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1世纪是崭新的世纪,学校要培养跨世纪人材,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而且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美术教学大纲中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现在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观念越来越强,人际关系危机越来越严重,一些人走向社会后不能适应社会中复杂的人际交往状况,也缺乏社会责任感。原有的美术课教学,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淡化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本课题试图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综合学习理论对美术教学进行研究实践,实现美术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而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的情感教育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美术新课标的教学内容体系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在四个领域都隐含着情感教育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教材内容,去挖掘美术作品中融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作品中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使学生进行自主的自我教育,丰富自己的情感,对于新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

1、体验学习法

一些学生看一些美术作品象经历一些生活事件一样,因为事不关已,虽然看了,经历了,但如过眼烟云一样,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他亲身心地去经历、去体验一些东西的时候,就会形成强烈的印象,在内心有强烈的震撼。为使学生深刻地了解齐白石的人格魅力,将齐白石的“卖画不卖官”与“看你横行到几时”的爱国事件编成了一个短剧,由学生编排,在课堂中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齐白石作品中浸透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格尔尼卡》是比较不容易理解的一幅反映战争事件的作品。毕加索又是以立体画派的表现方法来表现的。如果只是仅仅分析、讲解,学生也只能停留在理性的了解方面。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一些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表演,不仅参演的学生,而且其他观看的学生都如亲身经历了一场战争一样,深切体会到毕加索对自己的祖国——西班牙的浓厚的爱国热情。毕加索虽然身在异乡,

但他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2、情景假设体验法。

情景体验法中的情景也可以是假想的,学生可以假想处在一种情景中,通过这种假设,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热烈感情,体验爱国情感与民族气节。相传张作霖为日本人写书法,把“墨”字写成了“黑”字,他身边的人提醒他:“大帅,字写错了。”张作霖则镇定自若地说:“没错,对日本人,我是寸土不让。”提出这个故事,让学生去假设体验,这样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毕加索在公共汽车上听到格尔尼卡被轰炸的消息后,义愤填膺,回到住所,提笔连夜画下了这幅反映战争的著名的立体画作品。让学生闭目去体验,假设自己处在类似的情景中,会如何去对待?通过一些情景的假设性的体验,学生会将情感内化,成为热爱生活的一个动力。

3、探究学习法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以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挖掘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齐白石的作品《虾》,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画好虾?齐白石画笔下的虾与生活中的真实的虾有何区别?齐白石为何喜欢画虾?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齐白石为了画好虾而养虾,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熟悉虾的结构和习性。然后深入探究,顺作画时齐白石运用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对虾进行提炼加工、艺术处理,使虾既感真实又有艺术意味。进而剖析齐白石在《虾》的作品中融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我给学生讲解齐白石闭门谢绝日本及汉奸事件激励学生去深入认识。齐白石在自家门上书写“中外官长要买齐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齐白石以在门上画深水中的虾来表明心迹。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为使学生深入了解齐白石的人格魅力,举例说明齐白石骂日本人画水墨螃蟹,并在画上题字:“横行到几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以及与他人合作探讨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画家的做画的特点,而且也自然地从中得到了思想教育。美术课中类似的作品有很多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手头上的材料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教书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国大典的作者董希文亲身参加过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作品中蕴涵的爱国情思。

4、比较学习法

比较学习法可使学生在比较的活动中寻找作品中的异同,来深入探究作品的深刻内含。例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三册美术的第一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将《父亲》与《秋瑾》进行对比。学生很自然地可以从版画《秋瑾》的作品中看出版画家借伙瑾这一革命家、巾帼英雄,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思,向人们展现秋瑾的民族气节。而要让学生从《父亲》这一作品中看到这一些,则必须要认真比较,深入探究。他表现的是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的一个特写。我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中国的人口结构反思,对农民的劳动进行深思。从而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看出作者虽然没有直白,但也道出了爱国的情思和我们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教材中,选入了许多作品,如《开国大典》、《烈士墓群雕》、《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马赛曲战士》、《格尔尼卡》等作品本身就是直接反映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方面的作品。学生在欣赏时,不能流于形式,应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用一些情节感染学生,使其从内心去体验,在心里形成强烈的震憾。

将美术与情感教育进行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也是人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当我们不能将一种文化现象与另一文化现象隔裂开的时候,我们只有将他们整合为一个整体,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在对他们进行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对他们进行德育与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健全地发展,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中有用的人,成为一个爱国的与具有民族气节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