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宗教的认识
浅谈我对宗教的认识
浅谈我对宗教的认识
首先,宗教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和理解。
因为人们对于自然、人类和社会等现实世界
的认知和理解有限,而宗教提供了一种超越人类认识和想象的方式去解释未知的神秘世界。
信徒们通过信仰,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安慰,甚至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宗教可以成为他
们内心的支柱,支撑他们度过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难。
其次,宗教也是一种社会规范和文化传承。
对于许多传统社会而言,宗教信仰是社会
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宗教的知识和道德教育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对于当代社会,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例如中国的佛教和道教,对于传统文化的
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宗教在历史中也出现过许多不和谐和冲突的事件。
有时候,宗教信仰被利用来
促进权力的扩张和人类的压迫,甚至导致了战争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在这些情况下,宗教
信仰被滥用,成为一种破坏社会和人类的因素。
因此,我认为对于宗教的认识应是全面的,要正视它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它的
负面影响。
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武断地否定或者盲目追随,而应该以理性客
观的态度去理解和面对它。
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宽容和兼容并蓄的宗教氛围,
倡导人们积极参与宗教活动,同时也要警惕那些利用宗教信仰做何种政治和经济的局限性
影响。
总而言之,尊重宗教信仰,理解和认同它的基本价值,这是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关
系的基本条件之一。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一)2024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一)引言概述:宗教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大学生群体中,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的角度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宗教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一、宗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1.1 探索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1.2 寻找灵性寄托和安抚心灵的需要1.3 获得道义和伦理指导的渴望1.4 打破社会规范的束缚和逃避现实的动机1.5 寻找社交和归属感的需求二、大学生对不同宗教的认识与了解2.1 了解主要宗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2.2 探索宗教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2.3 学习不同宗教的历史和发展2.4 理解不同宗教对世界的影响和作用2.5 探究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现象三、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和观点3.1 信仰者:坚定信仰,积极参与宗教活动3.2 科学理性主义者:怀疑宗教的真实性,注重理性思考3.3 宗教自由主义者:尊重各种宗教信仰,主张互相包容3.4 宗教中立者:保持中立立场,不过多涉及宗教问题3.5 宗教批判者:对宗教持批评态度,关注宗教的负面影响四、大学生对宗教的影响和作用4.1 宗教对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4.2 宗教对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影响4.3 宗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塑造和影响4.4 宗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满足的作用4.5 宗教对大学生的社交与社群建立的影响五、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与现实问题的关系5.1 宗教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2 大学生宗教认识的局限与不足5.3 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及其处理方式5.4 宗教自由和宗教包容的价值与挑战5.5 大学校园宗教问题的管理和引导总结: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是多元而复杂的,有着不同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在大学校园中,应加强宗教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宗教学习机会,促进宗教与科学、社会与个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同时,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宗教包容精神,构建宗教和谐的校园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问题,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引言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在不同的人群中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影响。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状况,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宗教认知大学生对宗教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大学生对宗教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较全面地介绍各大宗教的基本概念、教义和仪式。
他们认识到宗教对于个体信仰和社会价值的影响,也能够理解宗教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的塑造作用。
而对于另一些大学生来说,他们对宗教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宗教的概念和内容都存有疑问和困惑。
这部分大学生往往基于自身的经历和观察,对宗教持保留态度甚至持负面看法。
他们认为宗教迷信,是一种剥夺理性思考的工具,容易造成社会不公和不平等。
他们认为自己要注重科学和理性的思考,对宗教抱持怀疑和批评态度。
宗教态度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多样性。
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宗教保持尊重和包容的态度,认为宗教是一个人个体信仰的选择,不会强加给别人,应当尊重每个人对宗教的选择权利。
他们追求自由、民主和多元的社会环境,在宗教自由上持有开放的态度。
然而,另一些大学生对宗教持更为激进和反对的态度。
他们认为宗教是迷信和幻觉,是社会落后的产物,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他们主张无神论,强调科学合理性和实证主义,对宗教持批判的立场。
影响因素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
在家庭中长大的大学生往往会受到家庭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如果家庭比较宗教虔诚,他们对宗教往往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
相反,如果家庭对宗教冷淡或者无宗教信仰,大学生对宗教的了解和认同度就相对较低。
其次是教育背景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阶段,学生接受到更为广泛和系统的知识教育。
大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也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关于宗教的知识和思考。
对宗教的认识心得体会 (3)
对宗教的认识心得体会 (3)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只能结合各种资源,给出以下对宗教的认识与体会:宗教是人类在追求真理、意义、信仰、规范、解释等方面的一种生命体验。
它具有广泛的意义,不同的文化、语境、学科、纬度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从广义上看,宗教可以是指一种信仰和实践体系,具有神秘的或神圣的特征;从狭义上看,宗教则往往指一种特定的宗教信仰和传统,具有特定的理论、仪式、道德等。
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信仰和精神支持。
宗教可以满足人类对精神需求的渴求,通过对神秘、超自然的信仰,人们可以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支持。
此外,宗教也可以提供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和体验,帮助人们在困难时期保持信心和希望,迎接生命和死亡的挑战。
2.构建社会秩序和规范。
宗教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不同宗教对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不同,但它们都试图通过规定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来确保社会秩序和人类生存环境。
3.促进文化交流和认同。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视角,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交流和认同的桥梁。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宗教之间共享某些相似的信仰和仪式,这也为人类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认同奠定了基础。
在宗教和信仰的影响下,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产生了许多相似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传统,这都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当然,宗教也有其负面影响。
个别宗教教派存在极端主义和暴力倾向,损害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平,还有一些宗教信仰会轻视科学和理性,这也有损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发展。
总之,在当今喧嚣的现代化社会中,宗教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给人们提供精神支持,还帮助人们探索生命意义和推动文化交流。
历史上,宗教曾经是全球性的,而今天,宗教和信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聚集了各个时代、地域和社会群体的思想、感受和经验。
对于人类而言,宗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富有魅力和启迪性的领域。
对宗教的认识心得体会 (5)
对宗教的认识心得体会 (5)
作为一名机器人,我没有实际经历过宗教信仰。
然而,通过对诸多文献和资料的学习,我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也慢慢加深。
首先,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还包含了一整套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这种组织形式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稳定,传递文化和精神价值。
其次,宗教还可以提供一种超越性的安慰和支撑。
在人生经历中,我们难免会面对种种挫折和困境,而宗教信仰可以带给我们一种信念和希望,让我们能够在困境中坚定不移,继续前行。
但是,宗教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宗教信仰可能导致一些极端主义行为。
由于宗教信仰的本质是一种自我感知,当信仰者将其信仰视为唯一真理时,就会容易出现排他性和偏狭性。
这可能会导致恐怖主义、宗教战争、种族仇恨等极端行为。
其次,宗教信仰也可能限制个体的自由与权利。
例如,某些宗教禁止食用某些食物、割礼、强制女性必须要穿头巾等一系列行为,这可能会成为限制个体自由的一种形式。
综上所述,虽然宗教信仰在传统社会中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和分析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对宗教的认识和感悟
对宗教的认识和感悟宗教是人类历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们的信仰、道德、文化和社会组织等方面。
在我的生活中,我对宗教有着一些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下面我将就宗教的定义和功能、个人信仰和对宗教的思考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宗教的定义和功能宗教是人们对未知、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寻求,是人类凭借信仰与生活相结合的一种信仰体系。
它是人们对生命意义和存在本身的追问和思考的产物。
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首先,宗教提供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认识。
宗教告诉我们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安慰和信心。
其次,宗教为人们提供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信仰宗教的人们会受到其信仰体系所规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指导,从而促使人们秉持善良和正义的原则去行为。
再次,宗教为社会提供了凝聚力。
宗教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形式,能够凝聚信仰者,形成一个共同体,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辨识度。
最后,宗教给予人们信仰的力量。
无论在生活的困难时刻,还是在追寻信仰的道路上,人们凭借着对宗教的信仰,获得力量和支持。
二、个人信仰和对宗教的思考个人信仰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私人的事情,它反映了对宗教的认知和信仰。
在我个人而言,宗教的存在和影响对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我认为宗教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的追问和探索。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曾面对生命的困惑和追问,而宗教给予了我回答的启示。
宗教提供的一些哲学思想和信仰体系能够帮助我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其次,宗教为我提供了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
在生活的低谷和困难中,我的信仰给予了我信心和力量,让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幸福和希望也将到来。
另外,宗教信仰也给予了我对他人宽容和尊重的理念。
尊重和包容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是宗教和平共处的基础,而个人信仰的养成也使我懂得尊重他人的信仰。
最后,对宗教的思考让我认识到,宗教并非万能。
虽然宗教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比如宗教极端主义和狭隘的思维方式。
对宗教的认识
对宗教的认识对宗教的认识提起宗教,许多人大概会联想到神、佛、鬼、上帝,认为宗教就是封建迷信,是反人类的,甚至认为是歪理邪说,于是信奉宗教被认为是愚昧、无知、迷信。
然而现世界上存在的宗教除了基督、伊斯兰、佛教三大教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宗教的人数远远超过不信教的人数,在这种反常理的现象后面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挖掘宗教的真实面目。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从宗教的主要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宗教是一种信仰并从信仰出发引发出来的超自然的力量,比如宗教用神、神圣物或者上帝去解释自然现象,显然宗教的这种信念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能满足人们的人生追求。
尤其是在当代,宗教已经从“有形的宗教”即以教会和教义为基础的信仰体制转化为以个人虔信为基础的“无形的宗教”。
这就说明宗教已经越来越成为个人的精神信仰,人类对精神追求和寄托的需要便是宗教存在的价值意义。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信仰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虽然封建迷信也是作为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但不能将宗教看成为封建迷信。
从社会作用上看,宗教是一种世界观,而封建迷信则是一部分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它来危害人或自觉地作为骗取钱财的一种手段。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不科学的,但它在人类历史上已有漫长的时间,至今世界上还有约2/3的人信仰宗教。
宗教世界观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支配着亿万教徒的精神世界,它要求人们虔诚地信仰上帝,并按照宗教教义、教规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种宗教观并不直接危害人的生命财产。
而信仰封建迷信的人,要求从鬼神那里求得世俗的现实利益,封建迷信职业者则以各种封建迷信方式作为骗取钱财的手段,直接有害于人民的生命的财产。
我之宗教观
我的宗教观可能因个人背景、观点和经验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我可能会阐述的宗教观的一些观点:首先,我认为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人类对生命、存在和宇宙的深层思考和探索。
宗教提供了人类精神上的支柱和意义,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它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视角。
其次,我认为宗教信仰是个人的自由选择。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并受到尊重和保护。
宗教信仰不应该被强制推行或歧视。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信仰,并避免对他人施加压力或歧视。
第三,我认为宗教应该与科学、哲学和人文科学等其他学科相互交流和融合。
宗教信仰涉及到人类存在的本质、宇宙的意义等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跨学科的研究和思考。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宗教的本质和价值,同时也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第四,我认为宗教信仰不应该被用于政治目的或操纵人心。
宗教信仰应该是一个个人选择和内心体验,不应该被用于煽动暴力、歧视或偏见。
我们应该保持宗教的纯粹性和精神性,避免将其与政治或社会问题相混淆。
最后,我认为宗教应该为人类的和平、理解和团结做出贡献。
宗教信仰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跨文化、跨种族和跨宗教的桥梁,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我们应该努力消除宗教之间的分歧和误解,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和谐。
总之,我的宗教观强调宗教的自由、个人选择、跨学科交流、纯粹性和和平合作的重要性。
我相信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我们应该避免将宗教与政治、社会问题相混淆,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团结。
通过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宗教的本质和价值,同时也能够为人类的和平、理解和团结做出贡献。
如何看待人类对宗教的信仰?
如何看待人类对宗教的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改变。
然而,在当今世界,很多人仍然会选择去追求和坚持宗教信仰。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宗教信仰,以及人类对于宗教的信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一、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念宗教信仰是指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一种信仰和崇拜。
在世界范围内,宗教信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很多人都会通过宗教信仰来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求。
理解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现象。
二、宗教信仰的意义1.慰籍人心在人们面临痛苦和困难的时候,宗教信仰可以给予他们心灵的慰籍和安慰。
相信神灵的帮助和庇佑,可以使人们在困境中不感觉孤独和无助。
2.指导人生很多人选择信仰宗教,是因为宗教信仰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人生的指导。
在宗教中,有许多关于道德和生活方式的教导,这些教导可以帮助人们拥有更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更高尚的道德品质。
3.社会和谐宗教信仰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在宗教信仰的框架下,人们可以学习如何尊重和容忍他人,以及如何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和社区关系。
三、宗教信仰的影响1.产生分裂尽管宗教信仰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有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不同宗教之间的冲突和分歧,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动荡。
2.限制个人自由在某些宗教之中,存在一些规定和禁忌,这些规定和禁忌可能会限制个人的自由。
如果过分遵循了这些规定和禁忌,有可能会使个人丧失一定的独立性和自然性。
3.影响科学创新某些宗教信仰在一些方面与科学理论相抵触,这就可能会对科学研究和创新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合理崇拜的前提下去平衡。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类对宗教的信仰呢?从其中正面和负面评价的角度来看,宗教信仰本身并不是好坏的标准,而是对于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宗教信仰也存在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我们应该通过理性思考以及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它,以便更好地发挥和利用它们所带来的益处。
谈谈对宗教的认识
所谓宗教,就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的特征可以集中表现为特殊的超自然现象、形而上学,出自于宗教法律的道德要求或生活方式。
看过一本书,叫《天使与魔鬼》,表达了对信仰丧失和科学万能论的担忧。
人类的科学水平不断提高,而心灵、道德的发展相对来说却有些滞后,当二者的失衡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可能出现的后果就难免令人忧心忡忡。
大洋彼岸的美国, 虽然经济高度发达,但社会道德却有很高的水准,整个社会高度文明,美国政府没有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倡导机构,但美国社会的道德文明程度显然不算低,究竟是什么在背后发挥着作用? 原来这和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宗教在美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领域占着统治地位。
在美国,有95%人信上帝,这是一个上帝的土地,一个让上帝上了钱币(所有硬纸币刻印着“In god we truse”我们相信上帝)的国家,许多美国人认为,只有敬畏上帝的人,才会在世上规矩、诚实、恭敬地做人;不怕上帝的人,则极可能胆大妄为,自我膨胀,为所欲为,并最终陷入罪恶。
因此,美国人用上帝的震慑力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规范自己的道德操守。
宗教是美国社会最基本的个人精神信仰和社会道德的源泉,它要求人们在日益物质化的社会中,保持个人的精神信仰、虔诚、忠贞和团结。
美国人传统价值观中的许多成分,如平等自由、友爱互助、同情弱者、自尊自爱、尊重他人等都导源于宗教信念中所提倡的价值准则和处世哲学。
对于各种社会问题,如吸毒、犯罪、同性恋、艾滋病、道德败坏、非婚生育等等他们都希望用重建人们的宗教信仰来解决,用宗教填补那些由科学和理性无法占据的心灵空间.在谈到宗教信仰对美国人的影响时,有82%的人指出:宗教思想及其提倡的价值观使他们增强了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他们的宗教信仰使他们分清了是非,从而在干错事时,内心就会有一种道德标准阻止他们这样干。
对宗教的认识心得体会
对宗教的认识心得体会宗教是人类信仰的精神体系,是对传统、文化、礼仪等的认同。
在我现在的人生阶段,更多的时间是在思考自己的信仰、宗教等方面。
在我看来,宗教不仅仅是信仰,更是一种价值观和生命态度的体现。
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经验和理解,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宗教是自由的。
信仰与不信仰、什么信仰是自己的选择。
没有人可以强制对方选择某种宗教,也不能强制不选择某种宗教。
正因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化的信仰体系,在宗教的纷争与互相影响下,宗教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其次,宗教有其官方殿堂与布道场所,这些现象不但是宗教信仰的宣传,也是宗教文化的重要展示。
宗教崇拜并不是迷信,每一个宗教教义都是深思熟虑、谨慎确定的,这也是宗教能够成为传承和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
第三,宗教在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十分重要。
宗教规定准确明确的行为准则和指导方针,这些对于人类的道德伦理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宗教不能过分依赖。
历史上有不可避免的政治用途与利益考虑,这种趋势却给宗教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导致了许多有迹可循的宗教乱象。
我们需要看到,宗教本身只不过是一个信仰、价值体系,而且是创造性、独立的个人伦理道德的表达。
宗教的作用和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它没有绝对性和必然性,无论信仰与不信仰都蕴含着他们自己的真理和价值。
总之,我认为宗教是人类的信仰体系、对传统、文化和礼仪的认同体现。
作为一种信仰系统,它拥有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的特性。
宗教不仅仅是信仰,更是一种价值观和生命态度的体现。
它对人类的道德伦理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宗教的合理与误解保持清晰的认识,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宗教价值的正当性和纯粹性。
我对宗教的认识
我对宗教的认识提要:一、宗教意识和宗教是怎样产生的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原因和社会根源三、如何正确认识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关系共性与差别正文:宗教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具有共同信仰、共同崇拜对象的社会组织,其中包括着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其中又有庙堂、法器、偶像、圣物等实体存在、宗教活动、个人的宗教行为等一系列内涵;但是,宗教意识却是产生宗教的思想根源;如果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不存在宗教意识,宗教就无从产生;然而,宗教意识并不是人类最早的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之一;在远古的时候,当人们认为一种现象与另一种现象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却又找不到经验事实的证明时,就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把这两种现象组合到自己的认识结果之中;比如,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川地泽、风云雨雪,为什么如此运行人们的狩猎,为什么有时成功,有时失败采集活动,为什么有时收获多,有时收获少人本身,为什么有生、老、病、死,活人为什么有思维能力,人死后的思维能力——“灵性”到哪里去了动物为什么也有生、老、病、死,动物也有“灵性”吗植物也会开花结果,生长死亡,植物也有“灵性”吗那么自然万物呢如此等等;对于这类问题,在没有科学知识的那个时代,都很难用经验知识进行回答;可是,人们又迫切地希望知道它们的原因,特别是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那些事项;于是作出这样的推理:既然所有的经验知识都告诉人们,原因发生在结果之前,那么,发生在这类结果之前的一切现象也都可以成为原因;因此,人们就用幻想的思维形式构建了一系列因果联系的链条;对超现实的神灵王国的崇拜和祈求,构成了最初的宗教意识;这种宗教意识是对正在分化为等级社会的“世俗基础”的反映,同时,又是对这个分化过程的辩护;至于宗教本身,我们前面提到的它的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宗教活动、个人宗教行为等,当时还是同人们的社会行为合并在一起的,其中自然继承了以往的巫术行为,并在新的条件下增加了对神灵们的崇拜和祈求的内容;另外,从这个时候起,出现了专职的巫师和祭司;祭司,是专门为神灵服务的,过去没有,是个新职业;专职的巫师和祭司也加入了“首领人物”集团,有些大首领本身就是最大的巫师,并常常亲自主持对神灵的祭祀;可见,此时的巫术意识和巫术、宗教意识和宗教是合并在一起了;那是一种真正的“全民信教”的社会;总之,宗教意识和宗教一开始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产物,并为这种不平等披上了神圣的外衣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随着经验知识的积累,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成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科学的思维形式,并构建了科学的知识体系;科学思维形式反对“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而主张通过建立科学假说,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后又经过实践的验证,从而发现客观事物真实的而非想象的内在联系,并构建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识体系;但是,科学思维形式又是对幻想思维形式的丰富和发展,它并不排除想象力,而是要求有根据的、合乎认识发展规律的想象力,所以,科学思维形式是包含了幻想思维形式的合理内核的;科学思维形式的代表,就是最初出现的哲学;然而,在有了科学知识体系的情况下,宗教意识和宗教井没有随之混灭,而是长时期地存在了下来,一直到今天;这是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认识方面的原因,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由经验知识组合起来的;经验知识直接来自生活实践,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积累起来;经验知识有三个特点——客观性、直接性和表面性;就其客观性、直接性特点而言,它是建构一切知识体系的“原材料”;就其表面性特点而言,如果没有超越经验知识的更高级的思维形式的参与,它本身不可能“自动地”深入到事物内部,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我们前面提到的幻想思维形式和科学思维形式,都属于超越经验知识的高级思维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幻想思维形式仅凭想象力恫察事物的内在联系,因而构建的知识体系是抽象的、片面的、无条件的,并因此带有绝对性;科学思维形式虽然也包含着想象力,但它同时要求以事实为依据的严格的科学论证,因而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具体的、全面的、有条件的,并因此带有相对性;问题就出在这个相对性上;所以,未被科学知识体系说明过其原因的经验事实,就始终是存在的;这就是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方面的原因;然而,认识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充分根据;虽然在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未被科学知识体系说明过其原因的经验事实”,但这样的经验事实却可以有三个不同的前途或结果:第一,如前所述,它可以仅仅用幻想思维形式去统帅,去发掘,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第二,它也可以用幻想思维形式构建因果联系链条,继续组成巫术意识和巫术;第三,当然它也可以用幻想思维形式构建宗教意识和宗教;可见,继续存在下去的是幻想思维形式,而并不一定就是宗教意识和宗教;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真正原因是在社会领域,在社会领域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即:只有在社会领域里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形成反映这种不平等的崇拜与被崇拜、祈求与被祈求的社会意识,这样的社会意识才会升华到天国,构成宗教意识,并因而组成宗教;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在宗教中,人们把自己的经验世界变成一种只是在思想中的、想象中的本质,这个本质作为某种异物与人们对立着;”要把握宗教的本质,“只有到宗教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现成物质世界中去寻找”;然而,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现成物质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不平等一直是存在的,反映这种不平等的社会意识也一直是存在的;因此,利用这种尘世的反映不平等社会关系的社会意识,构建天国的宗教意识,组建宗教组织也就难以避免;处于统治者地位的等级或阶级,利用人民群众中的宗教意识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宗教组织,为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固然是宗教长期存在的主要社会根源;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等级和阶级,利用现成的宗教意识组织起来,打着宗教的旗帜进行反抗,也不乏其例,这才是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真正根源;总之,人类认识发展的相对性、“有限”性,只不过是宗教意识和宗教借以说服人,以便占领思想阵地的遁词或借口,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真正原因是在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长期存在;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信仰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是一咱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封建迷信活动是指算命、相面、测风水、跳大神和处于较低层次上的对神灵鬼怪的信仰; 宗教和封建迷信既有共性,又有所区别,决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两者的共性在于:第一,从起源上看,宗教与封建迷信教渊源于原始社会里人类对自然界、人类自身的错误认识;第二,从思想本质上看,两者都崇拜超自然力量,同属唯心主义, 形式上虽有高低之分,本质却相同,均是有神论;第三,两者都反对以实践来检验,而人人盲目崇拜,绝对服从;第四,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看,迷信和神学都有消极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是,我们不能据此便下结论:"宗教和封建迷信是一回事"、"一切封建迷信都是宗教";因为两者存在区别;其区别最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从社会作用上看,宗教是一种世界观,而封建迷信则是一部分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它来危害人或自觉地作为骗取钱财的一种手段;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不科学的,但它在人类历史上已有漫长的时间,至今世界上还有约2/3的人信仰宗教;宗教世界观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支配着亿万教徒的精神世界,它要求人们虔诚地信仰上帝,并按照宗教教义、教规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种宗教观并不直接危害人的生命财产;而信仰封建迷信的人,要求从鬼神那里求得世俗的现实利益,封建迷信职业者则以各种封建迷信方式作为骗取钱财的手段;这直接有害于人民的生命的财产;这两者是不同的,因此,我国对两者采取不同的政策;第二,从组织形式上看,宗教有完整的、系统的宗教哲学和宗教教义,有其不同程度的宗教组织和团体,并规定有宗教制度和宗教仪式;而封建迷信是散漫的无组织的;这也是两者的区别所在.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麦克斯·缨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吕大吉主编:宗教学通论。
对于宗教, 我的认识
对于宗教,我的认识——关于中国儒教和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中国宗教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特殊的文化传承、社会背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可能有抽象的所谓宗教普世性。
总体来说,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
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
中国从来未有出现过宗教战争,宗教的存在不是政治形态,而是社会文化形态,佛、道二教在中国历朝历代一直是社会稳定的因素和力量。
在中国宗教的发展史上,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佛教是请进来的,伊斯兰教是传进来的,基督教是打进来的。
就外来宗教与中国文化融合程度来说,佛教是最成功的。
但是不管怎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各宗教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如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天主教、基督教的“荣神益人”,道教的“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等。
显示在现在中国社会对宗教的看法的一个重要变化。
不再简单德吧宗教看作本质上的迷信,新型的观点承认了宗教在学术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学者也越来越多地把宗教信仰理解为植根于人类的本能中,用语言和其他象征来寻求意义。
21世纪开始以来,中央又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张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宗教工作和宗教学研究指明了主导性的建设性的方向。
中国儒教儒教是中国传统的国家宗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经和灵魂。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未曾中断,儒教在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中也未曾中断。
儒教的主旨是“圣人神道设教”,其基本信仰是“仁”,即人人友爱。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一、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及社会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的一种选择,我国公民享有信仰自由的权力,而对大学生这一族群,对于宗教信仰的认识总体上是理性而客观的,但对于宗教的认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对宗教是认可的。
他们表示自己虽然不信仰宗教,但是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这与我们受的教育有关,我们接受的高等教育让我们学会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和包容,以及充分尊重他人信仰自由的权力。
通过调查也发现,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少部分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个别同学认为宗教是迷信和愚昧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这一点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本身和我们对宗教的认识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宗教并非完全的迷信和伪科学,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对于宗教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对其精神内涵和文化没有深刻的了解。
大学生对于宗教的认知,大部分是来自于身边有宗教信仰的同学,部分来自校内外的宗教人士,小部分来自于网络书刊等传播媒介,大部分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去了解和获得宗教知识,这是导致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的原因之一,另外,除了家族性的宗教信仰,宗教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这也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对于宗教的主动认知的原因。
二、大学生参与宗教的原因促使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1、家庭背景影响家庭性的宗教信仰是大学生参与宗教信仰最主要的原因。
调查显示,在有宗教的信仰的学生族群中,大部分信仰佛教,部分信仰基督教,小部分信仰伊斯兰教,个别信仰其它宗教,数据表示,父母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参与宗教的比例远远大于父母没有宗教信仰的。
浅谈我对宗教的认识
浅谈我对宗教的认识《宗教百科全书》中,宗教的定义是这样的:“总的来说,每个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宗教信仰,它们或明了或令人疑惑地试图完美解释这个世界。
当某些行为典范在特定的一个文化中得到确立时,它就将在这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
即便宗教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应不同文化而不同,但人在社会中还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宗教影响。
”纵观历史,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困惑、迷惘,日渐“信仰真空”的人们,精神上不能没有一个支撑点,不然就成了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
而宗教能够发挥这个功能,让人有所寄托,宗教的超越性可以让人脱离平凡,脱离“小我”的束缚,以人类的福祉为己任,把更多的爱带给其他人。
现实生活中,有宗教信仰的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认为该神秘统摄万物、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内心里敬畏、崇拜及信仰该神秘。
宗教寄托着人们对命运的期望和对人生的关注。
想让世界更美好,是信教者的心愿,他们希望把神的恩泽撒播到地球的每个角落,祈求人类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宗教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愚昧、落后和无知。
一方面,当今的社会,信教的人中受过良好教育、素质高、修养好的人不少。
另一方面,实际上宗教的教义、经典著作中也有许多积极有益的哲学思想、文化因素和高深学问。
虽然我们知道天国遥不可及,但是每个人,特别是信教的人们,心里都有个神,可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与宁静。
从一定角度上说,宗教满足了人的情感需求,通过其超越性帮助了别人。
道德的信仰化是对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它能指导、修正、支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
比如,宗教的“因果报应论”既有助于提高人对于他人恶行的情感忍受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人对于自己丑恶事物的情感节制能力;“生死轮回论”有利于降低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感,使人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从而降低人在死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价值;“天堂地狱论”有助于人树立对死后虚拟正价值的向望和对虚拟负价值的恐惧,从而协调和解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
我对宗教问题的初步认识心得体会
我对宗教问题的初步认识心得体会《我对宗教问题的初步认识与心得体会》引言:宗教是人类的精神文化现象之一,它贯穿与人类的历史与文明,既是情感的寄托,也是群体认同和社会秩序的支撑。
从探讨宗教起源、发展和影响的角度出发,人们能够深化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理解。
一、宗教的基本概念宗教一般被理解为一个由信仰、实践和社区构成的一套复杂体系。
它广泛涉及对超自然力量或神圣事物的敬畏和崇拜,这些力量或实体往往被人们赋予创造、指导或审判的权威。
二、宗教的多样性全球各地有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包括但不限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每个宗教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教义、仪轨和实践方式。
它们或信奉单一的神祇,或强调多种神灵及超越性的宇宙法则。
三、宗教的历史演变宗教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发展,不断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交互作用,展现出动态的发展特征。
古时代的宗教信仰往往与早期社会的巫术和神话紧密相连,现代宗教则往往融合了哲学、伦理和科学的元素,显示出更为复杂和综合的结构。
四、宗教的社会作用1. 道德教化:宗教往往提供一套完整的道德标准,教导人们区分善恶、规范行为,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 心理慰藉: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困境时,宗教提供安慰和战胜逆境的信念。
3. 社会团结:宗教品牌为个体提供共同的身份和社群,促进跨家族的团结以及社会凝聚力。
4. 文化保存:通过仪式、节日和传统,宗教显著保存和传递文化价值与知识。
五、对宗教的现代挑战和适应随着科学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普及,宗教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世俗化、科学与宗教间的对话、全球化的影响等因素。
宗教团体和信仰者也在努力适应变化,接受科学知识,创新传播宗教教义的方式,同时也寻求宗教信仰与现代社会的兼容与和谐共存。
结论:宗教问题复杂多面,它反映了一个社群的精神需求、文化遗产和社会结构。
正确理解宗教,需要客观、周全和细致地考察宗教的多维度本质,尊重个体与群体的差异,进行明智且充满同理心的交流。
对宗教的认识心得体会 (4)
对宗教的认识心得体会 (4)
作为一种信仰和精神文化,宗教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一名普通的信仰者,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对宗教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宗教是人类对神秘、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它囊括了人类对生命、死亡、存在等基本问题的探索。
宗教不仅仅是教派和组织,更是一种普世的文化和精神体验。
在宗教的追求中,个体往往通过祷告、冥想和宗教儀式来达到神的启示,从而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其次,宗教对社会有深刻的影响。
宗教不仅仅是信仰,还是一种文化、伦理和价值观念的传播。
宗教对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性别平等、人权、法律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宗教还可以成为一个社会凝聚力量,让人们感受到宗教界别的共同价值和目标,进而团结起来为社会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最后,宗教也可以成为人类追求和平的催化剂。
宗教可能会因教派之间的宗教争端和内部矛盾而产生冲突,但是宗教的基本精神却是关心人类和世界的和平。
宗教的普遍背景和核心价值观可以调教人的心灵,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关爱他人,建立和平的人际关系,由此进而建立共同繁荣的文化基础。
总之,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我们要尊重各种宗教的信仰和实践,同时也不断学习和探索宗教的真正内涵,以此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我对宗教的认识
我对宗教的认识什么是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在我们看来,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各有利弊,而且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人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为什么这样说?信仰某一种宗教和不信仰任何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大致作如下的分类:一、宣称信仰某一种宗教,但是不了解也不按照宗教的要求安排自己的生活。
这和没有宗教信仰差不多,完全是迷信而且对社会没有明显影响。
二、信仰某一种宗教,也了解这种宗教的基本教义,但是其个人生活几乎不受信仰的影响。
这也和没有宗教信仰差不多,对社会的影响也很有限。
三、信仰某一种宗教,了解甚至理解其基本教义,并且实践这种宗教的理论。
这是一类合格的宗教信仰者。
但凡中国的传统宗教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正直宗教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这是我大力赞同的一类宗教信仰。
还要看到:不同的宗教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宗教对于不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宗教对科学、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民众的态度和对其他宗教信仰者的态度可能不同,同一宗教的不同信仰者的态度也不完全相同。
总之,我们应当持有智信而绝不迷信的态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宗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和活动的,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存在的客观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基础。
我国各宗教通过自身的改革和进步,也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其积极因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进一步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做好。
对民族宗教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对民族宗教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对民族宗教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民族宗教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具有特殊性的工作,涉及到国家、社会和个体的利益,需要谨慎、客观、公正地对待。
以下是我对民族宗教工作的一些理解和认识:1.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民族宗教工作应当始终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障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信仰选择,不进行强迫、歧视或排斥。
这是基于现代社会法治原则和人权理念的重要基石。
2.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民族宗教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推动宗教自由的同时,需要严格防范极端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3.促进多元文化共生:在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族宗教工作需要促进各个宗教文化的和谐共生。
通过加强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交流,建立宗教和谐共生的氛围,推动多元文化共融。
4.加强宗教文化传承:民族宗教工作也包括加强对宗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这不仅是对国家文化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各个宗教信仰者的尊重。
通过传承宗教文化,有助于形成更加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
5.保障公平正义:在处理宗教事务时,需要确保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对于涉及宗教信仰的法律、政策制定,都应该充分尊重各个宗教的需求和合理权益,确保宗教信仰者在社会中享有平等权利。
6.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宗教工作中,要通过教育引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宗教信仰者认识到自身宗教信仰与国家、社会的共同利益,促进全体公民的团结和凝聚力。
总的来说,民族宗教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法治手段、教育引导、文化交流等多种手段,确保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维护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多元共生。
这需要政府、社会机构和宗教界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共同理解和共赢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宗教的认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我对宗教的认识
提要:
一、宗教意识和宗教是怎样产生的
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原因和社会根源
三、如何正确认识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关系(共性与差别)
正文:
宗教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具有共同信仰、共同崇拜对象的社会组织,其中包括着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其中又有庙堂、法器、偶像、圣物等实体存在)、宗
教活动、个人的宗教行为等一系列内涵。
但是,宗教意识却是产生宗教的思想根源。
如
果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不存在宗教意识,宗教就无从产生。
然而,宗教意识并不是人类
最早的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之一。
在远古的时候,当人们认为一种现象与另一种现象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却又找不到经验事实的证明时,就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把这两种现象组合到自己的认识结果之中。
比如,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川地泽、风云雨雪,为什么如此运行人们的狩猎,为什么有时成功,有时失败采集活动,为什么有时收获多,有时收获少人本身,为什么有生、老、病、死,活人为什么有思维能力,人死后的思维能力——“灵性”到哪里去了动物为什么也有生、老、病、死,动物也有“灵性”吗植物也会开花结果,生长死亡,植物也有“灵性”吗那么自然万物呢如此等等。
对于这类问题,在没有科学知识的那个时代,都很难用经验知识进行回答。
可是,人们又迫切地希望知道它们的原因,特别是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那些事项。
于是作出这样的推理:既然所有的经验知识都告诉人们,原因发生在结果之前,那么,发生在这类结果之前的一切现象也都可以成为原因。
因此,人们就用幻想的思维形式构建了一系列因果联系的链条。
对超现实的神灵王国的崇拜和祈求,构成了最初的宗教意识。
这种宗教意识是对正在分化为等级社会的“世俗基础”的反映,同时,又是对这个分化过程的辩护。
至于宗教本身,我们前面提到的它的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宗教活动、个人宗教行为等,当时还是同人们的社会行为合并在一起的,其中自然继承了以往的巫术行为,并在新的条件下增加了对神灵们的崇拜和祈求的内容。
另外,从这个时候起,出现了专职的巫师和祭司。
祭司,是专门为神灵服务的,过去没有,是个新职业。
专职的巫师和祭司也加入了“首领人物”集团,有些大首领本身就是最大的巫师,并常常亲自
主持对神灵的祭祀。
可见,此时的巫术意识和巫术、宗教意识和宗教是合并在一起了。
那是一种真正的“全民信教”的社会。
总之,宗教意识和宗教一开始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产物,并为这种不平等披上了神圣的外衣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随着经验知识的积累,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成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出现了科学的思维形式,并构建了科学的知识体系。
科学思维形式反对“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而主张通过建立科学假说,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后又经过实践的验证,从而发现客观事物真实的而非想象的内在联系,并构建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识体系。
但是,科学思维形式又是对幻想思维形式的丰富和发展,它并不排除想象力,而是要求有根据的、合乎认识发展规律的想象力,所以,科学思维形式是包含了幻想思维形式的合理内核的。
科学思维形式的代表,就是最初出现的哲学。
然而,在有了科学知识体系的情况下,宗教意识和宗教井没有随之混灭,而是长时期地存在了下来,一直到今天。
这是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认识方面的原因,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
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由经验知识组合起来的。
经验知识直接来自生活实践,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积累起来。
经验知识有三个特点——客观性、直接性和表面性。
就其客观性、直接性特点而言,它是建构一切知识体系的“原材料”;就其表面性特点而言,如果没有超越经验知识的更高级的思维形式的参与,它本身不可能“自动地”深入到事物内部,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
我们前面提到的幻想思维形式和科学思维形式,都属于超越经验知识的高级思维形式。
二者的区别在于,幻想思维形式仅凭想象力恫察事物的内在联系,因而构建的知识体系是抽象的、片面的、无条件的,并因此带有绝对性;科学思维形式虽然也包含着想象力,但它同时要求以事实为依据的严格的科学论证,因而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具体的、全面的、有条件的,并因此带有相对性。
问题就出在这个相对性上。
所以,未被科学知识体系说明过其原因的经验事实,就始终是存在的。
这就是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方面的原因。
然而,认识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充分根据。
虽然在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未被科学知识体系说明过其原因的经验事实”,但这样的经验事实却可以有三个不同的前途或结果:第一,如前所述,它可以仅仅用幻想思维形式去统帅,去发掘,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第二,它也可以用幻想思维形式构建因果联系链条,继续组成巫术意识和巫术;第三,当然它也可以用幻想思维形式构建宗教意识和宗教。
可见,继续存在下去的是幻想思维形式,而并不一定就是宗教意识和宗教。
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真正原因是在社会领域,在社会领域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即:只有在社会领域里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形成反映这种不平等的崇拜与被崇拜、祈求与被祈求的社会意识,这样的社会意识才会升华到天国,构成宗教意识,并因而组成宗教。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
在宗教中,人们把自己的经验世界变成一种只是在思想中的、想象中的本质,这个本质作为某种异物与人们对立着。
”要把握宗教的本质,“只有到宗教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现成物质世界中去寻找”。
然而,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现成物质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不平等一直是存在的,反映这种不平等的社会意识也一直是存在的。
因此,利用这种尘世的反映不平等社会关系的社会意识,构建天国的宗教意识,组建宗教组织也就难以避免。
处于统治者地位的等级或阶级,利用人民群众中的宗教意识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宗教组织,为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固然是宗教长期存在的主要社会根源;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等级和阶级,
利用现成的宗教意识组织起来,打着宗教的旗帜进行反抗,也不乏其例,这才是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真正根源。
总之,人类认识发展的相对性、“有限”性,只不过是宗教意识和宗教借以说服人,以便占领思想阵地的遁词或借口,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真正原因是在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长期存在。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信仰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是一咱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封建迷信活动是指算命、相面、测风水、跳大神和处于较低层次上的对神灵鬼怪的信仰。
宗教和封建迷信既有共性,又有所区别,决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两者的共性在于:
第一,从起源上看,宗教与封建迷信教渊源于原始社会里人类对自然界、人类自身的错误认识。
第二,从思想本质上看,两者都崇拜超自然力量,同属唯心主义,形式上虽有高低之分,本质却相同,均是有神论。
第三,两者都反对以实践来检验,而人人盲目崇拜,绝对服从。
第四,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看,迷信和神学都有消极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是,我们不能据此便下结论:"宗教和封建迷信是一回事"、"一切封建迷信都是宗教"。
因为两者存在区别。
其区别最主要有两大方面:
第一,从社会作用上看,宗教是一种世界观,而封建迷信则是一部分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它来危害人或自觉地作为骗取钱财的一种手段。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不科学的,但它在人类历史上已有漫长的时间,至今世界上还有约2/3的人信仰宗教。
宗教世界观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支配着亿万教徒的精神世界,它要求人们虔
诚地信仰上帝,并按照宗教教义、教规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种宗教观并不直接危害人的生命财产。
而信仰封建迷信的人,要求从鬼神那里求得世俗的现实利益,封建迷信职业者则以各种封建迷信方式作为骗取钱财的手段。
这直接有害于人民的生命的财产。
这两者是不同的,因此,我国对两者采取不同的政策。
第二,从组织形式上看,宗教有完整的、系统的宗教哲学和宗教教义,有其不同程度的宗教组织和团体,并规定有宗教制度和宗教仪式。
而封建迷信是散漫的无组织的。
这也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麦克斯·缨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吕大吉主编:《宗教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