常是通过放养 食鱼性鱼类来控制浮游动物食性鱼类,通过改变 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种类组成来操纵藻食性的浮 游动物群落的结构,借此发展壮大滤食效率高的 藻食性大型浮游动物(特别是枝角类)的种群,通 过浮游动物种群的壮大来遏制浮游植物的发展, 从而降低藻类生物量,提高水的透明度,最后达 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另外底层鱼类的活动有促进 底泥中氮,磷向水体释放的作用,因此对其也应 限制。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 物修复技术
You鱼xi水 鱼 水
目录
一、前言 二、水体富营养化概述 三、水体富营养化危害 四、应对措施 五、生物修复技术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农 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质环 境也愈加恶化。由于排入水体的营养物质逐 年增加,致使许多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 我国的许多湖泊、近海已受到富营养化的严 重威胁。如何防治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对富营 养化水体的修复技术的研究己成为水环境保 护研究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