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 舞蹈鉴赏论文资料
舞蹈鉴赏优秀论文
舞蹈鉴赏优秀论文舞蹈鉴赏优秀论文——徜徉于舞蹈中不知不觉就到了第18周,最后一节舞蹈鉴赏就这么上完了——本学期的舞蹈之旅到站了——引言身为女生的我天生男相性格,总觉得各种肢体表演(尤其是舞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忸怩,然而在学期文化素质选修课中,我却凭着一股自己也说不清的冲动选择了——舞蹈鉴赏,并且很幸运的中选了。
第一节课上,路老师就以独特的活泼风格为我们介绍了本课程的大纲,带我们踏入鉴赏舞蹈的艺术之门。
许是路老师轻松幽默的教学与我观念中严肃刻板的舞蹈课堂大为不同,我渐渐地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渴望进一步了解对我来说还颇为陌生的舞蹈世界。
我甚至想:既然我不会跳舞,那么就让我在这课堂里尽情徜徉吧。
身虽不动,心有所动,dance in mind也是极好的。
在之后的课堂里,我便在老师的引领下领略了东西方舞蹈的不同魅力。
从《吉赛尔》、《天鹅湖》、《天鹅之死》、《堂吉诃德》、《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年轻人与死亡》,从《霓裳羽衣舞》、《踏歌》、《谢公屐》、《千手观音》到《小城雨巷》,从西方到东方,从独舞到群舞,从古典到现代,我彻底被舞蹈艺术所折服。
这翩翩起舞中,表现的不仅仅是人体的柔韧与美丽,另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有的更是引发人们对这个时代的思考与质疑。
词典解释有云:“舞蹈是一种动态的人体形象流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的舞台艺术。
”舞蹈之美无处不在,蕴藏于那一系列的动作、韵律、表情、构图、音乐、构图、舞美、服装之中。
舞蹈鉴赏包括三个要素,鉴赏主体、鉴赏客体以及鉴赏中介。
对于深谙舞蹈鉴赏之道的人来说,鉴赏舞蹈表演是一种视听觉的高级艺术享受。
实在不敢说自己是个合格的舞蹈鉴赏者,但是我的确乐于欣赏舞蹈,感受曼妙舞姿,进而感知作品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本课程中,我领略过梦幻的欧洲芭蕾,欣赏过典雅的中国古典舞和多样的民族民间舞,也观看过印度舞蹈,对于西方舞蹈,我想,还是芭蕾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舞蹈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和芭蕾舞。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舞蹈是一种能够传递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准确地传达出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而舞蹈鉴赏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于深入了解和欣赏舞蹈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例,探讨舞蹈鉴赏的一些关键要素。
首先,舞蹈鉴赏中最核心也最基本的要素是舞蹈的元素。
舞蹈元素包括音乐、节奏、动态、速度、空间位置、动作形态和节奏变异等多个方面。
每一个元素都是舞蹈创作和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元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意图,并从中领悟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舞蹈鉴赏还需要重视舞蹈作品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这些背景因素会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并对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产生影响。
例如以古代故事为主题的舞蹈作品,便会在作品的动态和表情中展现出对古代文化的爱慕和敬重。
因此了解舞蹈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对我们更好地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舞蹈鉴赏需要对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舞蹈是一种表现形式相对自由的艺术形式,舞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因此,舞蹈作品有着很强的个性和独特性,鉴赏者在观看时也需要有一定的包容和理解。
同时,在鉴赏之前对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精髓。
最后,舞蹈鉴赏还需要我们对舞蹈教育和舞蹈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舞蹈教育不仅能够提高舞者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鉴赏者对舞蹈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习相关的舞蹈理论和批评,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舞蹈。
总之,舞蹈鉴赏需要我们对舞蹈元素、社会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相关的教育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通过全面的掌握,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舞蹈作品,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情感。
舞蹈鉴赏 选修课论文
以肢体为语言的王国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对舞蹈完全是个门外汉,从来没有关注过舞台上舞者用四肢表达的哀怨,喜悦,欣慰,或者无奈。
第一堂课我百无聊赖地趴在桌子上,茫然地看着当时对我毫无吸引力的屏幕。
可随着一节节课的深入,我渐渐被这个王国的美所深深吸引了。
没有接触,没有文字,也不需要你大声说出你的感受,你只要在台下欣赏着,感受着,无需言语,故事中的深情已经默默地渗入你的心灵,一个轻盈的跳跃,一次浅浅的回眸,一场精彩的炫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经全然忘我地听着着舞者们所讲述的故事,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世界中的一员,叹惋着吉赛尔的用情之深,担心着被黑天鹅诱惑的王子,感慨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知却以悲剧收场的故事……如果说语言需要后天的学习,书写也是在群体中得到的技能,那么舞蹈,她是与生俱来的。
婴儿出生会无意识的挥舞四肢,小孩子在高兴时会自然地蹦蹦跳跳,转身,挥手,跳跃,奔跑,这些都是舞蹈的雏形。
当然,真正的舞蹈还需要进一步的提炼,组织和美化,从而成为舞蹈化的人体动作。
因为“动”是人类的天性,所以舞蹈几乎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艺术,它深深地根植于人的灵魂,表现了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法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
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无一例外地充实着舞者们的眼神,表情,动作。
也是因为这丰富的内涵,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那来自血液深处的共鸣,体验舞者举手投足间的魅力。
但是,舞蹈并不仅仅只是欣赏完一个感人的故事后产生的感想而已。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除了对一些著名舞剧背景上,情节上的认识,我也获取了不少技术上的鉴赏能力。
如吉赛尔中阿拉贝斯的基本形态,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托举旋转等等。
这些不仅培养了自己对于舞蹈的兴趣,也是知识面上的一个拓宽。
本学期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作品有两个,首先是早就声名在外的《天鹅湖》,其次是最后欣赏的现代舞《爱?无奈》。
对于《天鹅湖》,可能是在印象中早就听说了这个凄美的故事,虽然没有接触过,但也因为外界对其的盛誉而对它尤其关注。
五邑大学 舞蹈鉴赏论文资料
春秋战国纵观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思想的这场论争,儒家学派对音乐的见解最为积极。
它否定了商周以来把音乐从属于“神”的传统观念和种种否定音乐存在的见解,肯定了音乐与现实人生的联系,奠定了我国音乐的现实主义传统。
但过分强调音乐的实用功利,往往会束缚艺术和审美的发展,使音乐失去美感和动人心魄的力量。
这方面,道家“有无相生”的思想则成为它的对立和补充。
它以超脱一切的力量(想象、情感、美,还有较晚出现的传神、意境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延伸与发展),给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总之,春秋战国儒、道两家已经初步奠定了我国音乐美学的思想体系,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对我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
宫廷乐舞吸收了不少民间乐舞成分,产生了郑声、楚舞、楚音、宋音、卫音、齐音等等带有浓厚民间乐舞色彩的宫廷乐舞。
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看,战国时代宫廷乐舞活动的规模是很大的,从曾侯乙墓出土数十件成套的编钟、编磬来看,不仅规模大,而且乐器功能也相当先进,解决了音乐史上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当时除用于祭祀的乐舞外,用于祈福祛邪的宗教舞蹈很发达,如蜡祭、傩仪,从宫廷到民间都很流行。
楚音和楚舞,以屈原的《九歌》为代表。
秦汉秦汉乐舞《傩舞》和《角抵舞》汉舞蹈《巴渝舞》和《盘鼓舞》秦汉建立并逐渐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力渐增,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的鼎盛局面。
汉初的统治者对内削弱旧贵族的割据势力,对外和亲安抚,汉族的封建经济和文化影响了周边地区,而边境各族文化也丰富了中原文化,构成当时的文化景观。
俗乐舞的兴盛汉代乐舞是一个广收并蓄、融合众技的时代,舞蹈受杂技、幻术、角抵、俳优的影响向高难度发展,丰富了传情达意的手段,扩大了舞蹈的表现能力。
一、角抵戏秦代已有了乐府,秦二世曾在甘泉宫“作角抵俳优之观”。
汉代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还演出大角抵招待外国宾客。
角抵不断发展变化,内容日趋丰富,后来称为百戏。
秦代讲武为角抵戏,把民间流传的角抵戏引入宫廷。
大学舞蹈鉴赏论文
大学舞蹈鉴赏论文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天鹅湖我看的享受内容概要: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源自德国古老的童话,而无论是在德国还是俄罗斯文化传统那管理,人们都把天鹅等同于纯洁的少女,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个舞剧的阴柔基调。
古典芭蕾的规范跟这种基调不谋而合。
舞剧中男女演员的舞蹈动作和组合,以及女演员的服饰等,均表现一种典雅、柔美的女性气质,为舞剧渲染了阴柔的色彩。
关键词:柔美芭蕾艺术典雅正文:我在大学,有幸选了舞蹈鉴赏,有幸在老师的有声音引领下,静静的观看了,天鹅湖,看的我是一种享受啊。
之后我好好的去,了解了下天鹅湖的历史背景及柴可夫斯基的创意发展,现在跟大家分享下一下。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
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
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
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
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
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
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
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舞蹈是一种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动作的表演艺术,为八大艺术之一。
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道具,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舞蹈鉴赏论文【四篇】,欢迎品鉴!第1篇: 舞蹈鉴赏论文一、心理发展特点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是人第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在这一时期他们既独立又依赖、既自觉又叛逆,各种矛盾在他们身上交错。
特别是步入高校,学生身心各方面才开始趋于成熟、稳定,逐渐跨入成人行列。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可概括为“四性”、“四高峰”:社会性:心理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环境。
时代的高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他们对社会信息的接收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广泛,反映到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自我意识的高速发展,对父母、老师不再是迷信、依赖甚至是依恋,他们开始独立思索,用自己独特的的见解和行为方式传达自己的独立意向。
闭锁性:不再像高中学生那样单纯、幼稚、一切外露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们的情感也开始有了一定曲折和文饰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动荡性:青年时期学生的情绪、情感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时而热情似火,时而冷若冰霜,所以容易出现冲动行为。
敏感性:处在身体、视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想活跃。
对人、对事、对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智力发展高峰:与生理发展,特别是与神经系统发展的成熟相适应,逐渐达到智力发展的高峰。
据研究,若以100作为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初中的知觉能力即可达到100;初中到高中,记忆能力从95逐渐达到100;比较、判断能力,初中时为80左右,到高中时达100;动作及反应速度也从初中时的90左右发展到高中的100。
社会需求高峰:青年处于富于理想、充满追求的时期。
对知识的求索、对人的思索、对理想的追求、对各种情感的向往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及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都急剧上升。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1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 舞蹈从人类发源起,伴随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它就担负起了传意、说明、抒发还有表达自我等功能,以期达到和神明交流,和自然沟通,和他人互动的目的。
下面是舞蹈鉴赏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舞蹈鉴赏论文第一篇:中国古典舞来源和流派探析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凝聚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舞蹈样式,泱泱华夏民族自远古走来, 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 锻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支多彩绚丽的文明之花, 始终在文化自信与自强的浪潮中迎风绽放。
不同的学术思想, 不同的训练体系以及不同的代表作品, 不仅形成了重彩纷呈的诸多流派, 也为当下中国古典舞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传统文化; 审美追求; 肢体语言; 舞蹈,是一门以人的肢体作为基础传播媒介, 凭借视听融合的表现方式进行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
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毛诗序》中, 曾对舞蹈进行了如下描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这充分说明了在语言和歌唱艺术之外, 手舞足蹈是人类抒情达意的高级形式。
为此, 人们常说舞蹈是肢体的语言艺术, 也是具有特殊美学属性的语言, 即“body language”, 身体的语言。
一、且看中国古典舞之源 中国古典舞,顾名思义, 它既是古代之经典, 又是长期流传至今且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舞种, 更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舞蹈样式。
泱泱华夏民族自远古走来, 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与锤炼, 锻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支多彩绚丽的艺术之花, 始终绽放在这块优秀文化的沃土上。
在原始部落族群中,那些非理性的顺拐动作, 肢体链接中的歇斯底里形成了狰狞而神秘的艺术基调;姬姓族人的崛起谱写出了八佾典仪之华章, 治礼作乐、乐舞治世的初衷客观助推了华夏民族乐舞时代的发轫;汉大帝国的兴盛, 在“翘袖折腰”“踏盘踏鼓”“鱼龙百戏”中镌刻着速度与力量, 奔放与豪迈的美学烙印;在西域文化的交融与渗透中, 唐人们争先恐后的佩月刀、着胡服、舞胡旋, 掀起了“胡风”之热潮, 皇族玄宗更是将《霓裳羽衣曲》《秋风高》《小破阵乐》等大批艺术作品推向文化风尚的高潮。
舞蹈赏析—期末论文
考试序列号通识教育课程论文课程名称:舞蹈赏析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任课教师:2009年4月23日题目:现实主义如何应用在当代舞的创编中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好几部当代舞舞蹈作品,当代舞给我的感觉,是独特的,因为无论怎样,我似乎都能从舞蹈的某一句或者是某一段中生成一丝只属于自己的一种感受。
可能是让我联想到了某个生活场景,可能是让我重温了过去的某次感触。
为什么总是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什么如果放飞思绪,我还是能从记忆中找到同样的根?因为那是现代舞吧。
它们是羞涩地躲藏在民间,被聪慧的舞蹈家们从老百姓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形成了这种代表“美”的舞蹈语言,它反映出民众关切的社会以及历史。
它来源于我们周围这个现实的世界,那么它所蕴含的品质应当是现实的。
说到一个理论的层面,现实主义与当代舞具有密切的联系,现实主义创造手法在当代舞的创编中的运用也是很普遍的。
当代舞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情感,理所当然地更容易受到大众的喜爱。
细细分析一下,当代舞具体具备了哪些要素,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欣赏者呢?在当代舞的成千上万的作品当中,有哪些因素是所有作品都囊括的呢?总地来说,应该主要有灯光、音乐效果,舞者形象的设计,舞者的面部表情,以及舞者动作技巧等几个方面。
而现实主义也从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很好地融合进整个儿舞蹈作品中。
下面我由在春晚上的一部优秀的当代舞舞蹈作品《进城》来浅做分析。
首先,《进城》是一部反映了当代农民工怀着美好愿景来到城市,开始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汗水换来一个不同人生的,反映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在城市中生存着的社会现实的当代舞。
而当代舞是一种非常强调营造情境氛围的舞种,无论是表现现实的、还是表现出一种梦幻感觉的,灯光在舞台上都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因为有了灯光得映衬,才创造出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美妙意境。
《进城》在一开场的时候,舞蹈以急促的曲子《野蜂飞舞》为背景音乐,节奏鲜明急促,再加上一束圆形的蓝光,舞台显得很冷峻、昏暗。
舞蹈鉴赏结课论文(5篇)
舞蹈鉴赏结课论文(5篇)舞蹈鉴赏结课论文(5篇)舞蹈鉴赏结课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外国舞蹈史》,美育,价值讨论一、《外国舞蹈史》课程渗透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美学的中心思想。
这个定义强调了美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而舞蹈的本质也正是内容与形式二者完善的统一,通过肢体动作的不断变化制造了美感,是一门情感表现艺术。
在舞蹈基础理论教育中,关于审美的部分涉及到同学对于舞蹈美的熟悉深度和对于舞蹈艺术的把握程度。
在课程中对外国舞蹈类型及舞美风格加以讨论,在授课过程中贯彻以“美”带论的总体原则,结合实际课堂需求和舞蹈史论进展进行讨论,对课程具备的高雅之美(芭蕾艺术)、自由之美(现代舞艺术)、多元之美(外国其他风格舞蹈艺术)加以讨论,为同学供应了审美体验的平台。
在观赏美的同时结合自身实践,将美感收获与美育实践二者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同学表现美、观赏美、感受美、创作美的综合力量。
《外国舞蹈史》课程渗透美育教育不仅仅要结合舞蹈史论进展状况进行讨论,更需要结合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培育更多全面进展的高素养人才。
二、《外国舞蹈史》课堂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教育新模式(一)激发同学审美制造力美育教育属于美学讨论的范围,也是美学讨论的重要目的之一。
《外国舞蹈史》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由理论概念、作品鉴赏与舞蹈实践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目标是为了培育同学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从而激发同学是审美制造力。
让同学了解外国舞蹈的同时加入相关舞蹈的文化,如民族活动、神话故事,让同学通过视频资料感受外国舞蹈艺术之美。
加以提升同学的感知明锐度,对于培育同学审美力量都有明显作用。
美育的终极目标“培育人的审美力量,并从而丰富人的审美情趣,进展人的审美抱负和美的制造力,使人最终能自觉乃至自然地根据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和重塑主观世界,使每个人都以努力成为全面进展的自由的人为目标。
”因此激发同学的审美制造力才是《外国舞蹈史》课程美育的核心,审美创作力的实现也正是建立在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的基础之上,三者唯有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舞蹈美育。
大学舞蹈鉴赏论文
天鹅湖我看的享受内容概要: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源自德国古老的童话,而无论是在德国还是俄罗斯文化传统那管理,人们都把天鹅等同于纯洁的少女,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个舞剧的阴柔基调。
古典芭蕾的规范跟这种基调不谋而合。
舞剧中男女演员的舞蹈动作和组合,以及女演员的服饰等,均表现一种典雅、柔美的女性气质,为舞剧渲染了阴柔的色彩。
关键词:柔美芭蕾艺术典雅正文:我在大学,有幸选了舞蹈鉴赏,有幸在老师的有声音引领下,静静的观看了,天鹅湖,看的我是一种享受啊。
之后我好好的去,了解了下天鹅湖的历史背景及柴可夫斯基的创意发展,现在跟大家分享下一下。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
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
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
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
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
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
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
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
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
五邑大学舞蹈鉴赏论文资料
春秋战国纵观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思想地这场论争,儒家学派对音乐地见解最为积极.它否定了商周以来把音乐从属于“神”地传统观念和种种否定音乐存在地见解,肯定了音乐与现实人生地联系,奠定了我国音乐地现实主义传统.但过分强调音乐地实用功利,往往会束缚艺术和审美地发展,使音乐失去美感和动人心魄地力量.这方面,道家“有无相生”地思想则成为它地对立和补充.它以超脱一切地力量(想象、情感、美,还有较晚出现地传神、意境等等,都是这种思想地延伸与发展),给中国音乐地发展提供了新地动力.总之,春秋战国儒、道两家已经初步奠定了我国音乐美学地思想体系,在几千年地封建社会中,对我国音乐地发展产生了.宫廷乐舞吸收了不少民间乐舞成分,产生了郑声、楚舞、楚音、宋音、卫音、齐音等等带有浓厚民间乐舞色彩地宫廷乐舞.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看,战国时代宫廷乐舞活动地规模是很大地,从曾侯乙墓出土数十件成套地编钟、编磬来看,不仅规模大,而且乐器功能也相当先进,解决了音乐史上很多悬而未决地问题.当时除用于祭祀地乐舞外,用于祈福祛邪地宗教舞蹈很发达,如蜡祭、傩仪,从宫廷到民间都很流行.楚音和楚舞,以屈原地《九歌》为代表.秦汉秦汉乐舞《傩舞》和《角抵舞》汉舞蹈《巴渝舞》和《盘鼓舞》秦汉建立并逐渐巩固了中央集权地封建社会,汉初休养生息地政策使国力渐增,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地鼎盛局面.汉初地统治者对内削弱旧贵族地割据势力,对外和亲安抚,汉族地封建经济和文化影响了周边地区,而边境各族文化也丰富了中原文化,构成当时地文化景观.俗乐舞地兴盛汉代乐舞是一个广收并蓄、融合众技地时代,舞蹈受杂技、幻术、角抵、俳优地影响向高难度发展,丰富了传情达意地手段,扩大了舞蹈地表现能力.一、角抵戏秦代已有了乐府,秦二世曾在甘泉宫“作角抵俳优之观”.汉代为了政治上地需要,还演出大角抵招待外国宾客.角抵不断发展变化,内容日趋丰富,后来称为百戏.秦代讲武为角抵戏,把民间流传地角抵戏引入宫廷.角抵原是两个人角力以强弱定胜负地技艺表演,当时地艺人力图用角抵地技艺去表现生活故事.这样就促使角抵向戏剧转化,成为角抵戏.角抵戏《东海黄公》演地是秦朝末年,一个能施法术地黄公到东海去降服白虎,可惜法术失灵,自己被虎所杀地故事.表演中地两个人,都有与扮演对象相适应地装扮,黄公头裹红绸,身佩赤金刀,白虎是人装成地虎形.《东海黄公》这个故事在表演中已有人物、情节、冲突、结局,不属于两两相角、以力地强弱裁定胜负地角抵竞技,而是衍化为表演既定故事内容地戏剧表演.另一出《总会仙倡》有虎、豹假形,有神人、仙女,是巫舞地进一步发展.角抵戏到汉代就成为乐舞杂技节目中地一部分,也就是百戏中地一员.百戏中,杂技类地有:找鼎、寻橦、跳丸、走索、倒立、冲狭、车上缘杆、顶竿等;幻术类地有吞刀、吐火、易牛马头等;武打类地有弄剑、刀舞、对打等;假形舞蹈有鱼龙漫延、戏狮、舞巨兽、耍大雀等;舞蹈类地有巾舞、长袖舞、盘鼓舞、建鼓舞;歌舞戏类地有《东海黄公》、《总会仙倡》等.南北朝后称百戏为“散乐”.唐代和北宋时百戏也十分流行,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每逢节日,举行歌舞百戏盛会.元代以后,百戏节目有所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只是后来百戏这个词逐渐少用.汉代地“百戏”又称散乐,与宫廷中地“雅乐”相对应.汉武帝时,设置乐府,收集巷陌歌谣,推动乐舞地发展.丝绸之路地开辟,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地文化交流和各民族地艺术融合.汉武帝为了展示国家地富庶广大,在元封三年(公元前年)地春天,举办了盛大地宴会和赏赐典礼.在宴会进行中,演出了百戏乐舞节目,还有外国杂技艺术家献技,安息(古波斯)国王地使者带来了黎轩(即今埃及亚历山大港)地幻术表演家,表演了吞刀、吐火、屠人、截马地魔术节目.这些活动吸引西域诸国结好汉室,以达到共同对付强敌匈奴地外交目地.这种年年增添内容地杂技汇演大会,持续演出达年之久,直到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年)才停止.三国时代,曹操统治地北方,杂技百戏仍盛行不衰,“鱼龙曼衍,弄马倒骑”,曹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三国志·魏志》).他还要求去铜雀台为他演出地歌舞伎人,在他死后向陵墓表演歌舞.这些歌舞者称“铜雀伎”.铜雀台地歌舞即是《清商乐》地开端,是来自民间经宫廷加工整理地乐舞.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年)后设立了“清商署”.此后魏晋、南朝地俗乐总称之为《清商乐》.吴国地乐舞也相当繁盛,西晋武帝平吴之后,收纳乐伎人,足见吴国歌舞伎人为数之多歌舞之盛.特别是吴国地末代皇帝孙皓所作地《白纻舞》一直盛行不衰,很多诗歌都曾赞美过这个舞蹈.舞伎着江南白纻制成地舞衣,质轻如云,色洁如银,广袖长裙.晋《白纻舞歌》:“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白纻舞》后收入清商乐一直留传到隋唐.蜀国流行着前代地《巾舞》,只是巾和东汉地巾一样,非常窄小,约有厘米长,舞者手握中间飘然起舞.四川忠县三国崖墓出土地舞人陶俑,着宽袖斜裙,头戴冠簪花,或戴花冠,右手执短巾而舞.持棍对舞地小儿盘也堪称三国舞蹈文物中地珍品.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宫廷舞蹈,不仅继承了先秦和汉代留下来地宫廷舞蹈,同时又融合了自己地风格特色,从而彻底改变了舞蹈发展地总体风貌,为后来隋唐乐舞地空前繁盛奠定了坚实地基础.魏晋南朝皇帝对于能够娱情地事物大多感兴趣,在歌舞上地用心自然不少.被追认为魏武帝地曹操和魏文帝还对诗歌倾注了极大地热情,他们所作地诗大多是乐府诗,用以配唱.曹魏宫庭将汉代流传地相和歌改编增删为十三曲,大部分用曹氏父子创作地乐府诗歌唱.采中原旧曲和吴、荆楚民歌作为宫庭音乐地清商三调中,曹氏父子和魏明帝地歌词占了绝大部分.曹丕用诗表现乐人演唱乐府新诗地情景:弦歌奏新诗,游响拂丹梁.繁音赴促节,慷慨时激扬.、旧曲换新名每一个王朝在继承前一个王朝地乐曲时,往往改换曲目名称和曲辞,以适应于本朝并标明新地朝代有新地一套.例如南梁将汉曲《朱鹭》改名为《本纪谢》,《思悲翁》改为《贤首山》,《艾如张》改为《桐柏山》……《上陵》改为《昏主恣淫慝》,《上邪》改为《惟大梁》,用以歌颂梁师地战功,渲染齐东昏侯地丧道以衬托大梁地德业.、南朝艳歌梁武帝是南朝皇帝中最懂音律地,他曾按十二律制十二笛以写通声,较古钟玉律并周代古钟皆不差.他主持制定了梁王朝地礼乐,由于笃敬佛法,又制成述佛法地十篇乐章,为《善哉》,《大乐》,《大欢》,《天道》,《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轮》.在欲断尘念地同时,梁武帝又创作了许多以闺情为主题地艳歌,这是南朝宫廷诗歌地一种风尚,梁武帝是其中地集大成者,他在《春歌》中咏道:阶上歌入怀,庭中花照眼.春心一如此,情来不可限.、轻浮绮靡之歌他地儿子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都是艳歌地热心创作者,轻浮绮靡地阴软之歌中了"亡国之音"地圣贤判断.继之地短命王朝南陈,又被陈后主地软歌送掉.陈后主也擅长诗歌、音乐,创作了《玉树后庭花》、《堂堂黄鹂》、《留金钗》、《两臂垂》,《玉树后庭花》地曲子似应是陈后主亲自谱写,也可能是采自江南歌调,极其哀婉,其辞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大臣何胥也奉命从事艳曲地创作和配制,教习宫女们歌唱.南齐地东昏侯整日溺于欢歌之中而不知祸将临头,当萧衍(梁武帝)起兵进攻建康,宫廷侍卫叛变,欲捕捉东昏侯时,东昏侯却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儿子》.、饮宴歌舞南北朝皇帝在饮宴上自娱性地歌舞属于常事.宋武帝曾在宴席上酒酣意适,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来弹奏.宋武帝乃引喉高歌,范晔弹琵琶伴奏.宋武帝很想单独听范晔弹琵琶,然而范晔不肯献艺,范晔此时不得已奉旨伴奏,武帝地歌声一止,他地弹琵琶地手指也停住了,未免显得不够尊重.宴乐时起舞是允许也是应该地,但在一次宴席上不宜屡次起舞,起舞时一般属(邀请)他人一起跳舞.孙权曾设宴款待顾雍父子及孙顾谭,顾谭当时很受孙权重用,任选曹尚书.君臣欢宴,顾谭酒醉,三次起舞并且舞地时间很长.顾雍在席上一团恼怒,回去后斥责孙子:君王以忍让为美德,臣子以恭敬为礼节,你怎么舞了三次还不停止?虽然是有些酒醉,也还是有些恃宠.将来祸害我家地肯定是你.、北魏高歌北魏孝文帝在大飨群臣地宴席上,为表示对冯太后地尊敬,离席起舞于太后前,群臣全部离席,随皇帝一起欢舞.孝文帝且舞且歌,向冯太后拜寿.孝文帝是位贤明、崇尚风雅地君主,他在酒宴上与群臣高歌,文辞雄浑、雅致.孝文帝唱道:日月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兮独未照.彭城王元勰接唱:愿从圣主兮登衡,会万国兮驰诚.郑懿接唱:云电大振兮天地辟,率土来宾兮一正历.邢峦接唱:舜舞隋唐在乐舞方面,唐朝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胸怀博大,兼蓄并收,形成了继西周、西汉之后地第三个高峰时期.唐代宫廷乐舞(唐宫乐舞)分为五大类,一是享宴乐舞,二是清商乐舞,三是周边少数民族乐舞,四是散乐百戏,五是祭祀所用地雅乐.享宴乐舞中,一部分是前代所留,一部分是唐代所作.清商乐舞是南朝旧乐,隋平天下,集其大成,遗留于唐.周边少数民族乐舞,隋时已很完备,至唐时只加一部乐.散乐百戏为历代散乐之集合.祭祀乐舞,亦称雅乐,只在祭祀时用,歌词固定,曲高和寡.兹约略介绍享宴乐舞,清商乐舞和周边少数民族乐舞三类按舞蹈风格特点可分为“软舞”、“健舞”两类.软舞优美婉柔,节奏舒缓;健舞动作矫健,节奏明快.两种舞蹈地规模不大,多是独舞或双人舞,但是动作技巧水平较高.如:唐明皇创作、杨贵妃表演地《霓裳羽衣舞》属于“软舞”,该舞地内容和美丽绰约地月宫仙子有关,充满了道教请调;西域舞蹈《胡旋舞》则属于“健舞”,该舞蹈以快速轻捷地旋转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弹拨乐器和鼓笛伴奏.这两类舞蹈广泛流传于宫廷,为贵族与士大夫所喜爱.唐代乐舞娱乐性很强地是坐、立部伎.“坐部伎”在堂上演奏,规模较小,但是艺人水平最高.唐代乐舞地发达繁荣不仅体现在小型乐舞地技巧上,还体现在大型舞蹈地编排整理方面.“立部伎”舞蹈人数众多,上百人表演.唐代《秦王破阵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地宫廷歌舞.原是唐初军歌,主要是歌颂秦王李世民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地英勇战绩.李世民当皇帝后,亲自绘制了《破阵乐舞》,由宫廷乐官吕才照图编舞,排练成盛大地舞蹈节目.舞者达人,披甲执戟而舞.队形左圆右方,交错屈伸,有种种变化.舞分三段,每段四变其阵.演出时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这个歌舞有强烈地战斗气息和粗犷地阳刚之气.当时,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就是现在,歌舞团表演这个舞蹈地时候,外国地宾客也禁不住纷纷跟着手舞足蹈.宋代北宋后期和南宋时,国势衰弱,宫廷无力维持庞大地乐舞机构.每逢朝贺大典,就临时到民间去雇请艺人来参加演出,称为“和顾”.在南宋乾道、淳熙年间(—年),教坊乐部所列各种艺人名单,临时雇佣地人数很多.瓦舍舞蹈是指在瓦舍里演出地舞蹈或舞蹈节目,瓦舍舞蹈带有很强地娱乐功能.宋代地瓦舍舞蹈并非是纯粹地舞蹈艺术,它往往和杂技、戏曲、武术、军阵队列等掺合在一起.所以,宋代瓦舍舞蹈不能当作独立地、纯粹地舞蹈艺术,宋代地“社火”在民间已经是非常普遍地.宋范成大曾说:“民间鼓乐,谓之社火”.“社火”地民间舞队,并不是只演歌舞,而是包括多种技艺地表演.人们一面游行,一面表演,特别是在元宵节期间,元宵节民间舞队活动地盛况,宋朝地建立,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争和战乱频繁地年代,五代十国地分裂局面得以彻底改观.但是,由于战乱持续多年,社会文化特别是舞蹈艺术地发展受到了较多地打击,在宋代建立之初期,舞蹈呈现出并不景气地情况.气势恢宏、开明而又绚丽地唐代舞蹈艺术,以众多地舞蹈精品和许多杰出地舞蹈表演艺术家而著称于世.唐代舞蹈还上承隋代地文化积淀,更加广泛地吸收了西域和外国舞蹈文化,形成了自己兼收并蓄、博大宽宏地舞蹈艺术气象.相比之下,宋代地舞蹈艺术,从一开始就与唐代舞蹈走上了一条不尽相同地道路.一、宋代舞蹈地发展宋代舞蹈,就其整体而言,是在两种互相渗透而又各自独立地天地里生存和发展.其一是民俗舞蹈,其二是宫廷乐舞.以两宋京都地文娱生活为主要背景、以勾阑瓦舍为主要舞台地京瓦伎艺中地民俗舞蹈,以及在广阔天地大舞台中伸展手脚地民俗舞蹈,构成了两宋民俗舞蹈地某种新鲜地艺术性质.勾栏、瓦舍中地民俗舞蹈与各种伎乐、伎艺结合在一起,生动地开创了宋代都市文娱生活地新篇.两宋宫廷舞蹈,虽然在三百余年间一直受到外族侵扰和内政烦忧地牵制,但是在其中地和平时期,在宋代社会经济力量推动之下,在社会文化地需求之下.辽舞蹈艺术在辽,宋,西夏,金时期发生了转折性地变化根据古代音乐史地记载,音乐起源于巫文化,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舞蹈也一样,它也是经过长期地历史变化演变而来地,舞蹈它之所以在这几个时期有转折性变化,多是因为,这个时代地文化,根据官朝地统治不同,统治者掌握政权,对于娱乐地重视,和对于艺术地理解,都会给音乐带来翻天覆地地变化,同样民间人民生活疾苦和和谐状态同样会出现不同地音乐艺术,舞蹈,以前主要出现在宫廷,是专供朝廷官臣欣赏地,后来随着时代地演变,慢慢地流行余众民间,由随着战争地演变,将一个部落和另外地部落合并,分化,艺术又有了新地变更,总之,歌舞最繁盛地时期是在唐宋,音乐艺术地第二个繁荣时期是在抗战时期!!大部分是和生活和当时地社会北京贴近地,你自己看着板书点就行了!元代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地政权.蒙古族是能歌善舞地民族.入主中原后,除本民族地歌舞流传外,元朝宫廷还接受了宋朝和金朝地宫廷和民间乐舞.元朝地蒙古族统治者信奉喇嘛教,同时也信奉萨满教、道教、伊斯兰教.元朝地宫廷舞蹈也就带有浓厚地宗教色彩.那些乐队地表演,因为要扮演神佛鬼怪等,所以多戴面具,如孔雀明王面具、毗沙神面具、龙王面具,以及红发青面面具等,表演充满神秘地气氛.元代宫廷里还有一部《白翎雀》舞,则是集蒙古族舞蹈之大成地作品.元帝国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和民族歧视,在艺术上也表现为极端地专横.朝廷法律中曾明文规定,除了宫廷宴乐,“今后不拣什么人,《十六天魔》休唱者,杂剧里休做者,休吹弹者.如有违反要罪过者”.朝廷甚至禁止民间地社火,法律规定:“聚众装扮,鸣锣击鼓,迎神赛社,为首地笞(用板子打屁股)五十七,为从者减一等.”因此,元代地舞蹈成了宫廷地专门享受,民间舞蹈不仅得不到政府地鼓励和资助,反而遭受禁锢和打击.但是,元朝政府颁布地这些不近情理地禁令,实际并未产生多大地效果.从现存地元代文物、文献资料中反映地元代歌舞、戏曲艺术现象看,元代民间地社火并未被禁绝.元代丰富多采地民间舞蹈仍能借助于宗教活动和无法禁止地民俗,承接唐宋传统而流传后世.元朝地宫廷乐舞却随着元帝国地崩溃而逐渐湮灭,只能引起后人“毡车尽载天魔去,惟有莺衔御苑花”(〔明〕宋讷《西隐文稿》)地感叹了.明代明代朝会大典宫廷宴享娱乐及郊庙祭祀舞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天下,仍设教坊司,宴乐所奏乐曲主题多为安抚“四夷”,平定天下.如《平定天下之舞》,曲名《清海宇》;《车书会同之舞》,曲名《泰阶平》;《抚安四夷之舞》,曲名《小将军》,都有舞蹈.只是洪武时四夷舞舞士为东夷四人,西域四人,南蛮四人,北翟四人;而永乐时根据实际情况地变化,则为高丽舞、琉球舞、北番舞、回回舞.至于乐工舞人地服饰也有一定制度,洪武间凡大乐工及文武二舞乐工,皆曲脚幞头,红罗生色画花大袖衫,涂金束带,红绢拥顶,红结子,皂皮靴.舞士(或称舞人)服饰则不同,洪武间或舞《平定天下之舞》,舞士皆黄巾束发,青罗生色画舞鹤花样窄袖衫,锦领,红罗销金大袖罩袍——绿云头皂靴.永乐间乐工舞人引舞等服色则统一为一种式样和颜色.(《明史·舆服制》).其他舞蹈则沿宋元旧制仍用队舞形式,如《万国来朝队舞》、《缨鞭得胜队舞》(大祀庆成大宴用)、《九夷进宝队舞》、《寿星队舞》(皇帝生日用);元旦则用《百戏莲花盆队舞》、《胜鼓采莲队舞》;冬至则用《赞圣喜队舞》、《百花圣朝队舞》(为明洪武十五年重定,据《明史·礼乐志》).至于明代雅乐,据《明史·乐志》记载,明太祖定都金陵(南京)后,立典乐官,冷谦(元末人,知音,善琴瑟)为协律郎,定乐舞制度,雅乐仍分“文舞”“武舞”两大类.文舞曰文德之舞;武舞曰武功之舞.文舞生、武舞生各六十二人,引舞各二人.明代雅乐舞蹈虽力图复古,但很多古代雅乐舞蹈早已失传,无从仿效,只沿用旧制,制定新地乐舞祭祀圜丘、社稷、太庙时应用.二、朱载堉复古乐舞明朝皇族郑恭王厚烷地儿子朱载堉(~年),是明代杰出地科学家和艺术家,在音律、舞蹈、数学、物理等领域都有很高成就,他首先提出“舞学”一词,并制定了内容大纲,他引证古今设计了《灵星舞》,即汉代地舞《象教田》,用十六男童表演地“生产舞”并制《灵星小舞谱》,用舞人摆字,又撰写绘制《人舞谱》和《六代小舞谱》,意在恢复周代地“六舞”.包括《云门》执帗而舞,《咸池》徒手而舞,《大韶》执龠而舞,《大夏》执羽而舞,《大濩》执旄而舞,《大武》执干而舞.影响所及,清代祭祀乐舞也按这种模式编制.他地舞蹈动作姿态如“四势为纲”“八势为目”等等,都成为封建礼教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地载体.连边远地云南剑川石窟都有六舞形象,可见其影响深远.清代历史悠久地民间舞蹈被纳入清宫表演,如《走会》在民俗节日为宫廷表演.乾隆皇帝曾封《走会》为《皇会》.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北京、天津地《走会》在春节、元宵、端午等各种节日进宫表演已成清宫惯例.清宫不仅从宫外找民间艺人进宫表演,而且在宫内设有“秧歌教习”.据光绪年升平署档案载:凌通、广福、吉升就是清代宫廷地秧歌教习,宫中一些太监就向他们习舞,并在节日里为皇帝、皇后及宫眷们表演《秧歌》、《太平腊鼓》、《龙灯》以及《八卦灯》、《打莲湘》、《旱船》、《竹马》、《高跷》、《太平鼓》、《狮子舞》等也盛极一时.。
舞蹈欣赏论文2000字
舞蹈欣赏论文2000字舞蹈欣赏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势来表现出情感和故事。
它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在舞蹈欣赏的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观察、聆听和感受,领略到舞蹈所传达的美感和深意。
本篇论文将从舞蹈的元素、风格和历史背景等方面探讨舞蹈的欣赏。
一、舞蹈的元素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由一系列元素构成,这些元素包括节奏、肢体语言、音乐、服装和舞台设置等。
其中,节奏是舞蹈的灵魂,它通过动作的速度和力度来传达出舞蹈的情感和节奏感。
肢体语言是舞蹈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通过身体的姿势和动作来表达出舞蹈的主题和情感。
音乐在舞蹈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舞者和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点,并增强舞蹈的表达力。
此外,服装和舞台设置也是舞蹈欣赏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它们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背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舞蹈作品。
二、舞蹈的风格舞蹈的风格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不同的舞蹈风格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主要的舞蹈风格包括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和街舞等。
古典舞通常以优雅和高度技巧性而闻名,它源于欧洲宫廷舞蹈,强调舞者的柔韧性和力量。
现代舞则更加注重身体的流动和表达,追求个性化的舞蹈风格和独特的创新。
民族舞是各个民族特有的舞蹈形式,通过舞蹈展示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习俗。
街舞则是现代城市文化中的一种全新形式,它融合了多种舞蹈风格和音乐元素,表达出年轻一代对于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三、舞蹈的历史背景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人类就开始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仰。
例如,古埃及的舞蹈是一种宗教仪式,通过舞蹈来祈求丰收和庇佑。
古希腊的舞蹈则强调人体的和谐和美感,被视为一种体育运动和艺术形式。
在东方文化中,舞蹈通常与宗教和民俗活动相关联,如中国的古典舞蹈和印度的卡塔克舞。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欣赏和传承。
四、舞蹈的欣赏方法舞蹈欣赏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5篇)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5篇)舞蹈艺术鉴赏论文(5篇)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高职院公共艺术课舞蹈鉴赏教学美国将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处在宏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制造力和制造精神”,自主创新意识的剧烈刺激,迫切需要大批量的高素养人才,这对培育高级技术人才摇篮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公共艺术课是为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养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行替代的作用,其中《舞蹈鉴赏》教学有效性开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高职院《舞蹈鉴赏》教学现实意义培育舞蹈素养。
舞蹈素养可以理解为有效鉴赏舞蹈作品的深度与广度。
舞蹈是一种直观的肢体语言,没有旁白,需具备肯定的舞蹈素养,才能解读作品。
高职院开设《舞蹈鉴赏》教学,普及舞蹈基础学问,培育同学舞蹈素养,引导同学主动参加到舞蹈的观赏过程中去,感受舞蹈艺术多元文化集成的奇妙。
提升职业素养。
有学者将高职同学职业素养划分为职业抱负与道德、职业文化素养教育、职业审美素养教育等数个模块,数模块的和谐进展,构成了高职同学完备的职业素养,是高职同学立足于社会的基石。
舞蹈活动蕴含着人类社会进展的多元文化因素,《舞蹈鉴赏》教学对提升同学职业文化素养与职业审美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有效性制度保障。
教育部《全国一般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21]3号)文件规定了《舞蹈鉴赏》等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要求每个同学至少选修1门并通过考核,与此同时绽开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评估。
从制度上强制高职院必需将公共艺术课纳入学校的教学方案与教学任务;同时以评估为手段,促进高职院公共艺术教育水平上一台阶。
二、高职院《舞蹈鉴赏》教学功能体现培育制造性思维模式。
《舞蹈鉴赏》教学引导同学通过观看熟悉舞蹈作品,通过观看解读舞蹈作品,发挥个人想象空间,获得审美情感满意的同时培育同学制造性思维模式。
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把阅历贮存于脑中,而是最终要将所获得的阅历应用于实际的各种不怜悯境中去,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舞蹈鉴赏》教学中的这种观看习惯的养成与观看力的提升是高职同学专业学问学习与实践的催化剂。
舞蹈鉴赏期末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风俗,饮食,居住,服装,等都不同。
但我最喜欢的是少数民族的服装,太漂亮了!这个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
当腾格尔的歌声飘进我的耳朵,我从那时起迷恋上了草原的歌。
它是那么豪放,那么悠扬,那么让我沉醉。
可是当我第一次上了舞蹈鉴赏课后,我虽然不能说出他那里吸引了我,可是我知道我喜这门课。
《大红灯笼高高挂》从老师开始播放视频,我就开始想这个舞蹈的内容,老师讲的和我想的一样。
我是这么理解一段舞蹈的。
1.社会背景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大幕为揭开前的黑暗和舞蹈开始后的黑暗是不同的。
之前的黑暗只是为观赏者营造氛围,而之后的黑暗是为了说明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封建社会黑暗的统治,官僚地主阶级对普通劳苦百姓的压迫就像黑夜笼罩着社会。
劳苦大众没有自由的社会价值观和婚姻爱情观。
尤其女性的婚姻几乎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乃至压迫的牺牲品。
舞蹈中女主人公奋力的挣扎,换来的只是无奈和些许的失落。
即使心里万般牵挂情郎,也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
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使真正的爱情变得苍白无力。
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人体动作借助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衬托,通过“无声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感召观者融入舞者所表达的意境之中,领悟舞蹈中的情怀,使观者在观赏舞蹈、欣赏舞姿和舞步律动的同时,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段凄惨,悲哀的爱情故事。
2.服装人物的服装,佩戴的饰物等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角色,性格,所处的地位,身份而设计的。
《大红灯笼高高挂》陈老爷的三个夫人的服装最能说明:大姨太的绿色显示她在家中的威严和庄重,但绿色也有些许的轻浮。
二姨太的黄色显示了她在家中的富贵而且年轻,但也表现了的泼辣和势利。
三姨太新婚时竟然不是大红的嫁衣而是暗红色,说明主人公心里的不如愿,也表现了这个并高兴的女人的心中的郁闷。
随从的黑色和老爷的是不同的,老爷的黑色是显示他在家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服装的选择不光能表现人物性格的,更重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角色,地位,心理活动,和要抒发的感情。
舞蹈鉴赏选修课结课论文
舞蹈鉴赏选修课结课论文---欣赏舞蹈重新认识舞蹈070930103袁宏露(一)我对舞蹈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在上舞蹈鉴赏课之前,我对于舞蹈,我知之甚少,也不曾花心思去了解舞蹈,研究舞蹈。
之前的我,在电视上看舞蹈节目时,并不知道如何去看,该看什么,更谈不上鉴赏了,只知道她们身材很好,衣服很漂亮,不能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
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总让我觉得一半带着贴近生活的朴实平凡,一半带着不可高攀的神秘气质。
通过这次舞蹈鉴赏课的学习,终于对舞蹈的看法改变了不少。
多次感慨“原来这也是舞蹈……原来舞蹈还可以这样跳……原来孔雀舞是傣族舞,它的背后还有着美丽的传说……”还记得,第一节课时,路老师就问我们:自己对舞蹈的理解是什么。
当时同学们也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观点。
终于,最后我明白了,舞蹈艺术是源于生又高于生活,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艺术。
她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很反映,表现了人的思想情感和认识,体现了人的精神力量,更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她还是一门最古老的艺术,她根植于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和劳动。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宗教祭祀、追求异性、或是健身、战争,都在表现着人的思想情感,都属于舞蹈。
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她是内心激情的产物原始人在语言不发达的情况下,就用人体动作表现,都说明了舞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所触动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情感的外化表现。
我们欣赏舞蹈就要通过其中的动作、姿态技巧表情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理解舞者所表现的东西。
舞蹈欣赏不仅使人感官愉快,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提高欣赏水平,进而提高全面素质。
(二)中西方舞蹈作品观后感西方舞芭蕾舞可以说是西方舞的典范了,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我们所看的《天鹅湖》属于经典俄罗斯芭蕾。
很早就知道《天鹅湖》,但一直不知道讲述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看完才知道完美的舞蹈为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王子外出打猎,邂逅了被妖法所咒变成天鹅的公主,但公主只能在夜晚才能恢复人形,除非遇到真爱。
舞蹈艺术欣赏论文
舞蹈艺术欣赏论文摘要:很高兴这学期公选课选到舞蹈艺术欣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学习,我逐渐步入了艺术的殿堂。
艺术的终极目标是恰如其分的凸现真、善、美!而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任何艺术的本质都是表现情感,任何情感都要以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以身体活动为惟一前提的艺术——舞蹈,不仅是一切语言之母,也是一切形体之母即“人类艺术之母”,舞蹈定能为达到这个终局目标而起到领军作用。
下面就来谈谈这学期我的收获吧!关键词:舞蹈艺术欣赏,电影舞蹈艺术,享受美正文:舞蹈教育对于我们的培养有以下几点意义:(1)可以使我们感受和发扬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这样有助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培养。
(2)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有爱的精神,加强纪律观念。
(4)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勇敢、豪迈的进取精神。
而抒情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优美的情操和对美的感受力。
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从而促进我们的思维能力并发展智力。
(5)学习舞蹈艺术可以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增加辨别美丑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健身,有助于培养我们身体的匀称发展,等等。
所以舞蹈的训练和学习可以成为个人提升综合素质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它具有别的手段难以替代的“综合性”作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样能够欣赏舞蹈之美的心也存在,但并不意味着能够真正的懂得什么是美,它需要通过对人进行不断的启发,长期的训练于熏陶才能逐渐获得美感能力。
一方面,美育能力的提升需要自身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但从另一个方面看,美育是带有认识性质的一种教育活动,结合其独自的特点,需要较为专业人员的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我还得在平常的生活中不断地去发现美,去欣赏美,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舞蹈欣赏水平。
在这学期的舞蹈艺术欣赏课上主要是通过老师播放的电影、短片等来学习的。
电影舞蹈艺术欣赏是我们这些观众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
1320105 胡蕴仪舞蹈作品鉴赏“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总是有那么多的诗句在描写着舞蹈的动人和美丽。
这学期的舞蹈作品鉴赏课结课了,但那些舞台上的翩翩丽影在我心中总有着挥之不去的身影。
一直以来,对舞蹈我只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受,因为大二时,我选了健美操这个体育课,在课上学每一个动作都很吃力,手脚极度不协调,脚步也记不牢,我一直的明白舞蹈是需要天赋的,可是当别人告诉我,我完全不适合学舞蹈时,我真的很失落。
每当看到别人在尽情的舞蹈时,我都会很羡慕。
也许是我懦弱,也许是我害怕失败,我从大一就想加入我们学校的舞蹈社团,但却一直没付诸行动。
舞蹈的定义总是那么模糊,只要是于三维空间中有音乐伴奏的,人们的有节奏的动作就是舞蹈。
但是,舞蹈里更深层的定义,我们并不清楚。
记得每次看到老师为我们播放的舞蹈作品时,我心底都在颤抖,那些或激烈似火或轻柔如水的动作似乎在我的脑海中舞蹈着一样,舞者们无需语言,无需道具,只需要用他们的肢体动作就感动了你,震撼了你,这是多么神奇的一门艺术。
各种各样的感受交织在心中,当我看到芭蕾舞,我的内心是震撼的,他们的美就那样的展示出来,每一个动作,都好像是在诉说他们的感受。
就像作家说的一样,“文由心生”,而他们那雀跃的,美丽的,优雅的,又怎么不能是舞由心生呢?每一个肢体语言诉说着他们的爱意。
我想创造舞蹈的人最初应该不是说要故意去创作吧!他们最初可能或是欢乐,或是悲伤,或是恼怒,或是苦涩,他们需要发泄,需要释放,需要用一种方式去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也许,不经意间,他们就来用肢体表达他们的感情,就像是用歌声来一样,慢慢的,慢慢的,一代代的流传,一代代的充实,每一个时期的文化,习俗,历史不同,他们的舞蹈也会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个事实,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人生体会。
记得应该是唐朝的霓裳舞吧!杨贵妃所创,据说独一无二,也达到了极致,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最终化为烟雾,只留给人们无限的想想与怀念,也许又是没得东西不一定要真正存在,好像人都是一样,得不到的就一定是最好的,美的东西,譬如舞蹈,如果泛滥成灾,也许它不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美感,所以我还认为,舞蹈应该也有一种性质,物以稀为贵。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美中之美的人体动作艺术,从古至今始终是一片令人心醉神怡而又扑朔迷离的领域那么,什么是舞蹈鉴赏呢?就其本质来说,舞蹈鉴赏是人们观看舞蹈表演时对人体动态美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
具体地说,它是鉴赏者通过作品中所展现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动作、构图、技巧、韵味、表情、音乐所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
通过本学期的舞蹈鉴赏,我觉得自己对于舞蹈再也不是不知所云的喜欢,而拥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
我知道我永远成不了高贵的舞者,但我的心中会永远保留着对舞蹈深深的眷恋,做一个内心有舞的舞者,徜徉在舞蹈的世界里……对于舞蹈我原先只是凭着自己的一点浅薄的,自以为是的看法去观赏。
不曾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曾听过专家的点评,在我的印象里,舞蹈她像一个轻柔的妩媚的女子……乐起……帷幕缓缓拉开……台上的舞者脚步轻盈,身材修长.我说不出那是种怎样的感动,只在舞者莞尔回眸低笑的瞬间,感受到一种温婉的倾诉。
前一刻还骄躁的心情似乎平静得那么迅速。
此刻的心已全然寄托在台上纷飞的舞者。
音乐很美,中国古典乐器的合奏,笛声悠扬,琴声缥缈,灵动若水,芬芳四溢。
舞者全情投入音乐中,唯美的曲线,流动的曲体。
神形协调统一。
故事很平淡,却因舞蹈这一种讲述方式变的动人起来。
对我来说观舞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的游走,情节之中或情节之外,飘渺浮动或寂然不动。
而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观法,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感受,在舞蹈的世界里,思想可以达到某种极致的自由。
舞由心生,蹈由心起。
一直很喜欢舞蹈这门艺术,觉得她很美很奇妙,用变幻的动作来表达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但是,我在学习了《舞蹈鉴赏》这门课后,对舞蹈有了更深的理解。
舞蹈是一个综合体,当然,其中舞者是整个舞蹈的核心,是舞蹈的演绎者,但是除了舞者之外,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也是舞蹈不可或缺的,比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除了舞者的深厚的芭蕾功底和精湛的演绎之外,音乐、舞台美术也是一个很精彩的看点。
舞蹈赏析论文
舞蹈赏析论文舞蹈是人类最早创造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它是凭借人体动作抒发情感的一门表演艺术,下面店铺带来的是有关舞蹈赏析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摘要:舞蹈赏析是进行舞蹈创作的基本内容,在舞蹈中,通过鉴赏与表现舞蹈的审美活动,鉴赏者可以充分体验舞蹈的美感和蕴涵表达于其中的丰富情感。
为舞蹈所表达的善美境界所吸引陶醉,引起内心震动,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并通过欣赏和分析的舞蹈作品,吸取其中的舞蹈创作手法,并可以在欣赏舞蹈作品的同时,从作品中汲取舞蹈的创作灵感和动机,本文就舞蹈赏析与舞蹈创作关系的解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舞蹈;赏析;创作;关系;解析从史前的艺术功用来看,舞蹈(伴随着喊叫)承担着符号学家所说的两种符号——理智符号与情感符号的全部任务——舞蹈在人之初的各种生活中,行使着传达、叙事、表意以及自我表现的种种功能,以求与自然界沟通,与神灵沟通,与他人沟通。
人以自我为中心,表达他在自然界发现的意义,表现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表现他作为一个“人”,对自然界的超越,并通过表现与沟通达到自我展示,或者获取某种物质与精神的利益;苏联美学家给舞蹈定义是:“舞蹈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来解释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而艺术形象是由形成一定体系的人体姿态的有节奏的和有组织的变换构成。
”现代舞之母――邓肯认为:“反借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舞蹈艺术。
”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以人体的动态美深刻的折射出人情,人性和人生的真谛,极大限度的展示其艺术的魅力,使人们在视觉体验与心灵体验上受到感染和启迪。
舞蹈赏析是以舞蹈者表演的作品为主要欣赏对象,鉴赏者通过欣赏作品中所展示的人体动态美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
它是进行舞蹈创作的基本内容,在舞蹈中,通过鉴赏与表现舞蹈的审美活动,鉴赏者可以充分体验舞蹈的美感和蕴涵表达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舞蹈所表达的善美境界所吸引陶醉,引起内心震动,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它可以提高欣赏者的舞蹈审美能力,并通过欣赏和分析的舞蹈作品,吸取其中的舞蹈创作手法,并可以在欣赏舞蹈作品的同时,从作品中汲取舞蹈的创作灵感和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纵观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思想的这场论争,儒家学派对音乐的见解最为积极。
它否定了商周以来把音乐从属于“神”的传统观念和种种否定音乐存在的见解,肯定了音乐与现实人生的联系,奠定了我国音乐的现实主义传统。
但过分强调音乐的实用功利,往往会束缚艺术和审美的发展,使音乐失去美感和动人心魄的力量。
这方面,道家“有无相生”的思想则成为它的对立和补充。
它以超脱一切的力量(想象、情感、美,还有较晚出现的传神、意境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延伸与发展),给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总之,春秋战国儒、道两家已经初步奠定了我国音乐美学的思想体系,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对我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
宫廷乐舞吸收了不少民间乐舞成分,产生了郑声、楚舞、楚音、宋音、卫音、齐音等等带有浓厚民间乐舞色彩的宫廷乐舞。
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看,战国时代宫廷乐舞活动的规模是很大的,从曾侯乙墓出土数十件成套的编钟、编磬来看,不仅规模大,而且乐器功能也相当先进,解决了音乐史上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当时除用于祭祀的乐舞外,用于祈福祛邪的宗教舞蹈很发达,如蜡祭、傩仪,从宫廷到民间都很流行。
楚音和楚舞,以屈原的《九歌》为代表。
秦汉秦汉乐舞《傩舞》和《角抵舞》汉舞蹈《巴渝舞》和《盘鼓舞》秦汉建立并逐渐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力渐增,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的鼎盛局面。
汉初的统治者对内削弱旧贵族的割据势力,对外和亲安抚,汉族的封建经济和文化影响了周边地区,而边境各族文化也丰富了中原文化,构成当时的文化景观。
俗乐舞的兴盛汉代乐舞是一个广收并蓄、融合众技的时代,舞蹈受杂技、幻术、角抵、俳优的影响向高难度发展,丰富了传情达意的手段,扩大了舞蹈的表现能力。
一、角抵戏秦代已有了乐府,秦二世曾在甘泉宫“作角抵俳优之观”。
汉代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还演出大角抵招待外国宾客。
角抵不断发展变化,内容日趋丰富,后来称为百戏。
秦代讲武为角抵戏,把民间流传的角抵戏引入宫廷。
角抵原是两个人角力以强弱定胜负的技艺表演,当时的艺人力图用角抵的技艺去表现生活故事。
这样就促使角抵向戏剧转化,成为角抵戏。
角抵戏《东海黄公》演的是秦朝末年,一个能施法术的黄公到东海去降服白虎,可惜法术失灵,自己被虎所杀的故事。
表演中的两个人,都有与扮演对象相适应的装扮,黄公头裹红绸,身佩赤金刀,白虎是人装成的虎形。
《东海黄公》这个故事在表演中已有人物、情节、冲突、结局,不属于两两相角、以力的强弱裁定胜负的角抵竞技,而是衍化为表演既定故事内容的戏剧表演。
另一出《总会仙倡》有虎、豹假形,有神人、仙女,是巫舞的进一步发展。
角抵戏到汉代就成为乐舞杂技节目中的一部分,也就是百戏中的一员。
百戏中,杂技类的有:找鼎、寻橦、跳丸、走索、倒立、冲狭、车上缘杆、顶竿等;幻术类的有吞刀、吐火、易牛马头等;武打类的有弄剑、刀舞、对打等;假形舞蹈有鱼龙漫延、戏狮、舞巨兽、耍大雀等;舞蹈类的有巾舞、长袖舞、盘鼓舞、建鼓舞;歌舞戏类的有《东海黄公》、《总会仙倡》等。
南北朝后称百戏为“散乐”。
唐代和北宋时百戏也十分流行,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每逢节日,举行歌舞百戏盛会。
元代以后,百戏节目有所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只是后来百戏这个词逐渐少用。
汉代的“百戏”又称散乐,与宫廷中的“雅乐”相对应。
汉武帝时,设置乐府,收集巷陌歌谣,推动乐舞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辟,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各民族的艺术融合。
汉武帝为了展示国家的富庶广大,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的春天,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和赏赐典礼。
在宴会进行中,演出了百戏乐舞节目,还有外国杂技艺术家献技,安息(古波斯)国王的使者带来了黎轩(即今埃及亚历山大港)的幻术表演家,表演了吞刀、吐火、屠人、截马的魔术节目。
这些活动吸引西域诸国结好汉室,以达到共同对付强敌匈奴的外交目的。
这种年年增添内容的杂技汇演大会,持续演出达64年之久,直到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3年)才停止。
三国时代,曹操统治的北方,杂技百戏仍盛行不衰,“鱼龙曼衍,弄马倒骑”,曹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三国志·魏志》)。
他还要求去铜雀台为他演出的歌舞伎人,在他死后向陵墓表演歌舞。
这些歌舞者称“铜雀伎”。
铜雀台的歌舞即是《清商乐》的开端,是来自民间经宫廷加工整理的乐舞。
曹丕称帝建立魏国(220年)后设立了“清商署”。
此后魏晋、南朝的俗乐总称之为《清商乐》。
吴国的乐舞也相当繁盛,西晋武帝平吴之后,收纳乐伎3000人,足见吴国歌舞伎人为数之多歌舞之盛。
特别是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所作的《白纻舞》一直盛行不衰,很多诗歌都曾赞美过这个舞蹈。
舞伎着江南白纻制成的舞衣,质轻如云,色洁如银,广袖长裙。
晋《白纻舞歌》:“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
”《白纻舞》后收入清商乐一直留传到隋唐。
蜀国流行着前代的《巾舞》,只是巾和东汉的巾一样,非常窄小,约有33厘米长,舞者手握中间飘然起舞。
四川忠县三国崖墓出土的舞人陶俑,着宽袖斜裙,头戴冠簪花,或戴花冠,右手执短巾而舞。
持棍对舞的小儿盘也堪称三国舞蹈文物中的珍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廷舞蹈,不仅继承了先秦和汉代留下来的宫廷舞蹈,同时又融合了自己的风格特色,从而彻底改变了舞蹈发展的总体风貌,为后来隋唐乐舞的空前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朝皇帝对于能够娱情的事物大多感兴趣,在歌舞上的用心自然不少。
被追认为魏武帝的曹操和魏文帝还对诗歌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所作的诗大多是乐府诗,用以配唱。
曹魏宫庭将汉代流传的相和歌改编增删为十三曲,大部分用曹氏父子创作的乐府诗歌唱。
采中原旧曲和吴、荆楚民歌作为宫庭音乐的清商三调中,曹氏父子和魏明帝的歌词占了绝大部分。
曹丕用诗表现乐人演唱乐府新诗的情景:弦歌奏新诗,游响拂丹梁。
繁音赴促节,慷慨时激扬。
2、旧曲换新名每一个王朝在继承前一个王朝的乐曲时,往往改换曲目名称和曲辞,以适应于本朝并标明新的朝代有新的一套。
例如南梁将汉曲《朱鹭》改名为《本纪谢》,《思悲翁》改为《贤首山》,《艾如张》改为《桐柏山》……《上陵》改为《昏主恣淫慝》,《上邪》改为《惟大梁》,用以歌颂梁师的战功,渲染齐东昏侯的丧道以衬托大梁的德业。
3、南朝艳歌梁武帝是南朝皇帝中最懂音律的,他曾按十二律制十二笛以写通声,较古钟玉律并周代古钟皆不差。
他主持制定了梁王朝的礼乐,由于笃敬佛法,又制成述佛法的十篇乐章,为《善哉》,《大乐》,《大欢》,《天道》,《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轮》。
在欲断尘念的同时,梁武帝又创作了许多以闺情为主题的艳歌,这是南朝宫廷诗歌的一种风尚,梁武帝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在《春歌》中咏道:阶上歌入怀,庭中花照眼。
春心一如此,情来不可限。
4、轻浮绮靡之歌他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都是艳歌的热心创作者,轻浮绮靡的阴软之歌中了"亡国之音"的圣贤判断。
继之的短命王朝南陈,又被陈后主的软歌送掉。
陈后主也擅长诗歌、音乐,创作了《玉树后庭花》、《堂堂黄鹂》、《留金钗》、《两臂垂》,《玉树后庭花》的曲子似应是陈后主亲自谱写,也可能是采自江南歌调,极其哀婉,其辞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大臣何胥也奉命从事艳曲的创作和配制,教习宫女们歌唱。
南齐的东昏侯整日溺于欢歌之中而不知祸将临头,当萧衍(梁武帝)起兵进攻建康,宫廷侍卫叛变,欲捕捉东昏侯时,东昏侯却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儿子》。
5、饮宴歌舞南北朝皇帝在饮宴上自娱性的歌舞属于常事。
宋武帝曾在宴席上酒酣意适,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来弹奏。
宋武帝乃引喉高歌,范晔弹琵琶伴奏。
宋武帝很想单独听范晔弹琵琶,然而范晔不肯献艺,范晔此时不得已奉旨伴奏,武帝的歌声一止,他的弹琵琶的手指也停住了,未免显得不够尊重。
宴乐时起舞是允许也是应该的,但在一次宴席上不宜屡次起舞,起舞时一般属(邀请)他人一起跳舞。
孙权曾设宴款待顾雍父子及孙顾谭,顾谭当时很受孙权重用,任选曹尚书。
君臣欢宴,顾谭酒醉,三次起舞并且舞的时间很长。
顾雍在席上一团恼怒,回去后斥责孙子:君王以忍让为美德,臣子以恭敬为礼节,你怎么舞了三次还不停止?虽然是有些酒醉,也还是有些恃宠。
将来祸害我家的肯定是你。
6、北魏高歌北魏孝文帝在大飨群臣的宴席上,为表示对冯太后的尊敬,离席起舞于太后前,群臣全部离席,随皇帝一起欢舞。
孝文帝且舞且歌,向冯太后拜寿。
孝文帝是位贤明、崇尚风雅的君主,他在酒宴上与群臣高歌,文辞雄浑、雅致。
孝文帝唱道:日月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兮独未照。
彭城王元勰接唱:愿从圣主兮登衡,会万国兮驰诚。
郑懿接唱:云电大振兮天地辟,率土来宾兮一正历。
邢峦接唱:舜舞隋唐在乐舞方面,唐朝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胸怀博大,兼蓄并收,形成了继西周、西汉之后的第三个高峰时期。
唐代宫廷乐舞(唐宫乐舞)分为五大类,一是享宴乐舞,二是清商乐舞,三是周边少数民族乐舞,四是散乐百戏,五是祭祀所用的雅乐。
享宴乐舞中,一部分是前代所留,一部分是唐代所作。
清商乐舞是南朝旧乐,隋平天下,集其大成,遗留于唐。
周边少数民族乐舞,隋时已很完备,至唐时只加一部乐。
散乐百戏为历代散乐之集合。
祭祀乐舞,亦称雅乐,只在祭祀时用,歌词固定,曲高和寡。
兹约略介绍享宴乐舞,清商乐舞和周边少数民族乐舞三类按舞蹈风格特点可分为“软舞”、“健舞”两类。
软舞优美婉柔,节奏舒缓;健舞动作矫健,节奏明快。
两种舞蹈的规模不大,多是独舞或双人舞,但是动作技巧水平较高。
如:唐明皇创作、杨贵妃表演的《霓裳羽衣舞》属于“软舞”,该舞的内容和美丽绰约的月宫仙子有关,充满了道教请调;西域舞蹈《胡旋舞》则属于“健舞”,该舞蹈以快速轻捷的旋转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弹拨乐器和鼓笛伴奏。
这两类舞蹈广泛流传于宫廷,为贵族与士大夫所喜爱。
唐代乐舞娱乐性很强的是坐、立部伎。
“坐部伎”在堂上演奏,规模较小,但是艺人水平最高。
唐代乐舞的发达繁荣不仅体现在小型乐舞的技巧上,还体现在大型舞蹈的编排整理方面。
“立部伎”舞蹈人数众多,上百人表演.唐代《秦王破阵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廷歌舞。
原是唐初军歌,主要是歌颂秦王李世民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的英勇战绩。
李世民当皇帝后,亲自绘制了《破阵乐舞》,由宫廷乐官吕才照图编舞,排练成盛大的舞蹈节目。
舞者达120人,披甲执戟而舞。
队形左圆右方,交错屈伸,有种种变化。
舞分三段,每段四变其阵。
演出时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
这个歌舞有强烈的战斗气息和粗犷的阳刚之气。
当时,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就是现在,歌舞团表演这个舞蹈的时候,外国的宾客也禁不住纷纷跟着手舞足蹈。
宋代北宋后期和南宋时,国势衰弱,宫廷无力维持庞大的乐舞机构。
每逢朝贺大典,就临时到民间去雇请艺人来参加演出,称为“和顾”。
在南宋乾道、淳熙年间(1165—1189年),教坊乐部所列各种艺人名单,临时雇佣的人数很多。