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统计学基础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教学目的】1. 深刻理解统计分组的作用,并且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2. 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3. 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教学重点】1. 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2. 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3. 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教学难点】1. 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2. 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8 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一、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得到表现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对于已整理过的初级资料进行再整理,也属于统计整理。
统计调查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总体情况与全貌。
因此,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例如,工业企业普查中,所调查的每个工业企业资料,只能说明每个工业企业的经济类型、注册资本、职工人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等具体情况。
必须通过对所有资料进行分组、汇总等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全国工业企业的综合情况,从而分析工业企业的构成、经营状况等,达到对全国工业企业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它在统计研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资料整理得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整个统计研究任务的完成,不恰当的加工整理,不完善的整理方法,往往使调查得来的丰富、完备的资料失去价值。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统计整理工作。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是:(一)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
1. 审查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2. 应审查数据是否准确。
审查的办法主要有:①逻辑审查:主要是从定性角度审查数据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是否合理,各项目或数量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现象。
统计学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概念、原则和步骤(4)
四、统计整理的组织形式
1、逐级汇总:自下而上一级一级地汇总本地区、
本系统、本单位的调查资料。
2、集中汇总:把全部调查资料集中在一个机关或
最高统计机关进行汇总。
3、综合汇总:对各地区和各级都需要的基本资料
进行逐级汇总,对全国的总的数字和其他需要在全 国范围内进行加工的资料或本系统的全面资料则实 行集中汇总。
第三节 次数分布(3)
(二)变量数列(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为变量数列。 1、单项数列是总体按单项式分组而形成的变量 数列,每个变量值是一个组,顺序排列。
拥有发电机组(套) 发电厂数(个)
1
35
比重(%) 28.0
2 3 4 5 合计
48
38.4
26
20.8
12
9.6
4
3.2
125
100.0
9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统计分组图示
分组前
分组后
25% 33% 42%
10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二节 统计分组(2)
二 作用p.40
(一)划分现象的类型 (二)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 (三)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 分组标志的选择p.43
(一)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反映事物本质 的标志;例如:
(二)结合具体时间地点条件来选择反映事物本 质的标志。
[注三]东、中、西部的划分: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 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 省;中部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 河南、湖北、湖南省;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统计学 第3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分组的标志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分组的标志:分组标志就是将总体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标准或根据。
根
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总体可按属性标志分组,也可按数量标志分组。
1.按属性标志分组
以属性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并在属性标志的变异范围内划分各组界限,将总体 分为若干组。属性标志划分,概念明确,容易确定分组组数,如性别。
2.按数量标志分组
以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并在数量标志的变异范围内划分各组界限,将总体 分为若干组。如工资。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五)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在统计分组时,根据统计研究目的不同,分组标志的选择可以是一个标志,也可以是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这样就有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之分:
1.简单分组 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数量次数分布的编制方法
在组距次数分布中,各组组距相同的次数分布称为等距次数分 布(表3-8)。各组组距不同的次数分布称为异距次数分布。
等距次数分布一般在现象性质差异变动比较均衡的条件下使用。
优点:
• 易于掌握次数分布的特性。
• 各组次数可以直接比较。
组数= 全距/组距
组距=全距/组数
100.00
提问:这是单 项次数分布还 是组距次数分 布?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数量次数分布的编制方法
例:对某工厂某月50名工人装配零件(件)情况进行调查, 得到下列初级资料:
106 81 98 111 91 107 86 105 93 106 82 108 114 122 109 104 125 103 113 102 106 84 128 104 91 112 85 96 115 89 97 105 92 111 107 97 105 124 106 86 96 110 112 103 108 110 109 125 101 119
统计学第3章统计整理
14
7.0 21 10.5 193 96.5
4 90 —100 31 15.5 52 26.0 179 89.5 5 100—110 65 32.5 117 58.5 148 74.0
6 110—120 52 26.0 169 84.5 83 41.5
7 120—130 8 130—140
23 11.5 192 96.0 31 15.5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1.概念
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分组以后, 用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分配情况的统计 数列,称分配数列,又可称次数分配, 或次数分布。
它由两部分组成: 总体所分的各个组和各组所拥有的 单位数(次数或频数)。
例
月工资分组(元) 工人数(人) 占总数比重(%)
1000 以下
210
39.6
1000-1500
组距式 分组
以变量值变动的一个区间作为一组,区间的 距离称为组距。适用于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 变量的变量值较多的情况。
第三章 统计整理
在进行组距分组时,会涉及到一 些问题,包括: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 组、组限、组中值。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等距 分组
不等距 分组
各组组距均相等。如: 10—20 20—30 30—40
组中值 = (上限值+下限值)÷2
开口组组中值的计算: 缺下限:组中值=本组上限— 相邻组组距/2
缺上限:组中值=本组下限+ 相邻组组距/2
例
产值(万元)
第一组组中值:
50以下 50 — 60 60 — 70 70以上
50-(10÷2)= 45 最后一组组中值: 70+(10÷2)= 75
第二节 分配数列
较合适是? (c)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 统计整理
70 ~ 80
80 ~ 90
90 ~ 100
合
计
学生人数
(人)
5 15 18 10
2 50
由表3-1可见,整理后的学生考 STAT 分资料,较整理前的考分资料明 显要条理、系统。由上表可见, 在学生总体中,60分以下和90分 以上的学生人数都较少,绝大多 数学生的考分分布在60—90分之 间。
所以,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前提, 它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表现(标志值)向总体综合指标 的过渡,在统计研究中起着承前启后重要的作用。
编制步骤:
⒈求变异全距 R X max X min 139 107 32(百万元)
⒉确定组距及组数 R≤组距(d) ×组数(m)
确定组距的原则:
要能区分各组的性质差异 要能反映总体资料的分布特征 为方便计算,尽可能为5或10的整数倍
编少)
要求编制组距数列。
STAT
• 排序结果为
• 107 108 108 110 112 112 113 114 115 117 117 117 118 118 118 119 120 120 121 122 122 122 122 123 123 123 123 124 124 124 125 125 126 126 127 127 127 128 128 129 130 131 133 133 134 134 135 137 139 139
合计
频数(人) 3 5 8 14 10 6 4
50
频率(%) 6 10 16 28 20 12 8
100
统计分组方法
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
按品质标志分组 志作为分组标志,如性别、
所有制类型
统计学(第三章)
四、统计分组方法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 划分各组界限。划分各组界限,就是要在 分组标志的变异范围内,划定各相邻组之 间的性质界限和数量界限。 (一)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 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志作为分 组标志,界限比较明确,类型比较稳定。 如,企业按所有制分组、人口按性别分组 等。
(二)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 数量标志有离散型和连续型之分,其分 组的方法和形式也不同。 1、按离散型变量标志分组其形式有2个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2、按连续型变量标志分组其形式只有一 个(组距式分组)。
某班级学生按性别分组 学生按性别分组 男 女 合 计 人数(人) 60 40 100
2、按数量标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 就是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 为分组标志,并在数量标志的变异范围内 划定各组界限,将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 若干组成部分。 3、根据分组选择标志的多少不同,统 计分组又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简单分组是指对统计总体 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1.设计统计整理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3.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和汇总 4.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综上所述,设计整理方案、对原始资 料进行审核是整理的前提,统计分组是统 计整理的基础,统计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 心环节,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是统计 整理的结果。
1.2、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统计分组既是统计认识问题的一种基 本方法,又是统计整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之 一,因此它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4、次数分配的类型
对称分布
右偏分布
左偏分布
正J型分布
反J型分布
几种常见的频数分布
U型分布
1、钟形分布 钟形分布的特征是“中间多,两边少”,这类 分布是以平均值为中心的,越接近中心,分配的次 数越多,离中心越远,分配的次数越少,其曲线就 像一口古钟。
《统计学》-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2、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必然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统计分组实质上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4、对原始资料审核的重点是真实性。
5、区分现象质的差别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6、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是划分组别的标准。
7、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分组.8、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9、次数分布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10、变量数列是单项变量分组、组距式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12、组限是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数量界限的变量值,其中下限是指最小值的变量值,上限是指最大值的变量值.13、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与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14、组距变量数列的分布可以用次数分布曲线图表示。
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6、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两种。
17、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是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18、统计分组体系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两种.1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种。
20、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A、标志B、指标C、标志值D、变量值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C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B。
统计学c第三章统计整理
合计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第三节 分布数列—变量数列
第五、绘制频数直方图和折线图
我一眼就看出 来了,大多数 人的日加工零 件数在120~ 125之间!
直方图下的面 积之和等于1
频 15
数
12
(人) 9
6 3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日加工零件数(个) 某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直方图
统计学
第三节 分布数列—变量数列
第四步,编制变量数列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件)
105~110 110~115 115~120 120~125 125~130 130~135 135~140
频数(人)
3 5 8 14 10 6 4 50
频率(%)
6 10 16 28 20 12 8 100
目前我国有的地方性别比为120:100,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2.划分现象的类型:如我国经济成份划分为国有经济
和非国有经济,工业化分为轻、重工业。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第二节 统计分组
3 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如我国人员结构、产业结构。 新交通法中,正确处理机动车司机和过路行人之间的关系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第三节 分布数列—变量数列
(1)组距数列的几个常用概念
A. 组限:各组的界限,有上限和下限之分。
B. 组距:上限与下限之差 。 C. 组中值:上、下限之和的半数,即:
D. 次数密度:单位组距分配的次数。即: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第三节 分布数列—变量数列
E. 开口组与开口数列:第一组无下限或最后一组无 上 限的组称开口组。含开口组的数列称开口数列。 注意:a. 开口组的组距按相邻组的组距推算; b. 分组时正好等于组限的数应按“归下限原则”处 理。 缺上限的组中值= 下限+相临组组距的一半 缺下限的组中值= 上限—相临组组距的一半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汇总技术:
有传统手工汇总和现代电子计算机汇总两种技术。
(1)手工汇总。常用的汇总方式有四种: • 划记法。划“正”字符号计数,多用于对总体单位数或次数的简单汇总。
• 过录法。将原始资料分类过录到事先设计的汇总简表中,可用于对内容项 目较多的资料的汇总。
• 折叠法。将每张调查表中需要汇总的同类项目及数据折压一个印记,一张 一张的重叠在一起,再进行汇总。这种方法一次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及其数 据进行汇总,故适用于数据较少的资料。
• 卡片法。将需要汇总的项目数据分类登记在卡片上,再汇总计算。这种方 法适用于总体单位数多、且多采用复合分组形式的事物,特别是设备、器 材类的实物资产的汇总。
(2)电子计算机汇总。其数据处理程序如下: • 第一步,编程。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出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程序。
• 第二步,数据录入。计算机自动按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 存储在磁盘、磁带等磁介质中。
树茎
数叶
数据 个数
10 7 8 8
3
11 0 2 2 3 4 5 7 7 7 8 8 8 9
13
向上累 计个数
3
16
12 0 0 1 2 2 2 2 3 3 3 3 4 4 4 5 5 6 6 7 7 7 8 8 9
24
40
13 0 1 3 3 4 4 5 7 9 9
10
50
14 0 0 1 3
16284
22.3
第三产业
20228
27.7
合计
73025
100.0
3、变量数列的编制
成绩 (分)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布表
学生人数 频率 (人) (%)
向上累计
人
统计学(第3章)
4、定比尺度(比率尺度 ratio scale)
是对事物之间比值的一种测度,可用
于参数与非参数统计推断。 特征:
除区分事物的类别、进行排序、比较大 小,而且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具有绝对零点,即“0”表示“没有” 或“不存在”。 所有统计量都可以对其进行分析。与定 距尺度的唯一区别是有绝对固定的零点。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10
3、观察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察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得 到的数据。 实验数据:通过控制实验对象而 收集的数据。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11
4、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
直接数据:即原始数据。
间接数据:已加工整理过的数据。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12
第二节 统计整理的含义和步骤
当异距分组时,各组的次数还受 到组距不同的影响。为消除异距 分组的这种影响,须计算频率密 度(或次数密度),计算公式: 频数密度 = 频数/组距 频率密度 = 频率/组距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36
二、分布数列的编制
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2. 确定全距 3. 确定组距和组数 4. 确定组限 5. 编制变量数列 示例3-5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某地人口
21
(三)按分组标志的不同性质分
品质分组(属性分组):是将总体按
品质(或属性)标志进行分组。如企 业按经济成份、企业规模,职工按性 别、文化程度分组等。 数量分组(变量分组):是将总体按 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如企业按职工人 数、劳动生产率分组,职工按工龄、 工资分组等。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31
4、开口组的组距与组中值
第三章 统计学 统计整理
数据审核
审核种类 审核内容 审核方法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费用=利润 完整性 单位缺失 与调查方 审核 某指标是否符合正常水平 项目缺失 案比较 数
据
准确性 审核
口径、方 逻辑审核 法、计量 平衡校验 单位等等 经验判断
第二节
统计分组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整理
指根据事物的内在特点和统计研究的 统计分组 需要,按一定的标志将统计总体区分 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统计研 究方法
品质数列的编制
获金牌项目 变量值 x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整理
金牌数
占总数比例 频率 f /∑f 0.1786 0.1786 0.1429 0.1429 0.1071 0.1071 0.0714 0.0357 0.0357
跳水 5枚 次数(频数) 举重 5枚 乒乓球 f 4枚 羽毛球 4枚 体操 3枚 射击 3枚 柔道 2枚 田径 1枚 跆拳道 1枚
=150(万元)
组距式分组中的一些概念
例如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组中值为 (60+50)÷2=55 组中值为 (90+100)÷2=95
上限不在内原则
等距分组 异距分组
各组组距相等的分组称为等 距分组。 各组组距不全相等的分组称 为异距分组。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整理
拟定分组数目
互斥性
原则
即决定分成哪些组,各组的内容、 名称和界限。
指各组之间界限明确,总体中的 每一个单位,都只应属于其中的 一个组。
包容性
指在一个分组方案中拟定的所有 组,能够包容总体的全部单位, 不能排斥和遗漏任何一个单位。
第三章 统计整理
1.分组标志的选择原则 (1)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例如,同一个工人总体,有多种不同分组方法: ①如果研究学历对收入的影响时,应选择“文 化程度”作为分组标志。 ②如果研究资历对收入的影响时,则应选择 “工龄”作为分组标志。
(2)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例如,研究职工生活水平的高低情况时,可 以用“职工的工资水平”作为分组标志,也可以 用“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收入水平”作为分组标志。 应该选择后者作为分组标志。 (3)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变化来选择分组标志。 例如,前面讲到研究职工生活水平问题,如 果要列出“职工生活贫困户”一组,则“贫困户” 的标准就随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而且不同地区 标准也不相同。
第三节,变量数列(分配数列)
一、分配数列(次数分布)的概念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组 归类整理,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 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又称分布数列 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叫次数,又称频数 (fi)。各组次数与总次数(Σfi)之比称为比 率,又称频率。 分配数列(次数分布)有两个构成要素:一 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 统计分布的实质: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某标 志所分的组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数列。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 统计分组的含义: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 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 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联 系的几个部分(或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 划分各组界限。而核心问题是正确地选择 分组标志。 (下)
• 在一个总体中,单位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其标志表现可能是互不相同的,总体内部各 个单位间存在许多的变异标志又是人们把总 体进一步分为性质不同的几个部分的客观依 据。 • 统计分组是在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分类。兼 有“分”和“合”的双重含义:对总体而言 是“分”(分为范围更小的总体),而对总 体单位而言是“合”(合为性质相同的组); 对分组标志而言是“分”(按分组标志划分 总体成为标志表现不同的许多组),而对其 它标志来说又是“合”(其它标志表现的差 异消失了)。
11第三章统计整理new
88
84 80 80
90
77 90 81
67
66 74 66
71
90 66 78
要求编制组距数列。
编制等距数列
编制步骤:
⒈求全距 全距=最大值-最小值 ⒉确定组距及组数 组距=全距÷组数
编制等距数列
⒊确定组限
组限的表示方法
对于离散变量,相邻组组限可以间断,也
可重叠;
对于连续变量,相邻组组限必须重叠; 符合“上组限在内”原则; 首末两组可使用“××以下”及“××以
销售额(万 元) 商店数 (个) 每百元商品销售 额中支付的流通 如:组距d=U-L 费(元)
上组限U
下组限L
50以下 50~100 100~200 200~300 300以上
10 20 30 25 15
=100-50=50(万元)
14.2 11.4 10.1 9.2 如:组中值x=(U+L)/2 8.5
地位
统计整理的步骤
拟定统计整理方案 统计资料的预处理 数据处理 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第二节 统计分组
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一定的标志划 统计分组 分为类型或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的 过程 统计分组的作用:
划分现象的类型
反映现象内部结构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统计分组的程序
选择分 组标志
确定分 组体系
=(100+200)/2 =150(万元)
编制等距数列
适用于总体单位的标志值 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
实例
己知50个同学的英语考试成绩如下:
78 89 92 66 80 52 77 96 63 82
80
88 73 81
75
56 78 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2263 27082
性别比
(女=100)
合计
1332810869
75532610 70881549 74908462 99889114 127412518 101013852 118025959 105594553 78753171 81312474 58667282 41113282 32972397 23852133 13373198
401934196 137363112 192237846 69562135 2768189
58396327 58396327
97947686 75218232 22729454
107978654
2463294 102050486 3464874
70598493
742461 51256083 18527039
5917502 2199810
530872 117716
8852
女
650481765
34470044 32416884 34641185 47984284 63403945 50176814 57634855 51818135 38389937 40229536 28832856 20364811 16568944 12573274
(二)划分各组界限
在选定分组标志后,就需要明确组与组之间的界限。
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选择主要标志:有时存在若干个标志 都能不同程度满足研究目的的需要。 如研究某高校职工生活水平,可用的 标志有:职工工资、收入、职工家庭月 人均收入、职工家庭年人均收入。 该选择哪个更为合适呢?
三、统计分组体系
《统计学》课件
第三章 统计整理
制作人: 胡 宝 臣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首先要明确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 骤,重点掌握统计分组的理论和方法,学会编制变量 数列和统计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组标志的选择; 连续型变量的组距分 组;次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权数意识的培养,正确理 解权数。
难点:组距分组中组数、组距和组限的确定。
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结构分析 反映总体内部结构,判定现象性质及变化。
研究社会经济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分析影响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变动关系及规律。
2000及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比表
吃 穿 住 用 医 教 通 其他
城镇00 39.2 10.0 10.0 8.8 6.4 11 36.2 11.1 9.3 6.8 6.4
某高校教师有关资料(续1)
27.男,本科,教授,月收入4500; 28.男,研究生,教授,月收入4700 29.男,研究生,教授,月收入4800;30.女,研究生,讲师,月收入3800 31.女,研究生,讲师,月收入3500;32.男,研究生,副教授,月收入3600 33.男,本科,副教授,月收入4200;34.女,本科,教授,月收入3900 35.男,研究生,讲师,月收入3200;36.女,本科,讲师,月收入3200 37.女,本科,助教,月收入2100; 38.男,本科,副教授,月收入3600; 39.男,专科,讲师,月收入2600; 40.女,本科,教授,月收入4800; 41.女,本科,副教授,月收入3900;42.女,研究生,讲师,月收入3100; 43.男,本科,教授,月收入4500; 44.女,研究生,副教授,月收入3900 45.女,研究生,教授,月收入4200;46.女,专科,助教,月收入2900; 47.女,研究生,讲师,月收入2800;48.女,本科,教授,月收入4900; 49.男,本科,助教,月收入1800; 50.男,研究生,教授,月收入4600; 51.女,本科,助教,月收入1900; 52.男,本科,副教授,月收入3800;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 统计分组: 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总体 按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 不同的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
☆ 两个涵义: 对总体而言是“分”, 对个体而言是“合”。
质量标准: 组内同质性 组间差异性
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
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类型划分 统计分组过程就是类型划分的过程。划分类型, 揭示差异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
比重% 15.0 18.7 42.5 23.8 100.0
本章主要内容
☆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 ★ 统计分组 ☆ 次数分布(分配)数列 ★ 统计表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
主要内容
☆ 统计整理的意义 ★ 统计整理的步骤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 统计整理的概念
根据目的 对统计调查资料
实施分类、汇总
编制统计图表
为统计分析奠定基础
※ 统计整理的地位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搜集原始资料
分类、汇总
取得研究结论
对个体的感性认识 过渡阶段 对总体的理性认识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1
制订整理方案
2
审核调查资料
3
具体实施整理
4
复查整理结果
54
编制统计图表
统计整理的步骤(续)
★ 制订整理方案:主要内容有: 统计分组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 编制整理表格和填表说明; 整理的组织形式和汇总的技术方法。
72910
40332512 16887554
5753970 2235271
942511 861218
352069 83923 37656 23272 11050 34828
12249841 2692507 786951 272183 102349 97992
27233357 13118985
4212526 1657839
某高校教师有关资料(续2)
53.男,专科,讲师,月收入2600; 54.女,本科,助教,月收入1800; 55.女,本科,助教,月收入1900; 56.女,本科,副教授,月收入3100; 57.男,本科,教授,月收入4200; 58.女,研究生,副教授,月收入3500 59.女,本科,讲师,月收入2800; 60.女,研究生,副教授,月收入3900 61.女,研究生,教授,月收入4100;62.女,研究生,助教,月收入1800 63.男,本科,助教,月收入1800; 64.男,研究生,助教,月收入1600 65.女,本科,助教,月收入1900; 66.男,本科,副教授,月收入3700 67.男,专科,讲师,月收入2600; 68.女,本科,讲师,月收入2800; 69.女,本科,助教,月收入1600; 70.女,本科,副教授,月收入3100 71.男,本科,教授,月收入4200; 72.女,研究生,教授,月收入4500 73.女,本科,讲师,月收入2800; 74.女,研究生,副教授,月收入4200 75.女,研究生,助教,月收入2100; 76.女,研究生,助教,月收入1800 77.女,本科,助教,月收入1800; 78.女,本科,副教授,月收入3900 79.女,研究生,讲师,月收入3300 80.女,本科,助教,月收入1800
文化娱乐服务;“通”为交通和通讯。
2012年某地区职工受教育程度与月收入关系表
受教育程度
博士 硕士 本科 大专 中专、高中 初中及以下
平均数(元)
5515 4218 2799 2015 1597 1227
二、统计分组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选择分组标志(首要问题)
选择分组标志 的原则
①根据研究目的 ②选择主要标志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审核调查资料:审核内容包括: 调查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审核方法: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 ★ 绘制统计图表:统计资料表现形式
家庭户规模
总计 一人户 二人户 三人户 四人户 五人户 六人户 七人户 八人户 九人户 十人及以上户
2010年全国不同规模的家庭户类别
家庭户 户数
一代户
二代户
三代户 四代户
农村00 49.1 5.8 15.5 4.5 5.2 11 40.4 6.5 18.4 5.9 8.4
12.6 7.9 5.2 12.2 14.2 3.8 11.2 5.6 3.1 7.6 10.5 2.3
(资料来源:2001、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注:表中“用”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教”为教育
城
男
镇
女
农
男
村
女
合计
注意:复合分组每增加一个层次就会使组数几何级增加。如 上例: 2——6——18组。因此复合分组层次也不可过多。有时 候,为了排版和观感的需要复合分组的表现形式还可以采用上 表式组情况
年龄
总计
0-4岁 5-9岁 10-14岁 15-19岁 20-24岁 25-29岁 35-39岁 45-49岁 50-54岁 55-59岁 60-64岁 65-69岁 70-74岁 75-79岁 80-84岁 85-89岁 90-94岁 95-99岁 100岁及以上
平行分组体系适宜对研究对象进行 多角度、多方面分析。
复合分组体系(人口分组为例)
男
城镇
女
男
农村
女
0-14 15-64 65以上
0-14 15-64 65以上
0-14 15-64 65以上
0-14 15-64 65以上
复合分 组体系 宜对研 究对象 进行 多层次 逐层深 入分析
复合分组体系
按城乡和性别分组 小计 0-14 15-64 65以上
简单分组: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分组。 统计分组体系:运用多个分组标志对同 一 总体进行分组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 互补充的统计分组的整体。 平行分组体系:两个及以上标志分别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两个及以上标志层叠分组
平行分组体系(人口分组为例)
性别 男 女
年龄
0-14 15-64 65以上
户籍 城 乡
面对如此繁杂的 个体资料,大家 感觉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