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研究院-广州大学
协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范文
协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范文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现在由我代表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筹备组,向各位汇报协会筹备工作的情况。
在省建设厅和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发起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筹备组工作人员辛勤工作下,历经一年多时间,今天,终于拉开了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成立大会的帷幕,这是一个值得纪念和欢庆的日子。
回忆这一年多与大家并肩战斗的过程,虽觉艰辛却倍感欣慰—大家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回想当初,在一无资金、二无人员、三无办公地点的情况下,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千方百计保证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下面我把整个筹备过程作简要汇报。
一、协会的组建起因和前期工作我省建筑节能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推动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机构建设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建筑节能领域中的骨干企业和中坚力量来共同推动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通过组建成立社团组织是一个有效手段。
在2008年5月由广东省建设厅组团到湖北、重庆、云南考察学习建筑节能工作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兄弟省市已成立了建筑节能协会。
为此,考察组根据我省建筑节能任务的要求,参考兄弟省市的做法,向向建设厅党组建议筹建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以弥补我省在推动建筑节能工作中力量不足。
20xx年7月,九家发起单位,(他们是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东广铝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恒星冷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三鑫特种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广东利海集团有限公司)郑重向省建设厅提出筹备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且建设厅作为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主管部门的请示,省建设厅以粤建人函[2008〕272号文《关于同意筹备成立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的批复》,予以批准同意。
二、开展筹备活动的有关情况20xx年9月,在广州三寓宾馆召开了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发起单位座谈会。
广东省民政厅和广东省建设厅领导以及各发起单位等参加了会议,商讨研究成立协会的相关事宜,并着手草拟协会章程。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3.12.31
•【字号】粤建科函[2013]2309号
•【施行日期】2013.12.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
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的通知
(粤建科函〔2013〕2309号)
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为进一步促进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作用,保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质量,加大力度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经各地推荐,我厅审定,现将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附件: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3年12月31日附件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
384圆柱形剧场冬季气流组织模拟与优化
18.32℃
26.06℃
(a)θ=0°,Z=0.6m
(b)θ=0°,Z=1.0m,Y=17m
(c)θ=0°,Z=1.4m
18.46℃
(d)θ=5°,Z=0.6m
(e)θ=5°,Z=1.0m,Y=17m (f)θ=5°,Z=1.4m
18.43℃
24.78℃
(g)θ=10°,Z=0.6m 2.2 速度场结果与分析
0.87m/s
(a)θ=0°,Z=0.6m
(b)θ=0°,Z=1.0m,Y=17m (c)θ=0°,Z=1.4m
0.79m/s
(d)θ=5°,Z=0.6m
(e)θ=5°,Z=1.0m,Y=17m (f)θ=5°,Z=1.4m
0.82m/s
(g)θ=10°,Z=0.6m(h)θ来自10°,Z=1.0m,Y=17m
☆刘凤姣,1989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510006,广州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 Tel: 13580448923 E-mail:13580448923@
空调室外机组合理摆放间距的数值模拟研究
目前 多 联 式 空 调 室 外 机 因其 自动 化 程 度 高 、 使 用灵 活 、 节 约 能 源 等 优 点 被 越 来 越 多 地 应 用 于
大型 高层 办 公 建 筑 中. 多 联 式 空 调 室外 机 在 制 冷
为, 当气 候环 境 温 度 超 过 4 3℃ 时 , 空 调 器 的 自动 保护 系统 则会启 动 , 压 缩机 停 止 运行 . 因此 多 台 室
基金项 目: 广东省重大科技基金 专项资助项 目( 2 0 1 2 A 0 1 0 8 0 0 0 4 8 ) ; 广州市节能专项资金资助项 目( J - 2 0 1 1 - 5 ) ; 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
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 目( 2 0 1 0 - 0 2 )
的最佳 摆放 方式 . 室外 机 设 定 为 内热 源 ( S o u r c e T e r m— E n e r g y ) ,
1 多联 式空调 室外机 的运 行条件
在 炎 热 的夏 天 , 摆 放 在 群 楼 的 室 外 机 设 备 通 常 都会 同 时运行 , 一 旦 这些 室外 机 摆 放 得 过 密 , 就
率 的 室 外机 组 , 其 间距 分 别 为 0 . 5 m、 1 . 0 m、 1 . 5 m、 2 . 0 m 的 4种 摆放 间 距 进 行 数 值 模 拟 , 得 出不 同排 数 下 室 外 机 之 间应 保 持 的 间 距 建 议 值 . 关 键 词 :室外 机 ;数 值 模 拟 ;布 置 方 式 中图分类号 : T B 6 5 7 . 2 文 献 标 志 码 :A
会使 室 外机 的 冷凝 器 不 能 良好 、 充 分 地 与周 围 环
其 散热 量按 照下 述方 法求 取 : 对于 1 6 H P室外 机 ,
有机相变蓄冷材料中纳米石墨添加剂性能实验研究
伴 随着我 国经济 的高速发展 和城市 化水平 的不断 提高 , 空 调 系统在现代建筑 中的应用越来越普 遍 , 空调 耗能也随之剧增 ,
散性很差 。因此 , 如何控制纳米粉体 的团聚已成为纳米流体强化 传热前期工作 的首要 问题 。王珊珊 c等研究发现 , 9 ] 超声分散 法可 以制备稳定的纳米石墨有机溶剂分散液 ,加 入不同分散剂 的纳 米石墨分散液稳定性有很大 区别 。通过添加分 散剂可 以提高纳
了实验研究。
程 中具有过冷和相分离的缺点 , 影响 了其蓄冷能力。 有机类 相变蓄冷 材料主要 包括石蜡 、 肪酸 、 脂 多元 醇 、 高级 烷烃等 。其优点是固体状 态成 型性好 , 一般不容易出现过冷现象 和相分 离现象 ; 缺点是导热 系数小 、 其 密度较 小 、 单位体 积的储 热能力较小等 ¨ , ]导致其在蓄冷系统 的应用 中传热性能较差 、 蓄 冷量利用率低 , 从而降低 了系统的效能。针对有机相变材料 的低 导热系数 , 强化换热技术是必需 的。 目前 , 提高导热 系数 通常采
用率 。目前 , 常用的相变 蓄冷材料 主要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个 大类 , 绝大多数无机物相变 蓄冷材料具有 腐蚀性 , 而且在相变过
因此 , 本文针 对已研制 的空调用有机相变蓄冷材料 D 川 c[ 导
热 系数低 、 传热性 能差 的缺 点 , 向其 中添加纳 米石墨 , 超声 采用
分散法 和添加分散 剂制备 纳米石 墨的稳定分散体 系,对分散剂 的种类 、 纳米石墨的质量浓度 、 声时间和分散剂 的浓度对 纳米 超 石墨分散稳定性 的影 响及添加纳米石 墨对导热性能 的影 响进 行
C. P。
以及碳 纤维 [等来增强导热 能力 。虽然 这些高导热 系数 的添加 5 物 会强化 蓄能系统 的传热效 率 , 由于其 固体颗粒 大 、 但 密度高 , 使其 在液态条件下 的蓄冷介质 中极 易发 生沉淀 ,从而导致无 法
建筑节能技术在广州大学城的应用
并能跟随 未端 负荷的
变化 .实现冷 站供冷 量 与 末端用 户实 际需 求 负荷 的 精 确匹配 .提高 系统的运
行 效率 . 低运营 成本 降
大 学 城 域 供 冷 系 统 按 供 冷 域 分 为4 相 个 对 独立 的系 统 .分 别 由4
个 冷 冻 站 及 相 对 应 的 冷
列 能 技 术 的幢 川 . 为r州 的 建 筑 能 技 术 应州 起 到 r 范 作 川 本 文 介 广 州 人学 城 建筑 能 爪
技 术的 J 、 川情 况
【 关键词】 J 川新 端卡 ; 、 彳 能 悌缄  ̄ J 能觇则 ll J J;
J 大 学 城 址 r 尔 币 r徉 .0 3 1l 扁 动 , 州 2 0 " J -
使 能 源 l 一 次 能 源I (得 到 r梯 级 利 J , 到 - 的 N l达 j J高 效 节 能 、 化 能 源 结 构 、 制 污 染 、 善 环 境 的 ’ 优 控 改
几的 .
板 、0 m/ 模 板 、3 rm厚 的 J 气混 凝 上 为隔热 23 区 域 集 中 生 活 热 水 系 统 3 r 的 a l0 a J I I .
冻 水管 网 、 末端 换 热 间组
成 , 过 板 式换 热 器将 冷 通
校I I 程
部
2 0 ‘ 8 { I.其 余 I 0 5 宄 J 程
底 前 全
广 州 人学 城 规 划 阶 段 运 川 J多 项 新 技 术 . ’
j ・ 节能 规 划达 到 I I
进 水 , 运川 J 系列 节约 一 .
能源 的技 术措施 . 为十态城 l , 没奠定 J ㈨ J 建 ’
广 州 大 学 城 最 大 f 能 托 审 州 制 冷 . 步 汁 l F , j 初 ‘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515041
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510515
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510515
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510515
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510500
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
510631
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广州五山科华街511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510640
广东省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
510500
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大学路243号汕头大学科技中心
510120
广东省天然药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湛江霞山文明东路2号学院教学楼11楼 广东医学院
524003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东风东路651号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510060
广东省中医证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大德路111号广东省中医院
510100
广东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大学城清华校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518055
广东省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510515
广东省现代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510405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天河路600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关于GDP局限性的认识
关于GDP局限性的认识近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很多人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片面地追求GDP的增加。
GDP虽然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平发展状况,但GDP也具有很多的局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GDP仅仅是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指标,但它不能真正地反映我们的生活水平。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我们给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货币总价值所起的名称,用货币这把尺子去度量一国利用其土地、劳动及资本等资源所生产的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反映了一国整体经济的规模和状况。
实际的GDP与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GDP之间的背离反映了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状况,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可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所以GDP是国民收入核算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把实际GDP除以一国人口数量则得出人均实际GDP。
一、GDP的局限性1、GDP无法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财富总量的积累,仅是计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社会财富的增加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还有质量的增加。
例如,河北省三年大变样过程中GDP的变化,2008年为建设新的办公楼,需要把原有的楼房拆迁(尽管楼房还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但是处于规划地带,必须进行拆迁)。
拆迁过程中增加的GDP就会计入2008年的国民收入当中;而2009年在原有的地方重新建立办公楼,在建设过程的水泥、钢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配套的办公设备以及每个环节中人工的需求等等,这些都会创造2009年的GDP,计入2009年的GDP。
同样是新办公楼的建设,其中的拆迁和建设分别计入两个不同时期的GDP,虽然每个时期的GDP都有增加,但是没有实质性的财富积累。
在地方的三年大变样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如邯郸市和邢台市的一些县区都标出了“大拆促大建、大建促大变”的标语,出现了农民新建楼房被强行拆迁,重新建设新农村。
为什么要拆迁?广州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周孝清教授说,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是因为城市的规划发生改变,原有的建筑不符合新的定位和功能需求,必须拆除。
广州市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第一批)20120322
6
郑爱军
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建筑
7
徐进
广州建协建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建筑
8
黄惠菁
广州市设计院
教授级高工
建筑
9
张兴富
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
教授级高工
结构
10
邹恩葵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结构
11
陈海峰
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
高级工程师
结构
12
袁爱珍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给排水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设备
27
胡文斌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设备
28
胡江仁
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
高级工程师
设备
29
赵立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教授
设备
30
舒杰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研员
设备
31
华锡锋
广州市设计院
高级工程师
电气
32
陆桂来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附件:
广州市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第一批)
(按姓氏笔画排名)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称
专业
1
张南宁
广州市设计院
教授级高工
建筑
2
张瑞良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建筑
3
李明
广州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建筑
4
SiO2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的热湿性能研究
SiO2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的热湿性能研究张玉会;刘燕妮;杨建明;吴会军【摘要】Fiber/silica aerogel composite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using wash water cotton fiber as reinforce material and super insulation silica aerogel as filling material and by sol-gel process and ambient pressure drying technology.The microstructure and hydrophobic property of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the rates of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water permeability were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relative humidity.Besides,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s in different relative humidity were also measured by transient thermal plane metho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increase of environmental humidity,the moisture absorption rate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ibe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In contrast,those of silica aerogel composi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ith only slight change,and have little change with humidity,resulting in moisture absorption rate of 1%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0.0176~0.0187 W/(m·K).This could be of great advantage to thermal insul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n moist areas.%以洗水棉纤维毡为支撑体,以超级绝热SiO2气凝胶为填充介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常压干燥制备了纤维毡/SiO2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疏水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不同湿度环境下纤维毡及其复合材料的吸湿率和透湿率,并采用瞬态热平面法测试了导热系数.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大,纤维毡的吸湿率和导热系数均明显增大,与SiO2气凝胶复合后,两者显著降低,且随湿度变化很小,复合材料的吸湿率在1%左右,导热系数在0.0176~0.0187 W/(m·K),该复合材料对潮湿地区的隔热保温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新型建筑材料》【年(卷),期】2017(044)003【总页数】5页(P67-71)【关键词】气凝胶;二氧化硅;隔热;吸湿;保温材料【作者】张玉会;刘燕妮;杨建明;吴会军【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5+1目前,岩棉、玻璃棉和矿渣棉等无机保温材料易吸湿、容易产生霉菌,吸湿后保温效果下降;而聚苯乙烯和聚氨酯泡沫等有机保温材料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因此研发具有高阻燃、高保温和低吸湿的新型隔热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市区居住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措施分析
Th e En er g y Consum p t i on St at us and A nal y si s o f Ener gy - s avi n g M easur es
on Re si dent i al Bui l di ng i n Guan gz hou Ur b an Ar ea
第3 2卷 第 2 期 2 0 1 3年 4月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0 3 4 4 ( 2 0 1 3 ) 0 2 . 0 3 9 — 3
建 筑 热 能 通 风 空 调
Bui l di ng Ene r g y & En v i r o nme nt
HE Mi n — c h a ng , D1 N G Yu n - f e i 。 , XU Xi a o — n i n g 1 P o we r S u p p l y Bu r e a u of Gu a n g z h o u
2 I n s t i t u t e o f Bu i l d i n g En e r g y Ef ic f i e nc y , Gua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V o I _ 3 2 No . 2
Apr . 201 3 . 39  ̄41
广 州 市 区居 住 建 筑 能耗 现 状 与 节 能 措 施 分 析
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嫦 丁云飞 徐晓宁
1广州市 供电局 2广州大学建筑节能研究 院
摘 要 : 本文 以广州市某城 区居住建筑 2 0 1 1 年 电能消耗 情况为对象 , 统计了 4 7 8 栋 居住建筑 电能消耗状况 , 结果
《建筑节能》杂志社第三届编审委员会
《建筑节能》杂志社第三届编审委员会The Third Editorial Board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主任委员/Directors:江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Yi JIANG.Professor, Academician of China Engineering Academy. Tsinghua University 毛志兵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Zhibing MAO,Professor- Senior Engineer,Chief Engineer.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副主任委员/Deputy-Directors:龙惟定教授同济大学Weiding LONG, Professor.Tongji University教授副会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Deying Ll.Professor, Vice President,China Associ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冯雅教授顾问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Ya FENG.Professor,Chief Senior Engineer,China SouthwestArchitectural Design andResearch Institute Corp. Ltd.金丽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Lina JIN.Professor-SeniorEngineer.Consultant Vice-Chief Engineer.ChinaNortheast Architecture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Corp. Ltd.朱颖心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Yingxin ZHU.Professor.Vice Dean.School ofArchitecture. TsinghuaUniversity徐伟研究员总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Wei XU.Professor,Chief Engineer.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Research<9 顾问/Consultants:王有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 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Youwei WANG,Professor-Senior Engineer.China Green BuildingCouncil of CUSU吴德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Desheng WU.Fh-ofessor-SeniorEngineer,Beijing Institute of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Ltd.武涌会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Yong WU.President.ChinaAssociation of 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郎四维研究员顾问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Siwei LANG.Professor.Advisory ViceGeneral Engineer.China Academy ofBuilding Research栗德祥教授清华大学Dexiang LI.Professor.Tsinghua Universityd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Members:万水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Shui 'e WAN,Professor-SeniorEngineer.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王立雄教授所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Lixiong WANG,Professor,President,Building Technology ResearchInstitute.Tianjin University王志峰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Zhifeng WANG.Professor.Institute of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王怡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Yi WANG.Professor.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and Technology王昭俊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Zhaojun WANG.Professor,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王盛卫讲座教授暂任院长香港理工大学 屋宇设备工程学系智能能源研究院 Shengwei WANG.Chair Professorjnterim Director Department of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mart Energy 王崇杰教授山东建筑大学原党委书记Chongjie WANG.Professor, Former Secretary of the Party Committee,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牛建磊讲座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 屋宇设备工程学系Jianlei NIU.Chai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SE, Hong KongPolytechnic University田炜教授级高工副总经理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Wei TIAN.F*rofessor-Senior Engineer,Vice General Manager,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Design CO.LTD.王清勤教授级高工副总经理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Qingqin WANG,Professor,Vice President,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Researchi i k冯国会教授副校长 沈阳建筑大学 Guohui FENG,Professor,Vice President,Shenyang JianzhuUniversity王者科学家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Zhe WANG.Project Scientist.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Laboratory任俊教授级高工顾问总工程师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Jun REN,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onsultant Chief Engineer,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冉茂宇教授生态建筑研究所所长华侨大学建筑学院Maoyu RAN.Professor.Director of Arcology Institute of Huaqiao University,School of Architecture,Huaqiao University刘晓华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Xiaohua LIU.Professor, Dept. Building Science, Tsinghua University石文星教授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Wenxing SHI.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uilding Scienc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Universitys天津大学建筑学院Gang LIU,Professor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许锦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Jinfeng XU.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hief Engineer,Jiangsu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 Co..Ltd.许鹏教授同济大学Peng XU.Professor. Tongji University李百战教授重庆大学Baizhan LI.Professor. Chongqing University 李先庭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Xianting LI,Professor,School of Architecture.Tsinghua University李峥嵘教授副院长 同济大学Zhengrong Ll.Professor. A.Dean.Tongji University李炳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电气总工程师悉地国际集团Binghua LI,Professor-Senior Engineer.Chief Electrical Engineer.CCDI Group李绥教授院长沈阳建筑大学 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院Sui Ll.Professor Dean.Research Center for Ecological Urbanization and Green Building,ShenyangJianzhu University伍小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Xiaoting WU,Professor-Senior Engineer,Tianjin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Co.,Ltd马友才教授级高工副总工程师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Youcai MA,Professor-Senior Engineer.Vice Chief Engineer, Central-South Architectural DesignInstitute Co., Ltd付祥钊教授重庆大学Xiangzhao FU,Professor, Chongqing University刘明生教授百时得技术总监Mingsheng LIU.Professor, CTO,Bes-tech Inc,USAiilii李桂文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Guiwen Ll.Professor,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寿炜炜院资深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Weiwei SHOU,Senior Chief Engineer. Professor-Senior Engineer.Shangha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Co..Ltd)季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Wei Jl.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吴会军研究员副院长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Huijun WU.Professor.Vice Dean,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Guangzhou University陈志新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Zhixin CHEN,Professional SeniorArchitect, V ice Chief Architect ofCNADRI.China Northeast Architectural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宋言皮教授级高k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Bo SONG,Professor-SeniorEngineer,China Academy of.Building Research杨柳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Liu YANG,Professor,Xi'an University ofArchitecture andTechnology杨仕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Shichao YANG, P rofessor-SeniorEngineer.Guangdo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GroupCo. Ltd.杨建荣教授级高工副院长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Jianrong YANG.Professor.Vice Director.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张仁瑜研究员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Renyu ZHANG.Professor,National Center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 of Building Energy张吉礼教授所长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能源研究所 Jili ZHANG.Professor.Director. Institute of Building Energ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林波荣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Borong LIN.Professor,Vice Dean.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University孟冲 范欣高级工程师所长 教授级高工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hong MENG.Senior Engineer. Xin FAN.Scnior Engineer Professor ). Director.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Deputy Chief Architect. Xinjiang Research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Institute Co.. Ltd杨维菊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Wciju YANG.Professor.Architecture School.SEU余庄教授华中科技大学Zhuang YU.Professor.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15张旭教授所长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暖通空调及燃气研究所Xu ZHANG.Professor.Director.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张寅平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Yinping ZHANG.Professor.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University张峑高级工程师副院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Yin ZHANG.Senior Engineer,Vice-Presidcnt.Shanghai Branch.China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何梓年P究员北亨市太阳能研究所Zinian HE,Professor,Beijing Solar Energy ResearchInstitute罗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Ying LUO.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oration金虹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Hong JIN.Professor.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周辉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Hui ZHOU.Professor.Vicc Director.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TechnicalCenter金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Peng JIN,Professor—Senior Engineer.Vice-Chief Engineer.China Northeast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Co.. Ltd孟庆林教授华南理工大学Qinglin MENG.Prt>fessor,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Technology赵立华教授华南理工大学Lihua ZHAO.Professor.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Technology赵锂教授级高工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Li ZHAO.Senior Engineer(Professor),Deputy General Manager,ChiefEngineer.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and Research Group■赵文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Wenhai ZHAO.Professor-Senior Engineer.Beijing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SCEC高连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教授级高工顾问副总工程师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Lianyu (jAO,Professor-纟enior Engineer.Bin HAO.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onsultant Vice-Chief Engineer.ChinaVice Chief Engineer.Shenzhen Northea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Research Institute Corp.高岩教授北京建筑大学Yan GAO.Professor,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局庆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心总工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Qinglong GAO.Professor-Senior Engineer.Chief Engineer of GBC-CSWADI.China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Research Institute Corp.Ltd( CSWADI)郭晓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专业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Xiaoyan GUO.Professor-Senior Engineer,Chief Engineer.China Northea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秦朝葵教授所长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燃气工程所Chaokui Q丨N.Professor.Director,Gas Engineering Institute.School ofMechanical Engineering.TongjiUniversity徐宏庆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Hongqing XU,Professor-SeniorEngineer.Chief Engineer.Beijing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Group) Co.,Ltd.夏卓平教授级高工暖通总工程师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Zhuoping XIA,Professor-Senior Engineer.Chief Engineer of HVAC, Jiangsu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RInstitute Ltd.曹阳教授级高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Yang CAO,Professor-SeniorEngineer.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and Research Group黄晨教授上海理工大学Chen HUANG,Professor,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Science and Technologyi k i i k曾手棄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有限公司Jie ZENG.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hief Engineer.China Academy ofBuilding Research董宏研究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Hong DONG,Researcher.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Research韩宗伟副教授副所长东北大学热能工程系Zongwei HAN,Associate Professor,Deputy Director,Department ofThermal Engineering,NortheasternUniversity龚延风教授南京工业大学Yanfeng GONG.Professor,Nanjing Tech University端木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Lin DUANMU.Professor.Dali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徐强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Qiang XU,Professor-Senior Engineer,Chief Engineer,Shanghai Research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 Co. Ltd\i厂徐稳龙教授级高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Wenlong XU,Professor-SeniorEngineer.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and Research Group葛坚教授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Jian GE,Professor,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and Architecture,ZhejiangUniversity翟志强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Zhiqiang (John) ZHAI.Professor.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潘S钢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Yungang PAN,Professor-SeniorEngineer.Chief Engineer.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Group潘毅群教授同济大学Yiqun PAN.Professor,Tongji University燕达教授副所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Da YAN,Professor,Vice Director,Department of Building Science, School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建筑设计中的幕墙节能设计
科技7钉捌刎晒觌建筑设计中的幕墙节能没计刘定嘉(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四综合设计所),广东广州510000)£}i Ii 要]建筑能耗目前已成为能源耗费的主要方面之一,而幕墙能耗又是建筑能耗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玩善,我国建筑耗能比重正在迅速增加,将逐步接近并可能超过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比重:33脏右。
因此,重视和研究建筑物的节能设计问题已经成为建筑节能的当务毛忽。
,嗤;键词】建筑设计;幕墙节能设计;新材料;玻璃幕墙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O %,上升到近年的27.45%,且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重正在迅速增加,将逐步接近并可能超过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比重:33%左右j 因此,重视和研究建筑物的节能设计问题已经成为断}能的当务之急,需要以节能为核心目标,更加关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围护结构能耗大,围护结构在建筑总能耗中所占比例约为72%,可见围护结构在建筑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发达国家在相关建筑设计的外墙节能设计E 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经历了多次修改,如下表所示:表1各国围护结果传热系数限值1976年1980年1990年2002年英国1.OO .60.450.35德园O .50.2—O .3而我国的现实情况仍高于以上标准很多,因此,当前的建筑设计需以全面、系统、科学节能理念为指导,采用适用、先进、经济的技术,降低建筑幕墙、门窗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提高气密性,提高节s'-移Y -.平。
传统的围护结构节能思想停留在对建筑做内保温或外保温的层次上,但建筑设计中的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应从被动设防向主动利用能源的方向转化。
1当前较多应用类型幕墙节能设计玻璃幕墙是现代化建筑的主要外围护结构之一,其设计不仅要满足建筑美学和建筑功能的要求,而且要更多地考虑热工设计。
夏热冬暖地区校园建筑运行阶段碳减排潜力评估——以广州大学城某校区为例
夏热冬暖地区校园建筑运行阶段碳减排潜力评估——以广州
大学城某校区为例
魏童;刘骁;王凯;何宝杰;朱露露;何慕
【期刊名称】《绿色建筑》
【年(卷),期】2024(16)1
【摘要】“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议题。
高校的碳减排是保障“碳中和”的重要工作,高校建筑运行阶段的碳减排更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以广州大学城某校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夏热冬暖地区校园建筑运行阶段的碳减排潜力。
使用Energy体的减排率,为高校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碳中和”行动路线提供数据参考。
【总页数】8页(P75-82)
【作者】魏童;刘骁;王凯;何宝杰;朱露露;何慕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何镜堂建筑创作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5
【相关文献】
1.夏热冬暖地区教学办公建筑节能设计实践探索——以福建工程学院新校区某建筑设计为例
2.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及减排策略研究
3.基于CFD的夏热冬暖地区高校校园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与设计优化——以汕头大学东校区项目(三期)规划设计方案为例
4.传统街区中建筑界面改造的碳减排潜力评估:以广州为例
5.“碳达峰”目标下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潜力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EED认证对替代交通要求的解读
Vo .3 No 2 1 . 4 Fb 0 2 e .2 1
建
Ar h tc u e T c n l c i t r e h o0n e
筑
技 术
・1 l 7・
L E 认证对替代 交通要 求的解读 E D
杨延萍 郑志敏 邹 锋2 , ,
ta p t ton r e v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成立后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 需考虑的因素较多, E D 目认证中的重要性。选 在L E 项 筑评估体 系 , 国际 上简称L E (edr i i E e y 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用水 、 E D Lae h n nr sp g 用能 、 材料和资源 , ad E v om n l D s n B i i an yt ) n ni n et ei u dn R t g Ss m , r a g l g i e
人们绿色生活、 减少能耗和排放的相关条文。 关键词 : 建筑节能 ; 绿色建筑 ; 评估体 系 ; 认证 ; 替代交通 中图分类号 :U0 3 T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0 4 2 (0 2 0 一 17 0 10 — 7 6 2 1 )2 O 1— 3
EXP ANAT ON QU REME S FOR T L I OF RE I NT AL ERN I AT VE RAN P AT oN T S oRr l
c n iin . o dt s o
K e wo d : b i i g e eg s vn ; g e n b i i g y rs ul n n ry aig d re ul n ; e au t n s se ; c ri c to d v l ai y tm o et ain; i f
广州大学暖通导师情况介绍
1、冀兆良职称:教授(工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方向:空调与建筑节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基本信息:冀兆良,男,汉族,1956 年7月生于陕西商州,中共党员。
教育背景:1978年7月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供热与通风专业,1985年9月-1986年7月在同济大学学习研究生课程,2005年1-2月在美国西南学院参加高等教育管理培训学习。
工作经历:1978年8月毕业留校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暖通教研室任教,1994年调入广州大学(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工作,现任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设备工程系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导师、学院党委书记。
主讲课程:主讲本科课程《制冷技术》、《空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导论》。
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能源与建筑节能》。
研究方向:空调与建筑节能、制冷技术应用专业公益服务: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制冷学会副秘书长兼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2、周孝清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招生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硕士生)、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生)研究方向:空调节能技术、自然通风技术、建筑蓄能技术基本信息:周孝清,男,1964年8月生,湖南祁东人。
教育背景:1986年6月毕业于同济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6月同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6月同济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博士毕业,获哈尔滨建筑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9.3中南工学院暖通教研室副主任,助教,讲师;1997.12华南建设学院建筑设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2000.7广州大学建筑设备工程系主任;2004.7广州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广州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主任,广州市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7广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2009.12广州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建筑节能技术在广州大学城的应用
州 大 学 城 在 建 设 规
划 阶 段 就 对 全 城 的
一
、
广 州 大 学 城 建 设 背 景 及 能 源 状 况
能 源 应 用 状 况 及 特
广州 大 学 城 的战 略 定 位是 在 “ 教 兴 粤 ” 略 的指 引 下 , 入 改 科 战 深
约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的 瓶 颈 问题 . 筑 能 耗 建 的持 续 上 升 , 建 筑 使 节 能 成 了 当前 建 设
领 域 的 重 要 工 作 。广
月 1日第 一期工 程 2 0万平 米建 筑启 用 , 二期 校 区工 程 已在今 年 8 2 第 月完工 . 其余 工 程在 年底 前全 部完 工 。 州 大学城 在 规划 阶段 运用 了 广 多项新 技 术 , 中对 大学 城节 能 的规 划达 到世 界 先 进水 平 , 其 运用 了一
了梯 级 利 用 , 到高 效 节 能 、 化 能源 结 构 、 制 达 优 控 污 染 、 善 环境 的 目的 。 改 3 区域 集 中生 活热 水 系统 、
能 设计 标准 , 规定 建筑 主 体节 能 率达 到 6 % , 中 5 其
自然 通 风 节 能 2 % , 围护 结 构 隔 热 和 遮 阳节 能 5
点 进 行 了分 析 . 定 确
了 一 系 列 节 能 技 术
的 应 用 . 广 州 的 建 为
筑 节 能 技 术 应 用 起
国 内一 流 的 、 界 知名 的 、 地方特 色 的综 合性 名牌 大学 城 。 世 有
广 州 大学 城 一期 ( 谷 围 岛地 区 )建 设 面 积 1 小 , 8平 方公 里 , 根据 发 展 规划 . 地 区建成 后 可容 纳 1 高 校学 生 . 划人 口约 2 该 4万 规 5万左 右 。 源消耗 主要 是 电力 消耗 , 能 根据 人均 电量 法 和用地 负荷 密 度法 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节能研究院
建筑节能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底,是从事空调系统节能及优化、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生态可持续城镇建设、健康建筑、智慧建筑、农产品干燥和农作物生长环境营造等领域相关理论及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
负责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可持续城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和建设工作。
现有研究人员28人,已形成了城市热环境与建筑微气候、建筑通风、空调节能技术、健康建筑环境、智慧建筑、建筑节能材料、蓄热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研究团队。
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等11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等收录58篇,国内核心期刊150余篇。
实验室目前建筑面积已达3700m2,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人民币。
研究院与相关领域的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加强了学术合作与交流。
研究院的研究方向:
1、建筑热湿环境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
研究健康建筑环境的形成机制与技术;研究高湿动态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的评价方法,以及服装材料的热湿特性对人体-服装-空调环境耦合系统的影响规律;以室内空气环境为对象,将现有的污染源散发模型与扩散模型相结合,采用CFD技术,研究室内污染物浓
度的分布状况,研究通风方式、风量、气流组织、污染物散发量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和影响;研究建筑室内外温湿度和气流的空间分布及优化、建筑自然通风优化设计理论及技术、建筑微气候形成及演化机理、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建筑消防控制方式及设备、建筑火灾安全评价理论及方法。
2、建筑用能设备及系统节能理论与技术方向
研究暖通空调设备传热传质和流动、强化传热传质技术与设备开发;研究绿色建筑配套的绿色照明系统、节能节水系统的应用技术;研究建筑空调系统的运行优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结合校园能耗实时监测系统,研究优化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建筑用能规律。
3、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开发理论与技术方向
研究新型建筑功能材料,包括研究新型相变蓄能墙体材料,新型调湿墙体材料,气凝胶复合墙体材料等;研究成套装配式快装、快拆建筑构件技术;研究符合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的建筑新构件、建筑构件标准化技术、地区特色的节能构造技术。
研究建筑能耗模拟技术和方法。
4、建筑先进能源系统理论与技术方向
研究复合技术与复合能源供应系统技术,包括区域供热(冷)技术、热电(冷)联供系统、蓄能系统(冰蓄冷、水蓄冷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复合技术;研究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标准化技术;进行光伏发电技术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示范研究,研究可再生能源建筑适宜技术规模化集成应用专家系统技术。
专家介绍:
周孝清,男,1964年8月生,湖南祁东人,汉族。
建筑节能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千百十工程”第三批省级培养对象。
全国高等学校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制冷学会理事、空调与热泵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建筑节能设备专业委员会主任、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土木工程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顾问专家,《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编审委员会委员,《Building and Environment》《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空调节能技术、建筑通风技术、建筑蓄能技术、绿色建筑技术。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及政府和企业咨询项目等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4部,参编国家、省市、行业标准10部。
吴会军,男,1978年12月生,河南清丰人,汉族。
主要从事建筑热工与空调节能相关的基础研究及技术研发工作,针对目前建筑领域空调能耗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材料易燃、耐久性差等问题,
以超高保温性能气凝胶与建筑构件为突破点,主要工作包括:(1)气凝胶超高性能绝热材料与建筑构件;(2)气凝胶绝热材料的热工参数理论模型与性能优化方法;(3)高性能气凝胶先进建筑保温技术与工程示范。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计划、教育部科研重点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广州市教育系统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等20余项研究课题,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被三大索引检索50余篇,授权专利10项,研究成果被纳入3
项国家技术规程,并推广应用于广州市新白云机场、广州市地铁、万科府前一号等大型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第1)、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2)、广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2)等科技奖励。
丁云飞,男,1967年9月生,湖北荆门人,汉族。
博士,教授,广州市教学名师,广州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工程专业负责人、省教学团队负责人。
国家节能专家库专家、中国化工暖通设计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暖通空调学会委员、广州市建筑节能科技协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建筑节能、传热强化技术。
主持完成省、市科技项目及企业咨询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获授权专利6项,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十三五”
重点出版物等高校教材8部,获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省、市教学成果奖2项。
徐涛,男,1977年11月生,湖北黄冈人,汉族。
建筑节能研究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节能技术专家,广东省化工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Applied Energy》、《Energy》、《Applied Thermal Energy》等国际能源类SCI期刊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能量存储与转化、系统优化与节能、先进热控技术及能源材料。
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团队项目、广东省重大应用科技专项、广东省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专项(粤港联合创新)、广州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军工科技攻关及企业委托开发等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50 余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2本,取得发明专利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