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文档资料
统计学 笔记
以下是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供参考:
统计学基本概念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研究对象全体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变量:用来描述数据的名称或符号。
数值变量与分类变量:数值变量是可度量的数据,如身高、体重等;分类变量是定性数据,如性别、血型等。
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统计量是从样本中计算出来的指标,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描述性统计
频数分布表:将数据分为若干个组,统计每个组内的数据个数。
直方图:用直条矩形面积代表各组频数,矩形的面积总和代表频数的总和。
平均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计算方法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等。
标准差: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表示数据分布的宽窄程度。
概率与概率分布
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概率分布:描述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规律的函数。
常见的概率分布有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等。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点估计:用单一的数值估计未知参数的值。
区间估计:用一定的置信水平估计未知参数的范围。
假设检验:根据样本数据对未知参数进行检验,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回归分析:基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因变量的值。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有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最新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说课材料
1、搜集原始资料——直接获得、未整理
2、搜集次级资料——间接获得、加工整理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准三确、性统、计调及查时的性种—对行按量类—全普月衡国查上量的报统人钢计口铁进产工作质量对重全点的国单重钢位要铁调标生查志产 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调查对象范围对2006年大学毕业 2、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调查登记时间生分配情况调查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经济基础知识
总论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指标 时间数列 统计指数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一、总论 重点:基本概念
统计有什么用 平均工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甲甲公公司司 660000
660000
商品 价格 数量
商品 价格 数量
大米 5
20000
食用油 100 8000
大米 4.2 19000
食用油 94.9 7000
鸡蛋 9
8500
鸡蛋 7.4 8000
2010年 鲜菜 3.6 10000
2009年 鲜菜 2 8000
手机 1400
50
手机 1500
40
电视 4200
80
电视 4500
70
一、总论 重点:基本概念
挑还是不挑 菜摊上有一大堆西红柿,摊住告诉你:许挑,一块五一 斤;不许挑,一块一斤。挑还是不挑?
抽样判断
假设:一斤十个,选取某个局部。 ①10个西红柿中只有一到两个是你不能接受的。
挑: 一斤西红柿中每个西红柿 1.5 0.15 10
二年级下数学课件-统计-人教
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不同对象的数据 ,发现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数据分析的常见错误
数据解读错误
数据源不准确
对数据的误读或误解,导致错误的结论。
数据来源不可靠或数据质量差,影响分析 结果。
样本偏差
忽略变量间的相关性
样本选取不具有代表性,导致分析结果偏 离总体特征。
在分析过程中忽略了变量间的相关性,导 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05
练习与巩固
基础练习题
总结词
巩固基础概念
详细描述
基础练习题主要针对统计的基础概念,如分类、整理数据、制作简单 统计图表等,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总结词
培养基本技能
详细描述
通过基础练习题,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对数据的观察、分类、整理和简 单分析的能力,为后02入题
详细描述:综合练习题注重统计知识的综合运用,题 目涉及多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03
详细描述:综合练习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分析 和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04
总结词:培养创新思维
THANKS
感谢观看
特征。
统计的基本步骤
统计通常包括明确问题、设计调 查方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和解释结果等步骤。
统计的重要性
决策依据
指导实践
统计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数 据支持,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的 决策。
统计结果可以指导实践工作,例如在 市场营销中,企业可以通过统计了解 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从而制定更 加精准的营销策略。
02
统计图表
柱状图
统计法基础知识
统计法基础知识什么是统计法?统计法是一种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来研究和描述各种现象的学科。
统计法无处不在,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工程学等领域。
统计法的目的是通过收集数据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它帮助我们理解数据所代表的事物,并从中得出结论。
统计法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统计法的应用领域统计法在各个学科和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社会科学•人口统计:统计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城市化程度等数据。
•经济统计:统计国民产出、劳动力市场、贸易数据等。
•教育统计:统计学校的学生人数、毕业率、学业成绩等数据。
自然科学•物理学:统计实验结果、测量误差、粒子物理数据等。
•化学:统计元素的性质、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生物学:统计生物种群数量、遗传变异、生态系统数据等。
医学和健康科学•流行病学:通过对疾病发病率、传播途径等数据进行分析来研究疾病的传播规律。
•临床试验:统计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副作用的数据。
•健康调查:统计人口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医疗服务利用情况等。
工程学和技术领域•质量控制:统计产品的缺陷率、可靠度等数据,以改进产品质量。
•供应链管理:统计供应商交货时间、库存水平等数据,以优化供应链效率。
•用户调研:通过统计收集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反馈,以改进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
统计法的基本概念总体和样本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我们感兴趣的整体群体。
样本则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
通过从样本中收集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关于总体的特征。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的数值特征。
例如,总体的均值、方差等。
统计量是样本的数值特征,并用于估计总体的参数。
例如,样本的均值、标准差等。
随机样本和抽样方法随机样本是一种能够公平地代表总体的样本。
为了得到一个随机样本,我们需要使用一种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用于总结和描述收集到的数据,包括计算均值、中位数、方差等。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之直方图与散布图PPT文档共32页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之直方图与散布图
Hale Waihona Puke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统计基础知识笔记【精品】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什么是统计?1、【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据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含义。
3、【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4、【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5、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变异性。
其中:在数量性上,统计活动的中心问题就是数据。
统计数据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反映表现在以下三方面:A:数量的多少:从总量上反映事物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B: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现象之间的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总体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
2、统计总体的特点:(1)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要求确定的。
(2)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
(3)统计总体中的所有总体单位必须具有同一性质。
3、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1)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总体单位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
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2)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断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一部分单位。
总体单位1、【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例: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
统计总体:该市全部工业企业全部职工。
统计单位: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统计指标:该市全部职工收入。
统计标志:该市每一个职工的收入。
统计学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统计学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的学科。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商业和医学等。
基本概念- 数据: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数值、文字或图像等。
-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我们想要研究的所有个体或事物,而样本是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
- 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的数值特征,统计量是样本的数值特征。
- 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频率是频数与样本大小之比。
描述统计学- 中心趋势:用于衡量数据集中的位置,常用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 变异程度:用于衡量数据集中的离散程度,常用的统计量有标准差、方差和四分位数。
- 数据分布:用于描述数据集中每个值的频率分布情况,常用的图表有直方图和箱线图。
推断统计学-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 假设检验: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假设进行推断性统计分析,包括设置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常用的相关系数有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 回归分析:用于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常用的回归分析有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
统计学软件- 常用统计软件:如SPSS、R、Excel等。
- 数据可视化工具:如Tableau、Power BI等。
这份文档提供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相关分析和统计学软件。
它将帮助读者理解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探索统计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计学原理PPt
2018/11/18 6
(二)近代统计学时期 1、“数理统计学派”
• 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史人是比利时的生 物学家、数学家和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1796-1874年)。 他把法国的古典概率引入统计学,使统计方法在“算术” 的基础上,在准确化的道路上大大跨进了一步。后经葛尔 登(1822-1911)、皮尔生(1857-1936)、尤尔、包勒和费 雪等统计学家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 应用数学。是通用于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方法体系。
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2018/11/18
录
总论 统计资料的收集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分布的数值特征 时间数列 统计指数 相关与回归分析
1
第一章 总
§1 §2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论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
§4
统计学的分科
统计学与各学科的关系
(一)“统计” (Statistic)一词的三种涵义:
• 统计工作:统计实践(感性的认识) • 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的结果 • 统计学:统计理论(理性的认识)
2018/11/18
17
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计工作是人们的统计实践,是主观反映客观
的认识过程;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结果。统计工
作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是统计
数量特征:数量水平、数量规模 数量关系:比例、平均数、速度等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单项选择题1. 投资效益指标反映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1. 统计的认识过程是:D 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1. 在研究某工业企业职工情况时,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民族1. 某商业企业共有职工65人,要了解其职工的学历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B 该商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1. 竣工房屋价值一般按D 结算价格计算2. 对北京市的机动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北京市所有机动车2. 某市工业企业2008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一个月2. 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3. 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 C 原始调查资料3. 某公司职工人均工资最高为1170元,最低为860元,据此分为五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623. 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重叠,则: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4. 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4. 某建设施工队盖一栋大楼,计划280天完成,实际255天就完成了,若求计划完成程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计划完成程度为91.07%,超额8.93%完成了计划4.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C 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5. 以1980年为基期,2006年为报告期,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应开: C 26次方5. 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7.1%5. 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D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6. 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总指数6. 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 B 降低6. 统计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作用是: B 反映通货膨胀程度7. 下列属于概率抽样的是: D 简单随机抽样7. 某商品的100件样品中,测得的优质品为98件,则样本优质品成数为:98%7.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成正比8. 一些经常性的说法,如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等,采用的是:对比分析法8. 年距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去年同期水平之比8. 在分析婴儿出生率与奶粉厂商效益的关系时,常采用: D 相关分析法9. 负责统一组织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工作的是 D 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9. 负责管理和协调部门统计调查制度的是:国家统计局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项目的是:第三产业普查10. 单位代码中,无属性的数字位数为8位,校验码位数为:1位10. 单位代码中,无属性的数字位数为8位,校验码位数为:1位10. 按照《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房地产业属于C 第三产业10. 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规定,划分企业规模的对象是: A 法人企业1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C 多产业法人单位11. 在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方法采用:全面调查11. 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不同,划分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12. 运输业统计中的货运量统计不包括:运送货物次数12.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通常称为: D 毛利12. 计算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 D 工厂法13. 目前能源统计指标以: B 实物量指标为主13. 能源购进量的核算原则之一是 A 谁购进谁统计13. 某工业企业某月份各种能源消费量(包括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折合标准煤共计40吨,经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源折合标准煤8吨,则该企业该月份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2吨14. 下列项目中不计入事业单位经营税金及附加的是:所得税14. 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 现金14. 既表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又反映企业最终财务成果的是: B 利润总额15. 为避免从业人员的重复和遗漏,各单位在计算从业人员时,应遵循的统计原则是: B 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15. 按照现行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列入奖金统计的是: D劳动竞赛奖15. 我国城镇失业人员统计中,列为失业人员的最低年龄限制为:16岁多项选择题1. 通过调查一汽、二汽、上汽等几个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来了解我国汽车工业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属于B 重点调查 E 非全面调查1.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 商品零售额 B工龄 C计划完成百分数 D合同履约率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我国统计的基本任务是A 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B 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C 提供统计资料D 提供统计咨询意见E 实行统计监督1. 统计分析的程序包括A 确定分析课题、拟定分析提纲B 搜集、整理统计资料C 编制统计分析表D 进行系统分析E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2. 原始记录必须具备的特点是B 最初性 D 直接性2. 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A 组中值=(上限+下限)÷2 D 组中值=下限+(上限-下限)÷2E 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22. 将某班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为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共5个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第一组的假定下限是50C 相邻组组限是重叠的E 第二组和第四组的组距相等3.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 我国人口密度132人/平方公里 C 北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9464元/人E 钢材利用率87.5%3. 按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来划分,统计指标可分为:B 总量指标 D 相对指标 E 平均指标3. 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就可计算:A 平均发展速度B 定基发展速度4. 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5.4%,则说明B 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超过15.4%C 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低于15.4%D 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5.4%4. 下列关于时间数列的表述,正确的是:A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之和D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之积E 发展速度减去1就是增长速度4. 下列关于平均指数的描述,正确的有A 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C 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D 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指数形式E 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5.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A 样本单位数B 总体标志变异程度C 抽样组织方式D 抽样方法5. 抽样调查的特点是B 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不可能采用普查方法,抽样调查时效性强D 抽样调查的费用低于普查费用E 对一些产品进行破坏试验以检验总体的性能时,只能采取抽样调查5. 统计分析的特点有A 数据性C 目的性E 时效性6. 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A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B 部门统计报表制度C 地方统计报表制度6.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包括的行业门类有C采矿业 D制造业 E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 现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分为C 周期性普查制度D 经常性调查制度E 非经常性调查制度7. 在对工业和建筑业企业划分规模时所依据的指标有A 从业人员数C 销售额E 资产总额7. 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A 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C 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D 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7. 依照国家统计局制订的《关于统计上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非公有控股济包括A 私人控股 D 港澳台商控股 E 外商控股8. 下列生产活动属于能源加工、转换的有A 用蒸馏的方式将原油炼制成汽油B 用筛选、水洗的方式将原煤洗选成洗煤C 以焦化的方式将煤炭高温干馏成焦炭D 将煤炭、重油等转换为电力和热力E 经过裂化,将重质石油转换成轻质石油8. 下列纳入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统计的有A 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的能源B 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的能源C 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E 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的能源8. 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中,总产出包括A 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的价值B 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全部服务的价值C 固定资产折旧价值D 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E 生产活动的新增价值9. 福利统计中,福利费包括A 离退休金B 丧葬费C 抚恤金D 困难补助E 医疗卫生费9. 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有A 短期借款 B应付股利 C应交税金 E应付工资9. 现行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范围包括固定资产的B 更新C 改建D 扩建E 新建10. 下列属于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构成的是A 计时工资B 计件工资C 奖金D 津贴和补贴10. 单位从业人员包括A在岗职工 B再就业的退休人员 C民办教师 D借用的外单位人员10. 投资经济效益统计中常用的指标是A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B 生产能力利用率C 投资回收年限D 投资回收率E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 依照国家统计局制订的《关于统计上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非公有控股经济包括:A 私人控股 D 港澳台商控股 E 外商控股判断题1. 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学习目标1.知识点: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学会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熟悉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理解统计数据的汇总和显示;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数量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概念和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规则。
2.能力点:能够进行简单、小型的统计调查汇总的操作,掌握统计数据方法,能够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并能够进行图形描述。
本章结构图一、我国常用的调查组织方式二、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四、统计整理五、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第一节统计调查教学目标;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3.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4.统计调查方案5.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6. 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7. 统计调查误差教学重难点:1.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3. 统计调查方案4.统计调查误差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调查对象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统计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担负着为整个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统计认识社会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造成严重的结果。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因此统计调查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调查的准确性、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中级经济师基础笔记-统计
第四部分统计第23章统计与数据科学一、统计学(一)统计学的定义:关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两大分支1、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方法。
其内容包括:(1)如何取得所需要的数据(2)如何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3)如何描述数据的一般特征2、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其内容包括:(1)参数估计: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2)假设检验: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假设是否成立二、变量(一)变量的含义: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它是相对于常数而言的。
常数只有一个固定取值,变量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可能的取值。
(二)变量的分类三、数据(一)含义:是对变量进行测量、观测的结果。
可以是数值、文字或者图像等(二)数据的类别(三)数据的来源四、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过程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调查是一种有计划、有方法、有程序的活动;二是调查的结果表现为搜集到的数据。
(二)统计调查方式1、统计报表: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
目前大多统计报表都是全面报表。
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的、部门的、地方的统计报表。
2、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者周期性的①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2次,逢年份末尾数字为3、8的年份实施;②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1次,逢“0”年份实施;③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1次,逢“6”年份实施(2)普查一般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3)普查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较高(4)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基本及特定的现象3、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特点:(1)经济性(最显著的优点)(2)时效性强(3)适应面广(4)准确性高:工作量小,各环节可以做的更细致,登记性误差较小4、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医学人口统计学第一章 绪论-PPT文档资料
(2)现有人口(de facto):指实际存 在的人口数。 who actually present in a given area
中国人口普查
de jure 五普(2000年):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的人。
六普(2019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 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 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六、参考书
1. 高尔生, 吴擢春主编,《医学人口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年。 2. Henry S. Shyock and Jacob. S. Siegel, The Methods and Materials of Demography. 1980.
七、考核方式
上课: 30分:3分/次; 讨论:讲演与参与讨论:10分; 由同学+老师给分; 作业: 30分 由老师给分;
1.人口的数量、构成和分布 size,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2.人口变化的要素 (components of population change) 出生 (births) 死亡 (deaths) 迁移 (migration, immigration or emigration)
摘自: Jacob. S. Siegel /David A Swanson, The Methods and Materials of Demography. 2019.
定义2
What is Demography
Demography is the study of human population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size, structure, and change over time, and the processes of fertility, mortality and migration
SPC统计过程控制基础知识
• +3
•当产品的质量特性值的分布,均处于控制
界限(μ±3 )之内,且围绕μ值均匀随机分
布时,则称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PPT文档演模板
SPC统计过程控制基础知识
管制图
• 管制图(又名控制图): 管制图是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
并分析从而对过程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图。 图中包含中心线(CL)、上控制限 (UCL)、下控制限(LCL),并有按时间 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数值的描点序列。如 下图所示:
因果图
• 因果图又叫鱼刺图,用来罗列问题的原因, 并将众多的原因分类、分层的图形。
PPT文档演模板
SPC统计过程控制基础知识
水平对比法
• 水平对比法是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 界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有
助于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它是一项有系 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
•工序1 •工序a
•工序2 •工序3 •工序b •工序c
•几小时每次,主要依据样本的差异
•至少为25组数据,这与“每组至少 100个”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行 业惯例)
PPT文档演模板
SPC统计过程控制基础知识
•取样的方式
取样必须达到组內变异小,组间变异大 样本数、频率、组数的说明
PPT文档演模板
SPC统计过程控制基础知识
• 组数的要求(最少25组)
•当制程中心值偏差了两 •个标准差时,它在控制 •限內的概率为0.84,那 •么连续25点在线內的概 •率为:
PPT文档演模板
SPC统计过程控制基础知识
•每个子组的平均值和极差的计算
1
100 98
99
100 98
2
98
99
98
101 97
2020年中级统计师考试基础知识:调查的诸多方式
2020年中级统计师考试基础知识:调查的诸多方式1.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
它适于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于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摸清重大的国情、国力。
例如,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三产业普查,等等。
普查能够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特别是能够了解与掌握人力、物力、资源状况及其利用状况,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所以,普查具有资料包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但是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一般不宜经常使用。
2.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实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重点单位是它们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总量中占据绝大比量。
所以,当调查的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状况与基本的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面的准确资料,而且在总体中确实存有着重点单位时,实行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
例如,为了掌握全国钢铁产量,能够选出鞍钢、宝钢、武钢、包钢、首钢、攀钢、马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调查。
重点调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另一种是利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地对一些重点单位调查。
3.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实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实行的调查。
典型调查具有灵活机动、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详实的统计资料的优点。
但是,这种调查因为受“有意识地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限制,在很大水准上受人们主观理解的影响。
所以,必须同其他调查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避免出现片面性。
4.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实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抽样调查同其他调查比较,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够提升资料的时效性,而且能取得比较准确的全面统计资料。
所以,这种调查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非常广泛。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共40页文档
二、统计指标 重点:指标计算
5、动态指标(反映现象发展速度)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如下,以2000年为基期,历年投资发展速度?
指标名称
2000
2019
2019
2019
投资额(亿元) 32917.7
37213.5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是个体特征的名称
总体 指标 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
统计某集团职工人数年龄、爱好情况
不变标志
变异标志
离散变量,取整数
连续变量
3.变异与变量
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各体之间的差别称为变异 变量: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连续变量
变量
离散变量
各概念之间的联系
组成
个体
总体
说
二、统计指标 重点:指标计算
调和平均数
某水果市场3个摊位销售苹果的情况如下表,平均价格为多少?
摊位
苹果价格(元/斤)
销售额(元)
A
3
70
B
3.2
65
C
4.5
50
合计
总金额
平均 价 770 格 0 6 65 5 55003.3 元 /8斤 3 3.24.5
总重量
总金额除 以总重量
• 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 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 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 15%。
• 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超额3.16%完成计划 实 计际 划单 单 1 1 位 位 0 0 0 0 成 成 9 90 02 5 本 本 % % 9 92 5计 0 0 划完成 实 计 程际 划 度单 单位 位 9成 成 6.8本 本 4%
九年级数学统计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统计知识点数学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推断。
在九年级数学学习中,统计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围绕九年级数学统计知识点展开论述,分别介绍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概率等方面的内容。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统计的基础步骤,主要包括调查、观察和实验三种方式。
调查是指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收集样本数据;观察是指通过对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收集数据;实验是指安排实验条件进行探究,收集数据。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采样方法的选择、调查问题的设计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的分类、数据的表格形式展示以及数据的图表形式展示等方面。
数据的分类是将数据按照某种特征或属性进行分类;数据的表格形式展示是将数据整理到表格中,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的图表形式展示是通过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方式将数据在平面上形象地展示出来。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推理,得出结论并进行预测。
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统计量的计算、数据的描述、相关性的分析和预测等。
统计量的计算包括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指标的计算;数据的描述是通过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图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描述;相关性的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预测是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
四、概率概率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概率的学习中,主要包括样本空间、事件、概率计算以及概率的运算规则等方面。
样本空间是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表示某种特定的结果;概率计算是通过等可能性原则或频率计算来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运算规则包括加法规则、乘法规则以及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综上所述,九年级数学统计知识点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概率的计算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统计概念
六、小概率事件
• 小概率事件的概率是多少%?
2020/
二、统计概念
这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常识?
•抛硬币实验
•(1)请问你能够把一枚硬币抛起后,落地正面朝上吗? •(2)你能够连续抛起2次,连续正面朝上吗? •(3)你能够连续抛起3次,连续正面朝上吗? •(4)你能够连续抛起4次,连续正面朝上吗? •(5)你能够连续抛起5次,连续正面朝上吗?
2020/
正态分布 已知某大学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8cm,标准差为5.0cm,请问我在这个大学随机化抽取一名同学,能 抽到身高大于178的学生吗?这个问题就让我们在没抽样前进行统计学推断,或者说预测。 解答:因为按照正态分布μ±1.96σ范围内的面积为95%,算出这个学校中间身高同学的身高位 168±1.96×5即158.2cm—177.8cm。因此身高为178cm在该校为小概率事件,而小概率事件在一次 抽样中不可能发生,因此我们说我们不可能一次抽到身高大于178cm的学生。
2、按时报送定期报表和公司内部各种报表。各级统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表格、统计范围、统计 指标、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进行编报。
3、统计报表必须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并附有文字说明,做到上下数据的完整统一。统计数据必须与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三者数据相符合。
4、统计员必须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做到统计资料科学化、规范化和台帐化。 5、严守统计数据保密,除向规定的部门提供外,不得泄漏。 6、统计人员要当好领导参谋,及时为领导提供统计数据,预测、分析报告,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统计概念
四、标志与指标 1.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是不能用数值来表示的。数量 标志是表示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统计上称为标志值(或变量 值)。 2.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
三、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注: 1、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不能把不同质的单位混在总体之中。 2、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2020/
景芝学府内训课程
统计基础知识
财务处 2017年11月15日
2020/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统计人员的职责 统计概念 统计指标 相关分析
Data
2020/
一、统计人员的工作职责
1、公司各级统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关于统计工作的相关规定及要求,保证统计资料与数据的准确性 、及时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得虚报、瞒报、漏报和篡改统计资料。
切实做好统计服务工作。
2020/
二、统计概念
一、变量 •变量为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通俗点就是我们的研究指标。科学研究的指标众多,根据其性质,可以分 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一)计量变量: •是指采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的大小所得的资料,又称为定量资料或数值变量资料;如身高(cm) 、体重(kg)、血压(mmHg);可以总结为四项特征,有大小、有单位、可精确测量以及可以定量比 较。 •(二)计数变量: •是将事物按照不同属性归类,然后计算每一类的数量多少所得到的资料,又称为定性资料或者无序分类 资料。如血型(A/B/O/AB)、性别(男/女);计数资料进一步可以分为二分类,如性别,和无序多分类 如血型。 •(三)等级变量: •事物属性分组,组别之间有程度或等级差别的资料,又称为有序资料;如疗效(治愈/有效/无效), WBC(+,++,+++)。
•我们用统计学理论看下刚才的试验,连续1次概率为0.5;2次概率为0.25;3次概率为0.125;4次概 率为0.0625;5次概率为0.03125;因此近似取2个的中间值,即为0.05.
2020/
二、统计概念
七、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一种分布,绝大多数的自然或者社会现象均符合正态分布 ,因此当我们掌握这种分布的规律之后,我们就能够运用这种规律去研究自然或者社会等现 象。
-1σ
1σ
2σ
3σ
68%
95% 99.73%
2020/
三、统计指标
• 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 统计指标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所构成。指标名称是指标质的规定,它反映一定的社联系: 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既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量的总和,也 可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 2、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2020/
二、统计概念 五、变异与变量 变异仅指品质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 数量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则称为变量值(或称标志值)。 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按其所受因素影响的不同,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
2020/
正态分布
正太态分布的应用: (一)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此处不赘述,附图一张,该表包括正态分 布法和百分位数法两种医学参考值制定的 方法。
2020/
正态分布
(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领域常提的6σ原则,统计学规定,以均数为中心,±2 σ为警戒线, ±3 σ为控制线。
σ
标准差
均值
-3σ
-2σ
2020/
二、重要统计概念 标志和指标的区别: 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说明总体特征的。 2、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是用属性表示的。 3、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 4、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
2020/
二、统计概念 二、流量与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对于流量必须指明时期,具有时间量纲。 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对于存量必须指明时点,不具有时间量纲。 流量与存量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般来说,存量是流量的前提和基础,而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存 量的大小。
2020/
二、统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